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教育的改革构想框架——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谈起
一
涵 盖 的 社 会 学 、民 族 学 、 人 类 学 、 民 俗 学 、 考 古 学 、文 化 遗
教学方面
产与博 物馆 、设计艺 术学 、中 国史、美学 、建筑学 、管 理学 ,
教学是学校 的主要任 务,是通过课程传授相关理论 、知 识
一
那么 ,古村落文化保护如何与高校教育对接 ,我在此提 出 个 基本 思路 , 当然还需要 得到更 多的建 议、 充。 们知 道 , 补 我 高校有 三项基 本的功能:教学 、科学研究 、社会服 务。这三项
基于此 , 我提 出对 古村落保 护与教 育对接 的构想 , 即: 将 功能均能够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相联系 ,现以建筑学 、城市 对 文化 遗产保 护的意 识灌注 于我们 教育理 念 中,将 古村落 文 规划、景观设计等学科为主的院校为例 ,具体考虑从几 下几个 化 保护 纳入高校 的教学 体系 中 , 在哲学 、经济学 、教育学 、文 方 面 来 实 施 。
式。
教学理念 、内容 、方式与古村落保护相结 合的构想 ,就是为古
在我 国 ,古村 落迅速消 亡的现实是 由多方面 原因造成 的 , 村 落 保 护 任 务 提 供 一 种 教 育 方面 改革 的 思 路 。 冯 骥 才 先 生 对 此 归 纳 了 四方 面 的 原 因 , 以 概 括 为 目前 我 国对 可
的物质遗产—— 工业建 筑的保护 与再利用上 , 我们 已经有 了一 径方式并 用 ,也许能够取得更有效 的结果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 些 有益的 经验 ,但是对 农村 村落 ( 主要是古村 落 )的保护 ,涉 和相关 的社 会机构 ,都对古村落保护 负有 重要 的责任 ,都应对 及 的 因素较 之于 工业建筑 要 复杂 ,因为村 落 的活态 性 因素 居 古村落保 护提 供有力的保障和有效 的措施 。当然 ,担负教育职 多 ,还有待 于研究和 实践 ,需要 根据不 同地 区农村 自然 因素 、 责的高校 ,也是不可忽视 的重要 因素 。要从教学改革 、人才培 经济 因素 、 受城市化影 响等具体情 况而选择 科学合理 的保护模 养的 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如何通过相关学科的
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及修复刍议——以河南省新乡市小店河村为例
76规划设计1.引言传统村落景观文化内涵丰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财富。
传统村落的前身是古村落,为了突出其历史文化价值,2012年9月,将”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同年12月,传统村落保护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
据调查研究表明,在村落景观建设中,历史文脉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不够和谐,建设后的乡村景观大多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蕴,丢失了原有的景观风貌。
但是传统村落拥有悠长的历史和特色的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所以,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及修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2.国内外相关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美国、北美洲等国家利用乡村景观规划方法和理论体系优化农村景观规划。
欧洲学者最早研究乡村景观和乡村建设是从经济角度探讨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研究方向从乡村土地利用转向乡村文化景观的变化。
近年来,从空间维度全面探讨乡村文化景观,展望欧洲乡村景观的未来发展方向[1]。
我国乡村景观早先研究文化景观,随着国家对生态的重视和景观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乡村景观才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主要从传统乡村入手研究农业景观、景观生态学、乡村文化景观、乡村景观评价等方面。
主要以农业景观布局与变化、土地资源利用、乡村聚落空间和景观资源评价等现状为切入口,研究景观生态学与农业自然环境、地域景观规划、农村旅游开发等问题的[2]。
3.案例---河南省新乡市小店河村景观保护及修复3.1 小店河村概况小店河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西北太行山东麓,是典型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及修复刍议——以河南省新乡市小店河村为例□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李海港 康兴燕摘要关键词近年来,“美丽乡村”逐渐成为各学科讨论的热门话题。
然而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传统村落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保留着完整的地域文化特色。
古村落及村落文化遗产保护
●旅 游 经 济 与 文 化 研 究
古 村 落 及 村 落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詹 踔
(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 上海 20 9 ;.贺州学院 人文与管理系 , 00 2 2 广西 贺州 5 2 0 ) 4 80
摘
要: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加速 了古村落及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 化的消失 、 衰败 。为 了保护
有传 统 特色 的石 材 民居 变 成 了一 些 低 档 次 、 规 模 际情况 制 定严 格 的保 护 制 度 和 保 护 规划 , 造 一个 小 营 的餐 饮及 住宿 场所 。大 量 的游 客涌 入 , 车 场 、 泥 良好的保护氛 围, 上行下效” 逐渐改变居 民对 自 停 水 “ , 路 、 馆 的修建 , 坏 了古村 落 的原 貌及 其独 有 的幽 身文化 的认识。其次是要加强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 旅 破 静和 美丽 。 同时 , 多古 村 落景 区不 限制 游客 人数 , 许 研究 工 作 。长期 以来 , 们对 历史 悠久 、 中国整个 我 在 大大超过了古村落环境人 口容量 , 对古村落的生态 文 化体 系 中 占据 极 为重要 地 位 的村落 文化 缺乏 深入 造成 了严 重破 坏 。此 外 , 当古 村 落 成 为 “ 区 ” , 景 后 的研 究 , 于哪些 是 精 华 , 对 哪些 是 糟 粕 , 哪些 是 适 合 热情 好客 、 淳朴 善 良的 乡风 民俗 受 到 市 场 经 济 和 现 现代 人 生活 方式 的 , 哪些 是 不 适 合 现 代人 生 活方 式 代 文 明 的冲击 , 在许 多古 村落 , 家户 户都 开起 了餐 的 , 家 哪些 是必 须抛 弃 的 , 哪些是 通过 改进 后 可 以利用 馆 、 馆 和小卖 部 , 区商业 味太 重 。 旅 景 的… …所有 这些 , 缺 乏理 论 上 的梳 理 。 如古 村 落 都 ( ) 能满 足现 代村 民的生 活需 要 四 不 的选 址 、 村落 布局 往往 讲究 风水 , 由于 风水术 注 重人 居 民生 活 观念 与 生 活 方 式 的改 变 , 原有 的基 与 自然 和谐相 处 的科 学 内涵往 往被 一层 神秘 的外衣 使 础设 施 、 室格局 与 居 住 环 境 已不 能满 足 日益 增 长 所包裹 , 居 因此人们不分青红皂 白地把它归入 “ 迷信 ” 的现代生活需要 , 也不适应现代产业 经济发展 的需 的行列 , 冠上了这顶吓人的帽子 , 学人们也就避之不 要 。现 代交通 工 具 的使 用 对古 村 落原生 道路 和桥 梁 及 了。又如各种大型的民俗活动 , 旧时都是 由村落 产生较大的压力 , 古村落居 民 自发的建筑整修使用 中的民 间组织 来 负责 的 , 们 与地 方 行 政 组 织 没 有 它 新 的建筑 材料 , 断 了传 统 风 貌 的延 续 。虽 然 说 古 任 何 关 系 , 而大 多与 民 间信仰 有 密切 的关 系 , 观 割 反 如 村 落传 统文化 中包 含着 千 百年来 逐 渐 累积 的文化 精 音 会 、 土地 会 、 龙牌 会等 。人 们对 于 这种 自发 的 民间 华 和 中国人 的智 慧 , 在 许 多方 面受 当 时条 件 的 限 组 织 的性质 、 能 以及 对 维 系村 落 乡 民关 系 的作 用 但 功 制, 多有 不如 现代 建 筑 的地 方 , 内没 有 卫 生设 施 , 等 等 至今 没有 进 行 过研 究 。 因此 , 房 只有 通 过 深 入 的 采光 不足 , 音效果 不 理想 等 , 种各 样 的 民间文 艺 研 究 , 隔 各 我们 才有 可 能辨别 优 劣 , 掘 出古村 落 文化 中 发 也不如电影、 电视作 品精致 ……此外 , 现代社会 , 人 的精华 。“ 不识 庐 山真 面 目, 只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只 员往 来频 繁 , 息交 流 快捷 , 市居 民生 活 的示 范作 有 通过 各方 面 的努力 让 古村 落居 民认 识 到 自身 所拥 信 城 用和 比较 效应 , 均会 对 乡 民的心 理产 生 巨大 的影 响 。 有 的古 村落 文 化所 包 含 的 科 学 精神 及 它 的价 值 , 才 这种 破房 子没 有办 法居 住 , 天 见不 到 阳光 , 鼠成 有 可 能让他 们转 变 观念 , 才有 可能 实 现从 “自鄙 ” 整 老 也 群 ; 花 门窗虽 然好 看 , 雕 但光 线差 又积 灰 … …所 以年 到 “自珍 ” 的转变 。 轻人都 在 古镇周 围造 了新 洋 房 , 留守 老 房 子 的仅 仅 ( ) 二 建立“ 历史文化名村 ” 保护制度 是那 些对 房子 有很深 感 情 的老年 人或 没有 经 济实力 我 国的历史 文化 名 城保 护制 度对保 护 拥有 深厚 造新 房 的人 。 历史 文 化底 蕴 的诸多 城 市起 到 了积极 、 有效 的作 用 。 ( ) 产保 护法 律制 度 不完善 五 遗 古村落历史 文化价值之高 比之于历史古城 并不逊 目前 , 国 已 出 台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文 物 保 护 色 , 我 特别 是其 中一 �
