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管理哲学》复习讲义
公务员中的领导学与理论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领导学与理论知识点梳理在公务员中,作为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学和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展开梳理,帮助公务员提高领导能力和素养。
一、领导学知识点梳理1. 领导思想领导思想是领导者在推动工作中的指导原则和战略思维。
不同领导者的思想可以包括目标导向、人本主义、团队合作等。
领导者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环境,选择适合的领导思想。
2.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处理问题和管理团队时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包括授权型、指令型、民主型等不同的风格。
领导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并能够灵活转变。
3. 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指通过明确目标、给予奖励和认可等手段,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领导者需要了解激励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激励团队成员为共同目标努力。
4. 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领导者在交流和传达信息时需要掌握的技巧。
包括有效倾听、清晰表达、非语言沟通等方面。
领导者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5. 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领导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作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领导者需要学习决策理论和方法,同时培养自己的决策意识和分析能力。
二、理论知识点梳理1. 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在公共机构和组织中管理和领导的原则和方法。
包括绩效管理、项目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公务员作为领导者,需要了解和运用相关的公共管理理论。
2.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
包括领导力、团队建设、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领导者需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原理,运用到团队建设和管理中。
3. 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是研究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原则和方法。
领导者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科学制定政策和方案。
4. 行政法律知识行政法律是指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知识。
领导者需要熟悉行政法律的相关内容,以便在决策和管理中能够依法行事。
5.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分支。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基础知识点解析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基础知识点解析公务员作为一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工作岗位,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管理学基础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公务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组织与管理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是公务员工作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组织管理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协调协作以及实现组织目标。
在组织与管理中,公务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组织结构:组织的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公务员需要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以及各种结构形式的特点与应用。
2. 权力与权威:权力是指组织中的决策与影响他人的能力,权威是指人们对权力行使者所持的信任与尊重。
公务员需要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权力与权威,以及如何正确行使与维护权力。
3. 激励与奖惩:激励是指通过正向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奖惩是指对员工行为的后果进行积极引导。
公务员需要了解不同的激励与奖惩方式,并合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决策与规划决策与规划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务员工作中需要关注的相关知识点。
在决策与规划中,公务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研究的是人们在面临问题时做出选择的过程,决策方法则是指在决策过程中采用的各种分析与评估方法。
公务员需要了解不同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2.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法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公务员需要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工具和技巧,以便在项目实施中能够高效地进行规划和协调。
三、沟通与协调沟通与协调是公务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技能,也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沟通与协调中,公务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指有效地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公务员需要学会倾听、表达以及有效地应对沟通障碍,以便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协调工作。
2.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协调方式,培养和发挥团队成员的能力,使团队达到协同工作的最佳状态。
公务员中的哲学与人类学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哲学与人类学知识点梳理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系统的骨干力量,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
其中,哲学和人类学作为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提升公务员的思维深度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哲学与人类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给公务员备考提供参考。
一、哲学知识点梳理1. 哲学基本概念和分类哲学是一门对宇宙、人类思维和价值等基本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学科,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社会哲学等多个子学科。
2. 历史哲学和西方哲学历史哲学研究人类思想发展的历程和演变规律,而西方哲学则是对欧洲历史上众多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认识与思考。
3. 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其背后的观念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
4. 哲学史家和思想家哲学史家主要研究历史上哲学思想的演变和影响,而思想家则是在哲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和哲人。
5. 哲学问题和方法哲学问题常包括存在论、自由意志、道德、真理等重要议题,而哲学方法则是研究这些问题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思维方法。
二、人类学知识点梳理1. 人类学基本概念和分类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社会、语言等方面的学科,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等分支。
