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周鹏远
【期刊名称】《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分层递进"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周鹏远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槎水镇逆水初级中学,2463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2.谈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 突 出培养学 生的创 新精神和 实践能 力 。 促进 学生 整体 次 : A层 是 成 绩 拔 尖 的 , B层 是 成 绩 中 等 的 , C 层 是 学 习 有 困 难 的 。 A、 B、 C
素 质 的 提 高 和 个 性 的 发展 , 让他们人 人学有价值 的数学 , 实 现“ 人人 成功 , 人数 比例 大 致 依 次 为 2 :4 :2, 但 所 分 的 层 次 不是 永 恒 不 变 的 , 三 个 层 次 是
个 体 差 异 出发 , 把“ 最近发展 区” 转 化 为现 有 发 展 水 平 , 并 不 断 创 造 出 更 高 力 , 每 堂 课 制 定 出三 个 层 次 的 目标 , c层 学 生 完 成 低级 目标 , B 层 学 生 完 成
水平 的“ 最近发展区” , 才能促进学生 的发展 ; 这 是“ 分层递进教 学” 的有效 中级 目标, A层 学生完成高级 目标。 同时学 生也 可根 据 自己的知识 水平 , 体现 。 实际力量选择 自己要达到 的 目标 。 尤其是 C层学生教 师要积 极启发 、 适 时 我 国古代教育家 、 思想家孔子提 出育人要“ 深其深 , 浅 其浅 。 益其益 , 尊 引 导 , 鼓 励 其 向高 一 级 目标 迈 进 。 其尊 ” , 即主张“ 因材施教 , 因人而异” 。我国早期 的教育家也 为“ 分层递 进 3 . 课堂教学分层。对 A层的学生一般要求达到较高标准 , 以指导他们 教学 ” 的实施提出了切 实可行 的办法和理论 : 如“ 同级学 生根据程度不 同可 进行探索性独 立学 习为主要 目标 , 着重 于创造 性思维 的启发 , 使他们 能运 分几班 , 同一 班 级 可 分 几 组 , 实行教材 统一 , 进 度统 一, 要 求有别 , 有 合 有 用 科 学 定 义 、 性质 、 定理解答和解决较有综合性 , 有 一 定 难 度 和 灵 活 性 的 练 分” 。许 多研究表明“ 分层递进教学” 法对提高数学成绩 差与阅读 能力差的 习题 ; 对B 层 的学生要鼓励他 们向较 高标准努 力 , 以培养他 们科 学有效 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 习水平 有 巨大 的帮助。分层 探讨 自主式教 学过程 中 学 习方法为主要 目标, 增强自信心 、 恒心、 毅力, 让他 们在 学习 中享受更 多 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成功的快感得到充分的展示 , 对 学生的毅志 品质 的培养 的 乐 趣 ; 对 C层 的学 生一 般 要 求 达 到 基 本 标 准 , 以 激 发 他 们 的 学 习 兴 趣 为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
B 、 C三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 , 保证各层次学生均等参与数学
与传统教学模 式不 同的是 , “ 分 层递 进 ” 教 学强 调 、 承认学 学习的机会 。 譬如在 “ 二元 一次方程组 ” 的概 念教学 中, 教师 可 生 问的差异 , 并视 为可利用 的教 育资源 , 以学 习小组互 动的方 通过判断题 的形式考查 学生对概念 的熟悉与 掌握程度 ,给 出 式, 促 进班 级竞争 、 学 习与共 同发展 的 良好 学 习氛 围 , 进 而把 以下 方程 : ① + =4 ; ②x 2 +2 x —Y =x 2 ; ⑨x y — Y =6 ; ④x 2 + “ 差异 ” 转化 为教 育资源 , 缩短 学生间 的智 能 , 指 依照学 习者的个体差 异性 , 根 教 学 内容 作共 同目标 、 层次 目 标 的 区分 。 尤其是要 注意转变传 据 因材 施教 的教 育原则 , 将 学生划分 为若干层 次并确定 不 同 统 教学 “ 一刀切 ” 的做 法 , 如在学 困生 的教学 目标 安排上 可采 的学习 目标 与学 习要求 ,并依据教学效 果予 以调整 的教 学模 取先慢后快 、 由浅入 深的渐进 办法 , 允许学 困生在有梯 度的连
于初 中数学教学 中 , 教 学效 果颇佳 。 以下仅介 绍一些 自身的教 目标 可定为两部分 : ① 共同 目标 : 掌握 因式分解 的概念并 可应 学体会 , 以期抛砖 引玉 。
1 “ 分层递进 ” 教 学 的 教 学 目标 在 于 递 进
用 其初步 解决 简单 问题 ; ② 层次 目标 : A层 , 因式 分解 简单 的 整式 ; B层 , 理解概 念并熟练 地分解 因式 ; C层 , 在 B层 的基础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某种角度上看,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体会.一、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内涵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它将因材施教思想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图在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的互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在这种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明确、合理的目标,取得应有的进步.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教学,要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递进教学法正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特色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针对水平层次不同学生,在目标、内容、途径上都可以分为不同层次.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层次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定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的评价、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形成新的目标.二、分层递进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首先,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教育背景、生长环境、个人习惯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的,这种差异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下,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需要认真对待了.因此,教学中,如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相应层次水平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分层递进教学法是在因材施教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注重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视了学生的差异,使教学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次,心理效应原理.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学习效果.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果,感受到成就感、喜悦感,让学生在“我努力了,我可以不断进步”的心理暗示下,不断设置符合自己能力的更高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最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种在原有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上,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优化的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最优化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环节的优化,尽可能高效地运用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三、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操作方法1.学生分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进行初步的分层.当然,教师在分层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潜力,这样有助于教师进行合理分层.教师对学生分层要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也可以为避免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隐形的分层.2.教学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可以分不同的难度层次,或者是同一难度的作业,但是对学生作业结果的要求分出不同层次.在课后辅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加深理解学习的知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的学习目标低一些,设置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度.3.