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践探索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学生思维局限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针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有效改进和提升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围绕《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展开探讨,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探讨思政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教学方案、分析实践案例以及评估教学效果,探讨如何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和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起着扎实基础、引领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认识和理解的作用。
思政融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品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将思政教育与土木工程课程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因此,研究《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土木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实践效果,深入分析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通过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道德素养。
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思政融合教学的深入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评估,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素养提升。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设计思政教学案例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设计具有思政内涵的教学案例。
这些案例可以涉及国家重大工程、典型工程事故、工程师职业道德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
三、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工程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职业素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有思政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政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
课程中。
总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开展实践活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进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一、前言土木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中,育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更是尤为重要。
二、思政融入课程内容1.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我们着重从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角度去介绍土木工程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地位,培养学生对于土木工程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土木工程的社会价值在课程中,我们不仅介绍土木工程的技术和实践层面,更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土木工程的社会价值。
要让学生明白土木工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而存在的,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土木工程的发展和贡献,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3. 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土木工程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我们要始终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注重安全,营造安全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让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和习惯,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安全基础。
三、思政融入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土木工程领域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污染、建筑安全等,让学生了解到土木工程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和关切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2.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土木工程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3. 强化教师的思政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思政引领作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督促学生动手实践、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土木工程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
2022年2月第24卷第1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Feb . 2022Vol.24,No.1 收稿日期:2021-10-09 基金项目:喀什大学课程思政教研教改课题(21KCSZY -0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D 01A 16) 作者简介:张大利(1976—),男,辽宁朝阳人,教授。
文章编号:1673-1387(2022)01-0103-06doi :10.11717/j.issn.1673-1387.2022.01.17土木工程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张大利,宁作君,何 斌,刘红梅(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新疆喀什844006)摘 要:坚持重于土木工程专业技能的科学素养教育和基于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的人文素质教育同向同行,是统筹推动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想品行与专业素养的知行合一。
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赋予课程思政教育崭新的内涵,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传授自然融合,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三观塑造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同时,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扎实开展,立足专业特点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措施和创新举措。
关键词:工程意识;工匠精神;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志码:A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文化素养熏陶较弱、专业教育面狭窄、教育存在功利化现象等特点,使大学生容易偏重于专业知识学习、文化底蕴肤浅、社会责任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教书育人”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秉持的宗旨,若把“教书”理解为传授专业知识,则潜移默化的“育人”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
随着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全面育人、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
对以实践为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而言,有效开展课程思政仍然受到专业课程思政辅助教材缺乏、教学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重、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本文就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引言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有一定难度,为此,探索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方法,对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
1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目标土木工程概论具有引导性、概括性和前沿性等特点,课程涉及到土木工程发展历史;各类土木工程对象,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各类土木工程活动(规划、设计、施工、维修等);土木工程职业介绍等。
课程涉及多门学科,讲授内容量大、涉及面广、信息量丰富、教学目标高、工程实践性强、课时较少等特点,课程讲授难度较大。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如下。
(1)了解专业,激发情感。
通过学习土木工程行业、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实例,了解专业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大国自信意识,树立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建立“专业梦”,树立中国梦,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2)工程思维,创新意识。
通过对各类土木工程设施及其建设周期的学习,理解工程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意识。
土木工程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的实践与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的实践与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是涉及到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各种土木工程项目的学科,但工程建设并不是只涉及到技术和经济因素,而是与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
因此,思政教育元素应该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得到融入。
一、人文关怀。
土木工程从事的是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工程、隧道等。