2. 文化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系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3.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社会组织则是相互依存、互相合作的人群形成的有机整体。
4. 人类语言和语言学人类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5. 文化变迁和文化冲突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和变化,文化冲突则是不同文化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三、哲学与人类学在公务员工作中的应用1. 哲学的思辨性和批判性思维公务员需要具备辩证、批判的思考能力,能够评估复杂问题,分析利弊,做出合理并符合伦理道德原则的决策。
《公务员的管理哲学》复习讲义

《公务员的管理哲学》复习讲义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A.计划性B.单一性C.效率性D.公共性2.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3.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A.公民B.政府C.企业D.政党4.下列属于行政管理的主体的是( B )A.市人大B.市人民政府C.市委D.市人民法院5.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 B )。
A.与国家权力机关平行的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C.领导国家权力机关的机关D.与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关6. 搞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人口控制、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行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等,属于政府的( A )。
A.社会服务职能B.民主职能C.经济职能D.文化职能7.在阿拉伯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 A )的影响。
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8.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是(D )。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9. 为了深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学科──( C )A.行政管理学B.行为科学C.行政生态学D.人事管理学10.不属于管理组织“三定”内容的是( D )A.定职能B.定机构C.定编制D.定岗位11. 当今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 D )。
A.战争B.权力C.霸权D.和平与发展12.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有( B )。
A.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B.由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直接管理为主C.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D.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13.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以( D )为中心。
A.人B.人际关系C.领导的意志D.事1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C )。
公务员制度讲座各章概念及重难点知识(第三章)

第三章职务与级别一、基本概念1、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根据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2、品位分类:即以人为分类对象,通常以人的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和应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的人事分类制度。
3、职位类别:是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行管理的职位管理制度。
4、职务序列:是依据所负责任的大小、难易程度的高低、资格条件的不同,而设置的从低到高的职务层次,形成机关的层级结构,也为公务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阶梯。
二、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一)什么是职位分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根据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公务员分类制度是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产物,并且伴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人事管理方式和人事分类制度。
1895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动作与工作时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工作分析”、“时间和动作研究”的管理方法,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
“科学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效率,通过提出科学的标准,包括选任标准、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组织原则,以达到科学的分工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0世纪二十年代后,政府部门管理也开始应用科学管理思想。
1923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美国第一个《联邦政府职位分类法案》,标志着现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产生。
职位分类制度从美国开始很快风行全球,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并以之改革公务员管理体系。
《公务员制度管理概论》复习参考

《公务员制度管理概论》复习参考(仅供参考)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公务员的概念及范围界定一、概念我国定义: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注意:1、依法是广义的法律,保护宪法,要明确判断公职行为还是个人行为2、纳入行政编制:公务员一定有行政编,但事业单位不一定有事业编3、国家财政支付工资和福利,公务员一定满足该条件,但满足该条件不一定是公务员二、范围1、国外(1)小范围:英国中央政府的事务官事务官:考试选拔、政治中立、职务常任政务官:选举、形势政治权力、有一定任期(2)中等范围:美国:中央政府系统的事务官、政务官(3)大范围:法国:各级系统工作人员各国公务员法都只针对事务官,不包括政务官2、国内(1)中国共产党委工作人员(2)中国人大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第二节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过程一、创立发展阶段(1949~1966.5)二、倒退(1966.6~1976.10)三、恢复和发展时期(1976.10~今天)1984年《国家工作人员法》1987年《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它标志着我们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成立2005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三节国外公务员制度一、英国文官制度1.封建时期、恩赐制、国王有最高权力、负责人员任用、君主立宪制、权力在内阁手中2.1855年:枢密院令——决定成立文官委员会。
3.1870年:枢密院令——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识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美国政党分肥制1.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识了美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2.1978年:《文官制度改革法》第一次确立强调了功绩制,公开竞争,公平对待,同工同酬,保持公德,充分发挥联邦公职的作用三、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公平竞争2、职务常任、政治中立——与我国的最大区别3、功绩制4、依法管理第四节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和原则一、目的二、原因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3、任人为贤、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4、依法管理其他章节内容:一.国外公务员管理机构类型1、部外制的管理机构(美、日)优点:独立、公平;统筹安排缺点:提出的措施可行性不强,行政效率不高2、部内制的管理机构(德法)优点:可行性强,行政效率高缺点:(1)各自为政(2)不利于公平,客观的选拔人才(3)精力有限3、折衷制:对上述两种的折衷(英国)二、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优缺点:1.品位分类的优点和不足(1)优:易实行;有利于选择通才;有利于统一领导;主观能动性(2)缺:因人设职;主观随意性大;不利于有能力但资历浅;学历低的人脱颖而出;不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2.职位分类的优点与不足(1)优:规范;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积极性(2)缺:适用范围有限;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易实行;不利于人员流动三、公务员任用方式:1.选任制领导成员,机关中领导班子成员,含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人员。