古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古村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乡土文化。
然而,随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古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问题一:城乡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挑战古村落往往位于偏远的地区,其土地资源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而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资金和人才的向城市集中,古村落地区的人口外流和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问题。
城市对于古村落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古村落因为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荒废,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问题二: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面临着挑战。
一些古村落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打拼,而老人留守古村落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古村落的传统文化面临断代的危险;另一些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而面临丢失的危险。
问题三:保护利用模式亟待创新目前,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保护、民间自发的保护和商业化开发等模式。
然而,这些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主导的保护面临资金问题和管理困难;民间自发的保护难以形成规模化而持续的保护力量;商业化开发则可能带来文化和环境的破坏。
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保护利用模式,使得古村落的保护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保持发展的活力,同时又能够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
对策建议一:建立多元化的保护利用机制为了解决古村落保护利用面临的问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保护利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不同主体的作用。
政府要加大对古村落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同时也要鼓励居民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唤起他们对传统的文化和风俗的珍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保留模式。
对策建议二:推动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为了推动古村落的文化传承,需要加强对古村落的文化挖掘和整理,鼓励研究人员对古村落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进行系统的整理、保护和传承。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生态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古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消失的风险。
因此,对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设计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重视对其历史、文化底蕴的理解。
古村落的文化景观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包含了人们的历史记忆、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保护和设计中,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底蕴,避免将其简单地当作一种风景或景观来处理。
其次,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古村落的文化景观要想得以保护和重建,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比如要了解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态,需要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支持;要重建古建筑和文化景观,需要建筑学、景观设计、城乡规划等学科的支持;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看待古村落的保护,需要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支持。
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在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设计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可持续的文化景观。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重建带来很大的帮助。
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化景观的高精度测绘、数字化重建和虚拟仿真,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高效、可视化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智能化、可持续技术,可以为古村落的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重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保护和设计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可持续的文化景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建设方案
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建设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许多古村落在现代化建设中被摧毁或遗弃,这些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艺术等元素,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保护和建设古村落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提出了一些美丽乡村古村落的保护和建设方案,旨在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并且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古村落所蕴含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中国现有的古村落数量众多,但是受制于历史和发展的限制,很多古村落的文化和历史遭到破坏。
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古村落由于缺少投入和保护标准的规范性等问题,推进过程缓慢,古村村民失去往日对村落的热情,村落反而变成了危房,存在极大的遗产损失。
此外,古村落内部存在布局不合理、缺乏绿化、破坏文物保护等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一整套废址重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理念,挖掘田园生态价值。
以下是本文提供的古村落保护和建设方案。
古村落保护和重建的措施1.修改法规和制定标准修订和完善古村落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保护和管理标准,建立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法制工具,并编制古村落整体规划,从村落规划、建筑保护等方面加强管理。
2.恢复古村形象为了保护古村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应尽量恢复其原有的风貌特色,还原历史上的经典面貌,切勿擅自修改或破坏。
3.进行宣传推广在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应积极进行村落推广。
组织专业人员对每个古村落进行调研,制作村落介绍、地图、导航等宣传资料,让更多人知道村落的历史文化,增加村落参观者的数量。
4.破旧建新受限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灾害等因素,许多古村落中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有时需要将遗产进行改造或重建,以保护古村落的经济价值和原有的建筑风貌。
为了避免过度破坏,需要在修改和重建工程上进行严格的申请和审批,最大程度上保障原址建筑的安全和重建原则的合理性。
5.针对教育和旅游量身定制产品利用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拓展农家乐、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相关旅游景点,创建出更多相关产业单位,形成集乡村体验、度假休闲、文化交流等一站式旅游服务,这在保护和建设古村落过程中是好的支撑。
古村落保护的方案
