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中概股危机:背景、成因与影响

合集下载

中概股逆袭背后:身份尴尬,频遭做空

中概股逆袭背后:身份尴尬,频遭做空

中概股逆袭背后:身份尴尬,频遭做空是最好的时代,去哪儿、58同城登陆纳斯达克首日受到热捧股价暴涨。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中概股频繁遭到做空机构做空,网秦股价被浑水做空之后应声暴跌。

除了不久前登陆纳斯达克的两家中概股之外,11月5日,又传来国内汽车资讯网站汽车之家向纽交所提交招股书的消息。

在这一波中概股赴美上市潮的涌现,被寄予厚望能够突破长久的冰封期并且在市场表现成功实现逆袭背后,中概股依然面临着上市监管环境有待改进、质疑压力巨大等种种困难。

小红筹监管仍待改善今年年底至明年初有望赴美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名单还在陆续增加,其中包括500彩票网、搜狐视频、安居客等。

在国内监管机构力推境外上市之际,究竟中概股此次发力是因为监管驱动还是市场化的行为?目前我国境外上市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其中间接上市也称之为红筹上市,仍是目前的主流,上述中概股多在此范畴。

目前对于境外上市,证监会、外管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10号文)进行监管。

2012年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取消了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456"限制,不过"456"限制仅仅只针对境外直接上市。

而小红筹架构上市,除了10号文以外,国内只有外管局的75号文进行约束。

德恒律师事务所李忠轩律师对记者说:“我觉得这次这么多企业赴美是市场化的因素,并非监管层有意推动而为之的。

经过这两年的冰封期,中概股危机已过,同时对于无法在国内IPO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好的机遇。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经玉才律师也向记者表示:“从大环境上来讲,境外上市审批目前并无实质性变化,迄今为止没有代替10号文的文件出现来指导目前境外上市的情况。

”“456限制的取消对于采取小红筹上市的公司来说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对于采取直接上市的公司同时在资金方面或者是架构方面有一定困难的企业倒是有所帮助,我听说目前有一家民企获得境外直接上市的批准。

瑞幸风波与中概股危机心得感想

瑞幸风波与中概股危机心得感想

瑞幸风波与中概股危机心得感想一、屡遭做空的中概股中概股指的是中国大陆的公司通过海外注册上市,来获取国际投资者的资金支持。

早在2010年,浑水公司就开启了中概股的做空之路,由于文化及管理上的差异,被浑水盯上的中国公司大多会因为操作与内控的不规范而损失惨重。

2010年6月28日,浑水发布了对东方纸业财务造假的做空报告,令其股价大跌并退市;同年11月10日,对绿诺公司虚构客户的披露使得公司退市;2011年6月,浑水指控嘉汉林业虚报收入与资产,导致“绿色帝国”的坍塌;2013年11月1日,浑水对网秦发布了做空报告,质疑市场份额和收购业务造假,网秦的股价也在一个小时内遭受腰斩,之后也以退市收场。

由于浑水的做空,多家公司遭到退市,中概股的损失超100亿美元。

时间回到2020年2月1日,浑水发布了一份针对瑞幸咖啡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涉及销量、客单价以及广告费用支出的造假。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达22亿元的造假行为。

之后,监管部门通过对瑞幸咖啡的会计审查,发现在2019年4月起至2019年年末,瑞幸咖啡共计虚增21.19亿元的收入,并于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通过虚假营销数据误导相关公众。

表面上看是资本疯狂扩张的一次失败,而背后更是折射出中概股信誉的再一次透支。

二、咖啡新星的崛起与坠落为何中概股屡遭信任危机?以2017年成立于厦门的瑞幸咖啡为例,这家通过补贴烧钱而快速扩张的公司,仅花费18个月便成功在2019年5月17日于纳斯达克挂牌,其上市之迅速令世界瞩目,同时其投资前景也广受关注。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4507家门店,在数量上超过了星巴克的4100家门店,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根据其创建人即神州优车集团原COO钱治亚的预计,瑞幸的门店将在2021年超过10000家。

那么为何这样一家具有良好投资前景的公司不惜自毁前程也要财务造假呢?根据企业舞弊理论界AFEC创始人W.Steve Albrecht 提出的三要素:即压力、机会和借口要素,我们来分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原因。

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

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

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引言:中概股指的是中国公司在国外上市交易的股票,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

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然而,近年来,中概股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审计问题、国际经济形势等方面分析,探讨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

一、政策环境对中概股的影响1.1 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技术封锁等一系列的冲突和摩擦,给中概股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不仅影响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也给公司的发展和运营带来了许多困扰。

1.2 中国监管政策的加强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监管日益加强,对于中概股来说,不仅需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应对监管政策的变化。

一些互联网平台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审计问题对中概股的冲击2.1 VIE结构的风险中概股大多采用Variable Interest Entity(VIE)结构,在国际上存在的争议和风险。

