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比例 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1、出示例5“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明确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交流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
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
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
苏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word教案
课题一:解比例学习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用不同种方法解比例,锻炼灵活解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这就是比例:32 : 24 = 8 : 615 : 25 = 3 : 5 0.8 : 0.4 = 8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比例 例:下面那些可以和6.4:4组成比例?(1)9.6 : 6 (2)3 : 815 (3) 7 : 4.2 (4) 1016 2.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6.4 : 9.6 = 4 : 6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那这个规律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快速填空吗?8:25=40:125 ( ) ×( ) = ( ) ×( ) 43:5321:52= ( ) ×( ) = ( ) ×( ) 159106= ( ) ×( ) = ( ) ×( ) 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内)项 (外)项比 意义名称 基本性质是由______个数组成,是一个_______,表示___个数相除前项 后项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______ 比例 由____个数组成,是一个________表示_____个比相等的式子内项 外项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_____两个内项的积练习:1. 若3a=5b,则a:b=( ) : ( )2. 12 : ( ) = ( ) : 53.)(5.1349= 4. 1.5 : 3 = ( ) : 4 二、教学新课1.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13.5 : 6 = x : 4 6x=13.5×4x=645.13⨯ x=9练习:1. 24︰15=x ︰1002. x ︰52=121︰6 3. 82=2.1x4. 25x =7592.实际应用1)把左边的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右边的长方形,求未知数x2)把右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三、典型例题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和250毫升水(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组成比例(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16/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四、回顾总结1.比例的定义2.比例的基本性质3.公式表达式4.如何解比例课题二:比例尺和面积的变化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探索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学习难点:看懂线段比例尺;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例: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练习:3.1.:8000000560千米1 :50000 6厘米600米8厘米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二、求实际距离例、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练习1.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画在图上是15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2.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3.甲乙两地相距160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 :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4.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三、典型例题例1: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距学校200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距学校250m在下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剖面图练习1.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2.英华小学有一块长12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 :40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例2: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图形面积与放大前面积比是_____∶1【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在10 ∶8 = 1.25中,10是比的(),8是比的(),1.25是比的()在4 ∶6 =48 ∶72中,6和48是比例的( ),4和72是比例的( )2、写出比值是43的两个比:( )∶( )和( )∶( ),再把它们组成比例是( )3、a 是b 的1.75倍,a ∶b =( ):( )4、从24的所有因数中选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5、101、8、21再配上( ),就可以组成比例 6、如果甲、乙两数为一个比例的外项,两个内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甲数是433,那么乙数是( )7、如果a ∶0.5=8∶0.2,那么a=( ) 如果a ×b=c ÷d1,则( )∶( )=( )∶( ) 8、大圆的直径是4厘米,小圆的半径是1厘米,大圆和小圆面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9、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25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 10、在一幅比例尺为的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用数值比例尺表示为( )如果南通到南京实际距离大约是400千米,画在该图上应画( )厘米 11、一个精密元件长0.2厘米,画在图纸上长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2、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假设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甲到终点时,乙还差20米,丙离终点还有38米,那么乙到达终点时,丙还差( )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比例尺是一种工具,运用它可以测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大小……( )2、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比的比值不变3、实际面积图上面积=比例尺 ………………………………………………( )4、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都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 )5、如果5X =6Y ,那么X ∶Y =5∶6 ………………………………( ) 三、选择题5%(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线段比例尺改用分数形式表示是( )A 、401 B 、40000001 C 、4000001D 、1601 2、在比例里,一个内项扩大5倍,要使比例照样成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另一个内项也扩大5倍B 、其中一个外项扩大5倍C 、另一个内项缩小5倍D 、其中一个外项扩大5倍或另一个内项缩小5倍 3、一个长4cm ,宽2cm 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cm 2 A 、32 B 、72 C 、80 D 、128 4、与 14 ∶ 16能组成比例的是( )A 、 16 ∶ 14B 、 13 ∶ 12C 、 12 ∶ 13D 、2∶35、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A 、2∶7B 、6∶21C 、4∶49D 、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 1、求未知数x41∶12=X ∶52 X 6= 107 3∶8=24∶X12.52.5 =8XX 0.07 = 0.8750.35 X :1.05 = 27 :0.352、根据文字列出比例,并求出解①45和它的倒数的比等于X 和152的比②一个数和1.25的比等于1.6和0.25的比,这个数是几?