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苦难的旧中国》有感
读苦难的历程有感500字五篇
读苦难的历程有感500字五篇大都市十分繁华,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艰辛的建国史。
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重温这段《苦难的历程》。
下面是精选推荐的读苦难的历程有感500字,欢迎阅读。
读苦难的历程有感500字篇一俄罗斯,一个冰天雪地的国度。
大都市十分繁华,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艰辛的建国史。
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重温这段《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以历史进程及革命斗争的过程为主线,主人公的生活为支线两线互相依靠,环环相扣,真实准确地还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俄国国内战争这一苦难的历程。
以四个主人公的所到之处为场景,描写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及战场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战场和人们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场景从莫斯科到乌克兰,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顿河到察里津,画面广阔,布满整个俄罗斯,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个主人公的梦想破灭,东奔西走。
他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有着自己曲折复杂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与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所交织成的一段历程,并终于跳出了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
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四个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团聚,体会到了个人只有置身于民族与国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与安定。
书中最后一段话说:”命运已定!我么在阵营里,要为我们自己及世界的权利,要为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正是他们那一代的牺牲换取了下一代的幸福,可歌可泣。
读苦难的历程有感500字篇二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苦难历程》,不想说其社会性和思想性的问题,感想最多的,主要是对于战争。
《苦难的历程》主要记述了一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主要的线索人物是两姐妹,战争之前是中产阶级家的小姐,无所事事;再由她们俩辐射出另外两个主要人物,她们的丈夫;在他们四个人背后的是广阔的战争政治以及人民的困苦场景。
一战爆发后,男人们走向战场,前面是敌人的子弹,后面是己方的子弹,向前向后都是死亡,而死亡中间则是饥饿,寒冷和恶臭。
央视纪录片苦难辉煌前两章读后感
央视纪录片苦难辉煌前两章读后感
第一章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找路。
那时候的中国啊,真是乱得像一锅粥。
各方势力都在舞台上晃悠,有列强在旁边虎视眈眈,国内的军阀也是各占山头。
但是呢,就在这一片乱象里,有一股力量在悄悄孕育,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想要破土而出。
我能感受到那种压抑又充满希望的氛围,就好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大家都在等着那一道曙光。
第二章可就更带劲了。
共产党开始崭露头角,虽然面临着数不清的困难,但是那种坚定的信念就像燃烧的火焰。
那些早期的共产党人,真的是胆子大又有智慧。
他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还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像在荆棘丛里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
我读到那些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里还坚持斗争的时候,就想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他们没什么精良的装备,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全靠着一股对理想的执着劲儿。
这前两章让我觉得,历史就像是一个超级有耐心的老师。
它把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初期像画卷一样慢慢展开在我们面前。
共产党就像是一个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虽然磕磕绊绊,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而且你看啊,那时候的困难就像一座座大山,可共产党人就是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点地把这些大山挪开。
这让我特别受鼓舞,现在咱们生活里遇到点小麻烦,跟那时候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我们也得像他们一样,有坚定的信念,不管前路多崎岖,都勇往直前。
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他们那时候可是在最高难度的关卡里奋斗,都能成功,咱们还有什么理由在简单模式里退缩呢?。
央视纪录片苦难辉煌前两章读后感
央视纪录片苦难辉煌前两章读后感第一章刚展开的时候,就像在迷雾中摸索着历史的轮廓。
那时候的中国啊,就像是一艘在狂风巨浪里飘摇的大船,到处都是危机四伏。
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国内军阀混战,国外列强虎视眈眈。
我就想啊,当时的人们得多迷茫又多渴望找到一条出路啊。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国家要是弱小,就只能被欺负,就像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不过呢,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也能看到一些星星之火在闪烁,那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救国的道路,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虽然微弱,但充满希望。
到了第二章,这就像是剧情开始有了一些主线的感觉。
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程在这一章里展现得特别生动。
那些早期的共产党人啊,简直就是一群热血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开始搞革命。
你想啊,没有钱,没有枪,还到处被人追着打,可他们就是有一股劲儿,就像打不死的小强。
他们深入到工人、农民中间,去宣传自己的理念,去组织力量。
这就好比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播种,谁也不知道能不能长出参天大树,但他们就这么干了。
而且他们还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内部有时候思想不统一,外部又有敌人的残酷打压。
这就像是一个创业团队,刚起步就遇到了所有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困难,但他们没有放弃,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真的太牛了。
