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书中对高峰体验的描述
04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百度百科)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目录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或特质的顶点,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
高峰体验者被认为是更具有创造性、更果断、更富有幻想、更加独立,同时他们很少有教条和官僚。
他们更少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他们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什么人容易拥有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即处于需要金字塔的顶层的人,更可能发生高峰体验,因为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有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会象我们大多数人受焦虑的折磨,对现实进行曲解,这使得他们能更清楚地评判他人和环境。
他们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领域,如科学、艺术甚至是社会服务行业表现优秀。
自我实现的人并非完美无缺,只是他们没有许多人阻碍自己实现潜能的障碍。
当然,如果你从来没有过高峰体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心理没有达到高水平。
记住,连马斯洛也说并非所有自我实现的人都会有那样的体验。
发生的可能性虽然自我实现的人更容易有高峰体验,马斯洛也承认有些还没达到自我实现阶段的人也有可能有这种体验。
高峰体验不能通过个人的意愿而发生,但却有可能通过安排自己周围的环境提高它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独处可能是一个有益的影响因素。
高峰体验的情绪分析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浅析马斯洛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
浅析马斯洛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作者:姜艳华刘伟伟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3期摘要: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年4月1日出生于纽约州。
国籍:美国。
社会职业: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关键词: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马斯洛曾阐明了“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和他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及高峰体验论。
需要层次论是基础,自我实现论是核心,高峰体验论则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关于需要的理论是深刻而细致的。
他提出人的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几种需要,用它们来解释人类活动的动机。
这五种需要具体阐释如下。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指与生存相关的需要,是我们同其它动物所共有的。
2.安全需要:当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安全需要就作为支配动机出现了,它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
如果这种需要不能满足,人将感到孤独和空虚。
4.自尊需要:除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于他们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和欲望,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和欲望。
二、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中最高层的需要,自我实现论是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经验总结,它在马斯洛的人格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人甚至把马斯洛人格理论等同于“自我实现理论”。
正是出自对人性高级层次孜孜探索的浓厚兴趣,才使马斯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量结果。
马斯洛以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48位历史和现代人物作为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对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人格和成就进行非正规的观察、整体论分析,发现了自我实现者的一些特征:(1)他们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
影响我最大的一次高峰体验
影响我最大的一次高峰体验方松林在我的生活工作中,确实有很多影响我的高峰体验,也有影响我最大的一次,当然在介绍影响我最大高峰体验之前,必需知道何谓高峰体验,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的确存在一种精神顿悟的色彩。
顿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精神灌注,意识长久的指向某个目标;二是心智的压抑,心灵积攒了太多的能量。
当两者到了某一个阈值(因人不同)的时候,就会造就这灵光一闪。
我相信,更多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是逐步形成的,随着学识的渊博,意识的扩展,精神的完满,像修炼一样,随着心灵的成长、提升、净化,人变得公平、开朗、豁达、宽容、博爱与慈悲,这样的内心境界谁能说不是一种生命的高峰!高峰体验的核心是让人们的心灵得以从现实中解放,他们接受现实,却保持着高度的心灵自由与超越。
