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口分布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内蒙古人口

内蒙古人口

内蒙古人口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它位于我国西北部,邻接俄罗斯及乌克兰,是重要的国际门户和我国西部开放建设的开放口岸。

内蒙古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人口数量较少,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据内蒙古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8年内蒙古现有人口总数为2476.52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21.41万,占全国人口比例为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人口中,妇女占实有人口总数的49.44%,男性占50.56%。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结构显著复杂,汉族占绝大部分,其他各少数民族占5.3%,其中蒙古族占80.12%,达斡尔族占15.2%,俄罗斯族占2.85%,其他各民族比例均在1%以下。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分布呈不平衡将泰儿的态势,全区城乡差距大,地方特色明显,全区内河系网以呼伦贝尔河、乌拉特中游河流为中心,人口集中沿河边,大片区域人口稀少。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城市人口数量占比在25%左右,次要城市占比较少,城镇化程度不高,人口绝大部分仍集中在农村地区。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2.36%,城镇人口17.64%,居民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8.07%,城镇人口占21.93%。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内蒙古自治区进入了高速经济发展阶段,人口总量仍然保持稳定,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素质得到显著改善,城镇人口逐步增多。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也有一批优秀的人才资源,是一片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肥沃土地的土地。

人口、资源、信息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基础。

未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仍将维持稳定,全区人口质量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程度不断提升,人口总量稳中有增。

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将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道重要题,助推我国经济腾飞。

诸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在继续保持稳定,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质量,未来它必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先锋和引领者。

包头市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包头市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维普资讯




动, 促进 红 色 品牌 的传 播 。
2. 立 专 门 机 构 . 责 红 色 成 负 品 牌 的 宣传 推 广 活 动
包 头市 人 口现状 与对策分析
王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郭 晓燕
呼 和 浩特 001) 10 9 ( 内蒙 古 农 业 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 院
成 立 安 徽 省 红 色 旅 游 品牌 形
象 推 广 与 管 理 办 公 室 ,隶 属 于 省 “ 办 ” 与 国 家各 级 负 责 品 牌 管理 红 , 相 关部 门 、 内外 品牌 权 威 机 构进 国
行 联 系 , 合 各种 资 源 , 取 尽 快 整 争
20 0 2年 以 来 包 头 市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大 幅 跃 升 , 市综 合 竞 争 力 显 著 增 强 , 出 了 一 条 国 有 企 城 走 业 多、 负担 重 的老 工 业基 地 跨 越 式 发 展 的新 路 子 。 造 了 令 人 瞩 目的 “ 头 模 式 ” 创 包 。随 着 经 济 的快 打 造安 徽 省 红 色 旅 游 的鲜 明形 象 。 速 发 展 , 头市 的人 口与经 济 、 会 、 包 社 资源 和 环 境 之 间 能 否做 到 协 调 已 成 为 一 个 重要 的研 究 课 题 。 逐 步 培 育出 比 较 成 熟 、 定 的 客 源 稳 研 究 包 头市 人 口现 状 . 强人 口发 展 战 略 研 究 , 改 善 区域 生态 环 境 、 展 地 区 经 济 以及 作 为样 加 对 发 市 场 : 同时 指 导 各 红 色 旅 游 目的 本带 动 西 部 少 数 民族 地 区 快 速发 展等 方 面 都 具 有重 要 意 义 。 地 、 色景 区 的 品牌 传 播 活 动 。 红 包 头 市 人 口 现状 3. 择有 效 的 传 播 方 式 , 消 选 在 ( ) 口变 动情 况 一 人 ’ 费 者心 中树 立 鲜 明 的 品牌 形 象 上 世纪 9 代 以 来 . 头 市 人 口变 化 呈 现 高 出 生 、 死 亡 , 迁 入 、 迁 出 的 变 化 趋 势 。其 0年 包 低 高 低 旅 游 品 牌传 播 主要 通 过 广 告 、 中 .9 2 的 人 口 自然 增 长 率最 高 . 到 1 % ;99年 的 人 口机 械 增 长 率 最 高 . 06% 。进 入 19 年 达 . 19 4 为 . 5 公 共 关 系 、 销 、 销 和 互 联 网 等 2 直 促 1世纪 , 口的 出 生 率 在 不 断下 降 , 亡 率小 幅 度 下 降 , 人 死 自然 增长 率 总 体 呈 下 降 趋 势 ; 械 增长 机