我还从这两章里感觉到,历史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齿轮,它的转动虽然缓慢,但每一步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那些早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选择,就像是齿轮上的一个个小齿,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组合在一起就推动着中国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这前两章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热血沸腾又充满苦难的时代的大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读下去,看看后面的故事里,这些勇敢的人们是怎么把苦难转化为辉煌的。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读完《苦难的历程》,我深感作者对人类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进程的独到见解。
书中通过描述不同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遭遇,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勇敢,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作品中的苦难,既有个体命运的悲惨,也有民族命运的挣扎。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苦难的沉重,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们在苦难中坚守信仰、追求理想的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为人物的命运起伏而揪心,为他们的坚韧不屈而感动。
《苦难的历程》还深刻地揭示了苦难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矛盾。
作者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苦难的源头,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解决根本问题,才能消除苦难。
这使得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他们的命运波折让人感慨万千。
我尤为敬佩的是他们在苦难中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不断努力,不懈追求。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苦难,走向幸福。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是俄国作家阿克萨柯夫的一部描写俄国历史上动荡时期的鸿篇巨制。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们的命运和心灵历程,展现了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在苦难的历史背景下,人性的脆弱和坚韧并存,而苦难正是人类历史前行的动力。
小说中,主人公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战争的残酷、革命的动荡、生活的艰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人选择了背叛,有人选择了坚守,有人则在苦难中失去了生命。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苦难对人性的考验。
在苦难的历程中,人性的脆弱和坚韧同时显现。
面对残酷的现实,有些人选择了妥协和背叛,而有些人则坚守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理想的追求。
这使我认识到,在苦难面前,人性的选择是复杂的,而坚守信念、勇敢面对苦难的人们,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作品还通过描绘主人公们的心灵历程,展现了他们在苦难中的成长和蜕变。
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他们经历了痛苦、挣扎和反思,最终在苦难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这使我明白,苦难不仅是生活的考验,更是人类心灵成长的催化剂。
读完《苦难的历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苦难对人性的重塑作用。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类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而这些苦难正是人类历史前行的动力。
只有在苦难中坚守信念、勇敢面对的人们,才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
这部作品还让我思考了苦难与人生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如何面对这些苦难,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正如小说中所展现的,只有在苦难中不断成长、坚守信念,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观苦难辉煌有感
观苦难辉煌有感最近观看了《苦难辉煌》这部纪录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
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史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以及在困境中不断奋起、铸就辉煌的伟大历程。
影片开篇,便是一幅旧中国的悲惨画卷。
国家积贫积弱,列强肆意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怀揣着理想和信念的革命者挺身而出,他们立志要改变中国的命运,为人民谋幸福。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最初的党组织建立,到后来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每一次尝试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困难。
反动派的镇压、内部的分歧、物资的匮乏,种种问题如一座座大山横亘在革命者面前。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吓倒。
他们以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在挫折中奋起,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虽然最初都遭遇了失败,但却为中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尤其是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爬雪山、过草地,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缺衣少食,环境恶劣到了极点。
然而,正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坚信只要跟着党走,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他们的牺牲精神令人动容,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路线方针。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苦难中崛起,在挫折中壮大,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在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策略,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从而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是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俄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的几组人物的生活经历。
