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e4332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0.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法律知识。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1.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
2. 善良的品质和行为。
3.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4. 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 如何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案例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道德的概念和作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认为什么是道德?道德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教师向学生解释道德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3. 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善良行为的特征。
第二课:善良的品质和行为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的善良品质和行为,并向学生解释善良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善良行为的具体例子,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表达善良和帮助他人的意愿和行动。
第三课:法律的概念和作用1. 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故事。
2.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四课: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学习和遵守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性?2. 教师讲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好处,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和不遵守法律的后果。
第五课: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 教师向学生介绍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和差异。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个具体问题分析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总结与评价:教师进行本课时的知识总结,并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道德和法律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f4f74510a6f524ccbf8579.png)
部编版秋季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目录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 - 1 -2.宪法是根本法 .................................................................................... - 6 -3.公民意味着什么 .............................................................................. - 12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 20 -5.国家机构有哪些 .............................................................................. - 29 -6.人大代表为人民 .............................................................................. - 35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 - 41 -8.我们受特殊保护 .............................................................................. - 47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 - 56 -课题: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法律是什么。
六上《道德与法治》教案
![六上《道德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5e690aaea998fcd220e3e.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fe64358fafab069dc029b.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8dcda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a.png)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3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秩序与规则,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解决问题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养成,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庭美德、校园礼仪等内容。
2. 法治教育:强化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涉及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方法。
4.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1. 注重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方法和实际效果。
2. 问题解决学习: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面,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
2. 作业练习: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4.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5.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给予综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2. 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 教学案例:收集和编写相关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650355de80d4d8d15a4f89.png)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二、讲授新课(一)法律是什么1、展示图片: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6、归纳2:(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二)法律与道德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693a0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7.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法律保护我们》的第二节“我们受法律保护”。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法律的作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以及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学法、守法、用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法律知识宣传册。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引发他们对法律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阐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个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讲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组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2.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3. 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遵守法律法规。
2. 拓展作业:收集身边的法律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培养了他们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应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案例视频的选择与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法全册教案-优质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法全册教案-优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29d34231b765ce05081476.png)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第一部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㈠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37df3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b.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的知识目的: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才能目的: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进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安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损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方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言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损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安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647c7284ac850ac024252.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行与法治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行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4f63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4.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行与法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国家法律、家庭法规等;-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提高其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其法治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法治的概念和原则- 讲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公正、公平等。
2. 基本的法律常识- 介绍国家法律的种类和层级,如宪法、民法、刑法等;-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法规的重要性和制定方法。
3. 品行修养与法治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品行修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讲解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意义和好处;-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教学活动与方法1. 情景模拟- 设计法律案例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法治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类似情境下的问题。
2. 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适用和影响;- 鼓励学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讨论与辩论- 提出一些与法治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安排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观点。
4. 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具有法治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 组织公益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法治观念。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个人评价- 鼓励学生撰写研究日志,记录自己在研究品行修养和法治方面的成长和感悟;- 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6faa9da38376baf1fae7e.png)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dc0c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f.png)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身边的法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警察、法庭、法律书籍等),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介绍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强调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展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法律》2. 内容:(1)法律基本概念(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3)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的基本概念。
(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法律作用和意义的理解。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一个案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
(3)案例分析:根据教材案例,分析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法律问题,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治观念。
