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 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英文名称】Finance【总学时】48【学分】3【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会计学【授课方式】线下【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现代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课程内容从货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问题研究出发,提出财政与金融是国家资金分配的两条渠道,从而引申出财政与金融的具体内容,最后再分析财政金融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以便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对理论性和政策时效性较强内容,大多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学生提问、热点新闻点评以及课外参考资料阅读相结合的办法。
鼓励学生多看参考书,多了解经济信息,尤其是一些入门性的普及性读物。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出疑问,教师则更多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带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中走向充满趣味的现实。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仿真实训和金融服务实验公司实战实训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财政导论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模块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产品和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基本职能。
2.通过案例分析,联系寻租等的相关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财政现象,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财政职能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的关系2.公共财政现象3.财政职能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模块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了解国有资产的种类以及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税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计算。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财政与金融》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涉及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现实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财政、金融现象;对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认知能力。
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体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和国债,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货币需求和供给,通货膨胀等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组合,共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财政与金融》主要讲授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税收、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等内容。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基本财政状况、主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掌握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和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收入的构成与形式、货币和信用,理解税收原理、税制、中国现行的主要税种、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基本理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方法、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组合。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金融宏观政策体系,具备管理类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财政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编号:1106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二〇一三年七月编制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大纲审批表注:此表打印在大纲封面背面《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培训初级会计相关人员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
学时数:60适用专业:会计开课系部:中职部2、课程教学目的及课程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财政及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国际财政理论和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及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政、金融、国家税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熟悉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所使用的财政工具和金融工具。
掌握财政金融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为学好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说明财政及金融基础该课程应有税收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为知识准备,尤其及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知识有许多相关和交叉的部分。
本课程由于是两门学科合在一起的、而且课时量较少,所以只是作为学生对财政学及金融学相关知识的一般性了解,为其他的相关学科的学习做一个知识铺垫。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财政概述1.教学重点:财政的含义及特点财政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财政及市场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3.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概述第二节财政的含义及特点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4.教学要求:了解财政发展的过程;理解财政的含义及特点;理解财政及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第2章财政收入1.教学重点: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收入的原则税收收入的特点、含义国债收入的特点、含义2.教学难点:财政收入的原则税收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债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的财政收入第二节国家税收第三节国债收入第四节国有资产收入4.教学要求:掌握组织财政收入应坚持的三大原则;理解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国债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具体内容及我国国债的主要形式和特征;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第3章财政支出1.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含义、结构、类别购买性支出的概念及特点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特点2.教学难点财政支出的结构、类别购买性支出的特点转移性支出的特点购买性支出及转移性支出的差异3.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第二节财政支出的一般原则第三节购买性支出第四节转移性支出第五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及评价4.教学要求: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支出形式;熟悉具体内容和安排财政支出的一般原则;掌握我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出的重点和范围;理解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4章政府预算1.教学重点:政府预算的分类、编制、执行和决算的一般方法政府预算的管理体制2.教学难点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政府预算的管理体制3.教学内容:第一节政府预算第二节政府预算分类及我国的复式预算方法第三节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第四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4.教学要求:了解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了解政府预算及决算的概念、特点;理解政府预算的组成及内容第5章金融1.教学重点:金融的含义及特点信用的基本形式及特点利息的计算方法及特点2.教学难点:金融的含义及特点利息的计算方法3.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的概念及特点第二节利息的计算和作用第三节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4.教学要求:理解金融的概念、范围;掌握信用的集中基本形式及特点;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理解市场经济中影响利息率的因素;理解利率的作用;了解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第6章货币和货币流通1.教学重点:货币及货币制度货币流通货币的供给及需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及特点2.教学难点:货币流通形式货币的供给及需求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及特点3.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现行的货币及货币制度第二节货币流通第三节货币的供给及需求第四节通货膨胀第五节通货紧缩4.教学要求:掌握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了解货币流通形式,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特征;理解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需求及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现状及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7章金融业务1.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保险制度的构成2.教学难点:金融监管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3.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的相关业务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第三节保险第四节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4.教学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理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业务;掌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了解保险的概念、分类;理解保险点特征及职能;了解掌握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及保险合同的内容第8章金融市场1.教学重点:金融市场的含义、特点及类型金融市场的参及者金融市场的功能2.教学难点: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3.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第二节金融工具第三节货币市场第四节资本市场第五节外汇市场4.教学要求: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金融工具的具体内容;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第9章国际金融1.教学重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含义及特点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基本政策2.教学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3.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第二节汇率4.教学要求: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掌握汇率的基本知识第10章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1.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特点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2.教学难点: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第三节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4.教学要求:掌握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了解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形式:理论作业要求:每章结束完成相应练习考试比例: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财政及金融基础知识》,周海波,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 识能力和对基本经济政策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 知识教学要求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范畴和财政的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理解财政的职能; 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金融的范畴; 掌握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理解信用形式;了解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正确认识金融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 务。
