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8313f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7c.png)
七年级地理教案天气与气候9篇天气与气候 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761ae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9.png)
目标导航
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正确使用“天气” 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2.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卫星云图和天气 预报图。
3. 理解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 活动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 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风力:风强弱的 级别。共分18级, 级数越大,风力 越强。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 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变化?
电视 报纸 广播 互联网
手机、电话查询(12121) ……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 物的__数__量__有关,可以用__空__气__质__量__指__数__ 来表示。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 高气温出现在午 后2时左右,最 低气温出现在日 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以__一__年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最 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 __气__温__年__较__差__。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北半 球气温,通常大陆 上7月最高,1月最 低;海洋上8月最 高,2月最低。
日平均气温=(3+7+15+12)÷4=9.25℃
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都有 切身体验。
炎炎夏日,烈 日当空,人们在室 外活动容易中暑。
深秋时节, 寒潮突然降临, 气温骤然下降, 一些农作物就会 遭受冻害。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以__一__天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_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
结构梳理
天气及影响
多
卫星云图
变 的 天
天气预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e03ee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0.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 天气与气候【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 天气与气候【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8f8386ad51f01dc381f14c.png)
10℃ 20℃
。
23.5 N
你认为A处和B处最有可能是何种地形类型?为什么?
A654℃℃℃
7℃ 8℃ 9℃ 10℃
B
某地等温线示意图
陆地
22℃
海洋
18℃
14℃
A
B
该图表示是__南___半球_冬__ 季(季节)等温线的 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新课导入
你知道下面的谚语是什么意思吗?
十雾九晴;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 蜂子朝王声,冰雹定降成; 东虹日头,西虹雨;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结论1:夏季陆地气温_高__,海洋气温_低__。冬季相反。
结论2:同纬度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降___低__
10
A
20
B
0 10
AB
同纬度 夏季 冬季
陆地 高 低 海洋 低 高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拓展延伸
气温的观测
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 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测定 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污染物,主要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 而形成和富集。虽然在高空平流层的臭氧对地球生物具有重要防辐 射保护作用,但城市低空的臭氧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污染物。
课堂小结
天气的概念 天气及
其影响
天气的特点
持续时间短 多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课件 天气与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课件 天气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828cd392b84ae45c3a358c9d.png)
D.周五
【点拨】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的差,周四气温日较差为12 ℃最大。
练能力
【点拨】根据天
气符号可判断出
周五有雾,不利
3.据上表,以下天气播报正确的是( C ) 于户外活动;周
A.周二小雪转大雪
二是雾转晴;周三是晴转
B.周三晴转多云,气温回升 多云,但气温下降;周六
C.周五有雾,不利于户外运动 是雾转多云。
D.周六多云,有沙尘天气
练能力
[中考·东营]为引入气流缓解雾霾,北京正在建设多条宽度 500米以上的通风道。读北京市某两周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图3 -1-7),回答4~5题。 4.读图可知,这两周
内北京空气质量最 好的一天是( C ) A.15日 B.17日 C.24日 D.27日
练能力
5.下列关于通风道建设对北京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核心笔记
一、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_午__后__2_时__左右,最低气温 出现在__日__出____前后;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叫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_。
核心笔记
2.年变化
核心笔记
月平均 气温
北半球 大陆 海洋
南半球
大陆
海洋
最高值 __7_月___
8月
__1_月___
2月
最低值 1月
__2_月___
7月
__8_月___
气温_年__较__差___=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冷 月平均气温
核心笔记
二、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通常用_等__温__线___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同一条 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通常根据等温线的 ___延__伸___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 的___疏__密___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 线的___闭__合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具体 如下表所示: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cf333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0.png)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c153ad7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0.png)
2、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世界的“干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
【小问3详解】
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岸,其中最典型的是欧洲西部。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中欧班列从中国的连云港一直连接到欧洲的鹿特丹、巴黎等地,连接了亚洲和欧洲,横跨亚欧大陆。
【小问5详解】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种植了比较耐旱的哈密瓜、葡萄、番茄、啤酒花、小麦、玉米、长绒棉等,这些物产经由中欧班列运往沿线各国。由于新疆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风向/海陆位置)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类型 特点与分布
气候类型
降水类型
主要特征
分布
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多雨型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典型地区: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疏密,温差小。
(1)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
(2) 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地形因素)