如果只是单一地关注经济效益、实用性和技术指标,就容易忽略对人的关怀。
通过在教学中结合干部培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区、学校、农村,走进百姓家中,参与社会公益工作,倾听人民的呼声,为民服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与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公共利益。
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为人民造福。
在这一点上,学生需要逐渐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工程伦理、工程安全、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向着注重公共利益的方向转化,了解工程安全、环保等的重要性。
三、社会责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能会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从事社会任职。
学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工程事故案例,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工程安全意识,树立工程师“安全第一”的意识和责任心,遵守职业道德,为保障安全和环保、提高公共产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好自己的工作。
思政课程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学院应该把这一观念融入到实践中,逐步地引导学生在土木工程方面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认识。
因此,将思政融入到专业课中,是建设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之一。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摘要】本文将围绕《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展开探讨。
在分析课程背景及思政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内容提供铺垫。
在重点介绍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环节安排及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思政融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结论部分对思政融合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建议。
通过本文的讨论,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融合教学的有效运用提供参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思政融合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案例分析、思政融合教学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课程背景土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涉及土木、结构、地质等学科知识,是一门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学科。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作为建设社会的重要学科,其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课程背景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土木工程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思政融合教学可以在课程中融入理论与实践、专业与人文的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加强思政融合教学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1.2 思政融合教学的重要性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思政融合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通过思政融合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在专业领域中具有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一、思政融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思政融合教学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和创新精神。
思政融合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使学生既能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在传授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增加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介绍土木工程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着重介绍一些优秀的土木工程师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培养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尊敬和学习兴趣;在介绍土木工程的社会意义和责任时,引导学生思考土木工程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情操。
通过这样的设计,既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平台,如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室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性教学和项目研究。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土木工程实践课程、社会调研活动、社区服务等。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使命感。
三、思政融合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启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思政融合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不断优化传统工科专业,积极拓展新型工科专业,提高毕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土建类毕业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的自然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结合文献搜集、阅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达到高素质复合型土建工程师的标准。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言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土木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实践性强,与多学科交叉,发展速度快。
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工程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新工科要求下的合格土建工程师。
近年来,在土木施工中不断涌现的可视化工程、工厂化制备、装配式结构与建筑信息智能化,是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对毕业生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土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随着土木建筑技术快速发展,土木工程的功能化、立体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日益凸显,超高层摩天大楼、跨江及跨海等大跨度桥梁、地铁隧道等地下建筑结构逐渐增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课程教材开展,但土木工程施工的教材出版周期长,内容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土木施工技术与工艺的发展速度,滞后于工程实际。
而且,授课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缺少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实践经验不足,在授课时不能将实际工程问题讲解透彻、清楚,影响教学效果。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涵盖面广,实践性强,但理论教学环节占用时间偏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课堂授课时间和课时是固定的,在课程教学任务偏重的情况下,难以达到师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又受到参观工地的安全性不足、实践时间短等因素影响,学生不能深入到工程实践中去,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有效对接,实践效果不理想。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与实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大学生面临未来职业发展时必修的一门课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土木工程及其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
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思政融合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会为土木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思政融合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思政)课程的核心是以社会发展为基础,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社会理论实践,指导学生自觉参与和积极建设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在推进思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思政融合能力教育,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思政融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深入地理解、熟悉思政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分析思政实践的客观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土木工程师建设方面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由于思政融合教学的学习方式丰富、多元,因此也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功效。
二、思政融合教学应该如何实施1、建立正确的实践理念。
思政融合教学将以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新时代思政教育为实践准则,将主题教育作为落实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宗旨的重要举措,正确认识思政融合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思想和实践融为一体,形成积极倡导思政理论与思政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模式。
2、完善教学大纲。
