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搭一搭(一) 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搭一搭(一) 教案(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二次设计一、复习1. 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2. 练一练:10÷5 15÷5 18÷3 20÷5 30÷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1. 探究试商方法。

A. 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B. 列算式:13÷4C. 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D.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 学生动手,搭一搭。

3. 发现:13÷4=3(个)……1(根)“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

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3题。

单元综合素质评价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一、荣德小学二(1)班竞选班长投票情况如下。

(共16分)天天√√√√√√华华☆☆☆☆☆☆☆☆☆☆☆☆☆☆典典○○○○○○○○○○○○○○○○○○聪聪△△△△△△△△△△根据整理的结果填一填。

(1)天天得()票,华华得()票,典典得()票,聪聪得()票。

(8分)(2)()得到的票数最少,()得到的票数最多。

(4分)(3)()可能被选为班长,因为()。

(4分)二、下面是在某十字路口记录的过往车辆的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2023秋)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顺序:学生在进行有余数除法计算时,容易混淆计算的步骤,需要教师指导正确的计算顺序。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余数除法应用:学生在将有余数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设置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引导和举例。
举例:
a.难点1:理解余数。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操作活动,让学生用12个积木进行分组,每组放5个,看最后剩下几个,从而引出余数的概念。
4.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并能用文字和算式表达计算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有余数的概念和除法的计算步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余数的产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17个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选自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2023秋)。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探索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
2.学会使用“余数”和“除尽”两个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能够正确书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用道具进行分组,实际操作如何处理余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相等的部分,每份的大小叫做这个数的除数,分成的份数叫做这个数的商。

2.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乘法口诀,找到与被除数相乘等于除数的数,这个数就是商。

3.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除法卡片、练习题。

2.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除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例题,教授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技巧。

3.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板书除法2.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题:寻找生活中的除法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2.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2搭一搭(一) 》word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2搭一搭(一) 》word教案

《搭一搭(一)(认识余数)》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此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其一,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科书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其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如“12÷3=4”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教科书通过四个问题讨论了三部分内容:第一,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认识余数;第二,通过用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分别搭正方形的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第三,在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验证探索活动的发现。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认识余数。

教科书给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两个角度:其一,通过搭正方形的实际操作活动,发现搭3个正方形后,还剩1根小棒,不够再搭1个正方形;其二,直接联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也得出搭3个正方形后,还剩l根小棒的结果。

·认一认,想一想。

教科书强调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余数。

通过淘气的话,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

在搭正方形的过程中,余数就是余下的1根,不够再搭1个正方形。

按照整套教科书的编写要求,从二年级下册开始由学生自己填写单位和答案,考虑到有余数除法的结果涉及的“两个”单位也是一个理解难点,在第一次认识余数时,教科书给出了单位,目的是根据实际需要降低学习难度。

同时,结合具体情境的解释,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单位填写的困难。

·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页,主要包括利用小棒进行搭建造型的活动。

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如何用小棒搭建各种不同的造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小棒搭建不同形状的造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用小棒搭建不同形状的造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更多的造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模板、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小棒、模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搭建造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棒搭建造型。

2. 基本操作:教师示范如何用小棒搭建基本造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熟悉搭建的基本技巧。

3. 自由创作:学生分组进行自由创作,尝试用小棒搭建各种不同的造型。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独特的作品。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棒搭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创新造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小棒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并画出搭建过程。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搭建一个造型,并画出搭建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用小棒搭建基本造型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更多的造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拓展延伸: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探索和创作不同的造型,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搭建,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搭建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2《搭一搭(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知道、识别、分类和组合各种棍子构件。

2.能够依据构造需要自由组合构件,并能完整、准确、美观地搭建各种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构形。

3.了解并尝试用计算方式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发现、认识各种构件;2.学会组合构件;3.搭建平面图形或建立立体模型。

教学难点1.学生在平面图形拼和时的自由选材和空间想象;2.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帮助学生自行组合,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完成较丰富的搭建任务;计算一根或多根的长度。

教学过程1. 见杆而识—各种构件认识通过画图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长棍柱、立方块、规则长条和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构件。

2. 手持杆子自由组合教师会给学生一些相同或不同的构件,鼓励学生组合它们,并自由搭建出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

3. 组合分类引导学生将构件按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拆分分类。

4. 电脑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常用软件,将搭建成果通过图形的方式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

