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题复习学案(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运用复习学案二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是指将几个词语、一个短句或一个话题,扩展为一个比较长的语言单位,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本世纪新增加的一个考点,就全国卷来说,只直接考过一两次。但是,因为它是新考点,又只考过一两次,所以要分外留意。
扩写语句的基本要求是,根据规定的情境,丰富一句话的内涵或进行扩写(包括续写)补足意思。
(一)扩写的形式
扩写语句的形式,通常有三种:
1.根据情境扩展的一段话
这种形式一般是提供几个相关的词语,作为一种情境,要求根据这种情境写一段话。
例1: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种情景,把它们分别扩写成不少于30个字的一段话
情景一:清晨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情景二:夜晚月亮升起来了
本题提供两种情景,一是“清晨”,表时间,“太阳就要升起来了”表示描写的景物。要注意“就要”的限制,不要误以为是太阳升起来了,应该接着描写“就要升起来了”的情景。二是“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应描写“升起来了”的情景。
2.对句子本身作适当的扩展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所给的句子是完整的,它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所谓扩展,就是增添附加成分,使之更丰富鲜明。
例2:阅读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位置上增加四个修饰成分,使句意更丰足。
傍晚,我离开人群,坐在山顶上,看着云霞,思索着人生奥秘。
增加修饰成功,首先要准确理解原句提供的情境。原句的时间是“傍晚”,人物是“我”,事件是“离开人群”、“坐在山顶”、“看云霞”思考人生“奥秘”的增加的修饰成分,就要与这种情景相契合并丰富意蕴。可以在“离开”之前加“悄悄”,在其后加“喧闹”;可以在“坐”之前加“独自”、“山顶”之前加“幽静”;可以在“云霞”之前加“变幻莫测”、在“人生”前加“难以捉摸”。增加了这些修饰成分,语意更丰富,情味更浓郁。
3.续写句子,使内容更充实
这种扩展的形式,一般开头提供一句话,要求顺着这个句子的意思向下扩展。
例3:以下面的句子为总说,再写两个分说的句子,每个分句不少于30个字。
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所给的原句是“总说”读书要兼顾“博”与“专”两个方面,扩展的句应先说“博”,再说“专”。你可以这样写:“博”就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它能丰富你的人生阅历,增长你的智慧;“专”则要求深入研究,求得甚解,它能使你独具慧眼,而不人云亦云。
(二)扩展的原则
扩展语句应遵循下列原则:
1.合理性原则
扩展语句要合情合理。具体地说,就是要合乎规定的语境,合乎规定的内容,合乎规定
的形式,有时还要注意到原句的色调、风格、意境。前面所举例子都可看出这一点,请再看一例。
例4: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笑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电视机前孩子们笑声
情景二:幼儿园里孩子们笑声
这里提供的两种情景,只是地点不同,扩展的对象重点是相同的。根据这样的情景,扩展的语句在表达方式上应该运用描写。像情景二,你可以这样扩写: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发出的一阵阵的笑声是那样幼稚,那样天真,又是那么甜美,那么开心。这样的答案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在答中写孩子们的笑声是那样的苦涩、做作,显然不合情理;如果写成“孩子们的笑声让我感到欢乐,引发了我的回忆,让我回忆到我们这一代人苦难的童年”等,则不合情理了。因为前者不符合的情景;后者违背了扩展“重点”的要求,表面上看是写“笑声”,而实际是写“我”了。
2.创新性原则
扩展语句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要尽可能在试题提供的范围内写出自己独到的认识、感悟,使答案的内容和语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三)典型题分析
1.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这是2000年第27题。题目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情景,用主题词的形式来表述,给了考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扩展空间。本题提供了三个条件:①毕业典礼(参试前)、同学们(我)、歌声三个要素必备(缺一即给0分);②以“歌声”为重点;③每段不少于30个字。你写出的答案必须符合上列要求,要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别。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我们高唱《毕业歌》,这雄壮、激越的歌声飞出礼堂,飞出校园,把我们“担负起天下兴亡”的决心传给养育我们的父老乡亲。
情景二:考试前我正在复习功课,楼下传来震耳欲聋的歌声,这歌声全然没有一点美感可言,可以说是一种妨碍他人的噪音。
2.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个字左右。情景一:身体健康方面;情景二:社会影响方面。
这是2002年春季高考第27题。解答本题同上题大致相同,一要明“情景”,二要是“中心”,三要合字数。写出答案要显示出两者的差别,前者从“身体健康方面”说,后者从“社会影响方面”说。换言之,前者从身体“免疫力”方面扩写,后者从比喻意义方面说“免疫力”。
二、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指将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者几个意义密不可分的语句,概括主旨,提炼主要信息,压缩成比较短的语段甚至是一句话。考查的是分析提炼、归纳概括、压缩整合的能力。这也是一个较新的考点,但是,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机会较多,这是因为它的实用性更强一点,在学习和工作中运用得更多一点。
(一)压缩语段的形式
①拟一条一句话新闻或给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也可以是拟一条新闻的导语;
补充:新闻标题可由引题、正题(又叫“主标题”)、副题三部分组成。新闻正题不可缺少,其他部分可有可无。如无单独说明,给新闻拟标题就是拟正题。
正题作用是来概括和提示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
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位于正题之前,语言宜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行。主要作用是引出正题,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方法、结果等。
副题,又称子题,位于正题之后,对正题起补充、说明、印证、注释作用。
例如:
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活力引题
我市争创名牌获历史性突破正题
去年新增中国名牌7个山东名牌42个副题
(2006年2月27日《潍坊日报》)
②给文段加标题或概括基本内容;
③拟写电报稿、短信等。
④续写结论或寓意。
⑤下定义。(“被定义的概念”+“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描述”+“类属”)
(二)压缩的方法
1.找准语段的中心或中心句
不论要求用什么形式来压缩语段,筛选出主要信息,把握住语段的中心,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抓准中心,才能辨别主次,删除枝叶,才能“删繁就简”,才能因“扼要”而“简明”。
例1: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2002年春季高考)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惟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答:
材料(语段)是一则“报道”。这则报道共有8句话。首句说新会展出“木美人”,次句介绍“木美人”………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第三介绍研究者对“木美人”这幅油画的初步评价,第四、画句介绍这幅画的由来,第六、七两句提出两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揭示:“木美人”之谜,末句算是小结。这样看来,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介绍中国的“木美人”。
新闻的标题,有提示报道内容,吸引并引导读者阅读理解等作用。因此这则报道的标题可以用“中国的‘木美人’”。又因为文中说“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之说,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中国的《蒙娜丽莎》”为标题,也可以用“‘木美人’之谜”为标题。因为这些标题都是扣住报道的中心的。
2.分析语段的层次
分析语段的层次,首先是为了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准确把握其中心;同时也是通过分层概括内容,以便把握其内容要点,进而连缀成答案。上文对例1的8句话的分析,实际上就包含着层次分析的意思。请再看一例。
例2:下面是一则消息。按后面的要求完成(1)(2)两题。(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