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
南雄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策略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承载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物质和文化记忆。
但在中国城市演进过程中,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出现了发展同质化、人文风貌流失严重、居民认同感低等问题,为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带来严峻的挑战。
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广府文化的发祥地,通过对街区特色历史文化价值的提炼,梳理和总结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中的问题,提出活化策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脉属性,恢复街区人文和旅游商贸的活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能让历史文化街区在此后发展的全过程中彰显其重要的地域文脉属性,从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1]。
1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沙水村,紧邻镇区,西南距南雄城区9 km,北邻江西省大余县,国道323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
唐代大庾岭新道开拓之后,沿线沙水河旁驿站逐渐发展形成沙水镇,镇内有敬宗巷,为避敬宗庙谥,更名为“珠玑巷”。
该巷由一条鹅卵石铺砌的狭长街巷构成,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约1 500 m,内有三街四巷,呈鱼骨式路网,是广东省目前仅存的宋代古街巷,有“广东第一巷”之美誉。
珠玑古巷作为中转地,不仅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2],还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及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保护与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关乎民生幸福,是彰显地域风貌和保留地方记忆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文章通过分析珠玑古巷发展现状,梳理自然山水、驿道、姓氏等特色历史文化价值,针对保护与活化面临的现状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珠玑古巷;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活化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53Abstra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indelible mark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highlight regional style and retain local memory. A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Lingnan cultu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 in Nanxio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s known as “post s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oot of Guangdong region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uji Ancient Lane, sorting out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natural landscape, post roads, and family names, the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Zhuji Ancient Lane.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Zhuji Ancient Lan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protection; revitalization作者简介:梁毅(1996-),男。
广州珠江后航道港口码头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_杨希文
并重,采用整体保护的策略,将孤立的、点式的工业 遗产化零为整,系统、整体地去看待工业遗产,构建 珠江后航道的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廊道”体系。 2. 1 工业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
珠江后航道的工业遗产集中体现了十三行文 化和广州内港区码头文化的内涵,是广州近代工业 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待这些非物质文化应采 取积极保留的态度,强化历史场所的完整性和真实 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2. 5 工业遗产性能权重及评价 国内对工业遗产的评价多于在价值观层面上
探讨,定性描述居多,因此,迫切需要具有可操性的 量化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价其遗产价值的依据,确 定适合的价值因子,准确、全面反映工业遗产的价 值 内 涵,是 构 建 珠 江 后 航 道 港 口 码 头 工 业 遗 产 价 值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工业遗产评价权重应当 经过主管部门和专家组严格讨论,得出不同级别工 业遗产价值的背景分值,确定工业遗产价值级别的 分数线和分数段,对工业遗产进行分级保护。本文 通过问卷、专家咨询对珠江后航道 3 个典型的工业 遗产价值做出性能权重及评价,仅用于对案例的分 析探讨( 表 2) ,由上述建立的价值评价体系得出: 太古仓 83 分,大阪仓 82 分,信义会馆 72 分,太古 仓、大阪仓属于较高价值的城市工业遗产,信义会 馆属于一般价值的城市工业建筑,这与广州市第 7 批文物重点对象中: 保护芳村分区和海珠分区鹤洞 大桥附近 的 珠 江 沿 岸 的 旧 工 厂、旧 仓 库 等 旧 址 遗 址,其中包含太古仓旧址、大阪仓旧址情况较符合。 但对工业 遗 产 的 价 值 判 断 是 多 方 面 的,如 对 其 现 状、保护和再利用价值的评价,旅游价值的评价等, 不能一概而论[5]。
出其保护与再利用的整体性策略,结合珠江后航道工业遗产的典型区域的个案研究,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保护现状研究作者:***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广州市海珠区历经两千多年的冲刷与沉积,逐渐由一片滩涂地变成面积达90多平方千米的岛屿。
海丝文化、商贸文化、水乡文化等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极具代表性与特色。
海珠区对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做出了不少贡献,然而还存在保护意识参差不齐、活化利用同质化严重、整体性保护策略缺乏等问题,亟须加强活化保护意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多元保护策略,以更好保护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助力新时代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概述广州是一座沿珠江生长的城市,而海珠是一座被珠江环绕的岛屿。
珠江水在承载了两千两百多年广州城建史的同时,也见证了海珠这座小岛的发展史。
“十四五”时期,广州提出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
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打造广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地之一。
广州市海珠区,古称“江南州”(许是意指江之南),[1]但更为人熟知的称呼是“河南”。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提到,“广州南岸有大州,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名‘河南’。
”[2]现今,被称为海珠,则是因海珠石。
海珠石是“广珠三石”之一,在宋代,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珠海晴澜”。
1960年8月,“河南区”正式改名为海珠区,取“海上明珠”之意。
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海珠区珠江沿岸共有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个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8个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46个区不可移动文物;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名录见表1)。
《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规划(草案)》,提出“建立‘古代、近代、现代’三级资源库,集中凸显滨江岭南水乡、工业遗产、近代城市3种风貌带……建设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串联展现最能体现‘广州味道’的特色历史资源。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
l 绿道项t l 促进遗产廊道 线城镇群及珠江沿岸文化景观的科学 调发展.是一项功德尤船的伟业 }
l 哭 艟 词: 风玳吲 林 ;珠江 ; t 台 遗产廊 道 :绿道 旅游 擐 l; 系统 ] ;保护 拜发 炮 岘 一 程 l 文 章编号 : 1  ̄66(f2 7 08 { ( - 642 lm 41 -5 ' f i 5 1 1 巾 嘲分类 号 :T 8 U9 6
prt l n a dd ve lm e t oeci n e bp n o
从广 卅l 到 珠 江 城
战争的主战场 ,分布有
景观”
。
它 既
大清帝国数十座古炮台f 含古寨堡) 5 4 群 5 樽炮位的遗址 、遗物。这些炮 台犬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牵动了
保 家 卫 国的 重 要 作用 .见 证 了
el r
K w rs l dcp r i c r;h a i rf ni t rse hs r o i rg ewa tui t ci sss m t r et o dta saea ht t ete er Rv ;l ac n t l i ̄ ioi crd ;  ̄ n y ort t t n:yt acp jc n c eu P l e i e e h t t c ro sa r o a e i o ;
收 确 F :2 1- 6 2 : I 期 0 0— 6 I
文 献标志 码 :A
睁 IH期 :2 1f4 6 i _ I 0l i ) 一8
貉 盘项 目: 广州市 社 会科学 羿联 台会 研究 项 目f 编号0 S I 0) 9 K WY 3资助
从南炮台公园规划设计谈遗址景观的保护利用
历 史 传 承 的
再 现 空 间
面两 嘎甄疆 间
休 闲开 放 空 间 酒 店 放 松
,
形 象入 口 空 间 i
撂 乐 奉 闻
2 遗址 景观 的含义
遗址的含义: 遗址 是指 人 类 活 动 的 遗 迹 , 可 以 理 解 为 : 毁 它 被
中部有一形 态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 南炮 台遗址” 而命名 。
南炮 台遗址位于公 园 中部 一海 拔约 5 I占地约 80 0m2 01, T 0
4 1 方 案 简述 .