内蒙古各地级市,盟蒙古族分布

内蒙古各地级市,盟蒙古族分布

内蒙古各地级市,盟蒙古族分布1. 通辽市:蒙古族⼈⼝140万⼈。

2. ⾚峰市:蒙古族⼈⼝84万⼈。

3. 兴安盟:蒙古族⼈⼝70万⼈。

4.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30.9万⼈。

5.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28.6万⼈。

6. 呼伦贝尔市:蒙古族⼈⼝23万⼈。

7.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17.7万⼈。

8. 包头市:蒙古族⼈⼝8.5万⼈。

9. 巴彦淖尔市:蒙古族⼈⼝8.4万⼈。

10. 乌兰察布市:蒙古族⼈⼝6.4万⼈。

11. 阿拉善盟:蒙古族⼈⼝6万⼈。

12. 乌海市:蒙古族⼈⼝1.9万⼈。

蒙东地区三市⼀盟(通辽市,⾚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共有蒙古族⼈⼝317万⼈。

加上霍林郭勒市即将管辖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约10万蒙古族⼈。

蒙东地区蒙古族总⼈⼝326万⼈,约占内蒙古⾃治区蒙古族总⼈⼝407万⼈的80%。

内蒙古⾃治区地域辽阔狭长,不便管理,且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蒙东地区。

建议内蒙古⾃治区⾸府迁回乌兰浩特市,内蒙古⾃治区管辖乌兰浩特市(⾸府——原兴安盟),⾚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霍林郭勒市。

(新的地级霍林郭勒市管辖原县级霍林郭勒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霍林郭勒市总⾯积约71099平⽅千⽶。

总⼈⼝21多万⼈)。

新内蒙古⾃治区总⾯积约54万平⽅千⽶。

总⼈⼝约1200万⼈。

恢复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不含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

绥远省总⾯积约64万平⽅千⽶。

总⼈⼝1200多万⼈。

论内蒙古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分布

论内蒙古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分布

论内蒙古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分布论内蒙古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分布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联合国的报告表明,世界上只有18个国家的人口还没有出现老龄化(United Nations,2005),且在未来20年间全球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亿,且这个数字到2050年时将达到20亿(United Nations,2003)。

而全球老年人口的大部分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且他们都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United Nations,2002)。

中国早在2000年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因而,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强的挑战。

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成果颇丰,相比而言,国外相关研究更为全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新型产业以及技术创新等(Mo Wang & Beryl Hesketh,2012;Bloom et al.,2008;Forlizzi et al.,2004等)。

而国内关于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方面(于学军,1995;邬沧萍,2004;周晨和熊和平,2007;张苏和乌仁格日乐,2013等)。

其中,针对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了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刘晶,2004;陈卫和杜夏,2002等)。

针对我国城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本文以内蒙古为例,采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来源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内蒙古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分析(一)内蒙古老年人口基本情况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年,内蒙古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83641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1.4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56%。

按照衡量人口老龄化的两种统计标准,计算结果均表明内蒙古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治区之一。

内蒙古的人口形势对于该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该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人口总量及变化趋势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502.76万人,较上年末减少了0.29%。

与此内蒙古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9.66‰和7.28‰。

可以看出,内蒙古的人口总量变化不大,但整体上呈现出缓慢减少的趋势。

二、内蒙古人口结构分析及问题1. 年龄结构问题:内蒙古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老年人口比重较高,而青少年比重较低。

这种人口结构容易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城乡结构问题: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

这导致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3. 性别结构问题:内蒙古男女比例失衡,男性比例较高。

这种性别结构问题可能导致婚姻市场紧张,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内蒙古人口形势建议1. 加强人口政策引导,鼓励年轻人生育。

