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掌握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这里,谈谈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作法。

一、重视课内课外结合,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

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而要将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关键一条是要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

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也是在课堂。

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必须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步骤:自由组合学习小组,通过阅读课本、查找相关资料等方法,以组开展课前预习;上课时,以组展示本节课所讲内容,并相互补充;老师作为评委,评定各组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和总结;课后,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这样,通过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高中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过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等核心素养。

以下是一些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鼓励批判性思维历史课堂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自己进行收集、筛选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强调文化认同历史课堂应该强调学生的文化认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族史、地方史等调研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族、地方的历史,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跨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多元文化意识。

三、引导价值观念的形成历史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历史事件中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讲授二战时期的纳粹主义和种族灭绝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性的黑暗面,什么是正确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对平等、公正和人权等价值观念的认同。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的伟人和英雄,默写他们的事迹和价值观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信息素养历史课堂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评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获取、评估和利用历史资料和文献。

在讲授历史研究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资源,如何分辨真假历史资料,如何进行历史资料的篇章分析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历史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评估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包括鼓励批判性思维、强调文化认同、引导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培养信息素养。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只有让学生 主动发展 , 人才规格 才会有多样性 。 如果都是机械被 动地 发展 , 那将来就 都是 一个模 子 刻出的人 。龚 自珍说 , “ 要 不拘一格 降人才 ”没有 主 , 动发展 , 就不可能“ 不拘一格降人才” 。 二、 利用历 史教 学特点 。 学生全面发展 让 出现 了阶 级 。 优化教学结构 , 还要注 意教 育的全 面性。历 史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 负担 , 把学生从 题海 中解 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 , 它融知识性 、 故事性和趣味性 放出来 , 也必须发挥 教师 的主导作用 。优 化教学 结 于一体。这 里有 “ 金字塔 之谜 ” 十进 位 、 十进 位 、 构 , “ 六 就要根据大纲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 同学生认 知水 十六进位制” 等数学知识 、 负荆请 罪”纸上谈兵 ” 有“ “ 平联系起来 全面设计教学 目标 。例如教学“ 春秋” 一 的成语 故事 等等 。教 师在精选 教学 内容 , 掌握 教学 节 , 要求学生掌握的是春秋起讫时 间和春秋五霸 , 而 目标的同时 , 还要注 意理 论联 系实际 , 运用 模型 、 幻 “ 吴越争霸” “ 和 奴隶 制没落” 是理解 的 内容 , 这样学 灯、 录像和计算 机等教学 手段 ,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 的 生记忆 的负担就减轻 了。总之 ,应试教育 ” 素质 “ 向“ 教学实验活动 , 培养学生 科学 的思维 方法 。譬如讲 教育 ” 转轨是课 堂教学 改革的 主旋律 。要完 成这项 “ 秦如何巩固统一” 内容时 , 的 涉及货币 的知识 ;衡” “ 改革任务 , 教师 观念更 新 的基 础上 , 要付 诸实 在 还 是称质量 , 是一 种质量标 准; 文字有小篆 、 隶书 、 书 践 。只有这样 , 楷 才能实现学生 的思想 、 能力 以及全面 以及介于楷书和草 书之间 的行 书 ( 过板 书字体来 素质教育 的共 同发展 。 通 比较 )讲匈奴 , ; 可联 系王 昭君 的历史 故事 和杜甫 的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新 沂市第五 间轮流讲 故事 , 用 ~ 分 并做 到 :1用 自己的语言讲 。( ) 识性 和趣 味性相 结 () 2知 合 。( ) 3 与上课 内容 有联 系。() 4 具有教 育意义。这 样, 学生 的积极性提高 了 , 他们课 外积极查 阅资 料 、 认真准备 , 讲的故事内容丰富 、 知识面很广。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历史学科素养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探究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将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研讨、深入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组织学生参观实地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要适当增加与当代社会问题相关的历史案例和教材,使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增强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要加强学生的历史探究和思辨能力培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辨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并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加强对历史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素养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对历史资料进行筛选和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其他资源,收集与历史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和解读历史文献、图片和实物,培养他们的历史素材收集和分析能力。

学生要学会利用不同来源的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历史学科素养教育要求学生关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并形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判断。

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保持持续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友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纪录片、历史小说和历史电影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要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培养。

历史学科素养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人性的光辉和价值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案例和历史人物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恩心,引导他们关注他人的利益和命运,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

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

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案例、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二、强化历史意识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需要意识到历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纪念馆、举办历史演讲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意识,让他们深入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影响。

三、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参与历史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开设历史文化课程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情感。

四、注重跨学科融合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还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

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与政治学科、文学学科等合作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总之,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为了实现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强化历史意识、提升历史文化素养,并注重跨学科融合。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关怀。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在变,变得更快捷、更科学、更先进。

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为适应这一需求,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一、利用历史教学的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素质教育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非常重要。

