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看待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500字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ab370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1.png)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500字“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流行的观念。
然而,对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这个话题,并分享我的观点。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在人生的赛跑中,孩子们应该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中尽可能早地开始追求成功。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赛跑”和“优势地位”。
对于我的看法,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它的含义被过度解读了。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说出这句话的原因是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过度强调“赛跑”和“优势地位”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过度强调竞争和胜利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变得焦虑和抑郁。
孩子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沮丧,或者因为父母的期望而感到压力过大。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失去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过度强调竞争和胜利可能会让孩子们忽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孩子们可能会被迫参与他们并不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这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挫折和失落感。
我认为,父母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他们仅仅视为竞争中的棋子。
孩子们应该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总结起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它的含义被过度解读了。
父母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将他们仅仅视为竞争中的棋子。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勇气。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500字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efe737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9.png)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500字“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家长们广泛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起跑线,代表着孩子的起点,如果孩子在起跑线上输掉了竞争,那么他们可能会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许多家长都会尽力让孩子拥有更好的起跑线,以增加他们成功的机会。
有人认为,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起跑线是公平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孩子自然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起点,家长们会尽力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以确保孩子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样做不仅符合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度关注孩子的起跑线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让孩子在太小的年纪就开始接受过多的培训和竞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和负担,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而且,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家长的期望,过早地将孩子推向某个特定领域也可能限制了他们的多样发展。
因此,有人主张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兴趣和天赋的指引下自由发展,以便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不是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起跑线,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奔跑和坚持。
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奔跑技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真正走得更远。
因此,我建议家长们在关注孩子的起跑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不仅包括学术能力,还包括社交能力、创造力、批判思维等等。
家长们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充分的资源支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家长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支持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全力以赴。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追寻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真正享受过程,并取得成功。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7042a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6.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演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被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呼吁更多的家长和教育者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取得成功,还要在品德、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
今天,我们就来思考一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的意义和实践。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于平等教育的追求。
起跑线,本意是指竞赛开始时选手所在的位置,它代表了公平的起点。
在教育领域中,起跑线代表了孩子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所处的起点并不总是平等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拥有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有的孩子则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
呼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希望能够消除这些不公平的现象,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教育,实现自己的潜能。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首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
这种教育观念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很多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了成功,但在品德、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却显得有些欠缺。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质。
只有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性格、情商、社交能力的塑造者。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和情商的培养。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社会各界应当重视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64c71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8.png)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违背教育公平原则的,这种做法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挫折感,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遇到更大的困难。
首先,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成就。
