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绿色童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响绿色童谣营造和谐班风

——浅论绿色童谣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内容摘要]作为学生成长的基地——班级,其班风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不可估量

的作用。可曾几何时,腐蚀心灵的“灰色童谣”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空间,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那么,如何利用“绿色童谣”逐步占领孩子们的心灵阵地,营造文明和谐的班风呢?我从以下三方面作了探索:唱响规范之歌,养成良好习惯;唱响爱心之歌,培养高尚情操;唱响文明之歌,改善人际关系。总之,无论从理论的思考上,还是从实践的探索上都表明,“绿色童谣”对于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建设都有着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

[关键词]绿色童谣净化心灵和谐班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学生成长的基地——班级,其班风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曾几何时,“灰色童谣”已成为校园的“精神鸦片”,长期吟诵这些不健康的童谣必定给孩子们的心灵蒙上不健康的影子,直接影响他们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养成。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个现象对学生健康心理的严重摧残,对和谐班风的巨大冲击,立志“用绿色童谣营造和谐班风”。于是,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胆尝试——投其所好,率先在班里唱响绿色童谣,让童谣“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渐渐地孩子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健康向上的班风逐渐形成。

一、唱响规范之歌,养成良好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习惯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质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非同一般。小学阶段是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着手也是发展小学生品德最有效的方法。本校每周都有一节班队活动课,每天都有晨会课,以往都是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可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为此,我如此唱响规范之歌。

1、改编《规范》,指导行为

我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每日的“起床、离家、行路、到校、上课、作业、课前准备、出操、运动、吃饭、放学、就寝”等常规以儿歌的形式演绎出《一日常规七字歌》:

按时起床要做到,自己叠被和穿衣,一日之计在于晨,宝贵时间要抓牢。

穿戴整齐系领巾,背上书包去学校,离家之前要告别,按时上学不迟到。

交通规则要记牢,走路靠右人行道,横穿马路左右瞧,斑马线上快步走。

文明进校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说声早,靠右行走脚步轻。

排队集合静齐快,精神饱满去做操,立正敬礼升国旗,奏唱国歌意气高。

课前准备要周到,老师讲课仔细听,掌握知识攻难关,持之以恒争先进。

课间休息不打闹,来到操场活动好,纸屑杂物不乱扔,看见垃圾随手捡。

锻炼身体很重要,一日两操要做好,打球跑步练跳绳,课余生活真丰富。

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要掉饭粒,细嚼慢咽习惯好,尊客敬老不挑食。

排队放学有秩序,说声再见离学校,准时回家要做到,自我保护要记牢。

灯下夜读做作业,独立思考最难得,各门功课温习好,学习成绩呱呱叫。

今日之事今日毕,学习用品不乱放,对照课表理书包,按时就寝睡眠好,

文明礼仪永不忘,诚敬勤朴心欢畅,知书达理修养好,争做文溪好学生。

这样,枯燥呆板的行为规范变成了琅琅上口的童谣,易记易诵。孩子们对行为规范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是把规范的内容无形地落实到心坎上。

2、隐蔽目标,唱响《规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教学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受教育者的内心要求。”因为孩子们在学习童谣、展示童谣之后,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用”童谣。此时,教师隐蔽目标,着力让孩子们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编源泉,以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为童谣创作的对象。例如:针对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我引导孩子们创作了《热爱学习拍手歌》:“小朋友,笑呵呵,一起来唱学习歌。你拍一,我拍一,热爱学习排第一。你拍二,我拍二,早起早到早读书。你拍三,我拍三,上课专心认真听。你拍四,我拍四,一心一意来写字。你拍五,我拍五,画画唱歌齐跳舞。你拍六,我拍六,上课精神别开溜。你拍七,我拍七,团结互助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争做文明少年吧!”;针对上下楼梯拥挤、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的行为,一首《上下楼梯靠右走》给予了温馨的提示:“小朋友,走楼梯,不追逐,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讲究卫生方面,童谣《讲卫生拍手歌》中唱道:“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手来勤换衣。你拍二,我拍二,果皮纸屑不乱丢……”这些富有创意的童谣源自孩子们的生活,当成学习的材料更有亲切感,他们学得格外认真,也非常乐意执行,给班风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从此,孩子们学习的劲头足了,课间文明休息的多了,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

二、唱响爱心之歌,培养高尚情操

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根本谈不上爱心和同情心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当看到身边屡屡发生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们经常把责任推向孩子: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德育过程中究竟忽略了什么,才造成了如此状况?我认为忽略的正是对孩子情感世界的关注,对“爱”的果实的培育。爱是人类美好道德的核心,“爱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它可以使孩子在被爱中感受温暖,由此学会爱别人,形成健康人格。于是我用“绿色童谣”为爱的教育注入“活水源头”。

1、感恩父母,唱出爱心。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我们要教育学生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心里要想到回报,主动分担父母的忧愁和痛苦,培养对家庭的责任心。童谣课上,我先让学生畅谈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回报;接着配乐朗诵经典《月儿谣》:月儿悄悄,鸟儿归巢,我问妈妈,您可辛苦了?月儿高高,船儿摇摇,我问爸爸,您可劳累了?……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歌谣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学生由感而发创作出许多感人的作品。如《回报》:小狗儿,汪汪叫,对着主人把心靠。小朋友,眯眯笑,对着父母把舞跳。《谁和谁好》:谁和谁好?我和父母好,父母养育我,我要勤报答。课后还要求学生积极为父母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反映孩子更懂事了,更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了。

2、感激老师,唱出真心。

爱是理解和信任,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师生之间应用爱心交换爱心,信任交换信任。在庆祝教师节的一节课上学生纷纷用稚嫩的言语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们在《老师,节日快乐》这样写道:

老师老师您真好,备课详细又周到。做事认真又勤劳,关心爱护全不少。

您的好,您的话,我们句句都记牢。又迎一个教师节,不知送您什么好?

说说我的心里话,老师老师您真好,祝您平安又健康,事业家庭样样好。

看,莘莘学子感激老师的赤诚之心溢于言表。而更多的孩子把尊师落实到行动上作为礼物送给老师,他们又创编了《尊师歌》:见老师,讲礼仪,敬礼问声老师好。上课前,准备好,静心等待老师到。上课时,勤思考,积极主动来参与。发言前,先举手,音量适度字清晰。下课前,请起立,感谢老师别忘记。下课后,别拥挤,老师先行讲礼仪。对老师的尊敬之情跃然纸上,尊其师才会信其道!有了爱的基础,班里很快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各科任老师都反映我班里尊师乐学的风气明显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