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原文(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蝴蝶的家》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蝴蝶的家》是⼀篇⾔辞优美的散⽂,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天为蝴蝶躲藏在哪⾥⽽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幼⼩⽣灵的关爱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8课《蝴蝶的家》课⽂原⽂ 我常想,下⼤⾬的时候,青鸟、⿇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雷、电、⾬、风,吼叫着,震撼着,⾬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的⾬幕斜挂起来,世界⼏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压压的、⽔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它们能躲在哪⾥呢?它们的⾝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个⽔点;它们⾝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点⼉⽔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树叶还⽆⼒,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呢?想到这⾥,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是那样着急。
但是,⼀位⼩朋友⾮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样,肯定有家。
下⾬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呢?⼈家的屋宇⾥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
麦⽥⾥呢?也不能避⾬。
松林⾥呢,到处是⽔珠滚坠。
园⾥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已已经被⾬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呢?就连⽼树⼲的底⾯,也是顺下⽔来,湿漉漉的。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点可以确定:这⾥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避⾬呀,⽽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个⼥孩对我说:“⾬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飞。
它们是那么⾼兴,那么鲜艳。
我想,它们⼀定是藏在⼀个秘密的家⾥。
它们的家⼀定美丽⽽⾹甜,不像家雀⼉似的,⼀下⾬就飞到⼈们冒着炊烟的屋檐下避⾬。
⼀定是这样的。
” 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但我却总没见到过下⾬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诗歌不是⽆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产⽣共鸣,从⽽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课⽂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9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境。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的优缺点。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介绍诗⼈。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诗《草》,记得吗? (师⽣齐背《草》) 这⾸诗的诗⼈是谁?(⽩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居易的另⼀⾸脍炙⼈⼝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2)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出⽰课件——⽩居易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及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及知识点总结:《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小女孩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而她的母亲每天到外面去挣点儿生活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
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
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
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已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蟋蟀怎麼會有建築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
蟋蟀並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它的工具是那樣柔弱,所以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在兒童時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們養在籠子裏,用菜葉喂它們。
現在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們的巢穴來。
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鈄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裏也立刻就會幹的。
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
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
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
這就是蟋蟀的平臺。
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屋子的內部沒什麼佈置,但是牆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乾燥,很衛生。
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
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
它用強有力的後足踏地。
後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後面,傾斜地鋪開。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鑽到土底下幹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觸鬚輕微地擺動。
不大一會兒,它又進去繼續工作。
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經挖了有兩寸深,夠寬敞的了。
餘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兒,明天做一點兒。
這個洞可以隨天氣的變冷和它身體的增長而加深加闊。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氣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裏面不斷地拋出泥土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蝴蝶的家》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蝴蝶的家》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课文原文】一进蝴蝶家门,你会发现,这个家悬在空中,和其他的家庭并不相同。
它的家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更没有窗户。
可奇怪的是,这个家却是那么美丽优雅。
它真是美得令人惋惜!蝴蝶的家是由三片大大的木板和丝线组成的。
这三片板之间有一个很深很深的缝,却没有围墙把它们围起来。
它们相互撑住,好像一个美丽的桥似的,端着一座美丽的“小屋子”。
我们可以从下面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
它的家,一望无际,宛如一座无边无际的大火锅,里面有很多蝴蝶。
它们真是多得不得了。
整个家一片红,绿,黄,蓝,紫......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它们是怎样建造家的呢?原来,它们把丝线弄成一个个小弓,然后,把一个个小弓放在树枝上,组成了家。
家的身子用三片板支撑着。
板和板之间相隔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缝”。
【知识点】1. 比喻手法:文章中用“它真是美得让人惋惜”一句来形容蝴蝶的家,运用了比喻手法。
通过将蝴蝶的家与一座美丽的“小屋子”相比较,突出了蝴蝶家的美丽独特。
2. 形容词的运用:文章中使用了一系列形容词来描绘蝴蝶的家,如“美丽优雅”、“美得令人惋惜”、“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
这些生动形象的形容词丰富了语言,使文章更加生动。
3. 扩展性表达:文章在描述蝴蝶的家的构造时,运用了“原来”这个词,引出了接下来的解释。
这种扩展性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详细具体,增加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蝴蝶的家》的内容;2. 熟悉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知识点;3. 培养学生对比喻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文原文、黑板、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呈现一张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蝴蝶的家,并提问:“你们见过蝴蝶的家吗?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认真阅读《蝴蝶的家》这篇课文,并提醒他们注意生词、重点句子和比喻手法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繁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繁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繁星》课文原文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
