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思想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

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

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

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

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

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主要限于公民内部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协调公民内部关系,如何分配权利义务从而实现公民内部的和谐,是大家过上一种优良的公民生活。

(4)、公民的政治视角:站在公民的视角上认识政治现象,站在公民的立场上阐述政治见解的。

4、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智者将思考的眼光从自然转向人及人类社会。

苏格拉底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之所在。

【作文】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作文】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分类: 作文 >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版书笔记550字 《西方哲学史》是每个读书人都应看的一本书,尤其是搞文史哲研究的人。但是版本也很重要。较好的有两个,一个是罗素写的,另一个就是梯利写的。他的特点不是像以前的版本,罗列各种思想、各个哲学家,而是按照思潮的渊源,逐渐地演化,读者看了以后,有一个对西方哲学清晰的系统的了解,同时增加东方人欠缺的理性和逻辑性。作者在本书的序论里说,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梯利(1865~1934),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在州立大学毕业后,曾去柏林和海德堡留学,在德国,他受到了严格的哲学思考方法的训练。
回国后先后在密苏里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教授哲学与心理学,并曾任美国哲学协会主席。这本书就是他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本书原名:A HISTORY OF PHILOSOPHY, 虽然叫哲学史但是仅仅写了古希腊、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作家和作品,东方仅提到犹太希腊哲学和阿拉伯哲学,所以,仅算是西方哲学。书的风格客观冷静,书的内容翔实,附有通常的脚注和参考书目,供读者核实和进一步研究之用。是一部学者写的经典之作。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球知识界影响巨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影响,不少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创始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出身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还是罗素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怀疑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译文】赫拉克利特虽然是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

读书笔记:罗素《西方哲学史》之绪论

读书笔记:罗素《西方哲学史》之绪论

让我们暂时弃顾唐吉坷德式的历险和那间小屋——虽然我更赞同是王家卫式的——耐心地读一本书。

让我们暂时弃顾昆德拉的原因正是我近来常常思考的——关于什么才是好的文学的问题。

我的感受是:好的文学,或是我欣赏的文学更多的都必须含有一种哲学上的意味,这是文学展现人类存在可能性与多样性的决定性根基,那种依靠百科全书式的宏章巨作,或是凭借个别字句的灵巧隽永,在我看来则如同嚼腊。

将如你所见,这是一篇形式上传统的读书笔记。

二绪论中的罗素就给人一种视角鲜明、叙事宏大、用笔精炼的印象,短短数页,上下五千年的纵横,快哉。

罗素首先将哲学置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某个位置,在他看来,科学是一切确切的知识;神学是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

这或许是我们认识他和他的哲学的钥匙之一。

最先让我感兴趣的是罗素对教会与世俗国王之间争斗的论述。

事实上,每每论及西方文明,总能令我萦绕心头的问题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以及因何演变的历史进程。

东方是如何走向政教合一的?西方又是如何迈向政教分离的?教会是如何拥有力量与世俗国王争锋的?又是如何竟然占有上风?坦率的说,我对西方历史知之甚少,只能凭借罗素的阐述适当发挥我的想象。

罗素提到,“一直到公元1300年以后,教会在与世俗统治者的斗争之中通常总是胜利的。

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不仅是一场教士与俗人的冲突,同时也是一场地中海世界与北方蛮族之间冲突的重演。

教会的统一就是罗马帝国统一的反响。

”这段描述给了我如下的启示:如之前罗素曾提及的,基督教是吸收了后希腊时期斯多葛学派的一些教义,如果说罗马统一是依靠法律与军队的话,那么在精神世界上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义了。

基督教宣扬天国一统的观念正迎合了罗马帝国统一的现实,成为了罗马维系统治的一个支撑。

基督教也成为罗马掌控民众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掌控那些受到过希腊文明熏染的民众。

同时这也成为罗马抵抗北方蛮族侵入的重要力量。

罗素接着描述到,“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在国王这方面,然而教会还是胜利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5篇范例)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5篇范例)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5篇范例)第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作者:约翰·麦克里兰译:彭淮栋阅读时间:2015年10月在西方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政治思想观念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才会成为历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而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以追寻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脉络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现代政治思想。