该 规划 设 计 在 尊 重 、 护 文 物 的 前 提 下 , 分 挖 掘 了 炮 台遗 保 充
的 小 山丘 上 , 处 于 厦 门 湾 出海 口 , 海 前 沿 , 因 台 明清 以来 均 为对 海 址的文化 内涵 , 以南炮 台遗址 为依 托 , 并 根据其周边 的用地功能 ,
・
28 ・
第3 6卷 第 2 0期 20 10 年 7月
山 西 建 筑
S A H NXI ARCHI TECTURE
V0 .6 No. 0 13 2
J1 2 1 u. 0 0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0 2 —080 10 —8 52 1 )00 2 —2
规 划 建 设 成 一 纪 念 公 园 , 此 改 善 、 造 开 发 区 的开 发 环 境 , 保 以 营 既
生 态 景观 空 间
公寓海 景居住空间
休 闳 开 放 空 间
护了文物古迹 , 又服务地方经济 , 也大大改善 了驻军嘹望的工作环 境, 同时也是一处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休闲游玩的场所 。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设计(深化)
港 口
岸 线
相关规划 · 东岸随着东莞市沿海区域综合开发整治规划的实施,除虎门炮台保护区为绿化景观岸线外,其余岸段将发展为港口、码头、仓储及工业岸线。 · 西岸南沙段为港口、码头、仓储岸线,莲花山段主要为旅游岸线,其它各段岸线主要以生活、绿化、景观岸线为主。 ■ 改善建议 · 挖潜岸线资源,有效的规划和组织岸线的平衡发展,使两岸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的发展; · 塑造珠江两岸廊道形象,开辟沿江道路, 带动各地方的经济发展。
■ 现存问题 · 设计区域距海近,夏季常有台风侵袭,易引起水灾; · 地质条件复杂,土地可作多种用途,但开发强度需按实地测量而定,其中琶洲地区地质条件不适以大量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 · 本地带河流水质受污染严重,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开始出现,河流汛期洪涝灾害对两岸地带经济建设的威胁严重。
现状利用 · 珠江岸线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具备开发万吨级深水港口的资源。 · 由于跨越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使两岸港口建设重复,浪费资源。 · 港口性质以工业码头和仓库用地居多,客运港口偏少,开发不平衡,不利于两岸经济的综合发展。
港口及岸线
港 口
相关规划 · 合理利用和保护港湾资源是珠江口发展为南方重要货运枢纽港的前提,除已规划利用的岸线外,其余深水岸线应纳为预留港口岸线,予以保护; · 结合珠江旅游观光带的开发可相应的规划专门的旅游码头及旅游航线; · 大型工业港口的设立应同时考虑其对周围景观资源利用的影响,可规划建设成为区域的一道风景线,展示港口货运枢纽中心的崭新气象。
综 合 交 通
交通现状
· 由于番禺地区一直存在南北交通强于东西交通的弊端,加之沿江地区的经济及城市建设发展落后,故设计区域现状交通极不完善。 · 沿江地区缺乏连贯性的交通网络,限制了滨江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 · 现有水上客运不完善。水上客运航线除去香港、澳门外,其余基本上为近距离的轮渡航线,因此现有的水上航线未能将沿江重要地块有效连接。 · 珠江两岸缺乏便捷的交通连接,规划地块60海里水道上仅有一桥(虎门大桥)连接两岸
珠江公园的风情园林
加强国际交流
加强与国际园林界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际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 和技术,推动我国园林事业的发
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使公 园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风景,延长观赏 期。
空间层次
文化寓意
利用植物的高低和生长特性,形成丰富的 空间层次感,增强景观深度。
选用具有传统文化寓意的植物,如松、竹 、梅等,提升园林的文化内涵。
水景设计
01
02
03
04
水体形态
水景设计多样化,包括静态的 湖面、动态的溪流和喷泉等,
导向性设计
道路设计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游 客游览和寻路。
景观节点连接
道路规划注重连接各个景观节点,使 游客能够充分领略园林的风光。
无障碍设计
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进行无障碍设 计,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地游览公园。
04
风情园林的文化内涵
岭南文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是珠江风情园林的重要文化背景,其开放、多元、务实、创新的文化特质 在园林中得以体现。
园中的植物配置也常以诗意为 主题,如“桃红柳绿”、“曲 径通幽”等,营造出优雅的景 观效果。
园林中的民间传说
珠江公园的园林设计中融入了许多广 东地区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 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
这些民间传说也为园林注入了地方特 色和文化魅力,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 能更深入地了解广东地区的文化传统 。
02
公园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目前 占地面积达到14.4万平方米,是 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和生态 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珠江公园的地理位置
珠江公园东邻珠江,与广州塔隔江相 望,南接珠江新城,西靠猎德大道, 北依广州大道,地理位置优越。
珠江流域广东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黄小 芳 ( 省东 广东 莞市职业 技术学 校
摘要 : 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 的旅 游愿望并转化为现 实的旅游需求 ; 有 行重新整合 , 中力量开发粤东 、 只 集 粤北 、 粤西的山水资源 , 打造旅游品
对 珠 江流 域 旅 游 资 源 科 学 规划 , 理 开 发 , 化 管 理 , 能 实 现旅 游 发展 与环 牌 。 合 强 才 旅游 资源 是 旅 游 业 之本 , 游 资 源 的开 发 利 用 是 实 现旅 游 业 可持 旅 境 保 护 的双 效 益 。 续 发 展 的 重 要保 证 。 当然 , 开 发 过 程 中 , 实 存 在一 些 问题 和 制 约 在 确 广 东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保 护 因素 ,l 2社 会上 一 部 分 人 把 旅 游简 单 地 看 作 游 山玩 水 与 吃 喝 玩 乐  ̄ u L 人 们 谈 起 旅 游 资源 的开 发 , 往 就 会 想 到破 坏 环 境 。 其 实 , 游 地消费行业 , 往 旅 未把旅游业作 为经济产业来 看待 , 没有看到旅游业 给经 业 的发 展 应 该 包括 生 态 环 境 这 一 最 重要 资源 ,如 果 生 态环 境 被 破 坏 济带来的效益 ;更有一部分人只是看到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消极影 了, 旅游业就成 了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从这一点来看 , 资源的保护与 响而未看 到它的积极作用。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带来一些比较突 出 开 发 其 实 并 不 矛盾 , 护 不等 于 不 能 利 用 , 能 开 发 。只 有 充 分 利 用 的问题 : 保 不 一是旅游景 区和旅游 资源常常受到破 坏 , 环境 污染严 重 : 二 资源 的优 势来 发 展 旅 游 业 , 能 同 时获 得经 济 效 益 、 会 效 益 和 环 境 是旅游服务质量、 才 社 设施未及时跟上 : 三是部分地 区旅游交通 需要进一 效 益。 