五、操作题8%1、分别按4∶1和1∶2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2、量量、算算、画画(下图是某地区的示意图,取整厘米数)(1)港闸区政府位于越江路口( )边大约( )米处;(2)曙光小学在越江路口的正南面,离越江路口400米处,请用“·”在图中画出“曙光小学”的位置六、应用题1、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在这幅地图上,量得南通到上海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厘米,求南通到上海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2、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1) 现有水6000千克,全部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 现有药粉3.6千克, 全部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相距4.5厘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2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隆兴佳园1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38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 那么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5、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3∶4,如果再加入5千克铜,熔铸成新的合金68千克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多少?6、英英准备暑假到北京去玩,她很想知道南通和北京相距多远联系到最近学习的比例知识后,她很快找来一张地图,但不巧的是这张地图上印有比例尺的一角不小心撕掉了用这张地图英英能知道南通到北京有多远吗?她记得乘车去南京时,在车站看到南通到南京是400千米,于是她想出了办法你能说出英英想出了什么办法吗?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前项 后项 比值 内项 外项2、3∶4 6∶8 3∶4=6∶8(答案不唯一)3、7∶4(答案不唯一)4、1∶2=3∶6(答案不唯一)5、40(答案不唯一)6、1547、20 8、4∶1 9、261 2625精品文档 10、50 1∶500000011、20∶112、20二、判断题1、×2、×3、×4、√5、×三、选择题1、B2、A3、D4、C5、C四、计算题1、1201 4.2 64 40 1.75 81 2、81 8 五、操作题1、、略2、西 600 略六、应用题1、120千米2、12千克 1800千克3、40千米4、7.6厘米5、8∶96、能 先量出南通到南京的图上距离,在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六年级数学下册 比例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会用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3. 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比例。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表示方法3. 判断图形是否成比例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成比例的事物。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教授比例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教授判断图形是否成比例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例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成比例的事物,评估学生对比例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比例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求解比例问题。
2. 学会解比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比例尺的换算。
教学内容:1. 比例的计算方法2. 解比例方程3. 比例尺的换算教学步骤:1. 复习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计算方法。
2. 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求解比例问题的技巧。
3. 教授解比例方程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授比例尺的换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进行比例尺的换算。
5.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比例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解比例方程的技巧。
3. 让学生进行比例尺的换算,评估学生对比例尺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比例分配和比例调整。
3.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分配2. 比例调整3. 几何问题中的比例应用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
[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 )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
]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口答)4 :3= 2 :1.5 = x :4= 1 :2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
出示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
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
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概念及相关记号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3.学会倒置比例、比例倍数的概念及运用二、课前准备•熟悉比例的基本概念•复习简单的数学计算技能•准备白板、黑板、彩笔、橡皮、直尺等教学工具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比例的概念,如:–“比例是什么?举个例子。
”–“比例有哪些应用场景?”–“比例的作用是什么?”等2.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几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例的记法:用冒号“:”表示比,用分号“;”表示同比例关系。
•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比例中每个量的变化都对应着其他量的变化。
3. 课堂练习•用比例的概念及相关记号作为依据,讲解例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练习,如:例题1:苏珊有10本书,比利有18本书,则苏珊和比利的书本数的比是多少?•指导学生使用比例的记法进行计算。
解析:苏珊有10本书,比利有18本书,则二者的书本数比为10:18,可以简化为5: 9。
即苏珊的书本数是比利的5/9。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变化的影响。
4. 实践应用•归纳比例在实践应用中的常见应用场景,如:应用1:饮食计划。
如果每餐需要100克的蛋白质,每餐需要多少瘦肉?•指导学生使用比例的方法进行计算。
解析:每餐需要100克蛋白质,则瘦肉与蛋白质的比例为1:1,即每餐需要100克的瘦肉。
5. 拓展练习•考虑比例的倒置和倍数的概念,教授相关的运算技巧。
例题2:某年级男女比例为3:2,女生有40人,则男生有多少人?解析:男女比例为3:2,在此基础上,女生人数为40人,则男生人数为(40/2)*3=6 0人。
四、课后作业•练习课上讲解的例题•结合生活实践,设计一道比例应用练习题,并提交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应用场景也更加明晰。
同时,倒置比例和比例倍数的概念也进一步被掌握,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比例时更加灵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解比例的方法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对比例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解比例的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比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采用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比例知识。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如购物时商品的原价和打折后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商品是否打折?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 比例的性质,如: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解比例的方法,如:交叉相乘法、等比例代换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解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尤其是等比例代换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引入比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如内项、外项、比例尺等。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比例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4. 解比例方法:教师讲解解比例的方法,如交叉相乘法、等比例代换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9.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10.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工程预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和组成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解比例的方法4.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难点:解比例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奥秘。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比例的应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比例的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比例概念、比例组成和比例性质的理解及运用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作用,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比例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比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
