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案教学目标1.能使用齐件搭出大、中、小各种形状,能正确命名搭好的图形。

2.学会使用搭积木的方法,了解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意义。

3.能掌握对对子,三连,四联的搭积木方法,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用齐件搭出大、中、小各种形状,能正确命名搭好的图形。

2.教学难点:了解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意义,能掌握对对子,三连,四联的搭积木方法。

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课本。

2.搭积木教具。

3.讲台、黑板、粉笔。

4.课件。

5.班级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将搭积木教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猜出今天要学的新课是什么,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积木的搭法。

2. 观察并讲解图形教师放大搭积木的图形照片,重点讲解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并引导学生观察,探讨,图形的规律和特性。

3. 学习搭积木的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搭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自己搭一搭,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搭一搭一练习教师给学生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搭出对应的图形,并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命名搭好的图形。

5. 小结巩固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今天学的知识,巩固学生对搭积木的方法的理解,让学生更加熟练、自信地操作搭积木。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到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上,查看老师上传的相关课外资料,学习了解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意义。

3.在下一节课前,自己去买几个积木回家自行测试搭积木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搭积木的方法,并接触了尺规作图的知识,同时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2.能基本辨认和使用几个简单机械;3.学会设计简易机械(几个简单机械组合)。

二、教学内容1.了解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分类;2.学习杠杆的作用原理及应用;3.学习轮轴和滑轮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掌握不同种类的简单机械的区别和应用;2.学生能够自主设计简易的机械。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简述机械原理,对每一种简单机械进行分类、定义和简单的应用解释;2.实验法:老师为学生示范使用简单机械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3.案例分析法:老师呈现关于简单机械的实际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机理;4.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同学进行机械的简易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简单的机械;2.调查讨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或身边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简单机械,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感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提出问题老师呈现一些简单机械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的原理,如何产生作用,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 讲授1.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分类:老师简述不同种类的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并用图片进行讲解;2.杠杆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老师介绍杠杆的三种类型(一级杠杆、二级杠杆、三级杠杆),并进行实物演示、模拟操作,让学生感性理解杠杆的作用原理;3.轮轴与滑轮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老师利用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轮轴和滑轮的基本原理。

4. 实验操作老师为学生提供简单机械的实物,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5. 案例分析老师呈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应用机理。

6. 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设计简易的机械(例如一级杠杆),让学生了解机械组合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简单机械的种类和作用原理,并能够简单地设计自己的机械。

《搭一搭(一)》教案设计

《搭一搭(一)》教案设计
(2)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正方形
(3)说一说:汇报交流。
鼓励学生结合具体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2.观察操作图,交流发现
(1)观察表中的操作图,有何发现(每次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呢?
3.观察横式,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5.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想法。
认识余数。
设计意图
1、初步体会余数,理解横式的意义
环节标题
二、搭一搭,填一填
教师活动
1.探索用不同根数小棒摆正方形的余数变化
(1)搭一搭:用14、15、16根小棒搭正方形。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14、15、16根小棒仿照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在小组内操作,边搭边画,并在表格内依次用算式记录,共同讨论填写算式和单位。
(2)P5“练一练”的第1~3题。
板书
设计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教学反思
XX
学校:XX小学设计者:二年级数学组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学
内容
搭一搭(一)
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
学情
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拼搭图形的实际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配物体是经常会遇到分不尽有余数的情况,通过用一组连续数据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过程,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教材设计了“搭一搭”的两个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活动一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要求发出指令者认真观察用正确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搭立者充分领会指令的意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搭要求的图形。并从中发现除法的运算。

《搭一搭(一)》说课稿5篇

《搭一搭(一)》说课稿5篇

《搭一搭(一)》说课稿5篇第一篇:《搭一搭(一)》说课稿搭一搭【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本节课要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写格式,还要认识余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难点:通过摆正方形的实际操作,逐渐探索规律。

二、说教法1、创设情境法:创设情景与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摆小棒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通过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一搭正方形,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自主探究,多层次思考。

3、讲授法: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和余数的认识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完全依赖学生去发现,需要老师的精心讲授。