古村落保护的方案引言古村落是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农村建筑、民俗风情和社会生活的独特风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古村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化遗产破坏和环境退化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来确保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1. 调查和保护目标确定首先,我们需要对古村落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威胁和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摄影、空间激光扫描等,来收集和保存相关数据,以便进行更准确和全面的分析和保护规划。
基于调查结果,确定古村落的保护目标,既要尊重其历史文化,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保护古村落需要依据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监督体系。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古村落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保护和发展古村落提供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
此外,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古村落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古村落的共识。
3. 文物修复和保护古村落中的文物修复和保护是保护古村落的重要环节。
根据文物的状况,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并按照国家文物保护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修复工作。
修复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文物的原始风貌和风格,避免过度修复和新建,以免影响古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对于部分无法修复的文物,可以考虑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建立文物陈列馆或纪念性公园,来展示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4.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古村落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是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方面。
由于长期的人口流失和生态地质变化,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扰乱。
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案。
可以通过植树、植草、固土保持等措施来改善古村落周边的环境,保护地质景观,恢复湿地、水源和植被,以促进古村落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5. 旅游开发与推广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将其发展成为优质城乡结合部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农村传统景观文化的保护之路如何走
农村传统景观文化是经历数百年甚至更长 时间形成 的乡村 风貌,富有深 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 已建 县 1 8 0 0多年历史的淳安县 , 有着 2 0 0多个 具有历 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 ,有众多明 、清时期 的宗祠 、牌坊 、桥梁 、民居等 古建 筑 。为配合全县景区化建设调查 ,近期 ,笔者通过走访 了解 并展 开思考 ,以 农村 传统景观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主线 ,通过深层次 的调研和思考 ,领悟 到农 村传统 景观文化保护工程 已时不我待 .以文化 自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 已责无旁贷。笔者通过对农村传统景观文化在新农村建设 的大背景 下生 存环境 的反思,提出了农村传统景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以期 对推动农村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农村传 统景观文化的内涵及地位评价。 农村传 统景观 文化是相对于农村现代景观文化而言的 ,两者 的区别在于 时间 的长度 、历 史的跨 度、文化积淀的厚度、价值体现的广度的不同 。如果 说农村传统 景观 文化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那么农村现代景观文化则是一杯千 岛玉 叶, 无论是物质层面 、 文化层面抑或是 哲学层面 , 两者 都不可 同 日而语。 尽管如此 ,农村传统 景观文化 与农村现代景观文化根基都在农村、源泉都在 农业 、灵魂都在农 民。农村传统景观文化一般由 自然景观文化与人文景观文 化组成 。 自 然景观文化 包括山、水、古树、古舍、古桥、古祠堂、古庙观、 古农具等硬质层 以及农 作物、牲 口等软质层 、风 土人情、礼仪习俗以及诸如 牧童短笛 、晨间炊烟 、椎 夫砍柴 、少女采茶 、农妇种桑等特 定的农村符号和 画面 。 上世纪 5 o _ - 6 0年代,还可看见戴斗笠的农夫背着犁耙的身影,听见老 水车吱吱呀呀的转动声 。脚踩鹅卵石 的小路和用大块 鹅卵石砌 成的一人多高 的围墙,这些农村传统景观 ,在古村落 中可 以随处相见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农村 传统景观 文化是由孩提 时的农村、 传说 中的农业 、 故事里的农 民所组成 的一幅幅生动 画面 ,是烙 印在人们心灵深 处的一段 难忘
关于从化古村落建筑与文化保护的调查研究
关于从化古村落建筑与文化保护的调查研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古村落建筑与文化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本课题深入研究了从化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并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及调查数据分析,对从化古村落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及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从化古村落建筑遭到破坏和非物质文化保护难的策略与方案,为当地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标签:从化古村落;文化保护;乡村振兴一、从化古村落的保护现状(一)古村落建筑的保护情况钱岗古村、钟楼古村是从化古村落中原貌保护较为完好、保护管理机制完善、损坏程度低的古村落代表。
其中,钱岗古村结合其自身错综复杂、迷宫般村道的特点,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借助定向大赛高度融合钱岗当地旅游、历史文化等资源,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
莲麻小镇、凤院古村、殷家庄的原貌保护情况一般。
以凤院为例,凤院古村的梳式布局保存较好,可是因保护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许多古建筑经风吹雨淋等自然灾害变的脆弱不堪,村落内已有部分房屋倒塌,遍地杂草丛生,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尚存。
木棉村、锦洞桃花小镇的原貌保护情况较差。
其中,木棉古村有宋朝古建筑约六百间,基本保留了原貌,砖雕、石雕犹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有部分建筑年久失修,多成残垣。
(二)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从化古村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留情况较差,村民对于一些农耕文化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基本已经停滞,甚至出现了“无处可学”、“无人愿学”的状况。
而对于一些民间文学、音乐,如“刘仙姑传说”、“客家山歌”等,由于缺乏传承人,早已鲜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流传较好的是宗祠祭祀的传统习俗、“添丁上灯”仪式、“从化猫头狮”、“水族舞”等传统舞蹈、“掷彩门”春节习俗等。
(三)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村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较为强烈,对古村落的保护情况有基本了解,但很少能够切身参与到古村落的保护管理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钱岗古村的保护情况较好,原因如下:一则是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强烈;二则是有村民领头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摘要:本文以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葛村为例,结合现状,研究探讨葛村今后的保护和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其他类似的古村落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发展对策Abstract: this paper DingGang zhenjiang in jiangsu province town ge village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study ge village the fu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other similar ancient village to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国是个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的国家,遗留下的古村落承载着区域性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民俗风情,是宝贵的物质及文化遗产。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古村落大拆大建或因过度开发而忽略保护,对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古村落的农民外出打工造成“空巢现象”,古村风貌逐渐在消失。