这一结构使得中概股的法律地位和治理结构变得复杂,容易引发审计问题和风险。

2.2 审计问题的爆发近年来,一些中概股公司因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问题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甚至被暂停交易。

这些审计问题严重损害了中概股的信誉和市场口碑,也让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产生了怀疑。

三、国际经济形势对中概股的挑战3.1 反全球化趋势全球范围内的反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抬头,对中概股的国际化进程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一些国家对外资的限制和审查机制使得中概股面临更多的市场和政策风险。

3.2 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国际投资者在对中国投资的看法和态度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中概股因其高增长、创新的形象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然而,近年来,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中概股的治理和财务状况,对其投资风险有着更多的顾虑。

四、中概股的破局之路4.1 提高透明度和规范化中概股需要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规范化,提供更加准确和可信的财务信息。

美国狙杀中概股

美国狙杀中概股

美国狙杀中概股美国狙杀中概股最近,美国股市上发生了一系列对中概股的大规模打压行动,许多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股价骤跌。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对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概股。

中概股指的是在美国交易所上市,并且公司主要业务在中国的中方公司。

这些公司通常是中国新兴产业的代表,涵盖了电子商务、互联网、科技和金融等行业。

过去几年来,中概股一度成为了美国投资者追逐的焦点,其中不乏一些市值过百亿美元的巨头公司。

然而,自2020年以来,特别是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对中概股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上市公司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该法案于2020年12月通过,并于2021年1月正式生效。

该法案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配合美国监管机构对其财务审计的全面审查,否则将被勒令退市。

这一法案的实施对中概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中国境内的监管机构不允许境外审计机构对中国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因此,中概股面临着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这使得许多中概股公司的股价暴跌,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

除了法律法规上的限制,美国政府还对中概股公司的安全和隐私问题进行了强烈指控。

例如,中国政府被指控通过中概股企业获取美国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

此外,美国政府还声称中国企业存在与军方合作的风险,从而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这些指控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中概股的危机。

然而,对于中概股遭到美国狙击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政府对中概股的打压行动是否真正基于安全和隐私的考虑,还是基于其他目的,如经济竞争和地缘政治等因素?这一点仍然存在争议,许多观点认为美国的打压行动更多是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

其次,中概股的股价暴跌是否真正反映了这些企业的价值和潜力?中概股的下跌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于这些企业的信心受到打击,而并非公司本身的实际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概股的危与机

中概股的危与机

中概股的危与机来源:证券市场周刊作者:陈欣两年多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不断遭受信任危机。

但目前,美国市场上对中概股的做空潮已渐近尾声,1月4日龙威石油遭质疑事件也未引发IPO上市公司的集体下跌。

一些因“连坐”而被普遍低估的优质中概股,理应重新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泥沙俱下的中概股截至2012年底,在美国的纽交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三处主板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先后共有280家左右,因财务造假、破产、未满足上市条件等原因退市的有45家,加上因私有化退市的近20家公司,目前仍保持上市状态的中概股仅剩200余家。

其中,共有127家公司通过正规IPO渠道上市,剩余的一半多的公司大都是通过反向收购方式借壳上市之后转板至三大交易所的。

与IPO上市方式相比,反向收购方式受到的监管审查和上市要求均相对宽松,费用也较低,自2000年后逐渐成为寻求在境外上市中国公司的主要选择之一。

根据斯坦福大学Charles Lee等教授的最新研究,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已经占所有在美反向收购上市公司总数的34%,占反向收购上市外国公司的85%。

利用其中的监管漏洞,许多中国公司在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也得以顺利借壳上市。

中概股的退市公司中,大多是此类公司。

同时,大量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使用几乎不知名的小型美国会计师事务所。

这些美国事务所将审计工作分包给中国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在程序上完全合法,但是由于距离和语言的障碍,往往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导致审计质量低下。

针对该现象,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在2010年7月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松懈现象提出了警告。

但由于中国是少数几个不允许PCAOB对在美上市海外企业所聘请的当地审计师进行工作检查的国家之一,PCAOB也无法对这些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进行核实。

做空机构阻击中概股的信任危机起源于浑水(Muddy Waters)、香橼(Citron)等做空机构的质疑报告。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风险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风险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风险王涛月日晚,是个历史性时刻——曾经在中国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赴美上市,并且为多家中概股开创了大名鼎鼎的VIE,俗称“新浪架构”或“协议控制”模式的新浪,要私有化回归了!新浪()于当晚公告称:公司收到其董事长、CEO曹国伟所控股公司New Wave MMXV Limited的私有化要约。

目前新浪已成立特别委员会以评估和考虑该提案。

近期,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中概股私有化并不罕见,月日,同城宣布已经签署私有化协议。

而在不到个月时间里,易车、搜狐畅游、聚美优品均宣布完成私有化,且不断有新的中概股出现私有化传闻。

何为“私有化”?简而言之,就是大股东筹集一笔资金将小股东的股票赎回,赎回后公司彻底为大股东所有,公司以此實现退市。

市场一致预期的是:随着美股环境的恶化,中概股的回归已是大势所趋。

那么,中概股回归潮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害问题?中概股私有化后,会给这些企业,特别是在经营管理上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中外管理》专访了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郭施亮。

