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人:一年级数学教研组使用人: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逛公园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5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这帮小朋友们在谈话,大家能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吗?(出示公园门口谈话的场面)看来大家非常的善于观察,通过他们的谈话,我们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我们班有几个男生?(2)还剩几个气球?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1、解决“我们班有几个男生?”这道题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用减法15-9,那么你怎样计算呢?先想一想,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利用学具摆的,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到展台展示。

法1:从总数15中一个一个地减,减去9个,还剩6个,所以15-9=6法2:把15分成10和5,10-9=1,1+5=6 15 – 9 = 65 10学生一边摆学具一边说,在说的过程,老师帮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

法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15 – 9 = 6 5 4学生一边摆学具,一边说,这时老师可以在学具上从15里面先圈出5个,再从剩下的10个里面圈出4个,最后剩下6个。

法4:算减法想加法。

想:(6)+9=15,所以15-9=(6)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师小结:在计算这类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自由选择算法。

法2是先把较大的数破成10和几,先从10中减去减数,再加上后面几即为结果。

这叫“破十法”,人们一般情况下用破十法和算减法想加法。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的自主练习第4——第7题。

教学目标:、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8+6=4-6=25-10=80-(3+9)=4+9=20-14=3+20=23-(4+6)=2+8=5+8=7+30=(7+5)+26=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自主练习、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说说图意再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

提醒学生像这样的题一定要细心计算,如果中间有一步计算出错,后面的就都错了。

2、自主练习第5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数学故事?学生可以编成鱼鹰吃鱼的故事,也可以编成鱼鹰捉鱼的故事,只要学生编的情节合理,包含数学信息,都可以。

师:同学们编的数学故事都非常棒!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提出一个用两步解决的加减问题吗?谁来解决这个问题?3、自主练习第6题师:一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小朋友星期天要去郊游,他们要去租车,(投影出示),请大家帮他们选择一下该租哪辆车?这是一个开放题,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两辆车,也可以选择同样的两辆车,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选和不选的理由。

4、自主练习第7题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估计,独立完成后,让学生交流估计的结果及方法,体会估计的策略。

三、走进生活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估算策略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自主练习第8——10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课设计教案教课设计、教案一体化设计课题 100 之内数的认识课时 1 课时设计人教课目的设计 1. 能正确数出 100 之内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数位次序,理解数的构成,预计。

2. 经历从现真相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 经过用 100之内的数描绘身旁的事物,进一步领会数与生活的联系;经过简单的预计形成初步的预计意识,培育数感。

教课方法设计情形教课法、启迪式教课法、解说法、直观教课法、着手实践,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方式、主体性教课法、教课程序设计教材办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二、师生合作,研究新知1.初步感知画面2.提出问题3.解决问题师小结到达南极”这幅情形图表现的是在冰雪覆盖的漂亮的南极大陆上,南极的主人――企鹅、海豹、贼鸥齐集在一同,欢迎到达南极的小客人的画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图中的信息有:100 只企鹅,24 只海豹, 23 只贼鸥。

经过解决“有多少只企鹅呢”的问题,来学习100 之内数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百”;在解决“有多少只海豹”的过程中,学习 100 之内数的构成及数位的次序。

该情形图旨在唤起学生对南极的神往,激起学生数数的梦想,并向学生浸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企鹅部落》引入,唤起学生对南极的神往,增添兴趣。

教课重难点。

本节的教课要点是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次序,能正确的读写 100 之内的数,掌握 100 之内数的次序及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本节的教课难点是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位“百”,认识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次序。

企鹅、贼鸥、海豹,还有一些练习题顶用到很多描绘数的大小关系的词语,帮助学生成立起100 之内各数的大小观点。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预计一些物件的数目,展现用数来表达、沟通的相关内容等。

教课中要实行先估后数的策略,除了用足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外,还可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引学生从身旁的事物中找寻素材进行预计练习,培育学生的预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时间、空间和几何图形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2)认识时间(3)空间和几何图形(4)数的认识(5)简单的统计和概率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数学知识。

(2)教具和学具:使用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

(3)作业和练习: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4课时。

2. 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青岛版)2. 教辅资料: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资料3. 网络资源:与数学相关的教育网站和资源六、教学策略与技巧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2. 直观教学: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