评价分层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求有差异.分层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差异性.比如,对低层次的学生,要以表扬为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喜悦,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于中等学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肯付出,就会有更大的进步,是能够赶上优等生的;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要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他们可以更优秀,可以挖掘更深的潜力.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定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地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不断地改进、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要正确认知自己,积极配合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递进”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
分层 递 进"法在初 中数・ 学教j 学寸 的应 用
河 北省 井 陉 县小 作 中学 杨 彦 文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 “ 分层递进” 教学法, 可以有效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 使学生由 被动强迫性 学习变自主创
造性学习 ,从而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 “ 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分层 递 进法 初 中数学 教学 应 用
“ 分 层 递进 ”教 学法 是教 学 改革 中 的一种 教学 组织 形 式 ,
_¨ ‘ 0
“
, m
分 层 ,有 进步 的学生 可 以晋 升一个 层次 ,学习 态度不 好 且退 步 的 降至 下 一 个 层 次 ,激励 学 生积 极 上 进 ,逐 步 解 体 丙 层 组 学 生 ,从 而达到 甲乙层 次组 学生 不断扩 大的 目的。 一、 2 、不 公 开 划分 学 生 的层 次分 组 初 中生的 自尊 心较 强 , 因此 ,教 师在 划 分各层 次 时要 充分 认识 到 每一 个学生 在 人格上
3 、感 受成 功 原则 。在 初 中数 学 课堂 教 学 中 ,实 施 ‘ ‘ 努 层 递 进” 教 学法 ,最 大 限度地 考 虑学 生 的个 体差 异和 内 在潜 质’ ; 培 养 优 等 生 ,转 化学 困生 ,很 好 地 处 理 全体 性 与个 别 性 的 关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对B 、 C层 学 生 重 在 夯 实 基 础 , 对 A 层学生要 以“ 放 ”为 主 , “ 放” 中有“ 扶” , 使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都 能 参 与 到 课 堂 教 学 中来 , 促 进 班 级 学 生 数 学 知 识 技 能 的整 体 发 展 。 3 .课 外作 业 练 习的 分 层 分 层 递 进 教 学 思 想 不 单 单 是 要 求体现在课堂教学 过程 中 , 在 课 外 作 业 练 习 的 内容 和 要 求 上 也 应 当 反 映 出这 一 教 学 理 念 。具 体 来 说 , A 组 学 生 的作 业 设 计 应 符合拔尖提高 、 综 合 性 和 拓 展 性 的 要 求 。B 组 学 生 则 应 给 予 基 础 知识 题 搭 配 一 定 综 合 性 和 提 高 性 的 习题 , 重 在 指 导 学 生 把 握 数学问题的核心思想 , 如“ 二 次 函 数 的应 用 ” 的复习习题 中, 就 应 当 要 求 学 生 结 合 题 目内 容 准 确 地 进 行 “ 数学化 ” 说 明, 建 立 二 次 函数数学模型 , 将具体问题化归 为图象 中求点 , 进 行 解 题 。c组 学生则要 求反 复演练基 础 习题 , 侧 重 复 习 巩 固知 识 , 树 立信 心 。 由此 , 通过层 次化 、 递进 式的课 后练 习, 可 以 满 足 不 同 层 次 学 生 应 用 知 识 的 实 践 能 力 的发 展 需 要 , 使 学 生 从 中学 有 所 思 、 思 有 所 悟、 悟有所获 。 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 “ 分层递 进” 教 学 模 式 不 仅 能 够 有 效 地 提 升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 更 可 以 使 每 个 层 次 的学 生 在 数 学 知识 、 技 能 的培 养 上 获得 最 优 的 提 高 和发 展 , 真 正 地 体 现 出 素 质 教 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作者:潘晓燕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4年第09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的特点,使得学生不能同等程度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面对这种困境,分层递进教学突破了这个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建立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全体参与;通过对数学现象的观察交流,教师的及时点拨,建立了正确的思考方法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获取了新知识,通过应用突破自己、实现创新.一、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每个知识的背后都有其背景材料.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背景材料来创建问题情境,将所要提出的问题蕴含在情境当中,通过学生对情境的观察、分析、讨论来主动地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教师要在情境中,做好激励诱导工作,及时地发现思维有偏差的学生和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纠正和制止,并积极地鼓励学生的主动性,使情境带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思.例如在学习《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生动形象地给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的动态关系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海上日出”的情境,回忆圆圆的太阳如何一点点地从海平面上升起,逐渐的由相交、相切变为相离.这样的情境建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远比多媒体带来的效果要好.这样的情境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看到直线与圆之间的动态变化,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无疑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接受,使得相同的问题建立了分层的答案,程度不一样的学生对这道题对答的程度不一样.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再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日出”重现,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直线与圆之间的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现象,从而有效地使学生进入了对这三种数学现象的探究,既展示了数学之美,有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二、自主观察交流,引导分析思考学生对数学事物的观察来源于学生内心的感触,是建立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的.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逐步的通过现象来挖掘出知识在其中的演绎过程,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认真思考分析为现象找一个解释.在学生自身思维的不断推进中,发现自己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从而建立对新知探究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让学生对我国某个城市的温度情况进行观察,学生可发现零上的温度是整数,而零下的温度则是一个带有“-”符号的数字,从而建立对“正数”、“负数”的感知;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向左走,向右走”的情况,让学生来对相反的两个方向的距离表述做一些探讨,为了记录的方便,师生共同规定向左就是负数,向右就是正数,根据学生的描述,不断地对其中的现象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随着向左走的距离的比较,学生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障碍:负数和负数怎么比较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内容,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正是因为学生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递进式的学习中,使学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顺利地将课堂探究推到了重点内容上.