步改善 : 四是 目前部分地区管理 、 开发比较杂乱。这些都直接影Ⅱ 到 向 珠 江流 域 指 的是 珠 江 及 其支 流 流 经 的 区域 ,珠 江 的主 要 支 流 有 广东 旅 游 业 的 整 体 、 调 和 稳定 发 展 。 协 西江 、 江 和 东 江 , 经 云 南 、 州 、 西 、 南 、 北 流 贵 广 湖 江西 等 省 ( 自治 区 ) 后 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以最低的环境成本、 资源代价 汇 集 于 珠江 三 角 洲 , 中 , 江 、 江在 广 东 省 三 水 市 思 贤 、 江 在 东 取得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 其 西 北 东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只有通过 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 洲, 并流经虎 门、 门、 蕉 洪奇 门、 门、 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 , 横 不断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 , 才能谋求旅游 磨 刀门、 啼门、 鸡 虎跳 门和 崖门等八大 口门入注 出海 , 形成珠 江三角 发展与 自然、 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合为一个和谐 的整体。 洲 与 国 内外 其 他 河 口不 同 的特 点 。 怎样使 广东珠江水 域旅游 资源的开发 与环境保 护统一协调 起 目前珠江流域在广东省境 内已开发的旅游 区域主要有 : 来 , 觉得 必须 从 以下 几 个 方面 着 手 : 我 粤东东江流域旅游区 : 了东江及其支流所流经 的区域 , 包括 在广 第 一 , 不 同 性质 特征 、 同 区域 的水 域 旅 游 资 源根 据 旅 游 市场 对 不 东 境 内 主 要流 经 惠州 、 源 、 莞 等 地 , 河 东 目前 东 江 流 域 广 东 旅 游 资 源 需 求 和 当 地 经济 条件 进 行 合理 的 规 划和 有 步 骤 的 开发 ,强 调 统 一 规 开发力度不够 , 主要景点有 : 惠州瘦西湖、 汤泉、 昆山、 南 河源万绿湖、 划 , 分步 实施 。 绝 对 不 能任 由 自 由发 展 , 能 采 取 走一 步 看 一 步 的做 不 新丰江大坝等。河 源市客流量较多, 目前正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 该 法, 必须要有长远的 目标和谋求旅游、 经济、 环境 的协调发展 , 科学地 市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 也是广东省环境保 护教育基地 , 被誉 开 发 旅 游 资 源 。 为珠 江 三 角 洲 和香 港 的 “ 花 园” 有 “ 下 龙 宫 ” 称 的 漳 溪 黄 龙 岩 、 后 , 地 之 第二, 有计划地加 强对 山区旅游资源开发资金的投入 , 可采用 引 和平圣迹仙岩 , 粤东丹 霞山” 有“ 之称 的龙川 霍山和枫树坝九龙湾水 资和政府先期导 向投资等多种 形式 。 特别是 对经济不发达 地区, 政府 上 漂流 等 。 应该采取一 些政策倾斜措施 , 改善当地 的旅游投资环境。 粤北旅游区 : 区地 形以山地、 陵为主 , 江支流北江及其支 该 丘 珠 第 三 , 立完 善 的旅 游 管 理 系 统 , 过 各种 监 督 手 段 进 行行 业 上 建 通 流切 割 山脉 使 该地 区 自然 景 色 秀 丽 , 水 奇 异 。 里 具 有 世界 典 型 的 的 管理 工作 。 主 要 是 加 强旅 游 法 制 建 设 , 善 旅 游经 营环 境 , 山 这 改 整顿 旅 丹霞地貌 、 石灰 岩地貌 、 古人类遗址及独特 的民族风情 , 北江及其支 游 市场 秩 序 。 流 流 经 山地 、 陵 区 , 流 急 促 , 量 大 , 旅 游 漂流 、 险 、 闲的 好 丘 水 水 是 探 休 第 四 , 强 旅 游 宣 传 促 销 和 旅 游 教 育 , 变 观 念 , 时 加 强 环 境 加 改 同 去 处, 粤北 旅游区形成集名 胜古迹、 山异水 、 奇 温泉 、 民俗风情 于一 保 护观 念 教 育 , 民众 在 旅 游 活动 中 自觉 保 护 环 境。 使 体、 独具特色的旅游区, 吸引了众 多来 自珠江三角洲等经济较发达地 加 大力 度 进 行珠 江流 域 水 质 保 护 ,大珠 江 三 角 洲 ” 经济 的飞 速 “ 区的旅游者。目前游客量较 多的景点有 : 韶关仁化丹霞山、 英德宝晶 发展 , 使珠 江 及 其 支 流 流 域 附 近 的农 业 、 业 、 致 工 生活 产 生 的 污水 、 固 宫、 英西峰林、 小北江三峡、 九泷十八 滩、 南华寺、 山瑶 族风情等。 连 该 体 废 弃 物 已经严 重 影 响 了河 流 水质 ,如 果不 能 及 时 进 行 有效 地 控 制 区因山水秀美, 离发达地 区近 , 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和 处理 , 染 了景 区 的 水体 甚 至 流 域 内居 民 的 生 活 用 水 , 外 , 些 污 另 有 粤 西 旅游 区 是 西 江 流 域 流 经 之 处 , 形 以 山地 、 陵 为主 , 江 不 文 明 的游 客 随 手丢 弃 的垃 圾 杂 物 , 没 有 得 到 有效 地 处 理 , 坏 了 地 丘 西 也 破 及 其 支 流流 经 之 处 目前 开 发 的旅 游 景 点 主 要有 : 庆星 湖 风 景 区 、 肇 封 景 区 的风 景 格调 , 成 视 觉 污 染。 造 开小桂林、 西樵 山风景区、 山祖 庙等处 , 佛 该区的旅游资源仍 有待开 强调环境保护 , 保护不等于不能利用 , 不能开发。只 有充分利用 发。 资源 的优势 , 发展旅游业 , 才能实现经济的 良性增长 , 而更好地进 从 珠 江三 角 洲 旅 游 区 : 区 气候 适 宜 , 网密 集 , 该 水 物产 丰 富 , 景 秀 行 环 境 保 护 , 是 一 些 贫 困地 区发 展 的 路 子 。从 全 国范 围 来看 , 国 风 这 我 丽, 名胜古迹众 多, 旅游 资源丰富。 中岭南水 乡风情游 、 其 农业生态旅 旅游业 的大发展并没有给生态环境 带来什么破坏 , 恰恰相反, 大多数 游及现代都市风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 资源 ; 岭南古建筑有 : 西关 旅 游 区( ) 过 环 境 整 治 和 绿 化 美 化 , 进 一 步 提 高 了环 境 质 量 ; 点经 还 山 大屋、 客家 围龙屋、 山祖庙等 以及清代古园林等 ; 江三角洲近现 区人 民通 过 发展 旅 游 业 ,找 到 了传 统 农 业 的替 代产 业和 脱 贫 致 富 的 佛 珠 代 史 迹较 多 , 州 、 山 、 都 、 莞 等地 都 留下 有 比 较著 名 的近 现 代 新路 ,停止 了乱砍滥伐森林以及过度捕捞等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 的 广 中 花 东 史迹旅游景点 , 这些景点 目前都辟有旅游专线。除此之外 , 广阔的海 活动。从我省来看 , 粤东、 粤北 、 粤西山区通过绿化水源源头, 禁止乱 滨、 滩、 海 岛屿 、 泉 、 南 名 山等 也 吸 引不 少 游 客 , 岭 南 手 工 艺 品 、 温 岭 而 砍乱伐森林 , 保持 水土 , 发展生态旅 游等一系列的做法 , 山区既发 使 岭南佳果 、 美味粤菜更是深 受游客喜爱。 目前 , 珠江三角洲的旅游线 展 了旅游业 , 促使经济进 一步发展 , 同时又保护了旅 游资源。只有处 路 正 进一 步 开 发 , 游 市 场 也得 到 进 一 步 的 规 范 。 旅 在 良性循环状态 的自然环境和 人文景观 ,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 从珠江流域及其支流在广东省内的旅游资源分布状 况和开发情 游愿望并转化 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对珠江流域旅游资源科学规 况来看 , 目前开发力度 是不够 的。所以必须转 变观念 , 对旅游资源进 划 , 理 开 发 , 化 管 理 , 合 强 才能 实 现 旅 游 发展 与 环 境 保 护 的双 效 益 。 ( 上接第 8 3页 ) 规范 , 更在 于 政 府 真 正体 现 其 服 务 于 民的执 政 责 任 , 民众 发 挥 其 主 人 会优 秀调研成果专辑[ ��
珠江景观带建设方案
