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创立阶段(1896——1912)1. 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 电影传入中国:1896 年8 月11 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
3. 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 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4. 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A .《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 .《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 .《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 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 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6. 旧派与新派A ?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 年《孤儿救祖记》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怪片、武侠片。
B ?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
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情剧”。
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
(孙瑜《故都春梦》、《野草闲花》)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 郑正秋:A .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 ?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史复习全本(无删节)
中国电影史1、尝试时期(1905——1923)总体介绍:这一时期从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孤儿救祖记》上映止。
基本特点是先驱者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目的,更谈不上经营方针。
重点讲解——1、《定军山》(1905年,丰泰照相馆)的历史意义:①、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在中国生根并发展起来;②、影片为戏曲内容,为影戏的发展传统奠定了开端,为使电影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2、丰泰照相馆——由任景丰于1892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
它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之后又陆续拍摄了七八部戏曲纪录片。
这些戏曲短片都是在简陋的环境下以较原始的方式拍摄的。
由于技术的局限,这些短片视觉效果并不理想。
但由于它是本土传统艺术与外来新奇娱乐形式的初次结合,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由于1909年的大火,丰泰的拍片活动也告终止。
3、1920年,“商务”影戏部拍摄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两部“古剧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4、《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于1903年共同导演。
它以喜剧的笔触叙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的包办下结合的过程,并通过对这种繁文缛节的夸张性描写,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它已经开始体现出某种叙事潜能,是我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5、《劳工之爱情》——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明星公司1923年出品,堪称本阶段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经验的集大成者。
影片用妙趣横生的细节安排,肯定和赞美了“劳工”的美好品质。
尽管在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上仍保留着舞台化的痕迹,但在镜头调度上力图突破舞台思维的羁绊。
它是中国短故事片创作的基本终结的标志。
6、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电影戏剧色彩浓重)代表人物: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
时间:1905——30年代初。
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张石川)、《劳工之爱情》(张石川)、《庄子试妻》(黎民伟)。
中国电影史复习
中国电影史复习题(灰色部分供参考,帮助记忆,不要求掌握)一、分期:• 1、尝试期(1905~1923)也称初创期• 2、探索期(1923~1927)• 3、竞争期(1928~1932)也称自由竞争期/商业投机期• 4、变革期(1932~1937)也称新兴电影运动时期或“左翼电影运动时期+国防电影”• 或中国电影第一个高峰期• 5、非常期(1937~1945)也称抗战时期• 6、丰收期(1945~1949)也称战后高峰期或第二个高峰期• 7、建国初期(1949~1966)也称“十七年”电影时期• 8、禁锢时期(1966~1976)也称“文革”电影时期• 9、复兴时期(1976~1992)• 10、市场化时期(1992~ )二、经典史述文本:重点—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其他:见教材p1第一段中国电影的尝试期自1905年拍摄《定军山》起至1923年拍摄《孤儿救祖记》。
三、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早期电影放映活动:外国人从事,以西班牙人雷玛斯为代表,1908年,虹口大戏院(上海第一座专业电影院 )→ 雷玛斯游艺公司四、尝试期: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任庆泰,《定军山》,“丰泰现象”1909年,上海:张石川拍片尝试香港:黎民伟1913年到1922 ,第一批制片机构产生:短片→长片5、 “丰泰现象”——孤悬的现象:一场大火之后北京再无电影制片活动1913年,电影在上海重新生根发芽究其根本,电影是一门建立在近代工业基础之上的艺术,惟有上海才能为其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就此而言,“丰泰现象”是中国电影史上孤悬于真正的发展地域之外的开端六、初创期中国特点:绝大多数影片为短故事片形态⑴经济—电影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生产方式低下⑵艺术—电影创作人员缺少经验积累﹑故事编制能力有限制片机构三种形态:① 贴附性机构新民公司 ——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业务布拉斯基—— 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难夫难妻》华美公司 ——合作布拉斯基——黎民伟 “人我镜剧社”《庄子试妻》② 家族公司华美公司 :黎民伟、黎北海、罗永祥、严珊珊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张季直及数友中国影戏研究社:陈寿芝及其洋行职员朋友上海影戏公司:但杜宇、殷明珠、贺蓉珠、但二春新亚影片公司:殷宪辅兄弟、朋友管海峰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③ 附设性机构商务印书馆照相部兼营电影→活动影戏部→影片部。