如果强迫孩子在起跑线上取得好成绩,可能会忽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特长,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其次,竞争并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尺。
过度强调胜负和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相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积极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
最后,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除了学术成绩,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情商、生活技能等综合素养。
只注重在起跑线上取得好成绩,可能会忽视这些方面的培养,造成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的不足。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以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为导向,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
重视他们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如何看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如何看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https://img.taocdn.com/s3/m/821d4ce0ddccda38376bafba.png)
如何看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据报道,教育部近期将印发义务教育分规划,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和治理“占坑班”。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
输在起跑线上,不一定影响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就是一场长跑。
可对于这场跑步而言,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输掉整个人生吗?不尽然。
对于短跑而言,起跑线上的起跑速度对比赛结果至关重要,可对于千米长跑甚至是马拉松长跑,起跑速度对于比赛结果,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按照教育学的观点,教育应该和身心发展同步进行,在孩子身体发育、心理成长还不够健全的时候,不宜过早开发、过早被功名利禄捆绑。
用起跑线上的所谓短暂成功换来不快乐和兴趣衰减,这种交换真的太不划算。
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很多家长已经忘记了孩子的实际情况,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再加上很多家长并没有深入研究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缺乏科学化、专业化的教育指导能力,才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颇有市场。
想要成就未来的久远广阔,就不应过多被“起跑速度”困扰,顺应孩子天性、充分尊重孩子选择,培养孩子在起跑线上输得起、放得下的心态,坦然对待,进退自如,这才是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教育大智慧。
(雷泓霈)我没有勇气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一向奉行自由成长的我开始有了些许的紧张。
与女儿同龄的孩子能说不少英语,有的舞跳得挺闪亮,还有些小孩有这些或那样的特长,而女儿则按部就班,算不上出类拔萃。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一种忽悠,我开始有些动摇了!再与一些朋友聊天,更加重了我的担心。
有位文友,他坚持对女儿的培养走一条随性的路子,由着女儿自己支配自己的学习意愿。
可等到快要高考了,作父母的才意识到,女儿的成绩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走进比较好的大学。
一个人,尽管不读大学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但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像郑渊洁那样,有那么大的勇气主动让孩子不上大学。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已将信将疑了。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d046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4.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孩子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父母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这个理念究竟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呢?我们不妨来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理念的积极之处。
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资源,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这其中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值得得到最好的教育机会。
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不输,也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不输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尽管这个理念看起来积极向上,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过分重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追求优异成绩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失去快乐,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非常不正常和不健康的。
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投入过多的金钱和精力,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而这些资源可能并不一定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过分追求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破坏孩子的人生规划。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有些孩子可能并不适合适应目前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让他们在起跑线上不输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我们应当进行理性的思考。
我们不能简单的一味去追求孩子们在起跑线上的优势,而应该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梦想,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我们心中所谓的“完美人才”。
对于家长来说,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过分的期望和要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领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们去跟随社会的潮流。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7aac7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7.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备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理念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却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孩子的起跑线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竭尽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但也有人认为,过分强调起跑线可能会让教育变成一场竞赛,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关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讨论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究竟如何理解这一理念,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呢?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们将从起跑线的重要性、教育不应该成为竞争、每个孩子独特的发展需求、鼓励孩子发展全面能力、倡导公平竞争等方面展开思考,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 正文2.1 起跑线的重要性起跑线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领先。
起跑线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起步优势,更象征着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很多家长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以确保他们能够站在起跑线的最前沿。