1. 概述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珠江景观带建设的方案,以促进珠江两岸的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本方案将介绍景观带的选址与规划、景观设计和建设目标等关键要素。
2. 选址与规划2.1 选址原则选择珠江两岸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质量、具备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的区域作为景观带的选址范围。
同时,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公共设施的配套以及未来发展空间。
2.2 规划范围将珠江两岸的区域划分为若干段,每段的长度根据地理条件、人口密度和发展需求进行合理划分。
每段的规划范围以珠江两岸的自然河道和周边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并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要。
2.3 功能分区根据景观带的规划目标和需求,将景观带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文化活动区、休闲娱乐区和商业发展区等。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加强文化传承。
3. 景观设计3.1 设计原则景观带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同时突出珠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设计要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营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空间。
3.2 植物景观根据景观带的不同功能区划,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营造出四季有花、绿化覆盖率高的景观。
注重选择本地特色植物,增强景观带的地域特色和生态适应性。
3.3 水体景观利用珠江的自然水体和周边的湿地资源,打造出水上花园、水上步行街等景观。
合理布局游船码头和观景平台,提供给市民和游客欣赏江景和参与水上娱乐活动的机会。
3.4 文化景观结合珠江两岸的历史文化,设计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意义的文化景点和纪念性建筑。
同时,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游客提供了解珠江文化的机会。
4. 建设目标4.1 生态保护通过景观带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和改善珠江两岸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标准,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4.2 社会发展景观带的建设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通过文化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加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珠江河口岸线、滩涂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21 0 1年第 1 . E R IE 期 P A LRV R
人 民珠 江
珠 江 河 口岸 线 、 涂 保 护 与 开 发 利 用 研 究 滩
陈 军
( 利 部 珠 江 水利 委 员会 , 东 水 广 广州 50 1 ) 16 1
不得影响河势稳定 , 污染 水环境 , 应满 足水资 源利用 与保护
和生态环境保护 的要求 。 3 2 树立“ . 防洪优先” 的观念 , 维护河势稳定 , 保障岸线及滩 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珠 江河 口地 区 的岸 线 、 涂 的开 发 利 用 会 一 定 程 度 地 缩 滩
在的诸 多问题 , 规范今后 的岸线 开发利 用行为 , 必须落 实国
社会快速发展发挥 了重要作用 , 另一 方面也改变 了珠 江河 口 的水 沙运动规律和水生态环境 , 对河 口地 区的 防洪 、 纳潮 、 河 势稳定 、 堤防安全 、 水环境等产生一定程度 的影 响 , 引起社 并
会 各 界 的广 泛 关 注 。 2 珠 江 河 口 岸线 、 涂 开 发 利 用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滩
珠江河 口地区岸线 、 滩涂的开发利用 与珠 江河 口的泄 洪 纳潮 、 河势稳定 、 供水 、 航运及河流生态等关 系密 切。改革 开
放3 O年来 , 着珠 江三 角 洲 地 区经 济 社 会 的快 速 发 展 , 市 随 城
改革开放 以来 , 珠江河 口区域经济 高速 发展 , 各行业 、 各 部 门的开发建设活动十分频繁 , 对珠 江河 口治理 、 开发 、 护 保 和管理 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由于珠江河 口管理 涉及水利 、 海 洋、 交通 、 国土 、 环境等 多个部 门, 目前存 在着管理权 限相 互 交叉 、 管理 范围重叠 、 行政审批项 目重复设置 等问题 , 不仅 导
论广东虎门炮台遗址保护性开发中的若干问题
论广东虎门炮台遗址保护性开发中的若干问题
李婷婷
【期刊名称】《工业设计》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虎门炮台是清代广东最为重要的海防设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昔年的炮台,现今的遗址却由于年代久远而破坏严重,且多头管理加之过度开发等因素致使炮台遗址区域内出现一系列不确定难题。
为此,本文试图就相关问题,为虎门炮台遗址可持续性发展而提出几点建议。
【总页数】3页(P130-132)
【作者】李婷婷
【作者单位】鸦片战争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整体性、真实性、实益性--广东虎门炮台保护规划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J], 郭祥;程建军
2.遗产管理与旅游视角中的原真性——兼论浙南海防遗址蒲壮所城的保护性开发[J], 张金玲
3.加强对虎门炮台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初步思考加强-以东莞所属虎门炮台为例 [J], 黎亦淮
4.保护炮台遗迹构建风景园林——广州名城长洲岛炮台遗址公园规划设想 [J], 赵咏茹;向子雅;陈翠婉;郑堪培
5.城市化语境下古城遗址的保护与经营——唐代渤海国都城遗址保护性开发的策略思考 [J], 熊东旭;葛翠玉;董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文物遗址周边护坡治理方法——以虎门镇远炮台1号炮位边坡治
通过多年的摸索 ,以及地质 、文物考古专 家的多次考察现场评估 。我们 基本摸清了虎门炮 台周边侵害文物的现实情况 。 虎门炮台历史环境 现状 的评估 体现 在 :一是 历史环 境总体 格局 尚 存 ,遗产历史环境 总体完整性较好。二是人为干预普遍存在 ,遗产历 史 环境总体真实性属于中等 。其 中,镇 口片区由于城市建设导致历史 环境
一
史生态环境继续面临区域环境污染的威胁 、遗产历史山水格局和地形 地 貌特征 日渐模糊 、遗产历史环境要素仍旧面临破坏威胁 ,部分历史 环境 要素保护方式不当 ,部分要素未得到有效保护 。 遗产保存综合评估 的结论是 :遗产本体保存情况复杂 ,受 到多种破 坏 因素 的破坏 ,总体 真实性较好 、完整性 尚可、延续性一般 。遗 产历史 环境总体特征 尚存 ,部分历 史环境要 素遭受 城市 建设等 多种 因素 的破 坏 ,历 史 环 境 保 护 面 临较 大 压 力 。 文物周边护坡的治理 ,总体 上应服从 于文物周边环境 状况 的保护。 镇远炮 台由7个圆形或半 圆形的露天炮位组成 ,炮位配有 营房、暗道及 暗室 。现炮 台的炮位及营房 、暗道 、暗室均保存完整 。由于炮 台边坡处 于悬崖边缘之上 ,长时间受雨水侵袭导致地基不稳不沉 ,并于 2 0 1 4 年5 月2 0日遭遇强风暴雨袭击 ,造成镇远炮 台 l 号炮位南侧边 坡出现滑坡 , 边坡部分土体塌方。 边坡位于镇远炮台 1 号炮位的南面 ,坡顶离露天炮位 最短距离仅为 3 .2 5 m。边坡为一 断壁悬崖 ,属 人工开挖 的土岩 混合边 坡。据工 程地 质勘探 与调查 ,土层主要为坡残积土 ,厚度在 O .3 5—1 .5之间 ,为粘 土质碎石、碎石质粘 土 ,岩石 碎块碎 粒含量 较多 ;地 层为 三叠 系小坪 组 ,主要为细粒石英砂岩 、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灰白色 ,局部夹有泥质