通过这样引导学生的自主观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迅速找到了新知识的切入口,非常准确到位地推动了课堂的发展.三、点拨归纳新知,构建方法形成针对学生不能用以往知识解决,从而发现的问题正是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征,建立对问题的探究,将新知环节的问题分解化、简单化,采用分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建立学生思维的梯度,使学生的思维呈螺旋式上升,采用调拨归纳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分步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时,学生用分组的方式勾勒出了正比例函数y=x/2,y=x,y=3x,y=-2x 的图象,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图象,建立了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直线y=x/2,y=x,y=3x 的位置有什么特点?x的值增大,所对应y的值应该发生如何的变化?教师要结合图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这三个函数图象的特征,顺势将问题引向新的学生能够触摸到的高度:画出函数y=-2x的图象,直线y=-2x的位置有什么特征?x值的增大,会使y值怎么变化?再次引导学生对这四个图象进行比较,从其位置、增减性上与前三个函数进行比较,在教师的点拨下,整理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这样的现象分析,学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中学会了运用对比的方法,逐步地了解了新知识的演变过程,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行了渗透,为学生的突破创新建立了基础.四、巩固把握应用,实现突破创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能完全使之运用到实际的练习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建立一些相关的例题进行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地完成问题的解决,通过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时地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疑点进行“解疑答惑”,使学生及时地消除障碍,冲突重重障碍,尽量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进行消化解决.整个课堂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创新.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后,根据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例题练习,并在例题中再次纠正学生的错误.像例题:(3x+1)/3=(7+x)/6这样的方程,就是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而设置的:学生会在去分母的时候,忘记了将分子添上括号,只将3x与2相乘,而忘记了1与2的相乘;交叉相乘中,学生分不清其中的分母、分子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的错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突破了自己的认知,建立了新的解法来避免错误的出现.学生现将等式转化为1/3(3x+1)=1/6(7+x)形式再去分母,巧妙地避开了容易出现的错误点.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地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应用,实现了对自我的突破.总之,分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思考的切入点积极地参与进来.这种灵活的、分层的教育模式值得广大教师的推广和不断探索.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合理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找到了攀登的台阶,挖掘出了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数学的学习,从而轻松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标签:数学教学;分层递进;学生;教学;作业;评价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基础,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顾及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不断进步。
因此,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之中应用广泛,教学效果显著。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呢?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小组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测验、平常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组是学习成绩较好,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解题方法灵活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分享、探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组是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努力、认真,但拓展能力不足的学生。
此小组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第三组是学习困难,但努力学习的学生。
此小组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只是未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拓展学生思路,使其逐步进步。
通过对学生分层,能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分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分层,制订不同教学目标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重要部分。
通过教学分层,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要在于难点问题的点播以及思维训练;学习成绩中等、拓展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巩固。
第二,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特点,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必须是切實可行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希望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着,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培养;或仅按中等生的程度施教,仅考虑大纲的基本要求,按中等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对学困生和优等生兼顾甚少,课堂上培优补差、分类分层推进的力度不够,这样的教学使学困生不易接受,学习信心随教学深入而下降,以至于讨厌学习数学;而优等生又因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优等生不尖,优等生和学困生都成了中等生的陪读者,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应做到注重全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提升。
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分层递进教学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它的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现状自从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以中考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各校教学成绩的优劣的观念,至今存在。
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各校又以考试平均成绩来衡量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于是教师只能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连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行的办法和理论:如“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几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