政治是众人之事,是演化中的文明,是人类永不止息的努力。

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宪制、宽容……并非抽象、空洞、表面化的概念,它们不但是思想,而且是人类历经数千年运用才智与勇气创造的伟大成果。

上起古希腊罗马时代,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终于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式微……麦克里兰观阔溯源,追寻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一脉传统,精呈其发展与成形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方政治思想变迁演化的壮阔画卷。

从苏格拉底到马基雅维利,从霍布斯到马克思,麦克里兰将42位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心灵”置于故事的中心;他带领我们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位政治思想家的观念创造背后,那暖暖含光的灵魂血肉,以及智慧热情;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一切“深埋于过去的心灵力量”与现代世界联系了起来,着重探寻这些思想先驱,如何为现代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丰沛的学识和优雅的文笔,造就了这样一部精巧杰作。

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政治和道德上的洞察力,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

无论你想思考政治还是参与政治,无论你想亲近政治还是远离政治,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都能带给你启发.正如朱坚章所说:研究政治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概念,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并培养客观容忍的态度。

《西方政治思想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观念贯穿全书,其中之一就是近现代国家的定义。

按照作者的说法:近代国家的历史,也是国家完成其“中立”地位的历史。

国家之中意味着与社会分开。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篇1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欧洲史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欧洲史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欧洲史读后感欧洲史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欧洲史读后感篇1近日,我通过阅读《欧洲史》一书的几个章节,了解了欧洲大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

从古代的爱琴海文明,到希腊城邦的创建和扩张,再到一系列的战争、制度、民主、科技等,这些都书写着欧洲的历史。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和许多大陆一样,战争的发展、朝代的更替、人口的增长、制度的演变、科技的发展、一个个国家的建立、一个个英雄的涌现推动着历史、种族、宗教的发展。

从一开始,爱琴海人生活在克里特岛等小岛上,他们既是坚固的城堡和辉煌王宫的建造者,也是普通的水手和工商业者。

爱琴海在这些人勤劳和智慧的经营下,变成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中心。

到后来,希腊的各个城邦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各地之间的战争不断,战胜者不计后果地荼毒战败者,摧毁农作物,夷平城市,屠杀人民或将其卖为奴隶,古希腊的城邦在内斗中耗尽了力量。

这是无法战胜来自外部的威胁的重要原因。

同时也给社会提了个醒,要避免内耗,团结一致。

但是,古希腊为欧洲和全人类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

例如,古希腊创造了好几门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逻辑学、社会科学等,这些学科都是欧洲课程体系的起始。

古希腊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大家以及着作,在世界各个领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学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着作。

古希腊开创了欧洲的历史,也从思想上摆脱了过去以神话解释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力求用已知事物和逻辑来推理解释未知事物,成为后来西方发展实验科学的创始者,也为后来社会发展奠定了科学和人文基础。

欧洲史读后感篇2这本书确实很好读,一个下午就可以通读一遍。

但是,如果想真正的理解它,还是需要多读几遍,花一些时间去整合。

它讲了欧洲崛起的故事,讲希腊的智慧学识,日耳曼的野蛮好战,还有基督教的道德戒律,在漫长的岁月中,博弈、融合。

最终,古典战胜了愚昧,而科学又战胜了古典。

日耳曼民族和维京人的野蛮曾经践踏整个欧洲,但在治国中又拥抱了罗马的大地主和基督教所代表的民主与共和。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800字1发觉“思路行者”这名字没取好,在这个领域,行走的姿势看上去就有些古怪,如果叫“思空飞者”“思海游者”,不仅视觉效果会好得多,境界之高下更是“昭然若揭”。

最近就着实到“思海”里去“畅游”了一番,粗粗浏览了大哲学家罗素(1872—1970)的《西方哲学史》。

这部书于1945年出版,罗素先生很长寿,晚年主要靠这书养老。

我以跟看小说差不多的速度来看这部60多万字的巨著,每天看4万字左右,实在有些亵渎神明,好在罗素先生是无神论者。

对于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以前可谓一无所知。

自己的兴趣好像还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但是西方文明无论是作为参照物还是更为宏大的背景,必须有些起码的常识,至少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是如何进化出来的,总得能说出点ABC吧。

凭我的学识和智商,实在看不了这书,比如柏格森(1859—1941)的理论,不要说理论体系没看懂,硬是一句话也没看懂,“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等,搞得我完全是云里雾里。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看得这么快,反正看不懂,反正看过了。