及时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合理开发,可促使古村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且良性的发展。
本文以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葛村为例,结合现状,研究探讨葛村今后的保护和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其他类似的古村落提供借鉴。
1 葛村概况及其特色1.1 葛村概况图1:葛村影像图图片来源:Google葛村地处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丁岗镇,古属于丹徒,村域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人口2100余人。
1955年在葛村癞鼋墩和文昌阁考古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架、石器、陶器等142件珍贵文物,显示该地区已有6000余年历史,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葛村是行政村,下辖4个自然村,包括东葛村、西葛村、魏家墩、沟头严家。
古村落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古村落景观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背景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而这其中以村落景观整治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容易见成效的环节[ ]。
1.2保护古村落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古村落是一种特殊景观,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它以古老的元素反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成于演变过程,真实了解古村落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窗口。
一古村落不仅是拥有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也是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即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
国家的古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建筑,还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反应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内涵,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根基,保护我们的历史。
2古村落的特征2.1景观丰富多样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古村落因为自然环境,人文气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而表现的多样化。
2.2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古村落中孕育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处处透露着一种文化气息。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空间,由于深受哲学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独特的充满生机与自然地空间特点。
人们热爱自然,师法自然。
2.3历史悠久中国大多数古村落建于明代以前,年代久远并且保存完好,例如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
村庄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
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的保护,谁要是砍了山上的一竹一木,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和乡规民约的处罚。
环境保护与乡土文化保护如何结合
环境保护与乡土文化保护如何结合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乡土文化保护是两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们不仅关系到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对子孙后代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很多时候这两个领域被单独看待和处理,实际上,将环境保护与乡土文化保护有机结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由当地居民长期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的总和。
它是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比如古老的村落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农耕方式以及民间的手工艺等,都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
环境保护与乡土文化保护的结合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乡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本身就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例如,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生态循环,减少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古老的灌溉系统、有机肥料的使用等,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既有利于农业生产又保护环境的方法。
另一方面,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人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当人们对自己的乡土文化充满自豪和热爱时,就更愿意为保护家乡的环境贡献力量。
然而,在现实中,要实现环境保护与乡土文化保护的结合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地区面临人口外流,导致乡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
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使得传统技艺无人继承,古老的风俗习惯逐渐被遗忘。
同时,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一些具有生态价值的乡土景观遭到破坏。
此外,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导致乡土文化被商业化、庸俗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内涵。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乡土文化保护的有效结合呢?第一,加强教育宣传是关键。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向人们普及环境保护和乡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以榆次后沟古村为例
旅游开发视角下的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以榆次后沟古村为例作者:李晋娜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2期古村落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消亡的严峻挑战。
在发展中国家,人民对于现代化的渴望往往强于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样式[1]。
保护资金匮乏、环境压力、公众认知也是旅游开发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历史问题。
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这些古村落,是面临的历史抉择。
冯骥才先生说,古村落现在空前地进入一个消亡的加速期,已经到了存亡的紧急关头。
根据走访调查,很多古村落有着很多的历史遗存和珍贵的建筑,大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
这些古村落的村容面貌基本上处于无规划的状态,出现了古村落大批古建筑坏损、古民居无人居住,整体缺乏管理修缮保护的状态。
挽救古村落文化遗产,避免古村落文化遗产再自生自灭,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旅游开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自下而上的保护模式。