中国电影史复习重点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电影创作: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郑正秋电影成就: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电影创作:《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玉梨观》《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自由之花》《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
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电影部分复习资料.doc
知识点部分1.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工厂的大门》表现当时法国里昂工厂放工时的情景,片长仅一分多钟。
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
2.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
3.“视觉暂留”原理十七世纪时,牛顿首次发现了反映在人的视网膜上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这一重要现象。
1824年,彼得•马克•罗格特在英国伦敦公布了他的“视觉暂留”理论。
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当光信号的作用结束后,每个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的时间,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4.电影语言——“蒙太奇”蒙太奇源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电影诞生初期只是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或舞台剧的简单照相,不分镜头,一个场面用一个固定的镜头拍摄下来。
经过探索,采用了分镜头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摆脱了单一视点和舞台时间、空间的局限,电影才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蒙太奇,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简单地说,蒙太奇是将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 最终能够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的独特表现方法。
5.电影的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它取决于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采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
一般以画面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多少为标准,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
透镜聚焦点只在一个范围很窄的平面上。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
常用于景深范围大的场合。
透镜视角越宽广,线条和形状的扭曲也越严重,特别是在图像边缘部分。
(1)远景: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
它可表现广阔的场面。
(2)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选择1.西洋影戏在中国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的“又一村”。
2.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和雷玛斯在上海经营放映。
雷玛斯在1908年搭建了上海第一个专门的影院——虹口大戏院3.(填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定军山》,此片揭开了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
4.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于191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民公司,以及黎民伟等人在香港创办的人我镜剧社,在资金和技术上都与外国电影商人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后者协助美国商人布拉斯基的华美影片公司拍片。
这两家机构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两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和《庄子试妻》(1913)。
5.1916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并在1918年正式成立影戏部。
商务印书馆的影戏部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6.(判断)1921——1923年间,“明星”公司和“商务”影戏部先后出品了《阎瑞生》凶杀片(1921)、《海誓》爱情片(1922)、《红粉骷髅》警匪片(1922)、《张欣生》(1923)、《孝妇羹》(1923)和《孤儿救祖记》(1923)等9部长故事片。
7.(填空/判断)张石川在20世纪20年代初为“明星”公司拍的故事片《劳工之爱情》(1922)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保留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
8.《孤儿救祖记》(1923)由“明星”公司拍摄,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周剑云撰写字幕说明,张石川导演。
主要演员有王汉伦、郑鹧鸪、郑小秋等,此片成为了中国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
9.(选择/判断)20年代上海6家电影公司:明星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上海影戏部,大中华百合公司(1925),天一公司(1925)。
还有一个公司后来迁至香港——民新影片公司。
10.洪深编剧了《卫女士的职业》和《少奶奶的扇子》,以及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
其中,《申屠氏》第一次以景为单位。
中国电影史(下)复习参考
十七年发展的轨迹,“四起四落”第一起:“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
代表作有《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团结起来到明天》其中《南征北战》的风格样式堪称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史诗气派的战争片。
