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
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初探
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初探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更是学生求得自主发展的大舞台。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发展性呢?我校认真贯彻课堂教学的“三个策略”,初见成效。
1、自主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
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真正实施“五大解放”。
让学生学会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主动地参与操作,参与观察,参与小组学习,全班讨论,主动地参与总结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
让学生学会创造。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个性,教师要创设创造的情境,让学生大胆猜测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让学生学会评价。
要让学会逐步学会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完整与否,评价别人板演正确与否以及自己评价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等。
让学生学会调控。
要让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稳定的注意力、自控力,要让学生在受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2、分层教学策略。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把分层教学的经验引进复式班教学当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同质编组(按现有综合状况把学生动态地分为A、B、C 三类),最实行“异步教学”,做到“四分”(目标分层、授课分类、作业分档、考查分度),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某种角度上看,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一、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内涵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它将因材施教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图在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互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在这种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取得应有的进步.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教学,要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递进教学法正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针对水平层次不同学生,在目标、内容、途径上都可以分为不同层次.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层次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定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评价、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形成新的目标.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首先,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教育背景、生长环境、个人习惯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的,这种差异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需要认真对待了.因此,教学中,如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水平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在因材施教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注重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视了学生的差异,使教学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心理效应原理.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学习效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果,感受到成就感、喜悦感,让学生在“我努力了,我可以不断进步”的心理暗示下,不断设置符合自己能力的更高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最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种在原有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上,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最优化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环节的优化,尽可能高效地运用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三、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操作方法1.学生分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进行初步的分层.当然,教师在分层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潜力,这样有助于教师进行合理分层.教师对学生分层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也可以为避免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隐形的分层.2.教学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可以分不同的难度层次,或者是同一难度的作业,但是对学生作业结果的要求分出不同层次.在课后辅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加深理解学习的知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的学习目标低一些,设置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度.3.评价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求有差异.分层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差异性.比如,对低层次的学生,要以表扬为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喜悦,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中等学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肯付出,就会有更大的进步,是能够赶上优等生的;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要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他们可以更优秀,可以挖掘更深的潜力.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定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地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不断地改进、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正确认知自己,积极配合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尝试
上海市顾路中学 顾华明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地民工子女和城市拆迁居民子女的大量涌入,带来了生源多样性,加剧了学生间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为使各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这一精神,本人结合教学进行了课堂分层教学的初步尝试和实验,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探讨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交换教授方式,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递进教学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前提,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既承认差异,同时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条件,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学生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个是最近发展区,主要指学生靠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经老师启发帮助后可以达到的水平,教师的教学应是善于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把它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分层递进教学就是建立在能够正确认识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提高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1、学生主体原则
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教育的过程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将知识据为己有的内化过程,因此从主体性教育角度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对B 、 C层 学 生 重 在 夯 实 基 础 , 对 A 层学生要 以“ 放 ”为 主 , “ 放” 中有“ 扶” , 使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都 能 参 与 到 课 堂 教 学 中来 , 促 进 班 级 学 生 数 学 知 识 技 能 的整 体 发 展 。 3 .课 外作 业 练 习的 分 层 分 层 递 进 教 学 思 想 不 单 单 是 要 求体现在课堂教学 过程 中 , 在 课 外 作 业 练 习 的 内容 和 要 求 上 也 应 当 反 映 出这 一 教 学 理 念 。具 体 来 说 , A 组 学 生 的作 业 设 计 应 符合拔尖提高 、 综 合 性 和 拓 展 性 的 要 求 。B 组 学 生 则 应 给 予 基 础 知识 题 搭 配 一 定 综 合 性 和 提 高 性 的 习题 , 重 在 指 导 学 生 把 握 数学问题的核心思想 , 如“ 二 次 函 数 的应 用 ” 的复习习题 中, 就 应 当 要 求 学 生 结 合 题 目内 容 准 确 地 进 行 “ 数学化 ” 说 明, 建 立 二 次 函数数学模型 , 将具体问题化归 为图象 中求点 , 进 行 解 题 。c组 学生则要 求反 复演练基 础 习题 , 侧 重 复 习 巩 固知 识 , 树 立信 心 。 由此 , 通过层 次化 、 递进 式的课 后练 习, 可 以 满 足 不 同 层 次 学 生 应 用 知 识 的 实 践 能 力 的发 展 需 要 , 使 学 生 从 中学 有 所 思 、 思 有 所 悟、 悟有所获 。 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 “ 分层递 进” 教 学 模 式 不 仅 能 够 有 效 地 提 升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 更 可 以 使 每 个 层 次 的学 生 在 数 学 知识 、 技 能 的培 养 上 获得 最 优 的 提 高 和发 展 , 真 正 地 体 现 出 素 质 教 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第一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袁学勤(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山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字:分层递进实践探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为了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六年前我便在我校开始探索并初步试行分层递进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山区学校十分实用。
