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微粒的性质)带讲解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节测试带讲解

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节测试带讲解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D.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答案】B【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D、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正确。

故选B。

2.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C.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答案】B【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后装入药品进行实验,故A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防止水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不正确;C、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故C 正确;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为防止空气进入试剂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故D正确。

故选B。

3.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时发生化学变化B.用活性炭可吸附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鉴别硬水和软水D.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不利【答案】C【详解】A、明矾溶于水后会形成一种胶体,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所以可用活性炭可吸附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煮沸可将硬水软化的软水,但不能鉴别硬水与软水,生活中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C错误;D、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不利,故D正确。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72928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72928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关于原子的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B.原子中原子核所占的体积很小C.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不带电D.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B.空气C.D. 3.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原子B.③所表示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C.①和④属于同种元素D.②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4. 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个质子,个中子,是的一种同位素,含有个质子,个中子。

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CO 2KClO 3H 2O 2O 1688(16−8)O 188O 168810N 147C 136O 188(NO)(CO)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5. 以下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B.冰水C.空气D.二氧化碳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7. 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个质子和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B.C.D.8. 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810181028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 )A.B.C.D.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

3.2 原子的结构同步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C.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 6B. 8C. 14D. 203.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 4B. 26C. 30D. 564.我国“高分5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

如图所示为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它的核电荷数为28B. 它有4个电子层C. 它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D. 它易失电子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 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 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

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6.下列对原子性质和构成的叙述: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⑤原子不显电性。

其中不正确的是()A. ① ②B. ③ ④C. ③ ⑤D. 只有 ④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二氧化碳B. 水C. 金刚石D. 氯化钠8.小明从如图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 表示阴离子B. 核电荷数为12C. 有两个电子层D. 表示相对稳定结构9.某原子R的原子核带x个正电荷,则R2+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A. x−2B. x+2C. xD. 无法确定10.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练习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练习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一、单项选择题1.〔2021•青岛〕以下关于微观理想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选项是〔〕A. 自然界中水的自然循环﹣﹣水分子不时运动B. 自然气经紧缩贮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发作改动D. 经过气息区分酒精和水﹣﹣分子不时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2.迷信史上每一次严重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迷信的开展,俄国迷信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突出贡献在于〔〕A. 提出了元素周期律B. 初次较准确的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C. 提醒了熄灭的实质D. 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3.A、B均为原子序数为1﹣20的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那么B的原子序数是〔〕A. n+4B. n+6C. n+8D. n+10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缘由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有质量C. 分子间有距离D. 分子在不时地运动5.以下理想与对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时运动B. 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 甘蔗甜,柠檬酸﹣﹣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 物质热胀冷缩﹣﹣微粒间的间隙变化6.以下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反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反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时运动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降低,原子距离变大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降低,分子变大7.某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那么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a+b+2B. a+b-2C. a+bD. b+28.以下是几种粒子的结构表示图,其中表示原子的是〔〕A. B. C. D.9.以下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A. B. C. D.10.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表示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1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同,总体积________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缘由是________.12.在化学开展的历史上,化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迷信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________〞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的迷信家是________,用定量的方法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的迷信家是________.13.请用分子原子的观念解释以下现象:〔1〕八月桂花香满园________ .〔2〕1L酒精和1L水混合失掉缺乏2L的溶液________ .14.美国在2021年对伊拉克战争中,不顾世界人民的支持投放了少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铀元素核电荷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那么它的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15.我国现代有哪些化学工艺是举世知名的?四、综合题16.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以下效果.〔1〕香水、汽油要密封保管〔2〕氯化钠的构成〔3〕试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17.用分子的观念解释以下现象:〔1〕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________.〔2〕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__.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解答】解:A、自然界中水的自然循环,是由于水分子不时运动的缘故,应选项解释正确.B、自然气经紧缩贮存在钢瓶中,是由于分子间有距离,气体受压后,分子距离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应选项解释错误.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由于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区分重新组合构成氢分子、氧分子,少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区分聚集成氢气、氧气,该理想说明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应选项解释正确.D、经过气息区分酒精和水,是由于分子是不时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应选项解释正确.应选:B.【剖析】依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距离;分子是在不时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反,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理想停止剖析判别即可.2.【答案】A【解析】【解答】解: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应选项正确.B、法国迷信家拉瓦锡经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但没有测定出空气中一切成份的详细含量,应选项错误.C、提醒了熄灭的实质的是拉瓦锡,应选项错误.D、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的我国的迷信家屠呦呦,应选项错误.应选A.【剖析】依据迷信家们各自在迷信上做出的贡献停止剖析解答此题.3.【答案】A【解析】【解答】解: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设B的原子序数为x,那么〔x+2〕﹣〔n﹣2〕=8,解得x=n+4,应选A.【剖析】阳离子的电子数=原子序数﹣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原子序数+电荷数,以此来解答.4.【答案】D【解析】【解答】解:A、在远处就可以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很小有关,故A错误;B、在远处就可以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C、在远处就可以闻到梅花的香味,与分子之间有距离有关,故C错误;D、在远远的中央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由于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时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缘由,说明了分子中不时地运动的,故D正确.应选:D.【剖析】由题意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缘由是花香分子在不时地运动,进入人们的鼻子中,碰到嗅觉细胞,故闻到香味.5.【答案】B【解析】【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时运动的,向周围分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发作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自身没有发作改动,温度降低,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惹起水的体积收缩,壶盖被顶开,故B解释错误.C、甘蔗甜,柠檬酸,是由于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解释正确.D、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间有间隙,且微粒间的间隙随着温度的改动而改动,故D解释正确.应选:B.【剖析】依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距离;分子是在不时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反,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理想停止剖析判别即可.6.【答案】D【解析】【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由于相反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反;说法正确;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由于分子不时运动,警犬能闻到气息.说法正确;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降低,是由于原子距离变大,说法正确.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由于温度降低,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而分子自身没变.说法错误.应选D.【剖析】依据微粒的性质回答,微粒都很小,微粒间有距离,微粒在不时运动;同种微粒性质相反,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7.【答案】A【解析】【剖析】依据M2+,核外电子总数为a,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并,再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判别其核内的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解答即可;【解答】由于M2+,核外电子总数为a,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总数为a+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质子数等于a-2.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2;应选A。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第三章 第1节 第4课时 离子(无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第三章 第1节 第4课时 离子(无答案)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离子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氯化钠C.铜D.氧气2.图所示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