<h>影响中概股私有化的四个关键因素郭施亮对《中外管理》表示:中概股私有化主要受以下四方面影响。

第一,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面临环境的恶化,中概股企业必须考虑如何面对未来形势的变化,包括私有化后回到香港H股市场。

近期,京东、网易已经完成了赴港上市的进程,实现在美股、港股两地上市。

另外,经过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后,更多中概股遭到了做空机构的阻击,所以从规避海外资本市场的风险看,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后回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涉及两地或三地资本市场的估值定价落差问题——长期以来中概股在美股的估值都比较低,这不利于它们的业务发展。

相反,退市后的中概股可通过IPO、借壳上市等途径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相对而言会获得更为合理的估值。

特别是它们的一些核心知识产权或者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可以得到保护。

加上H股市场临近A股市场,也容易受到内资的青睐,所以在定价上会比美股市场更有优势。

中概股缘何遭“猎杀”

中概股缘何遭“猎杀”

中概股缘何遭“猎杀”曾几何时,百度、新浪、腾讯、阿里巴巴、巨人等一干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时曾受到海外投资者的热捧,股价直线飙升。

然而今年3月以来,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淘米网等满怀希望登录美国的中国“新兵”却纷纷在上市首日或上市后不久破发。

更有19家中国公司因涉嫌披露虚假信息,被纳斯达克或纽交所停牌,4家企业被勒令退市……对于许多中国公司来说,诚信不会让它得到什么好处,但不诚信却能让它成功上市,快速圈钱,因此它们习惯于造假。

但对于许多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诚信同样不会让它得到什么好处,但不诚信却可能让它在上市之后重新回到原点,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正所谓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昔日“鲜花”今成“毒药”话说仅仅在一年以前,中国概念股还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资本市场上的强心剂和香饽饽。

数据显示,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几乎全线上涨,平均收益率在130%左右。

当年有5家中概股累计涨幅超过1000%。

然而今年3月以来,中概股却出现了集体下跌,6月6日至10日,美股中概30指数单周累计暴跌13.95%,中概股TMT(即科技、媒体、通讯概念股)指数暴跌15.39%。

外媒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最新评价是:“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过去10年里积累起来的市场信誉,或许将在最近3个月里土崩瓦解。

”原因在于涉嫌市场操控、财务审计及信息造假的中国企业实在太多太多了,对于这群“坑爹”,美国投资者用自己的行动表示:我们伤不起!中概股因诚信危机遭四面围剿今日美国中概股的诚信危机并非一日之寒造成的,而是在过去两年中不断发酵升级进而在近期大规模爆发的。

而其罪魁祸首便是反向并购。

所谓反向并购,就是国内投资者所称的借壳上市。

由于在美国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买壳不需要门槛,任何公司只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经审计的最新财务报告就可买壳交易。

对于许多习惯造假上市圈钱的中国公司来说,这一制度无疑是天赐良机,它们便通过反向并购在OTCBB市场上市,但并非真正的挂牌上市。

中概股被做空的原因

中概股被做空的原因

美国股市中概股被做空的表现与原因探讨美国做空潮席卷中概股从研究到发报告,再到做空那些存在欺诈行为的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这已经成为一套能盈利的模式。

2011 年2 月4 日,一家名为浑水(Muddy Waters)的美国研究机构发布一份针对中国高速传媒控股有限公司(NASDAQ :CCME ,下称中国高速频道或CCME)的研究报告,质疑该公司蓄意夸大盈利能力,并指出其向工商局提交的盈利数据与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财务报告数据严重不符的事实,并对中国高速频道给出“强力卖出”评级,目标价为5.28美元,同时声明将直接参与做空这只涉嫌“造假”的股票。

所谓做空,是股票市场的一种交易方式,即在预期某只股票可能会下跌的情况下,选择先卖出该股,然后在股票下跌之后再买入同样数量的该股,获得差价盈利的一种操作模式。

就在“浑水”发布研报前三天,另一家名为Citron Research的美国调查机构发表了一篇质疑中国高速频道“业绩好得难以置信”的文章。

当“浑水”的这篇研报出台后,中国高速频道的股价在研报发布当日便暴跌33.23%,报收于11.09美元。

此前一周,这只中国概念股刚刚升至上市三年来的历史最高价-23.97 美元/ 股。

2011 年5 月19 日,CCME 公告宣布接到纳斯达克摘牌通知书,股票转至粉单市场恢复交易。

在本轮中概股危机中,截至2011 年11 月,被长期停牌和已经退市的中概企业总数达46家。

其中,29家被勒令退市,9家通过私有化退市,1家主动退回OTCBB 场外市场交易,1 家因申请破产而退市,另有6家企业的股票被停牌。

截止到2012 年3 月19 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263 只股票,有45 只跌到了1 美元以下,约占17% 的比例,157 只股价跌到了5 美元以下,占据60% 的比例,仅有61只股价在10 美元以上,大约是23.2%。

