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2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无答案)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无答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自主学习1.张骞通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_____。

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使者、商人接踵西至,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路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通过、今地区,运往,再转运到,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海上丝绸之路: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交通要道。

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从南下,绕过,穿过,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到。

3.对西域的管理西汉:(1)时间: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2)职责:总管。

(3)意义: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东汉(1)西汉末年,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

(2)东汉明帝时派出使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3)班超派出使大秦,开通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二、合作探究三、复习巩固1.有一句广告词:“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为丝绸成为“中国名片”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卫青 C.霍去病D.董仲舒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4.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5.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①核桃②小麦③石榴④葡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赛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赛课教案_2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危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小组讨论等五、教学过程:导:(直接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有非凡意义的“路”,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吗?没错,就是“丝绸之路”。

请打开课本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在学习之前,请大家要明确这节课的内容,一起来读一读学习目标: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3.了解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预:很好,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大家对这节课的预习情况。

已经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同学请举手。

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展:(西域)在了解丝绸之路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那就是“西域”。

请大家结合课件上的地图,指出西域相当于现在哪些地区?(现在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以及更远的地方)很好!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原人来说,西域是一块未知之地,这里小国林立,有龟兹、疏勒、鄯善、楼兰等神秘的国度。

那么,在汉朝时期,人们是怎么样首先了解到西域的呢?那就要从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说起了。

下面请阅读材料,小组讨论问题: 1.你从上面的招贤令得到什么信息?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去应招吗?为什么?(1、汉与匈奴的关系(敌对); 2、出使西域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第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记住新疆归属中央的标志。

2、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理解张骞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分析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了解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地理范围:______人把今天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出使西域3、意义:(1)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汉朝设立了,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2)开辟了,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启示:学习张骞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辱使命、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丝绸之路【开通于_______(皇帝)时期,说明汉王朝实行_______的对外政策。

】1、陆上丝绸之路:(1)开通条件:西汉经济发达;丝织业兴盛;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保护商旅。

(2)路线:从______(西汉都城)出发,穿过__________,经______运往____、_____,再运到更远的________,沟通了_______和_______两大洲。

(3)丝路上,中国输出的最重要商品是_______(4)意义:①丝绸之路是沟通的陆上交通道路,是古代_________的大动脉,②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和______交流,起到了极大地_______作用。

(5)价值: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导学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那么,这种水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你就会得到答案了。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1.教师讲述:西域指的是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西汉初,西域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

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教师补充: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匈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

3.材料展示:汉武帝颁布《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

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

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现招募有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

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

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4.教师过渡: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5.图片展示:观察教材图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一个比较。

提示:7.教师提问:想象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提示:挫折: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

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等。

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1.教师提问:(1)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欧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4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历史,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和重要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对于推动中外文明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基本路线,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重点介绍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导学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经过的主要国家;3.了解丝绸之路的交流内容和方式;4.领悟丝绸之路对于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

导学内容:一、导引问题:你知道丝绸之路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探究:通过阅读课文《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和终点、交流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归纳总结: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影响。

Step 1 学习课前导知识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些国家?3.丝绸之路上有哪些主要的交流内容和方式?Step 2 预习导入1.阅读课文《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回答以下问题:(1)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2)丝绸之路上有哪些国家?(3)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内容有哪些?(4)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方式有哪些?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终点是_______。

(2)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内容包括物品、文化以及_______等。

(3)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方式主要有陆上运输和_______运输。

Step 3 精读课文1.阅读课文,并回答课文中的相关问题。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终点是哪里?(2)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3)丝绸之路的交通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分别有哪些特点?(4)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包括哪些物品?如何影响到中国和其他国家?2.理解课文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用自己的话解释。

(1)丝绸之路:_________(2)绵延千里:_________(3)珍稀物品:_________(4)圃田:_________(5)高脚炉:_________(6)珍贵的交流:_________Step 4 总结归纳1.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影响。