内蒙古可以通过完善生育政策,提高生育奖励和补贴力度,鼓励年轻夫妇生育二孩及以上。

加强对生育政策的宣传,培养年轻人对生育的积极态度。

2. 加大对老年人口的关爱和保障力度。

内蒙古可以加大对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发放力度,提高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鼓励社会各界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3. 推进城市化进程,吸引农村人口转移。

内蒙古可以通过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高城市人口比重,促进城乡结构的平衡。

4. 加强性别平等意识的宣传与教育。

内蒙古可以通过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发展,减少社会性别歧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内蒙古的人口形势对于该地区的未来发展力量至关重要。

内蒙古政府应加大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力度,通过多种措施引导人口结构的优化,促进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并更好地促进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必要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内蒙古人口概况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的常住人口总量为2505.4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蒙古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的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1. 总体增长缓慢:与其他省份相比,内蒙古的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总量增长主要依赖于自然增长,而不是外来人口的流入。

这也意味着内蒙古的人口结构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势。

2. 地域分布不均:内蒙古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省份,但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人口聚集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少数城市,而草原和边远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3. 少数民族比例较高: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在人口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二、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1.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生育水平的降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内蒙古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将对社会养老保障、医疗卫生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 少数民族人口保护和发展:内蒙古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如何保护和发展好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成为内蒙古人口发展的一大挑战。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3. 城乡发展不平衡:内蒙古的城乡差距明显,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对内蒙古的整体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1. 加强人口政策研究:针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有必要加强人口政策研究和规划,制定出符合内蒙古实际情况的人口政策,以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和结构调整。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中北部,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自治区之一,也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地区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2500万人,其中汉族占比占到了70%,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较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人口结构出现了诸多变化,其中老龄化和城乡人口差距逐渐显现,人口流动导致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结构,现有的人口管理政策已经难以完全满足人口变化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管理政策的研究和完善,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人口形势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人口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管理政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2 问题提出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缓慢,人口结构不合理,城乡人口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等方面。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给人口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需要对内蒙古人口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人口变化的趋势,找出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管理政策,为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2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内蒙古人口形势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内蒙古人口变化的因素,评估现行人口管理政策的有效性,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内蒙古的人口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人口数据的详细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内蒙古的人口结构、规模和分布情况,为制定未来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人口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促进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内蒙古人口管理政策的实施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人口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是一个民族地区,人口分布较为集中。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人口结构、人口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内蒙古人口总体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按照2019年的数据,总人口为2502.64万人。

从内蒙古的人口规模较大,居民数量较多。

与人口数量相对应的是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并不高,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12人,这也反映了内蒙古地广人稀的特点。

二、内蒙古人口结构分析1. 民族结构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等民族。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人口比例。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汉族等其他民族也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了较大的发展。

不过,由于蒙古族的人口占比较大,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结构也比较单一,这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融合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年龄结构内蒙古的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而且相对年轻人口来说增长速度更快。

而且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内蒙古的年轻人口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这也是导致内蒙古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内蒙古的男女比例较为平衡,男性略多于女性。

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蒙古的性别比例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其中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因素都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人口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人口流失现象逐渐严重。

许多年轻人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选择离开内蒙古前往大城市或者其他发达地区,这也导致了内蒙古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年轻人口的流失也给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部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独特的人口形势与地理环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一、内蒙古的人口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总数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至2019年期间,人口总数从2474.41万人增加到2740.60万人,增长率约为10.8%。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总数中,男性占了50.78%,女性占了49.22%。

内蒙古的人口密度较低,为约2人/km²,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内蒙古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大面积的荒漠、戈壁和高原地区影响了人口的聚居和发展。

内蒙古的人口结构由于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呈现着年轻化和城镇化的趋势。

据统计,内蒙古的65岁及以上人口在2019年占总人口的7.98%,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9%,这意味着内蒙古的老龄化趋势仍不容忽视。

此外,内蒙古的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其中以农牧业为主,占全区就业人口的60%以上,而工业与服务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6.4%和23.2%。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特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呼伦贝尔市等地区,这些城市人口密度较高,发展比较成熟。

而在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口数量和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许多地方的交通条件比较落后,人口迁移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限制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流动性和经济发展。