3. 比例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比例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如黄金分割比例。
解比例(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
4、解比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理解接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善于思考、认真检验等学习品质。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方法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1、谈话什么叫做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43=21.5 x4=12活动2【讲授】新课1、教学例5(1)欣赏照片。
从题目中,你了解到放大前和放大后这两张风景照片的哪些信息(2)分析信息。
提问“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3)发现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问题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多少厘米2、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多少”呢(2)交流。
预设a、量一量b算一算c、列比例解答(3)选取其中一个比例式解答(4)谁能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吗(5)谈话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6)小结。
活动3【练习】综合练习1、完成“试一试”(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以及注意点。
2、完成“练一练”3、练习七7、8活动4【活动】检测一、填空1、在6 :5 = 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4 :5 = 24÷()= ():15二、解比例25:7=X:35 514: 35= 57:x 23:X= 12:14X:15=13: 56 34:X= 54:2 X∶0.75= 81∶25四、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1.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会写出比例式并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写出比例式并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判断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时的准确性。
第二章:比例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 学会解比例题,能迅速准确地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内容:1. 比例的计算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为方程求解。
2. 解比例题的步骤:确定比例式中的已知项和未知项,列出方程,求解未知项。
教学步骤:1. 导入:提出问题:“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三个项,如何求解未知项呢?”2. 讲解: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和解比例题的步骤,通过例题演示解题过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解比例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例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比例题时的步骤清晰度和计算准确性。
第三章:比例尺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 比例尺的作用:通过比例尺可以将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
教学步骤:1. 导入:提出问题:“在地图上,如何知道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呢?”2.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距离的计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苏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及表达方法;
2.掌握比例的性质;
3.学会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4.组织班级同学进行比例读数;
5.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书、作业本。
教学内容及步骤
Step 1 引入
1.教师通过制作一张比例图或拿出家庭用品中的比例容器来引入比例概念;
2.向学生解释比例的意义及表达方式;
3.让学生观察比例图或比例容器,了解比例的性质。
Step 2 比例的性质
1.教师讲解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2.学生必须听懂比例的性质;
3.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性质。
Step 3 比例的应用
1.给学生提供比例练习,让他们尝试求比例;
2.让学生练习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了解比例的应用;
3.提供比例读数活动,让学生合作阅读比例值,并给出其意义。
Step 4 总结
1.教师进行讲解总结,概括本次课程内容;
2.简单提及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3.教师可以提供趣味游戏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业
1.完成课堂中的练习;
2.查找实际问题利用比例解决;
3.准备下堂课的思考问题。
总结
本次课程重点介绍了比例概念、性质及应用,学生通过互动课堂活动、练习、实际应用、比例读数等方式,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下次课程中,将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班级的同学共同解决更复杂的比例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比例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循序渐进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如比例的定义、比例式等。
但部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不能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突破解比例过程中的思维障碍,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资源: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
3.教室环境:座位排列整齐,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比例式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比例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教学内容】解比例。
(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1 /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
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
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比例》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的理解和解比例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和特点。
2.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和组成。
2.解比例的方法和技巧。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解比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8折,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例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比例的定义和组成,解释比例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些例题,展示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解比例题“已知比例2:3=4:x,求x的值。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解比例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解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收集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是学生学习比例知识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解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但是对于解比例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解法。
2.问题解决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实例。
3.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解法。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八折,问小明实际支付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解释解答过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比例的解法步骤,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解法,并检查解答结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苏教版
