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流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其背后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一、理论层面1.1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以及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

它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网络。

丝绸之路不仅传播了丝绸等商品,还传播了宗教、科技、艺术等各种文化,对于促进世界各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丝绸之路的教学目标通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3)让学生学习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成果,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二、实践层面2.1 课程内容的设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吐鲁番交河故城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这样既能增加课堂的学术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外国学生进行友谊赛、共同制作手工艺品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来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背景。

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阐述“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

1.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

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分析丝绸之路在古代贸易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

2.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丝绸之路起源的了解。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丝绸之路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性。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丝绸之路的路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地理特点。

3.2 教学内容讲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介绍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地理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

3.4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的了解。

讲解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介绍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地理特点。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解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介绍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领悟到和平交流、互学互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及主要贸易商品;(2)掌握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学会通过史料分析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读,掌握丝绸之路的线路;(2)运用史料,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2)树立学生平等、开放的交流观念;(3)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起源、线路及主要贸易商品;(2)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2)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2)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线路及主要贸易商品;3. 史料分析:(1)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丝绸之路线路图,标注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 调查现代丝绸之路的新发展,了解其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丝绸之路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史料分析: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中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理解及对现代丝绸之路的认识。

七、教学策略1. 图片展示:使用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贸易往来。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和终点;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成果;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分析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案例;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认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背景:古代世界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 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到罗马;3. 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4.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传播;5.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促进中外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成果;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案例;3. 比较研究法:比较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案例,如佛教传入中国;4. 比较研究:分组比较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5. 总结课程: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世界的启示;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精神;4.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检验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的掌握情况。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起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古代中国的对外交通、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起源: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和图片展示法,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起源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丝绸之路起源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路线与贸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贸易站点。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贸易商品和文化交流。

2.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到罗马的贸易路线及其变迁。

丝绸之路的贸易: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商品的贸易情况。

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展示法和讲述法,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讲解相关贸易情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贸易。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和贸易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和贸易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情况。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3.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如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交流。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和图片展示法,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情况。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理解程度。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和文化交流情况。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其在今天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丝绸之路的直观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丝绸之路在今天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对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生动的语言,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丝绸之路与其他古代交通路线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和资料,制作PPT。

2.准备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等,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和重要城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路线及影响。

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历史图片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重要城市。

2. 史料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等相关教材。

2. 资料:丝绸之路地图、历史图片、相关史料等。

3.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张丝绸之路的地图或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和重要城市。

3. 史料分析: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析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内容,完成有关丝绸之路的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丝绸之路与当代的“一带一路”倡议,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使者,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穿插提问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秀教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秀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用表格的方式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包括目的、出发时间、结果)。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的假设和材料、图片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习张骞的报复、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四、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本课触及中国的边疆成绩。历史证明,新疆和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随着“一带-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如今具有强烈的理想意义。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经过与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1)提出成绩:考虑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何异同?(2)了解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不同、商品不同和意义相反(3)引导先生了解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具体路线。
经过比较陆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加深先生对知识的记忆。
3、重点讲授丝绸之路的意义。
(4)提出成绩:为甚么丝绸之路的开辟有着如此深远的意义?(5)侧重分析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的桥梁作用。
5、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6、张骞出使西域遇到的种种困难。
(9)经过播放视频,辅助先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10)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遇到哪些困难?
使先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培养先生观看视频学习的能力和提炼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7、张骞打败困难的缘由与表现的精神。8、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11)提出成绩:张骞能够打败重重困难的缘由是甚么?(12)提出成绩:表现着哪些精神?(13)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有甚么样的意义?
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4、张骞出使西域的真实目的。
(6) 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是甚么?(7)提出成绩:张骞出使西域的真实目的究竟是甚么?(8)简单介绍大月氏与匈奴直接的血海深仇,并指点先生对“大月氏"进行注音。
带领先生简单回顾西汉建立之初的局面和对匈奴的政策,从而引导先生考虑张骞出使西域的真实目的。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XX你先读。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

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1、生自学,师巡视。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中西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丝绸之路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像、地图、资料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应通过本课学习,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重要城市和港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图像、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判断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丝绸之路对于促进中西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

2.难点:丝绸之路的路线、重要城市和港口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回到历史现场,感受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图像、讨论交流等方法解决问题。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成果,认识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文相关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和教学地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初步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丝绸之路的初步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2)掌握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能够运用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知;(2)运用历史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2)培养学生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树立全球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2)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的兴衰原因;(2)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丝绸之路相关资料,增加对主题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梳理丝绸之路的起源、经过和影响;(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案例,如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等;(2)学生分析案例,了解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树立全球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其对丝绸之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习心得分享:听取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价值的认识,评价其历史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全面的知识体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其作用和影响;•掌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民俗;•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和传统的沟通方式。