5. 计算长短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学生计算使用棍子的长度。

也可以根据长度给出需要使用的棍子数量。

6.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用材自由选择能力,学生根据统一规划自由配料做出自己的面包。

教学评价1.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焦虑和困惑,提出问题并反思解决方法;2.调查TA 学习中的兴趣点、死角难点、易错点;3.分析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同思维方式的孩子给出适当的提示和激励。

备注本教案设计兼顾了学习的知识和想象能力锻炼,学生能够通过重复的动手搭建体验,更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维的提升。

考虑到每个孩子的思维角度不同,教师会使用发散式思维启发,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

搭一搭(一)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一) (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一)教材: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除法课题:搭一搭一(认识余数)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搭一搭”的实际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此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

一是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已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是,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学生喜欢搭小棒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再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验证中,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小棒)不对,它们可是法力无边的小魔棒。

几根小魔棒拉起手呀,就能变出不同的图形。

师:睁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瞧,它们变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谁来说说看,搭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再增加一根小棒,又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二、学习探究1、搭一搭,想一想师:真聪明!四根同样长度的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

那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请你们拿出13根小棒,自己动手搭一搭。

(板书课题)请1名同学上台摆,其余学生下面摆。

师:摆好了吗?谁来说一说,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通过搭小棒的方法看出来的,13根小棒可以搭成3个正方形,还剩下1根小棒。

(请生上台指剩下的是哪一根)师:仔细观察,得到正确的结果,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搭一搭》有余数除法竖式。

1、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竖式。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及认识了余数。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认识并掌握有余法除法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够运用小棒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老师指导下,结合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完成摆放任务。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逆向思考解释算式。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的意思,掌握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余数小于除数”教学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PPT结合交互式白板7、媒体资源(网络白板ipad 手机移动终端镜像投屏PPT课件flash课件):PPT和鸿合白板。

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做什么工作?(学生自由发表言论)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长大要当一名建筑师,他们想要建造许多漂亮的房子,瞧!他们在做什么?(课件展示第六页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他们搭这样的房子需要用几根小棒?师:这样的房子你会搭吗?那你们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建筑师。

生:他们在搭房子,创设了搭房子的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小结通过搭一搭教学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探究新知二、动手操作,理解竖式师:那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带来的16根小棒搭这样的房子,边搭边想有哪些数学问题藏在房子里?比一比,看谁更心灵手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秋)

课题名称: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下第一单元除法设计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以操作为主,让学生操作中思考,通过操作活动中把数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余数,教材中以用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本节课多让学生操作,但不能一味操作,要边操作边理解,从具体的情境中领会余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在现实中,学生有分不完或者不够分的经验。

但关键在于,必须利用操作把现实遇到的“剩余”转化成除法模型中的余数,把除法算式与实践操作统一起来,即数学化的过程。

因而本节课应以动手操作与说过程,写算式结合起来,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在操作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了解余数产生的原因,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自于生活,从实践中产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中各部分的意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磁性小棒、,练习纸,(操作为主,无)教学过程:一、唤醒分物经验,建立余数的数学模型: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要让同学们来搭正方形,你能帮帮我吗?(教师出示根磁性小棒贴到黑板上,带领学生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小棒,取出根来搭一搭。

让学生实际动手搭一搭,说一说。

(根小棒可以搭成几个正方形?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把搭正方形的过程用算式来表达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认识余数。

÷(个)……(根)指名黑板上操作,并列出算式。

板书:搭一搭(一)〔设计意图:利用搭正方形的情境激活学生分物有余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为算式和分物建立联系,为突破难点余数小于除数提供表象支持。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与非整除的概念。

2.在搭积木过程中巩固数的认识和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搭积木巩固数的认识,理解除法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搭积木练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放置一些小积木堆在讲台上,向学生介绍所需要的积木。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小积木搭建成不同的形状。

2. 搭积木
1.教师引导学生搭建数个形状各异的积木。

2.要求学生用所学概念判断每个积木中的积木块数量是否能被平均分成若干组。

3. 反思课堂练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述练习中所有搭建的积木,并对其进行归类讨论。