它就是让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设计和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上还是心理特征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台前工作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
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层是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摘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分层递进”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关键词】分层递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产物,其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应用这一教学法,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一、以学生情况为基点,合理划分小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时,教师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全面分析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分层的依据.在划分小组时,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课堂表现等也作为划分依据.有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综合测试题,依据最终的测试结果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小组,其中A小组是优等生;B小组是中等生;C小组是差等生.然而为了能够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斗志,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要适当调整层次,确保每名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进入自己想进的小组中.我们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为例子,在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任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1.观察以下的不等式,找出这些不等式的共同点:(1)3x-2.5≥12;(2)x≤6.75;(3)x<4;(4)5-3x>14;2.解上面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3.寻找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在确定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A、B、C这三个小组,并且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二、根据数学教学知识,做到分层施教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分层施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其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如:在讲解概念或者例题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变换概念或者例题,以此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消化这部分知识.又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于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要让优等生来回答;对于基础问题,教师要让差等生来回答.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任务,促使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以“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为例子,由于以前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运算,为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差等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即计算:(a+b)2=;(a-b)2=;(a+b)(a-b)=.当差等生计算出最终的答案之后,教师要让优等生思考并回答:你们能总结出乘法公式的特点吗?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通过这样做每个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也让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分层施教,巧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三、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科学分层目标在以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并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层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向着自己的方向而努力.但是在分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以下的事项:1.重视学生的个体性,保证学生的个体发展;2.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为例子,从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针对优等生,教师要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针对中等生,所制定的目标为探索、发现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性质;针对差等生,所制定的目标为准确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发现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间的不同之处.当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方向,他们会努力完成老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四、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评价分层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评价分层是指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为基础,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基点,纵向比较学生的每一次月考成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鼓励学生,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与此同时分层评价还可以增强每名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以“因式分解”教学为例子,由于因式分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掌握所有的因式分解法,为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因式分解法.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评价,然而评价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等来客观评价学生.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如果其能掌握提取公因式这一方法,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其鼓励,表扬他们再接再厉.然而有的学生基础特别好,在评价此类学生时,教师要求其掌握所有的因式分解法.通过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既保证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们慢慢喜欢上数学这门课.五、总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初中数学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改进、完善这一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学生要配合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邓富华.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2]胡滔.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2(02).[3]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02(01).“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周鹏远(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槎水镇逆水初级中学246317). All Rights Reserved.。
