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都不同,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而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可以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扩展性的学习,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基础性的巩固和拓展,低层次的学生则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和巩固练习等方法,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直观教学和多次反馈等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高的学习目标,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适中的学习目标,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学习目标,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只能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点,而学生因为能力水平不同,有的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聊。

而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进行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感到轻松和快乐,自然而然地会对数学有了更强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进行学习,这就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老师也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学得更扎实。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学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需要完善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这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分层教学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备课和授课,尤其是对于学生能力较弱的层次,需要老师加倍努力来授课。

学生之间的转换问题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许在下一个阶段他们的学习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就需要学校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和调整。

针对上述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学校可以引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也可以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让老师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

学校也可以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生转换机制,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更好地得到评估和调整。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某种角度上看,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一、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内涵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它将因材施教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图在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互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在这种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取得应有的进步.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教学,要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递进教学法正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针对水平层次不同学生,在目标、内容、途径上都可以分为不同层次.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层次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定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评价、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形成新的目标.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首先,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教育背景、生长环境、个人习惯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的,这种差异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需要认真对待了.因此,教学中,如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水平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在因材施教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注重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视了学生的差异,使教学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心理效应原理.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学习效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果,感受到成就感、喜悦感,让学生在“我努力了,我可以不断进步”的心理暗示下,不断设置符合自己能力的更高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最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种在原有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上,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最优化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环节的优化,尽可能高效地运用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三、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操作方法1.学生分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进行初步的分层.当然,教师在分层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潜力,这样有助于教师进行合理分层.教师对学生分层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也可以为避免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隐形的分层.2.教学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可以分不同的难度层次,或者是同一难度的作业,但是对学生作业结果的要求分出不同层次.在课后辅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加深理解学习的知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的学习目标低一些,设置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度.3.评价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求有差异.分层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差异性.比如,对低层次的学生,要以表扬为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喜悦,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中等学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肯付出,就会有更大的进步,是能够赶上优等生的;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要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他们可以更优秀,可以挖掘更深的潜力.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定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地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不断地改进、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正确认知自己,积极配合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发展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个别差异和学习兴趣来为其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还可以借鉴启发式学习理论中的“差异化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操作方式1.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层次划分在进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时,首先需要确定适合学生分层教学的依据。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特长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平时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在分层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学生的自我感受,不要让学生因为分层而产生自卑情绪。

2. 分层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性教学,教授一些深入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

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系统性教学,通过讲解、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差异性教学,用更具体生活化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分层教学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作业、项目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限时限量的练习、作业和单元测试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口头检查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态度。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1. 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动情境在进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时,我尝试了很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对B 、 C层 学 生 重 在 夯 实 基 础 , 对 A 层学生要 以“ 放 ”为 主 , “ 放” 中有“ 扶” , 使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都 能 参 与 到 课 堂 教 学 中来 , 促 进 班 级 学 生 数 学 知 识 技 能 的整 体 发 展 。 3 .课 外作 业 练 习的 分 层 分 层 递 进 教 学 思 想 不 单 单 是 要 求体现在课堂教学 过程 中 , 在 课 外 作 业 练 习 的 内容 和 要 求 上 也 应 当 反 映 出这 一 教 学 理 念 。具 体 来 说 , A 组 学 生 的作 业 设 计 应 符合拔尖提高 、 综 合 性 和 拓 展 性 的 要 求 。B 组 学 生 则 应 给 予 基 础 知识 题 搭 配 一 定 综 合 性 和 提 高 性 的 习题 , 重 在 指 导 学 生 把 握 数学问题的核心思想 , 如“ 二 次 函 数 的应 用 ” 的复习习题 中, 就 应 当 要 求 学 生 结 合 题 目内 容 准 确 地 进 行 “ 数学化 ” 说 明, 建 立 二 次 函数数学模型 , 将具体问题化归 为图象 中求点 , 进 行 解 题 。c组 学生则要 求反 复演练基 础 习题 , 侧 重 复 习 巩 固知 识 , 树 立信 心 。 由此 , 通过层 次化 、 递进 式的课 后练 习, 可 以 满 足 不 同 层 次 学 生 应 用 知 识 的 实 践 能 力 的发 展 需 要 , 使 学 生 从 中学 有 所 思 、 思 有 所 悟、 悟有所获 。 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 “ 分层递 进” 教 学 模 式 不 仅 能 够 有 效 地 提 升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 更 可 以 使 每 个 层 次 的学 生 在 数 学 知识 、 技 能 的培 养 上 获得 最 优 的 提 高 和发 展 , 真 正 地 体 现 出 素 质 教 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第一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袁学勤(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山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字:分层递进实践探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为了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六年前我便在我校开始探索并初步试行分层递进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山区学校十分实用。