公务员事业单位马哲备考辅导

公务员事业单位马哲备考辅导哲学关键是提高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马哲备考辅导,一起来看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公务员事业单位马哲备考辅导1.下列与诗句“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人一次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C.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D.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答案】B。
解析:“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大意是“人的一生少年时光怎能长久呢?即便是波涛翻滚的大海也有变为农田的那一刻”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否认了相对静止,CD表述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2.“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也不要忽略次要矛盾的解决B.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C.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答案】AC。
解析:“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比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也不要忽略次要矛盾问题的解决,因为次要矛盾问题解决的好坏会影响主要矛盾问题的解决,故本题答案选AC。
通过以上真题的展示,我相信各位小伙伴对于哲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更让我们明白的是,哲学的学习不是简简单单,首先我们建议考生们先将教材大体的翻阅一遍,建立总体的知识框架。
在梳理好知识框架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的复习。
其次,马哲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辩证唯物主义,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
根据这两个大的框架,里面又细分哪些考点,这个大家可以看标题,每一章以及每一节的标题便构成了整个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当我们大体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框架之后,就对政治复习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考试中遇到一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题目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到预先准备好的逻辑框架中去。
例如这样的问法,下列哪些诗句都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之类的题目。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考点重点复习指南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考点重点复习指南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公职人员的重要途径,而管理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科目。
作为一名考生,掌握管理学的重要考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公务员中管理学的考点重点,帮助您进行高效备考。
一、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管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涉及组织的建立、组织结构、权力与职权、组织行为等方面。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 组织建立:了解组织建立的目的和原则,熟悉组织类型与选择,以及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2. 组织结构:包括组织概念与特征、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组织结构类型等。
3. 权力与职权:理解权力与职权的概念与特点,掌握权力与职权的来源、范围、分配和委派等。
4. 组织行为:研究组织中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决策、集体行为的机制与效果等。
二、领导与沟通领导与沟通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领导力、沟通技巧、团队管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 领导力:了解领导概念与特征,研究领导类型与风格,以及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2. 沟通技巧:掌握有效沟通的要素与原则,了解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法,研究跨文化沟通等。
3. 团队管理:了解团队形成与发展的阶段,掌握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技巧,研究团队冲突与解决等。
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分支,涉及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员工发展与激励等方面。
考生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1. 人力资源规划: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与意义,掌握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与评估方法。
2. 招聘与选拔:熟悉招聘与选拔的流程与方法,掌握面试技巧与材料评价等。
3. 员工发展与激励:了解职业发展理论与实践,掌握员工激励的原则与策略。
四、决策与策略决策与策略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决策过程、决策模型、战略管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 决策过程:了解决策过程的要素与步骤,掌握决策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2. 决策模型:了解常见决策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熟悉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等概念。
公务员考试中的管理学知识备考重点与方法

公务员考试中的管理学知识备考重点与方法一、公务员考试中的管理学知识备考重点在公务员考试中,管理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占有较大的比重。
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 组织与管理理论:了解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如层级管理、分工与协作、权威与授权等。
同时,要掌握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模式、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
2. 领导理论与技巧:学习各种领导风格与模式的特点,如权变型领导、教练型领导、委派型领导等,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
同时,需要掌握有效沟通与团队激励的技巧,以及解决冲突与问题管理的策略。
3. 决策与风险管理:了解决策理论与模型,掌握各类决策方法和技巧,如SWOT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同时,要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与方法,以及危机处理与预防的策略。
4. 绩效管理与评估:学习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执行,包括目标设定、工作计划与分解、绩效评估与反馈等环节。