并没写读后感的'习惯,这本特别看不懂的书倒想写,至少把有印象的几点整理一下,也算给特别热爱、看重中国文化的罗素先生一个交待。

第一次知道西方哲学的起源竟然是数学;第一次知道原来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西方思想史上有这么高的地位,竟然跟我们的孔先生差不多,统治了西方思想界2000多年;第一次知道,中世纪的西方竟然腐朽黑暗到了如此地步,让我看了都心有余悸,以致于觉得人类能从中世纪的丑陋中走出来多少有些侥幸。

在我印象中,德国是世界上专门生产思想的地方。

看了书后才知道,在康德(1724—1804)之前,德国是思想十分贫瘠的土地,历史上少见的通才、“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1646—1716)出生的时候德国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他受的也主要是法国教育。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优秀感触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优秀感触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优秀感触《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优秀感触1前段时间,通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此书名为哲学,但西方所谓哲学乃为科学之科学,统率一切之思想,因此将此书视为欧洲文明发展简史亦不为过。

通读犹如囫囵吞枣,却也得出了些心得,现依据阅读时的随手旁批成文,不求全面,但求脉络清晰而以。

*相当枯燥,请选择性阅读。

按照欧洲历史学派对古代社会的划分观点,将近代之前的历史分为上古、中古,两者分界线是公元476年欧洲奴隶制社会的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古与近代的分界是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光辉照耀整个欧洲。

也就是说分成这么几个阶段:史前——公元476年是上古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500年左右是中古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世纪,1500年之后又划分为近代、现代等。

对照中国历史年表,发现东、西两个当时几乎决裂的、独立发展的文明之间竟有如此巧合。

(此处所说的西方文明,指的是正统欧洲文明及其派生。

)公元420年,晋朝灭亡,至此中国文化最高速发展的时代结束。

公元十四世纪,明王朝建立,中国在经过短暂的元代统治之后,传统学术界遭到毁灭性打击,继而进入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上古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文明犹如人之青春期,均呈高速发展状态。

中国传统汉文化思想体系得到建立和确认,形成了以儒、道、墨、法为主,尤其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体系,此种体系绵延至今,之后数千年,中国再没建立新的完整思想体系,只是对先秦思想体系得承袭、融和、分支和发展。

史学上的极端观点认为,秦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思想家了,而晋以后连真正的知识分子都很难找到了。

西方社会将古希腊称为经典时代。

那时期建立起来的哲学、科学体系被称为经典哲学、经典数学等。

丢番图创建了代数学,欧几里德著有《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穷举和趋近概念是微积分的原始思想。