3.如图是金属钠(Na)与氯气(Cl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B.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B.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阳离子C.带负电荷的离子是阴离子D.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5.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得多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6.图所示微粒中,在化学反应中最容易得到电子的是()7.对图所示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微粒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②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8.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是同一种微粒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9.图中对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0.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粒子。

这种氢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

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一定含有3个中子B.它比1个普通氢分子多1个氢原子核C.它的构成可以用H3+表示D.可以推测它的化学性质与H2不同11.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12.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13.请填写下表。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表示图,图中〝●〞表示甲元素原子,〝○〞表示乙元素原子,图示中甲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A. B. C. D.2.以下关于元素与人体安康关系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作骨质疏松B.缺铁会惹起贫血C.缺锌会惹起生长缓慢、发育不良D.缺碘易患坏血病3.以下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O2B.FeC.O2D.H4.以下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FeB.N2C.H2OD.CO2二、多项选择题5.以下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五个氢原子:5HB.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C.两个钙离子:2Ca+2D.四个氨分子:4NH46.以下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表示离子个数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7.以下有关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NaCl和HCl里,氯元素均为﹣1价B.在H2中,氢元素显+1价C.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能够显不同的化合价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一定显负价8.以下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选项是〔〕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B.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C.:〝+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D.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9.以下触及学科观念的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依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依据守恒观:10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失掉20mL液体C.依据转化观:无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D.依据结构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数相反10.在相反分子数的CO2和SO2分子里含有相反的〔〕A.氧元素的质量B.氧原子数C.氧分子数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三、填空题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12.请用化学用语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①2个氢原子________;②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③3H2O________;④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________;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3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解析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3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解析版)

第3章构成物质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B.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答案】C【解析】A、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银、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带的电量与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D、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A.①和②B.②③和④C.③和⑤D.③和⑥【答案】B【解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正确;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粒子,故不正确;③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故不正确;⑤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⑥原子之间有间隔,故正确。