水洲山炮台遗址保护措施
水洲山炮台遗址保护措施中山市水洲山炮台遗址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沙边村的水洲山上,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圆形,正中设有三间室作驻兵用,四周共有十三个炮位。
这座炮台是中山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于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中山市水洲山炮台遗址的保护措施,建议如下:1.加强对遗址的维护和修复•定期检查:每季度或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的全面检查,包括遗址的结构稳定性、表面风化情况、排水系统等。
•及时修复:一旦发现遗址有损坏或安全隐患,应立即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修复,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文物复制或重建:对于已经丢失或严重损坏的文物,如铁炮、石碑等,可以考虑进行复制或重建。
这不仅可以恢复遗址的历史原貌,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2.建立保护区域•划定保护区:在炮台遗址周围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区,确保遗址的视野和周围环境不受破坏。
•限制建设活动:在保护区内,严格限制新建建筑物、挖掘等可能影响遗址的活动。
•环境整治:对保护区内的环境进行整治,如清理垃圾、绿化植被等,为遗址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宣传教育•设立解说牌和宣传栏:在遗址周围设立详细的解说牌和宣传栏,介绍炮台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定期发布关于炮台遗址的新闻和介绍,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教育活动:与学校、社区等合作,组织关于炮台遗址的教育活动和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文化遗产。
4.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定期巡查: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遗址进行巡查,确保没有非法活动发生。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于破坏遗址、盗挖文物等违法行为,应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
•加强合作:与公安、文物等部门加强合作,共同维护遗址的安全和秩序。
5.开展科学研究•组织专家团队:邀请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专家组成研究团队,对炮台遗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挖掘历史内涵:通过研究,进一步挖掘炮台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为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广州岛式炮台遗产孤例的文化景观抢救
2021年第2期 Vol.43/20185广州岛式炮台遗产孤例的文化景观抢救The Cultural Landscape Rescue of Island T ype of Fort Heritage Alone in Guangzhou杨幸何 陈艳莉YANG Xing-He,CHEN Yan-li广州珠江后航道水域有一个孤悬一隅的岛屿炮台—车歪炮台,曾为抵抗外侮,发挥过江上锁钥、钳制来往舰船中流通行的作用,特此成为一道显赫的战地风景。
当海珠炮台消失之后,车歪炮台就成了岛式炮台的孤例。
现战场遗址已被市区包围,应因势利导将其开辟为炮台遗址公园,作为城市绿地配置,构成广州世界名城饶有风味的文化景观。
1遗产孤例,名城奇观车歪炮台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二月,由两广总督阮元会同巡抚陈若霖奏准添建,由行商及地方捐款安装大炮22门。
炮池主要面向东南沿海方向,为灰沙三合土结构,官方正式命名“绥定台”[1]。
可惜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毁[2],之后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大黄滘炮台南边增建了沙腰炮台,安炮十五位。
经过修复和新建的大黄滘炮台升格成为一个庞大的江防炮台组群,江中有龟岗台和沙腰台,江东有南石头台(即镇南炮台),江西有东塱台,又称大黄滘中台、东台和西台。
且因炮台距离广州府城不远,实质上也是一处重要的“城防炮台群”。
正如同治年间的《番禺县志》卷十四之“内护城炮台”条目记载:“大黄滘(炮台)在大黄滘口海心洲龟岗,安炮二十二位[3]。
”广州通海航道分珠江前(北)、后(南)航道。
另有记载:芳村东塱对出的后航道江面,原有小岛似龟名龟岗。
后围岛圈筑炮台,曰龟岗炮台。
炮台悬于水中,构成炮台式岛。
该岛正对珠江大黄滘支流出江口,所以又称大黄滘炮台。
车歪的“车”在民间习俗中指船上的动力设置。
“歪”的粤语读音为“me1”,有偏离、倾斜、避让之意。
龟岗岛靠近主航道,当舰船驶近炮台时,船舵就要向左或向右转动,即所谓“车歪”,方能躲避涡旋的水流而顺利通过。
浅谈珠江流域内灯塔旅游的开发
浅谈珠江流域内灯塔旅游的开发◎ 潘祺 广州航标处摘 要:珠江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对经济综合贡献大。
开发灯塔为主题的精品旅游路线,不仅弘扬了灯塔历史文化以及灯塔精神,也是响应了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
通过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推动当地群众积极创业就业。
本文通过简介珠江流域内灯塔的基本情况,分析灯塔旅游的开发潜力,提出灯塔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为今后的灯塔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珠江流域 灯塔旅游 开发1.引言珠江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大。
广东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
到2020年,接待过夜游客总量超过5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达20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1.6万亿元。
根据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的《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广东省将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加快海域,海岛,海岸带旅游立体开发,丰富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的滨海休闲度假区,海洋公园和滨海旅游产业园。
在珠江流域内矗立着众多灯塔,灯塔作为海上引航工具,数百年来,指引着船舶平安航行。
开发灯塔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不仅是对灯塔历史文化的追溯,对灯塔精神的弘扬,也是对国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响应,对当地创业就业的推动和鼓励。
2.简介珠江流域内的灯塔灯塔为船舶水上安全航行提供基本导助航保障。