它既减小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其在数学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必要性在山区农村学校,外出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中有60%以上的留守儿童,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就由老师全权负责。

另一方面,我校多年来一直实行“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且各班人数达60人以上,每位老师至少带两个班,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成绩差异分层,而不是人格分层。

讲清分层目的后,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在取得学生同意后,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层次。

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在各层次递进上升。

三、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1、学生层次化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内,教师向学生宣布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分层方案和目的,及时进行一次周密的摸底考试,然后对试卷做详尽的分析。

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结合新课标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在第二周内将完成对学生的层次化,即将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作者:潘晓燕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4年第09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的特点,使得学生不能同等程度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面对这种困境,分层递进教学突破了这个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建立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全体参与;通过对数学现象的观察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建立了正确的思考方法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获取了新知识,通过应用突破自己、实现创新.一、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每个知识的背后都有其背景材料.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背景材料来创建问题情境,将所要提出的问题蕴含在情境当中,通过学生对情境的观察、分析、讨论来主动地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教师要在情境中,做好激励诱导工作,及时地发现思维有偏差的学生和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纠正和制止,并积极地鼓励学生的主动性,使情境带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思.例如在学习《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的动态关系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海上日出”的情境,回忆圆圆的太阳如何一点点地从海平面上升起,逐渐的由相交、相切变为相离.这样的情境建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远比多媒体带来的效果要好.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看到直线与圆之间的动态变化,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无疑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接受,使得相同的问题建立了分层的答案,程度不一样的学生对这道题对答的程度不一样.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再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日出”重现,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直线与圆之间的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现象,从而有效地使学生进入了对这三种数学现象的探究,既展示了数学之美,有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二、自主观察交流,引导分析思考学生对数学事物的观察来源于学生内心的感触,是建立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的.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逐步的通过现象来挖掘出知识在其中的演绎过程,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认真思考分析为现象找一个解释.在学生自身思维的不断推进中,发现自己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从而建立对新知探究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让学生对我国某个城市的温度情况进行观察,学生可发现零上的温度是整数,而零下的温度则是一个带有“-”符号的数字,从而建立对“正数”、“负数”的感知;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向左走,向右走”的情况,让学生来对相反的两个方向的距离表述做一些探讨,为了记录的方便,师生共同规定向左就是负数,向右就是正数,根据学生的描述,不断地对其中的现象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随着向左走的距离的比较,学生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障碍:负数和负数怎么比较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内容,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正是因为学生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递进式的学习中,使学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顺利地将课堂探究推到了重点内容上.通过这样引导学生的自主观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迅速找到了新知识的切入口,非常准确到位地推动了课堂的发展.三、点拨归纳新知,构建方法形成针对学生不能用以往知识解决,从而发现的问题正是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征,建立对问题的探究,将新知环节的问题分解化、简单化,采用分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建立学生思维的梯度,使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上升,采用调拨归纳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分步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时,学生用分组的方式勾勒出了正比例函数y=x/2,y=x,y=3x,y=-2x 的图象,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图象,建立了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直线y=x/2,y=x,y=3x 的位置有什么特点?x的值增大,所对应y的值应该发生如何的变化?教师要结合图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这三个函数图象的特征,顺势将问题引向新的学生能够触摸到的高度:画出函数y=-2x的图象,直线y=-2x的位置有什么特征?x值的增大,会使y值怎么变化?再次引导学生对这四个图象进行比较,从其位置、增减性上与前三个函数进行比较,在教师的点拨下,整理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这样的现象分析,学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中学会了运用对比的方法,逐步地了解了新知识的演变过程,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了渗透,为学生的突破创新建立了基础.四、巩固把握应用,实现突破创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能完全使之运用到实际的练习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建立一些相关的例题进行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地完成问题的解决,通过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时地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疑点进行“解疑答惑”,使学生及时地消除障碍,冲突重重障碍,尽量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进行消化解决.整个课堂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创新.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后,根据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例题练习,并在例题中再次纠正学生的错误.像例题:(3x+1)/3=(7+x)/6这样的方程,就是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而设置的:学生会在去分母的时候,忘记了将分子添上括号,只将3x与2相乘,而忘记了1与2的相乘;交叉相乘中,学生分不清其中的分母、分子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的错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突破了自己的认知,建立了新的解法来避免错误的出现.学生现将等式转化为1/3(3x+1)=1/6(7+x)形式再去分母,巧妙地避开了容易出现的错误点.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地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应用,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总之,分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思考的切入点积极地参与进来.这种灵活的、分层的教育模式值得广大教师的推广和不断探索.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合理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找到了攀登的台阶,挖掘出了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数学的学习,从而轻松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标签: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学生;教学;作业;评价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基础,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顾及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不断进步。