贯彻思政融合教学原则,建立思政融合教学体系,结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完善教学大纲,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践,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结合课堂实践,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有印象的、可持久的学习成果,。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Innovation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机电教育创新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是其专业重要的教学课程,此课程主要包括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等两部分内容,但是其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且实践性也比较强,同时此课程中思政教学至关重要,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内容。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实现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做好教学改革和实践。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职业情感。
通过将土木工程的行业发展历程和最新科技发展以及工程实例的教学,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专业的内涵,来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以及民族的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为社会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与信念。
2)需要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将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周期进行教学,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原则,这样来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进而通过对一些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来促进学生工程智慧的启发,提高学生工程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职业责任和敬业奉献的精神。
通过对工程施工和管理中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工程施工责任性以及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使学生从其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的意识以及对职业具有敬畏感,这对促进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和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案2.1引进案例教学在土木施工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案例进行教学,来促进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
比如,教师可以对土木工程发展和特征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本学科深厚的历史,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本学科的魅力和内涵;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比较优秀的工程案例,如以上海的中心大厦、都江堰和港珠澳的跨海大桥等当作载体,来对其进行科学原理和技术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工程具有的智慧和情怀,进而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专业的自豪感进行激发;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工程灾害以及事故案例等进行剖析,来将其产生的危害向学生进行阐述,并且从课堂和课后,不断引导学生对事故案例进行了解,分析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和影响,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
融入思政元素的“土木工程施工”课
爱人民的思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意
几千名工人和几百台挖掘机进行有效的组织,体现了施工组织设计的必
识,坚定学生技能报国的信念。
要性,同时也让学生见证了中国速度。
2 流水施工原理
通过对几种不同流水施工方式的讲述,对优缺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考虑
培养学生要有全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
学生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到尊重自
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建筑”理念。
然,顺应自然。
1 施工组织概述
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会使工程质量优、速度快、操作性强,引
让学生见证中国速度,提高学生爱党、爱国、
入疫情期间“火神山”、
施工临时围墙替代停车场西端新建围
向学生讲述这些事故所产生的原因、危
中郑州地铁 5 号线亡人事件,其主要问
墙,在施工期间,又违反工程基本建设程
害以及这些事故对社会造成的深刻、沉
题之一即为违规设计和施工,一是擅自
序,对工程建设质量把关不严,围墙未按
重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能从侧
变更停车场设计,二是停车场挡水围墙
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好需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
技能,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而努
[7]
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未来从业者的责任和光荣使命传递给学生 。
力。
11 绿色建筑施工概述
使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
通过阐述绿色建筑的涵义,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
蕴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
展示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浅谈土木类专业有关“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生身心素质健康成长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平衡多样化的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牢牢抓住立
德树人的教育核心,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理论架构,充分发挥
思政教育强大感染力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政治敏感度及文化
认同,同时唤醒学生心中的爱国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教学刊,
2021,
(08):
113—116
[4]杨迎春 .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初探[J]学理论
2021,(02):87—89
[5]张欣然,任思斌 .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2020(09):32—33
- 145 -
总第 1316 期
高等教育在线
浅谈土木类专业有关
“课程思政”
教学的探索
姜可心
王郑(通讯作者)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 210037)
摘
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得到重视,
“课程思政”作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土木类专业特点,
从课程内容及专业精神等方面探讨了土木类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并且分析了“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及后续建
教学论坛,2018(32):149-150
[2]李付娥“中国饮食文化”
.
项目课程设计与实践探讨[J]兰州教
育学院学报,2013(11):92-93
[3]付晶晶,宗宝,刘容 . 高职院校《中国饮食文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J]广西轻工业,
2011(9):182-194
[4]李建刚 . 中国饮食文化教材建设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
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若只是片面地融入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是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课程思政赋予思想政治工作全新的活力,能够丰富专业课程内容,对原有教学功能不断进行拓展。
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何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难点。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分析我国早在2017年就将课程思政的理念纳入相关教育机制改革意见中,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需要从地方实践逐渐转变为国家发展战略部署。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对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推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被打破,教育内容变得更为丰富[1]。
至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打造特色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将立德树人理念进行全面贯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土木工程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土木工程类专业在我国教育领域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教学理念下,土木工程类专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倾向于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会将教育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人才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虽然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但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相对来说较为薄弱。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对人才的综合品质同样有较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专业理论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发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三、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难度大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一些难点,虽然课程思政教育具备较多优势,但其属于隐性课程,教育工作在开展前,教师需要对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思政(3篇)