经典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结束了“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家单一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体系,从此,哲学将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此开始了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等重要社会学科的研究。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思想简要概括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思想简要概括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思想简要概括很多时候,思想家的名字闻名遐迩,可是我们只记得他们的名字,而忘记他们所说的话,这就是记录下这些的目的哲学不仅表现在认识论知识论的方面,更广泛地涉及了上层建筑,如道德,国家,美学戏剧……(美)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 詹姆斯·菲泽著;丁三东 ... [等] 译这本书不错网上找不到这些资料,更多是围绕马克思以及他之前的奠基,为统治者服务的考研资料,这不是我们想知道的,这只能阻碍思想的发展,个人认为社会主义哲学是可以超越的,这种工作必须存在,也必然有意义苏格拉底的前辈米利都学派:泰勒斯—水构成万物本原,提出世界本质是什么的问题阿那克西曼德—事物组成的是元初物质,人来源海洋,许多宇宙并存,万物灭亡归于无阿那克西米尼—气是万物由之产生初始物质毕达哥拉斯—万物的数学基础赫拉克利特--许多形式和单一的持续元素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基本单元;变化是神的普遍理性,理性来源信仰,最实在东西是灵魂,灵魂最独特重要的是智慧或思想,自然法的启蒙者.斗争是变化的本质对立面冲突的调和,在一中发现多的统一巴门尼德—只存在单一不变永恒存在的东西芝诺—感官欺骗我们要达到真理,思想方式比感性道路更重要,四个悖论1运动场悖论2阿基里斯追乌龟悖论3飞失悖论4运动相对性恩培多克勒—存在是永生的不灭的,之所以毁灭是物质元素微粒构成阿那克萨戈拉—把心灵与物质区分开,心灵影响物质原子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知识理论,存在真实和暗昧的知识伦理学目标是快乐,通过教养获得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塞拉西马坷)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我们的知识被自己知觉限制伦理学—道德判断是相对的,法律反映每个文化想在所有人中建立道德秩序的普遍愿望宗教—不相信神存在不妨碍对神的崇拜高尔吉亚—1无物存在2如果存在无法被认识3即使被认识无法被传达塞拉西马坷—统治者是不正义的集合,是更强大集团的利益,傻子才追求正义,正义导致软弱苏格拉底—达到真理的方法是,将认识和行动联系起来,认识善就是行善,知识就是美德灵魂认识影响支配一个人的日常举止,关注好的生活而不是沉思知识理论—假设通过逐步修正不完全或不确切的思想,可以得到真理;虽然事物变化或消逝,但某些方面确是同一的,不会变化或消逝,这就是事物的定义和本性.定义一个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达到清晰确定概念的过程事物之中存在着我们可以发现的秩序,普遍的概念存在某种实在的基础道德思想—德性实现一个人的功能,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者,一个人的功能就是理性的行事,德性是恒定的罪恶是无知是不自觉的,就是说没人会故意选择破坏损坏他人的人性柏拉图—知识理论--洞穴的故事,人们居住在洞穴的黑暗之中,在模糊不清的影子世界中产生了他们的思想,影子就是不可靠的知识.x-y知识的教导连续过程通过完善的知识我们彻底摆脱了感性事物相论相:所见事物仅仅是其摹本的永恒模型,被心灵而不是感官所领会;相与事物是分离的,独立存在,是事物本质的原因,分有一个相,模仿一个像,我们走的越高,相越抽象,知识就越广阔,相相互之间联系构成知识,通过回忆\辩证活动\欲望的活动发现相道德—灵魂概念,寻找人类生活的真正目标,灵魂理性部分的功能,恶的原因是无知或遗忘,没有人明知道却还去选择对他有害的行为,善的生活视为内心和谐健康幸福的生活.只有当灵魂每个部分都实现真正的功能时,一个人才能达到正义.政治—国家的出现是没有一个个体是自足的,而我们都有许许多多的需要统治者应该是一个受到全面教育从而理解可见世界与理智世界,意见领域与知识领域,现实与实在之间区别的人……理想国宇宙观—世界充满变化和不完善,依然展现出秩序和目的,人性和世界之间某种相似性,都包含一个理智的永恒要素,都包含一个可感毁灭的要素.时间的意义是变化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范畴:科学知识中被使用概念的分类,相关于主词有一定谓词;通向科学的次序,1存在及其过程2事物及其思想3思想转化为语词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行而上学—对实体的研究,实体就是不陈述一个主体,而其它一切东西都陈述他,是作为基底的质料还是形式; 变化的过程四因1它是什么2什么做成的3被什么造成4什么目的造成存在不变的推动者伦理—一个善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实现作为一个人的功能,人的功能是灵魂的主动性,善就是德性相一致的灵魂活动,幸福就是灵魂以美德方式做一件事,道德品性在于培养自动走中间路线的习惯,根据自己最高的本性行动,我们是最快乐的,这就是沉思。

西方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思想史读后感读了西方思想史,我仿佛被卷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这可不是那种翻翻书页、点点头就过去的阅读,而是一次真正能让我内心起波澜的深度探索。

书中展现的西方思想的发展历程,就像是一部超级长的电视剧,每一集都有新的角色和剧情,让人目不暇接。

从古希腊时期那些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到现代各种思潮的碰撞与交融,我看到了人类思考的力量是如何一步步改变着世界。

比如说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吧,这个老爷子整天在大街上找人辩论,问一些让人头疼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他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教室,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讲义,就是凭着一张嘴和一颗追求真理的心,让人们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苏格拉底穿着简单的长袍,拉住一个路人就开始发问:“朋友,你说什么是正义?”路人一脸懵,苏格拉底却不依不饶,非得把这事儿说个明白。

这场景,多有趣!还有柏拉图,他提出的理念论让我琢磨了好久。

他说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东西都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就好像影子是真实物体的投影一样。