值得注意的是,起跑线并非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唯一因素。
虽然拥有一个良好的起步优势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孩子就注定失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潜能,而过分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容易导致孩子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甚至可能造成一些孩子在竞争中失利。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起跑线的重要性,不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唯一的追求。
相反,教育应该是一个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过程,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经验,鼓励他们发展全面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竞争中保持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成长。
起跑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发展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aefe2c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b.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近年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这个理念指的是,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入学时面临的机会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公平,努力消
除拥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之间的机会差距,让所有孩子在起跑线上拥有相同的机会与竞
争力。
在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
未来的发展和生活水平。
然而,在中国,如果你来自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你可能会面临
更多的困难。
这涉及到教育机会与资源的不平等,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以及富裕家
庭与贫困家庭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机会和资源,这使得一些孩子“输在
了起跑线”上。
为了消除机会差距,应该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来提高贫穷
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水平。
此外,可以采取一些针对特定群体的措施,例如为低收入家庭和
较落后地区的孩子提供额外的教育支持,如减免学费、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补助、提高助学
贷款等。
家庭和社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如支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支持他们
阅读、访问图书馆等,并鼓励孩子进行创新和实践。
然而,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而不仅仅是针对特定群体的政策措施。
在个人层面上,孩子应该是主动的,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机会,不断努力克服自己的
缺点和不足。
同时,父母和家庭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资源,鼓励
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推动孩子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
的兴趣和能力。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7b58c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5.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现代社会教育理念中非常流行的一种观念。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个理念是否真的对孩子们有益呢?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理念所蕴含的意思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即便背景、家庭条件、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应该给予平等的机会。
这种观念源自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和对每个孩子美好未来的期许,是一种积极的社会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呼吁。
我们也需要看到,要让所有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出生背景、家庭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有些孩子出生在优越的家庭,能够获取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而有些孩子则生活在贫困的家庭,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生活环境恶劣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所有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每个家庭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支持,消除不公平的现象。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等同于要让孩子们一味追求竞争和成功。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更具竞争力,采取各种手段提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种现象引发了诸多问题,比如孩子丧失了快乐童年、家庭关系疏远等。
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不应该成为一种过度追求成功的行为,更不能牺牲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争夺资源”,而是应该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平等机会和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当今社会,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在教育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各种辅导资料、培训课程等,而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不要输在起跑线谈谈看法
![不要输在起跑线谈谈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2fae2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a.png)
不要输在起跑线谈谈看法
“不要输在起跑线”,这句话已经是家喻户晓,初衷是告诫人们要从小就积极学习、努力奋斗,争取一个好的未来。
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所传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首先,不要输在起跑线,是要从儿时开始。
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方面,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也要为孩子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鼓励孩子多接触多尝试。
而在成长环境方面,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所以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
其次,不要输在起跑线,也要注重自身的努力。
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在工作方面,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拥有更高的素质和技能。
在生活方面,人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
最后,不要输在起跑线,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关爱。
同时,也要倡导公平竞争和诚信互利的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总之,不要输在起跑线是一种思想观念、一种人生态度。
只要我们一直坚持这种精神,不断奋斗和进步,就一定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f9c00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5.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在教育领域广为流传的观念。
它强调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公平和平等,呼吁父母和社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以便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个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人支持它,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本文将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进行思考和探讨。