下面将以榆次后沟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保护为例进行论述。
一、后沟古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榆次后沟古村是山西省晋中地区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群村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为唐元和十四年(819年)。
古村落风貌保存完整,众多的神庙建筑和窑洞建筑多为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
作为历史悠久、极具鲜明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的古村落,1984年后沟古村观音堂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古戏台、玉皇大殿、将军院成为预备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后沟村被中国民协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
同年,后沟古村被文化部、中国文联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惟一古村落范本。
2005年9月,成立了后沟古村景区。
旅游活动和文化活动使旧的老城区获得更新和振兴[2]。
后沟古村的旅游开发一直被认为是山西古村落开发与保护的典范。
保持古村风貌,修缮维护古建,美化古村环境。
随着旅游的开发,游客增多,后沟古村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到以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与农家乐就餐相结合的旅游景区。
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村落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乡土风貌。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如何保护和活化利用古村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古村落的保护意义古村落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乡土风貌。
古村落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更是传统文化的宝库。
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古村落的保护还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实现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
二、古村落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在现代化的浪潮下,古村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外流,古村落的人口日益减少,村庄的老龄化严重,村落的传统人文风貌和生活习俗逐渐消失。
古村落的城市化改造、过度商业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进一步破坏了古村落的原生态和传统风貌。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古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亟待寻找有效的途径加以解决。
三、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之路1.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古村落保护的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提高全社会对古村落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科学规划,整体保护对古村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古村落的保护体系,保留古村落的原生态景观和传统建筑,保护好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貌。
3. 引导合理开发,促进活化利用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发展古村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民宿、乡村体验游等项目,充分发挥古村落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增加古村落的经济收入,吸引更多人留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加大对古村落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古村落的生活环境,提升古村落的生活品质,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留守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谈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设计利用研究
谈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设计利用研究古村落是中国乡村的一道独特景观,它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村落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景观,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探讨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设计利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古村落景观的保护意义古村落是中国乡村的重要景观资源,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代表着中国传统乡土建筑和风俗文化。
古村落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对过去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纪念。
保护古村落景观,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乡村风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古村落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保护古村落景观,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
古村落景观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外流,许多古村落面临着衰败和荒废的危险。
一些古村落的传统建筑和古树古迹遭到破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俗濒临失传。
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亟需加强。
三、古村落景观的设计利用研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景观,需要进行深入的设计利用研究。
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古村落景观的保护。
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古村落地区的保护和监管。
要加强古村落景观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古建筑、古树古迹等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修复和重建古村落的传统建筑,保护和绿化古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
要加强古村落景观的设计利用规划。
要科学规划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貌,保护和改造古村落的文化景观,加强对古村落游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
要加强古村落景观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要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宣传和推广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古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是指对乡村地区具有历史、文化、生态价值的景观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乡村文化景观面临着被遗忘、破坏、丧失的危险。
因此,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意义1.保护乡村文化记忆。
乡村文化景观承载着乡村历史、文化的记忆,保护乡村文化景观就是保护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通过保护乡村文化景观,可以回归乡村的过去,重建和传承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2.增加乡村的文化魅力。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的特色和优势之一,保护乡村文化景观可以增加乡村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人才来乡村旅游和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
乡村文化景观往往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保护乡村文化景观就是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