有一句经典的东方名言:"世界的所知,眼睛是知者;眼睛的所知,心智是知者;心智的所知,心灵是知者。
"那么心灵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灵?我个人觉得,心灵不是机体的感知觉,不是渴求与满足,不是情绪的舒张,不是逻辑推理,但它却潜藏在理性、思想、欲望、情绪和身体里,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甚至感觉不到它,但它却滋养着我。
2017年4月年我有幸接到了通知,得知自己获得了2017年9月份参加厦门会晤医疗保障任务初选的机会。
由于保障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经过正规、严格的培训及筛选才能真正挑选出优秀、合格的保障人员。
为此,作为候选人员,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一种描述人的宗教性本质的心理学方法——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本文旨在论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是论证人的本质的宗教性的一种方法。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领袖,也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而超个人心理学则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它从东方的禅宗、道教和瑜伽等宗教吸取营养,反对统治着心理学界的物理主义世界观,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超个人‛、‚超越性‛和‚精神性‛的研究(车文博.2003,p492)。
按理说,作为这样一个学科的创始人,马斯洛应该是虔诚的教徒才是,但奇怪的是,马斯洛从小就因为母亲的原因而对宗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怀疑,抱着一种无神论的态度,他回忆道:‚作为一个孩子,迷信和宗教对我来说是一回事。
‛(爱德华•霍夫曼.2003,p2)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把马斯洛引向研究超个人心理学的道路呢?在我看来,这把钥匙就是他的‚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论,而‚高峰体验‛又是他的思维逻辑的必然发展。
马斯洛的学说的起点来源于他对美国心理学界的两大势力: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行为主义秉承洛克的‚白板说‛,把人定义为环境的产物,没有任何自由和尊严(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曾写过《超越自由与尊严》一书);精神分析则把人类比于动物,人受到潜意识和本能的控制,这更是对人性的贬低。
马斯洛认为这两种心理学都无法完整地描述真正的人的模样,要了解人,必须从最优秀的人群中去寻找样本。
马斯洛仔细研究了人的动机和需要,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个层次的需要,它们依次上升(马斯洛.1987a,p40-p53),而这种上升的依据就在于人所固有的似本能(马斯洛.1987a,p88),即一种潜能。
这里马斯洛把亚里士多德的潜能论引入心理学,人不再是被环境或潜意识决定的被动客体,而是具有潜能的待实现的主体,而他对自我实现这种对人性最高境界的描述,则大大提升了人自身的形象,人的这种形象,蕴含着一种宗教性。
高峰体验与人格完善_论马斯洛的宗教心理学_陈彪
陈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00720)
摘 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 A.H.马斯洛通过需求层次 论 、自 我 实 现 者 、高 峰 体 验 、高 原 体 验 等 一 系 列
重要心理学概念, 描述了个体的人格完善与宗教信仰及其经验之间的关系。人们注重他的心理学说, 却忽视了其中的
·哲 学 研 究·
布伯, 铃木大拙, 本杰明·富兰克林, 沃尔特·怀特曼等) 构成。 尽管马斯洛的研究样本一直为心理学界诟病, 但他的需求层 次论的学说, 却几乎得到一致公认。
( 一) 需求层次论 按 照 马 斯 洛 的“ 整 体 动 力 论 ”, 人 类 普 遍 地 具 有 某 种 可 描述的基本的需要, 他把它们区分为五种有等级的类型。在 这些层次的最底层, 最具优 势 是 生 理 需 求 , 如 食 物 、水 、睡 眠 。 被这些需求主导的人不仅被迫去满足它们, 而且会按照这些 需求来看世界并形成他们的渴望。当这些生理需要得到或多 或少的满足后, 新的需要又会出现并主导他们: 安全需 求 — — — 寻 求 保 护 、安 全 感 、可 预 测 性 、结 构 、秩 序 等 等 。 马 斯 洛 认为 , 就是这些需求也 能 控 制 人 的 整 个 机 体 , 这 在 儿 童 、有 心 理障碍者以及那些经济上和社会上被剥夺者身上表现很明 显。不过, 在健康的和幸运的成人中间, 安全需求有可能只表 面上表现为一种对 宗 教 、哲 学 和 科 学 的 取 向 原 则 的 兴 趣 。 在 第三个层次上, 我们发现是从属和爱的需求, 包括对根的寻 求, 对家和家庭的需要, 对邻居和朋友们的需要, 对联系和亲 密的需要。下一个出现 的 是 自 尊 的 需 求 , 包 括 对 满 足 、能 力 、 成就、独立和自由的渴 望 , 以 及 对 应 得 的 别 人 的 重 视 、欣 赏 和 尊敬的需要。正如赫瑟林顿( Hetherington) 指出的, 宗教教义 常常要么是通过提倡谦卑来反对它们, 要么通过强调罪感来 强化它们[3]603。这四个层次共同组成“较低的”( lower) 或“匮 乏的”( deficiency) 需求, 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它们 是 由 所 需要的对象的缺乏而促动的。在层级中越低的需求, 越具有 强制力, 它们出现得也越早, 被剥夺的状态也愈是严重。 马斯洛认为,“ 较 高 的 ”或“ 成 长 的 ”需 求 形 成 第 五 个 层 次, 也就是对自我实现的普遍需求。它通常出现在其他四种 需 求 达 到 满 足 之 后 , 它 是 人 对 实 现 潜 能 、取 得 对 自 己 本 性 更 完满的认识以及更高水平的整合的特殊的欲望, 它是最不具 有优势, 如果得不到满足也最不易衰退的需求。相比匮乏需 求— ——就它 们 得 到 满 足 就 衰 减 而 言 , 成 长 需 求 通 过 满 足 而 得 到强化。不管一个人是立志成为一个好的医生或是一个灵巧 的木匠, 一个熟练的音乐家或一个精通的艺术家, 或者仅是 一个好人, 马斯洛认为, 成长本身就是一种报偿并迫使他或 她走向更高水平的成就。成长的过程就是人格的丰富和完善 的过程。 ( 二) 自我实现者 马斯洛认为, 有一些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 赋 、才 能 、潜 力 等 因 素 , 能 够 实 现 自 己 的 愿 望 , 对 自 己 力 所 能 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 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这需要他 们忘情自我, 超越自我, 否则与自我实现无缘[4]227。马斯洛特别 对 那 些 罕 见 的 、健 康 的 而 且 往 往 是 年 长 的 个 人 感 兴 趣 , 这 些 人的生活被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所鼓舞。尽管在这一层次上 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 但他认为这些人互相之间在某些 重要的方面很相像。他们最重要的特征是: 对实在有更准确 的认识和接受, 包括人性; 自发性, 更能积极地欣赏别人, 日 常生活中更有创造性; 相对地能独立于亲密的物理的和社会 的环境以及文化; 有更 深 的 、更 满 意 的 人 际 关 系 , 极 有 可 能 是
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一,何谓高峰体验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好!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我们来设想,你是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
开始的时候,你还有很好的现实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还会有幽默和笑语。
慢慢的,躯体的痛苦,情绪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让你忘却了行为的意义,甚至怀疑攀登的价值和现实性,你的内心挤满了渴望与逃避,冒险与胆怯、放弃与坚持的双向冲突,知觉变得凝重而迟缓,现实感消隐,意识逐步的缩窄。
再后来,你的思想似乎停滞,感觉麻木,忘了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是机械地向上走。
你的意识界沉静而虚无,只有心灵那一丝光亮,仍在坚持和闪耀着。
终于,你到达了那高耸卓绝的山顶,按理说积压太长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却没有发生。
你似乎忘却了自我,忘却了存在,时间和空间消融在一起,没有边界,四周只有一片纯净的虚空,深邃而神秘。
你甚至会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一种像海潮般的愉悦和满足感从遥远的心灵深处释放、溢出、扩展,伴随着高峰上的洁净、安祥,和谐席卷了你,你似乎听见了心灵的笑声,品尝到生命融入那种永恒与无限的感觉。
慢慢的海潮过去,你的内心仍充满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无比的欣喜,灵感激荡,思想饱满而充实。
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你对自我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觉已经完全的不同。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这就是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
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
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_高峰体验_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刍议
Vol.6No.31高峰体验所表现的特点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一项重要人格特征。
其对高峰体验所表现的特点做过以下描述:⑴从主观感受上说,它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心醉神迷的时刻。
“存在爱的体验,也就是父母的体验。
神秘的海洋般或自然的体验,审美的知觉……这些以及其他最高快乐实现的时刻,我将称之为高峰体验”。
⑵它同时也是一种“目的体验”,“终极体验”或“存在体验”。
⑶从持续时间来看,这一体验往往是短时存在的。
“所有的高峰体验都是转瞬即逝的,而非永存不变的。
虽然其影响和作用可能长期存在,但是体验出现的一刹那却是短暂的”。
高峰体验是普遍存在的。
马斯洛说,即使一个辛劳的家庭主妇,当她看到一缕阳光从窗口射进,丈夫和儿子在阳光下津津有味地吃着她煮的早点,刹那间她也会陶醉的———这是她劳动创造的“成果”,幸福感会溢满心胸。
此时,心身的疲乏消失了,感激、快乐、奉献等美好的字眼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显然,身心投入,又有相宜的情境,出现巧妙的契合,任何人都会产生高峰体验。
诗人可能因一首成功的诗而产生高峰体验,数学家则可能因一次成功的数学论证而获得类似的感受。
,而音乐、舞蹈、韵律、体育等对躯体的爱,对躯体的觉知,对躯体的崇敬也可以通向美妙的高峰体验。
同样,语文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活动,完全有可能引起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的普遍存在,让我们对人作为个体的自我实现更加重视,也让我们认识到人自身情感的发掘和表现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阅读或创作的高峰体验中,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都得到了最佳的展现,更能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阅读和自我的存在,更深入地领会到独特的审美境界,潜能得到不断激发,从而能在没有系统的课文分析下形成自己的系统的阅读协作方式和能力。
就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观察可发现,学生喜欢某学科往往是因为“上××课好玩”,这种现象在音乐、美术、体育这样的科目中体现得犹为明显,而在中学教育中作为基础工具科目的语文则相对显得枯燥无趣。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摘自《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
高峰体验与最佳状态显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高峰体验就是最佳状态本身。