它既减小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其在数学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必要性在山区农村学校,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中有6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就由老师全权负责。
另一方面,我校多年来一直实行“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且各班人数达60人以上,每位老师至少带两个班,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成绩差异分层,而不是人格分层。
讲清分层目的后,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在取得学生同意后,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
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在各层次递进上升。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1、学生层次化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内,教师向学生宣布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分层方案和目的,及时进行一次周密的摸底考试,然后对试卷做详尽的分析。
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结合新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在第二周内将完成对学生的层次化,即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作者:潘晓燕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4年第09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的特点,使得学生不能同等程度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面对这种困境,分层递进教学突破了这个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建立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全体参与;通过对数学现象的观察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建立了正确的思考方法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获取了新知识,通过应用突破自己、实现创新.一、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每个知识的背后都有其背景材料.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背景材料来创建问题情境,将所要提出的问题蕴含在情境当中,通过学生对情境的观察、分析、讨论来主动地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教师要在情境中,做好激励诱导工作,及时地发现思维有偏差的学生和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纠正和制止,并积极地鼓励学生的主动性,使情境带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思.例如在学习《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的动态关系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海上日出”的情境,回忆圆圆的太阳如何一点点地从海平面上升起,逐渐的由相交、相切变为相离.这样的情境建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远比多媒体带来的效果要好.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看到直线与圆之间的动态变化,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无疑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接受,使得相同的问题建立了分层的答案,程度不一样的学生对这道题对答的程度不一样.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再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日出”重现,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直线与圆之间的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现象,从而有效地使学生进入了对这三种数学现象的探究,既展示了数学之美,有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二、自主观察交流,引导分析思考学生对数学事物的观察来源于学生内心的感触,是建立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的.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逐步的通过现象来挖掘出知识在其中的演绎过程,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认真思考分析为现象找一个解释.在学生自身思维的不断推进中,发现自己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从而建立对新知探究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让学生对我国某个城市的温度情况进行观察,学生可发现零上的温度是整数,而零下的温度则是一个带有“-”符号的数字,从而建立对“正数”、“负数”的感知;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向左走,向右走”的情况,让学生来对相反的两个方向的距离表述做一些探讨,为了记录的方便,师生共同规定向左就是负数,向右就是正数,根据学生的描述,不断地对其中的现象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随着向左走的距离的比较,学生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障碍:负数和负数怎么比较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内容,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正是因为学生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递进式的学习中,使学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顺利地将课堂探究推到了重点内容上.通过这样引导学生的自主观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迅速找到了新知识的切入口,非常准确到位地推动了课堂的发展.三、点拨归纳新知,构建方法形成针对学生不能用以往知识解决,从而发现的问题正是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征,建立对问题的探究,将新知环节的问题分解化、简单化,采用分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建立学生思维的梯度,使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上升,采用调拨归纳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分步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时,学生用分组的方式勾勒出了正比例函数y=x/2,y=x,y=3x,y=-2x 的图象,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图象,建立了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直线y=x/2,y=x,y=3x 的位置有什么特点?x的值增大,所对应y的值应该发生如何的变化?教师要结合图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这三个函数图象的特征,顺势将问题引向新的学生能够触摸到的高度:画出函数y=-2x的图象,直线y=-2x的位置有什么特征?x值的增大,会使y值怎么变化?再次引导学生对这四个图象进行比较,从其位置、增减性上与前三个函数进行比较,在教师的点拨下,整理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这样的现象分析,学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中学会了运用对比的方法,逐步地了解了新知识的演变过程,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了渗透,为学生的突破创新建立了基础.四、巩固把握应用,实现突破创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能完全使之运用到实际的练习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建立一些相关的例题进行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地完成问题的解决,通过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时地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疑点进行“解疑答惑”,使学生及时地消除障碍,冲突重重障碍,尽量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进行消化解决.整个课堂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创新.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后,根据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例题练习,并在例题中再次纠正学生的错误.像例题:(3x+1)/3=(7+x)/6这样的方程,就是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而设置的:学生会在去分母的时候,忘记了将分子添上括号,只将3x与2相乘,而忘记了1与2的相乘;交叉相乘中,学生分不清其中的分母、分子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的错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突破了自己的认知,建立了新的解法来避免错误的出现.学生现将等式转化为1/3(3x+1)=1/6(7+x)形式再去分母,巧妙地避开了容易出现的错误点.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地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应用,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总之,分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思考的切入点积极地参与进来.这种灵活的、分层的教育模式值得广大教师的推广和不断探索.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合理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找到了攀登的台阶,挖掘出了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数学的学习,从而轻松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标签: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学生;教学;作业;评价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基础,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顾及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不断进步。
