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5.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固>液>气)。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约为1500m/s;在钢铁中可达到520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为介质和温度。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乐音的特性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声音的响度与○1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距离声源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4.声音的高低(尖粗)叫做音调(pitch)。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5.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frequency)表示。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合为Hz。
例如,某人的脉搏是每分钟72次,即每秒钟1.2次,因此频率就是1.2Hz。
6.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7.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
音色与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8.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它的特性。
人们常将响度、音调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噪音及其控制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是有规律的;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苏科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科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八年级上物理苏科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苏科版知识点八年级上物理苏科版是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力、压强、浮力、机械能、电路等内容。
一、力和压强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物体能够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重力、弹性力和静电力等都属于力的范畴。
力的单位是牛,符号为N。
在学习力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在表面之间受到的垂直压力称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符号为Pa。
在学习压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大气压力、水压、气压等。
二、浮力浮力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上推力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排开同样体积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在学习浮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浮力与物体的重量、浮力与液体或气体密度、浮力的应用等知识点。
三、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物理量,单位为焦耳,符号为J。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在学习机械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守恒原理等内容。
四、电学知识八年级上物理苏科版中还包括了部分电学知识。
电路是一种可以传递电流的装置,包括了电源、导体、电器元件等。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是电学知识的核心内容。
在学习电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相关知识点。
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上物理苏科版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物理概念,长期坚持实验和练习,通过提高认知水平,提高实践能力,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正的物理学知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2.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声音是物体的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
声源是指。
声音不仅传递还传递着。
声音具有请举出声音产生条件的三个实验:。
这些实验用了的方法显示出物体振动。
3.声音的传播条件是。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声音在固体中的效果好,举例①②③。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真空铃实验是实验,是由实验事实加上推理构成的。
4.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称作。
其中把水波和弹簧中的波以及声波作对比是一种的实验方法。
5.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传播最,在气体中传播最。
在一根很长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声音,第一声通过传播,最后一声通过传播。
6.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在时计时,声音传播一百米约需秒。
7.声音的三要素:响度指音调指音色用来。
振幅是指频率是,物理意义是。
单位为符号。
卡片在4分钟内振动了2400次,它的频率为。
8.声音的响度与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用刻度尺可以演示这个结论,使刻度尺伸出桌子外的长度,改变大小,刻度尺的改变,因此发出声音的改变。
用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
声音的响度还与有关。
9.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
用刻度尺做实验,用的力,刻度尺伸出桌子外的长度,刻度尺伸出桌子越长尺就振动的。
音调就越。
用同样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
用卡片先后快慢地划过梳子发出声音的不同,提高电动机转速卡片发生的音调变。
弦乐器弦的音调越高。
试管中的水位越高吹试管的声音音调越。
敲试管得声音的音调就越。
编钟的音域宽广指多。
10.不见其人便闻其声指。
在示波器上响度大表现为,音调高表现为。
音色表现为:。
11.物理学上噪声指;乐音指;环保角度噪声指。
人们以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响度。
1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2)(3)摩托车消声器在控制噪声。
13.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超声波指。
初二物理 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判断标准:物体是否振动。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传播速度,V固体>V液体>V气体(V软木比较特殊);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传播介质有几种,就能听到几个声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乐音的特性乐音通常是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轻声细语,扩音器等都说的是响度。
2.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振动的快慢)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例如:这首曲子的音太高,其中音就指的是音调。
3.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由于它们的材料不同、结构不同)。
例如: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三、噪声噪声通常是指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用声强级来客观的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响度),它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噪声的控制或减弱噪声的办法:1.在声源处采取措施。
例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等。
2.在声音传播途中采取措施。
例如:道路旁种植的行道树、高架桥旁的隔音屏。
3.在人耳(接收)处采取措施。
例如:戴耳塞、耳罩、头盔。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面)n:Physics explores the mysteries of the physical world througha scientific process consisting of the following steps:1.Identify and propose a problem.2.Make hypotheses and ns.3.Develop a plan and design experiments.4.Collect evidence through n。
n。
etc.5.Evaluate whether the evidence supports the hypotheses and ns (equal/unequal).6.Draw ns/propose new ns.municate and collaborate (n).Chapter 1: Sound PhenomenonI。
Sound n1.Sound is produced by the n of objects.Examples include humans using vocal cords to produce sound。
bees using small black dots under their wings to produce sound。
wind producing sound through air n。
wind instruments using air columns inside to produce sound。
string instruments using string n to produce sound。
drums using drumhead n to produce sound。
and clocks using clock n to produce sound.2.When n s。
八年级上册苏科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苏科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是苏科物理,主要是从物理的基础概念出发,介绍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八年级上苏科物理的知识点。
一、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自然界的规律。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
2. 物体的分类及物理量的概念物体可以分为实物和虚物。
实物是我们能够看到、摸到、感受到的物体,而虚物则是我们不能直接感知但实际存在的物体,例如声波和光线。
物理量是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度,例如长度、时间、质量、速度等。
物理量需要用数字和单位来表达,例如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3. 物理量的单位与转换物理量是用数量和单位来描述的,因此了解物理量的单位及转换十分重要。
例如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毫米、厘米等都是长度的衍生单位。
不同单位之间可以通过转换系数进行转换。
二、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及图示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相对于一个固定参考系位置的变化。
通常我们通过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运动。
在图示上,我们可以采用折线图或者时间–位置图来描述运动。
2. 运动的基本量和综合量运动的基本量包括速度、加速度等。
综合量则是从基本量中通过计算得出的物理量,如位移、时间、路程等。