企业财务造假成为被做空的目标中国高速频道研究报告的作者—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这个曾在中国生活过六七年、做过律师、建过网站还办过仓储公司的美国人,在2010 年上半年,注册成立“浑水”公司,凭借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开始研究那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中概股做空动因分析

中概股做空动因分析

中概股做空动因分析中概股是指在海外市场上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近年来作为投资热点备受关注。

中概股的热潮也带来了一些争议和风险。

作为投资者,了解中概股的做空动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财务数据造假。

中概股作为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其财务报告受到中国和海外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过去几年出现了一些中概股被曝财务造假的案例,如乐视网、华谊兄弟、中概股公司等。

财务数据造假会导致公司价值被夸大,投资者信心受挫,从而引发做空动因。

第二,盈利模式不可持续。

一些中概股在短期内取得了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一定可持续。

过去一些中概股被指责依靠关联交易、内幕交易、虚构交易等手段进行盈利。

如果这些盈利模式被揭示出来,投资者对公司前景和盈利能力的信心会大幅下降,从而促使做空动因。

政治风险。

中概股作为中国公司,其发展受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和监管的影响。

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跨境投资和海外并购等方面的监管,对中概股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滴滴在上市前夕遭到中国政府调查,导致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投资前景产生担忧。

政治风险可能会导致中概股的股价受到较大的波动,进而引发做空动因。

第四,市场环境变化。

中概股作为海外市场上的一种特殊资产,其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全球经济走强将提振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而经济衰退或股市下跌可能加剧投资者的担忧和风险偏好的变化。

不可预测的事件和市场情绪也可能对中概股产生冲击,引发做空动因。

中概股的做空动因主要包括财务数据造假、盈利模式不可持续、政治风险和市场环境变化等方面。

投资者在选择中概股进行投资时,需要对这些风险有所了解,并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境外中概股信任危机与私有化

境外中概股信任危机与私有化

境外中概股信任危机与私有化[摘要] 通过对中概股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及对中概股及A股市场行业市盈率比较,可以发现做空机构的打压与SEC的介入调查,使得中概股的辉煌已不再,中概股正面临着空前的窘境。

信任危机、价值严重被低估、筹资成本提高、审计费用不断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了私有化,而曾经在中概股上市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PE的目标也从IPO转战私有化进程,以期从中谋利。

中概股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面对投资者信心的低迷,绩优的中概股纷纷退市,而许多绩优的中概股,也具备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的条件,以退为进,回归A股市场或港股市场,是许多中概股的共同选择。

[关键词] 境外中概股;信任危机;私有化;市盈率;结论一、引言曾经一度在美国资本市场中风光无限的“中概股”,如今正遭受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在民间机构的指责、金融机构的做空及监管机构的调查等多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中概股被停牌或退市,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的浪潮。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一直抱怨华尔街投资者不懂中国,在公司净利大涨而估价大跌时怒斥华尔街“失明”。

与当当网在纽交所高达103倍的首发市盈率相比,而今的中概股正面临着空前的窘境,全面爆发的诚信危机带来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在公司价值严重被低估的情况下,很多优质企业纷纷选择了私有化,中概股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少公司的“美国梦”也就此破灭。

二、中概股危机背景与成因2000年是中概股美国上市的元年,伴随着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在美国市场上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眼美股市场。

所谓的“中概股”也由此应运而生。

中概股曾在美国市场上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成绩,然而,伴随着2010年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发起的对中国公司的大规模“财务打假”,中概股由高潮跌入了谷底。

做空机构的打压及SEC的介入调查,使得投资者对中概股信心低迷,越来越多的中概股股价狂跌,其中中国高速频道、绿诺科技、多元水务等已经停牌或退市。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摘要: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热捧,但两年来在美上市的部分中国企业因涉嫌财务造假等原因被停牌或退市,中概股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本文希望做一些具体而冷静的观察,梳理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背景,并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分别提出化解危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成因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11&zd1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后全球会计治理及其国际协调机制与我国对策研究”(10bjy020)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

自2010年以来,部分中概股因诚信等问题受到境外资本市场的质疑而被停牌或退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2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仅有1家,退市的数量则有19家。

由此,关于中国公司“会计造假”、“欺诈美国”的传言在美国舆论界的持续发酵下,正演化为对中国公司集体信誉的质疑,并由美国证券市场延伸至加拿大和德国等证券市场。

本文希望做一些冷静的观察,试图梳理中概股信任危机的背景,并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分别提出化解危机对策建议。

一、危机的背景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热捧。

从1992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为第二,对外贸易总额从1600多亿美元增加到3.6万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携“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境外中概股开始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关注和热捧。