我一开始觉得这也太玄乎了,但是仔细想想,又好像有点道理。

比如说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完美的圆”的概念,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能画出的圆总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完美。

这不就像是现实在努力追赶理念,但总是差那么一点儿吗?到了中世纪,宗教的力量占据了主导地位。

那时候的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简直是深入骨髓。

教堂高高耸立,钟声回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要受到宗教教义的约束。

但这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好处,至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宗教给了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和依靠。

我能想象到一个疲惫的农民,在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劳作后,走进昏暗的教堂,在烛光中默默祈祷,希望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让生活变得好一点。

文艺复兴时期就像是一场思想的狂欢派对。

人们突然发现,原来除了上帝,我们还可以关注自己,关注这个美丽的世界。

艺术家们拿起画笔,画出了人体的优美线条;文学家们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人间的喜怒哀乐。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分享与讨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分享与讨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分享与讨论在阅读《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过程中,我深感这是一部极具启发性和洞察力的著作。

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而且也让我对现代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部作品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它对不同政治思想流派的深入剖析。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现代的政治理论家,作者详细地阐述了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这让我明白了政治思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同时,不同政治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也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秩序的不懈追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政治思想的解读所吸引。

作者不仅分析了各种思想的优点和局限性,还对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社会。

在分享我的读后感时,我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我相信,通过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内涵,也可以激发我们对政治思想的深入思考。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鼓励更多的人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关注政治思想的发展动态,深入思考其中的问题,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政治思想的问题,共同成长和进步。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导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

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

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

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

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

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

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

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1、受虐:有关犹太人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

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

《欧洲思想史》读书笔记

《欧洲思想史》读书笔记

《欧洲传播思想史》读书笔记书名:《欧洲传播思想史》一、从远古到希腊:传播观念的缘起古希腊神话成为最早的口述历史古希腊神话形成时代城邦时代④线形文字线形文字B(米诺斯文字)荷马史诗②文字的出现史诗的口语传播形式使得语言从贵族化转为①③祭仪平民化字母⑤①、随着岁月的流逝,荷马史诗本身也和史诗中人物的讲述一起变成了诗人传诵的故事,肩负教育人民的使命。

这也是欧洲最早最成功的传播实践。

②、希腊人的独特的“诗性”言说,在城邦时代蜕变为语言的技术和世俗权力化,作为获取政治权利的主要手段言说—公众演说、法庭辩论等—意味着语言纯粹向着一种为实现一己之目的所用的影响技术而发展,语言作为拯救的功能而被忽视。

这种对于语言权力的占有,其实应该最早源自原始时代的巫术行为——祭仪。

[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催使了政治的产生,但反过来,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及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③、祭仪:1、作为最初的人的传播2、人与神交往的最初媒介形式④、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⑤、书写符号的出现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是对人类口头传播的第一次革命,从图案、记号和图画到做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的出现,同样是一次革命。

[希腊字母基本上是一切字母的源头]二、思想的言说:古希腊人的传播观[古时的修辞术应该是现代传播学的前身]三、政治之术:罗马帝国的传播观念[修辞学的发展过程]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希伯来文化基督教1、罗马时代的传播思想隐含与政治教育之中,亦即修辞理论中,其中代表人物是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

2、西塞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也是古罗马演说理论的主要建树者。

四、中世纪:宗教文化的传播时代言论思想控制②拉丁语基督教印刷术基督教印刷品影响传播方式①布道③自我(内向)传播1、中世纪文化形成的首要标志是拉丁语官方语言的确立。

2、中世纪的修辞学是为了培养僧侣能更好的用拉丁文写教会文件和世俗的刀笔吏起草法律和政府文件。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欧洲各国哲学史读后感()《西方哲学史》是国哲学家罗享誉世界的部学术巨著。

它以其湛的思想,深邃、博览群书的学识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罗有句名言:“种哲学要有价值,应该建立在个窄小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这个知识基础不单是关乎哲学的。

”罗本人就是这句短诗的实践本人。

他的哲学著作涉及本科专业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家认为:“莫的学识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渊博……”怀特海形容罗“是对话录的个对话的化身”。