马斯洛在很多地方论述了高峰体验。
他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同一性体验。
为了说清楚这种同一性体验,马斯洛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来表达。
马斯洛下面的这些描述看起来有重复之感,但是,实际上,它们对于我们多方位地理解高峰体验,找到自己关于高峰体验的感觉都是有帮助的。
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
能更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进行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
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一体)的自我感觉。
他们更少分裂或者分离,更少自己与自己作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体验的我与观察的我之间更加一致,目标更加集中,更加协调有机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非常良好地运作,具有更加有效的协同作用,更少有内在的摩擦,等等。
仔细地想一想:”分裂”、”分离”、”自己与自己作战”、”内在的摩擦”等是不是我们常常体会到内心的矛盾状况呢?与高峰体验相比,我们对这些状况显然是更加熟悉。
2.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更加纯粹地成为他自己时,他就更能够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和。
例如,挚爱者双方更加亲密地融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人;’我与你’的一元关系更具可能性;创造者与他的产品合二而一;母亲与她的孩子合为一体;艺术观赏者化为音乐、绘画、舞蹈,而音乐、舞蹈、绘画,也就变成了他;””这就是说,对于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满的获得,本身就是对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
此时,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忘我的境界。
”3.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通常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加有风度。
他处于自身的最佳状态,一种如矢在弦、跃跃欲试的状态,一种最高的竞技状态。
转载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与道家的内修境界
转载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与道家的内修境界原文地址: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与道家的内修境界作者:董兵心理咨询师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与道家的内修境界熊春锦提问:马斯洛提到的高峰体验,强调个人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有一种特别愉悦的高峰境界体验,这是不是与道家所达到的内修境界高度一样?解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跟道家修之身的变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通过这么多年,我在西方进行《德道经》理论、文化、实践方法等方面的讲学情况来看,可以先打一个比喻:我们的儒学思想,可以说是在地球平面上;而佛学思想,相当于在大气层当中;西方的神学思想,也同样处在于大气层当中,他们的哲学思想在电离层这个表面;然而,道学思想却在宇宙之中,因为道学思想它是无所不包的。
那么在实证过程当中,在体内的实证过程当中,很多西方人由于受他们文化的制约,一般他们都难以冲破一个"我"字的制约,难以冲破自我状况、自我感受、自我感觉、自我觉悟、自我知觉这几个方面的束缚,在"我"字上面是比较难以突破的这种局限。
在教学当中,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头疼。
比如说,早期对精气神的体悟,他们很敏感,他们求证得也很快,很快就可以将自己体内的精气神获得一种实证,但是要他们超越自我,马上就会出现一种反馈式的自我保护,并不愿意突破那个自我的束缚和制约,他们还是以我为中心来谈感受,来谈感觉。
但道学思想是严格地恪守着一个道生德养的原则,任何生命、任何物质全部都是"道"这个"无"来生成,而且依靠"德"的能量进行滋养,并且要具有阴阳"二"的二重性,才能够赋予品质和品格。
只有掌握了这个"三",三生万物,构成了"三"的时候,才能形成一个可以表述的面。
两点之间只能成一线,三点之间就能构成一个面。
但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常常只抓住了这个"二",进行孤立地讨论,而忘记了老子思想当中的这个"三",三点构成以后,或者说三种物质构成以后,才能够构成一个面。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峰体验”
⼼理⼤师们的⼈⽣经历和他们的理论有哪些隐秘的联系?他们的⼈格特质与其思想倾向性之间⼜有什么关系?最近正阅读《西⽅⼼理学⼤师的故事》,顺⼿做了⼀些摘记,希望能够帮助⾃⼰解答以上的疑问,放在博上和朋友们分享。
马斯洛的妻⼦是他的表妹贝莎。
他深爱贝莎却羞于表达。
有⼀天,他像往常⼀样到贝莎家串门,刚开始他犹豫地坐在贝莎旁边,他们交换着含情脉脉的眼光,随着这种沉默的延续,贝莎就向马斯洛坐近了⼀些,但马斯洛还是不敢表达,最后还是贝莎的姐姐推了马斯洛⼀把才将他推到贝莎⾝上,还⼀边说“看在上帝的份上,吻她吧。
”于是,马斯洛在近乎逼迫的情况下吻了贝莎⼀下,贝莎没有发怒,甚⾄还吻了他⼀下——这段经历被马斯洛称为“⾼峰体验”。
⾼峰体验:⽣命中曾有过的⼀种特殊经历,"感受到⼀种发⾄⼼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性解放,⼼灵⾃由,照亮⼀⽣。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峰体验。
⼀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法表达的。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高峰体验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释义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