3、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 二 ) 能力培养要求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 三 ) 思想教育要求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 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 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 财政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3、 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4、 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 该课程系统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 金融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增(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含义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和财政的一般特征能力要求:分析财政的一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知识点: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能力要求: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财政的职能知识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能力要求:举例阐明财政的职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2、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3、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的概念与职能2. 掌握财政的基本分类和财政收支平衡3. 了解我国财政制度及财政政策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2. 财政分类: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3. 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4. 我国财政制度及财政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职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财政概念、分类、收支平衡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我国财政政策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 讲解财政的概念与职能3. 分析财政分类及财政收支平衡问题4. 讲解我国财政制度及财政政策5. 案例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第二章:税收原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的概念与特征2. 掌握税收原则与税收分类3. 了解税收制度及税收政策二、教学内容1.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2.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灵活性原则3. 税收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4. 税收制度及税收政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政策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税收制度问题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税收概念、原则、分类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税收政策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财政与税收的关系2. 讲解税收的概念与特征3. 分析税收原则与税收分类4. 讲解税收制度及税收政策5. 案例分析:税收政策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六章:税收制度一、教学目标1. 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2. 掌握各种税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 了解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二、教学内容1.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税种、税率、税收征收管理等2. 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3. 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各种税种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制度的改革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各种税种的特点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税收制度改革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税收在财政中的地位和作用2. 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3. 分析各种税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4. 讲解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5. 案例分析:税收制度改革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七章:金融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融的概念与职能2. 掌握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行机制3. 了解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职能二、教学内容1. 金融的概念与职能2.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3. 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的概念、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行机制、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职能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机构运营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金融概念、金融市场分类、金融机构类型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金融机构运营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 讲解金融的概念与职能3. 分析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行机制4. 讲解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职能5. 案例分析:金融机构运营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八章:金融市场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作机制3. 了解金融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二、教学内容1. 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2. 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3. 金融市场的主体:投资者、融资者、金融中介等4. 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分类和运作机制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市场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金融市场概念、分类、运作机制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金融市场案例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2. 讲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3. 分析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运作机制4. 讲解金融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5. 案例分析:金融市场案例discussion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章重点内容,布置作业九章:金融工具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二、教学内容1. 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功能2. 金融工具的分类:债务工具、股权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等3. 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性、流动性、收益性等4. 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融工具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案例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融工具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2. 课件:金融工具概念、分类、特点等图片和图表3. 案例材料: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案例五、教学步骤重点解析本教案围绕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涵盖了税收原理、税收制度、金融概述、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多个方面。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和金融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掌握财政收入和支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基本知识。
3. 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财政金融问题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功能1.1 财政的定义1.2 财政的功能1.3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2. 财政收入与支出2.1 财政收入的来源2.1.1 税收2.1.2 非税收入2.2 财政支出的分类2.2.1 经常性支出2.2.2 资本性支出2.3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3. 金融的概念与功能3.1 金融的定义3.2 金融的功能3.3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4. 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的分类4.1.1 货币市场4.1.2 资本市场4.2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4.3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5. 金融机构5.1 金融机构的类型5.1.1 银行类金融机构5.1.2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5.2 金融机构的功能与作用5.3 金融体系的构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财政金融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财政金融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安排1课时介绍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功能和基本知识1课时讲解财政收入与支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相关内容1课时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调控作用1课时案例分析: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成效1课时小组讨论: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财政金融形势及应对策略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以评估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程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量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亲密。
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协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对的掌握。
规定学生搞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对的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与形成对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含有理论分析的基本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财政政策的分析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货币政策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书1、《财政与金融》,张连蕊,李凡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 出版1、《财政与金融》,庄毓敏,朱清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 出版2、《财政与金融》蒙丽珍李星华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8 出版3、《财政学案例》邓文勇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4 出版4、《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出版5、《货币银行学通论》万解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 出版三、课程教学学时分派本课程共64 学时,每七天4 个学时。