同时,了解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标准,能够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测评。
5. 变革管理与创新:认识变革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变革管理的基本模型与方法,如Lewin的变革模型、Kotter的八步变革模型等。
同时,了解创新管理的原则与策略,认识到创新对组织发展的意义。
二、公务员考试中的管理学知识备考方法1. 全面理解教材和考纲:准备管理学知识时,首先要通读教材,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和内涵。
同时,对公务员考试的管理学考纲进行逐一分析,确定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2.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提高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多找一些历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进行练习,尤其要注意分析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 制定备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和能力,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将重点放在掌握知识的理论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
4. 多渠道获取资料:除了教材,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管理学的专业书籍、期刊和网站文章等,扩展知识面,提高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知识点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知识点公务员作为国家事务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运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来提高管理效能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公务员管理学的角度,讨论一些与公务员工作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知识点。
一、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公务员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良好的组织管理可以有效地协调、调配和控制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组织管理中,公务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设计与优化:公务员应了解组织设计原则,合理设置机构、职能和职责,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和高效。
同时,公务员还需要进行组织优化,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组织文化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工作动力。
公务员应该积极塑造和传播正能量的组织文化,在团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 绩效管理:公务员应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和奖励优秀员工,提高绩效表现。
二、决策管理作为决策者,公务员需要运用管理学中的决策管理知识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几个与决策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知识点:1. 战略管理:公务员应了解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明确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来实现战略目标。
2. 风险管理:公务员需要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能够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公务员需考虑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3. 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对公务员的工作至关重要。
公务员应了解创新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推动工作的持续创新。
三、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帮助公务员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1. 招聘与选拔:公务员应了解招聘和选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保选拔到合适的人才,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2. 培训与发展:公务员应关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管理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管理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管理哲学是一种对管理和领导的理论思考和哲学探索,它传达了管理者对待组织的态度、管理的原则和方式,以及关于组织运作的基本规律。
管理哲学通过对管理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提炼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和领导的智慧和经验,为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指导和启发。
在实践中,管理哲学被广泛应用于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并成为组织内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管理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哲学。
一、领导力与管理领导力与管理是管理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代表了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和功能。
领导力强调的是对人的引领和影响,它需要管理者具备激励团队、塑造愿景以及激发创新的能力。
而管理则着重于组织和资源的协调和控制,需要管理者具备规划、执行和监督的能力。
在实践中,领导力和管理需要相辅相成,管理者既要具备领导团队的能力,又要具备管理组织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团队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二、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精神和氛围,它代表了组织成员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变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和协作。
而组织价值观则是组织基本的信念和追求,它代表了组织对于道德和目标的承诺。
组织文化和价值观需要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示范和引领的角色,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三、战略规划与执行战略规划是组织未来发展的蓝图和指南,它需要管理者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组织的使命和愿景,找到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并确定组织的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
而战略执行则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成果,它需要管理者进行组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推动员工和团队的积极参与和执行。
在实践中,管理者需要既要具备战略思维和判断力,又要具备执行和推动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知识重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知识重点梳理在现代社会中,公务员管理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为公职人员,公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职能。
本文将重点梳理公务员中的管理学知识,帮助公务员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学习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公务员来说至关重要。