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是一个静寂的夜。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巴金。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繁星》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昧、坠、怀”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会描写景物,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了解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冰心的诗集《繁星》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繁星满天的景象。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导语:晴朗的夜晚,星光灿烂。
冰心先生在闪烁的星光中听到它们的对话,原来它们在互相赞颂啊!而当我们仰望星空,又会产生哪些遐想呢?你们是否会想起那些动人的传说?是否会想一探星空的奥秘?是否想起远方的某位亲人?……有一位作家,他经常独自仰望星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___________本文叶圣陶。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的_____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_____________,对死亡并不畏缩,_____________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杰( )
鬼( )
雄( )
项( )
亦( )
2.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正——( )——( )
崔——( )——( )
二、填空。
( )时明月( ),万里( )人( )。但使( )飞将在,( )胡马( )。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句中“但”的意思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意是:( )。
三、选择。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导语】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wo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有一天,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有一天,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
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
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終于获得了自由。
知识点1一、多音字脏zāng(肮脏)zàng(肝脏)给gěi(送给)jǐ(给予)磨m ó(折磨)m ò(石磨)恶è(凶恶)w ù(厌恶)二、近义词悲惨--悲苦驱赶--驱逐立即--即刻饶恕--宽恕违抗--违背坚决--坚定三、反义词危险--安全惩罚--奖励错误--正确坚定--动摇痛苦--快乐屈服--抗争违抗--顺从四、理解词语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知识点1**字词**混沌、盘古、漆黑、巨响、渐渐、缓缓、下沉、脚踩、下沉、越长越高、气息、声音、雷声、肌肤、辽阔、血液、汗毛、滋润、雨露、盘古、宇宙、创造**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导语】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种体裁,⼜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名今体诗)相对的⼀种诗歌体裁。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九课《古诗三⾸》课⽂原⽂ 暮江吟 [唐]⽩居易 ⼀道残阳铺⽔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 露似真珠⽉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九课《古诗三⾸》同步练习题 第⼀课时 ⼀、看拼⾳,写词语。
mùsè yínshī tímù cèmiàn lúshān yǒuyuán jiànɡluò fèilì wénzhānɡ shānfēnɡ ⼆、解释词语。
1.可怜九⽉初三夜。
可怜:___________ 2.题西林壁 题:___________ 3.只缘⾝在此⼭中。
缘:___________ 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___________ 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可怜九⽉初三夜 ②⼀道残阳铺⽔中 ③露似真珠⽉似⼸ ④半江瑟瑟半江红 排序:___________ ①雪却逊梅⼀段⾹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梅须逊雪三分⽩ ④骚⼈阁笔费评章 排序:___________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就可以推断出其它⽅⾯。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度观察,多⽅⾯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思考。
C.既要多⽅⾯观察,调查了解,⼜要亲⾝去体会、去分析。
五、⽤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精卫填海① 《⼭海经》 炎帝②之少⼥③,名⽈⼥娃。
⼥娃游于东海④,溺⑤⽽不返,故⑥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⑦于东海。
注释 1选⾃《⼭海经·北⼭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
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嘴,红⾊的脚,传说是炎帝⼩⼥⼉溺⽔⾝亡后的化⾝。
2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领。
3少(shào)⼥:⼩⼥⼉。
4东海:浙江省东⾯的海。
5溺(nì):溺⽔,被淹死。
6故:因此。
7堙(yan第⼀声):填塞。
古⽂今读 炎帝的⼩⼥⼉,名字叫⼥娃。
有⼀次,⼥娃出游到东海,淹死了未能返回,因此变成了精卫鸟,经常嘴衔西⼭上的树枝和⽯⼦,⽤来填塞东海。
知识点 释词: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领尊称,号神农⽒。
少⼥:其实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现代延伸为青年⼥孩,这⾥指⼩⼥⼉。
溺:淹没在⽔⾥丧命,溺⽔⽽亡。
(⼩朋友不要随便玩⽔哦) 衔:⽤嘴叼。
堙[yīn]:填塞。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决⼼填平⼤海。
旧时⽐喻仇恨极深,⽴志报复。
后⽐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背诵技法: 前⼀句:“炎帝之少⼥,名⽈⼥娃。
”先说她的出⾝,再说她的名字。
后⼀句:“(1)⼥娃游于东海,(2)溺⽽不返,(3)故为精卫, (4)常衔西⼭之⽊⽯, (5)以堙于东海。
”⼀共五个⼩句⼦。
前三个是⼀层意思,说“精卫”这个别名的由来。
“精卫” 这个别名的意思可能是指她的精神和灵魂还要保卫⼈们的⽣活安全吧。
后两个⼜是层意思, 说她勤奋地衔来西⼭的树枝和⽯块,飞到遥远的东⽅去填 淹死她的⼤海。
从西⼭到东海,不远千⾥万⾥,说明精卫鸟不怕艰苦, 顽强努⼒,为后⼈做好事。
讲解课⽂: 这是⼀篇叙事古⽂,描述的是炎帝的⼩⼥孩因为溺⽔⽽亡,为了避免更多的⼈受到伤害,她死后化⾝为精卫鸟,从西⼭上衔来⽯⼦和树枝要把东海填平。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
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文全册1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 走月亮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
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
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
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
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
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
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中秋节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徐志摩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穂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4 繁星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
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小女孩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而她的母亲每天到外面去挣点儿生活费。
春天的一个早晨,当母亲准备出去工作的时候,太阳温和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
小女孩望着最低的那块窗玻璃说:“有个绿东西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它是什么呢?”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
“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
它怎么钻进这个隙缝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
这粒豆子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绳子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棵豌豆苗可以盘绕着它向上生长。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其余的几粒豌豆呢?曾经想飞到广大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
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豆子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
它们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
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
“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
我想任何豌豆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
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6 蝙蝠和雷达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7.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