支持者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发展。
现实中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现象,由此导致了教育的社会分层。
有钱人的孩子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有条件的培养才能和兴趣,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被限制在贫乏的教育资源中,难以实现他们的潜能。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必须努力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还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和贫困困境。
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与收入和社会地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技能和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就业和收入机会。
当某些人群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他们更容易陷入贫困的循环。
为了减少社会的不平等,我们应该致力于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也有人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提出质疑。
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起点和机会。
这种差异可以激发人们的拼搏精神和努力向上的决心。
而不同的起跑线也并非全然消极,它们可以带给孩子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让他们从小学会面对挑战和逆境。
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教育结果的平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和能力,应该有机会追求自己独特的梦想和目标。
对于这一争议性的话题,我认为两方观点都有其合理性。
确实,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育公平是一个底线,任何人都不该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我们也不能忽视个体差异和人生多样性的现实。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不同的经历和目标。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你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d3357b80a26925c52dc5bf8d.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结构化面试题: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可滞后于自身发展。
但这不等同于过早地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幼儿园小学化。
这种行为背离了早期教育的目的,暴露出我国早期教育的功利和浮躁,引发我们对这种说法的深刻反思。
首先,“起跑”很重要,但是不应该过分重视起跑线的输赢。
对于每个孩子来讲,早教是孩子“跑得快”、“跑得远”的前提,但家长如果过分重视起跑线的输赢,必然让早期教育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这样将会抹杀孩子们的本真和天性。
其次,教育的输赢不在于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而在于孩子人格是否健全、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时的输赢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与其拔苗助长,不如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慢慢成长。
再次,赢在起跑线上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
早教是一种教育,其效果很难保持。
而孩子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最好的方式是家长的言传身教。
因此,我们不否认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家长也不应
迷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说法,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个快乐、简单的童年。
父母应该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应该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https://img.taocdn.com/s3/m/55d5254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4.png)
父母应该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应该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十几年来,中国家长似乎没人不知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教育口号,这句话也确实诱惑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从小奋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导致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
现在,大家把这句话视为让人误入家庭教育歧途的始作俑者,恰恰折射出对孩子成长与教育的一些基本认识的缺失。
父母如何认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特别重视孩子0至6岁甚至0至3岁的教育,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了。
如果从这样的一个角度认知,这句话就没有值得批判的: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出生的那一天抓起。
一句话如何能掀起滔天巨浪?关键在于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认识,对“输”和“起跑线”这两个关键词有不同的认识。
我们只有认识了什么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什么是“输”或者“赢”,才能对孩子的教育少一点焦虑,多一份理性。
最近,中国教育报围绕着对这一教育口号的认识和相关问题,在微信公众平台对家长发起调查,短短的两天时间有3000余名家长参与。
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您认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有19%的家长表示认同,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从小就该努力竞争;有29.2%的家长比较认同,认为社会竞争十分普遍,但高中甚至大学才是竞争的起跑线;有51.8%的家长不认同,认为孩子按自己的发展成长就好,不需要参与竞争。
“您认为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23.6%的家长认为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天;6.2%的家长认为是幼儿园入园;13.2%的家长认为是小学入学;17.5%的家长认为是中学以后;39.5%的家长认为没有“起跑线”。
“您认为人生跑道的终点目标是什么”,8.3%的家长认为是有地位,出人头地;2.9%的家长认为能赚钱,比身边大部分人有钱;88.8%家长认为是做幸福的普通人。
儿童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点
![儿童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67218831b765ce0408146d.png)
经典”的现象,这恰恰是鲁迅极为反对的。
英国有一句民谚:一个人的美餐是另一个人的毒药(one'smeat, the other's poisor)”。
在儿童教育领域里,在不了解儿童的情况下,成人认为是蜜糖的,可能正是戕害小孩子的毒药。
我主张:把百草园还给儿童,把经书从儿童面前移开。
我们应耐心等一等,等到孩子大一些后再让他们读经”即便到了初中阶段,也只应当让学生少量背诵一些。
当然,对于那些有兴趣大段记诵的学生可以听任其便,对于那些不愿大段记诵的学生则不应过多强求。
三、成人不应成为儿童生活世界的侵略者我在讲课时,有次批评幼儿读经,批评幼儿大量记诵无法理解的古代经典”有位研究生提出:小孩子现在不理解,但是可以储备在心里,将来长大了再慢慢消化,像牛那样反刍。
我认为这是典型的成人本位的教育观念,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成人仍然坚持的教育观念。
我们是以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念来评判儿童的生活的,以致于我们小觑儿童的世界和儿童的生活。
我们认为经”对成人有用,所以小孩子尽管无法理解,也应当背经、唱经。
这很像我们认为猪大排很有营养,于是我们就让吃奶的小孩子改吃大排。
吃不动,没关系,先塞进去,等小孩子长大了他会慢慢消化的。
这岂不荒唐?即使是有反刍功能的牛,也是要咀嚼它喜欢吃的食粮,而且是当日吃了,在休息的时候也就反刍消化了,不至于要等到几年后才来反刍。
(据我对牛的了解,牛如果过于劳累,便会影响它的反刍,甚至不反刍;不能及时反刍,牛会生病甚至死亡。
)同样,小孩子也不可能要等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过程来反刍”那些经书”大家能够理解不应当让哺乳期的婴儿吃大排,大家能够理解牛不可能将草料储存几年后才加以反刍,但为什么不能理解不应当让幼儿生记死背那些经书?我们瞧不起小孩子,瞧不起小孩子的世界,于是我们成人便自我中心地强迫儿童做他们不愿做也难以做的事情。
儿童本来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成长的世界,他有一个自发自动积极成长的吸收性的心智”(蒙台梭利)。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d1f7d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7.png)