3.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4. 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七、单元与课时安排1. 单元安排:将全册内容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课时。

2. 课时安排: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5。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读写。

2. 了解数字1-5的大小顺序。

3.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来识数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5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1-5。

2. 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5,学生跟随书写。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通过数数来认识数字1-5。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6-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读写。

2. 了解数字6-10的大小顺序。

3.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来识数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6-10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数字6-10。

2. 教师示范书写数字6-10,学生跟随书写。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通过数数来认识数字6-10。

第三章: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通过数数、实物操作等方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步骤:1. 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游戏,通过数数、实物操作等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第四章: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学习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2. 培养学生正确兑换人民币的能力。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各种人民币,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其面值。

2. 学生分组进行人民币兑换游戏,培养正确兑换人民币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学数学⼀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南极⼩客⼈——100以内数的认识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学数学⼀年级下册第⼀单元“我学会了吗?”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的意义及顺序,100以内数的读、写,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100以内数的⼤⼩的⽐较进⾏⼀个总的复习,旨在提⾼学⽣的应⽤能⼒,加强对100以内数的理解,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引导学⽣在⾃⼰的实际⽣活中应⽤100以内的数描述⾝边的实物,进⼀步体会数与⽣活的练习,使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的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

教学⽬标1.进⼀步加强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较100以内数的⼤⼩。

2.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算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会根据⼀个参照数或⼀个具体要求估计出另⼀个数的⼤⼩,培养学⽣的数感。

4.教育学⽣凡事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

教学过程⼀、复习读数与写数。

1、教师出⽰下⾯的卡⽚,指名学⽣读数。

20 35 58 85 67 55 90 472、教师读数,全班学⽣写数。

四⼗⼋七⼗六⼗五五⼗六⼋⼗⼋⼀百三⼗六九⼗九[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是为了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进⼀步体会“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另⼀⽅⾯为后⾯进⼀步学习百内的加减法作准备。

⼆、复习数位。

1、出⽰卡⽚,学⽣⼝算。

70+20 48-40 5+80 50+366-6 60-30 5+8 40+602、填空。

(1)、⼗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位上是7的数是()。

(3)、⼗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87。

[设计意图]通过⼝算以及填空形式的练习,加深学⽣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三、复习⽐较数的⼤⼩。

1、填空。

(投影出⽰)(1)、⽐65⼤,⽐70⼩的是()。

(2)、⽐69⼤1的数是()。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1-5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

2. 数数、识数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数字0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数字1-5的写法和读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6-10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6-10。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

2. 数数、识数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复习数字1-5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数字6-10的写法和读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6-10。

3. 练习数数、识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三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课方案(青岛版)窗 5——买纪念品第一课时1.提出问题用前往买海螺和贝壳,还剩多少元钱?(1)学生独立思虑。

(2)学生小组合作议论、沟通。

(3)有的学生可能用连减的方法,挨次写两个竖式,能够鼓舞学生把两个竖式合成一个连减的竖式,并让学生剖析两种写法的异同。

(4)有的学生可能先把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格加起来再用50 去减,老师可以提示把两个算式归并成一个算式。

在一个算式里,先算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格再算剩下的钱我们就要想一个方法,比方能够用一个符号表示。

2.学生谈谈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

3.教师总结:算式里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

4.你能解决“要买海豚玩具和贝壳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5.请你自己解决(1)买珊瑚标本、贝壳、海豚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海豚玩具和贝壳比买海螺多花多少钱?三、总结[ 板书设计 ][ 教课反省 ]第二课时[ 教课内容 ] 自主练习 1— 5[ 教课目的 ]1.稳固 100 之内数的两步加减混淆运算。

[ 教课重、难点 ]教课要点是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淆运算。

[ 教具准备 ] 练习本[ 教课过程 ]一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 1(1)察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自己试试写连加竖式,并与连减竖式比较。

(3)收集感兴趣的日历,进行相关的加法运算。

2.自主练习 2(1)学生独立达成,要点沟通计算每一道题时的运算次序。

(2)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 3(1)认真察看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明确题意。

(2)这几道题错在哪里,应当如何更正。

(3)你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4)全班沟通。

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

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

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青岛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最新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 (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

(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 (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比等) 相机教学“对边”。

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 (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

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 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

怎样来证明?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

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三、课堂小结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51.1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5。