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广州怀圣寺夜里点灯,为进出广州港口的船只指引方向。
根据海事局规定,广州航标处负责维护保养的水域范围包括西起茂名大放鸡东至深圳大鹏湾沿海210海里,南起珠江口、北至广州珠江大桥纵深80海里沿海公用航道。
广州水域范围内灯塔有13座,包括榕树头灯塔,蚊尾洲灯塔,竹洲灯塔,桂山岛灯塔,小蜘洲灯塔,小蒲台灯塔,舢舨洲灯塔,铜鼓角灯塔,金锁排灯塔,小襟灯塔,围夹岛灯塔,漭洲灯塔,南鹏灯塔。
舢舨洲灯塔作为南中国沿海标志性的灯塔之一,百年来尽责引导进出广州港口的船只。
舢板洲地处珠江口和伶仃洋交汇处一个孤岛上,四面环水,远处望去像一只舢板。
珠江流域广东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论文
珠江流域广东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要: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对珠江流域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强化管理,才能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效益。
关键词:珠江流域广东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人们谈起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就会想到破坏环境。
其实,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包括生态环境这一最重要资源,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了,旅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这一点来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其实并不矛盾,保护不等于不能利用,不能开发。
只有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来发展旅游业,才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珠江流域指的是珠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区域,珠江的主要支流有西江、北江和东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自治区)后汇集于珠江三角洲,其中,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东江在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并流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等八大口门入注出海,形成珠江三角洲与国内外其他河口不同的特点。
目前珠江流域在广东省境内已开发的旅游区域主要有:粤东东江流域旅游区:包括了东江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区域,在广东境内主要流经惠州、河源、东莞等地,目前东江流域广东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主要景点有:惠州瘦西湖、汤泉、南昆山、河源万绿湖、新丰江大坝等。
河源市客流量较多,目前正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该市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被誉为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后花园”,有“地下龙宫”之称的漳溪黄龙岩、和平圣迹仙岩,有“粤东丹霞山”之称的龙川霍山和枫树坝九龙湾水上漂流等。
粤北旅游区:该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珠江支流北江及其支流切割山脉使该地区自然景色秀丽,山水奇异。
这里具有世界典型的丹霞地貌、石灰岩地貌、古人类遗址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北江及其支流流经山地、丘陵区,水流急促,水量大,是旅游漂流、探险、休闲的好去处,粤北旅游区形成集名胜古迹、奇山异水、温泉、民俗风情于一体、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吸引了众多来自珠江三角洲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旅游者。
珠江流域广东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珠江流域广东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引言珠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也是广东省的核心地区。
在这个广袤的地域内,广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历史名胜以及特色美食等。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珠江流域广东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旅游资源的开发1.1 自然景观的开发珠江流域广东境内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和海岸线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些自然景观,可以进行以下措施: - 建设合适的观景台和游览区,方便游客观赏景色; - 设立生态旅游区,引导游客体验自然生态,提倡生态保护意识; - 开展户外探险活动,如徒步、登山、划船等,激发游客的探险精神。
1.2 文化遗产的开发广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些资源,可以进行以下措施: - 建立文化主题公园,展示广东的传统文化; - 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使其更好地展示历史风貌; - 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出、艺术展览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
1.3 特色美食的开发广东被誉为美食之都,拥有众多的著名美食,如广东菜、早茶、海鲜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推广这些特色美食,可以进行以下措施: - 开设特色美食街区,集中推介各类美食; - 举办美食文化节,吸引游客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 进行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增加不同地区的美食元素。
2. 旅游资源的保护2.1 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鼓励游客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和破坏植被。
2.2 文化遗产的保护广东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以保证其历史价值和独特性。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制定严格的文物保护法规,保护历史建筑和文物不被破坏; - 建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加强文物的管理与修复; - 进行文化遗产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
国家文物局关于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环境整治规划建设项目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环境整治规划建
设项目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9.03.21