(3)同纬度地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位置)
2023年毕业会考复习资料鲁教版(五四学制)---天气与气候
![2023年毕业会考复习资料鲁教版(五四学制)---天气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81ad9e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0.png)
13、等温线图上低、高温中心如何表示?等温线疏密程度表示什么?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什么?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低表示低温中心,反之是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说明气温比周围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归纳及表格一、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大于15℃)二、亚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在0℃~15℃之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三、温带气候(最冷月气温<0℃,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它的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四、亚寒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温和,降水稀少。
分布:北纬60°~70°之间的大陆内部,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南半球没有分布。
气候示意图跟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点像,但是它的最热月温度比温带大陆性的低,最冷月温度也比温带大陆性的低。
五、寒带气候(1)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
气候特点:终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降水少。
(2)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气候特点: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降水稀少。
六、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变化的规律。
总结: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步骤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最冷月>15℃为热带;最冷月气温都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最冷月<0℃为温带(有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0℃)最热月<10℃为寒带。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各气候类型在大陆上的分布特点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北球缺少的气候类型)有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默写03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默写03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1fcc71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2.png)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点01天气及其影响天气和气候比较知识点0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卫星云图的阅读常用的天气符号(重点掌握)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例如,表示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
风向的判断(重点掌握)图示天气与人类活动卫星云图阅读技巧:白色表示______,阴雨天气;蓝色、绿色表示______天气。
风的判读:风力看风尾或风旗,一条风尾表示二级风,风旗表示八级到十二级风;风向看风尾或风旗位于风杆的方位。
风向指风的______。
关注台风和霾的天气符号。
知识点0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__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_,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状况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01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___”气温的测量日变化(重点掌握)___气温的年变化(重点掌握)气温曲线图(1)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曲线图的判读看凸向:气温曲线向___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热,应位于___半球;气温曲线___凸出,表示该地7月或8月最冷,应位于___ 半球。
找极值:找出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估算气温年较差,进而判断该地所处________。
知识点02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的判读(重点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重点掌握)(1)不同纬度地区气温差异,主要由纬度差异引起的,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同一纬度,不同海陆,分析海陆因素,夏季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冬季相反。
同一纬度,同为陆地,分析地形因素,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01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2fd634520912a2161579291b.png)
中国的气候特征2——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热对流天气
7—8月 在华北 、东北
伏旱
冬季风加强
9月南撤, 10月结束
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阴山山脉
家乡所在的地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夏季风对气候 的影响: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降水集中在夏季 ——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天气与气候
季 风
夏季风: 主要影
雨利
气 候 的
气
响降水。
候
显
冬季风
加剧南北
热 同 期
农 业 生
产
主 著 温差。
多气 象灾害
兴利 除弊
要 特 征
气候复杂多样
利多种 动植物 生长
五温度带 四干湿区
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呼玛
天然橡胶在北纬20度的海南 岛生长良好 ,而世界其他地区的 种植界限不超过北纬19度.
小资料 我国共有植物2.4万种 ,居世界第三位,动物种 类也很丰富,仅脊椎动物 就有4400种,其中,鸟类 和兽类均占世界同类种数 的10%以上。
四、特殊天气现象
1、寒潮:图 时—秋末、冬季、初春, 地—源于西伯利亚、蒙古 影响—严寒、大风、霜冻。 我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西藏、云贵地区影响小 2、台风:图 时—夏季 地—西北太平洋 影响—狂风、暴雨、风暴潮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冬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季风气候的突出特点: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中国的气候特征1——复杂多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解读课件: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共4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解读课件: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bdfea1941ea76e58fa0498.png)
对比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温度带
气候类型
相同点
不同点
雨林气候
终年多雨
热带
季风气候 草原气候
分旱、雨两季 终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沙漠气候
终年干燥
对比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季风气候
冬季少雨、夏季多雨
亚热带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温带
季风气候
冬季干燥、夏季多雨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大陆性气候
降水分布规律及原因
赤道热,降水多; 两极寒,降水难。 回归线,分两边; 陆西岸,副高带, 信风吹,降水亏; 陆东岸,有季风, 气候温,降水富。 中纬度,居内部, 距海远,气候干。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世界“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干 极”:智力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 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这是为什么?
