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
五年级最大公因数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最大公因数教案【精选5篇】求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算法,又称辗转相除法。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其中较小的数与两数的差的最大公因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最大公因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最大公因数教案(篇1)目标①使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及训练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仪器教具投影仪等。
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12,12是3的(),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18=30=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
③10的约数有()。
二、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约数,现在来看两个数的约数。
三、探索研究1、小组合作学习(1)找出8、12的约数来。
(2)观察并回答。
①有无相同的约数?各是几?②1、2、4是8和12的什么?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3)归纳并板书①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
②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813246128和12的公因数(4)抽象、概括。
①你能说说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吗?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6页里有关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2、学习互质数的概念(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来:5和78和912和251和9(2)这几组数的公因数有什么特点?(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3、学习例2(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18=2×3×330=2×3×5(3)观察、分析。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说课稿主要用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评教评课等场合。
在课题研究中,说课稿可以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文献资料,用于研究和评价教学效果。
在评教评课中,说课稿可以作为评审者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66-69页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概念。
2、初步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感受数学价值并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2、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研,学习新知: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因数又该怎样来求呢?出示课件:16的因数有:1、2、4、8、1612的因数:1、2、3、4、6、12那么既是16又是12的因数是:1、2、416和12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出示课件:16的因数:1、2、4、8、1612的因数:1、2、3、4、6、128的因数:1、2、4、8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6、12和8的什么呢?生:公因数师:4就是16、12和8的什么呢?生:最大公因数。
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公因数是什么意思?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生:就是几个数都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师:同学谁能说一下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生:几个数公因数里面最大的一个,就叫最大公因数。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出示课件:同学们能不能找出15和18的公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呢?15的因数18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不清15和18的公因数三、合作探究,认识互质数1、5和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5的因数:1、5.7的因数:1、7.5和7的公因数有:1.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2、7和9呢7的因数:1,7.9的因数:1,3,9.7和9的公因数有:1.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精选】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可以动手摆一摆,也可以动手画 一画,看一看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 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 形成的表象,为抽象 数学概念提供了直观
支柱。
每个方格代表边长是一分米的正方形
当选择边长是1分米、 2分米、 4分米的地砖 时,沿着长和宽各需要铺多少块地砖呢?
长16分米 宽12分米
自我检测: 12的因数有( ),15的因数有( ),
12和15的公因数有( ),12和15的公因数是(
)。
设计意图:设计此题主要是让学生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的知识,突出本 节重点,这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 念,以知识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 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
温故知新:
温故1、8和16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
从学生特征方面来看,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 奇、好问的心理特征且年龄尚小, 抽象思维和概括能 力还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对直观 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要加强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直 观思维;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 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 法,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 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获得 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1
1×16=16 1×12=12
2
2×8=16
2×6=12
4
4×4=16
4×3=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乘法算式,可以帮 助学生把当前研究的问题与因数、倍数概念 建立联系。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指导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指导【说课导语】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老师XXX,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节关于最大公因数的数学课。
在小学数学中,最大公因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到如何求最大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知道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能用大于0的自然数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能说出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3. 能应用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引入将黑板上两个数4和12写出,问同学们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因数。
同学们回答2。
然后再举出几个例子:6和9,8和12等,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同学们了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以及它的存在。
二、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1. 概念:最大公因数是指几个数中最大的,能够同时整除每一个数的因数。
比如4和12的最大公因数就是2,因为2同时能够整除4和12。
2. 求法:先将两个数的因数列出来,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最后从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将12的因数列出来:1,2,3,4,6,12将18的因数列出来:1,2,3,6,9,18从它们的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即6,所以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3. 求法总结:(1)用因数分解法求公因数。
(2)用列出因数法求公因数。
(3)用数学定理求公因数。
三、最大公因数的性质1. 最大公因数大于等于它们的公因数。
即(a,b,c)≥(a,b)例如:(12,30)=6,(12,30,54)=6,6≥1,6≥2,6≥3,6≥6。
2. 如果a和b互质,则(a,b)=1。
3. (k a, kb)=k×(a,b)(k≥1)。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王店一小陈俊安《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说教材《最大公因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内,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计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能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快速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说教法和学法在教法和学法上,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
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出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也是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说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情境引入通过课前青蛙寻宝的小游戏引入并巩固因数的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出最大公因数。
教学例1:8和12公有的因数有那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反馈。
老师讲解:1、2、4 是 8 和 12 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 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你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了吗?1、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小组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讨论要求,组长记录,教师巡视。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最大公因数”这一知识点。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最大公因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与代数”单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众多因数中找出最大公因数,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因数的知识,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 利用具体的例子,如“12和16的公因数有哪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求知欲。
2. 探究新知- 介绍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并通过比较不同数对的公因数,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特点。