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陆纳斯达克,当日涨幅高达353.85%,创下海外ipo(首次公开募股)最高纪录。

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平均涨幅高达130%,其中有5家涨幅超过1000%,在美ipo的中国公司数量更是占到美国全年ipo企业总数的17%。

2010年,被誉为“中国最牛概念股”的神舟矿业,年度累计上涨1083%,涨幅超过10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年,纳斯达克指数更是狂跌41%。

境外中概股做空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境外中概股做空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境外中概股做空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刘文庆摘要浑水网秦之战终于画上句号。

在这场战事中,网秦幸运的避免了“摘牌”退市的厄运,但这并不代表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以下简称中概股)已完全脱离遭做空的危机。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境外中概股企业遭遇做空机构质疑的原因,从而为中国企业提出应对中概股危机的策略与建议。

一、境外中概股做空危机的成因(一)内部原因如果上市公司自身经营实力和财务质量过硬,则不宜被做空机构大抓住可乘之机,而部分中概股自身有着或多或少的内部原因,因而遭致了做空机构的质疑。

其中,这些目标公司或自身存在不良信用记录,或信息披露不透明,或财务质量低下;而有的公司则是缺乏应对信任危机的经验。

1、财务质量低下或造假财务质量是企业向投资人反映公司运营状态和企业未来发展预期的重要指标。

如若财务质量有问题,并且不主动披露而被第三方查出,会给公司带来致命的危害。

而比起隐瞒低下的财务质量,财务造假的性质则更加恶劣。

1回顾中概股危机,股价跌幅较大的公司,往往存在运营基本面的恶化的迹象,从而间接证明了做空机构的质疑,最终导致公司的股价一路下滑。

但仅因空头质疑而使股价持续下跌的只占极少数,这表明优秀的财务质量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一些通过优质财务数据证明自身实力的公司,即使遭到了空投的强烈攻击也能从容应对,平安度过。

2、信息披露不公开、透明与国内证券市场不同,美国公司非常重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

如果投资者无法通过信息披露及时了解公司,则会给公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有的未能及时披露自愿性披露信息而遭到调查或停牌。

而部分企业则连强制性信息也未做到即使披露。

而许多企业即使及时披露了相关信息,也只是在简单重复过去内容,信息重点不明确。

3、境外间接上市的风险金融机构针对中国企业借壳上市,通常有其固有的操作模式,主要方法是将公司过度包装后上市,进而从中获利。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较好。

金融机构非常清楚,投资中国企业就是投资中国向上发展的势头。

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

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

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新形势下中概股的破局之路近年来,中概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发展迅猛,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海外资金和市场开拓的机会。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监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中概股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新的形势下,中概股面临的问题和破局之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形势下中概股面临的问题1. 政治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全球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中概股面临更多的政治风险。

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限制,甚至出台了制裁措施,这对中概股的跨国投资和市场规模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会计问题:过去一些中概股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件,让国际投资者对中概股的透明度和财务状况产生了质疑。

一些中国企业面临财务造假、审计不严格等问题,导致投资者的信任受到了严重影响。

3. 法律风险:在法律环境复杂化的情况下,中概股面临着更多的法律风险。

特别是在美国,许多中国企业面临着诉讼、监管调查和证券欺诈等法律纠纷,这给中概股带来了实质性的经营和发展压力。

4. 交易平台限制: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概股在本地市场的交易进行了限制,这使得中概股上市和交易更加困难。

例如,美国政府针对中概股的审查和监管日益增加,一些中概股甚至面临退市风险,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二、中概股破局的方向1. 加强企业治理:中概股要加强企业治理,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会计体系和审计制度,严格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和规则,增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信任。

2. 提高法律意识:中概股要提高法律意识,加强与国际顶级律所的合作,规范经营行为,遵守国际法律和监管要求。

与此同时,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时,也应加强对当地法律和监管环境的了解和遵守。

3. 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中概股要加强与国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企业要及时回应投资者的关切和问题,增强对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拓宽海外投融资渠道。

4. 多元化风险防范:中概股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多元化资本运作,降低单一市场和资金来源的依赖性。

中国概念股美国退市与影响

中国概念股美国退市与影响

中国概念股美国退市与影响
2010年以来,海外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由于少数企业出现财务
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招来相关做空机构针对中国概念股的大范围的做空。

中概股在自身和外部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陷入了信用泥潭,中概股的股票一路走低,直到现在也没恢复之前的水平,仍然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因此许多中概股企业纷纷选择退市,恰巧在2015年中国迎来一波牛市,国内上市的企业价值被大量高估,这更促使了中概股从美国退市。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原因、在美中概股近况、在美中概股退市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阐述研究分析。

并以已完成私有化退市的奇虎360为例,运用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定量分析中概股私有化的主要原因,并定性评价其退市的行为。

本文最后对中国概念股美国退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为中国企业的上市及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建议。