导学案总结: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丝绸之路起初是为了中央政府的需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开辟的一个贸易路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②知道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③学习张骞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38年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③成果: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①时间:公元前119年②目的:联络西域国家防御匈奴;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③成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②交流物品: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③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①路线a山东—朝鲜、日本b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三、对西域的管理1、西汉时期①机构:西域都护②时间:公元前60年③管辖范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④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时期①派班超出使西域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③班勇再次出使西域【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依据。

解析:是因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探究二:问题:依据材料,概括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作用?这条“通道”体现了在交流方面的哪些特点?并指出汉代丝织品沿该“通道”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析:①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

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2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2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

分,每空一分)
人把今天甘肃
夹击匈奴。

朝的丝和丝织品,从运往________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
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
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___________以东、以
兵出击匈奴,并派
夯实基
【自学检测】分,每题
.安息
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人物是(
B
.马可.波罗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今新疆境内
西走廊
元前国(
.京师
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

知识建构自主设计,1分达标反馈1.“2019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2.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史实推论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3.2019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

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玄奖 B.张骞 C.鉴真 D.张謇4.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

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5.2019年5月15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源于西汉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

右面示意图中空缺处应该是()对1题,得1分,合计_____分。

A.洛阳B.长安C.咸阳D.敦煌6.(14分)下列材料摘编自2019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课分为三个部分:X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既有历史人物、故事的趣味性,又蕴含着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性,因此,对历史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相互照应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了基础性了解,但是对于历史事件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尚停留在表面,因此,老师通过史料的铺设,采取步步为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们认识历史,感知历史人物等方法,去推开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交流的大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X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识读《X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地图去解读文字之外的历史;分析史料,感悟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史料分析,感悟X骞为完成历史使命的坚毅精神;通过西域都护的设置,感悟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X骞出使西域与西域都护的设置。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教学过程:一、新课预习1、汉代人们将阳关、玉门关以西,即今天的某某、中亚地权称作西域。

2、前138年,汉武帝派遣 X骞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前126年,X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俗人情。

3、前60年,汉宣帝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X骞通西域后,形成的亚欧交通线被称为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开渠、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入西域,而西域的良种马、核桃、石榴、葡萄传入中国。

5、汉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同东南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孟加拉湾、印度。

二、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欣赏敦煌壁画《X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派遣X骞出使西域?学什们阅读课文并思考:X骞拜别汉武帝,跪着的是X骞,骑在马上的是汉武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学习目标】1.讲述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增强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3.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

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1.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经过: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________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

________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__,经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丝绸之路是古代确理解是()A.张骞是去西域的第一人B.张骞第一个率使团去西域C.张骞出使西域,带回重要信息D.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2.《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4.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D.使世界连成一体5.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重要城市和贸易物品。

同时,学生应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培养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重要城市和贸易物品,掌握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不同文化,树立全球观念,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路线、重要城市和贸易物品。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资料,营造古代丝绸之路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实物模型等。

3.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历史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路线、城市和贸易物品。

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赛课导学案_0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国、不畏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的作用。

【课前预习】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3.从______出发,经____________到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

4.作用: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域的管理:时间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_。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汉:______再次出使西域。

【课堂导学】展示现实中的一些水果(如葡萄、核桃等),询问部分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新课讲授】<一>张骞通西域1、历史剧——《张骞出使》汉武帝:高祖以来,匈奴始终威胁中原,朕欲招募勇士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臣愿前往。

汉武帝:爱卿,此去艰难险阻,危机重重,望你保重啊!(十三年后)张骞:启奏皇上,臣此去两次被抓,被困十余年,我伺机逃出,寻找大月氏,可惜大月氏已然西迁,不想再夹击匈奴。

臣未能完成任务,请皇上降罪。

汉武帝:罪不在你。

况且爱卿不畏艰辛、忠君报国值得重赏,赐博望侯。

2、合作探究: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长达13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从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丝绸之路(1)图说历史:观看地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_969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无答案)_9693

第 14 课交流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认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推行管辖等基本史实。