-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和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大公因数,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3. 巩固练习- 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 分组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4. 应用拓展- 通过实际问题,如“将一块地均匀分成几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的面积尽可能大”,让学生体会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价值。
- 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
5. 总结反思- 总结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对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材安排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引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对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进一步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4.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5.练习与拓展: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刁小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糯良乡翁不老小学:刁小四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选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及学法、教具准备、导学过程、板书预设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是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四单元再次引入最大公因数的目的,主要是为今后约分的学习做准备,同时为有关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材中创设了用整块方砖铺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最大值,将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构建。
二、说学情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教材中的知识,难以理解,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此学生用乘法算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没有困难,但因为相隔了一段时间,个别学生在知识点上可能有所遗忘。
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故知新的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方砖铺地的情景,但小学生一般很少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铺地砖,使学生体会能够铺满地面而且是整块数的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应分别是地面长和宽的因数,进而提出正方形地砖的问题。
三、说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知识的迁移,推理的过程。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大全五篇)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大全五篇)第一篇: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最大公因数》,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以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达到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有序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以上对教材认识和高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表达的特点,我设计把“启发诱导”、“情景教学”、“愉快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
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新知,意在把抽象概念教学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同时,也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半独立状态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种学法的指导意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过复习因数的概念、因数的特点以及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引出本节课探索有关因数的问题,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利用课件,让孩子结合在生活经验,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二、设计理念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
材料准备了自制课件,方格纸。
三、说教学流程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1、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出示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所有因数。
(3、6、8、1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2、教学新课: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人教版)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针对学生的难点和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扎实掌握最大公因数的知识点。
举例:将120厘米的铁丝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需要找出120的所有因数,然后找出最大的那个因数,即最大公因数。
(4)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性质:最大公因数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
举例: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6,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90,满足18×30=6×90。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相当积极,这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导致讨论成果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将最大公因数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一些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知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成功的,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最大公因数概念时仍显得有些吃力,可能需要我在此处加强讲解和举例。
人教版本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讲课稿剖析教材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
在本学期的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学生已经成立了倍数和因数的观点,会找10之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之内自然数的因数。
本单元持续教课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为此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修业生“着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沟通”,联合教材的特点,我力争达到下边的教课目的: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研究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联合详细实例,浸透会合思想,培育学生有序思虑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虑习惯。
3、培育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擅长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照《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教课目的,我确立本课教课要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课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在教课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引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指引学生自己研究。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沟通中学、学后合作沟通并依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力争突出以下三点:1、将教课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纳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足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徙中学。
教课过程(一)着手操作,导学研究。
1、操作实验、感知观点出示例题: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长16分米,宽12分米储蓄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请同学们想想,按这个要求,能够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能够借助学具来达成。
”这一过渡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着手摆一摆、画一画的研究之中。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知识,分数、小数的概念和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运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最小公倍数和分数、小数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方法论。
但在学习最大公因数时,学生可能对质因数分解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不深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运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2.教学难点:理解质因数分解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原理,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清晰展示质因数分解和短除法的过程。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最大公因数”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方法学习:讲解质因数分解法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清晰地了解这两种方法。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最大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通过实例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他们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除法运算和找因数的方法。
但是,对于最大公因数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以及如何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引入,分组讨论,练习巩固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展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求法,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最大公因数。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最大公因数的定义2.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稿1一、说教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
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
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
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