通过保护和修复乡村文化景观,可以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方法和探索1.加强保护意识和法制建设。
加强对乡村类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居民和相关部门的保护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和监督,确保遗产不受到破坏和非法占用。
2.制定保护规划和措施。
根据乡村文化景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乡村文化景观保护规划。
在规划中,明确保护的范围和重点,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保障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引入科技手段和创新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技术,对乡村文化景观进行数字化保护和重建。
通过使用航拍技术、数字化建模等手段,对乡村文化景观进行全面记录和保护,使其得以全面、准确地呈现出来。
4.加强社区参与和推动乡村发展。
乡村类文化景观保护需要广泛参与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的合力。
通过加强居民的保护意识,组织保护志愿者和社区活动,使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16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应通过保护和利用名村、古村落完成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为农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文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现状展开分析,从做好发展定位、打造文化品牌、坚持守护本心、做到活化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生态宜居等多个方面,将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当成是重要组成部分。
受城乡不平衡发展等历史因素影响,乡村出现了历史文化名村风貌被破坏、传统村落环境恶化等问题,想要保证乡村得到振兴,还要加强对这些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历史文化名村作为能够对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完整反映民族历史文化的村落,被国家相关部门评选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村落,得到了重点保护。
面对这些村落,人们在保护与开发之间陷入徘徊,难以理清保护原始风貌还是进行商业开发的思路,导致资源未能得到深入挖掘。
对古建筑进行过度修缮,使得村落出现了去古味,逐步丧失传统文化优势。
而村民难以获得维持生活的经济支撑,陆续选择逃离村落,造成村落发展难以为继,使名村保护陷入困境。
相比较而言,传统村落通常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地区对传统文化保护宣传不足,旅游开发则存在无序问题,使得村落原本特色风貌、文化内涵遭到了破坏。
旅游人数持续增加,超出了村落环境承载容量,使得村落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人居环境恶劣,多数村民选择居址外迁,只在村落开展经济活动。
受外来文化冲击,新建设施使得村落环境品味受到了影响,造成村落逐步丧失特色。
环境的一再恶化,最终造成村落缺乏竞争力,最终为人们遗弃。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问题的产生,追根究底还是由于村落保护与利用忽视了原本的主体。
无论是名村还是传统村落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由人创造,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人居环境,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乡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古村落是中国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古村落是中国农村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活化利用古村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不仅涉及到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更关乎着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和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重大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进行科学保护规划,确保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得到有效保护。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落实古村落的保护责任。
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古村落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提高古村落保护的水平和能力。
要强化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古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是保护工作的延伸和深化,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古村落的活化利用不仅意味着保护工作的成功,更是古村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价值的发掘。
要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打造特色景区和旅游目的地。
可以开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古村落,推动古村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可以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拾传统农耕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以此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可以推动古村落的文化教育和传统技艺振兴,培养和保护古村落的传统手工艺和艺术技能,推动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中,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为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地方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引导和推动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张谷英村为例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张谷英村为例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发展形成的自然乡村聚居形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价值。
当下不少传统村落面临诸多困境,其独特的魅力正在逐渐消亡。
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使古村落文化遗产重焕生机,需要探索正确的思路与途径。
本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利用为例,总结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难题与经验。
关键词: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案例:张谷英村的保护与利用张谷英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背靠龙形山,面向渭溪河和玉带河,是张氏家族聚居繁衍之地。
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现存18个建筑组群,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
1.遗产保护2001年,张谷英村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1)保护规划2004年以来,张谷英村编制了六部保护规划和相关方案以及五期古民居群修缮方案,包括《张谷英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2004-2020)》《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09-2030)》《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周边民居改造及环境整治方案(2010-2030)》等。
1.保护效果张谷英村开展保护工作的重点在文物建筑的保护、遗产建筑周边民宅整治、基础设施、公共和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等方面。
[1]文物建筑保护卓有成效。
张谷英村的古建筑群,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残损。
2007年起,启动了对古村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至今已陆续完成了王家塅、当大门、议事厅等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消除了安全隐患,让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