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方法 促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个学 生都学 有所获 、 学 能有得 。 …‘ 在义 务教育 阶段 , 每一
是: 掌握一元一次方 程 的解法 和 步骤 , 能根 据书 上 的例 子 ,
学 会 解 答 一 般 的 习 题 。对 C级 学 生 的 教 学 目标 是 : 理 解 一 元一次方程 的表达式 , 理 解 基 本 的 做 题 方 法 。这 样 分 层 的
根据“ 以学生 为 中心 ” 的原则 , 学 校要 对每一 位学 生 的 数学学习情况进 行透 彻地 摸底 。为 了便 于划分 层 次 , 学校
可以在入学( 开学 ) 前组 织统 一 的考试测 验 , 根 据 成 绩 来 划
分层 次。 比如 , 8 5~1 0 0分 为 A级 , 6 0~8 4分 为 B级 , 低于 6 0分 的为 C级 , 即高 、 中、 低 三个层 次。然后 再综 合考 虑学 生对 数学 的学 习兴趣 进 行 具体 调 整 , 使 小 组划 分 更 合理 。
当然 , 学 校 还 可 以 根据 学 生 的 数 量 和 知 识 水 平 情 况 , 再 进 行
的题 目, 重点在提高其综合 应用能 力 ; B级学 生做难 度 中等 的题 目, 重点在夯实重要知识点 ; C级做难度较低 的题 目, 重 点是树立其学 习数学 的 自信心 , 增 强其 学习数学 的积极性 。
断课 哥 霉导 学 n 1 4 . 1 1
・教 学 改革 与创 新 ・
用分层 递 ( 苎教 学 方 法 促 ( 苎初 中 数 学 布 敫 教 学
江 苏省建 湖县 实验初 中教育集 团 陈萍萍
数学新课 程标 准要求 : “ 教学必 须 面向全 体学 生 , 让每
一
程 的解 法 并 能 用 方 程 解 答 应 用 题 。 对 B级 学 生 的 教 学 目标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摘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传统的统一教学内容转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早已成为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递进法进行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一、对初中生进行分层,进而充分发挥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应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我们可以首先对初中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初中生实际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此时我们多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的办法。
其中,显性分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选、师生共同协商的方法,可以说显性分层是一种动态的分层模式;而隐性分层则主要是通过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中生进行座位编排,划分合作的学习小组,使实施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目前我们将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划分到 a 层中;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较勤奋的学生划分到 b 层中;而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则划分到 c 层中。
以此详细的学生划分,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做到相互帮助,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辅导,以便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
二、依据分层理念,实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做扎实的工作。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例外水平采用例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要求教师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递进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生;教师;分层递进教学;成长记录卡;最近发展区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崇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结壮,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大凡,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调和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康健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各个环节的工作量都成倍增加,但可喜的是,学生们都处在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情景中,教师按照学生例外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位学生各得其所,循序渐进。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盛行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佳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用体现。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层递进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学习人人的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而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习习惯、认知结构、思维品质差别很大,存在的问题是:优生不“优”,后进生虽为数不多,但素质很低。
那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主动发展。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优化结合起来,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从低层目标入手,分层引导,逐层递进,力求各层次、各类型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低层入手,创设情境。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兼顾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按教学设计和临场情况,简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实例引入。
“尝试性问题”的设计可采自生活,源于实践,简明有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紧扣教材内容。
2.创设矛盾冲突。
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与已有知识的局限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3.尝误原理的应用。
展示中、低层次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中、高层次学生再思考,易于创设一个探研、创造的氛围。
第二、分组合作,主动建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造条件,强化这种探索精神。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书上直接给出的基本概念,描述性定义,在书上可圈可点的,由学生自学解决。
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几何图形的裁、剪、拼、接,一些公式、法则的推导,注重过程的体验,可由学生合作完成。
分组时按照高、中、低三层次相结合的原则,每组4-6人。
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多,更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探究。
3.适时引导,类比优化。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一个主持、导向的作用。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中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萌发“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实行划片招生,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考试,基本上全盘端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来大,学困生也随着越来越多,从而使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对于文科教学来手影响不大,而对于理科教学的影响就非常大,出现课堂教学中难以顾及两头现象,结果是优生吃不饱,求知欲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智力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学困生吃不了,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优生不优,学习缺乏竞争力;学困生找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意志不断遭到打击,失去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空气,形成恶性循环,使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初中生的毕业率有其名而无其实,个别初中毕业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恐怕连初一的学生都达不到。