我想,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个重要原因吧。

在《西方哲学史》中,作本人从现代人人类的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着笔,向读本人能描述了自元前6世纪以来,直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轮廓;在短短的数千年的历史中,几乎任何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我们都可以在这部著作中找到清晰的评述。

在书中,作本人对这些哲学观点的评述清晰而明智,表现了个学术大家绵长,湛的思想,令人深深叹服。

如评述柏拉图关于闲暇产生智慧的表示质疑,对此,作本人作了详细而深刻附以的分析。

首先拿柏拉图的这种思想与近代思想作比较,推出柏拉图该种思想存在的明显结构性问题;然后作了系列的假设,假设柏拉图的思想或本人说假想成立,经分析和推理,作本人本人最后顺理成章地引证:找出群“有智慧”的人来,把政府交托给他们,这仍然是个弊病不能解决的问题。

政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护民主制度的症结。

认真阅读此书,我发现我的不仅是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还有对罗慎密的逻本人和极强的推理能力的学习。

我觉得读本书,我们的前提条件不要关键步骤只局限于了解书中所介绍的内容和情节,而是要吸收作本人所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以及要学习作生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要懂得学习,于学习,在阅读中至少能在思想上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罗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

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看来,乃是二种因的产物: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

《欧洲传播思想史》读书感悟

《欧洲传播思想史》读书感悟

《欧洲传播思想史》读书感悟第一章从远古到希腊:传播观念的缘起“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于美国,但作为一种观念却源于欧洲,本章就是讲述传播在欧洲的缘起。

毫无疑问,欧洲传播也经历了从口头到语言再到文字进行传播的媒介进化过程,这必然涉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贯穿其中的是以宗教神话作为传播内容和动力。

《荷马史诗》作为早起口头传播的主要文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播的功能意义上看,史诗的口语传播形式,是的语言从贵族化转为平民化。

荷马史诗本身也和史诗中人物的讲述一起变成了诗人传诵的故事,肩负教育人民的使命,这也是欧洲最早最成功的传播实践。

希腊人的独特的“诗性”言说,在城邦时代蜕变为语言的技术和世俗权力化,作为获取政治权利的主要手段言说—公众演说、法庭辩论等意味着语言纯粹向着一种为实现一己之目的所用的影响技术而发展,语言作为拯救的功能而被忽视。

这种对于语言权力的占有,其实应该最早源自原始时代的巫术行为——祭仪。

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催使了政治的产生,但反过来,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及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这一时期,希腊人发明了字母,并且采用自右至左的书写排版方式,为以后书写方式逐渐规范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文字作为传播媒介,应该是一词巨大变革,将当时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等丰富的文化,记录和保存下来,这也使得后来承袭使用文字进行记录这一习惯和传统。

早期的公共传播方式就是文学形式或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诗人或是巫师,后来转变为哲学家,古典时代的哲学家的政治活动,集中于对语言的利用式的理解的批判,从理性上解决传播的工具性问题。

第二章思想的言说:古希腊人的传播观传播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必然与社会现状、社会制度相适应而不断调整传播形式与内容。

随着希腊氏族制度的瓦解,奴隶制国家建立,传播也就是当时所说的修辞术或者说演说逐渐使用到政治上来,传播内容、形式都有所变化。

当然,在修辞术发展当中,语言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其魅力,以智者为代表,对修辞术、演说进行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演说是城邦公民政治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城邦公民生活中,公民大会、法庭等地方,要得到成功,必须以说服的方式赢得支持,对于当时来说,演说比诉诸武力更能有效率的解决政治问题,演讲训练是领导人的核心教育,教育上也以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作为目标,可见,在当时,政治家甚至平民都已经十分重视演说(传播)在社会发展和政治统治方面的作用,但当时的传播应该属于单向的传播形式,演讲者在公共场合演说,听众很少有互动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传播思想史》读书笔记
书名:《欧洲传播思想史》
一、从远古到希腊:传播观念的缘起
古希腊神话成为最早的口述历史古希腊神话形成时代城邦时代④
线形文字线形文字B(米诺斯文字)荷马史诗②文字的出现
史诗的口语传播形式使得语言从贵族化转为①③祭仪
平民化
字母⑤①、随着岁月的流逝,荷马史诗本身也和史诗中人物的讲述一起变成了诗人传诵的故事,肩负教育人民的使命。