四、内蒙古的人口问题与建议1.老龄化问题内蒙古的老龄化趋势不能忽视,需要加快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鼓励更多年轻人承担抚养老人的责任,加强医疗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方面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2.就业问题内蒙古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落实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与拓展,加强对工业民族企业的扶持,加快发展服务业等,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人民的较长时间内稳定就业。

内蒙古人口变动及人口分布分析

内蒙古人口变动及人口分布分析

描述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现状,可以反映地区、民族、年龄及性别人口及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控制人口,更好地解决与人口发展密切相关的疾病防治、劳动就业、城镇建设、教育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以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制定面向21世纪的全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1]。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文的资料来源于2000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包括有《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等相关数据资料[2-3]。

2.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和分析均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

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录入,严格复核以避免偏差。

主要分析指标包括人口数、人口增长率、性别比(以女性100为参照)、城镇比例等指标;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的人数,绘制人口年龄金字塔和线图。

二、结果1.人口总量与增长情况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内蒙古人口总数为2470.56万人,男性人数为1283.88万人,女性人数为1186.68万人。

与2000年全国第五内蒙古人口变动及人口分布分析张星光,尹韶华,闫涛,苏俐(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呼和浩特010110)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学术研究和人口工作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及性别比等指标,并进行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比较。

结果与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普查结果相比,内蒙古2010年总人口数增加了138.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8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8%;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8.19,出生性别比为111.96,超出了正常范围;内蒙古地区城镇化比例为55.54%,高于全国整体水平49.70%,且存在民族和地区差异。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摘要】内蒙古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口形势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从内蒙古的人口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揭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对未来内蒙古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调整人口政策、促进人口流动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

为了实现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根据人口情况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建议,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支持。

只有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才能为内蒙古的未来发展谋求更好的前景。

【关键词】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建议、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对内蒙古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研究内蒙古的人口形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建议,对于保障内蒙古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人口形势的分析和研究,为内蒙古的人口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内蒙古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推动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对内蒙古人口政策、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提升内蒙古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加深对于内蒙古人口形势的认识,为学术界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意义了解内蒙古的人口现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地区的人口结构、流动情况和城乡差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内蒙古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为未来的人口规划和社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人口发展特征

内蒙古人口发展特征

内蒙古人口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人口处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内蒙古人口发展变化较大的10年。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10年间,内蒙古人口显现出总人口低速增长、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人口年龄结构已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蒙古族人口增长速度高于汉族人口、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口地区分布变化较大等基本特征。

一、总人口低速增长,各盟市人口增减变化不同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0时,内蒙古常住人口为2470.63万人,占全国常住人口的1.84%,常住人口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23位;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2375.54万人相比,10年间共增加了95.09万人,增长4.00%。

平均每年增加9.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9%,年平均增长率大大低于全国年平均增长率0.57%的水平。

普查数据表明,内蒙古人口发展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反映出内蒙古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各盟市常住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各不相同。

10年间,内蒙古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5个盟市的人口大幅增长,其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5%。

特别是鄂尔多斯市,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54.5万人,增长39.1%。

同时也有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和兴安盟5个盟市的常住人口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尤其是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10年间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18.7万人、18.3万人和17.7万人,较之“五普”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6.8%、7.9%和3.9%。

二、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并逐步向现代家庭结构类型转变随着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计划生育等人口控制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同时旧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几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结构正在逐步消失,家庭户规模向现代家庭结构类型转变。

内蒙古男性人口主要特征

内蒙古男性人口主要特征

内蒙古男性⼈⼝主要特征2010年第六次⼈⼝普查数据显⽰,内蒙古男性⼈⼝在数量、寿命、婚姻、健康、受教育程度、居住状况与全国平均⽔平和各省相⽐,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数量内蒙古男性⼈⼝为1283.82万⼈,⼥性⼈⼝1186.80万⼈,性别⽐为108.17,男性⽐⼥性多97.02万⼈。