因此,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之中应用广泛,教学效果显著。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呢?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小组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测验、平常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组是学习成绩较好,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解题方法灵活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分享、探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组是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努力、认真,但拓展能力不足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第三组是学习困难,但努力学习的学生。
此小组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只是未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拓展学生思路,使其逐步进步。
通过对学生分层,能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分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分层,制订不同教学目标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重要部分。
通过教学分层,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要在于难点问题的点播以及思维训练;学习成绩中等、拓展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巩固。
第二,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特点,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必须是切實可行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分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尤其重要。
初中数学教学涉及许多细节,学生们的知识储备相差很大,教师们如何高效地对待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呢?分层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以下将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分层教学思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程度有所不同。
为了更加有效地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思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和辅导。
具体实践时,我们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测试或测验,了解他们掌握的知识点和程度,并针对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这样,教师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给予不同的作业和复习计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针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1.测验评估在开始分层教学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测验或评估,以了解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掌握情况。
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将他们划分为不同层次,分别进行后续的教学工作。
2.建立学生档案根据学生的测验结果,建立每个学生的档案,记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进步情况等信息。
教师们可以使用这些档案,更好地分层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学习方案。
3.不同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加详细的讲解方式,并提供更多练习机会;对于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内容和思考题目。
4.反馈和复习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及时的反馈和复习。
教师们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同时也应该定期进行复习课程,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分层教学的优势1.针对性更强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层,教师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也越来越重视。
而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分层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分别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初步探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1. 确定分层标准分层教学首先需要确定分层标准,通常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数学基础、解题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和分类。
可以采用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如A、B、C等。
2.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课程难度,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培养其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
3.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示范演示等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4. 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方法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调整。
通过定期的测评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精准和有效。
1.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分层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处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中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 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如下:1、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注重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注重提高其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注重帮助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3、分层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数学的方法1、建立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数学需要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算规则、定理和公式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2、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
在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证明。
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归纳总结。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系。
3、寻求帮助:在学习数学时,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不要害羞或放弃,可以向老师、同学或互联网寻求帮助。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数学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要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或指导的策略研讨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中化学有效、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途径一、引言二、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分别开展教学活动,并且量身定做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了解。
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分层教学的对象。
2.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在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后,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加基础、简单的教学内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加深入、复杂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 注重个性化辅导在分层教学中,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水平。
5.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6. 加强家校合作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量身定做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教育。
2. 提高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例外水平采用例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崇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结壮,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大凡,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调和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康健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例外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盛行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佳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用体现。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实验初探