•【文号】文物保函〔2019〕286号
•【施行日期】2019.03.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环境整治规划建设项目
的意见
文物保函〔2019〕286号天津市文物局:
你局《关于报审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环境整治规划工程的请示》(津文旅发〔2018〕3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在大沽口炮台遗址保护范围内进行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环境整治规划工程建设项目。
一、所报方案尚需做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大沽口炮台遗址的历史格局等相关信息,结合考古调查勘探结果,明确文物本体构成及其位置,并结合上位规划,进一步优化调整环境整治措施与展示方案。
(二)深化展示设施设计,并严格控制相关展示设施体量、高度,优化观设计,尽量减少对文物本体及景观环境的影响。
(三)补充现状自然环境评估内容,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文物本体及景观环境
的保护措施。
二、请你局指导相关单位根据以上意见对所报项目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后实施。
三、请你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指导,确保文物安全。
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文物遗存等重要发现,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组织研究,提出调整方案。
专此函复。
国家文物局
2019年3月21日。
保护炮台遗迹构建风景园林——广州名城长洲岛炮台遗址公园规划设想
保护炮台遗迹构建风景园林——广州名城长洲岛炮台遗址公
园规划设想
赵咏茹;向子雅;陈翠婉;郑堪培
【期刊名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7)001
【摘要】世界著名的黄埔军校所在地长洲岛是广州名城一个特色历史文化保护区.史诗悲壮的长洲炮台是广州至珠江口古炮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文物建筑和地下考古遗址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军事、建筑、生态、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有必要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维护文物古迹、拓展生态环境,因循地势地貌、因借山水风光、串联绿色通道,构建古炮台群大遗址公园,应为规划设计的宗旨.
【总页数】6页(P23-28)
【作者】赵咏茹;向子雅;陈翠婉;郑堪培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68
【相关文献】
1.广州长洲岛炮台遗址公园规划设想 [J], 赵咏茹;向子雅;陈翠婉;郑堪培
2.从南炮台公园规划设计谈遗址景观的保护利用 [J], 林汉生
3.广州名城长洲岛炮台遗址公园规划设想 [J], 邓小飞;赵咏茹;向子雅;陈翠婉;
4.广州大学城清·康熙炮台遗址保护规划 [J], 周智孚;何达生
5.加强对虎门炮台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初步思考加强-以东莞所属虎门炮台为例 [J], 黎亦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广州城到珠江口65km的水岸沿线曾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分布有大清帝国数十座古炮台(含古寨堡)群、554樽炮位的遗址、遗物。
这些炮台大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牵动了中华大地的中枢神经和脊梁,起到了保家卫国的重要作用,见证了中国社会形态转型的风云变幻,在国人及世人的心目中,早已构成了一道具有悲剧色彩的景观廊道——“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图1)。
但是,这条生动壮美的景观廊道,多年来却很少有人问津。
残存的炮台遗址,面临着大规模的建设性破坏。
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亟待科学的保护发掘。
探讨其景观资源分布规律、军工技术、美学特征、旅游市场、游览线路、景观设计、保护手法,构建起一个系统性的、特色鲜明的专题性珠江旅游大项目,并带动周边城镇的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可为文化兴省、文化兴国作出重大贡献。
1 古炮台遗产廊道的系统工程特质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是一种“拥有特色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Systematic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 View Corridor of Ancient Forts alongside the Pearl River摘 要:广州至珠江口古炮台遗址遗产廊道具有水陆旅游系统工程特质,其历史文化深厚、山水格局鲜明、区域地位重要,可用以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坚持忠实文化遗产的理性观念进行保护开发,配置前瞻性的绿道生态基础设施,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营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大遗址公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粤港澳地区最有魅力的国际性旅游绿道项目、促进遗产廊道沿线城镇群及珠江沿岸文化景观的科学协调发展,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伟业。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绿道旅游景观;系统工程;保护开发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7-0058-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6-26; 修回日期:2011-08-06基金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项目(编号09SKLWY03)资助Abstract: The ancient fort sites alongside the Pearl River from Guangzhou to Bocca Tigris, featur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land and water tourism, are a multifunctional tourist project which has profound cultural implication, unique scenery and importa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It can be used to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t is necessary and worthwhile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sites with rational concepts, to equip the sites with greenway facilities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NGOs in building a great heritage park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esthetic implication. The park can apply for world culture heritage as an attractive greenway tourist spot influencing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u. It also promotes the scientific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arby towns and cultural sceneries along the Pearl River.