1943年,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
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
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最初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
在晚年马斯洛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
生理需求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安全需求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榜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的不相信这社会,变的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藉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Depth深度从马斯洛需求层次,了解“高峰体验”
Depth深度从马斯洛需求层次,了解“高峰体验”
动机是促发行为的内在力量。
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在1954年他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中提到的。
他认为,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
可能理解起来比较麻烦,那小U给你举个例子吧~就拿此时此刻而言,由于一些原因,你想看这篇文章,你就会点击文章,而你的行为也就由此产生,并且会对你有着潜在的影响。
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也将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马斯诺需求层次论。
1954 年他动机分为 5 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1970 年新版书中,又改为如下之7 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他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那这种感觉就像,你通过海尔优家APP,为自己定制一台独一无二的家电,设计过程中你可以随时提供你的需求与想法,亲身参与到家电设计当中,你会看着你的得意作品,一步步在海尔优家APP上实现出来。
当看到自己定制作品的时候,那种通过自我创造、实现自我价值、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你就能体验到极致的“高峰体验”。
每个人对需求动机,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性。
即使人们的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但所有人都有一个想要体验马斯洛“高峰体验”动机。
高峰体验-李子勋
高峰体验李子勋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一,何谓高峰体验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好!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我们来设想,你是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
开始的时候,你还有很好的现实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还会有幽默和笑语。
慢慢的,躯体的痛苦,情绪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让你忘却了行为的意义,甚至怀疑攀登的价值和现实性,你的内心挤满了渴望与逃避,冒险与胆怯、放弃与坚持的双向冲突,知觉变得凝重而迟缓,现实感消隐,意识逐步的缩窄。
再后来,你的思想似乎停滞,感觉麻木,忘了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是机械地向上走。
你的意识界沉静而虚无,只有心灵那一丝光亮,仍在坚持和闪耀着。
终于,你到达了那高耸卓绝的山顶,按理说积压太长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却没有发生。
你似乎忘却了自我,忘却了存在,时间和空间消融在一起,没有边界,四周只有一片纯净的虚空,深邃而神秘。
你甚至会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一种像海潮般的愉悦和满足感从遥远的心灵深处释放、溢出、扩展,伴随着高峰上的洁净、安祥,和谐席卷了你,你似乎听见了心灵的笑声,品尝到生命融入那种永恒与无限的感觉。
慢慢的海潮过去,你的内心仍充满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无比的欣喜,灵感激荡,思想饱满而充实。
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你对自我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觉已经完全的不同。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这就是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名词解释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名词解释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也被称为顶峰体验或顶峰经历,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或体验中达到极度满足和充实的心理状态。
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有一系列的需求层次,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
高峰体验属于自我实现需求层次中最高级别的体验。
它指的是个体在某种活动中,经历到极度专注、全神贯注、乐在其中的状态,感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高峰体验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全投入,在高峰体验中,个体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忘却时间和周围环境,全神贯注于当下的体验。