第一落:1951年5月对《武训传》的批判使新中国电影转入低谷。
第二起: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
电影界出现建国后第二次创作高峰。
代表作有《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董存瑞》《柳堡的故事》《祝福》革命题材占主流。
第二落:1957年反右运动和1958年的“拔白旗”使电影创作又一次跌入低谷。
《电影的锣鼓》遭到重点批判。
第三起:建国后第三次创作高峰于1958—1960年。
1958年2月,文化部使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制片生产促进会,决定提高影片产量。
1958年6月,文化部发出《关于促进影片生产大跃进的决定》。
1958年共拍摄影片132部。
为迎接建国十周年,中央提出“向国庆献礼”的口号。
周恩来坐了“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影片创作的十条原则。
代表作有《林家铺子》《青春之歌》《万水千山》《五朵金花》第三落:三年自然灾害加上1960年的“反资批修”,使电影界形式再次紧张。
《洞箫横吹》《无情的情人》成为批判的典型。
第四起:1961年6月,“文艺八条”和“电影的三十二条”两个纲领性文件颁发。
1962年开始举办“百花奖”。
代表作有《舞台姐妹》《南海潮》《烈火中永生》《大浪淘沙》《红色娘子军》。
第四落:1963年和1964年,毛泽东的“两个批示”发表后,文艺界开展一系列批判运动,十七年电影被全部否定。
十七年电影创作的艺术成就:十七年电影的美学风格:浓郁强烈的政治意识、昂扬乐观的精神气质、倾向鲜明的视听语言和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
1、现实性与时代感强。
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3、早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
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出了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观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及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第一节最初的尝试
一、电影传入中国
1、最初的电影放映
(1)电影的发明,通常是从__年__月__日法国人____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他们摄制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最初的电影片断开始算起的。
(1895,12,28;卢米埃尔兄弟)
(2)__年8月11日(光绪22年中秋节),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中推出了一种新玩意儿,人们管它叫做“西洋影戏”。
这是关于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纪录。
(1896)
(3)__年,西班牙人__首先将一些有简单情节的故事短片拿到中国来放映。
后来他成了在中国第一个经营
(4
(5、。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复习提纲一、填空判断题。
1、“西洋影戏”在中国的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
1908年雷玛斯搭建了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揭开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
2、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于191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民公司拍摄了《孤儿就祖记》(开创了“家庭伦理剧模式”),是中国民族电影确立的标志。
同时,比较好的满足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等方面的要求,且表现出比较明确的民族意识,因此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
黎民伟(“中国纪录片之父”)等人在香港创办的人我镜剧社拍摄了《庄子试妻》(黎民伟编剧、黎北海导演),是中国最早的两部短故事片,严姗姗(黎民伟妻)是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3、1916年由张石川、管海峰等人拍摄的《黑籍冤魂》为故事片由短到长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4、1931年由费穆导演的“明星”公司出品的完整的歌唱配音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用蜡盘发声方法实现的。
5、1922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保留下来年代最早的影片。
《阎瑞生》是中国第一部多本电影,由杨小仲编剧,任彭年导演。
6、侯曜深受易卜生喜剧观的影响,主张以艺术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美化人生、调和人生,主要作品《弃妇》、《一串珍珠》等,濮舜卿(侯曜妻)是中国第一位电影剧作者。
“天一”公司的创办人是邵醉翁。
7、孙瑜赴美国攻读文学、戏剧和电影是中国第一位学习电影的专业人士,被称为“银幕诗人”,代表作《野草闲花》。
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故都春梦》。
8、1931年1月,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时发表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现实主义阶段。
9、以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标志,新兴电影运动进入第三个阶段—国防电影运动阶段。
10、由袁牧之导演的《都是风光》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也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国电影史※ 19,丰泰摄影馆第一次尝试拍片《定军山》的历史意义1、把电影这一舶来品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使电影(影戏)在中国生根并发展开来;2、影片已戏曲为内容,为影戏的传统的发展奠定了开端,并且为使电影的语言本土化开了先河。
※ 商务印书馆 19 拍摄影片《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梅兰芳)※ 郑正秋和张石川作为中国电影拓荒者对电影艺术的追求的异同1、郑正秋:认为戏剧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育,“文以载道”;2、张石川:更重视商业性。
※ 郑正秋对中国电影的奉献1、把原本附属西方语言的电影引进中国,并力求本土化,做出奉献;2、开创电影现实生活从戏剧艺术吸取营养,补充电影的发展;3、把自己的戏剧经验和叙事传奇手段艺术结合,发明出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家庭伦理剧叙事模式,善于虚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孤儿救祖记》作为开放性影片对中国史的意义1、本片中形成了自己的叙事语言体系,不像以前单出模仿外国;影片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办法,加以运用;2、吸取传奇、文明戏等形成自己的叙事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方式;3、形成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规范;4、含有影戏风格;5、本片商业上的成功,刺激了电影商业性的发展。