故选B。

3.(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答案】A【解析】A.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说法正确;B.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说法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说法错误;D.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D说法错误。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
跟踪练习 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收获了什么方法? 还有什么疑惑吗?
课堂达标
1.下列符号表示化合价正确的是( A )
2.下列元素中,通常既有正化合价,又有负化合价的 是( B ) A. Fe B. S C. Ne D. O 3.飞机C919开创了两个全国首次。其中之一是先进铝锂合 金的应用,Li的质子数是3,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Li元素 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是( B ) A.0 B.+1 C.+2 D.+3
6.加碘食盐中所含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 C )
A. +1
B. &+7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 NO2、NH3、NO、N2O3、N2O4、NaNO2、NH4NO3,在这 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C )
A. 4种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一氧二为标准, 单质零价永不变。
(加点的元素为负价)
例题 (1)已知:O为-2价,求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已知:Fe为+3价,求Fe2(SO4)3中硫酸根的化合价。 答案:(1)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Fe2(SO4)3中的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3节 物质的组成
第 1课 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 2.能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利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合物中某元素 的化合价。
自主探究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的定义
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铝的元素符号是A.AL B.Cl C.Al D.CL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架在高处的铜导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体积随温度的升高面变大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3、下图可以表示4个氧分子的是A.B.C.D.4、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O B.Fe3O4C.CO2D.P2O55、银的元素符号是A.AG B.aG C.ag D.Ag6、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氯属于金属元素B.氯的原子序数是17C.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D.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7、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氧气B.氯化钠C.蒸馏水D.金刚石8、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B.质子数为11C.最外层电子数为1D.核外有3个电子层9、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B.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电荷数相等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10、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的一些信息,请据表回答问题:(1)氯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一、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一气体分子体积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一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A【详解】A、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符合题意;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液氧和氧气均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吗,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氢气和液氢都能做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详解】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选项A正确;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由于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汞原子的体积不变,选项B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C正确;D.氢气和液氢都能做燃料,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D正确;故选:B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详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空隙随温度升降而改变,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转化为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4.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D.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D【详解】A、降低温度使水结冰说明分子运动变慢,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所以A错误。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分子间隔变小。

所以B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所以C错误。

D、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和臭氧分子构成不同,因此,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D正确。

故选D。

5.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

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B.③④C.③D.④【答案】C【详解】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②图1中,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甲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乙中,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一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图2中,丁中的滤纸条不变红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戊中的滤纸条变成红色,是由于氨水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因此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正确;③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也会变红,只不过需要的时间长一些,错误;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正确。

故选C。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D.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答案】D【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不断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这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的能量增大,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但分子的体积不变,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B.C.D.【答案】A【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气分子,而一个氢气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故选A。

8.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结论不一致的是A.50m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B.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C.气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其分子变大了D.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答案】C【详解】A、50m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结论一致;B、夏日雨后初晴,路面的水渍很快消失,主要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结论一致;C、气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其分子的空隙变大,不是分子变大了,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结论不一致;D、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结论一致。

故选:C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在滤纸条上滴上酚酞溶液,然后在脱脂棉上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_______具有挥发性。

【答案】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C到A依次变红浓氨水与酚酞试剂滴加反了浓氨水【详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发出氨气遇水形成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从C到A依次变红。

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可能原因是浓氨水与酚酞试剂滴加反了。

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1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_______(填字母)处炭化程度最大。

(2)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3)图C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A 红磷过量B.装置漏气C.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过早打开弹簧夹【答案】(1)a(2)B(3)P+O2点燃P2O5BC【分析】(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图A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片刻后a处炭化程度最大;(2)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图B发现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B;(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2点燃P2O5;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1/5,是因为气压减少偏小,可能是装置漏气、燃烧完成后未冷却到室温过早打开弹簧夹。

故选:BC。

11.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_______;(2)在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4)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

【答案】(1)质量和体积很小(2)氢原子和氧原子(3)分子在不断运动(4)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析】(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在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4)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三、实验题1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实验)(1)图1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装置。

(2)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简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

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浓氨水的注射器。

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从A、C端向两支U型管注入浓氨水,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

(反思与评价)(3)图Ⅱ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的优点______(写一点)。

【答案】(1)甲中酚酞溶液变红,乙不变红对比作用氨水具有挥发性(2)BD棉纱布变红,D先变红,B后变红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3)减少污染;可以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分析】(1)浓氨水易挥发,会发出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酚酞溶液变红色,其中烧杯乙接触不到氨气,不变红,烧杯乙的作用是对比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氨水具有挥发性。

(2)两套实验装置,一套热水加热,一套不加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故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故填:BD棉纱布变红,D先变红,B后变红;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