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富有成效的。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历史教学把丰富的中华优秀文明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广大青少年。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中国古代文明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通过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饱受列强欺凌的愤慨,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救国图存的坚韧斗争精神所敬佩,为前辈们的伟大人格所感动。

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现状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在课堂,要促进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其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给予指点和引导,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此,笔者要求在每次上课前,用三五分钟的时间,采用轮流学习法,每次由一名学生主讲,要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讲,要求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所讲内容要与上课内容紧密联系,且具有教育意义。

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查阅资料,认真准备。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教师若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讲解,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思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思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思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历史教学又产生了创新要求,而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加强素质教育对于整体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构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构建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曾有人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往往依赖于建立在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师生关系,同时依赖于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学生则是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比较机械地记忆、理解所学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对紧张的关系,教学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也偏向于枯燥无趣。

因此要在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模式,就有必要突破把教师当作课堂中心的、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和观念,树立把学生当作课堂中心的新型教学观念,推动一种互相尊重而且平等民主的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并不是携着教材、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要领着学生向知识靠近,这样才有助于令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性的提升。

因此只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才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于学习历史、对于历史教师的恐惧感,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

一方面要把学生当作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虽然学生才是教学内容的真正接受者,但实际上,学生才是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真正主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的配角。

要想建立创新性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互相尊重,同时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令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发挥其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令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以主体的角色投入到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

另一方面,还要将民主思想带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允许“不和谐之音”的存在,教师对于与自己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观点不应予以绝对否定,而是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教材知识点进行自己的思考,大胆积极地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提倡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独树一帜与标新立异。

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位现代互联网思维的老师,我始终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尤其在历史学科中,我们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促进学生历史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法现代互联网思维的老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

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来展示历史事件和文物。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多媒体教学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制作历史PPT、视频等方式来展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想法。

三、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方法。

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历史题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历史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历史事件。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历史学科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历史。

例如,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让学生通过研究他的经历和作品,了解他对历史的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五、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一种将学生带到历史遗址或博物馆等实地进行学习的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历史学科素养教育在初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态度和历史文化素养。

在当今时代,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具体落实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多面性,不要片面理解历史事件,而要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各种因素,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不要一味的崇拜某些历史人物,而是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局限性。

二、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主题,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如: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历史实地考察、组织历史主题的研讨活动等。

这些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三、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历史观点的表达能力等。

为了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的探究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的表达能力,通过历史主题的讨论和历史论文的写作,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看法。

四、注重历史情感态度的培养历史情感态度的培养是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学科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观念和历史方法,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其具备继续深造历史专业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进行一些探讨。

一、构建符合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灌输。

在构建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时,需要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和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理解历史事实背后的历史规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修养,让他们能够在历史资料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进行独立的历史研究和探索。

二、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教学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以讲述历史事件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素养教育中,应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通过讨论、分组研究、课外调研、历史实物展览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用历史知识、积累历史经验。

还可以引入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育,通过视听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素养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历史教育的本土化与实践性,注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独立思考。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承担。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历史教学能力和素养教育理念。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更加受到重视。

历史学科素养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进行简单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历史学科素养教育内容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重要性,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还应融入社会实际,让学生能够理解当下社会问题的历史渊源,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历史学科素养教育需要采用一些活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参与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课题研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讨论交流和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参观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价体系的建立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通过历史论文、展示报告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关键。

要加强对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素养,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还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集体备课、教案讨论等方式,共同推进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发展。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余年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转型期,这一时期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就历史学科来讲,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努力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等多种社会功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

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广博的学识。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历史的长河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具备了丰富广博的知识,对各学科都有些涉猎,才能把教材驾驭得游刃有余,才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学生们拉开一幅幅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紧紧追随历史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驰骋纵横。

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物,不论后人是否知晓,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容不得半点虚假。

而对知识有缺憾的老师,可能就只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念课本,甚至给学生错误的历史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高素质的教师还要有全面的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对课堂的组织管理,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具体来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向学生呈现出准确、清晰、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使纷繁复杂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能够脉络清晰地尽收眼底,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输入、储存和输出新的信息;教学能力则涉及到历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创造性及教学实施阶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教师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他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历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历史课堂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活动;把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从多年实践的过程看,则要做到如下三点1.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落实在课堂。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 不是结果。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

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

学生智力的技能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课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大任务。

在教育转轨的形式下,如果能全面完成这三大任务,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那么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达到。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思想教育历史学科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

今天我们要使学生“成才”,首先要使其“成人”。

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卫国之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远大目光和忧患意识,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的神圣使命。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l.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逐渐凝结了对祖国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感,形成了热爱祖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数不清的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

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之举。

西汉名将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忘家精神,戎马一生,战功显赫,终年24岁。

清代抵抗外国侵略,反而获罪谪戍的林则徐。

……他们爱国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个人的得失。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在多次民族危亡之秋,之所以没有亡国,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直接有关系。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力图使学生树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思想。

2.国情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中国历史放到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从而获得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是指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的综合素养。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

以下是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实地考察、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历史名著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生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历史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历史的实践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参加社会调查和采访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博大。