※ 影戏特点1、重视社会教化,郑正秋开创“文以载道”,以褒善贬恶为主题;2、根据戏剧原则、冲突叙事;3、舞台空间、平面展开人物调度;(多横向)4、镜头语言方面多以中近景为主,焦点载第三像部的中间,所谓“中近景语言体系”。
※ 明星公司的创作模式、特点1、通俗社会片模式上,取材家庭伦理故事为主;2、价值判断上,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改良思想和同情弱者的人道主义取向;3、在技术运用上,是以传统文艺的传奇手法和平俗流畅的叙事构造,峰回路转、有头有尾的创作办法为特点,争取了多数市民和观众的支持。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1.长城派开办于19,华侨李泽源承接;重要特点是拍摄问题剧,提出中心问题,直接面对当时社会现实,达成针砭时事的目的;重要的创作人员是侯曜,他坚信为人生而艺术;侯曜作品中提出一种社会问题和几个各式各样的人生问题,如妇女问题、战争和平问题等锋利社会焦点。
中国电影史复习讲义
第五章非常时期第一节总体情况时间:1937年到1945年区域:抗日根据地;国统区;租界区;沦陷区总体特征:电影的社会政治功能得到强化:宣传抗战;观众群体扩大;题材更加多样;电影类型化进一步强化。
各区域的主流影片:根据地:抗战片为主;国统区和租界区:抗战片+商业娱乐片;沦陷区:商业娱乐片一、抗日根据地的电影概况(1)红色电影开始起步:延安电影团成立;拍摄一些形象化政论式的纪录片;集中放映苏联影片;士兵和农民为主要观众。
(2)延安电影团的成立:1938年,袁牧之,纪录片和新闻片为主,放映苏联影片,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奠定基础。
二、国统区的电影概况:(1)2个城市3个阶段:武汉——重庆;第一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武汉);第二阶段:1938年10月到1941年1月(重庆);第三阶段:1941年1月到1945年8月(重庆)。
(2)武汉时期:电影对象、放映方式、类型和功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38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中制公司活跃。
(3)重庆前期:基本承接了武汉时期的特点;除中制公司外,中电、西北公司也很活跃;理论上主要是“中国电影路线问题”的讨论。
(4)重庆后期:中制、中电公司短暂停业,1943年方才恢复制片;仍以抗战宣传片为主。
(5)总评:条件的制约和宣传的目的导致,电影艺术质量不如战前,但其纪实品格有可取之处。
三、租界区的电影概况(1)时间:1937年8月到1941年12月;地点:上海租界和香港。
(2)上海租界电影总体特点:影片公司浮浮沉沉;商业娱乐片为主,兼有委婉的抗战宣传片;影片类型不断更新。
(3)神怪片—古装片—时装片的演进;神怪片复映《火烧红莲寺》,古装片《木兰从军》,时装片种类繁多。
同时,中联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
(4)古装片繁盛的原因:特定的政治环境;商业、生存的需要;地主阶层观众的需求。
(5)香港的电影:总体特征:正面表达抗战主题,上海的蔡楚生等南下香港制作了《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孤岛天堂》和《白云故乡》等。
中外电影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2*5 判断对错:2*5 名词解释:6*5 简答:10*3 论述:20*1 第一章电影的产生书本P2~11了解即可电影是通过摄影机或其他视听信息记录手段,将活动影像记录在胶片或其他载体上,然后通过放映机或其他放映设备,将这些活动影像映射于银幕或其他观赏载体上的过程。
——源自人类的“木乃伊”情节诞生日:电影是1895年12月28 日诞生的,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
第一部有声电影出现——1927年《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歌女红牡丹》电影与其它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因此,电影在诞生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电影诞生的三大技术基础——诡盘、幻灯、照相术一、光影原理的发现首先,光影理论对电影的产生起到了一种奠基的作用。
历史渊源:早在2100年前(西汉),我国便开始运用简单的光学原理,作光影投射,映显物相。
皮影戏——“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武帝之“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云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由是世间有影戏。
”后人据此发展了皮影戏。
幻灯机——此后,中国的皮影戏在元清两代传到欧亚大陆,法国人将其改制成法国灯影。
在18世纪,有了幻灯机,人们把画到玻璃上的彩图投影到幕布上。
幻灯可谓是电影放映机的老祖宗,而真正活动影像的产生还是20世纪前夜的事。
二、电影活动机的发明在19世纪30年代进入电影的发明与实验阶段。
我们目前所观赏的电影,是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而成。
这些运动的画面是依靠我们肉眼的一种幻觉——滞留性而造成的。
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这就是物理学著名的“视觉暂留”原理。
(生理上的视觉暂留和心理上的心理认同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幻盘——1825年,幻盘出现(欧洲)。
利用该原理,将两个分散的形象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诡盘——1832年,“诡盘”出现,法拉第轮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象,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中国电影史复习重点
中国电影史历史分期:拓荒期(1896-1932)中国电影的传入以及第一个黄金时代探索期(1932-1949)中国点一个的初步成熟发展期(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创作停滞期(1966-1976)文革十年的中国电影复苏期(1976-1984)新中国电影的恢复繁荣期(1984至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发展特点:1:社会历史变革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变革2: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3:中国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联系,尤其是戏剧的影响更加明显4:与世界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5:各个创作部门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建起—虹口大戏院电影创作:1913年《难夫难妻》(郑正秋导演编剧)中国故事片开端1913年《庄子试妻》(黎民伟)“香港电影之父”20年代《阎瑞生》(任彭年导演)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中国电影探索期结束《车中盗》(任彭年导演)中国最早类型片,确立了娱乐观众的方向商业投机性:决定中国工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模仿外国商业影片1920年商务印书馆为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郑正秋电影成就:1922年与张石川等组成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艺术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把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电影创作:《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种开端)《玉梨观》《劳工之爱情》(滑稽短片)《自由之花》《姊妹花》(最早有声故事片)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导)是我国第一部艺术片,打破了外国影片独占我国电影市场的局面,掀起了国产电影创作的阵阵高潮。