因此,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之中应用广泛,教学效果显著。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呢?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小组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测验、平常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组是学习成绩较好,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解题方法灵活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分享、探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组是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努力、认真,但拓展能力不足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第三组是学习困难,但努力学习的学生。

此小组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只是未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拓展学生思路,使其逐步进步。

通过对学生分层,能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分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分层,制订不同教学目标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重要部分。

通过教学分层,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要在于难点问题的点播以及思维训练;学习成绩中等、拓展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巩固。

第二,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特点,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必须是切實可行的教学目标。

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按照能力和兴趣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分层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然后为每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对于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供更为基础的知识和练习,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对于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为深入的知识和拓展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发展创新思维。

分层教学法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问题,分层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设置一对一的辅导时间,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分层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易产生学习厌倦的情绪。

而分层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设置小组合作活动和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分层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和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不同难度和要求的学习任务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1.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指导,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教学,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理论,比如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等。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有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教学。

同样,教学法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分层教学认为,应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这些理论为分层教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性意义。

3.分层教学的实践经验(1)制定分层教学计划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学情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

然后,根据学情调研的结果,制定分层教学计划,确定分层教学的层次数量和层次划分标准。

层次划分标准既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等因素。

(2)多元化教学手段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具体教学方法,通过实物、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抽象教学方法,通过推理、证明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精细化教学评价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精细化的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表现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课堂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行的办法和理论:如“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几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

它就是让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设计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上还是心理特征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台前工作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

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层是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

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则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而设计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不同的课程中得到适合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不同的课程。

课程分为基本层、提高层和拓展层。

每个小组都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分别学习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一对一辅导。

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有许多好处。

首先,学生们可以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这种方法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然而,初中教育中实施分层教学面临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因为学生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择都需要有所调整。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其次,分层教学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

这将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最后,由于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需要独立或集体学习和解决问题,支持和帮助学生的辅导员和负责人需要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经验。

在实践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教学计划。

其次,老师应该注重课程的设计和更新,以及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们可以在充满活力和互动的环境中学习到数学。

最后,教师应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评估并加以调整。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教育教学模式。

它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兴趣,并且可以发展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该说,只有在学生们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教师们充分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情况下,分层教学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摘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分层递进”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产物,其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法,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一、以学生情况为基点,合理划分小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全面分析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分层的依据.在划分小组时,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也作为划分依据.有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综合测试题,依据最终的测试结果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小组,其中A小组是优等生;B小组是中等生;C小组是差等生.然而为了能够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斗志,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要适当调整层次,确保每名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进入自己想进的小组中.我们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为例子,在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任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1.观察以下的不等式,找出这些不等式的共同点:(1)3x-2.5≥12;(2)x≤6.75;(3)x<4;(4)5-3x>14;2.解上面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3.寻找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在确定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A、B、C这三个小组,并且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二、根据数学教学知识,做到分层施教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分层施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其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如:在讲解概念或者例题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变换概念或者例题,以此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消化这部分知识.又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于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要让优等生来回答;对于基础问题,教师要让差等生来回答.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任务,促使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以“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为例子,由于以前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运算,为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差等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即计算:(a+b)2=;(a-b)2=;(a+b)(a-b)=.当差等生计算出最终的答案之后,教师要让优等生思考并回答:你们能总结出乘法公式的特点吗?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通过这样做每个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也让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分层施教,巧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三、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科学分层目标在以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并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层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向着自己的方向而努力.但是在分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以下的事项:1.重视学生的个体性,保证学生的个体发展;2.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为例子,从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针对优等生,教师要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针对中等生,所制定的目标为探索、发现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性质;针对差等生,所制定的目标为准确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发现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间的不同之处.当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方向,他们会努力完成老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四、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评价分层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评价分层是指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为基础,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基点,纵向比较学生的每一次月考成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鼓励学生,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与此同时分层评价还可以增强每名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以“因式分解”教学为例子,由于因式分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掌握所有的因式分解法,为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因式分解法.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评价,然而评价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等来客观评价学生.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如果其能掌握提取公因式这一方法,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其鼓励,表扬他们再接再厉.然而有的学生基础特别好,在评价此类学生时,教师要求其掌握所有的因式分解法.通过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既保证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们慢慢喜欢上数学这门课.五、总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初中数学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完善这一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学生要配合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邓富华.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2]胡滔.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2(02).[3]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02(01).“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周鹏远(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槎水镇逆水初级中学246317). All Rights Reserved.。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或能力差异不同的小组进行教学,每个小组适配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通过分层教学,针对学生所处的初中不同学业、认识和能力水平,利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服务。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即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需求和水平进行教学,照顾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可以解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的问题。