可以通过模拟考古发掘、历史剧演出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项目研究和文化传承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文化研究项目,让学生亲自去搜集、整理、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历史文化传承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历史学习方案。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个性化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学科的某一领域。

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校可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落实历史学科素养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历史活动,与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成长。

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教育的落实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组织历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历史项目研究和文化传承活动,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水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过去,知晓世界的概况,还要了解我国的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1.突出祖国的可爱之处。

中国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也有四五千年了。

例如,世界通用语之一——汉语,记载了炎黄子孙灿烂辉煌的文化;举世闻明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孔子得到世界许多人民尊崇,其思想影响越来越广泛。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些内容让学生观赏,培养学生审美的观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那么,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就会展现出祖国一幅幅可爱的画面,并且进一步感到祖国的确可爱,的确伟大,作为祖国的一名炎黄子孙无比自豪。

2.突出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在教学中,教者要突出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通过正面引导,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我国著名的爱国志士屈原、陆游、辛弃疾一生念念不忘杀敌报国,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苏武、文天祥等面对敌人的功名利禄诱惑,忠于祖国的决心毫不动摇。

国民党高级将领杨虎成、张学良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人物虽然时代、身份不同,思想性格各异,但他们都是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活典型、好榜样,只要教者引导学生突出他们理想、信念和行动的分析,就会使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心里不断得到巩固。

3.树立爱国主义人生观。

只有树立爱国主义人生观,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利益,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出使东吴,使蜀国得以巩固和发展;孙中山为了祖国的强盛,东奔西跑,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带领中华儿女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统治;周恩来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诸葛亮到周总理,他们都是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相结合的典范。

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而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多元化,教育的目标已经更强调由人才的能力、素质、综合素养等多方面构成。

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在不同学科中,历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使命,权衡历史内容和思想方法,历史教学应当致力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历史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变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我们不仅应该教授相关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演示因果关系、多元思维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例如,根据某一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原因,让学生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等,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和维度,使其从不同方面全面把握历史事件。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文化修养又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内容是提高其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积极发掘、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关注评析历史人物的价值观、为政理念、审美观等,从而普及优秀的人文故事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特文化修养的新时代公民,具有全球视野和人文素质。

三、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历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育可以通过通过借鉴历史人物的道德实践和精神,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指引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追求正义、公义、公正的道德精神。

还可以引领学生审视社会现象、社会系统,增强国民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其中包括甄别历史的边际、正义、道德规范等等,促使学生成长为品德高尚、具有健康心理和道德勇气的新时代好公民。

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中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以全面展现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历史课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绚丽多彩的经济,璀璨群星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睿智明达的先人哲理……这一切使历史课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人文精神最可贵的求真求善求美,历史课中凸现的其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但现在,历史课所面临的情景,使人担忧,老师讲述时间过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的出现呢?
一、历史课枯燥的原因
首先,是传统教学理论的存在所造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里听,一切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中心组织展开。

课堂成为唯一的依托,而课堂以外广阔的天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未很好的渗透到教学中。

当前历史教学中学生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被机械得固定化,使生动活泼得教学过程失去了活力。

其次,是当前应试教育造成的
因为应试教学与个人的就业、前途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考上了学校就有一份工作,意味着终身衣食无忧,考不上旧意味着无法就业,特别使对广大的农村学生而言,这就是他们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

因此,能否考上学校,成为
每一个学生的头等大事,自然分数也就成了选拔的唯一标准。

由于单纯追求升学率,自然学生也将历史课看得很淡了,只是为应付期末考试而学习。

二、当前历史现状改变的措施
1、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
这是因为对人的发展而言,态度和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应该更受到重视,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予以考虑。

近来用“态度、价值观”取代“思想教育”目标的作法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有人将其进一步表述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表述比之“思想教育”拓展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它可以涵盖原来思想教育目标不能包括的情绪、兴趣、动机和意志等各种情意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

从终生教育的大教育观看历史教学目标,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当然至关重要
2、从教学实践上还历史课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真面孔
多想些办法,让历史课变得生动。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加教育加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思想家,自然论教学法的奠基人卢梭也说过: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上,应倡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
自己得出结论来,至于结论正确与否,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加以指正。

3、恰当的运用古典诗词,以文辅诗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古典诗词,以文辅诗,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化抽象笼统为具体形象,既可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如介绍儒家学说强调人生修养时孟子说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劝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

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到爱国诗人屈原可引诗句:“万倾重湖悲故国,一江千古属斯人”;讲到东汉末年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时,曹操在《蒿里行》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讲到唐朝时的阶级矛盾时,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注意运用的诗词一定要为教学目的服务,力求简洁,具有典型性。

4、尽可能的联系相应的地方史
在自己本乡本土产生的历史人物,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感觉到距离拉近而富有说服力,从而能够挖掘学生心中厚重的乡情,激发他们树立扎根家乡,建设家乡、立志教育、回报故土的理想信念,加强他们振兴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

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

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

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

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