2. 自我超越,高峰体验会让个体超越自我,感受到一种超越平凡、超越自我限制的感觉,体验到自我潜力的释放。
3. 流畅感,高峰体验中,个体会感到活动的进行非常流畅,毫
不费力,几乎没有阻碍和干扰,达到了心流的状态。
4. 意义和价值,高峰体验给个体带来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意义感,让个体感到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高峰体验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出现,例如艺术创作、运动竞技、
聆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
这种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
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提升个体的自信心、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是指个体在某种活动中达到极度
满足和充实的心理状态,它具有投入、自我超越、流畅感和意义与
价值等特点。
这种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
?马斯洛创造性是高峰体验与艰苦努力的整合
马斯洛创造性是高峰体验与艰苦努力的整合通常意义来说,正常顺应或适应良好的人,意味着要持续排斥相当一部分的内在天性,意味着人格的分裂,因为这些内在的东西是“危险”的。
在保护自己免受内在魔鬼伤害的同时,一个人也切断了自己与内在天堂的联系,这些深层次内容也是一个人所有的快乐、游戏、爱、笑,以及最重要的创造能力的源泉。
极端情况中,失去创造力的强迫性客体:乏味、吝啬、僵化、冷酷、克制,失去了游戏、笑、爱、犯傻、信任人或孩子气的能力,他的直觉、柔情、情感趋于被窒息和扭曲。
心理分析的目标就是最终的整合——通过“顿悟”使基本的分裂愈合,使被抑制的成分进入意识。
1创造性的原发层次原发过程并不像冲动那样危险,它并不是受到了抑制或审查,而是被遗忘或被拒绝了。
当我们不得不适应残酷的现实要求——目标明确、注重实效,而不是幻想、诗意和游戏时——我们就拒绝、隐藏了原发过程,但并非抑制。
想要接纳原发过程,并整合进入意识和潜意识,艺术、诗歌、舞蹈的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使用原发过程的语言可以被看成一部诗作,玛丽恩·米尔纳(Marion Milner)的著作《论不能绘画》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这种创造性的最好例证就是即兴创作,它经常体现在爵士乐或孩子式的绘画中,而不是伟大的作品或艺术中。
2自我实现创造性的继发层次我所研究的并非伟大的艺术作品;伟大作品不仅需要灵感、高峰体验,还需要勤奋的工作,长期的训练,无情的批判,完美的规范等。
换句话说,在自发性之后是深思熟虑;在接纳之后是批判;在直觉之后是严密的思维;在大胆行动之后是警觉;在幻想和憧憬之后是现实的考虑。
这个时候,有一些问题出现了:这是真实的吗?能够被其他人理解吗?它的结构是健全的吗?经得起逻辑的检验吗?这在现实世界中合适吗?我能证明它吗?然后是冷静而周密的比较、鉴别、评估、反思、选择和淘汰的时间。
现在,继发过程取代了原发过程,阿波罗取代了酒神,阳刚之气取代了阴柔之美;现在,向我们深处的自动退行被终止了,对灵感或高峰体验的被动和接收必须让位于活动控制和艰苦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峰体验有一种独特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定向能力的丧失,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被人感觉到不好或者是负面的,也没感觉到它没有必要,这种体验是完美的、全面的、不需要其他东西作为补充。
高峰体验也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认知感。高峰体验的情绪反应有特殊的,惊异的,敬畏,崇敬谦卑,降服的色彩,就连同痛苦,也是一种称心如意的痛苦,带有甜味。这种体验可以让人走得很远,以一种罕见的方式包含了死亡的观念。很多人在谈高峰体验的时候会把它和死的体验相比较,会感慨的说,这感觉很奇妙,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承受得了,就算现在死也无所谓。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想紧紧抓住高峰体验,不愿意从这个顶峰滑向普通生活的低谷。
超越部分感知整体的能力是各种高峰体验产生时候的认知的特性,人处在更高的成熟水平上,许多二分观点,两极和冲突就会被消解,融合,消除了。
以上是对高峰体验的大致的一种文字上的描述,总的来说,如果要对不知道什么是高峰体验的人来谈高峰体验,可以这么说: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或扩展,就是一种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书中对高峰体验的描述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人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的时候产生的,特别是古典音乐的欣赏,创造激情和灵感,领悟真理,顺产,母爱,与大自然交融,比如森林,大海,高山,体育比赛,舞蹈等等,它产生的刺激因素各不相同,但主观体验彼此是相似的,它的特征是瞬间产生,很快又没有了,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我们经常会意识不到它的存在,高峰体验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人摆脱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给人带来深远的影响,就象脱胎换骨一样。
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真实的自我,最具个人特色,是无动机的。个体会最大程度的摆脱过去与未来,有很强的此时此地之感。身体反应有两种,一种是高度紧张和兴奋,比如感到极为疯狂,很想又跳又蹦大喊大叫,另一种是松弛,平和,宁静,悄然无声,如一次美好的性体验,审美体验。
马斯洛研究高峰体验时提的问题是:你生活中最欢乐的时刻是什么?你曾经体验过超常的欢乐吗?调查发现多数人都有过高峰体验的狂喜时刻。就报告的简单统计:两种最容易获得高峰体验的途径是音乐和性。经典的音乐是最多见的,带有伟大的欢乐,狂喜入迷,似乎看见另一世界或另一种生活水平等等的高峰体验。数学也可以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