2.经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育全面的认识和思虑问题的能力。

3.经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卑不亢,勇于冒险和开辟的精神,增强爱国思想和开辟进步的意识。

【学习要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学习难点】怎样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入新课】第一进行新闻连线:播放视频《“南海一号”文物陆续出水》思虑:为何会在南海地域发现南宋古代沉船?这条海上贸易通道和历史的那条商路有亲密关系?【自主学习】一、张骞通西域1、地理地点:汉代把今日、以西,也就是此刻和更远的广大地域称作西域。

2、概略:在位时,先后两次派出使西域。

公元前年,张骞第一次出使,目的是联系夹攻匈奴;公元前年,张骞第二次出使,目的是增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二、丝绸之路1、前提条件:张骞出使西域。

2、路线:从穿过,经西域运往、,再转运到更远的。

3、影响:丝绸之路是大动脉,关于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使作用。

4、汉武帝还鼎力开辟海上交通,此中最闻名的是“”三、对西域的管理1、举措:公元前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第1页/共3页的最高长官,标记着。

2、东汉明帝派出使西域。

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

【合作研究】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日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当堂达标】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域在汉代被称为()A. 关西B. 新疆C. 西域D. 西藏2.“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

而汉武帝所拥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

”表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A. 张骞通西域B. 班超经营西域C. 甘英出使大秦D. 修建万里长城3.2019 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 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 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 ,, ,此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B.昭君出塞C.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今世史学研究者在评论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串连在了一同,被喻为世界历史睁开的主轴。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过渡:通过诗句可以看出西域的荒凉遥远,那为什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呢?
出示表格,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张骞出使西域的表格内容。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出示材料,提出问题:你如何评价张骞?请用史实支持你的观点。
完成课本上69页的材料研读题
内容三:对西域的管理
提出问题:1、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管理西域的机构叫什么?设立的时间、职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一、寻访丝绸之路
1路线
2作用
二、探寻”丝绸之路“的来源—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西域
2第二次出使西域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对西域的管理
2东汉的西域的经营
教学反思:这节课采取了先探寻丝绸之路,然后再寻访丝绸之路的来源—张骞出使西域的方式进行授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一种尝试,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课堂的氛围可以看出效果还不错。
古代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使“一带一路”成为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说明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同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本课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本课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课:出示一个活动和填空成语,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丝绸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那么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商品是怎样从中国运到西方的呢?这就是通过一条丝绸之路,也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题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 权的标志。 学习 目标 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3.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 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学 习 【自主学习】 (29 分,每空一分) 一、张骞通西域 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 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经过:公元前________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公元前________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促 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__,经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又 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_____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 石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汉朝还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 经__________南下, 绕过马来半岛, 穿过____________, 通往孟加拉湾沿岸, 最远抵达__________ 南端和__________的海上交通道路,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 36 国,都护府设 在________城。机构设置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_______及____________以东、以南的广 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__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________出使大秦,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合作探究】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结果? 预习新课 自主学习 内 容 (资 源) 教学 设计 重 点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 中央政权的标志。 课 型 难 点 新授 时 间
A.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安息 大秦 B.长安 河西走廊 安息 今新疆境内 大秦 C.洛阳 安息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大秦 D.洛阳 河西走廊 今新疆进内 安息 大秦 7.公元前 1 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 A.咸阳 B.长安 C.大都 D.京师 ) )
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 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 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
2.西域都护设置时间?职责、意义。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夯实基础
3.对开通丝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自学检测】 (16 分,每题 2 分) 1.王之涣《凉州词》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
最新中小学教育资源
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在( A.公元前 139 年 B.公元前 138 年 C.公元前 119 年 D.公元 138 年 4.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战国 5.2008 年奥运会圣火 3 月 31 日上午抵达北京,并开始了境外的火炬接力,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外传递路线的设计创意,来自 古代水陆两条“丝绸之路”。其中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哥伦布 C.郑和 D.马可.波罗 6.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 的正确路线是( ) ) ) )
8.丝绸之路的开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和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南北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