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传染病学知识传染病学流行性感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流行性感冒

【病原学】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的最大特点是易于发生变异,最常见于甲型。

相对变化较小的称为抗原漂移,变化较大的称为抗原转换。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

【临川表现】

潜伏期为1-3天。流感的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突起高热、寒战、头疼、肌痛和身体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少数患者病情可持续发展,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和发绀。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两周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2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有流行,均应作为依据。

(二)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表现较轻。结合查体及X线照片进行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

【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流感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高

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

(二)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1,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二,切断传染途径:流感流行期间,避免集会等集体活动。

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流感最基本的措施是疫苗接种。

习题

1.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E.接触性传染病

2.流行性感冒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A.高热伴畏寒或寒战

B.头痛、肌痛、乏力

C.急性热病容

D.腹痛、腹泻

E.腹泻

3.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夏春季

E.无季节性

4.流行性感冒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季节

B.有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

C.病毒分离

D.血凝抑制实验

E.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5.流行性感冒主要治疗措施不包括:

A.呼吸道隔离

B.解热镇痛及支持

C.抗菌治疗

D.金刚烷胺等抗病毒治疗

E.注射免疫球蛋白

6.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

B.流行性感冒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给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E.加强锻炼,少吃油炸食物

7.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B.流行性感冒病毒易发生变异

C.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E.常有鼻塞、流涕

8.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B.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C.抗菌治疗无效

D.流感患者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力

E.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明显

9 流行性感冒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型别为:A.乙型流感病毒

B.甲型流感病毒

C.丙型流感病毒

D.丁型流感病毒

E.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10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为:

A.上呼吸道症状较轻,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B.上呼吸道症状较轻,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也较轻

C.上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均较重

D.无上呼吸道症状,而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E.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无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X型题

11.关于流行性感冒,正确的是:

A.病原体变异性小

B.易感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

C.易形成大流行

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E.目前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疗效还不够理想

答案:1.B 2.D 3.C 4.C 5.C 6.C 7.C 8.D 9.B 10.A 11.CDE

第三章

第九节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目的要求:

1.掌握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要点。

2.掌握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原则。

3.熟悉本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4.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特点。

5.了解其预防措施。

内容要点:

病原学:病毒形态及结构特征,对外界的抵抗力。

流行病学:自然疫源性,传染源:主要为啮齿类脊椎动物,如鼠类;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等方式。流行特征: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和地区有本病发生。我国疫情最重,其流行趋势是老疫区病例逐渐减少,新疫区则不断增加;本病有明显的高峰季节;发病率有一定周期性波动,黑线姬鼠和棕背鼠为主要传染源,疫区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多;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直接损伤,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复合物损伤,补体激活,Ⅲ型、Ⅰ型、Ⅱ型、Ⅳ型变态反应参与;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等的作用。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产生原因。病理变化:肾脏、心脏、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的特殊变化。

临床表现:潜伏期,病程中各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类型,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血象,尿变化,免疫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及心电图等其他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五期经过),特异性血清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与其它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及肾脏疾病等的鉴别。预后:常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已由10%降为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