4. 练习
1.要求学生在课下用积木模拟不同的除法运算。

2.教师布置课后习题。

四、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课堂笔记。

2.评价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对除法概念的掌握程度。

3.考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习题情况。

五、教学注意事项
1.安排积木数量适当,避免搭积木过多影响课堂进度。

2.确保可供学生操作的积木是齐全、稳定的,避免操作不便影响效果。

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和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中有余数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概念: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步骤和计算方法。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算式卡片、PPT课件。

2. 学具:积木、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有余数的除法。

4. 总结与讲解: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2. 正文: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实际操作步骤、练习题等内容。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用积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操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理解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堂活动: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

2.引出问题。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问题1: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方法一:每4根小棒可以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多一根小棒。

方法二:直接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可以搭三个正方形还多1根小棒。

方法三:利用除法来计算,13÷4=3(个)但是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写。

2.问题2:认一认,想一想。

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搭3个正方形,1表示还剩余1根小棒。

(2)在数学中我们常用六个点来连接余数,这个多余的部分就叫余数。

3.问题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1)被除数越来越大,除数不变,商业越来越大,但余数却没有越来越大。

(2)每4根小棒都可以搭一个正方形,所以当余数等于4的时候正好可以多搭一个正方形。

(3)小棒的余数一定小于4。

4.问题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用25根小棒可以搭6个正方形还余1根,算式是25÷4=6(个) (1)(根)用31根小棒可以搭7个正方形还余3根,算式是31÷4=7(个) (3)(根)结论:不论是用25根还是31根小棒搭正方形,剩余的小棒数量都小于4。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摆一摆,填一填。

2.用小棒搭,做一做,填一填。

3.森林医生。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 第2课时 搭一搭(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科书第1页:搭一搭(一)。

2. 教科书第2页: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概念,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2. 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科书第2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方面需要加强?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3. 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上就是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的完整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并用简便的方式表示;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将结果用简便的方式表示;3.能够将真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4.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和分数的知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将有余数的分数进行简便的表示,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1)搭积木1.4个小朋友一起搭了一堆积木,其中有100块,想平均分给他们,每个小朋友应该分到几块积木呢?(2)教材中的例题1.市场上有80个苹果,要分给20家饭店,每家饭店分到几个苹果呢?(3)练习题1.一杯饮料的容量是300毫升,小明喝了2/3的饮料,他还剩下多少毫升?2.小微有24个糖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2. 教学过程(1) 导入1.导入搭积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尝试想出各种分配方案,并对比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2) 学习新知1.分别给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步骤和简便的书写方式,同时对应示范例题的计算过程及其简便表示方式。

(3) 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解决练习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式,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尝试应用所学知识。

(4) 汇报交流1.让学生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鼓励他们相互请教和交流,共同提高。

(5) 巩固拓展1.课后布置作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能够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将结果用简便的方式表示;2.能够将真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3.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和分数的知识;2. 评价方法1.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作业,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类评价;2.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3.通过个别辅导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一单元《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教案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一单元《1.2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教案

2.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借助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经历探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掌握其书写格式。

3.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发展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明确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基于以上目标,教学时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拼拼搭搭是这个年龄段最喜欢的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参与到搭正方形的活动中来,在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一分,搭一搭,学生在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需要分配小棒,整理每次剩余的小棒,不但培养了动手的能力,也能在分配小棒的同时,观察每次拼搭剩余多少根小棒,从而归纳总结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正在用小棒搭图形呢,你想知道他们在搭什么图形吗?(出示课本情境图)原来他们在搭正方形啊,那就让我们一起和他们搭一搭吧![板书课题:搭一搭(一)]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基于经验,动手操作。

师:老师这里有12根小棒,如果用这些小棒搭正方形,能搭多少个?(1)要求: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展示搭法。

师:如果用16根、20根小棒,能搭多少个正方形呢?如果能正好搭成正方形,而没有剩余的小棒,还可以用多少根小棒?设计意图:借助搭小棒的活动,调用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展开教学,为有剩余现象的学习营造了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下第一单元除法
设计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以操作为主,让学生操作中思考,通过操作活动中把数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余数,教材中以用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本节课多让学生操作,但不能一味操作,要边操作边理解,从具体的情境中领会余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在现实中,学生有分不完或者不够分的经验。