4、演示法。

教学准备:小木棒,课件。

三、说学法1、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余数的意义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通过灵活、有趣层次性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你们想玩一玩吗?(二)探究新知。

1.认识余数。

(1)课件显示搭正方形的画面以及问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请每个同学利用学具摆一摆,再依据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小组内讨论用竖式怎样表示。

《搭一搭(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搭一搭(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搭一搭(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搭一搭(一)》。

下面,我将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顺序,详细介绍这个课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利用小棒进行搭建设计。

教材中给出了不同的小棒组合方式,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小棒的数量与搭建设计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小棒的数量与搭建设计之间的关系;2. 学会用小棒进行搭建设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小棒进行搭建设计。

难点:理解小棒的数量与搭建设计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小棒模型。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用小棒搭建设计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小棒搭建设计的乐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小棒组合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棒的数量与搭建设计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搭建设计为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小棒的数量与搭建设计之间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搭建设计,要求每组设计的搭建作品中,小棒的数量与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搭建设计,并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棒的数量与搭建设计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利用小棒进行搭建设计,要求小棒的数量与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丰富多样,如:用6根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用8根小棒搭成一个正方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到了小棒搭建设计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搭一搭一》教案

《搭一搭一》教案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拼组出指定形状的平面图形。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搭一搭一》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征进行图形的拼组和识别。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图形拼组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能力,课堂上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拼组方法,提高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拼组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动手实践的兴趣。
举例: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强调它们的边长和角度关系,并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这些特征。
2.教学难点
-图形拼组的方法:学生在拼组图形时可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拼接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发现拼组规律。
-周长计算的应用:学生在将周长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计算周长感到困惑,特别是在图形不完全规则时。
-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如何通过直观操作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图形的空间形象是一大挑战。
举例:在拼组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非对称图形。在周长计算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情境,如围成图形的边框长度,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并教授计算方法。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直观的活动,如使用模型或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搭一搭(1)(教案)

搭一搭(1)(教案)

搭一搭(1)(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数学中常见的搭一搭问题。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搭一搭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搭一搭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搭一搭的概念。

2.让学生在学会基本方法的情况下,理解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方法:1.通过引导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2.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搭一搭的方法。

3.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自己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搭积木的例子,引入学生学习搭一搭的方法。

2.讲解2.1搭一搭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讲解搭一搭的基本方法。

要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搭一搭的过程中,要注意物品的配对和数量的掌握。

对于初学者,要首先进行单一物品的搭配,让学生感受到物品的数量和配对的关系。

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复合物品的搭配,如车轮和车身的搭配。

2.2 搭一搭的实际运用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来让学生看到搭一搭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

例如,在一份饮料瓶子中,有8个小球。

老师让学生计算,每个小球的重量。

首先,让学生知道整个瓶子的总重量,然后判断8个小球的总重量。

这样就可以得到每个小球的重量。

3.练习让学生进行搭一搭的练习,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

之后,老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出十个毛线球和十个木棒,让学生进行配对,一旦配对成功,系统会自动提示配对成功,并继续出下一题。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愉悦和放松的状态下,更好地理解搭一搭的方法。

4.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回答情况,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搭一搭的基本方法。

5.作业教师布置搭一搭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练习,提高搭一搭的运用技巧和能力。

6.评价与反思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应该积极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1.2搭一搭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1.2搭一搭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一)1.2搭一搭一课程设计课程背景与目标搭一搭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掌握基本的搭积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学生。

对于其他版本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课程内容课程名称:搭一搭一学习目标•认知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掌握基本的搭积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细节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每人要分发 6-8 枚不同种类的积木。

课堂活动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描述积木的形状和颜色。

2.活动一:自由搭积木教师让学生自由搭积木,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当然也可以在孩子的创意中增加一些棘手的问题,促进孩子们的思考和学习。

