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45—46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过程与方法: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 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从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二、说设计理念

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我准备了自制课件,学生学案。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七个环节:

1.知识链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让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知识。找一个数的因数,并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2人小组互相比一比找12和18的因数。

2. 自我检测:通过自我检测,进一步巩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初步感知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3. 问题引入:手工课上,同学们做剪纸游戏。要求把一张长5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纸片,并且纸片没有剩余,那么剪出来的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想?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让我们求什么的?揭示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4. 设问导读:学生阅读教材45—46页,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在汇报交流中强化对比,选出合适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5. 巩固练习:通过“巩固练习”1、2这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据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当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第3题),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发现后,立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接着让学生完成判断题(手势判断),小组内交流说明判断依据。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倾听能力,互相取长补短,及时的寻找自己的不足,及时的改进,使得当堂内容当堂会。

6. 综合提高: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7. 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表现的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

这样的总结,从知识的层面上做了一次回顾。并及时的总结了解学情,真正做到“堂堂清”。

四、说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全部因数有:1,2,3,4

18的全部因数有:1,2,3,6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公因数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大公因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