这部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变迁,展现了个人与时代、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阅读《苦难的历程》,我被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描绘所打动。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阿廖沙、卡捷琳娜和达里娅,都经历了生活的重重磨难,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他们在苦难中的成长和变化。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苦难,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品中,索尔仁尼琴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了俄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时期,社会充满了变革和矛盾,人们的命运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和制约。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俄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苦难有了更深的体会。
此外,索尔仁尼琴在作品中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人物在苦难中面临着各种道德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决定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人物的道德抉择,作者引发了读者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让我们反思在苦难中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精神的力量——读《苦难辉煌》所引发的深思与感悟
精神的力量——读《苦难辉煌》所引发的深思与感悟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就在今天,我看完了金一南先生的名著《苦难辉煌》。
这是一部打磨15年的史诗般的巨作,再现那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热血时代。
这是一部从独特视角展现的历史,揭示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鲜活史实,历史是兴衰,历史也是命运。
我从这本书里知道了很多事情,比如说中国共产党,当时支持中共的共产国际,包括斯大林本人都认为,中共发展起来很有限,闹不起来太大的局面。
共产国际甚至在看好蒋介石之前比较看好吴佩孚,中共成立也不被人看好的一个状态。
这件事使我震惊,这也是我认为《苦难辉煌》很优秀的一个原因,就是将熟悉的历史陌生化。
这里头提到的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我都不陌生,但是他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和具体的事件当中,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描写,诠释他的时候,我看到的和我之前熟悉的那一段历史和人完全不同的一个陌生的视角,这个时候这本书就牢牢的抓住了我。
合上书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苦难到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历程。
正如前言所说“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所向生命一样久远和古老。
”《苦难辉煌》最真实的一点就是让历史说话,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真正的成长历程展现在人们面前,丝毫没有遮盖早些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幼稚与单纯,也没有覆盖早期共产党人的大量背叛与退缩,但一切都是很真实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就如同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只有将真实的一面展现,才能让我们体会到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最后的成功是有多么的不易。
再比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刻,在我们眼中那是影响巨大的一天,是不得了的一件大事。
可是那一刻,最早倡导和组建这个党的两位领导人,都没有参加一大——陈独秀,李大钊。
一位是为了在广州政府争取教育经费,另一位有一些事务的羁绊。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汇总5篇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汇总5篇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汇总5篇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传统美德,努力学习,不畏困难。
相信在党的关怀和呵护下,我们会茁壮成长,为明天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下面是小编推荐的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借鉴。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精选篇1南昌起义一声枪响,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第一枪。
这是我们早年间在历史课本上经常接触到的表述,可我们很少知晓南昌起义后期的潮汕溃败、三河坝分兵和天心圩整顿这些鲜活的军史。
正如我们从小就熟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日之新中国来之不易这类的道理一般,我们深知今日美好来之不易,可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和磨砺才换来今日之美好,我们又知之甚少。
一提到三河坝分兵和天心圩整顿,就不得不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在南昌起义初期的朱德并不是起义的领导核心,在多数人看来他的作用并不大,地位也并不重要,大家只是敬重他是位老同志罢了。
南昌起义时朱德主要负责政治宣传和后勤保障工作,他所率领的并不是战斗队,自然离领导核心也就相去甚远了,南昌起义后期,大部队都南下去了潮汕,朱德也只是率领了小部分部队负责殿后阻击,他手里的部队实际上已经将近是一副烂摊子了,外部四处受敌,内部损兵折将,军心不稳,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是一片混乱。
纵是面临这样的绝境,朱德靠着自身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自身非凡的领导力能力,将三河坝分兵后仅存的革命火种保存了下来,通过自身对革命的执着,为困境中和混乱中的队伍指明了出路,也为后来强大的人民军队的缔造奠定了基础。
后来的天心圩整顿更是将朱德的领导能力和对革命的坚定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要说保留革命火种,首推朱德无疑。
正是他在最困难、最无望因而也最容易动摇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磐石一般的革命坚定性,使朱德成为了人民军队无可争议的领袖。
历史正因为他的不可预测才会让人充满了探索和尝试的渴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历史的不可预测,所以才充满了机会。
三河坝分兵和天心圩整顿就是明例,谁能想到留在三河坝殿后的“部分兵力”最后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中流砥柱。
读《苦难的辉煌》
读《苦难的辉煌》
现在,我手头有这样一本书,认真通读以后,还经常翻翻,欲罢不能,思想境界也在阅读中不断升华。
这就是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所著的《苦难辉煌》,也是市级机关工委今年重点推介的党史读物。
近些年来,社会上各种诱惑较多,快餐文化大流行,使得我们有时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而文史类著作,常常比较枯燥,若要读者舍得花时间沉浸期间,图书内容能否产生强大吸引力,也是重要的因素。
《苦难辉煌》正是一部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史诗般的党史、军史著作。
理性的再现《苦难辉煌》深刻揭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全景式描述发生在那个时代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