(2)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5。

(3)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1-5。

1.2 教学内容:(1)学习数字1-5的读音和写法。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字1-5的数量。

(3)进行数字1-5的排序练习。

1.3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字的数量。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字排序游戏,让学生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1.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数字1-5的读音和写法。

(2)展示实物,让学生感知数字1-5的数量。

(3)进行数字1-5的排序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

(4)组织数字排序游戏,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2.1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数字6-10。

(2)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6-10。

(3)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6-10。

2.2 教学内容:(1)学习数字6-10的读音和写法。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字6-10的数量。

(3)进行数字6-10的排序练习。

2.3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字的数量。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字排序游戏,让学生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

2.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数字6-10的读音和写法。

(2)展示实物,让学生感知数字6-10的数量。

(3)进行数字6-10的排序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

(4)组织数字排序游戏,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

第三章:加法运算3.1 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用手指表示加法运算的结果。

3.2 教学内容:(1)学习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加法运算的过程。

(3)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3.3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加法运算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青岛版)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读“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指导学生写出这些时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一、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

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2、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3、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4、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5、谁到家最早呢?(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价值的问题)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

(板书课题:学看钟表)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抽生交流)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在钟面上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课件分别闪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

师:小云是时间到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

(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学生分小组研究)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4和51.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和5。

能够理解数字4和5的意义。

能够进行数字4和5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1.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4和5的书写方法。

通过实物和图片,理解数字4和5的意义。

进行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1.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数字4和5的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4和5,并练习读写。

学生进行数字4和5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二章:认识数字6和72.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书写数字6和7。

能够理解数字6和7的意义。

能够进行数字6和7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2.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6和7的书写方法。

通过实物和图片,理解数字6和7的意义。

2.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数字6和7的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6和7,并练习读写。

学生进行数字6和7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三章:认识数字8和93.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够理解数字8和9的意义。

能够进行数字8和9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3.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8和9的书写方法。

通过实物和图片,理解数字8和9的意义。

进行数字8和9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3.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数字8和9的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8和9,并练习读写。

学生进行数字8和9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认识数字104.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0。

能够理解数字10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10的书写方法。

通过实物和图片,理解数字10的意义。

进行数字10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4.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数字10的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10,并练习读写。

学生进行数字10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五章:数的比较5.1 学习目标: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示。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全集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来到南极100以内数的认识来到南极例2及自主练习信息窗二观察贼鸥(一)信息窗二观察贼鸥(二)南极小客人我学会了吗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下雨了学看钟表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农夫的一天方位牧童与牛认识图形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信息窗一校园护绿校园护绿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信息窗二保护环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练习信息窗三绿色行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练习绿色家园信息窗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小熊做客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五、小小存钱罐信息窗一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认识练习课信息窗二人民币的计算人民币的认识练习课第六单元大海边大海边信息窗一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大海边两位数减两位数大海边两位数的减法练习大海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参观水族馆——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的练习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混合练习课大海边信息窗五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大海边回顾整理(一)大海边回顾整理(二)大海边回顾整理(三)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信息窗一厘米的认识信息窗二厘米和米的关系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课外实践我学会了吗第九单元儿童乐园中心板块对全册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左上角板块学看时间内容的回顾与整理左下角板块统计内容的回顾与整理(一)左下角板块统计(二)右上角板块厘米、米的认识右下角板块复习元、角、分方位与图形内容的回顾与整理数学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九个单元:1、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2、构建开放型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南高北小学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选取的素材真实、新奇、有趣。

1986年,北京六年级学生杨海兰和上海初中一年级学生吴弘代表全国少先队员登上南极长城站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单元素材以这一真实的事件为背景,创设了一系列在南极考察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那神奇的南极世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了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认数、数数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数的概念。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

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

本单元在教学数数的过程中,始终将估与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01]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01]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01]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本教案包含以下内容:教材版本、本节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知识点主要包括:图形、数的认识和运算、分数的认识、时间的认识等。

教材版本•教材名称: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ISBN:978-7-5365-8259-0。

本节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掌握运用图形进行计数;2.熟练掌握1-100以内的数字、运算符及其组合方法;3.了解半小时的时间区间,能根据时间判断大致的时间和时间段。