3. 运动规律和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公式v=s/t来计算速度。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因此可以使用公式v=v0+at和s=v0t+1/2at²来计算速度和位移等。
三、物体的运动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认为,物体如果静止,则其静止状态会一直保持下去;如果物体在运动,则其运动状态会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力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认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此可以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或运动力学公式F=ma来计算物体所受合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内容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1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整理、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乐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反应声音的三个物理量)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物体的响度除了和振幅有关,还与人耳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6.以声消声:新的反噪声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1) 蒸发
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吸热致冷。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
2) 沸腾
特点: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不变。
声音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
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过程状态:固态——固液混合态——液态
2) 非晶体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体转变为固态的现象。
(1)晶体凝固
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规律: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 非晶体凝固:不断放热,不断凝固,不断降温,没有凝固点。
.温度的测量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2) 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免洒出酒精引起火灾。
3)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以免引燃灯内酒精。
4)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扑盖。
.温度计及使用
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银、酒精、煤油)
340m/s,应记住。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苏科版)江苏物理-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
(苏科版)江苏物理-8年级上册知识点完全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为一体叫声源,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软木和橡胶等特殊固体除外(软木500m/s,软橡胶在常温下40~5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应用声速可以测距离。
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3.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一般来说,振动部分越短,音调越高;对于弦乐器来说,弦越紧,越短,越细,音调越高。
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跟发声体结构及材料有关4.噪声及其控制:噪声定义物理学定义:无规律的振动;环保:影响他人噪声的危害:噪声的声强级(分贝dB);超过90dB的声音会造成听力损伤。
噪声的控制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5.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可听声:20~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可应用于声呐测距,B超成像,测速,清洗,焊接等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播很远;可应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
二.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将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分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常用温度计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表,寒暑表等。
苏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六篇】
导语:在复习物理之前做⼀个完整的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苏教版物理初⼆上册知识点【六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第⼀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个物体相对另⼀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改变。
4.⽐较快慢⽅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定说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章声现象⼀、声⾳的发⽣与传播常考点1⼀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按住发⾳的⾳叉,发⾳也停⽌,该现象说明振动停⽌发声也停⽌。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中,声⾳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引起⿎膜振动,⼈就听到声⾳。
3真空不能传声,⽉球上没有空⽓,所以登上⽉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线电话交谈,因为⽆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般情况下,v固>v液>v⽓声⾳在15℃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原声晚0.1s以上⼈⽿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少为17m。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第1章 声现象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 的物体叫作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可以在 固 体、 液 体和 气 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介质 。
(2)形式:声音是一种波,即声音是以 波 的形式传播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 发射 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测距原理2vts(v 为声速)。
3、声速(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2)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4)15℃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5)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6)声速随介质的温度升高而增大。
(7)实例1:百米赛跑,先看见发令枪冒烟,过一段时间才听到枪声。
(8)实例2:雷雨天气总是先看见闪电,过一段时间才能听见与闪电同时产生的雷声。
4、声能声音具有 能量 ,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例如: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超声波钻孔机能加工坚硬的玻璃等。
考点2 乐音的特性1、乐音(1)定义:通常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是声源做 有规律 振动产生的。
(2)三要素: 响度 、 音调 、 音色 。
2、响度(1)定义:声音的 强弱 。
(2)影响因素:响度与声源的 振幅 有关,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还与 听者与声源 的距离有关。
(3)实例:震耳欲聋、窃窃私语、声音洪亮、放声歌唱、调节音量等。
3、音调(1)定义:声音的 高低 。
(2)影响因素: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频率 有关, 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 ,符号 Hz 。
(4)实例:男低音、女高音、声音的“粗”、“细”等。
4、音色(1)定义:声音的 品质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如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2.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
3.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5. 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动量与杠杆
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2. 动量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变化定律
3. 简单机械原理:杠杆的工作原理、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能量与功
1.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势能和动能
2.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功的单位和功率的概念
4. 能量守恒定律
5. 能量转化与能量传递
6.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压力与浮力
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压力的大小与压强的关系
3.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 物体浸没和浮出的条件与原理
5. 浮力的应用:气球、潜水、飞机等
第六章机械振动与波动
1. 机械振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速度
3. 波的概念和分类
4. 波的特点:传播介质、传播方式、传播方向
5. 波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6. 声、光波的传播和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太空,月球等地方)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钢铁中5200米/秒),而在液体(水中1500米每秒)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声呐,必须注意声音通过的距离一般是一来一回。
5.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3)音色与材料,结构有关,可以分辨某个人,某种乐器。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一支利箭):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苏科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的学科,苏科知识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又易错或者易忘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上册物理中的苏科知识点,并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参考。