公务员在工作中需要与同事、领导和下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而这些都需要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支持。
例如,了解个体行为和动机对团队合作的影响,可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2. 熟悉领导学理论作为公务员,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领导和管理他人。
因此,熟悉领导学理论对于公务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学理论涵盖了领导风格、领导方法和领导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公务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力,以便在工作中有效地领导团队,协调各方利益,解决问题。
3. 掌握决策科学决策是公务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决策科学可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进行决策。
决策科学涉及到问题分析、信息收集、评估和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公务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以便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抉择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4. 了解管理沟通学管理沟通学是研究管理和沟通之间关系的学科,对于公务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务员需要与各个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和沟通,包括上级领导、同事和民众等。
通过学习管理沟通学,公务员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意图,有效地解决问题。
5.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公务员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务员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能。
总结:本文针对公务员中的管理学知识进行了重点梳理。
作为公务员,学习和应用管理学知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履行职责的关键所在。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期末复习要点(一)概要1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期末复习要点(一)(嘉兴电大马亥生)第一章绪论1.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P1.《公务员法》第二条)2.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是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 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总称。
(P1)3.国外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源于英国:1870年颁布的第二号枢密院令, 标志英国文官制度建立。
(P2.3)《彭德尔顿法》奠定美国文官制度的基础:1883年1月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定了文官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 是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法。
标志美国文官制度形成。
(P4.5)4.我国科举制度的历史沿革: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 发展于宋、明, 至清末废止, 历时1300多年。
其考试选拔的做法为现代公务员制度所借鉴。
(P8、9)5.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p13-15)公平竞争: 平等的竞争权;公开录用与任职管理全过程;法律保护。
功绩制: 以工作实绩作为职务升降和工资待遇的依据。
党管干部: 领导人事改革;制定干部路线和政策;推荐重要干部。
依法管理: 对公务员依法管理;公务员依法行政。
6.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公务员法》第三条)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第二章义务与权利1.公务员义务的内容(p33-36)《公务员法》第十二条规定,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接受人民监督;(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忠于职守, 勤勉尽责, 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遵守纪律, 恪守职业道德,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新增内容)(八)清正廉洁, 公道正派;(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管理哲学》复习重点

《管理哲学》复习重点1、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哲学?*答:(一)重视管理哲学的研究和学习,是管理活动本身特点的要求(二)重视管理哲学的研究和学习,是管理学发展的趋势(三)重视管理哲学的研究和学习,是借鉴和吸取西方管理学成果的需要(四)重视管理哲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在不同的管理领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若需展开论述,则参见《管理哲学》P002-006)2、管理的含义及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管理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军事管理,及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和高层、中层、基层各个层次的管理。
管理哲学要研究的是其中的普遍规律及它与整个社会历史的联系。
从哲学角度看,管理是人类特殊的一类实践活动,它是以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为对象,对它进行认识和改造,以求更有成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一定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但又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管理实践具有三个明显而重要的特征:一是社会性。
二是间接性。
三是能动性。
(若需展开论述,则参见《管理哲学》P010-011)3、试述当代管理活动发展的新趋势。
*答:管理是随着交往实践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交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管理哲学也必将随着管理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整体相关性和全球性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管理哲学必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管理活动信息化。
二是组织结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
三是企业界限模糊化。
四是知识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五是强调市场导向。
六是推崇创新。
七是立足全球经营和合作竞争。
八是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若需展开论述,则参见《管理哲学》P042-049)4、什么是管理主体?主体的历史演变答:管理主体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从事一定管理活动的承担者,它在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管理主体是从事管理活动的特殊主体,它具有从事管理活动的特殊本质。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没有管理主体,就没有管理客体,也就谈不上管理。
《管理哲学》期末复习指导(精)

管理哲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专业两年制本科(专科起点)的必修课,课内学时72,4 学分,开设一学期。
主教材是《管理哲学新论》,杨伍栓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2月第一版。
1二、考试说明(一) 考核范围:杨伍栓编写的《管理哲学新论》 ;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论述。
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时间 (二) 考试成绩计核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 20%,(三)试题类型及比例填空题( 10%)、选择题(2 小时。