民宅整治、设施配套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果。
古村核心保护区内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外,没有其他新建和扩建的情况,管控效果良好。
新时代背景下古村落的文化传承及旅游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古村落的文化传承及旅游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古村落作为中国独特的乡村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古村落的文化传承,并将其开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古村落文化传承及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古村落的特点古村落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村落形态,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和建筑风格而著称。
这些古村落大多位于偏远山区或水乡,保存了大量古建筑、传统工艺、风土人情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古村落中,往往可以看到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传统民居、古桥古树等古老建筑和风物,这些都是古村落独特的特点。
古村落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括饮食文化、宗教信仰、乡村生活、传统医药、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
古村落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古村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丰富的民俗节庆、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等,这些都是古村落的宝贵文化资源。
古村落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上。
游客们可以在古村落中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欣赏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等,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倒流的古老时代。
古村落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潜力,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古村落文化传承的困境古村落文化传承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古村落面临着人口外流、传统手工艺失传、文化习俗淡化等问题。
古村落的居民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年轻一代多数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城市定居,导致古村落的人口逐渐减少,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许多古村落的建筑和风物也面临着老化和破损的问题。
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维护,许多古村落的建筑文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破损和损坏,有些甚至处于危及保护的边缘。
如果不能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很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可能永远失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朱隽摘要随着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的公布和《贵阳建议》的出台,古村落的保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因其“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的特点,折射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内涵。
本文通过对古村落保护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了古村落文化保护、文化景观以及村落文化景观三个概念,并就古村落文化保护及村落文化景观进行了细致比较。
另外以宏村和南屏村为典型案例作对比分析,指出古村落保护中的问题,应将其扩展到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并提出了一些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古村落文化保护 文化景观 村落文化景观1 引言2008年10月31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公布,安徽黄山市呈坎镇呈坎村等村镇名列其中,村落及村落文化的保护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至此,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51个。
在此之前一周,在“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题,结合国际、国内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贵阳建议》。
[2] 2008 年10月17日至21日,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并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活动。
密集而频繁的会议及评选活动让古村落保护的话题顿时成为热点,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关注由此变得轰轰烈烈。
2 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概念2.1 古村落文化保护对古村落文化保护并无直接的定义,但必须体现自然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游憩价值。
对其内容各方都有较为相似的共识,古村落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包含整体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建筑风格、古文化遗址、古建筑(构筑)物、古树名木;地方特色方言、戏曲、传统工艺、产业、民风民俗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历史保护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古村落一旦被破坏便再难恢复。
针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思路也在发生着转变,从以往片面强调单体村落建筑的保存向关注村落整体历史环境保护方向发展;从强调村落的年代和历史价值向关注村落生活空间的永续利用和特色维持方向发展;从单纯保护村落过去的历史向促进村落未来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
[3]但是古村落文化保护仍存在局限性,多限于对建筑实体的保护,对于有形文化遗产比较重视,而对于无形文化遗产的关注则相对较弱。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主体——古村落居民的行为模式考虑比较欠缺,忽略了人与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此外,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地方民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相对较少,保护的方法对于提高公众参与度的能力有限。
2.2 文化景观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大会在美国圣菲召开,与会专家指出将代表了《世界遗产公约》中第一条“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景观由此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注。
UNESCO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社会和聚落随着时间在自然环境提供的自然限制和机会以及延续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 外在的或内在的) 影响下的有形证据。
文化景观既是产物又是过程,是人们生活方式、民族身份和信仰系统的象征,扩展了关于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相互交叉关系的思维。
[4]2.3 村落文化景观2008年10月26日出台了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简称《贵阳建议》),该建议就村落文化景观的概念、性质和特点达成了共识,并就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
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解释,文化景观类型遗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情况”,包括了“能持续使用土地的特殊手段”,这就是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村落为中心的遗产类型——村落文化景观。