第1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等多个领域,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土木工程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思政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涉及诸多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
在讲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课堂讨论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工程伦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3. 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参观施工现场、参与工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建设的艰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
4.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5. 建立健全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引导学生重视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思政教育的成效1. 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的土木工程人才。
2.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3. 推动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实施。
课程思政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实践与探讨
课程思政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实践与探讨①谢海舰(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一、引言为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在我国的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总体要求,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目标。
据统计,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76亿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9.7%。
因此,在各类学生中打好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国内国外形势,迫切要求增强人民,尤其是学生群体的政治理念,加强“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已迫在眉睫。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异同点(一)课程侧重不同土木工程属于工科,其专业课主要侧重于为我国培养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专业型人才。
内容涵盖工程材料、设备、技术、勘察设计、检测及维护加固等众多内容。
既建设道路、桥梁、隧道、各种市政工程,又包括各类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等各种工程设施,为国民的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工程实体。
在土木工程课程中结合思政教育可以旁敲侧击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与“三观”意识,同时结合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伟大成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充满民族自豪感,且可反向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
而思政课程属于文科,其主要侧重于对思想理念的培养,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在我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程一直都有着重要的部署。
现在各高校中均开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重要的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心智以及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引性作用,引导着大学生积极向上,做革命的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土木工程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文化素养熏陶较弱、专业教育面狭窄、教育存在功利化现象等特点,使大学生容易偏重于专业知识学习、文化底蕴肤浅、社会责任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教书育人”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秉持的宗旨,若把“教书”理解为传授专业知识,则潜移默化的“育人”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工程意识;工匠精神;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协同育人引言土木工程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明晰思政教育的理念内涵,才能整合教育管理者、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等各方教育力量,从顶层规划上夯实课程思政的基础,成体系地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在实施层面,专业课程中蕴藏着育人的元素,专业课程教师唯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点,在专业课教学中一方面基于人才培养要求深入挖掘课程育人元素,另一方面将身正德高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切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政元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意义、目标、重点及要求等。
针对工科类专业课程,提出相应的思政元素侧重点即要求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即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逐步形成“三全”育人的授课形式,使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传递职业操守底线,提升政治觉悟,弘扬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1.制度不健全,机制不科学就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情况来看,仍存在促进发展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发布时间:2022-08-12T01:51:32.18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7期作者:杨金荣[导读] 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杨金荣合肥铁路工程学校摘要: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本文从实践中总结,浅析专业课程思政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中华民族的品德教育传统历史悠久。
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 “仁、义、礼、智、信”表面是培养“圣贤”治国安邦,本质上是培养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人”;而社会主义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的教育是为国家、为人民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现代以来,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落后挨打又站到世界的前列,依赖于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不断奋斗。
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为全面推行三全育人、立德树人,专业课作为职业教育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必须和思想政治教育同相同行、协同育人。
理工科出身的专业课教师,往往教学严谨、为人木讷,教学上更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不擅长思想教育,更没有系统地开展过课程思政。
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希冀能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一些参考: 1.转变认识,课程思政不是新的教育,而是对现有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点”进行总结、提亮、升华,并逐步形成系统方法和理论体系。
高校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
,,。
,,,,,,、。
,,,。
1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
,,,。
,,,,。
,。
:????,,,。
,。
,,,,,[1]。
,,,,。
2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
,。
,。
,,。
,,高校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李泽良(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高校实验室对各个专业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承担着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土木工程专业要从新时代工科背景出发,深入发掘专业思政元素,结合实验室实践教学特点,将课程思政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的理念。
文章主要从土木工程专业角度出发,介绍符合专业背景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以期为土木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1.12作者简介:李泽良(1988—),男,实验师,硕士,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
,,。
,。
,。
,,。
,,,。
,。
2000,。
,。
,,[2]。
,。
,,,“”。
,,,,。
3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案例3.1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流程,,。
,,,。
、。
,,,。
,,。
,。
,,,。
,,,。
,。
,。
,。
、,[3]。
3.2基于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案例———“”。
,,,,。
,,,,。
,,,,,,。
,,,,,。
,,。
,,,,。
,,。
,,,。
,,。
4结语。
,,,,。
【参考文献】[1]刘笑吟,徐俊增.工科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6(20):186-188[2]李艳燕,董笑男,李新,等.STEM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2):48-55+72[3]苏明周,李彬彬.重点实验室双核心的发展理念与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218-221.高校科技27.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践探索