全书纵横捭阖、大气磅礴地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战胜苦难、走向辉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苦难辉煌》无论叙事,还是述人,都充分尊重历史的真实,尊重历史人物的作为(当然这种作为对历史发展有促进或阻碍两种作用),并进行有深度、有重点的挖掘,使得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当年共产党、、共产国际,以及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在中国展开的生死较量,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虽然经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最终由弱到强,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救亡图存的壮观活剧。
阅读《苦难历程》心得体会
读《苦难辉煌》心得体会《苦难辉煌》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而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一条通往胜利之路。
这本厚厚的书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
横跨的年代较长,涉及的人物较多,根据依据详实而不空泛,气势恢宏。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中国自清末明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成功地、完整地,波澜壮阔地革命斗争画卷。
拜读后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彻底推翻压在自己身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与压迫,建立起真正代表劳苦大众的红色政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种苦难历程,辉煌业绩映入眼帘。
回忆这部书的每一页、每一章节都浸透着早期共产党人与进步的革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辙印和鲜血。
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
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小的时候,总是简单的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贴上好人与坏人的标签,国民党欺负人民,而共产党帮助人民,所以人民要推翻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建立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幸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渐渐长大后,才逐渐发现,其实国民党也有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目标,也为中国做了很多有重大意义的贡献,而且,当初的国民党要远远比共产党强大。
可为什么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最终取得政权呢?我想,一方面,自然是共产党能够好的为人民、为民族谋利益,更得人心。
观看苦难辉煌心得体会(精选4篇)
观看苦难辉煌心得体会(精选4篇)观看苦难辉煌篇1人,是不是走得远了,就会忘了来时的路?人,是不是走得久了,就会忘了当初出发的方向?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何处去?当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不得不叩问:为什么当年身处黑暗中的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占尽天时地利的国民党最终被人民所抛弃?在一些所谓“饱学之士”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时候,可以说纪录片《苦难辉煌》的播放正当其时。
该片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专家访谈着重表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两次历史性转变,让我们从中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又是什么。
在纪录片《苦难辉煌》里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李立三的女儿说,南昌起义前夕,李立三要去庐山见鲍罗廷和瞿秋白,而上山必须坐轿子。
这在今天看来都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当时的李立三却需专门请示中央,经中央批准才可以坐轿子上山。
因为那时候坐轿子被共产党人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是人剥削人的一种表现。
这件细微的小事回忆震撼了我,遥想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他们革命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他们追求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天下劳苦大众都得到解放的目标。
今天,当我们议论民主、自由的时候,我认为,共产党人为人民大众谋取最大利益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当今社会,那些追求“学有所成”以期“功成名就”的目标,与其说是理想还不如说是欲望。
当人人都被绑架在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的轨道上的时候,何谈“信仰”这个崇高而伟大的话题!而从李大钊到瞿秋白,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他们当中哪一个不是当时主流社会的精英?但是在他们的人生信仰中,完完全全是把国家命运放在了个人命运之上,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可以沙场马革裹尸还!该片在第三集里采访了朱德之孙朱和平。
他说,朱德当将军的时候,仅仅32岁,是云南的警察厅长,相当于国民党中将。
当时的朱德可谓是高官厚禄春风得意,然而心存救国之志的朱德却毅然抛弃了这一切,去寻找刚刚建党不到200人的共产党,这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近代中国的苦难》读后感
《近代中国的苦难》读后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
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
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进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
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有没有忘掉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
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弹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读《苦难中国》有感
读《苦难中国》有感第一篇:读《苦难中国》有感读《苦难辉煌》有感这个暑假,我研读了知名学者金一南创作的长征题材巨著—《苦难辉煌》。
作者将长征这一史实放在国共两党、苏联和日本四方势力共同交织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凸显其宽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我的几点主要感想与思考。
第一是长征胜利主要源于共产党人的执着信仰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事物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内因而不是外因。
长征途中,九死一生,无论是党政军干部,还是普通战士,如果没有为共产主义信仰献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如何能突破国民党一道道封锁,如何能克服伤病、饥饿、寒冷等诸多折磨?这种信仰是无私的,是不考虑个人得失的。
总书记要求党员讲政治、有信念,这是很有现实必要的。
党员只有树立政治信仰,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不惧困难,完成历史使命。
第二是团结才能克敌。