-解释比例的定义,如“两个比例相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实质;
-通过图形、表格等多种方式展示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
-以实际例子说明比例尺的意义和用法,如地图上的比例尺。
2.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中项与两端项的关系,即如何通过已知比例中的部分数值求解未知数;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能够较快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特别强调了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在讲解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非常积极。我发现他们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也在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成果分享,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表达和倾听。
5.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关系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学会使用交叉相乘法和求比值法解比例问题;
-能够将比例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并运用方程求解;
-掌握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下《解比例》是小学数学的拓展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解比例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解比例的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解比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例的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2.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应用。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巩固,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比例关系?如何用比例解决问题?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同时,讲解解比例的方法,如交叉相乘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反馈,指出解题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计算物体面积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比例的解法,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二是解比例的应用。
在第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交叉相乘法、等比例替换法等方法来解比例。
在第二部分中,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解比例》这一章节时,我了解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比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交叉相乘法、等比例替换法等解比例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交叉相乘法、等比例替换法等方法来解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交叉相乘法、等比例替换法等方法来解比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比例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途径,发现解比例的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解比例一
解比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 43 “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新导入新课1、找找比比:(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 18:30 0.4:0.2 1.8:0.95/8:1/4 7.5:3 2:8 9:27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学生回顾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二、认识比例探索规律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 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内项外项(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5=18/30(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2、教学例4(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2)、学生写不同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3)、学生探索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比例 1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 1教案苏教版流程2:教学例5b 流程3:教学例5c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流程7:课堂总结流程8:完成练习第6题流程9:完成练习第7题流程10:完成练习第8题a 流程11:完成练习第8题b 流程12:完成“思考题” 流程13:布置作业流程1:教学例5a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流程3:教学例5c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
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
你看懂了吗?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5a
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
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
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
流程3:教学例5c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
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
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
你看懂了吗?
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课件出示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看一看,你做对了吗?说说把比例写成1.2x=75×0.4的依据是什么?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5页上的练一练,把这3题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教师:核对一下,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三题的解题过程。
流程7: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在列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解比例的依据又是什么?
教师:在列比例式时我们要根据题意,正确找出题目里的比例,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个等式,同时计算也要认真、细心。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求未知数。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7题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先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一下。
流程10:完成练习十第8题a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47页第8题,先轻声地读一读。
教师: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然后看一看它们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可以写成这样的比25:200、30:250,它们能组成比例。
流程11:完成练习十第8题b
教师:大家看第2个问题,题目中的“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300毫升水中应加入的蜂蜜与水的体积的比等于第一杯中蜂蜜与水体积的比。
教师:正确理解了这个条件的意思后,就请大家列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核对一下,你做对了吗?
流程12:完成思考题
教师:下面我们要来挑战一下自己了,有信心吗?请看……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呢?
教师: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就说明两个外项的积是1,由此我们就能想到两个内项的积也是1。
教师:那另一个内项可以怎么求呢?请你列式算一算。
教师:另一个内项是
3
16
,你算对了吗?
流程13: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课堂作业是练习十的第5题。
希望大家能认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