而以往的实践表明: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不适应学生的学。
教师如果仍旧沿用过去在同一教材下运用同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就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地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把教学真正转化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各层次班级教学质量。
鉴于我校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个体差异、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我校从2001年秋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讨尝试“分层递进策略”教学法,经过近年的教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并确立为省级研究课题,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
2004年9月又创造性的运用“单元自主流动式分层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大亮点。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数学教学法论文:“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镇原县城关初中郭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地把“分层递进”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分层递进”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主。
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
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4结论(1)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
(2)“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分层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分层递进”教学法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课例
《﹠17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分层递进教学课例)一、学情分析基于公办学校的学生整体情况,在课堂上如何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复习,在复习课中提高教与学的实效,必须改变从前的传统观念,例如教师黑板上一一罗列知识点、学生不停地记笔记,紧接着就是大量的题海战术,然而二期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那么怎样在数学复习课中运用这一学习方式,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分层递进活动时所讨论过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策略:“①旧识回顾②综合运用③纠正补缺④整合小结”,我开始尝试使用这种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发现在复习课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进行复习,完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此课例便是我所教的平行班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
二、教学目标1、通过画知识框图,完成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的梳理,建构知识体系;2、通过对典型例题、自身错题的整理,抓住本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3、通过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四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熟练根据方程特征找出最优解法;4、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会运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于背景较复杂、等量关系不太明显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过程【旧识回顾】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并用它来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以下面的几道题为基础对本章进行复习。
我们先一起来看两个问题,做完的请举手示意:问题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5x 2+8x=2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问题2.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判断方程20ax bx c ++=(a ≠0,a 、b 、c 为常数)的一个解x 的取值范围是( )A .3<x <3.23B .3.23<x <3.24C .3.24<x <3.25D .3.25<x <3.26(学生积极演算,2分钟后大都示意完成)师:我们请生1说一下第1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递进”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
“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分层递进”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
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
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
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
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
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丙层次组学生作业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完成书本上的基础习题,反复演练,或将难度较大的课后题拆分成几个小题,使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各层次是动态的变化。
教师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
同时,教学
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分层是动态的分层,有进步的学生可以晋升一个层次,学习态度不好且退步的降至下一个层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逐步解体丙层组学生,从而达到甲乙层次组学生不断扩大的目的。
2、不公开划分学生的层次分组。
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在划分各层次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分层次实施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心里有数,是有目的进行的分层,但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公布学生层次,因为教师一旦在公开场合公布了学生的层次差别,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失去分层次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3、感受成功原则。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三、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意义
“分层递进”教学以承认学生之间的心理和生理差异为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提高和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它不仅使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使优等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总之,“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新课堂理念。
“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