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earl River; the ancient fort sites historic corridor; greenway tourist attractions; systematic projec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杨宏烈 / YANG Hong-lie 夏建国 / XIA Jian-guo景观”,也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战略思想和方法。
它既可以是自然或历史形成的河流、峡谷、运河、道路、铁路线,也可以是专门修建的、将单个的遗产点串联起来的线型廊道[1]。
由古代军事设施构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的典例有长城模式、幽谷壕堑模式、栈道模式,有沿海海防设施模式,有国防边境线综合模式、远征路线模式等。
本文研究对象乃清以来沿珠江分布的军事炮台及配套设施,由岸线、林带、山脉、水系、滩涂及道路等构成,以炮台建(构)筑物为主题景观要素,以炮台群落遗址公园为节点特色的水陆遗产廊道旅游景观项目。
其系统工程特质有如下几点。
1.1 文物古迹的大遗址特质据初步调查,广州—珠江口古炮台有:广州四方(永康、永宁)炮台、广州鱼珠炮台、广州牛山炮台(7座)、广州蟹山炮台、广州长洲炮台(含白虎、白鹤、大坡地、四缝、旧西、新西和蝴蝶岗炮台)、广州车歪炮台,番禺横挡月台、番禺焦门炮台、番禺大虎山炮台、番禺大角山炮台(7炮池)、番禺永安炮台、番禺巩固炮台、番禺上横挡东西炮台(8处)、番禺通道、具有道路特征的游憩绿色通道、生态廊道式绿色通道、风景或历史线路绿色通道、综合性绿色通道等系统或网络。
由此可见,绿色通道正是连接古炮台遗址,形成具有游憩、生态、美学、环保等多种意义的系统工程(图2)。
1.3 城镇乡村关联系统特质早在1933年由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宪章》就提出要保护历史环境“风景如画(picturesque)的特征”。
随着城市规划学科加入到遗产保护领域中,一系列国际宪章等重要文献明确表明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历史城镇群。
古炮台遗产廊道关联着珠江两岸众多大大小小的城镇乡村,当前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旅游规划中更应考虑这一同性同质要素的系统作用。
1.4 自然和人文的系统特质1968年,美国召开的“世界遗产保护”白宫会议,最先确认遗产保护区域化趋势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合二为一。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性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规定要把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一起作为具有普遍价值的遗产加以保护。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正是“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最有特色的珠江河道风光与两岸形式多样的军事炮台遗址大可作为“双遗产”列入遗产地。
1.5 协同管理工程系统特质1984年的世界遗产会议认为,具有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作为一种遗产形式,也应该以崇尚“交流和对话”的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1993年西班牙的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就备受沿线当地政府重视[1]。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需要协调性的管理机构负责这一文化线路遗产的文物保护和旅游经营管理。
在我国,如果没有上位行政机构统筹,是实现不了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系统管理的。
2 古炮台遗产廊道的景观美学特色广州至珠江口沿江沿海的炮台遗迹虽无全面系统的研究,但已有丰富的个案成果。
在此基础上从上至下梳理出对象的系统性轮廓,再通过从下至上的典型范例进行充实和印证,定能揭示、探索到更多旅游景观园林美学的开发价值。
2.1 战史地位人文之美以军事景观为主要对象的旅游项目,其构成模式、游览方式、历史背景、心理场等效应,向来就很有特色。
当年康有为曾见众多炮台“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过虎门》诗),联想到这些古炮台群凝铸的大清国防史、民族灾难史而深有所感。
魏源《海国图志》有:“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之说[4]。
于是十三行时期,从广州到虎门的珠江沿岸许多山、岛、洲头、城池均建有不少炮台。
炮台一般雄踞地势险要之处,加上珠江出海口的山海风光,往往构成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两相映照的壮美之势。
同日月山海共存的民族壮士们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又添人文之美。
这是极其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图3)。
图1 从珠江口到广州部分炮台分布图(据英人鸦战史料改绘)图2 广州绿道分布图(引自广州周边绿道规划宣传图)下横档炮台、番禺蒲洲炮台遗址(3处)、番禺沙路炮台(7处),东莞南山炮台、靖海炮台、新涌炮台、东莞镇远炮台、威远炮台、东莞靖远炮台、东莞捕鱼炮台、新会崖门炮台等。
相关寨堡有番禺莲花城、东莞虎门要塞、珠海前山寨、珠海三灶铳城、珠海东澳铳城等[2]。
将这些古炮台遗址串联起来,就构成了相当规模的文物古迹“大遗址廊道”。
1.2 绿色通道串联系统特质遗产廊道的出现和绿色通道的发展成熟紧密相关。
绿色通道(green way)简称绿道,其概念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green代表绿色,表明存在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way表示人类、动物、植物、水流等的通道。
1987年,美国绿道保护基金会(The Conservation Fund)现已发现或正在修建的绿道共600多条[3]。
绿色通道一般包括5种类型:沿河绿色12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黄浦区番禺区增城市南沙区具有广袤的海上远景风光,又具有门户锁钥的雄峙气象(图4)。
2)海岸要塞。
不同炮位设施使海岸具有上、中、下之景观层次与远、中、近视觉美感特征。
3)江防要塞。
宛如崎角关隘,具有江湾、峡江、洲渚等局部动态江景。
“金锁铜关”则是一道水上岸上军事设施组合景观。
4)岛屿要塞。
具有水上战舰、堡垒、水上城池的生动景观,同时也有中流砥柱的美感意境。
如海珠炮台江中似城似岛,岛上有台,台上有楼,“城”外环水,水上游船(图5)。
5)城坊要塞。
同各级城墙设施形成子母体系或卫星系统,且常为城市集成“八景”之一;今可以炮台为亮点,构成遗址公园或风景名胜区。
《粤海关志》图载广州西炮台,左为联兴街、右为兴隆街,前后为坛庙,与十三行地区距离最近,俗称火枝炮台。
因炮台下半部涂上了红色,19世纪中叶在英国记者(画家)的笔下又称“红炮台”[9]。
2.3 战地山水地貌之美“无限风光在险峰”。
清初筑造的炮台,多位于视野广阔、射击便利、能居高临下的险要之地,形成陆上对水上的防阻阵势。
炮位部分常为一高台,呈长方形或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