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并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体现了乡村社会及族群所拥有的多样的生存智慧,折射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于人类有意设计的人工景观和鲜有人类改造印记的自然景观,是农业文明的结晶和见证。
村落文化景观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民间传统文化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村落文化景观所蕴含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是未来理想生活的活力源泉,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的性质和特征,我们倡导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应当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川泽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村落的居住环境,保护村落文化记忆,保持村落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实现自然和文化、物质和非物质、历史和现时的整体保护。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仍然在继续发展和不断变化,我们倡导尊重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变特性,延续村落的文化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的复杂性,我们倡导政府在政策导向、法律体系构建、技术保障与资金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
村民是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的主要力量,重视村落发展诉求,维护村落文化景观发展途径的多样性。
[5]村落文化景观是农耕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同塑造的人类历史记忆,具有区域地方特性,是对区域社会发展历史的积淀。
[6]包括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内的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应以“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代替原古村落文化保护的概念。
[1]而《贵阳建议》的出台,更是给古村落文化保护的概念扩至文化景观的范畴以推力,为村落保护提出了更全面更开阔的思路。
2.4 概念比较下图反映了古村落文化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与文化景观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图1 三个概念的关系从下表1可以看出,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概念与古村落文化保护概念的异同点,前者的内涵比后者更为丰富,强调了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历史记忆的体现,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表1 古村落文化保护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异同点分析比较两者异同点分析比较古村落文化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发端时间 20世纪80年代初 2008年特点自然生态价值的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体现;审美价值的体现;游憩价值的体现强调人与自然共同作用;文化延续性;地域性;包含时代特征,既有空间上的变化也有时间上的变化定义无直接定义;强调自然生态;具有历史价值;比较深厚的无形文化遗产;地域特色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并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保护的主要内容整体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建筑风格、古文化遗址、古建筑(构筑)物、古树名木;地方特色方言、戏曲、传统工艺、产业、民风民俗等不仅是村落的建筑,还包括村落赖以存在的田地、水泽、山林及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文化记忆,包括活动在这个区域内的人们及其行为传统模式和传统文化意义多以经济发展及振兴为目标;同时延续古村落整体风貌与特征,更倾向于有形文化遗产强调无形的精神属性和连通古今的可传承性,反映一种人与自然融合的现象;一种文化遗产类型,更倾向于无形文化遗产;地方发展战略保护方法及状态静态保护动态保护不同点保护参与对象政府支持+专家技术政府支持+专家技术+经营者、游客及当地村民共同参与相似点时空性;多维度;整体性保护;自然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有形与无形遗产并存;强调文化意义3.案例比较及问题分析3.1 宏村的保护宏村作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它位于黟县东北部,北倚黄山余脉,至今800多年历史,现存明清古民居保存状态良好,街巷风格、古建筑及内部生态系统皆较为良好,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宏村旅游业的开发更使它的知名度日益提升。
至此,宏村的保护与发展应该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宏村被广泛的宣传为著名景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客流量与日俱增,原本宁静的村落充斥着游客与本地商贩,本应具有文化韵味的古村落被商业氛围所笼罩。
古村落失去了以往的淡泊致远,剩下的只有利益。
图2 宏村中心3.2 南屏村的保护相比宏村,南屏没有受到过多的商业渲染,传统文化气息要浓郁的多,自然生态环境也较好。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拥有纵横交错的72条深巷、36眼井和300多幢明清古民居,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2008年10月31日,南屏村刚刚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但是南屏村也有困境,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呆在这里,大都离开村子到外打工,村中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
一些宗祠都只是成为了旅游景点而失去了它往日的文化意义,村落文化景观渐渐失去了稳定的继承人。
古村落的文脉延续、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农耕文化的传播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图3 南屏村农业景观图4 南屏村的深巷3.3 比较分析宏村和南屏各自都有其特色,但是同时又各自面临着古村落保护时遇到的难题。
纵观国内的其他一些古村落的保护,也大都面临以下几个挑战:(1)对新农村建设的误解造成对一些古村落“大拆大建”,使大量古村落和乡土建筑破坏和消失。
(2)追求短期利益,旅游开发过度,日益饱和的旅游人数对古村落的容量达到极限,使原有风貌遭到极大损害。
(3)外部文化的入侵,使传统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改变,传统特色不断消亡。
(4)本地人员的大量流出使得古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历史文脉的延续传承岌岌可危。
(5)相关保护的法规体系的空白或不完善,造成了一些古村落保护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从2003年至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颁布已经到了第四批。
诚然,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的评选对推动古村落保护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仍流于表面,宣传效应大于保护实质。
因此,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实践——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应大力推行,相关的保护方法和保护策略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4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策略及建议4.1 发展村落文化旅游,注重原真性及整体性的保护原则不可否认,发展村落旅游是实现村落保护和带动村落发展的有效途径。
古村落普遍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及丰富的自然风光,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化旅游开发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还可以成为古村落在现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形态以及强劲的产业带动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解决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资金问题。
以文化景观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发展,走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可行方法。
但是,文化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如果开发过度,出现宏村现象,那将给古村落的文化景观带来极大的影响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