教学实 验初探
生的教 学。在 此理论 支持 下,笔者 与同事在教 学实践 中大胆 尝试分层
递进 式教 学方 法.探 索出 “ 双 师双 班” “ 三师三班” 等教 学模 式.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总是提 问我 ,所 以上课 热 情 就 提 初中数 学分层递进 高 了。 ” 教学 目标分层。 既然承认 学生
确在班里声 明.分层 的 目的不 是搞 排名 ,而是要更精细 、更 负责任地
的教 学方法,必定难 以在教 学过
照顾到每位 学生的学 习情况 。我们
不 时与学生谈话 ,让 学生写课 堂心 得 、课 堂建议 .及 时 了解他们 内心 的想法 ,并积极 与家长 沟通 ,澄清
●
程 中有针对性地兼顾 到各个层 次的
陈 冠 礼
离开原来 的层次。在我所 执教 的 3 班 ,小王 同学是这样评价分层递 进
教学 的: “ 没分班前我处 于一种 混
日子的状 态 .每天 在课 堂上 发呆 、 睡觉 ,无所事事 ,但分班 后为什/ z , 我就 能认真 学呢? 因为老 师的关注 度提高 了,因为人数少 ,老 师上课
学生。则要求他们先 学会从 多项式
乘 多项 式的方法得 到公 式 ,并且能 观察 式子的特 点,多次运用公 式进
工作分别在 两个 班进行 ,在 与学校
沟通之后 .这两个班 的数学课 安排
行 因式分解 .从 而有针对 性地 照顾
到不同学生的学 习差异 ,有效提升 了课 堂效率。 课 堂 练 习 分层 。 教 学 目标 不 同,教 师应根据不 同的教学 目标制 定 不同的课 堂练 习, 以达到课 堂教 学 目的的要求。仍 以因式分解教 学 为 例 ,对 于 A层 学 生 ,笔 者及 同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萌发“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基本上全盘端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来大,学困生也随着越来越多,从而使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对于文科教学来手影响不大,而对于理科教学的影响就非常大,出现课堂教学中难以顾及两头现象,结果是优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智力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学困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优生不优,学习缺乏竞争力;学困生找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意志不断遭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空气,形成恶性循环,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初中生的毕业率有其名而无其实,个别初中毕业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恐怕连初一的学生都达不到。
而以往的实践表明: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不适应学生的学。
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运用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就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地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把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各层次班级教学质量。
鉴于我校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我校从2001年秋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尝试“分层递进策略”教学法,经过近年的教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并确立为省级研究课题,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
2004年9月又创造性的运用“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大亮点。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镇原县城关初中郭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主。
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
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4结论(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分层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分层递进”教学法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数学科分层递进教学实践
数学科分层递进教学实践初一新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就存在着明显差别 , 20 分与 90 分同在一个班 , 一学期后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 教学矛盾进一步突出。
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 对大面积提高普九学生数学成绩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解决现实问题 , 在传统班级授课显得无力的状况下 , 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用的 , 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
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 学生有差异 , 教也应有差异 : 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 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大发展潜能的 , 教学中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 " 递进 " 的机制 : 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 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 , 教学中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各展所长 , 相互弥补 , 相互帮助 , 形成合作的氛围。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 , 开展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活动 , 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教学的两种做法( 一〉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1 、开展学情分析 , 进行学生自我认层。
师生 ( 特别是学生)通过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分析 , 调查研究学生 ,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 教育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暂时的 , 只要努力可以缩小甚至消除差距。
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 , 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 , 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 , 找到自己的“ 最近发展区”。
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 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 从这里开始学习进步最大白我的具体做法是 : 根据学生的数学实际情况 , 把成绩差 , 不能独立完成基础作业 , 学习主动性差 , 学习习惯差 , 对学数学的学习动力不足 , 兴趣不浓 , 甚至厌恶数学的同学自我认定组为 A 层;对数学成绩中偏下 , 基本能完成基础作业 , 但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组为B 层;对学习成绩中偏上 , 能够独立自觉地完成基础作业 , 学习上有一定的主动性的同学组为 B 层;对学习上学的较轻松 , 学习中主动性、积极性较强 , 成绩好 ,习惯好的同学组为 C 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尝试(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吉林松原138000)张玉满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照等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
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强迫性学习走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分层递进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
“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
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
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
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
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
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
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丙层次组学生作业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完成书本上的基础习题,反复演练,或将难度较大的课后题拆分成几个小题,使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3、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各层次是动态的变化。
教师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
同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分层是动态的分层,有进步的学生可以晋升一个层次,学习态度不好且退步的降至下一个层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逐步解体丙层组学生,从而达到甲乙层次组学生不断扩大的目的。
(2)不公开划分学生的层次分组。
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在划分各层次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分层次实施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心里有数,是有目的进行的分层,但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公布学生层次,因为教师一旦在公开场合公布了学生的层次差别,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失去分层次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3)感受成功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4结论
(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参考文献
[1]徐纪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7,8
[2]李喜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模式[J].新课程学习,2010,1
[3]杜胜龙.初中数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法[J].科技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