红军面对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竟然能屡屡化险为夷。
究其原因,国民党内部各势力的倾轧是重要外部因素。
蒋介石中央势力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明争暗斗,给红军留下了突围机会。
虽然围剿军队中不乏有白崇禧、薛岳等能力卓越的将领,但他们却不能将兵力优势转化为军事胜果。
如果无法团结一致,个人能力再突出也无济于事,再大的优势也会消失。
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完成历史使命,内部团结是前提。
只有全党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才能有效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成功抵御各种潜在的反动势力。
第三是要尊重实际,因势利导。
长征时,党最终进入陕北,也是一路上不断斗争、不断调整目标方向的结果。
如果党脱离实际,不懂变通,中国革命将很有可能被扼杀在长征途中。
党需要继续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我今后要多看党的历史著作,更多地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光辉精神。
我会努力实习,树立信念,争取早日入党。
我祝福并且相信,党会一直保持先进性,始终带领人民群众走向新胜利,让苦难中国走向辉煌,走向更辉煌。
关于旧中国的读后感
关于旧中国的读后感艺人、土匪、乞丐、赌徒、娼妓以及其他下九流者,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是近代社会的边缘人群,但是却拥有完整而独特的群体结构和文化形态。
每个群体,就像一个小社会,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发展源流、成员构成内部系统、等级架构、活动方式、生活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年节习俗等丰富内涵。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文化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由于生存方式相当特殊,又使得他们的群体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元素。
然而,并不显赫的社会地位又决定了他们只能不断地被社会边缘化。
作为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总是受到强权者的排挤和压迫,正可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时候为了能够在社会中生存下来,他们不得不迎合强权者。
因此,他们的生活中多了几分愁苦与悲哀,人格尊严甚至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应该强调的是,这种人性的扭曲和畸形的生存状态归根结底是社会制度造成的,而他们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着奋争和反抗。
他们各自的生命历史,构成了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
面对着这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仿佛是在品味着他们的生命历程。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对艺人来说,近代社会为他们提供了演绎人生的大舞台。
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一些江湖艺人或传统艺术的传承者在继承原有文化传统内涵的同时也不断求新,创作出很多融中西文化于一身的表演形式。
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艺人们从改造自身入手,甚至连女性也改变了以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状态,登上表演舞台,发散艺术魅力。
就乞丐而言,近代社会的天灾人祸不断,成为他们扩张的温床。
他们不仅人数增加,而且结构愈加严密,内部等级森严,是一个表面看来颇为庞杂但内中有序的特殊群体。
为达到乞讨的目的,他们施用了千奇百怪的手段和花样,向人们讨生活。
他们的存在,从小处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大处讲,对近代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构成了某种威胁。
观看百年苦难的观后感
观看百年苦难的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百年苦难的一些资料和节目,那心里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咱先说这百年苦难的开头,那就是列强像一群饿狼似的扑向咱们中国。
什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些强盗把咱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就那么抢的抢、砸的砸、烧的烧,就好比你家里珍藏了好多绝世宝贝,突然一群坏蛋闯进来,把你家翻了个底朝天,还把宝贝当破烂给毁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啊。
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任人欺负的大胖子,谁都想上来咬一口。
然后呢,那些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地签,感觉就像被人用绳子绑住了手脚,还得乖乖听话。
咱老百姓的日子那叫一个苦,税多得数不过来,能糊口就不错了。
男人被拉去当苦力,女人也没个安稳日子,孩子更是可怜,好多都没长大就夭折了。
这时候的中国,就像一艘破船,在狂风暴雨的大海里飘摇,随时都可能被浪给打翻喽。
但是啊,咱中国人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
就像弹簧一样,你压得越狠,反弹得就越厉害。
你看那些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都是英雄啊。
他们明知道反抗可能会死,但是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就是要跟那些坏蛋干到底。
就好比是一群勇敢的小蚂蚁,要去挑战巨大的怪物,虽然个体渺小,但是团结起来的力量那可不得了。
再后来,共产党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亮起来了。
毛主席带领大家开始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可算是看到了希望。
这共产党就像一个特别厉害的大家长,带着全国人民开始艰苦奋斗。
从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到抗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长征的时候,那可真是考验人的极限,翻雪山、过草地,这哪是一般人能受的罪啊。
可咱红军战士就是凭着一股信念,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抗日的时候呢,全国人民一条心,无论是正规军还是老百姓,都在想办法把小日本鬼子赶出去。
什么地道战、地雷战,那都是老百姓的智慧结晶。
这时候的中国,就像是一个慢慢苏醒的巨人,虽然伤痕累累,但已经开始反击了。
最后经过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了。
这就像是苦尽甘来,中国人民终于能当家作主了。
苦难历史观后感
《苦难历史》观后感
《苦难历史》是一部展现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与抗争的影片。
观看这部影片,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人民的坚韧不拔。
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抗争。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合作,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影片中得到了真实而生动的呈现。
观看这部影片,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民族精神。
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时,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抵抗和斗争,他们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自由和尊严。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人民的伟大力量。