2. 能力目标•能认真观察和聆听,在合适的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能进行跨文化交流并展示出自己尊重他人的素质;•能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思考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展他们的思路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具备全球化的竞争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形成健康积极的跨文化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与传统;•认识和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四、教学内容1. 了解“丝绸之路”通过课件介绍,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以及它作为“沟通中外文明”桥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两端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民俗。

2. 跨文化交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不同文化和传统的沟通方式差异,如礼仪、庆祝和宗教文化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体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要重点强调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对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同伴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过程中,对同伴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和鼓励,共同进步。

六、教学资源PPT、相关视频、图片、文献资料。

七、教学反思此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概念和传统文化的介绍,引发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也探讨了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始点、经过地区和终点;(2)掌握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资料查询、PPT展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展示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合作共赢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和经过地区2.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 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 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5. 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起始点、经过地区、终点;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

2.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起始点、经过地区和终点。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历史遗迹的图片,增强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丝绸之路的商人、使节等角色,体验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5. 资料查询法: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询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6. PPT展示法:让学生制作关于丝绸之路的PPT,进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制作的PPT、小组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在信息处理、合作、展示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方案】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点、终点及重要作用;(2)掌握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路径;(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一体化进程,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径及重要作用;(2)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具体影响;(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及相关书籍;(2)丝绸之路地图、图片;(3)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简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座位安排便于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路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案例;(2)学生分析案例,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3)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丝绸之路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丝绸之路地图,标注出路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3. 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点评。

教学过程:《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课8个生字,灵活运用,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2、感受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讲解讨论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整体感受课文。

1、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课文采用的什么样的叙述顺序?插叙,1、12、13写现在,2―11回忆过去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课堂讨论交流:(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背景。

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

探讨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述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丝绸之路的发展原因。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丝绸之路发展原因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三章: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3.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角色。

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融的推动作用。

3.2 教学内容探讨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事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文化交流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遗产4.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留下的文化遗产。

理解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丝绸之路沿线的著名文化遗产。

探讨丝绸之路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丝绸之路遗产的理解。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丝绸之路遗产的理解。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丝绸之路在现代的重要性。

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合作的推动作用。

5.2 教学内容探讨丝绸之路在现代的意义。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秀教案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优秀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教师展示西部优美风景导入: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自主预习】一、张骞出使西域1、汉初的西域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

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

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

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2、张骞出使西域提问(1) 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3) 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4) 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老师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课件及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讨论上述问题,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内容:1. 介绍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起源。

2. 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和路线。

3. 强调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展示一幅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定义。

3. 通过地图展示丝绸之路的路线。

4. 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第二章: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2. 掌握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站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2. 讲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站点。

教学活动:2. 通过地图展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站点。

3.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丝绸之路起终点和相关城市的了解。

第三章: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情况。

2. 掌握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教学内容:1. 讲述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情况。

2. 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教学活动:1. 展示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图片,让学生猜测其用途和来源。

2. 讲解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情况。

3. 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第四章:丝绸之路的衰落与复兴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衰落原因。

2. 掌握丝绸之路复兴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1. 讲述丝绸之路的衰落原因。

2. 探讨丝绸之路复兴的可能性。

教学活动:2. 展示丝绸之路复兴的现状和计划。

3. 让学生讨论丝绸之路复兴的意义和可能性。

第五章:丝绸之路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保护意义。

2. 掌握丝绸之路的传承方式。

教学内容:1. 讲述丝绸之路的保护意义。

2. 探讨丝绸之路的传承方式。

教学活动:1. 讲解丝绸之路的保护意义。

2. 展示丝绸之路的保护项目和活动。

3. 让学生讨论丝绸之路的传承方式和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创设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西部优美风景导入:
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自主预习】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

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

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

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2、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1) 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 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4) 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老师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课件及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讨论上述问题,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

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
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

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问:
(1)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

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三、班超经营西域
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

南匈奴归顺了东汉。

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

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2、甘英到达波斯弯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合作探究】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有没有分别达成目标?通过学习你从张骞身上学到什么?
2、为什么汉朝时从长安到亚非各国的商路被成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汉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汉与西域的联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
A.班超B.张骞C.汉武帝D.甘英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
3、小明在网上看到2008年6月17日这一天发表的题为《奥运火炬感受西域风情》的报道。

通过报道的题目,你可以判断,2008年火炬在6月17日可能传递的地点是()A.西藏B.内蒙古C.青海D新疆
4、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情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5、以下历史图画和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