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思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教育口号,凸显了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这种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孩子在教育竞争中要早早占据领先位置,从而在今后的学术、职业和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然而,这种理念背后所要追求的是成功还是教育的质量却需要深入思考。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追求孩子的教育竞争力,希望孩子通过早期的接受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育,能够在学术成就、事业发展、社会地位等各方面领先。
可是,这也意味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竞争和失落。
从理性的角度,我们应该反思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
从追求成功的角度来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许可以帮助一部分孩子获得成功。
但同时,这种理念也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整个教育体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早期教育掩盖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孩子在6岁之前需要的是玩耍和自由发展,而不是大量的补习和死记硬背。
家长们过分注重孩子学术成就的单一标准,对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加以限制,这不仅对孩子的心灵寄托有所伤害,更让他们丧失了最宝贵的“发现自我和成长”的机会。
其次,过分追求教育竞争力会令孩子身心疲惫。
在本身就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下,家长们过分强调学术成就并鼓励孩子具有攀比心理,这将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压力。
孩子在焦虑和紧张中长大,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情感和发展。
如果家长们光盯着孩子在学术成绩上的成长,那么孩子的整体发展很有可能就被忽略而导致严重后果。
最重要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获得成功而不是得到教育的质量。
在追求孩子的早期教育竞争力的同时,家长们可能会放弃孩子的教育质量。
他们很少提起“品德教育”、“社会情感教育”等事实上孩子发展所需的基本元素,而执着于单一的成绩和选取名校。
由于这种理念可轻易地掩盖了家庭素质、学校教育的角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它却不能确保孩子的一生都会出现成功。
总的来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一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cb94d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04.png)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不是经常在你的耳边响起呀?反正我是经常听到。
大人们总是特别紧张,好像我们一出发就得跑得飞快,不然就会落后一大截。
可我有时候就想,这所谓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呀?就拿我身边的小伙伴们来说吧。
我的好朋友小明,他妈妈给他报了好多好多的课外班,什么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周末的时间排得满满的,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我问他:“小明,你不累吗?”他苦着脸说:“累呀,可我妈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我就奇怪了,难道一直在各种班里奔波就是赢在起跑线上了?再说说我自己吧。
我爸妈还算比较开明,没有给我报那么多班。
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要是没考好,他们也会着急地说:“孩子,你得加把劲,别一开始就落后了。
”我心里就犯嘀咕:一次考试没考好,难道就代表我输在起跑线上啦?我觉得吧,这所谓的起跑线就像一场莫名其妙的比赛。
每个人都被赶着往前冲,可都不知道终点到底在哪里。
这多像一群小羊被赶着去一个不知道有没有青草的地方,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赶,所以就跟着跑。
我们小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苗,有的长得快一点,有的长得慢一点。
难道长得慢的小树苗就输了吗?不是的呀!它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成长。
大人们总是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难道人生就是一场短跑吗?要是短跑的话,可能一开始冲得快很重要。
可人生明明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呀!一开始跑得快,后面没力气了,那不是更糟糕?就像我们跑步比赛,一开始冲在前面的同学,不一定就能第一个跑到终点。
有时候那些保存实力,按照自己节奏跑的同学,反而能后来居上。
我想说,别总拿“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来压我们啦!让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长大,不好吗?我们需要的是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而不是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大人们呀,多给我们一些自由的空间,让我们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说不定我们能跑得更远,飞得更高呢!这就是我想说的,你们觉得呢?。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儿童观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儿童观](https://img.taocdn.com/s3/m/ecd2885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d.png)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儿童观导言:1. 起跑线是指竞赛的开始点,关乎一个人的起步和出发。
在人的一生中,起跑线更多地含义是指一个人的童年时期。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 教育不公平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些家庭条件优渥,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多的资源,而有些家庭条件差,孩子的成长环境和资源相对贫乏。
这些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面临了不公平的竞争。
3. 全面素质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全面素质教育。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和成绩。
这样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不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
4.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样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更有竞争力。
5. 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家,良好的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
好的学校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在起跑线上更具竞争力。
6. 社会的帮助。
对于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比如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获得一些资助、补助,可以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等。
这样可以让这些孩子在起跑线上不会因为家庭条件的差距而输在起跑线上。
结语:7. 不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等都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资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起跑线上站稳脚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在当代社会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儿童在起跑线上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理解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af4ffc177232f60dccca12b.png)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片面性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社会开始流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天下年轻的父母怕得要死;让天下年老的父母急得要死;也让天下所有的宝贝累得要死。
然而,这个“起跑线论”对不对呢?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未曾细想过,不过是人云亦云的盲从罢了。
今天我来剥一剥它的画皮,帮大家认清这个白骨精。
“起跑线论”是谬论。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之所以扣人心弦,主要是它的形象比喻,因为大家都看过体育比赛,知道如果起跑慢了比赛就可能输掉。