同时,教师可提供相关法律知识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案例分析4. 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b16a3941ea76e58fa04e8.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f8c6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2.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课:尊师重道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尊师重道,了解它的重要性。
2. 能够根据身边事例,理解尊师重道的具体表现。
3. 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掌握什么是尊师重道。
2.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尊师重道的具体行为表现。
2. 能够表达自己对尊师重道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准备:1. 课本《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2. 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工具3. 学生个人笔记本、作业本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图片来引起学生对尊师重道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Step 1: 了解尊师重道的概念(10分钟)1.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一单元,阅读课文标题,思考尊师重道是什么意思。
2.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解释尊师重道的概念。
3.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引导他们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Step 2: 尊师重道的具体表现(20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身边的例子,如教室里的学生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指导等,引导学生理解尊师重道的具体表现。
2. 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举出更多的尊师重道的例子。
Step 3:讨论尊师重道的重要性(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尊师重道对我们的重要性,并列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引导讨论,总结出尊师重道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Step 4: 总结尊师重道的具体行为(10分钟)1.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列出尊师重道的具体行为。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具体行为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中。
Step 5: 延伸活动(10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尊师重道的事例,并在下节课时分享。
拓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漫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a4837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e.png)
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围绕第三章《法律保护我们》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法律是什么》,第二节《法律的作用》,第三节《我们受法律保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保护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我们受法律保护。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如:交通违章、购物纠纷等),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选择题、判断题,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概念2. 法律的作用3. 法律保护我们七、作业设计a. 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的?b. 举例说明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答案:见教材及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治意识。
同时,开展一些法治教育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环节;3. 小组讨论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题及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e6a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e.png)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六章。
详细内容包括:1. 我们的守护者:宪法与法律的作用与意义。
2. 尊重与平等:探讨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与平等原则。
3. 责任与规则:理解个人责任与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4. 网络生活:网络使用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5. 环境保护: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
6. 安全教育: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相待的道德品质。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会遵守社会规则。
4. 提高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素养,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
6. 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治观念的树立、尊重平等的实践、环保意识的培养。
重点:法律知识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培养、安全常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视频、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践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深入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 章节内容:六章主题及核心要点3. 重点知识:以图表、关键词等形式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宪法和法律的认识。
(2)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平等相待。
(3)简述环保意识在生活中的体现。
2. 答案:(1)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我们要尊重和遵守法律。
(2)尊重他人、平等相待:礼貌待人,关心同学,不歧视他人,公平竞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精编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精编教案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cee7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8.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课题: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认识法律是什么。
②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③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①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
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 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 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 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 还规定了哪些义务?(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通过本课学习, 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能够了解并掌握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
2、知道法律给我们规定了哪些权利和义务。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 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1.说一说, 你接触过法律吗?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小组内合作, 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2页图片, 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 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2.课件出示图片, 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4页的活动园。
交流: 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4.过渡: 道德与法律, 是基本的社会准则。
对社会而言, 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缺一不可。
(课件出示第4页的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 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126d2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1.png)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材介绍本教材为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书分六个单元,共计29课。
涵盖了人民法院、社会安全、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法治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法律,明确法律的作用。
2.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社会安全事件并且知晓自我保护措施。
3.学生能够了解网络安全并且能够正确使用网络。
4.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了解维护社会公义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法律课时安排:1.简要介绍什么是法律。
2.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的作用。
3.以小组的方式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单元:人民法院的工作课时安排:1.了解人民法院的职责和相关法律制度。
2.通过案例学习法律如何维护公正。
3.观看相关电视剧,了解人民法院工作现场。
第三单元:社会安全课时安排:1.学生了解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2.通过讨论案例,学生知晓如何防范收到诈骗等相关事件。
3.学生了解社会公德和人际交往中的礼貌之道。
第四单元:自我保护课时安排:1.学生学习各种自我保护措施,例如,防火、防盗等措施。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处理紧急情况。
第五单元:网络安全课时安排:1.介绍互联网的普及意义。
2.了解互联网安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如虚拟假冒等。
3.学生了解网络使用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
第六单元:法治观念课时安排:1.学生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小组探讨。
2.学生了解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正的过程。
3.学生在学习了法律基本知识后,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四、教学方法本教材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针对教材的内容,可以采取课堂授课、案例探讨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并做出总结汇报,鼓励他们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作出理解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2.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3.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
(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
(2)、杨依维权的途径: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
(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
如: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
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
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2.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3.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过程】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出示图片:打击犯罪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活动一:知识抢答一(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
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3.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4.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
(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5.小结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3.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4.身份证用处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
2.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
4.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利用课件教学:1、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方面,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体育方面的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中国横扫世界乒坛;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