中国电影创作正式进入长片创作阶段。
郑正秋的制片思想:主张有一选定的教育作用的通俗的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制片思想。
中国电影史复习题
《中国电影史:大陆电影》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1分X10题=10分
1、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拍摄于?年
2、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是?
3、《难为了妹妹》《三笑》的导演是?,他属于哪个公司?
4、《倾国倾城》、《江山美人》的导演是?他属于哪个公司?
5、《清宫秘史》的导演是?他属于哪个公司?
6、《桃花泣血记》的导演是?主演是?
7、桑弧的代表作品有?
8、《城南旧事》小说原作者是?同名改编电影的导演是?
9、新旧《小城之春》的导演各是?
10、第四代导演郑洞天的代表作是?谢飞的代表作是?
二、名词解释5分X6题=30分
1、郑正秋
2、史东山
3、天一公司
4、神怪武侠片
5、水华
6、费穆
7、第四代电影
8、联华公司
9、软性电影
三、简答:10分X3题=30分
1、为什么电影《武训传》在1950年受到广泛批判?
2、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主要争论在什么地方?它们各自有何优缺点?
3、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对文革的反思是如何体现在电影里面的?
4、中国电影第四代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15分X2题=30分
1、简论张爱玲作品改编电影的成功与失败
2、十七年中国电影的优缺点
3、从“天一影业”到“邵氏兄弟影业公司”,简论邵氏公司的兴起成败。
中国电影史复习(红字精选)
中国电影史复习(红字精选)中国电影史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一、草创1、开端⑴国产电影开端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1905年春夏之交;任庆泰(字景丰)拍摄;谭鑫培主演。
⑵故事片开端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年;导演:张石川、郑正秋;编剧:郑正秋;新民公司拍摄。
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年;导演:任彭年;编剧:杨小仲。
【注:短片≤6本;长片≥7本】⑶其他开端香港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1913年;导演:黎北海;编剧:黎民伟;主演:黎北海、严珊珊(中国第一位女演员、非职业)2、终结《劳工之爱情》——1922年;中国短故事片创作基本终结的标志3、滑稽短片《劳工之爱情》——1922年;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地位: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现存最早的中国电影。
成就:制作过程规范、镜头语言成熟、喜剧元素丰富。
4、“商务”之短片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任彭年5、1919—1922年间的三大公司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二、初盛景观1、《孤儿救祖记》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特征: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著的特征】著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补充:“长城画片”——1921年5月,由旅美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人成立于美国纽约,以冀通过制作爱国影片,端正海外视听,维护祖国尊严。
电影史期末复习整理
电影史期末复习参考资料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作品《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原理拍摄了《贵妇的失踪》3、格里菲斯1915年完成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4、卓别林喜剧作品《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其中1925年拍摄的《淘金记》是卓别林最成功的影片。
5、电影的诞生技术基础分别有发现了视觉滞留的现象、幕布里奇和马奈摄影术和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放映术)的诞生。
6、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第一位导演任庆泰。
7、电影在中国发展初期被称为“西洋影戏”。
8、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1928)的几大流派有:超现实倾向的流派(法国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
9、欧洲电影运动的开始于1917年,结束于1928年。
10、巴赞的电影理论浓缩为一句话概括是“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11、第七艺术宣言的提出者是意大利的卡努杜,其中将电影列为第七艺术。
12、世界电影史上的喜剧之父是麦克塞纳特。
13、新好莱坞的崛起一般以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1967年)、迈克·尼克尔斯的《毕业生》(1967年)等为标志。
简答题:1、请简述电影史上两大传统的确立及其代表:答:电影史发展早期的两大传统分别是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纪实主义)和以乔治梅里爱为代表的技术主义(戏剧主义)。
前者以单一机位、固定镜头和长镜头为技术基础形成了原始的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景别表达,在艺术追求上强调真实再现,代表作主要有《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
后者把技术(技巧)放在重要地位,重视技术上的精美和完整,首创了“停机再拍”的手法,并确立了电影的最小单位为“场”,要求通过蒙太奇等技巧手段来重新组织生活景象,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当时艺术家们的理性目的。
电影史复习资料.