全国的性别⽐为104.90,内蒙古的性别⽐⾼于全国3.27个百分点,在全国由⾼到低排第五位,说明内蒙古与全国平均⽔平相⽐男性⼈⼝⽐重偏⼤。

全国各省性别⽐最⾼的五个地区为天津、海南、⼴东、⼴西、内蒙古。

天津最⾼为114.52,其次是海南为112.58,最低的是江苏为101.52。

分年龄来看,内蒙古63岁以上各年龄的男性皆少于⼥性,其他年龄男性皆多于⼥性,性别⽐最⾼的年龄是31岁和32岁,分别达到113.68和113.18。

⼆、预期寿命2010年内蒙古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2.04岁,⽐⼥性低5.23岁,⽐全国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72.38岁低0.34岁。

全国31个省市⾃治区男性⼈⼝预期寿命最⾼的是北京为78.28岁,其次是天津、上海,平均寿命分别为78.20岁和77.42岁。

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最低的是西藏为66.33岁,其次是云南和青海,预期寿命分别为67.06岁和68.11岁。

我区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全国31个省由⾼到低排第21位,⽐北京低6.24岁,⽐西藏⾼5.71岁。

三、健康状况第六次⼈⼝普查的健康数据显⽰,内蒙古60岁以上男性⼈⼝中,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占82.31%,全国60岁以上男性⼈⼝中健康和基本健康的⼈⼝占85.11%,⽐内蒙古⾼2.1个百分点。

内蒙古男性⼈⼝的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平。

全国60岁以上男性⼈⼝中,健康状况最好的是⼴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健康和基本健康的⼈⼝⽐重分别为91.07%、89.88%、89.23%、89.07%、和88.90%,我区与最⾼的⼴东相差8.76个百分点。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

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内蒙古的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将对内蒙古的人口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内蒙古人口的基本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总人口为2520万人,是中国人口第23大省级行政区,人口规模居全国自治区(省)之首。

汉族人口占比为79.83%,蒙古族人口占比为1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为3.17%。

人口分布上,内蒙古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人口规模较大,而一些边远的牧区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二、内蒙古人口形势分析1. 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同时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导致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根据数据显示,内蒙古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0%,属于老龄化严重地区。

2. 城乡人口差距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内蒙古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壮大,而农村人口则逐渐减少。

城乡人口差距明显,城市人口的增长率远高于农村人口。

这种城乡人口差距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城市人口过密,而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导致了农业生产力的下降。

3. 少数民族人口保护问题: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蒙古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

保护少数民族人口,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是内蒙古人口形势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民族村落逐渐消失,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聚集也带来了一些文化传承的问题。

三、内蒙古人口发展的建议1. 加强老龄化社会建设: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问题,内蒙古可以加大老年人健康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还可推动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护理服务体系,解决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2. 促进城乡人口平衡发展:为了平衡城乡人口发展,内蒙古可以在农村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保障,稳定农村人口。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人口数据、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策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其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但受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人口分布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地区的人口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对人口分布的研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分布进行深入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类统计年鉴和官方网站的数据发布。

四、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时间变化特征从时间维度看,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总体上,东部和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相对较慢。

这主要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有关。

(二)空间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

东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等因素,成为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

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五、影响因素分析(一)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东部和南部地区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有利于人口集聚;而西部和北部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制约了人口的增长。

(二)经济因素经济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驱动力。

东部和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

内蒙古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内蒙古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内蒙古人口密度分布规律稿子一嗨呀,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内蒙古人口密度分布规律这个有意思的事儿。

你知道吗,内蒙古那可是个超级大的地方。

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人口密度的分布可不是随便来的。

像那些大城市,比如说呼和浩特和包头,人就相对多一些。

为啥呢?因为这些地方工作机会多呀,各种设施也齐全,学校、医院、商场啥都有,大家自然就愿意往这儿扎堆。

再看看草原深处,人口密度可就小多啦。

那大片大片的草原,虽然美极了,但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些,经济发展也没那么快,所以人也就少了。

还有一些靠着边境的地方,人口也不多。

交通不太方便,对外交流也有限。

不过呢,这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原本人口不多的小地方也热闹起来啦。

好多游客跑去玩,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说不定以后人口密度会有新变化哟。

反正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分布,跟经济、交通、资源这些都有很大关系。

这就是内蒙古人口密度分布的大概情况,是不是还挺有趣的?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瞧瞧内蒙古人口密度分布规律呗!内蒙古那么大,有的地方人挤人,有的地方地广人稀。