1、学时分派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与学的建议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学习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提下开设。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课程,本课程学习规定学生应当拥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本课程规定对社会、公司的概况基本理解。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一、课程简介《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学科,财政部分主要阐述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国家预算,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等;金融部分主要阐述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研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和政策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财经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财政部分。
包括财政概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财政收支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财政收支的概况。
2、金融部分。
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与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货币金融概况;(3)能够理解我国货币金融政策。
3、财政金融宏观调控。
介绍如何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及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与方式;(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章财政的职能与作用『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及其特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重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难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基本要求』1、识记: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二、对象:财经类各专业三、课时:4*17=6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运用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解释。
对热点财政金融新闻的理解判断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训练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拓展实践平台的训练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对财政金融政策的理解和解读,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
六、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了解财政金融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特有金融界的具体内容,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上,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当前财政金融政策以及一般财政金融现象相融合。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热点财政与金融新闻的综合点评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分组财政与金融专项问题调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
3、教师补充案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深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财政金融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对经济发展的理解力。
八、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弱化考试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操作过程的评价和操作成果的评价。
具体评定项目如下:九、实施建议(一)教材建议《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主编:徐景泰余立新中国财经出版社(二)教学建议(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研究和分析国家的财政与经济政策。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章教案

国财政收入比重适度。
(2)解决“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加快税制建设,以及税收体制。
(3)合理安排名项财政支出比例
(4)在国债问题上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师:财政有哪些内容
生:根据资料回答
通过PPT阅读资料,引发学生对财政这一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师:对学生难理解的内容进行简单讲解。
生:认真听讲,争取理解记忆。
通过老师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记忆。
师: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生:学生回答,基本记住三个职能。
通过老师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抽签回答,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练习内容
一、填空题
A.保证国家政权的需要B.保证国家职能的需要
C.在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D.半社会公共需要
3.财政的一般特征是指( )。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B.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C.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4.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是指( )。
A.须由政府集中组织安排的公共需要
教学题目
第一章财政概述
课时
2课时
教 学
班 级
课程名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
一、教材内容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高考必考课程。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无不与财政存在密切联系。第一章《财政概述》以周围的财政现象引出财政的概念、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的兴趣。
2. 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的相互关系。
3. 讲解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4. 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的实际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思考财政与金融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了解财政与金融的作用。
第二章:财政政策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掌握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3. 了解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二、教学内容1. 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3. 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分类和工具。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财政政策的兴趣。
2. 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3. 讲解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中的重要性。
4. 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财政政策的定义、分类和工具。
2. 思考财政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概述1.1 财政的定义与职能解释财政的概念介绍财政的四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公共服务1.2 财政政策解释财政政策的含义介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第二章:税收原理2.1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税收的定义介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普遍性2.2 税收分类与税率介绍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概念及区别解释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的概念及应用第三章:财政收支与管理3.1 财政收入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介绍财政收入的来源及特点3.2 财政支出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构成介绍财政支出的类型及特点3.3 财政预算解释财政预算的概念介绍我国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过程第四章:金融概述4.1 金融的概念与职能解释金融的概念介绍金融的四大职能:资金调节、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信息服务4.2 金融市场解释金融市场的概念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及功能分析金融市场对经济的影响第五章:货币与货币制度5.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货币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解释货币的职能5.2 货币制度解释货币制度的概念介绍我国的货币制度及其特点5.3 货币发行与流通解释货币发行的原则分析货币流通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6.1 金融体系概述解释金融体系的概念介绍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功能6.2 金融机构的类型与功能介绍我国金融机构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第七章:银行业务与金融市场7.1 银行业务解释银行业务的概念介绍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的特点及运作流程7.2 金融市场解释金融市场的概念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及功能分析金融市场对经济的影响第八章: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8.1 金融政策概述解释金融政策的含义介绍金融政策的类型及目标8.2 货币政策解释货币政策的概念介绍货币政策的工具及作用机理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国际金融与金融监管9.1 国际金融概述解释国际金融的概念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及汇率制度9.2 金融监管解释金融监管的概念介绍金融监管的原则与手段分析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十章:财政与金融政策分析与应用10.1 财政与金融政策分析分析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探讨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价方法10.2 财政与金融政策应用介绍财政与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调控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政策选择及其效果10.3 财政与金融政策展望探讨未来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发展趋势分析财政与金融政策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财政概述难点解析:理解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及其对经济的作用机理。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72学时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四、课程内容纲要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一)学习目标: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
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
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基础
模块二:财政收入
模块三:财政支出
模块四:政府预算
第二部分金融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2、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
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
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
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3、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
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专业能力。
4、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
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金融概要
模块二:货币流通
模块三:金融市场
模块四:国际收支
第三部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3、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
4、能初步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目标、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状态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模块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按照案例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
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三)资源准备本课程实施需要下列资源:1、财政部门有关资料、货币样票、真假货币、票据样式、股
票样式等。
2、开发财政、金融、外汇、国际收支等案例和资料、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要选择部分银行、证券公司、财税部门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