教学重点1.运用图形进行计数;2.数字的境界;3.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其表达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图形进行计数;教学过程一、开始(2-3分钟)1.以一张数的卡片为入口,向学生介绍1-100以内的数字及其组合方法;2.让同学在纸上写出他熟悉的数字。

二、讲解(10-15分钟)2.1 图形计数1.展示蓝色手表,引入时间的概念;2.展示一张10x10方格图,让学生用颜色区分10个的区域;3.让同学根据图形做计数:•颜色相同的区域里有多少个方格;•每个区域有多少个方格;•计算所有区域的总数。

2.2 数字认识1.向学生画出橙色的小花,并问:“小花有几个花瓣?”让同学回答;2.助教老师在黑板前用手绘出100个的方格,并将数字1-100填入;3.问同学:“要是我在第12个方格里放一个花,你能告诉我放在了哪个数字上吗?”2.3 时间匹配1.向学生展示一个钟表,讲解钟表的指针及其代表的意思;2.让学生将圆盘划分为12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可设置指针指向相应的部分,介绍半小时的时间区间; 3.询问同学:“如果现在是10点18分,再过10分钟多少点我们就可以休息了?”三、练习(15-20分钟)1.进行操场上的计数游戏,使学生通过通过游戏更加深入对数的理解,相较书本图片更亲身感受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概要本学期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

全册教材共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图形的认知与分类、数的排序和模式认知等。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内容的安排,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设计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1. 介绍本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将侧重于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加减法、空间与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核心内容。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我们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致力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传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本学期一年级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操作、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技能。

兴趣激发: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

学习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2. 简述教材版本及适用年级。

本教案所依据的教材版本为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信息窗一例1及自主练习1、2、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数的概念。

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

3、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丰富南极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知道南极吗?你对南极有哪些了解?(教师简要介绍南极的概况及情境图的背景)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你小组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4、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提问)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有多少只?海豹和贼鸥一共有多少只?……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1、数一数企鹅的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师: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呢?请小朋友先估一估吧!(学生估计)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答)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只企鹅呢?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啦。

(学生先独立去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数法,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参与指导。

)师:小朋友可以用小棒代替企鹅数一数。

(学生动手操作)师: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听听。

(数的方法: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 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师:数这么多企鹅,你认为那种方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生:10 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师:请小朋友用10根10根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每数10根就捆起来)师:有多少根小棒?数给大家听听。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顺利研究数学下册全册知识。

授课内容
第一章:数与数学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字的读法、用法,以及简单的
数学运算。

第二章:几何图形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性质及其分类,以及测量和比较图形的大小。

第三章:数的应用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时间、长度、重量、温度等方面的度量,以
及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练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 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及教学要点;
2. 带着问题讲课,引导学生参与探讨;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4. 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研究情况;
5.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其全面成长。

评估方法
本章练和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认真备课、积极参与讨论、课后复和练等方面取得进步,为学生成长提供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本教案旨在为一年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数学学习方案,帮助其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厘米、米的认识难点 : 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

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

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厘米、米的认识难点 : 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

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

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

(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

(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

小徒弟很是纳闷。

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

师:哎,这个主意不错。

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生:(1)画: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生:(1)比划 (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2、找直尺上的1厘米: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

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

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比如:(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

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

(教师巡视)(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

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三、认识几厘米: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2厘米)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生:从0到4的长度!师:为什么?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生:从1到5的长;生2:从2到6的长……生:都有4个大格;都有4个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题)3、测量自己的一拃: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

(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师: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师:到底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样测量的。

师: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中指指谁?告诉大家是几厘米?谢谢你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师: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师:差不多: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总结评价: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厘米的认识。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可以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其它单位吗?我们下节再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该情境图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

讲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作长袍的情境。

故事大意是: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产生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

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长?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1、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2、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讨论:1米=100厘米3、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并与同伴交流。

4、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三、用米测量和估测1、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2、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3、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四、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五、解决开放性问题1、让学生投沙包并作好标记(测量投沙包的长度)2、交流测量方法,汇报结果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补充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小明的鞋子长23()一棵大树高5()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2、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米()厘米3、教室的高大约有()米教室的长大约有()米教室的宽大约有()米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教学构想]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组织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体会统计的重要性,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能在遇到有关问题时自觉想到可以用统计方法加以解决,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