但这个比喻并不科学,因为,如果比赛是50米、100米,它基本是对的;如果比赛是1500米、3000米它就基本不对;如果比赛是100米,那就是扯淡了。
一个人一生会有漫长的路要走,如同万里长征,起跑慢一点又有何妨?后来居上者比比皆是。
所以“起跑线论”从理论上讲是站不住脚的。
再来看实践。
“起跑线论”的含义,是指在教育上一是要早二是要好。
先说早。
现在早到什么程度了?已上达胎儿教育,一些准妈妈准爸爸为了搞好胎教,订报刊,买书籍,购影碟,放音乐,讲故事,哼小曲,天天做功课且乐此不疲。
可是这些都管用吗?我看未必,从现代来讲,没有发现有哪位专家、哪位家长说过,他(她)亲自通过实验得出了胎教管用的结论。
从古代来看,也没发现有哪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须眉豪杰、巾帼英雄是通过胎教才获得成功,因为那时候压根就没有胎教。
胎儿在母体内处于封闭状态,几百万年的进化应该是主静不主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开发胎教,究竟是祸还是福?例如,为他(她)放音乐,大人们觉得很美妙,孩子们就听不懂,不感兴趣,何况是胎儿,说不定他们觉得是噪声,如果是噪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副作用,生出的孩子得个多动症什么的也未可知。
还有上学早,2岁半就上幼儿园,4岁上学前班,一路征尘,学识字,背诗句,学绘画,学算术,学英文,还要参加才艺班。
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儿童天性,都是在揠苗助长。
其实学龄前的儿童,玩就是最好的学习,他们通过玩耍从中学习识别事物,学习生活技巧,学习人际关系。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https://img.taocdn.com/s3/m/614346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6.png)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站稳脚跟,取得成功。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家长们需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仅是一个个体家庭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健康、兴趣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教育方面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良好的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需要从教育的各个方面着手。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有些家长会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一味地强调成绩,这是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和鼓励,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
孩子的教育并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家长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
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和健康的人生观,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康方面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基础,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
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需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健康的身体。
家长应该给孩子规律作息,保证他们每天有足够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
家长们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保持家庭的和睦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
三、兴趣方面孩子的兴趣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动力源泉,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们应该帮助孩子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也要重视孩子的兴趣特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兴趣培训和发展空间。
让孩子能够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获得成就感,这是帮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道路上,家长们需要耐心、细心、用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也是他们起飞的跳板。
家长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能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一个公平的机会。
关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文档
![关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7ddfee03968011ca20091ba.png)
关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对于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的正确与否,困扰人们已久。
在这里以笔者现有的知识和理解来谈谈,本人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笔者觉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作为一种观点,在这个层面上它是正确的。
它正确的看到了起跑线的重要性,也看到了个体幼年发展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尤其是儿童身心发展存在关键期。
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也有着不同的水平和特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儿童幼年所处的环境和所能接受的认知等条件,远远高于以往的各各时期,当今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征远高于过去以往各时期的同龄儿童。
所以,儿童的发展应与同时期的人类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应该让儿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以适应人类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作为一种观念,在人们被接受和使用下,由于不同人之间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不同,以及不同施教者(这里主要指家长)的期待不同,使之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或结果。
当今社会中,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解,大都集中在孩子的知识教育上,且受经济社会影响,更多的体现着功利性,从而使得众多家长认为,给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就是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诚然不知,这样的理解只是片面的和不理性的。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只是要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也同样同等的重视孩子的身心情感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全的人,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学习工具。
在此。
笔者认为对于“不要输在起跑线”,更应该关注儿童的情感、身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使儿童发展从为一个健全的人。
在学习上学会学习,在情感上学会自笔者身心调节、自笔者肯定、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等健全的人。
而不是只重视儿童的知识学习,而缺少对儿童情感教育、情感关怀,导致在儿童成长及其以后成长中一旦遇到挫折,就难以自笔者调节,产生身心问题,或者导致儿童成长为以自笔者为中心、缺少责任感的人,进而无法发展成一个健全的人。
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肯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且还要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和重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让孩子死在起跑线上
2015-03-24
观摩deBonoChina组织的一个家长培训活动,两个细节让我颇为感慨。
第一个细节是开场的时候,我以前的同事,那个不像德国人的德国人Felix操着一口流利的拐着弯儿的京片子对大家讲:“从我孩子诞生的那一天起,我的世界就改变了。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好的孩子,那就是我的女儿。
后来,我女儿的弟弟来到了这个世界,他颠覆了逻辑,让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变成了两个。
从此我的世界里有了两个太阳。
我认为在座的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应该这么想,这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
去他的名校,去他的坑班儿,去他的高考,一切都不能妨碍我对我自己孩子疯狂的热爱。
我无数次的问自己,我可以给他们什么?我想先听听你们各位怎么认为?”