内在因素是指学生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科发展等影响因素,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外在因素是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等客观因素,分层教学可以在教学材料、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适当调整,让学生更加深刻、具体地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精髓。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分层要精准分层教学不应该只是形式化的分组,而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精准的分类。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阶段性测评、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多方面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将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等方面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组。

二、分层要合理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避免出现“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四”的分层问题,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让他们可以在相似的学习环境中互相促进。

三、分层要针对分层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基础之上,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不同的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画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四、分层要有效分层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要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在教学中具体操作,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精细化的针对性推进,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操作包括:制定有具体实施方案的教材、教案、教学组织形式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教学评估;每个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目标等。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摘要:近年来新课改进程逐步加快,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

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能得出,诸多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有突出差异,选取相同的教学方式难以提升教学成效。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能在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性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动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实践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主要是基于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将学生有效划分为不同学习层次。

教师依照学生自身学习现状与学习需求设定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此类递进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个体化差异。

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也能适应因材施教基本原则,有助于落实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成效。

1.制定科学化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规范化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初中阶段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现状、学习要求进行分析,拟定科学化的分层教学目标。

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掌握教学主要要求,设定专属于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要注重对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划分,能最大程度适应不同学生学习要求。

在拟定分层教学目标中,教师要注重遵循难易适中基本原则,有助于促使教学活动稳定实践。

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简单、标准、拓展层次目标。

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初定的教学任务之后,为其布设拓展性题目,实现其更好地发展。

针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结合其学习反馈现状,设定难度适中的题目。

针对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各类简单公式运用,能理解各类数学概念。

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学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集中整合来解答此类问题。

在教学中为学生设定分层解答的题目,比如“x2-3x=0、x2-4x=1、x2-3x+1=0”,有目的性对学生个人能力进行有效培育,促使学生个人学习能力有效提升[1]。

1.在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中实施分层教学初中学习课堂是学生掌握各项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分层教学方法合理运用。

四中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萌发“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基本上全盘端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来大,学困生也随着越来越多,从而使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对于文科教学来手影响不大,而对于理科教学的影响就非常大,出现课堂教学中难以顾及两头现象,结果是优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智力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学困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优生不优,学习缺乏竞争力;学困生找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意志不断遭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空气,形成恶性循环,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初中生的毕业率有其名而无其实,个别初中毕业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恐怕连初一的学生都达不到。

而以往的实践表明: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不适应学生的学。

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运用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就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地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把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各层次班级教学质量。

鉴于我校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我校从2001年秋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尝试“分层递进策略”教学法,经过近年的教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并确立为省级研究课题,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

2004年9月又创造性的运用“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大亮点。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镇原县城关初中郭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主。

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

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4结论(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分层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分层递进”教学法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分层教学是指在具有相同学科学习任务的学生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的不同,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的特点是个性化教学,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又能够和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要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了解,不能只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要对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进行分层教学,还需要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内容准备不同难度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PPT、教学视频等。

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灵活运用,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践(一)基础层教学基础层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数学知识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关注和辅导。