期末考试占 80%。
10%)名词解释( 20%)、简答题( 30%)、论述题( 30%)。
三、综合复习题(一 )、填空题 :(每题 1 分,共 10分)管理哲学属于 -------- 学科,正在形成和发展中。
管理哲学是从 -------- 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
经验管理是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指从人类社会产生到 ------------ 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张以 -------- 治国。
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以 -------- 治国。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 --------------- ,又从 ----------- 。
要成为管理主体,除了具有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拥有相应的 管理客体主要由 ------------ 、 ------ 、 ------ 三种基本要素组成。
----- 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
、重视人的 -------- 是管好人的关键。
1、2、3、4、 5、 6、 7、 8、 9、 10 (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对一个企业管理来说,决策可分为 、 2、管理活动的共同特点,都是由 --------- 、 ------- 和3、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
4、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 ------------- 三个方面。
(9013)管理哲学复习大纲

(9013)《管理哲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管理本质论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理解管理本体、管理关系、管理系统等概念(二)了解管理的本质(三)认识管理关系的核心(四)理解管理系统的特点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本体知识点:管理意识、管理实践、管理的本质规定性、管理活动的基本分类重点及难点:理解管理是管理意识、管理实践、管理评价活动的辩证统一(二)管理关系知识点:管理关系的构成、管理关系的核心重点及难点:理解人是管理关系的核心(三)管理系统知识点:管理系统的构成、管理系统的动态性、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三、阅读书目齐振海主编:《管理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卡斯特等著:《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四、思考题(一)试述管理是管理评价、管理认识与管理实践三种活动的辩证统一(二)试述管理关系的核心即对人的管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哲学认识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认识管理理论的来源(二)了解管理理论的性质与特点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理论的来源知识点:实践来源、理论来源:系统哲学、价值哲学、行为哲学重点及难点:理解价值哲学对构筑管理哲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二)管理理论的性质知识点:生产性属性、国家性属性、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及难点:掌握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三)管理理论的特点知识点:描述性、辩证性、预示性三、阅读书目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候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四、思考题(一)结合管理理论的来源论述管理理论的性质与特点第三章管理主体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管理主体、管理主体系统的概念(二)熟悉管理主体之核心——领导者的素质及其优化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主体的规定知识点:主体与管理主体的概念、管理主体的分类与价值、管理主体行为方式的演变、管理主体的特征重点及难点:管理主体行为方式的演变(二)管理主体系统知识点:构成、内部的相互作用、优化重点及难点:全面理解管理主体系统的构成、如何优化管理主体系统(三)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者知识点:领导与领导者、领导者的职权、领导者的工作艺术、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重点及难点:区分领导与领导者、如何理解领导者是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三、阅读书目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徐祖舜:《新编领导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四、思考题(一)简述管理主体及其活动的价值(二)论述管理主体的素质及其提高(三)为什么说领导者是管理主体的核心第四章管理客体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管理客体、管理客体系统、被领导者的概念(二)熟悉管理客体的演化及其属性(三)熟悉管理客体系统的构成及其运动(四)了解被领导者的素质及其优化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客体之规定知识点:客体、管理客体的内涵、管理客体的演化、管理客体的属性重点及难点:理解管理客体的内涵、理解管理客体的演化过程(二)管理客体系统知识点:管理客体系统的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管理客体的核心:被领导者知识点:被领导者含义、素质及素质的提升重点:被领导者素质的提升三、阅读书目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徐祖舜:《新编领导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四、思考题(一)如何提升被领导者的素质?第五章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概念:管理组织(二)理解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统一知识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二)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相互对立知识点: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相互冲突(三)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矛盾统一体——管理组织重点及难点:理解管理组织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对立统一三、阅读书目肖明:《管理哲学纲要》,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卢盛忠:《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四、思考题(一)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作用的表现(二)如何设计管理组织?(三)未来管理组织中的管理主客体关系的特征第六章管理的时空结构与信息结构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理解如下概念:管理时间、管理空间、管理信息(二)理解管理的时空结构及其优化(三)认识管理信息的运动及其优化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的时空结构知识点:管理空间、管理时间、管理时空结构的优化重点及难点:管理时空结构的优化(二)管理的信息结构知识点: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的作用、运动重点及难点:管理信息沟通的障碍三、阅读书目蓰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罗锐韧:《时间管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四、思考题(一)如何优化管理的时空结构?(二)如何消除管理信息系统沟通的障碍?第七章:管理环境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管理环境的概念(二)了解管理环境的构成(三)理解管理环境与管理组织的相互适应、选择与改造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环境的规定知识点:管理环境的性质、组成与类型难点:理解平衡环境与不平衡环境(二)环境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知识点: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相互改造三、阅读书目卢盛忠:《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卡斯特等著:《组织与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四、思考题(一)如何促进管理环境与管理组织的相互适应、选择与改造?