电影史复习资料.一、卢米埃尔兄弟对电影的主要贡献?1、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卡布辛大街14号的大咖啡馆中,首次售票公映他们的影片,这一天不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2、卢米埃尔兄弟作品的内容更多地是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电影成为“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由此确立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3、不足50部的短片中,显示出电影所具有创造不同的表现手段、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为后来电影的样式开辟了道路。
A.新闻片《代表们登陆》B.纪录片《消防员》(四部)C.喜剧片《水浇园丁》D.旅行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梅斯吉希拍摄)E.追逐片《假膝行人》4、拍摄方法上,使用了“长镜头”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最为典型的是《火车进站》,在这部影片中物体与人物不同景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并且在《消防员》中,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拍摄下来的消防队员救火、救人的情景形成一种“蒙太奇”形式,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
二、为什么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一次辉煌的失败?(结合格里菲斯的叙事观念进行阐述)1、电影叙事形式:受到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强调以情节结构作为影片叙事的基础,将不同冲突的元素加以并列、积累,逐渐形成了他的电影叙事形式。
特别是《党同伐异》,将四个故事的叙事时空随意自如地加以组接的有胆识的实验,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结构的叙事形式。
2、电影叙事时间:格里菲斯在影片宏大的叙事时间的表现中,以具体的视觉画面与抽象的思维概念相结合,使电影情节的构筑进入到电影寓意的阐释范畴,大大超越了影片实际叙事时间,扩大了影片叙事的心理时间。
《党同伐异》以雄心和魄力的段落所构成的巨幅画卷,以细腻、柔情的镜头所创造的“视觉交响乐”突出了党同伐异的残暴与仁爱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文明史上善与恶的冲突。
3、电影叙事空间:《党同伐异》用于区别四个故事的主要方式是那些来自画面内部的人物、服装、布景等,叙事空间的造型效果和视觉信息,而不是依靠字幕或字幕衬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中国电影史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原则中国电影史课程是四川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艺术类“话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平时的教和学均应按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期末复习则要求在全而学习教材《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的基础上,以本“复习指导”为依据,切实掌握以下重点,以保证该课程的教和学收到实效。
二、复习重点第一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填空:1.“十七年”的中国电影创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四起四落”。
2.新中国电影自1949年至1989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3.1946年10月1H,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口己的电影制片厂是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厂的前身)。
4.1949年4月20日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北平电影制片厂(“北影”的前身)。
5.1949年11月26 □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是“上海电影制片厂”。
6.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新屮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导演是王滨。
7.解放初期私营的电影厂也生产了-•些优秀影片,如《我这一辈子》、《腐蚀》、《我们夫妻之间》、《姐姐妹妹站起來》、《关连长》。
8.建国初期,新中国电影的主要特征和与旧中国电影的根木区别是真实可信的工农兵形象登上并占领银幕。
9.影片《中华儿女》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即用拍摄纪录片的方法來拍摄故事片。
10.成荫导演擅长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丿力史题材的影片。
11.我国第-•部彩色故事片是桑弧导演、白杨主演的《祝福》。
12.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的3部彩色宽银幕影片是《风从东方來》、《老兵新传》和《万水千山》。