3.活动二:颜色分组教师让学生将不同颜色的积木分成一组,然后再将同种颜色的积木分成一组。

4.活动三:形状拼图教师将一些积木按照一定规则拼成一个形状,然后让学生自己拼。

5.活动四:合作搭积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合作搭一个积木塔。

小组成员需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达到最好的效果。

课堂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上的拼图活动,并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拼图思路。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考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包括讨论、问题解决和组织合作等方面;3.采用形式化评估(如测验、作业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资料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积木大师》手册。

小学数学《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a.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自己是一边搭一边数出结果的。
b.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自己是直接用乘法口诀得到结果的。
(3)帮助学生发现: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可以搭3个,还剩1根小棒,这1根小棒就不能再继续搭下去了。
2.认一认,想一想
13÷4=3(个)……1(根)
(1)让学生说一说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各表示什么?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3.搭一搭,塡一填,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活动三:巩固练习
1.先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活动四、总结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活动一:复习
1.背诵除法竖式儿歌。
2.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3.练一练:10÷5 15÷5 18÷3
20÷5 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活动二、探索新知
1.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搭一搭》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一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一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

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1.简单分类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

2.明确要求分类的生物积木来做游戏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

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

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

《搭一搭》教学设计(通用5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通用5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搭一搭》教学设计(通用5篇)《搭一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示小鲤鱼泡泡)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小鲤鱼泡泡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

(板书)二、动手实践1、在游戏之前,泡泡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实物),他给福娃妮妮照了几张照片,可他分不清这几张照片是从妮妮的哪一面照出来的,你能分出来吗?(课件出示)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现在我们欢迎泡泡下指令,我们来搭小正方体块。

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

(出示)一、(1)先横着放3个。

(2)在中间的方块上放一个。

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二、(1)先竖着放2个方块。

(2)左边放1个方块。

(3)右边再放1个方块。

看看你们搭得正确吗?课件出示。

摆好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与刚才摆的一样。

)对!但泡泡下的指令一样吗?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3、泡泡发现你们是这么乐于动手,善于观察,准备奖励你们,让坐姿最好的。

来当指挥官下指令,大家根据他的指令搭一搭。

(生说师板书)4、仔细看看泡泡和这名同学下的指令,你发现了什么?生1:用了:上下左右等词。

生2:还有前后。

生3:还要说清横着还是竖着摆。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过“上、下、左、右、前、后” 等表示方向的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搭出立体图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这个小指挥官做得真不错,和小鲤鱼一样的机灵(奖励)。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四个问题讨论了三部分内容:第一,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认识余数;第二,通过用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三,在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验证探索活动的发现。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自生活,从实践中产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效果评价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新龟兔赛跑。

(2)圈一圈,填一填。

一共有()只小鸟,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成()份,还剩()只。

2.导入新课师:你能用小棒搭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

师:你瞧!笑笑和淘气也在玩搭小棒的游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通过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搭一搭(一)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任务一:搭一搭课件出示:师:淘气和笑笑用小棒搭出了什么图形?学生:他们用4根小棒搭出了一个正方形。

师:那么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师:拿出13根小棒搭一搭。

学生独自搭一搭,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学生:搭了3个,还剩1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课,在认识了除法竖式后,课本继续引导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本节课主要是从直观操作中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大量存在有余数的除法,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二、学情分析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思维模式是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根据乘法口诀准确计算表内除法。

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有余数除法”,通过调研了解到学生对“余数”处在“听说过”这个层面上,同时学生关于余数的严谨定义,有余数的除法横式的书写,以及算式的意义、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都很陌生。

三、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搭房子的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淘气有13根小棒,正在搭正方形。

2.提出除法问题,列出横式。

3.学生动手操作,感知分物活动有剩余的情况,并用横式记录分物结果,教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对比有余数除法与整除的区别,余数为0正好除尽。

平均分有剩余的,是有余数除法。

结合搭一搭的结果,理解余数1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小,实际动手操作是他们展开思维的强有力的支撑。

从学生熟悉的摆一摆活动入手,让学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学生用14至20根小棒逐一搭建正方形,填写操作活动记录表。