第八章:管理文化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管理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二)了解企业文化的结构、内涵与功能(三)理解广告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塑造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知识点:企业文化的意义、内涵与功能重点:企业文化的功能认识(二)企业文化的结构分析知识点:企业文化的要素构成、层次结构(三)广告文化知识点;广告、广告的策划、广告文化重点及难点:广告的策划(四)企业文化的塑造知识点:企业文化的设计、企业文化的建设重点:企业文化的建设三、阅读书目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莫兰等著:《跨文化管理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李宗柱:《中国文化导论》,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2四、思考题(一)如何发挥广告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二)如何塑造企业文化第九章:管理中的辩证法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管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二)理解管理的矛盾运动(三)管理中的规律表现(四)熟悉管理中辩证法的内容及各种辩证关系的处理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知识点:管理矛盾的普遍性、管理矛盾的特殊性、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难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二)管理的矛盾运动知识点:管理动力源、管理动力系统、管理动力机制的形成难点:理解管理动力机制的形成(三)管理中规律表现知识点: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管理方法的不断整合、管理评价的不断重叠重点与难点:管理机制的内涵与不断完善(四)管理中辩证法的内容知识点:确定与随机的统一、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稳定与变革、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统一(五)管理过程中辩证关系的处理知识点:管理兼容力的增强、管理创新力的增加、管理抗风险能力的增大重点:管理创新力的增加三、阅读书目张正霖:《管理哲学》,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莫兰等著:《跨文化管理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陈东龙主编:《500种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四、思考题(一)管理动力系统的构成及管理动力机制的形成(二)谈管理中权变的意义第十章:管理价值论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管理价值的概念(二)理解管理价值的历史运动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管理价值观知识点:管理价值的基本内涵、管理价值的基本特征、管理价值观的内涵重点:理解“管理效益——管理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二)管理价值的评价知识点:价值评价与真善美、非理性因素对评价的影响重点与难点:掌握真、善、美的管理价值(三)管理价值的历史运动知识点:改造自然中管理价值的历史运动、改造社会中管理价值的历史运动、人的解放——管理价值运动的必然归宿重点:理解“管理价值运动的最终归宿——人的解放”三、阅读书目小詹姆斯等著:《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莫兰等著:《跨文化管理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李鹏编著:《一次读完25本管理学经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四、思考题(一)论述管理价值观的转变及其意义(二)谈真、善、美的管理价值第十一章:管理与社会一、学习目的及考核要求(一)了解管理对社会发展的普遍意义(二)了解对管理发展的展望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社会发展需要管理知识点:管理的创造性与活力、调节社会生产方式矛盾的重要手段(二)社会基本矛盾构成要素对管理的影响知识点:生产力的制约作用、生产关系的影响难点: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的内在生产关系基础(三)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统一知识点:史前管理的起源、古代的国家管理、近代的资本主义管理、社会主义管理重点:从管理的历史发展中梳理出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统一(四)管理发展展望知识点:管理的归宿——以权力制约权力、以人的发展为平台的管理——管理中的人性论基础、强化文化精神的管理——管理职能的重心调整三、阅读书目莫兰等著:《跨文化管理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四、思考题(一)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统一(9013)《管理哲学》样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1、管理活动是由管理的认识活动、()和管理的评价活动等3方面组成。
公务员及党政领导选拔之哲学常考重要原理

关于哲学常考重要原理【要善于灵活运用到公选考试之中去。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
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五、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XXX-《公务员制度讲座》期末复习

XXX-《公务员制度讲座》期末复习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审议并立即实施。
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一岗双责”。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必须具备中国国籍。
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XXX机关的工作人员属于公务员。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是公务员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现代公务员制度创立于19世纪中叶的欧美国家。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包括政党机关工作人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公务员管理体制中的部外制以德国、法国为代表。
1968年英国设立了折中制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行政程序中的公开包括法规政策公开和行政行为公开。
在公务员管理中,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都是重要的。
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坚持任人XXX、德才兼备的原则。
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坚持法治的原则。
公务员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必须履行的某种职责。
公务员的义务以其身份为前提,具有强制性,公务员不得放弃或不履行。
参加培训和获得工作报酬是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之一。
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之时就是公务员权利义务产生之时,且不可放弃。
公务员的政治权利包括申诉控告权和职业保障权。
公务员具有批评建议权,但没有申诉控告权。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务员的重要义务之一。
公务员应当服从和执行上级的所有决定和命令。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类别包括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以及法官检察官类。
在我国,办事员和科员职务都分别对应了9个级别。
在我国,法官也属于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分类制度首创于中国。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级别共分为36级。
我国非领导职务序列中调研员对应的是正处级正职。
公务员分类的方式包括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属于公务员。
级别是公务员执行公务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机构的最小单元。
职位分类制是以事为中心的现代人事制度。
品位分类是以职务为分类对象的。
