财政与金融学习提纲
《财政与金融》 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英文名称】Finance【总学时】48【学分】3【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会计学【授课方式】线下【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现代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课程内容从货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问题研究出发,提出财政与金融是国家资金分配的两条渠道,从而引申出财政与金融的具体内容,最后再分析财政金融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以便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对理论性和政策时效性较强内容,大多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学生提问、热点新闻点评以及课外参考资料阅读相结合的办法。
鼓励学生多看参考书,多了解经济信息,尤其是一些入门性的普及性读物。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出疑问,教师则更多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带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中走向充满趣味的现实。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仿真实训和金融服务实验公司实战实训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财政导论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模块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产品和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基本职能。
2.通过案例分析,联系寻租等的相关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财政现象,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财政职能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的关系2.公共财政现象3.财政职能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模块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了解国有资产的种类以及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税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计算。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财政与金融》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涉及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现实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财政、金融现象;对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认知能力。
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体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和国债,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货币需求和供给,通货膨胀等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组合,共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财政与金融》主要讲授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税收、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等内容。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基本财政状况、主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掌握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和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收入的构成与形式、货币和信用,理解税收原理、税制、中国现行的主要税种、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基本理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方法、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组合。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金融宏观政策体系,具备管理类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财政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
财政与金融说课
财政与金融说课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介绍财政与金融领域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财政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相关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财政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为未来深入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利率与汇率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到财政与金融在宏观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掌握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理解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原理;5.理解利率与汇率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内容3.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的定义和功能•金融的定义和功能•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和区别3.2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与相互作用•财政和金融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原理•财政与金融的协调与合作•财政与金融的冲突与矛盾3.3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影响•金融政策的定义和目标•金融政策的工具和影响•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与整合3.4 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基本原理•货币供应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供应与需求的调节机制3.5 利率与汇率的影响•利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利率的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汇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汇率的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讲授,可以向学生介绍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 识能力和对基本经济政策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 知识教学要求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范畴和财政的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理解财政的职能; 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金融的范畴; 掌握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理解信用形式;了解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正确认识金融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 务。
3、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 二 ) 能力培养要求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 三 ) 思想教育要求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 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 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 财政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3、 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4、 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 该课程系统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 金融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增(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含义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和财政的一般特征能力要求:分析财政的一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知识点: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能力要求: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财政的职能知识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能力要求:举例阐明财政的职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2、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3、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量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亲密。