从理论上讲,日平均气温是全天各瞬间气温的平均值。而实际上, 要得到这样的平均值是非常困难的。根据气温的日变化规律,14时和2 时接近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8时和20时分别是与这两个时 刻间隔相等的时刻,照这种方法算出的日平均气温值误差很小,接近真 实值,所以通常采用“四次定时观测法”测量日平均气温。
谚语与天气
一雾三晴,重雾三日必大风。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雾与霾的区别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为了避免温度计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和外界风沙、降水的影响,通 常把温度计放置在特制的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温 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处的空气温度,因为这一高度既基本上脱离了地 面温度的影响,又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范围。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10
![人教2011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10](https://img.taocdn.com/s3/m/2fa7d2ec71fe910ef02df83b.png)
天气及其影响一、气候和天气的区别二、天气和人类活动1. 天气影响人类活动(1)天气影响交通:如强降雨可能导致道路积水,阻塞交通;下雪、降温等天气导致路面积雪,结冰等,影响交通顺畅;大雾,沙尘暴天气影响大气能见度,从而影响交通。
(2)天气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如大风降温天气可能导致人们感冒;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人们中暑等。
(3)天气影响农业生产:如秋末春初的寒潮天气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影响;干旱导致农作物缺水枯死等。
2.人类活动也能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
天气预报一、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1)阴晴: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2)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3)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4)风向:风的来向风向由“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八个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二、卫星云图1. 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大气图像,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2. 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三、常用的天气符号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在电视天气预报画面上,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常用的天气符号如下:空气质量一、空气质量的高低1.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表示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级别越低,表示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越清新。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三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64693f0f46527d3250ce035.png)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6861b55dde80d4d8d15a4f95.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 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符号图。
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画图:地理书第49页图3.5 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df96161552d380eb63946d06.png)
系是 a﹥b﹥c﹥d,据此完成(1)~(2)题。
图 3-5
(1)若 a、b、c、d 四线为等高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地海拔低于乙地 B.甲地位于山谷 C.乙地可能发育形成河流 D.站在丙地不可能看到丁 (2)若 a、b、c、d 四线为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丁地为盆地 B.丙地为山顶 C.丙地气温低于丁地 D.丁地为山顶 【方法点拨】在同一区域,气温越低,海拔越高。可据此 将气温曲线转化为等高线。
图 3-4
1 (1)甲地最热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最冷 27℃
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 13℃ 7
8 (2)乙地最热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最冷 27℃ 月是__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 2 -5℃ (3)丙地表示的温度带是________带。 寒 甲 (4)甲、乙两地中,________地在北半球,________地在南 乙 半球。
北风。
【例题 1】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有东南风,下面表示东 南风的正确天气符号是( B )
【方法点拨】如图 3-3:
图 3-3
考点 2
气温的时空分布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7、8 月气温最高,则该地区位于北半 球;1、2 月气温最高,则该地位于南半球。 【例题 2】读三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图 3-4),回答下列问题。
4.影响气温的因素 高 (1) 纬 度 位 置 : 低 纬 度 气 温 ________ , 高 纬 度 气 温 低 递减 ________(气温从赤道向两极________); 高 (2)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海洋 低 气温________;冬季相反; 降低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海
第三章_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_天气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4d3596320912a2161479295b.png)
绿色表 示陆地
蓝色表 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不 同地区,云层厚度 是不同的。云的颜 色越白表示云层越 厚。云层厚的地方 一般是阴雨区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步骤一:气象观测,获取气象情报
步骤二:卫星地面站接收气象数据
步骤三: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气象情报资料, 生成天气图表 步骤四:天气预报员对天气图表进行分析和 判断 步骤五: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1.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有雨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____ ;降水 无雨 概率为0,表示肯定____ 。
大气冷热 2.温度是________ 的程度。
3.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 说明风来自北方,例:
试试看:
西南风
A
东风
B
南风
西风
C
D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为13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一道风尾 表示风力2级,例如: 东风4级
东南风6级 西北风6级
但是,大于8级的风用小风旗来 表示,7级风用4道风尾来表示。 例如: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 污染物的数量 有关,可以用 ____________ 污染指数 来表示。 ________
小 ,对人体 2.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 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 对人体健康有害。 大
东风7级 南风8级
南风8级
西南风7级
西风6级
西北风4级
1
2
3
4
5
北风6级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相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