但关键在于,必须利用操作把现实遇到的“剩余”转化成除法模型中的余数,把除法算式与实践操作统一起来,即数学化的过程。

因而本节课应以动手操作与说过程,写算式结合起来,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了解余数产生的原因,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自于生活,从实践中产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中各部分的意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磁性小棒、,练习纸,(操作为主,无PPT)
教学过程:
一、唤醒分物经验,建立余数的数学模型: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要让同学们来搭正方形,你能帮帮我吗?
(教师出示13根磁性小棒贴到黑板上,带领学生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小棒,取出13根来搭一搭。

让学生实际动手搭一搭,说一说。

(13根小棒可以搭成几个正方形?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把搭正方形的过程用算式来表达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认识余数。

13÷4=3(个)……1(根)
指名黑板上操作,并列出算式。

板书:搭一搭(一)
〔设计意图:利用搭正方形的情境激活学生分物有余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为算式和分物建立联系,为突破难点余数小于除数提供表象支持。


二、体会余数本质,探究余数与除数关系:
1、动手操作。

师:14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呢?引导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

并指名上讲台在上讲台板演搭的过程,引导建立搭和分的策略。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把分的过程说一说,并且填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说:
14根小棒,搭成3个正方形。

还剩2根)
师:15个小棒呢?请大家在小组内搭一搭,说一说,并且把每一操作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学生填在书上就行)
2、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把表格写完整,并指名上讲台边搭边说,用算式表示,并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尤其是余数。

小棒根数搭成的正方形算式
14 14÷4=3(个)……2(根)
15 15÷4=3(个)……3(根)
16 16÷4=4(个)
17 17÷4=4(个)……1(根)
18 18÷4=4(个)……2(根)
19 19÷4=4(个)……3(根)
20 20÷4=5(个)
3、引导探究。

师:观察表中的算式,结合搭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的变化规律:随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没有余数,然后又会再次增加,循环反复;余数无论如何变化,都会比除数小,因为当它大到和除数相同时,就可以再分一次,即商增加1,而没有剩余。

4、余数除法初步试用:
师:如果有25根小棒,会搭出几个正方形呢?31根呢?
先不动手搭,利用算式来推测,或在头脑中想象会搭成的样子,1分钟后,再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通过搭正方形让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中理解“余数”的含义,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余数与除数、被除数的关系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追问剩下的为什么不能再分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举一隅而反三,做好知识的迁移:
练一练第1题,可以摆一摆,圈一圈,列算式,让学生进一步抽象算式代表的意义。

进一步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余数不能大于除数。

练一练第2题,学生结合操作,列算式,进一步体会被除数增加对商和余数的影响,在余数变化中体会余数小于除数的原因。

通过森林医生的易错题呈现,进行分析,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

让学生体会除数和余数的意义及余数小于除数的必然性。

同时,能深刻体会到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分物时所代表的意义。

四、快乐游戏活动,体会生活中余数的应用价值:
报数游戏:三名同学按顺序进行“1、2、3、4、5……”的报数游戏。

大家估计一下报“7”的会是谁?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活动,增强学习乐趣,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
小棒根数搭成的正方形算式
14 14÷4=3(个)……2(根)
15 15÷4=3(个)……3(根)
16 16÷4=4(个)
17 17÷4=4(个)……1(根)
18 18÷4=4(个)……2(根)
19 19÷4=4(个)……3(根)
20 20÷4=5(个)
教学反思:1、如何能让后进生在班级学习中达到自觉学习,本节课,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还需要老师来指导,他们的操作过程还需要老师更好的监控。

2、对于学生的评价有点单一,课堂时间有限,如何能让更多的学生、小组表达看法,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学习形式。

课后作业设计:
1、先摆一摆,再填空。

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根据摆的情况完成填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题中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 8个△,每3个一份,分了( )份,还剩( )个。

8÷3=()……()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11÷2=()……()
2、看图填空。

先让学生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问剩下的两个为什么不能分。

(1)有14个苹果,每个盘子里放()个,共放了()盘,还剩()个。

14÷()=()(盘)……()(个)
(2)有14个苹果,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个,还剩()个。

14÷()(个)……()(个)
3、17根小棒拼图形,可以拼成几个三角形,你能根据拼成的不同图形列出除法算式吗?(并根据摆的结果写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分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组题目,由“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剩余”的情况,引出“平均分成几份有剩余”的情况,即根据教学中的包含除延伸到等分除,并引导学生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