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协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对的掌握。
规定学生搞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对的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与形成对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含有理论分析的基本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财政政策的分析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货币政策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书1、《财政与金融》,张连蕊,李凡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 出版1、《财政与金融》,庄毓敏,朱清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 出版2、《财政与金融》蒙丽珍李星华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8 出版3、《财政学案例》邓文勇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4 出版4、《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出版5、《货币银行学通论》万解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 出版三、课程教学学时分派本课程共64 学时,每七天4 个学时。
1、学时分派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与学的建议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学习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提下开设。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课程,本课程学习规定学生应当拥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本课程规定对社会、公司的概况基本理解。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一、课程简介《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学科,财政部分主要阐述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国家预算,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等;金融部分主要阐述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研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和政策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财经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财政部分。
包括财政概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财政收支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财政收支的概况。
2、金融部分。
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与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货币金融概况;(3)能够理解我国货币金融政策。
3、财政金融宏观调控。
介绍如何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及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与方式;(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章财政的职能与作用『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及其特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重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难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基本要求』1、识记: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财政与金融复习提纲
《财政与金融》复习提纲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P6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有: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分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P8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有: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
3•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如何进行分类?p11按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形式和非税收形式。
税收收入是国家依据国家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的一部分财政收入。
非税收收入是指除税收形式以外的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主要有国有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4.税收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p1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的特征。
税收三性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也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交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付给纳税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5.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P36个人所得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和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具体内容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高三财政与金融复习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复习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以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对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方面,具体内容可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
以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为主。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内容。
主要要求理解掌握有关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财政金融问题,其中包括简单的计算。
第二部分教学学时建议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财政概述 2第二章财政支出 2第三章财政收入 2第四章政府预算 2第五章金融概述 3第六章银行 3第七章保险 4第八章金融市场 4第九章国际金融 4第十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4合计30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财政概述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市场缺陷的表现,熟悉财政的含义、所具有的特征,以及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市场与政府第二节财政的概念第三节财政的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能够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
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
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第二节购买性支出第三节转移性支出第三章财政收入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掌握财政收入形式及结构;掌握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制要素及税收的分类。