你要是去了东部,像赤峰、通辽这些地方,人口相对会多一点。

因为那边农业比较发达,种地的人多,大家就聚在一块儿啦。

而在西部呢,像阿拉善盟,那可真是地广人稀。

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环境比较恶劣,不适合太多人居住。

靠近城市的地方,人总是多一些。

城市里有热闹的街道,有好吃的好玩的,能吸引很多人去生活和工作。

但是在草原深处,虽然风景美如画,可生活不是那么方便,所以人口密度就低啦。

还有一些资源丰富的地方,比如说有煤矿啥的,也会吸引不少人去,人口也就相对集中一些。

总之啊,内蒙古人口密度分布不是乱的,是有它的道理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新的分布情况出现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pss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pss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pss 人口分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不仅涉及到人口本身,还与社会、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省,近年来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该地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何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研究在宏观层面上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得以改善;微观角度上可通过调查问卷对被调查者家庭结构、生活水平等状况进行描述,为分析影响因素提供客观依据。

基于此,本文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样本资料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

- 1 -。

《2024年内蒙古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范文

《内蒙古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以其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研究该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变化,有助于了解区域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人口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同时,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数据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

数据来源包括遥感影像数据、统计年鉴、相关研究报告等。

四、内蒙古人口密度变化分析1. 人口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密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体上,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少。

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但总体格局保持稳定。

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内蒙古人口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因素等。

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对人口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政策因素如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移民政策等也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五、内蒙古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田、居民点等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草地、林地等自然用地逐渐减少。

同时,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2.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策推动等。

56个民族人口及地域分布

56个民族人口及地域分布
仡佬族
579357
贵州(56万),广西
东乡族
513805
83.3%在甘肃(45万),15.1%在新疆(5万多)
拉祜族
453705
云南(45万)
水族
406902
贵州(37万)
佤族
396610
云南(38万)
纳西族
308839
95.6%在云南(30万),3.1%在四川
羌族
306072
四川(30万)
土族
241198
青海(19万),甘肃(3万)
仫佬族
207352
广西(17万),贵州(不足3万)
锡伯族
188824
69.4%在辽宁(13万),19.1%在新疆(3万多),5.3%在黑龙江,2%在吉林
柯尔克孜族
160823
新疆(16万)
达斡尔族
132394
内蒙古(7万多),黑龙江(4万多),新疆
景颇族
132143
云南(13万)
毛南族
107166
广西(7万),贵州(3万)
撒拉族
104503
87.8%在青海(8万多),7.7%在甘肃(1万),4,2%在新疆
布朗族
91882
云南(9万)
塔吉克族
41028
新疆(39万)
阿昌族
33936
云南(34万)
普米族
33600
云南(32万)
鄂温克族
30505
内蒙古(26万),黑龙江
怒族
28759
珞巴族
2965
西藏(2691人)
另:其他未识 别民族
734438
外国人加入中
国籍
941
哈尼族

050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50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呼伦贝尔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中国呼伦贝尔网发布时间:2011-6-8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及各旗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2549278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73654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87265人,减少 6.84%。

年平均增长率为-0.7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894397户,家庭人口为2440152人,平均每个家庭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3人减少0.60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11382人,占51.44%;女性人口为1237896人,占48.56%。

常住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25,下降为105.9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2299人,占12.25%;15—64岁人口为2030088人,占79.63%;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6891人,占8.12%。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7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为5.38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098400人,占82.31%;蒙古族人口为230008人,占9.0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20870人,占8.66%。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43576人,减少6.40%;蒙古族人口减少4551人,减少1.94%;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39138人,减少15.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世纪之初的短短十年内,内蒙古的人口不论从数量分布或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盟市人口变化和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清晰认识我区人口变化的现状和特征,认清人口变化的因素,对我区科学地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近十年来内蒙古人口增长情况和空间分布做简要分析,进一步揭示人口发展的规律。

一、人口数量及空间分布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内蒙古常住人口为2470.63万人,十年间增加了95.09万人,增长4.00%。