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也让我深受触动。
比如,一位母亲在失去儿子后仍然坚定地支持抗日战争,她说:“为了儿子,我不能放弃。
”这句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韧。
又比如,一位父亲在教育儿子时说:“不要忘记历史,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
总的来说,《苦难历史》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影片。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真实面貌,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民族精神。
我相信,只有通过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苦难辉煌读后感
读苦难辉煌读后感《苦难辉煌》是一部由王安忆所著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苦难与辉煌的描述,让读者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磨难与成就。
在阅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感动,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苦难辉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我。
作者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宋元明清,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特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成就和贡献。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作为一部描写苦难与辉煌的文学作品,《苦难辉煌》通过对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磨难和艰辛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战争、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变革,都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苦难和磨难。
然而,正是在这些苦难和磨难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这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勇敢充满了敬佩和钦佩之情。
最后,作为一部富有情感的文学作品,《苦难辉煌》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描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丰富和悲壮。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时而为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而感到悲伤,时而为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而感到激动。
这种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之,《苦难辉煌》是一部富有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描述和人民精神的颂扬,让我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也将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读苦难辉煌有感3篇(3)
读苦难辉煌有感3篇(3)记得有人说过,不了解民族国家历史的人,就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思想,这个国家的灵魂,《苦难辉煌》告诉了我们应该必须铭记的一段历史,历史中的人和事,真正存在过,他们生动具体,他们是那段历史的演绎者,他们用各自的行动,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正像书中说的,如果没有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也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革命;然而历史没有假如,历史就是历史。
书中经常会有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
但是历史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但是这些假设永远只不过就是一个假设。
时间的唯一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机会往往便要面对失败。
当蒋介石背叛共产国际时,当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
”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了苦果,斯大林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文过饰非,功劳归自己,错误归别人的不良作风注定失败。
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如现在我们的年轻同志,经验往往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却很少有自己实践后总结出来的。
我们应该从我们的革命先辈那里学习的,不能盲从,更不能武断,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去看待事物的对错。
要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看待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某一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他们始终都坚持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他们始终是以全面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发生的问题,不是只凭一点去评判。
他们能够始终坚持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唯上也不唯书,他们敢于奋起抗争,他们更不追求个人的私利,甚至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去追求一个美丽的梦想,更重要还在于他们这么想了也这么干了。
今天的我们总是有无数美丽的梦想,总是有无数伟大的理想,但是当我们真正付出行动时,却又往往寸步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苦难的旧中国》有感
最近,学校为庆祝中华民族成立60周年,鼓励我们踊跃阅读红色经典的书籍。
我读了《苦难的旧中国》后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怒,恨不得进入故事情节中把国民党反动派给吞到肚子里去,蒋介石令人民共愤,可见他多么不得民心。
解放前有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有了它们,人民受尽了苦难的折磨,尤其是蒋介石主持国民党的政权时。
当时的税收五花八门,一位老人,家里只收了三斗粮食,但这些地的租税就有五斗粮食,连吃都不够,何况交租税了。
老人想到了一条活路,跳进自杀。
那时的钱根本不值钱,一个人上街买布,车把上挂了二十沓百元大钞,可只买了一块一尺的花布。
蒋介石一心要吞没共产党,所以他赞扬法西斯主义。
于是养了两个特务团体,还冠冕堂皇地称为中统局和军统局,在我看来实际是特务大手联手会。
这些特务胆大妄为,李公朴和闻一多就是被这些叫蓝衣社的一个特务团体谋杀的,他们甚至要杀革命家、文学家鲁迅。
1975年4月5日,在全国人民的欢呼声和跳跃下将蒋介石送走了。
在祖国建国60周年之际,我决心要像革命先辈们那样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奋力拼搏,努力实现自己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
东海县张湾乡七里小学指导教师张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