13.“两个批示”指毛泽东《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
14.北影“四大帅”指的是成荫、崔嵬、水华、凌了风。
15.成荫損长表现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题材,其影片的风格是“简洁明快,质朴无华”。
16.崔嵬电影作品的风格像他的为人一样“粗犷奔放,浓郁炽烈”。
17.水华擅长名著改编,他的电影作品“严谨细腻,淡雅深邃”。
18.凌了风的电影作品“明快奔放”。
(-)基木问题(“指导”捉供的只是复习的线索和答题的要点,复习和考试时应加以适当的阐述和说明。
)1.举例分析建国初期电影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
(1)电影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新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吋代和生活气息。
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
(2)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大胆创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故事片”,影片结构比较自由,不很戏剧化。
如《屮华儿女》。
2.建国初期值得重视的影片:3.简述建国初期我国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这一时期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看待我国30年代以来进步电影的优良传统(见教材P7—8) o4.为什么说“对影片《武训传》的批判,结束了电影创作的第一次繁荣?(见P11)5.关于影片《中华儿女》(1)从编剧方面看,“编“的痕迹很淡。
(2)影片着重塑造了胡秀芝、冷云为代表的抗联女战士的光辉形象。
⑶运用电影表现手段已经相当精彩。
6.为什么说“电影《门毛女》从改编到摄制都是成功的”?总体来看,电影《门毛女》从改编到摄制都是成功的,是因为它既保留了歌剧的精华,保留了原歌剧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优秀唱段,乂注意了电影艺术的特点,拍摄成为一部真正的电影,而不是歌剧的舞台记录。
具体表现为:⑴ 打散了原歌剧的几幕几场和场景的限制。
(2)加强了租佃矛盾。
(3)渲染了喜儿与大春的爱情,以及喜儿强烈的爱和恨。
(4)增加了人春的反抗和斗争。
⑸电影语言的运用精练而丰富。
(6)十分注意视觉形象的特点,注意光的变化。
(7)保留了屮国文艺的一些优秀传统。
(8)极为注重环境描绘,要求典型、真实。
(9)成功地运川细节刻画人物。
(10)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7.关于影片《我这一辈子》的主耍艺术成就。
(1)剧作方面:独特的角度和结构。
(2)表演方而:既有安排、有设计,又非常生活口如,不做作,不卖弄。
(3)导演艺术方面:继承了中国进步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表现环境、气氛、人物情绪等方面,都力求真实。
8.影片《南征北战》主要的成功Z处:(1)主题集中。
(2)在中下级干部中,接触到了几个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
(3)在写敌人方面,不是沿用-•般所谓“漫旳式”的手法,而是严格地按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处理。
9.1956年前后电影的发展取得的与Z前和Z后都不同的特点:(1)向生活的各个方血拓展。
⑵艺术上大胆突破。
(3)风格、样式上比较丰富多彩。
10.1956年前后电影的发展时期值得重视的彫片:11.关于影片《董存瑞》(1)从剧作方面看,影片以塑造人物见长。
A.敢于大胆揭示矛盾。
B.不是“高、人、全”,而是把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去描写,塑造出可亲、对信、可学的活生生的英雄形象。
(2)从电影化方而看A.运动B.节奏12.影片《祝福》的特色。
(1)人物处理(2)坏境再现(3)摄影造型(4)美工13.影片《柳堡的故事》在艺术上的特点。
(1)深入挖掘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
(2)影片充满了诗情画意。
(3)影片的歌曲具有特殊的作川。
14.影片《不夜城》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1)隐喻性镜头的运用。
(2)通过气氛对比刻画人物。
(3)坏境布置真实。
⑷注意发挥声音的作用。
A.声音参与剧情。
B・坏境音响的运用。
15.中国电影在50年代的高峰期具有的艺术特点。
(1)将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Z中。
(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
(3)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
16.中国电影在50年代的高峰期存在的问题。
(1)有相当数量的影片幻想脱离现实,革命浪漫主义成了外加的表面的东西。
⑵ 现实主义深化方曲受挫。
⑶从剧作方面看,夏衍的《写电影剧木的几个问题》等书的彩响较大,主要论述的是戏剧式结构的影片,而没有提及其他结构样式。
17.中国电影在50年代的高峰期值得重视的影片:18.影片《老兵新传》在导演处理上的特点:(1)艺术构思:A.到北大荒外景实地加工拍摄,真实地再现了北人荒的人环境。
B.着力表现众多人物的各自性格特征。
C.注意运用交代环境、描写过程的叙事镜头。
(2)利用物件细节表现人物关系⑶光影处理(4)表演处理(5)技术成就19.影片《林家铺了》在创作上新的创造。
(1)关于侧重点。
(2)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的林老板的形象。
⑶结构形式⑷ 找到了与形式相适应的影像风格。
20.影片《战火中的青春》的艺术特色。
(1)力求真实。
⑵努力塑造真实对信的人物性格。