掌握国债的概念特征、国债的功能。
了解我国国债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第二节税收收入第三节政府非税收入第四节国债第四章政府预算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了解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掌握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概念,并能加以比较。
掌握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分税制方面的问题。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72学时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四、课程内容纲要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一)学习目标: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财政与金融课程实施纲要
4学时
第二节揭开预算外资金的面纱
一、解读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
二、认识预算外资金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学习目标:该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明白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要手段。
应知知识测试:利用网上作业与考试平台进行《财政与金融》第五章应知知识测试
课堂延伸思考:对应会解读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第六章认识金融
财经新闻回放
本章预习
本章学习线路图
第一节认识金融
一、什么是金融
二、认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学习目标:该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明白金融的内涵;学会利用金融指导工作与生活。
二、政府公共消费性支出
三、政府投资性支出
学习目标:该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能够对购买性支出的性质、范围有所认识;并能解读扩大政府投资支出对经济与个人生活可能带来影响。
编写逻辑线路:列举某一年份(可借助于数字化辅导教材进行动态更新)财政支出的结构数据,归纳符合购买性支出性质的财政支出项目,按照支出是否形成国有资产对购买性支出进行分类;认知政府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内涵;解读政府投资性支出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解读国有资产收入
一、认识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收入
二、解读国有资产管理
学习目标:该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国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编写逻辑线路:列举“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每年上交财政数据,引申出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收入形式相关知识;解读我国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案例,引申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内容。
6学时
第二节认识税收及税收效应
财政与金融课程学习
2.
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3.
作用
组织财政收入 调节经济 监管社会经济活动
—— 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 马克思:
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二、税法及其构成要素
1.
即税收法律制度, 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 部分。 部分。
税法:
2.
税法构成要素P25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减税免税 违章处理
我国目前有权制定税法的机构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税收法律) 2. 国务院(税收行政法规) 3. 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税收部 门规章)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某些较 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 (不与以上相抵触的地 方性税收法规)
二、公共财政
财政、国家财 财政、 政、公共财政三个 概念的关系? 概念的关系?
(一)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二)公共财政是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一致性服务 的财政 (三)公共财政是非营利性的财政 (四)公共财政是法制化的财政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
思考: 思考: 财政职能=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 财政职能 政府职能?
图一: 图一 1991~2008年OECD国家政府税收和非税收 年 国家政府税收和非税收 入占GDP比重 单位 比重(单位 入占 比重 单位:%)
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单位 比重(单位 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占 比重 单位:%)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
一、财政收入的项目结构:利润+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工业+农业+建筑业+… 四、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国有+集体+个体+其 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金融学习提纲第一章财政导论不论哪种市场经济模式,共同的特征,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1基础性指经济活动中主体、主要、经常性的投资、生产、经营、消费等活动由供求规律、价格导向市场功能来调节。
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其中,不替代市场。
主要靠政策诱导、利益调整来辅助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的特征:自由性(自主性)、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
2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存在缺陷,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有时可能不是最佳状态,缺乏效率(社会福利:社会成本,宏观意义)。
即完完全全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或单纯依赖市场机制)是不能达到这种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效应”的。
3市场失灵的表现:垄断(排斥竞争);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生产者与消费者、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外部效应(包括正、负外部效应)——无法无天、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4-5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6。
财政存在和职能范围确定的主要依据是弥补市场失灵。
6财政处于再生产的分配环节,是一个分配范畴。
7公共产品的特征13-14财政的职能三个方面16-21如何理解财政分配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21第二章财政支出主要分类:1、购买性支出,(各级)政府直接支出,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如政府采购、基建投资),主要反映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政府间接支出,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主要反映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职能。
2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23-24第三章购买性支出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投资。
作用:宏观调控手段,诱导民间投资、社会投资。
目的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公共产品等。
38简述财政投资与微观经济主体投资的区别39;投资的三大分类。
39 简述政府公共投资的的合理范围40政府采购48。
政府采购的原则51第四章转移性支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56我国城镇实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58财政补贴的实质是财政对补助接受者的转移支出。
61 三个特征61 补贴的内容63简述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63第五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建设性收入)。
前者主要指什么?后者主要指什么?65-66 预算外资金及其性质68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几个方面?69第六、七章税收、税制税收的三个特征78 税收制度79纳税人是税款的直接交纳者,但并不一定是最终负担者。
