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题(一)联系的普遍性

1.什么是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有哪些表现?其方法论是什么?

(1)表现: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山东高考)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辨析: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辨析:事物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典例应用]

据《神经心理学》杂志介绍,德国萨尔不吕肯大学医学院神经心理学科的科克霍夫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思维能够决定存在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德国科研小组发现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并找到了有效治疗视觉障碍的新方法,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正确;大脑特定区域对视觉障碍起到关键作用,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故②正确;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存在决定思维,故排除。故答案选A。

[答案] A

目题(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是什么?

(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为什么联系是客观的?

根据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为事物的联系就是主观联系。(×)

辨析: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2.(山东高考)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类不能随意创造。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新的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2)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只是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臆造某种联系不能等同。

(4)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夸大主观能动性,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或认为人可以随意创造联系;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不能建立新的联系。

[典例应用]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从材料所给出的“深入研究”“材质特性”“板材”“经济效益”“商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公司能够根据“秸秆”和“效益”的固有联系,通过“另辟蹊径”突破了事物的现象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①②正确;③与题意无关;④说法本身错误。

[答案] A

目题(三)联系的多样性

1.什么是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有哪些表现?

(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海南高考)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辨析: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

2.(全国卷Ⅰ)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辨析: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不能说哪一类联系更能激发创新意识。

1.正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关系

(l)联系具有多样性,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要求对于多种多样的联系必须具体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否则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对于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2)联系具有条件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认识事物就要认识它存在的条件,改造事物就要改造事物存在的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是密切相关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离开了条件,联系就不能产生;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事物联系的具体方式就不同。因此,联系的条件性决定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是联系多样性的要求。

(3)认识论角度: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典例应用]

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解析]男人在社会上的不同角色说明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即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答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