这也是欧洲最早最成功的传播实践。

②、希腊人的独特的“诗性”言说,在城邦时代蜕变为语言的技术和世俗权力化,作为获取政治权利的主要手段言说—公众演说、法庭辩论等—意味着语言纯粹向着一种为实现一己之目的所用的影响技术而发展,语言作为拯救的功能而被忽视。

这种对于语言权力的占有,其实应该最早源自原始时代的巫术行为——祭仪。

[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催使了政治的产生,但反过来,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及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
③、祭仪:1、作为最初的人的传播
2、人与神交往的最初媒介形式
④、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

⑤、书写符号的出现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是对人类口头传播的第一次革命,从图案、记号和图画到做作为书写符号的文字的出现,同样是一次革命。

[希腊字母基本上是一切字母的源头]
二、思想的言说:古希腊人的传播观
[古时的修辞术应该是现代传播学的前身]
三、政治之术:罗马帝国的传播观念[修辞学的发展过程]
希腊文化罗马文化
希伯来文化基督教
1、罗马时代的传播思想隐含与政治教育之中,亦即修辞理论中,其中代表人物是西塞罗、昆体良和奥古斯丁。

2、西塞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也是古罗马演说理论的主要建树者。

四、中世纪:宗教文化的传播时代
言论思想控制②
拉丁语基督教印刷术基督教印刷品
影响
传播方式①布道
③自我(内向)传播
1、中世纪文化形成的首要标志是拉丁语官方语言的确立。

2、中世纪的修辞学是为了培养僧侣能更好的用拉丁文写教会文件和世俗的刀笔吏起草法律和政府文件。

3、西方印刷术的出现得益于宗教的推动,印刷术被认为是基督教扩大影响的新工具,而当印刷术同时也成为民间思想传播的手段时,宗教又对印刷品进行严格限制。

4、基督教的传播模式:经典的确立
经典解释策略
多媒介传播方式
5、基督教传播最基本的方式是布道。

宗教布道是一种宗教传播,也是一种社会传播。

6、自我传播是一种心理行为,一种内向传播出现象,可以表现为自我陶醉、自我表露、自我宣泄、自我思考,它实际上与个人和个性思维等有关。

基督教在兴起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我传播的信仰,这种宗教自我传播具有自我传播的自我性、隐蔽性、内动性等基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特征。

作为一种心理体系,这种体系至少具有象征、静观、回归等几个突出方面特征。

[中世纪这个被宗教统治的时代,一方面,基督教为了宣传教义吸引更多信徒,广开传播方式,但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教徒对基督教的忠诚,教廷又严格控制人们的言论、思想、以及出版自由,大肆烧毁有违教义的图书,残害进步人士。

整个传播体系和基督教形成了一种即利用又打压的状态。

]
五、人性的觉醒:文艺复兴时期的传播观念
哥登堡活字印刷术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演讲术
但丁俗语论
马基雅弗利的政治宣传观
培根谣言论
马丁路德布道记
弥尔顿出版自由观
弥尔顿欧洲思想史上第一个专论言论自由的人,《论出版自由》资产阶级言论自由理论基础,并非等同现在的言论自由,有局限性。

六、理性与自由:启蒙时代的传播观念
启蒙思想自由言论说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1、法国大革命中公布的《人权宣言》,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2、巴黎公社被镇压后,法国国民议会制定《出版自由法》。

这部法律开创了现代新闻法的模式,集中反映了现代国家言论自由的具体问题。

3、意见与表达自由概念经古典时代的集体的“参与自由”到启蒙时期的个人的“自主自由”,再经1789年的《人权宣言》,最终到19世纪末才真正形成一种系统观念。

七、19世纪:阶级传播意识的形成传播地点集中在法







啡馆
1、欧洲国家传播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资产阶级传播制度的建立,实质上应该说是言论审查制度的建立,19世纪上半叶是欧洲国家自由主义传播制度建立的时代。

2、对无产阶级党报的最系统、最完整的表述,是列宁在1905年提出的。

八、现代传播观念: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二战前:二战转移美国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理论马克思主义
精英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思想中应该是精英两个字,他们认为只有古典的经典的东西才是文化,把大众传播批评的一无是处,虽然,他们的有些观点是片面地,但却指出了当今传播体系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