他得到了很多答案,在我看来都在意料之中。
爱、好的环境、最好的教育、竭尽全力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等等。
我听着前后左右此起彼伏的各种回答,没有特别的感觉。
爱,只能说有或者没有,而不是给或者不给,如果说有一种爱存在而不给予,我想那一定不是爱。
供养子女是为人父母者的天经地义,无需特别强调。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暖场的小环节。
但Felix接下来说:“当我面对那样一个小家伙,我会给他尊重。
我永远平视着她,女儿长高了,我已经可以蹲着跟她讲话了,以前我是坐在地上跟她交流的,后来我的儿子出世了,我跟他一起趴在床上……”这是一段令我动容的话,提到了为人父母经常忽略的概念——平等。
可能这在我们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理喻的观点,需要去尊重一个婴儿吗?这需要我们努力去理解什么才是生命的平等,这一刻,德国人终于表现出他德国人的一面,给出了一个非中国的答案。
这个答案绝不简单。
果然,后来就有一个家长问道:“我的孩子两岁了,还经常尿床,我该怎样批评他才能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
”我不想太多谈论这个既无爱亦无尊重的问题,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恰好出现在活动的尾声,在听众提问的阶段,与前面Felix的开场遥相呼应,让我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来自于每一个细胞的对平等的漠视。
令我感慨的另一个细节也是来自于活动尾声的家长提问,一位孩子爸爸问:“我的孩子已经三岁了,请问这个阶段我应该让孩子学些什么?思维训练吗?尽管我也知道这好像有点着急,但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你若不提早起跑,就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
”
我绝不是想批评这位家长,因为持这样想法的家长是绝大多数,大家都认为我们是被这个时代所裹挟,我们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不该被批评,但是我必
须提醒所有的家长,我们满怀热情地、积极地追随着潮流,其结果并不是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让自己的孩子死在了起跑之前。
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事实上,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说法才是危言耸听。
对于幼童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促进感觉系统的发育更加重要了。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有觉知都是向大脑输入信号的通道,大脑没有信息输入,也就没有了思考的素材,既然无需思考,思维能力也就无从发展。
就像一个人失去了摄入营养的能力,再怎么锻炼身体都是无用的,一个感觉系统萎缩的孩子还训练什么思维呢?
让三岁孩子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不让孩子见山观水,无非是让孩子在大脑里存留一组无意义的信息代码,那其实是诗歌的尸体,背得多了,孩子的头脑就成了诗歌的坟墓。
这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意义吗?
文字符号来自于我们对这个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抽象,对现实的观察越多,对文字符号产生的需求越大。
在起跑线上应该干的第一件事是激活大脑,而不是格式化大脑。
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被大量抽象符号包围,他认得的符号越多,他的语言组织障碍就越高。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认很多字却难以写出一段有意义的话?作文就更不要说了。
我们蒙住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写文章,这件事情堪比计算机仿真的人工智能。
现在人工智能也可以写出一些“有意义”的文章,甚至按照某种韵律作诗。
但毫无疑问地,那些凝固的文字符号了无生气,完全不像是人话。
不觉得现在小学生们写作文跟机器写作文有一拼吗?他们的写作过程几乎完全一样。
因为感觉系统的失效,孩子们没有信息输入,但作文又是必须要写的,于是极为骇人听闻的一种做法就油然而生了——背作文选!这完全是教白痴的方式,更会把一个孩子教成白痴。
家长们就这样亲手把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太阳锻造成了没有人味儿的机器。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其实是商业培训机构撬动市场需求的谎言,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它制造人们的恐慌心理,于是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应该早早地动作起来。
只不过,那样做的结果是让你自己的孩子早早死在起跑线上。
良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爱上学习并获得学习的能力,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家长的努力,早早地厌学,直到高考结束后焚书狂欢。
十二年寒窗苦读,走出高中校门的那一刻,孩子的行为已经宣告了教育的彻底失败。
这里面固然有教育体制的缺陷,但是也绝少不了家长们的推波助澜。
传闻德国禁止早教,如果真有其事,那是科学的禁令。
尊重孩子,尊重规律吧。
豆豆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面说:天即是道,道即是规律。
尊重规律即是天人合一,所谓人定胜天,不过是一句狂妄、无知、愚蠢的混话。
三岁孩子的家长如果说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就跟孩子尽情地玩儿吧,让孩子自己玩儿、陪孩子一起玩儿、带孩子出去玩儿、请孩子跟同伴玩儿。
关掉电视扔掉电脑,跟孩子搭积木、做手工、捉迷藏、爬沙坑,只要家长不去刻意培训孩子什么,你的孩子必然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但如果非要违背自然规律、认知规律、学习规律,我想上帝也救不了这些孩子。
【燕华拉丁】服务平台,关注您孩子成长、分享故事、分享教育、分享爱。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燕华拉丁”关注我们。
燕华拉丁,用心教育,用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