但各盟市人口发展不平衡,而且差异很大,有的盟市增长很快,有的却出现了负增长(各盟市人口增长数据见下表)。

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包头市、锡林郭勒盟和通辽市。

其余盟市的人口都是减少的,减少速度最大的是乌兰察布市和呼伦贝尔市,分别减少了7.85%和6.84%。

人口增加最多的是鄂尔多斯市,增加了54.53万人,其次是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分别增加了42.87万人和35.30万人。

人口减少做多的是呼伦贝尔市和乌兰察布市,分别减少了17.72万人和18.27万人。

由于增减差异的影响导致了各盟市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和乌兰察布市。

2010年与2000年相比,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34、1.06和1.98个百分点,而呼伦贝尔市和乌兰察布市分别下降了1.20和1.12个百分比点。

鄂尔多斯人口总数在全区的排序由2000年的第九位上升到了第七位,呼伦贝尔由第三位下降到了第五位。

二、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人口数量的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也就是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

目前全区各地执行统一的人口生育政策,各盟市的生育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死亡水平也基本接近。

因此,造成我区各盟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移流动。

就个体而言,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非常复杂,其类型也多种多样,但是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存的需要,另一个是发展的需要。

就目前全国和我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来看,人们的生存基本不存在问题,人们为了更优越的发展环境而流动,发展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都具有自己内在的需求偏好,人们会选择自己认为比目前更好的、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作为目的地。


然每个人的个体条件不同,其选择目标不同,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如果不考虑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因素,人口流动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相对发达地区流动,我区的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各盟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人口的迁移流动形成的结果。

从2010年我区各盟市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来看,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不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还是人均收入都名列前茅,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区最强,尤其是鄂尔多斯,在全区的发展最为突出,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和投资者。

我区人口分布变化和人口增减变动在短期内主要是经济发展决定的,但是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呼伦贝尔市在10年内人口减少18万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呼伦贝尔市林业人口较多,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对林区的居民实施了政策移民,同时大量缩减了木材开采量,大批林业工人成为富余劳动力,导致林区人口流出。

因此,在人口政策、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从地区人口的增长比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而且,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可掌握人口增长情况和空间分布的基本态势。

三、客观认识人口的合理流动
人口的增减特别是人口的流入流出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相对态势,但是,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非常多,不仅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还有历史因素。

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经济政策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地区经济要受到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对人口的承载力是不同的,表现出对人口推拉的力度和方向也不同,从而在同一地区会有流入流出的现象的交替出现。

要以客观的、现实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来全方位地分析、认识人口的增减现象和流入流出状况,切不可单纯的以人口的增减来衡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不能以此来评价当地政府或领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成绩或政绩。

比如我区部分东部盟市,人口出现了减少的态势,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比较劣势的原因,还有历史的原因。

东部地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雨量充足,农业比较发达,在以粮食和农业为主的年代,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都比西部大部分地区优越,一度养育、承载并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受当地交通、资源环境和地缘经济的影响,经济对人口的承载和吸引力相对减弱,人口向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流动。

所以,可以说人口增长缓慢或减少并不完全是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其他地区经济暂时发展相对较快所致。

类似的地区还有巴彦淖尔市。

而乌兰察布市则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所致。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不管是人口的迁入或是迁出,只要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只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就是正确的,就是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和成绩。

四、正确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有序迁移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统筹协调好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的关系,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人口流动迁移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

我区人口迁移流动从区域角度来看不仅体现在盟市之间,还有各盟市和自治区外的人口迁移流动,以及盟市内部的人口迁移流动。

从结构来看主要体现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城镇人口向更发达的城镇转移。

不管任何情况的迁移流动都会导致居住的或工作、生活地的改变,从而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都会对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自由流动”的人口流动制度。

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制度等,促使人口按照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自由流动。

农民工和外来人口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并在城市生活发展,融入城市社会。

人口流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水平。

各地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加大提供公共服务的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城市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劳动力的需求。

人口自由流动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现象和特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实现人口自由流动还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尤其需要深化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改革,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降低城镇户口的福利含量,突破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社会管理制度,逐步使户口与福利脱钩,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为人口自由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