教师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基本的数学概念、初等代数、简单几何等,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找出学生的学习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进行基础层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带领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海实验学校汪小莲[摘要]本文主要阐明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特别是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互动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分层教学递进教学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小学经过6年的学习之后,个体间的程度高低不一。

进入初中以后,其差距呈继续拉大之势,致使部分程度低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继而厌学。

教学要做到真正面向全体,让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设法使所有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获。

数学学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如不及时加以改变,差距会越来越大,班级教学将难以顺利进行,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将成一句空话。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践。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界定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习目标也分成A、B、C三个层次。

“递进”,就是通过分层,以及分层带来的种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向各自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前进,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逐步上升。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一)实事求是,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二)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方能奏效。

(四)班级教学中,人人都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要创造条件,力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中的“双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一)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成由低到高的A、B、C三个层次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既要根据新浙教版原有教材结构,又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科学合理的补充和调整,以形成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分级学习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每个章节教学目标分成A、B、C 这样三个层次: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B、基础知识的应用,C、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

按照这三个层次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数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确定层次目标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分层施教——按教师提出的分层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所在的层次及其学习目标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平时设计教学的分层标准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平时单元测试的成绩为基本依据。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自主选择。

基础知识部分一般是在学生自学课本的基础上,通过反馈、讨论来解决;基本技能及其基本知识的运用又分层进行。

1、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平台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

分层递进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例如,在解题训练时,我提出了A、B、C三层教学目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各自的学习目标。

在多媒体网络的支持下,我把三个层次的题目同时展示出来,每层次目标配备三道题左右,让学生先快速浏览A层基础题,若每题都感觉思路清晰且有十分把握的话,则可立即进入B层,若B层题稍作思考还是会迎刃而解的话,又可马上进入最高层C层题后静下心来好好思索。

如果自己在哪一层次浏览中感到不熟练或遇到困难,就选择这一层次题目来练习。

对A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

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2、尽可能多给学生以成功感分层递进教学将学生的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以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学习发展区”有所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对于同一学生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他的学习层次可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各自的学习目标完成后,请B层的学生上讲台讲解A层题,并请A层学生对照自己有没有想到同样的好方法;同样的再请C层学生上去讲解B层题;最后由基础最好的学生或老师讲解C层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同时达到高潮。

这样,通过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我在教七年级(1)班的学生互余互补角时,充分考虑了这个班的特点,给A、B、C三个层面的学生分别定了三个目标:(1)会利用题目所给条件直接用余角补角的定义求角度。

(2)会运用题目中的隐藏的条件(余角补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3)会运用角的和差,Rt∠、平角、周角,角平分线等综合知识求角的度数等。

同时根据这三个目标分别选配三组题目,让学生选做。

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状态好,每位学生都找到了自信,找回了久违的成功感,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层次的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学习任务,其中有10个学生由A层进入了B层,有6个学生由B层进入了C层。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形成有利于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

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支持下,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交流,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师生共同讨论等合作性学习,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成功,体验成功之快乐。

(三)分层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各层次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分层完成作业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

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有所递进,“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

1、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机制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教师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几个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发放给学生练习。

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序按大纲要求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设定基本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人人要做,加深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为A层学生的选答题和B、C层学生的必答题,拓展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横向拓展)为B层学生的选答题,C层学生的必答题,聪明题(是为各种竞赛作准备的)。

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本提高性的配套用书,自己调配时间进行学习,并且每天至少问我一道不懂题。

这样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2、给培养不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机制设置学习的“阶梯”,这样就调动了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低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递进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的前提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自觉、主动地积极争取递进,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喜悦。

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各层次的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如我班的黄佩冠同学,刚入中学时她的摸底考数学成绩才40分,全班倒数。

由于我采用了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刚开始每天给她布置A层的题,消除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一段时间后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的提高。

比如我在教“线段大小比较”时,我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线段AB上取一点C,则线段AB与线段BC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呢?许多学生都只会想到AB>BC,而黄佩冠同学却能说:“老师,若C点与A点重合时,则AB=CB,所以它们的关系应是AB≥BC。

”她现在的学习已递进到B层,有时还向C层挑战。

这样就完全解决了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通过各种形成性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既可及时了解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进度,迅速掌握各层次学生作业情况,检查学习者对习题的理解效果,又可随时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分层评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评价,以达到激励递进的效果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

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采用多表扬、多激励的方式,寻找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克服自卑心理,尝试成功的喜悦,重塑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