境外中概股危机:背景、成因与影响

境外中概股危机:背景、成因与影响

作者: 余波[1]
作者机构: [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出版物刊名: 证券市场导报
页码: 51-5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概股;退市;会计造假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期境外中概股遭遇股价暴跌和诚信危机的背景,认为这既有中概股良莠不齐、会计造假、商业模式受质疑以及VIE潜在道德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原因,亦受境外投资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做空利益链集体猎杀和中美跨境监管漏洞等外部因素影响。

此次危机将引发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骨牌效应”,改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向及节奏,并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探因及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探因及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探因及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探因及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近年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的案例频频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案例不仅对中国概念股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中国概念股被做空的原因,并分析对我国的证券注册制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做空的概念。

做空是指投资者借入股票并卖出,期望在未来股价下跌时再以较低的价格买回,从而获得差价收益。

然而,在中国概念股被做空的案例中,往往出现了做空者散布谣言、虚假财务报表等手段,导致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

这引发我们对做空行为的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中国概念股被做空的原因。

首先,虚假财务报表的存在是做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中国概念股公司通过操纵财务报表,隐瞒真实盈利能力,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

然而,当真相被揭露时,投资者往往会惊慌失措,股价随之暴跌。

其次,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上市,受到美国监管体系的监管,与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有一定差异,这为做空行为提供了机会。

针对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的现象,我国应加强对中国概念股的监管力度,修订证券注册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首先,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监管,打击虚假财务报表的制作和传播。

其次,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和监督。

同时,加大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

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高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防范做空行为。

首先,借鉴美国的相关制度,建立起科技化的信息披露平台,让投资者能够获取到更加详尽的信息。

例如,科技平台可以提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行业分析报告、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信息,投资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

其次,我国应建立起专门的部门,负责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和监管,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境外中国概念股危机衍生四大影响

境外中国概念股危机衍生四大影响

境外中国概念股危机衍生四大影响摘要:两年来在美上市的部分中国企业因涉嫌财务造假和不符合交易规则等原因被停牌或退市,中概股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中概股危机不仅对中概股自身造成影响,即改变中国企业重新部署境外上市的节奏及方向,而且也可能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国内资本市场亟需管理创新应对新变化。

关键词:中国概念股;危机;影响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其影响十分深远。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东南融通等50余只中国概念股因财务造假和不符合交易规则等原因被停牌或退市。

美国中概股危机持续蔓延,并波及境外其他资本市场。

2012年6月21日,港交所上市企业恒大地产遭到香橼恶意做空。

2012年7月,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又被爆中概股明星企业亚洲竹业涉嫌财务造假。

显然,中概股危机不仅对中概股自身造成影响,即改变中国企业重新部署境外上市的节奏及方向,而且也可能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国内资本市场亟需管理创新应对新变化。

一、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现“骨牌效应”在中概股危机导致股价持续暴跌的作用下,自2010年以来,共有二十多家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创始人和股权持有人提出了私有化方案,其中同济堂、盛大互动娱乐、泰富电气以及中消安集团等10家已完成私有化进程。

这股私有化风潮并不仅仅是只发生在美国市场,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有不少公司正在或者已经完成私有化交易,其中还不乏阿里巴巴和小肥羊等“行业指标性”企业。

进入2012年,私有化浪潮进一步蔓延,仅1-10月,就有分众传媒、尚华医药、亚信联创、三林环球、永业国际等近20家企业宣布私有化退市。

公司私有化退市的益处在于:第一,摆脱公共企业监管束缚,着手实施公司战略调整。

如盛大、小肥羊、阿里巴巴这类领先企业的退市;第二,摆脱股价持续低迷困境,直接增加股东财富价值;第三,摆脱上市融资功能退化,借道私有化寻求再次上市;第四,摆脱高昂的上市成本压力,提供管理层合理报酬激励。

中概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中概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中概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作者:施菊花张洪珍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1期【摘要】自身的财务造假、海外做空机构的虎视眈眈、海外投资者对其信心不再,导致中概股如履薄冰。

本文以已退市的中概股东南融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司成长与衰败的过程,从多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中概股;东南融通;做空在中国注册但在海外上市被外资看好的潜力股被称为中国概念股(下文简称中概股)。

近年来,中概股丑闻四起。

2010年下半年开始,香橼、浑水等做空机构对多家中概股公司“猎杀”。

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IPO的数量从2010年30多家降到2011年10多家再降到2012年两家。

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加强审查力度,中概股集体表现疲软[1]。

东南融通成为中概股中第一家被质疑、停牌、调查的纽交所主板IPO上市公司。

1.东南融通简介东南融通是一家金融IT综合服务提供商,为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大型企业财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业务范围涵盖规划咨询、软件开发实施、技术服务、IT外包与运营服务、系统集成及系统维护服务等,是中国金融行业客户重要的IT服务提供商和战略合作伙伴。

东南融通于1996年7月1日成立,2007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市场IPO,高盛和德意志银行为其主承销商,德勤为外部审计机构,曾在搜狐和艺龙就任过CFO的德里克.帕拉斯楚克担任CFO。