可转嫁——间接税。
80征税对象体现了课(征)税(收)的广度;80 税率体现深度,是税制的中心环节。
81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一般各适用的课税对象81定额税率的基本特点,一般适用的税种82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的计税依据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为不含税价格85如何理解税收的经济效率?88 税收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89税负转嫁的形式有哪些?91 增值税的类型97 消费税的特点98营业税的课税对象99 所得税的特点101 印花税1111、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实例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2004年5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1)销售甲产品给某大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另外,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甲产品的送货运输收入5。
85万元。
(2)销售乙产品,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29。
25万元。
(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20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0%,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4)销售使用过的进口摩托车5辆,开具普通发票,每辆取得含税销售额1。
04万元:该摩托车原值每辆0。
9万元。
(5)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的货款60万元、进项税额10。
2万元;另外支付购货的运输费用6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
(6)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收购价30万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运费5万元,取得相关的合法票据。
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计算该企业2004年5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1)销售甲产品的销项税额:80*17%+5.85/(1+17%)*17%=14.45万元(2)销售乙产品的销售税额:29.25/(1+17%)*17%=4.25万元(3)自用新产品的销售税额:20*(1+10%)*17%=3.74万元(4)销售使用过的摩托车应纳税额:1.04/(1+4%)*4%*50%*5=0.1万元(5)外购货物应抵扣的进项税额:10。
2+6*7%=10.62万元(6)外购免税农产品应抵扣的进项税额:(30*13%+5*7%)*(1-20%)=3.4万元(7) 14.45+4.25+3.74+0.1-10.62-3.4 =8.52万元。
***某商贸公司,2008年7月从国外进口一批应税消费品,已知该批应税消费品的关税完税价格为90万元,按规定应缴纳关税18万元.假定进口的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率为10%,请计算该批消费品进口环节应缴纳的消费税.(1)组成计税价格=(90+18) / (1-10%) = 120万元;(2)应缴消费税= 120*10%=12万元.结论:1.进口品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关税;2.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包括消费税本身.****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城建税没有特定的课税对象.随着流转税”三税”同时征收.教育费是一种附加费.依据同.一市区企业2009年3月份实际缴纳增值税300 000,消费税400 000,营业税200 000,计算城建税.(300 000 +400 000 +200 000)*7%=63 000万.教育费附加(300 000 +400 000 +200 000)*3%=27 000万.2、某企业2002年2月开业,当年发生以下有关业务事项:领受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土地使用证各一件;与其他企业订立转移专用技术使用权书据1份,所载金额100万元;订立产品购销合同1份,所载金额为200万元;订立借款式合同1份,所载金额为400万元;企业记载资金的账簿,“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为800万元;其他营业账簿10本。
试计算该企业2002年应缴纳的印花税额。
(1)企业领受权利、许可证照应纳税额:3*5=15(2)企业订立产权转移书据应纳税额:1 000 000*5/10 000=500(3)企业订立购销合同应纳税额:2 000 000*3/10 000=600(4)企业订立借款合同应纳税额:4 000 000*0.5/10 000=200(5)企业记载资金的账簿应纳税额:8 000 000*5/10 000=4000(6)企业其他营业账簿应纳税额:10*5=502002年企业应纳印花税额:15+500+600+200+4000+50=5365(元)3、某企业在某一个纳税年度内,共发生下列收入事项:(1)产品销售收入5000万元;(2)清理固定资产盘盈收入为50万元;(3)转让商标使用权收入150万元;(4)利息收入 20万元(利息收入为购买国库券利息)。
发生各项支出如下:(1)产品销售成本3000万元(不包括工资);(2)产品销售费用200万元;(3)产品销售税金300万元;(4)职工1000人,全年发放职工工资总额为960万元;(5)按标准提取职工福利费134。
4万元,职工工会经费19。
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4。
4万元。
该企业计税工资标准为800元/人*月,请计算该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小数点留两位)(1)计算该企业应税收入总额=5000+50+150=5200万元。
(国库券利息不征税)(2)分析可扣除项目的标准,计算应纳税收入总额A、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可据实扣除;B、职工工资总额及附属的福利费、工会经费和教育经费符合税法规定也可扣除故:应纳税所得额5200-(300+200+300+960+134.4+19.2+14.4)=572万元(3)企业应纳所得超过10万元,适用税率为33%。
故:应纳税额=572*33%=188.76万元***王某为一外商投资企业雇佣的中方人员,假定2008年5月,该外商投资企业支付给王某的薪金为7200元,同月, 王某还收到其所在的派遣单位发给的工资1900元.问:该外商投资企业及派遣单位应如何扣缴?王某实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1)外商投资企业应扣的个税( 7200-2000)*20%-375=665(2) 派遣单位应如何扣缴1900*10%-25=165(3) 王某实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7200+1900-2000) *20%-375=1045(4) 王某应补缴的个人所得税(1045-665-165)=2154、作家王某的一篇小说在某晚报上连载3个月,每月取得稿酬3600元,然后送交甲出版社出版,收到出版商定金2000元,出版后又一次性取得稿酬18000元。
该作家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提供给电影制片厂,取得100 000万元收入;报社、出版社和电影制片厂已分别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如下:某晚报:(3600-800)*20%*(1-30%)*3=1176元甲出版社:18000*(1-20%)*20%*(1-30%)=2016元电影厂:100000*(1-20%)*20%*(1-30%)=11200元问题:上述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重新计算王某的个人所得税。
解:(1)上述单位计算代扣代缴所得税有错误。
同一作品在报刊连载的收入,以连地载完以后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征收;同一作品先在报刊连载,后又出版(或相反),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且2000元定金是稿酬的一部分,应计算个人所得税。
作者从电影厂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征(版权使用)税。
故:报社应扣缴税款=3600*3*(1-20%)*20%*(1-30%)=1209.6元出版社应扣缴税款=(2000+18000)*(1-20%)*20%*(1-30%)=2240元电影厂应扣缴税款=100000*(1-20%)*20%*=16000元王某缴纳个人所得税款合计=1209.6+2240+16000=19449.6元练习题:某市研究所专家王某2008年1~12月份个人所得情况如下:(1)每月取得工资收入6500元,1~12月份共计18000元。
(2)7月份出版一本专著,取得稿酬12000元。
(3)8月份获省政府颁发的科技发明奖20000元。
(4)12月份为某企业做专题讲座取得3000元报酬。
要求:计算王某该年度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5.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某纳税人在2007年,从A.B两国取得应税收入.其中,在A国取得工资.薪金收入69600元(平均工资5800元);因提供一项专利技术使用权,一次取得收入30000元,上述两项收入他在该国已经缴纳个税5200元.因在B国出版著作,获得稿酬收入15000元,并为此在该国缴税1720元.解: (1)A国收入依据我国税法个税计算( 5800-4800)*10%-25=75全年应纳税:75*12=900另外,其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税:30000*(1-20%)*20%=4800故其在国内应计税为4800+900=5700其在回国后应补缴5700-5200=500(2)B国收入依据我国税法个税计算15000*(1-20%)*20%*(1-30%)=1680元因其在该国缴税数超过国内40元:(1720-1680=40元),故该项收入国内不需补税.并可在以后5年内在来自该国限额中补减.第八章公债公债作为一种财政收入,与税收的区别113公债同时也是一种债务,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