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最大公因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求法及其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求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学会使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及其求法。
2.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尤其是辗转相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纸牌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总结出求法,并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5.练习巩固: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求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
在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等方面,我将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教材内容在本册书的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研究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知识。
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再次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主要是为了为学生今后的约分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有关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准备。
因此,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后续研究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课的教材中,我们通过一个用整块方砖铺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抽象出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此在本课中,学生用乘法算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不会有太大困难。
但是,由于相隔两个单元的时间比较长,个别学生可能会忘记一些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故知新的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尽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方砖铺地的情景,但小学生一般很少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两种长方形地砖铺地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能够铺满地面且是整块数的地砖的长和宽应该分别是地面长和宽的因数,进而提出正方形地砖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能够通过列举法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并渗透集合思想。
3.在动手操作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以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要突破的重难点: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会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因数的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研究和交流探索。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的性质》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有关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这是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
2. 小黑板和白板笔;
3. 学生课本和练册。
五、说教学步骤
本节课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 首先,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并举例说明。
2. 接着,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3. 然后,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关于最大公因数的问题。
4.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他们在小组合作活动中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说教学延伸
作为延伸研究,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更多的最大公因数题目练,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对五年级数学人教版《最大公因数的性质》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
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材作了以下要求:
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二、基于学生定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以学定教说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此,课前我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93的学生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87的学生能正确表述“因数的含义、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97的学生喜欢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根据学生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难点为: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关键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我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针对教学难点,我主要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在学法上我采取让学生用动手操作、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讲究重操、重学、重习、重实。
四、基于活动定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于是,我决定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从“四导”入手:导新、导学、导练、导总结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新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的大地震。
我国政府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第一时间给日本捐送了救灾物资。
我家孩子也在家折了一些千纸鹤想寄给日本的小朋友,她折了红色千纸鹤10个,黄色千纸鹤15个,要想让它们分别装入信封,每种颜色的一样多并且没有剩余,每个信封可以装几个?最多装几个?同学们想不想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最大公因数”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
之中。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疑”。
(二)动手操作,导学探究。
1、操作实验、感知概念
出示例题: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长16分米,宽12分米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请同学们想一想,按这个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
”这一过渡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探究之中。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同学们可能找出了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贮藏室铺满。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形成的表象,为抽象数学概念提供了直观支柱。
2、联系旧知、建立概念
请同学们结合因数的知识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1、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也可能会说,1、2、4是16和12的共同的因数;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等。
从学生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接着把16和12的因数,通过罗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不难发现,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引导学生说出:16和12的公因数是:1、2、4。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
所以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dm、2dm、4dm,最大是4dm。
接着让学生总结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板书)最后用集合圈形式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形象地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学生凭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经历了抽象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数学概念,也获得了数学方法。
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解决怎么装千纸鹤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同学们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了问题。
(因为10和15的公因数是1、5,最大公因数是5,所以每袋可以装1个或5个,最多可以装5个。
)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设计意图】:“活动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本环节我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探”、“动”。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有梯度练习的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
为此,我把练习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准备一些数字卡片,1、
2、
3、
4、6、9、12、18,按老师的口令站队,是12的因数的站在左边,是18的因数的站在右边,这样就有一些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老师再明确: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的,请站在中间。
通过游戏巩固了学习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2、开放提高: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在两个学生用列举法板书之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出:列举出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也可能会想出:列举出较小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针对学生的回答,我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快捷、有效的好方法。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3、拓展应用:育才小学六(2)班有男生24名,女生30名,参加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如果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一样多,每组可以有几人,最多有几人?当学生找出可以施行的方案后,老师又追问:“如果是你,你认为每组几人比较合适?”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三个层次的练习做到了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悟”。
(四)引导总结,完善建构
最后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五、师生参与成板书
好的板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网络图,因此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1)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自主的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放飞了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