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2011年8月17日停牌,后被美国SEC强制退市,是中概股中第一家被质疑、停牌、调查的纽交所主板IPO上市公司。

2.东南融通风波始末2.1 做空机构出台报告2011年4月26日,美国的做空机构Citron Research指出东南融通可能存在财务造假嫌疑。

另一家研究机构OLP Global也认为其可能存在财务造假,具体包括:利润率过高,社会福利费低于应缴费用。

公司总收入增长过快,2008年至2010年公司平均毛利率超过60%,而同行仅15%-20%。

社会福利费低于应缴费用,账面上少计的社会福利费有可能虚增企业利润率。

中概股大跌国家应对措施

中概股大跌国家应对措施

中概股大跌国家应对措施引言近期,中概股市场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概股呈现出大幅度下跌的趋势。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稳定市场并减少潜在风险。

本文将探讨中概股大跌的原因,并提出国家应对措施的建议。

中概股大跌的原因1. 美中贸易摩擦中美贸易冲突对中概股市场造成了不确定性和压力。

贸易战的升级导致了关税上升和贸易壁垒的建立,这对中概股的国内和国际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

投资者对于贸易战的担忧导致了中概股的大规模抛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2.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和科技公司的监管政策不断变化,这给中概股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投资者对于监管政策的频繁变动感到担忧,这导致了对中概股的卖压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3. 会计问题和财务造假一些中概股公司因为会计问题和财务造假而遭到投资者的质疑,这导致了市场对中概股的信心下降。

投资者对中概股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怀疑,这进一步推动了中概股的下跌。

国家应对措施的建议1. 加强监管国家应当加强对中概股市场的监管,提升监管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督,减少会计问题和财务造假的发生。

2. 发布稳定政策国家应当发布稳定的政策措施,以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恐慌。

政策应当着重保护中概股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改善投资环境国家应当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中概股市场。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中概股市场的国际化和发展。

4. 加强信息披露国家应当推动中概股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确保投资者能够得到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5. 鼓励创新和发展国家应当鼓励中概股公司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中概股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通过支持创新和发展,提升中概股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结论中概股大跌对国家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国家应当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来稳定市场和减少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外中概股危机:背景、成因与影响余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7)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近期境外中概股遭遇股价暴跌和诚信危机的背景,认为这既有中概股良莠不齐、会计造假、商业模式受质疑以及VIE潜在道德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原因,亦受境外投资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做空利益链集体猎杀和中美跨境监管漏洞等外部因素影响。

此次危机将引发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骨牌效应”,改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向及节奏,并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

关键词:中概股;退市;会计造假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the overall declining of China concept stocks value. We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China Company’s credibility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economic and micro-economic respectively. The reasons of macro-economic included that the low-quality enterprises, the accounting fraud, the business model being questioned, and the risk of Variable Interest Entity (VIE) structure. The reasons of micro-economic included that the concerns about China's economic slowdown,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est chain and Sino-US cross-border regulatory loopholes. The crisis will lead to a "domino effect" of China Company’s privatization of delisting, and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overseas. It will Change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major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Key words: China concept stocks, Delisting, Accounting fraud作者简介:余波,管理学博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

中文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引言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

自2010年以来,伴随着民间调查机构的指责、媒体的质疑、意在渔利金融机构发起的做空风潮以及监管机构的调查,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艾瑞泰克、盛世巨龙、东南融通等50余只中国概念股因未能满足信息披露条件、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造假等原因被停牌或退市[15]。

由此,关于中国公司“会计造假”、“欺诈美国”的传言在美国舆论界的持续发酵下,正演化为对中国公司集体信誉的质疑。

涉嫌造假的中国企业已由转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扩散至主板企业,并由美国证券市场延伸至加拿大和德国等证券市场[12]。

分析中概股危机的成因,既有中概股良莠不齐、会计造假、商业模式受质疑以及VIE潜在道德风险等企业层面的原因,也受境外投资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做空利益链的集体猎杀和中美跨境监管漏洞等外部因素影响。

危机将引致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骨牌效应”,改变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方向及节奏,并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甚至会对国内A股市场产生连锁影响。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背景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热捧,但近两年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陆续被揭露出会计造假,中概股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安永《全球IPO最新信息》披露,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高达42家,退市的仅有3家;到了2011年,上市企业减少至14家,退市的企业数量激增到41家。

2012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仅有1家,退市的数量就有19家。

而近期现金流告急的拉手网、神州租车在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急刹车”,撤销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迅雷、盛大文学等IPO亦一再推迟。

2012年8月,在清科研究中心关注的13个境外市场中,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月度中国企业境外IPO 数量为零,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进入冰封期。

一、中国经济奇迹与曾经风光的中概股从1992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为第二,对外贸易总额从1600多亿美元增加到3.6万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携“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境外中概股开始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关注和热捧。