⑶喜剧色彩。
⑷含蓄、精练。
21.在未能成形的电影创新高潮期值得重视的影片:22.影片《早春二月》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主题思想和主要人物(肖涧秋、陶岚)⑵艺术特色A.摆脱戏剧原则,探求电影的“多场景组合”B.借景抒情,情景交融C.精练地表现社会环。
D.细节描写E.其他部门的特色23.影片《小兵张嘎》的创作特色。
⑴激情化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⑵激情化作特也的影像风格,恰当地、生动地将真实的人物、环境和气氛展现在银幕24.关于影片《农奴》(1)从剧作上看,“记录性多于故事性”,“情绪多于动作”,“诗多于剧”⑵影片的风格⑶虚实转换⑷电影化25.关于影片《舞台姐妹》(1)影片的主题(2)艺术特色A.以人物的命运结构全片,以人物命运抓住观众B.以“情”动人C.对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段运川自如,达到相当的高度(3)缺点与不足26.影片《枯木逢春》研究中国的传统文艺、拓展电影艺术表现力的经验(1)借鉴传统文艺的表现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2)借鉴传统文艺的表现手法拓展对于的艺术表现力27.“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值得借鉴的经验⑴ 现实性与时代感(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3)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屮国特色的影片28.“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3)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4)对电影木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29.“十七年”中国电影的主导样式和特点(举例说明)30.“十七年”中国电影侮个发展时期电影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和特点。
(29、30答案详见第一章第五节“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小结)第二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1976)基本问题1.“文革”时期的“三突出”创作原则的内容。
2.“文革”时期故事片创作情况。
(1、2答案详见笫二章相关内容)第三章“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1989)(一)填空:1.1984年引起人们极人兴趣的影片和它们的导演是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陈凯歌的《黄土地》、田壮壮的《猎场札撒》、吴子牛的《喋血黑谷》。
2.1987年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是第五代导演的两部力作。
3.张艺谋的《红高粱》在笫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获最高奖一一金熊奖。
4.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主要是指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82届毕业生。
(二)基本问题(“指导”提供的主要是复习的线索和答题的要点,复习和考试时应加以适当的阐述和说明。
)1.新吋期电影在“恢复时期”的创作种类。
(1)揭露“四人帮”罪行,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2)革命历史题材(3)惊险样式影片2.“五代导演”的具体界说。
3.影片《南昌起义》的最大成就。
4.影片《西安事变》的成就。
(1)真实美学思想的体现⑵显示出导演成荫镯驭错综复杂、迷茫浩瀚的丿丿J史题材和把握孑盾冲突的能力(3)善于刻lllli人物性格(4)纪实风格与蒙太奇手段的完美结合5.影片《伤逝》的艺术成就。
(1)既忠实于原著,又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所补充、丰富和生发。
(2)关于影片的民族风格(3)《伤逝》引起的争论6.关于影片《骆驼祥了》的争议7.影片《天云山传奇》的艺术成就。
(1)主题开掘深刻(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3)从文学到电影(结构、电影手段的运川等)8.关于谢晋电影的讨论涉及的重要问题。
⑴文艺和政治的关系(2)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中反映出來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道德观念⑶如何看待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及不足9.导演张暖忻的电影理论与实践10.导演吴贻弓的美学追求和所追求的艺术境界11.影片《城南旧事》的具体表现手法(1)多用诗的重复与变化(2)影片主题音乐的巫复与变奏12.导演胡炳榴的“三部曲”以及《乡音》引起的争论13.影片《红衣少女》的新意和艺术风格14.影片《人到中年》的成就与不足15.“新时期”中年导演探索的共同趋向与不足之处共同趋向:(1)努力恢复和发展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2)使银幕更贴近生活(3)追求电影的纪实风格(4)注意电影艺术综合手段的发挥,从总体上注重气氛的营造,追求诗意,创造意境。
不足之处:由于他们特有的经丿力,使他们在自C的电影创作屮容易表现岀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对个人苦难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