作者:陈蓓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0期
摘要:为了實现大学教育育人目标,对专业核心课《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思政路径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课程的德育目标,课程内容与思政要素的有效融合,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和德育成果评价标准的探索,促进思政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孤军奋战的现状指出了方向——“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相融合,达到隐形思政的作用,做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起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1]。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承载着大量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术指导的任务,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如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对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教学目标、思政目标与教学方法互相耦合,构建《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涵有机融合的新模式。
一、思政育人目标
《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基本目标主要针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掌握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设计、施工、养护和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基本能力等。
将思政教人目标与课程基本目标相结合,才能真正在“教书”的同时体现“育人”的功能,即在传授专业知识方法的同时,兼顾价值引领。
通过课程教学,隐性植入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正确的三观、团结协作的意识、艰苦奋斗以及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二、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思政元素不单纯是政治,也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一种认识方法。
把专业内容和认识工具结合起来,利用思政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和说服力,超越具体专业问题,在更大范围分析思考,不但对课堂效果起到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登高望远、综合分析的能力[2]。
(一)国家战略与专业历史融合
绪论部分介绍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史,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可融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介绍战略构想,其中所包含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对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和国际移动能力要求。
以“一带一路”中蕴含的机遇为契机,鼓励学生要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要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构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生态文明与工程施工融合
在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取土和弃土,因此土壤表层受到相当严重地侵蚀。
如果进入雨季,尤其是山区路段,弃土场坡面不稳而下滑,严重则会导致泥石流发生,造成水土流失。
若道路施工沿线有野生动物生存,那么工程的建设就会使野生动物迁徙,造成动物生息繁衍的环境改变,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将这一生态文明发展观融入路基工程施工细节当中,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按照规定进行填挖,做好采石场、弃土场掩盖的必要性和处理好建筑垃圾的重要性,使生态文明观更加深入人心。
(三)经济观与工程设计融合
在路面设计中,不论是新建还是改建道路,主要考虑初期投资,工程使用后的养护维修成本考虑不足,这就会出现最昂贵和最短寿命的道路并存的现象,造成在整个寿命期内的成本较大,在技术和经济上都不合理。
因此,将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LCCA)设计与路面设计融合,即在不少于35年的分析期限内,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经济比选,对长期路面性能进行预测,对路面养护周期进行分析,从使用性能和费用两方面综合考虑,以最低的总费用作为经济控制指标。
这种融合使路面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经济环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宽泛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科学的经济观。
(四)职业精神与工程质量融合
1.工匠精神是职业灵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强调,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5]。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6]。
将工匠精神与工程质量的保障相融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
将精品理念与职业精神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精神担当、人文情怀,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精神动力,为未来我国建造更多卓越的工程产品,注入精神原动力。
2.工程意识是职业素养
工程意识的内涵主要包括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等思维过程。
土木工程的建设环境和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工程设计与施工会涉及众多领域,既要考虑建筑安全与造型美观协调统一,又要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这就要对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进行培养。
要在工程教育全过程中灌输“做事先做人”的理念,使工程意识成为工程人才德育教育的基石。
3.工程伦理是职业道德
工程伦理就是在实施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伦理道德,是面对事件时应具有的明辨是非、做出理性抉择的素质。
近年来,建筑行业中的“豆腐渣”工程、工程建筑材料的伪造、科学研究数据的乱编,对人民大众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违背了工程师的伦理道德。
对高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十分必要。
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社会安全规范;通过实际工程中积极和消极的案例,帮助学生感悟工程师的明确定位,辨别出实践中真正的价值观。
(五)民族精神與超级工程融合
詹天佑、茅以升等土木工程界的大师使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建造文化。
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终生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当代大学生。
近年来,我国一些标志性建筑和世纪工程的陆续建成,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传承,例如港珠澳大桥。
它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是我国工程师们用我们的民族精神战胜不可能的又一个工程奇迹。
通过一些超级工程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和文化的力量,了解工程建设的前沿发展,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思政教育实施方法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充分利用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路基路面工程技术发展情况,同时,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补充参考书籍、视频等课程教学素材,学生在课前自学,小组讨论,接收大量行业情况,进而对后续的专业教学内容更加了解。
(二)思政教育结合工程案例
典型优秀的工程案例是思政正面教育的较好载体,既可以展示技术进展,又可以学习科学原理,还可以体会到工程智慧。
工程灾害和事故案例则从反面进行教育,课堂上分析事故原因,引发思考,课后以作业方式分析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引导学生切身思考,领悟遵循专业规范的重要性和土木从业者所肩负的责任。
(三)课程评价体现思政教育
突破过去以知识点、技能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评价,课程思政的落脚点要落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涉及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7]。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中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教学,将生产安全、团队协作、严谨创新等职业能力体现在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中,见表1。
四、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使之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地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件长效机制,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精神建设工程。
高校教师应不忘教育初心,勇于探索和实践,书写思政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43-46.
[2]张爱娟,冯锐,焦万丽,等.《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探索[J].山东化工,2018,47(18):127-129.
[3]杭莺.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J].学习月刊,2015:30-32
[4]周先旺.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J].党建,2014:53-55
[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leaders/2018-05/28/c_1122901308.htm,2018-5-28
[6]闫长斌,杨建中,梁岩.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3):24-32
[7]杨思斯.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索——以《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9,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