中国企业涉足华尔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那时的主战场是中国香港,主要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参与美国市场。

1997年7月14日,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概念股——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挂牌当日股价由每股20美元飙升到每股67.2美元,上涨235%,当日市值超过110亿人民币。

此后,中国企业开始在华尔街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概股热潮。

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陆纳斯达克,当日涨幅高达353.85%,创下海外IPO(首次公开募股)最高纪录。

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平均涨幅高达130%,其中有5家涨幅超过1000%,在美IPO的中国公司数量更是占到美国全年IPO企业总数的17%。

2010年,被誉为“中国最牛概念股”的神舟矿业,年度累计上涨1083%,涨幅超过10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年,纳斯达克指数更是狂跌41%。

在美国股市哀鸿遍野时,中概股一枝独秀,成为美国基金经理们的“救命稻草”。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下饱受质疑的中概股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恶化,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均开始调减经济增速。

而此时一些中概股竟持续报出异乎寻常的“亮丽报表”,境外媒体、做空机构、监管者纷纷将质疑的目光投向中概股,曾经风光无限的中概股,集体遭遇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滑铁卢”[4][5]。

事件最早起缘于2010年3月份《金融时报》的媒体报道:“目前在美国面临集体诉讼的中国上市公司多达16家,多于其他国家在美国的上市公司”。

2010年6月28日,致力于对中概股“财务打假”的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报告称,东方纸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由此打响了狙击中概股第一枪。

而后浑水陆续曝光了对绿诺科技、分众传媒、展讯通信和新东方等中概股的财务疑点,甚至还转战加拿大,质疑在多伦多上市16年之久的木材公司嘉汉林业虚增资产,最终导致嘉汉林业申请破产。

短短两年之内,被浑水“狙击”的中概股无一不是股价狂跌,其中中国高速频道、绿诺科技、多元水务已经停牌或退市。

2010年8月,美国《巴伦周刊》撰文质疑在美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引发了资本市场对此类中国概念股的不信任情绪。

中国概念股问题的频频暴露,开始引起美国监管层的关注。

2010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介入调查。

2011年4月,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致信SEC主席过问调查进展,5月5日SEC主席Schapiro回信,称SEC四个部门正在与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一道,全力以赴地进行调查。

之后,中概股危机进一步蔓延。

2011年6月17日,美国券商盈透证券宣布,由于担心一些中国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该周起已经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

“黑名单”共列出了132家中国公司的159只不同股票,其中约90只在美国上市。

根据榜单,上榜公司大部分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概念公司,麦考林、新浪、当当网、搜狐等知名企业也名列其中。

2011年6月,因面临巨大的不确定风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事实上已关闭了中国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业务。

据称,德勤对自己担任中国高速传媒审计师的经历感到羞愧。

在该公司被摘牌后,德勤迅速被损失惨重的投资人列入起诉名单。

从2010年到2011年,美国证券市场共产生了1529起交易诉讼。

仅2011年,针对中国公司的案件就多达44起,占到全美证券诉讼的18%。

其中,标准案件占据了47%,并购案件占到了29%,信贷危机案件占5%,庞氏计划引发的案件占1%[16]。

另据美国三大交易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在2011年7月9日到2012年7月10日为期一年的统计周期内,多数中概股公司的股价出现明显下跌,部分公司的股价跌幅更是超过了50%。

中概30(IC S30)在上述统计周期内累计跌幅为46.63%,而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6.90%。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成因一、企业层面的分析1.从源头上看,借道反向收购上市企业的良莠不齐,为中概股危机埋下隐患。

中概股企业大都发展时间不长,其业务基础薄弱,运营模式存在漏洞,财务制度不健全,在国内银行和资本市场均难获得融资,因此往往选择一些上市门槛较低的境外市场,如先在OTCBB或粉单市场挂牌,再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仓促登陆纽交所或纳斯达克[11]。

与IPO上市相比,“买壳上市”费用低、时间短、审查松,一些存侥幸心理买壳上市的公司如同“背着空麻袋装米”,通过资本运作来做实业绩并“增长”,最后寄希望于转板后大出逃,这无疑给其日后在华尔街遭受重创种下祸因[20,23,24]。

香港学者黄德尊、杨丹青[10]的最新实证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6月,有146家的中国民企通过直接IPO的方式在美国上市,有328家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在美国上市,反向收购中概股占比接近70%,而反向收购中概股关于财务报告不能按照要求披露的比例、财务重述的比例、财务总监辞职或被解雇的比例、审计师变更的比例、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比例、违反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比例均要高于直接IPO的公司。

另据美国基石研究公司(Cornerstone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1年提起的188宗证券集体诉讼案中,有70宗涉及对会计处理问题的指控,这一数字较2010年的46宗有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2011年中国反向收购上市企业的急剧增加。

2.从直接表现看,众多中小企业的会计造假、管理失范和信息披露失真,令中概股之前培育的市场信誉遭受极大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