2.观察算式,你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说一说你的发现。

3.验证实验,用25根和31根小棒再搭一搭,看我们的发现是否正确。

4.教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整个大环节是为了研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进行研究,再汇总学生的研究结果,让数据变得有序,从而有更多的发现,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有序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积累了探究规律的经验。

搭一搭(一)的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的教学设计
长安南路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搭一搭(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余数除法的来自义教学目标1.经历“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先在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搭一搭,填一填,完成教材第4页上面的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为什么总比除数小呢?
讨论:有没有特殊情况呢?请同学们再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收获了什么呢?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喜欢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摆小棒的游戏吧!(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景图)
现在每人有13根小棒,13跟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你能列出算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 2
1
搭了3个正方形,还剩1个小棒,这个结果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主探究
我们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除法了,那么请大家试着用竖式计算13÷4。
在平均分且不能正好分完时,剩余的数,我们就叫它余数。在书写除法算式时,先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点,然后写上余数。(板书:13÷4 = 3(个)……1(根))
生1:余数一会大一会小
生2:余数都比除数小。

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精选8篇)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下面我们来看看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四年级下册《搭一搭》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2.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习题。

2.复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淘气(出示课本第57页例题),他想知道咱班谁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你用积木搭过什么?搭积木是很有趣的,今天淘气就来和我们一起做“搭一搭“的游戏。

(板书)三、动手实践。

1.在游戏之前,淘气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出示实物),我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你能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吗?课件出示2.现在我们就来搭小正方体块解决淘气的问题吧。

看谁搭得又快又正确。

摆好后,交流,课件出示具体搭法。

师:通过搭一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搭的时候尽量用最少的指令搭出所要的图形。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通过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搭出立体图形,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3.笑笑也用4个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请你动手搭一搭。

课件出示图片。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笑笑的问题,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生:我是先从一个面入手,在逐步调整。

生:搭完后,要从三个方向看看对不对。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范本三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范本一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搭一搭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

并能由观察到的形状复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识别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本课中能正确识别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

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拟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那么比拟抽象。

学生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开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开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开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开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障碍: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有的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搭一搭1-完整版教学设计

搭一搭1-完整版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
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13÷4=3(个)……1(根)
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
“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3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
解放路第三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时间
科目
数学
课题
《搭一搭(一)》
教学
目标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的意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
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
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搭一搭一》教案新部编本1

《搭一搭一》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搭一搭(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摆正方形的实际操作,逐渐探索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体会平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搭正方形的画面(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请每个同学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4=3(个)……2(根)34)13121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摆3个正方形(强调单位“个”),“12”表示3个正方形共12根(4×3=12)。

“1”表示摆了3个后还剩下1根(强调单位:“根”),说明“1”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1根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

2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学具摆一摆)。

再列出除法竖式,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学生讨论:当小棒根数为14和20时,除数和余数是怎样变化的,它们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余数要比除数小”。

(3)用不同的小棒根数验证结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完成练一练第2题,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巩固练习:“练一练”第3、4题。

(三)总结(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后反思。

(完整word版)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2。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的意义.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在搭一搭的游戏中去探索学习,好吗?快看!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正在玩小棒搭图形的游戏呢?你知道他们在搭什么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问题导入: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的过程.2、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帮助学生发现: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3、列式计算:13 ÷4 =3(个)……1(根)问:算式中的13,4,3和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给1取个名字吗?4、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5、小组动手用14,15,16,17根小棒搭一搭,并做好记录;用18,19根小棒画一画,大胆想一想20,21根小棒会有什么结果?6、发现规律:余数都比除数小。

验证:你能用25根、31根小棒搭正方形试一试,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1)生独立完成)(2)汇报填写情况,板书。

(3)指名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7、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8、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三、练习巩固.1. 圈一圈,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说说下面算式的余数最大是几?( )÷4 = 8 ……()()÷6 = 5 ……()( )÷5 = 7 ……(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3.积极动脑想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小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 15÷5 18÷3 20÷5 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3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关系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年级二学科数学主备教师刘淑菲审核教师周尤丽
教学内容:《搭一搭(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书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均分物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有余数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理念:
结合搭一搭(一)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