一、运动的分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物体可以按照运动轨迹的形状和方向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速度的快慢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按照运动方向的不同分为正反向运动。
二、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它的单位为米/秒。
加速度则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的增量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单位为米/秒平方。
同学们需要掌握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三、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平衡状态和不平衡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合外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在不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受到加速度的影响。
四、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理量。
在物体做功的过程中,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和光能等。
同学们需要清楚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以便正确理解物理现象。
五、简单机械原理简单机械可以将力的方向、大小和速度进行调节,使得物理工作更加方便。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
同学们需要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不同。
光与物体表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要慢得多。
同学们需要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电压和电流电压是指在电路中电子流动的推动力,它决定了电子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电流则是指在电路中电子流动的数量,它的大小与电子的数量和速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二物理上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判断标准:物体是否振动。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传播速度,V固体>V液体>V气体(V软木比较特殊);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传播介质有几种,就能听到几个声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 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乐音的特性乐音通常是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轻声细语,扩音器等都说的是响度。
2.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振动的快慢)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例如:这首曲子的音太高,其中音就指的是音调。
3.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由于它们的材料不同、结构不同)。
例如: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三、噪声噪声通常是指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用声强级来客观的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响度),它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噪声的控制或减弱噪声的办法:1.在声源处采取措施。
例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等。
2.在声音传播途中采取措施。
例如:道路旁种植的行道树、高架桥旁的隔音屏。
3.在人耳(接收)处采取措施。
例如:戴耳塞、耳罩、头盔。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1)声纳----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礁石等2)B型超声仪---观察内脏器官及胎儿,帮医生诊断。
3)超声探伤仪---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
4)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物体速度。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
声波既能够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的测量物态变化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结构特殊,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读数)☆不准确温度计的相关计算:例题: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0 ℃,但它示数是6℃,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 100 ℃,但它的示数是96℃,若它的示数是42℃时,实际温度是 ℃。
设实际温度为t ,则有96−6100−0=42−6t−0,求得t=40.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作汽化。
液体汽化时会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 只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蒸发的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2)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沸点与气压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气体液化时会放热。
通过降温或压缩体积(便于运输)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作熔化。
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熔化的图像经常考试;熔化的特点:①达到熔点,②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③熔化过程中可能是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
液体凝固时会放热。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化(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物质没有熔点(凝固点)。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
四、升华和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作升华。
固体升华时需要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碘、冰、干冰、樟脑、钨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气体凝华时会放热。
五、地球上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物态变化流程图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颜色1.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例题:如图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1区域应标色,2区域应标色。
答案: 1是蓝,2是白(三色混合合成白色)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3.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例题:2012年央视春晚上,一个戴一头蓝色假发,穿一件白色上衣的歌唱演员,在红色灯光照射下,他的假发是色,上衣是色。
答案:黑,红。
原因:蓝色假发仅反射蓝色光,当红色灯光照射到上面时被吸收掉,所以假发是黑色;白色上衣反射各种色光,红色灯光被反射,所以上衣红色。
4.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5.光具有能量(光能)。
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这种光称为红外线。
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显著。
例如: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烤箱、浴室红外线暖灯。
红外线应用。
例如:电视、空调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红外线。
2.紫外线:在色散光带紫光外侧存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光,这种光称为紫外线。
紫外线的化学效应比较显著。
紫外线应用。
例如:验钞机、防紫外线伞、紫外线灭菌灯。
三、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典型例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树荫下的光斑。
重点认识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典型例题:晚上,人在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先变短后变长)。
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m/s.光年是长度单位。
例题:在校运动会上,径赛计时员正确计时起点是(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s的时间。
时);在百米赛跑中,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计时,会少记100340四、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典型题目:1.从镜子中看到的电子钟时间,问真实时间是多少?经常会有0、1、2、5等数字,解决办法:利用轴对称将电子示数反转。
2.从镜子中看到圆表盘钟表时间,问真实时间是多少?解决办法:用12:00-圆表盘时间=真实时间。
3.平面镜成像画图(作图是否正确必须遵守:①物像等大.②物距=像距.③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4. 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五、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作光路图必须遵守反射定律)典型例题: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正确的做法是(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作图:已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A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射 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4.做题或作图时注意:必须是光线进入眼睛,而不是眼睛放出光线,切记切记!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u为物距,f为焦距,v为像距(熟记并理解)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异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同侧);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
(5)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需配戴凹透镜调节。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需配戴凸透镜调节。
五、望远镜和显微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都是凸透镜。
物镜:作用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2.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
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成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