品位分类制度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实行的公务员管理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职责分明,明确职责。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与组织行为知识点详解

公务员中的管理学与组织行为知识点详解公务员作为国家重要的管理岗位之一,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管理学与组织行为的知识点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管理学与组织行为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从而帮助公务员提升管理能力和组织效能。
一、管理学知识点详解1. 组织理论:组织是协调和整合资源,使其能够高效地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公务员需要了解传统组织理论,如韦伯的官僚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等,以及现代组织理论,如系统理论、博弈论等。
通过了解不同理论的优缺点,公务员能够更好地选择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
2. 决策与领导:决策是管理者常常面临的任务,公务员需要了解决策理论与技巧。
同时,领导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公务员需要学习领导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赖特的领导风格理论等。
通过了解这些理论,公务员能够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有效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分析和制定长期目标与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
公务员需要了解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等。
掌握战略管理,有助于公务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个人的长远目标。
二、组织行为知识点详解1. 激励理论: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内外部因素。
公务员需要熟悉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了解不同的激励理论,有助于公务员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能。
2. 沟通与协调: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交流信息和理解意图的过程,协调是不同部门或团队之间达成共识、合作配合的过程。
公务员需要学习沟通技巧和协调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处理复杂的工作协调和人际关系时,公务员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3. 组织文化与变革管理: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方式。
变革管理是指组织在面临变革时如何引导和管理成员的响应和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A.计划性B.单一性C.效率性D.公共性2.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3.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A.公民B.政府C.企业D.政党4.下列属于行政管理的主体的是( B )A.市人大B.市人民政府C.市委D.市人民法院5.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 B )。
A.与国家权力机关平行的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C.领导国家权力机关的机关D.与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关6. 搞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人口控制、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行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等,属于政府的( A )。
A.社会服务职能B.民主职能C.经济职能D.文化职能7.在阿拉伯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 A )的影响。
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8.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是(D )。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9. 为了深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学科──( C )A.行政管理学B.行为科学C.行政生态学D.人事管理学10.不属于管理组织“三定”内容的是( D )A.定职能B.定机构C.定编制D.定岗位11. 当今国际政治环境的主题是( D )。
A.战争B.权力C.霸权D.和平与发展12.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有( B )。
A.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B.由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直接管理为主C.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D.由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13.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以( D )为中心。
A.人B.人际关系C.领导的意志D.事1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C )。
A.中央军委 B.最高人民法院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15.对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
这属于政府的( D )。
A.社会服务职能B.民主职能C.经济职能D.文化职能16.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包括专政职能和( D )。
A.管理职能B.服务职能C.社会职能D.民主职能17.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 C ),是它的明显特点。
A.事务性B.政治性C.执行性D.强制性18. 行政机构设置和改革的重要依据是( D )。
A、行政计划B、行政领导C、行政效率D、行政职能19. 行政组织中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A )。
A、成反比例关系B、成正比例关系C、不成比例关系D、是绝对对立关系20.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 A )。
A、从属关系B、平行关系C、上下级关系D、毫不相关21.提高政府活动的公开性、民主性与公民的参政意识,完善公民参政议政的机制,这属于政府的( D )。
A、专政职能B、社会职能C、经济职能D、民主职能22.我国的行政领导要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服务员的态度为人民“行”好“政”。
这体现了行政领导的( C )。
A、事务性B、执行性C、政治性D、强制性23. ( C )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
A、行政监督B、国家审计C、财务行政D、国家预算24. 行政管理环境的错综复杂和不断变化,要求行政执行必须具有( C )。
A、现实性B、具体性C、灵活性D、综合性25.行政领导者最基本的能力素质要求是( C )。
A、组织能力B、利益整合能力C、创新能力D、信息获取能力26.政府机关内部凡有领导关系的都要进行双向自我监督,称为( A )。
A、一般性内部监督B、职能监督C、主管监督D、专门监督27.行政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A )A.提高行政效率B.提升行政能力C.精简行政机构D.降低行政成本28. 我国公务员行为的根本准则是( A )。
A、为人民服务B、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D、政治中立29.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C )。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行政监察机关C、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D、各级国家司法机关30.( A )不具有一般授权立法的权力。
A、县一级政府B、国务院各部委C、省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D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31.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行政职能B.行政执法C.行政监督D.行政指导32.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是( C )。
A、政治协商制度B、专家咨询参谋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行政首长负责制33.( A )正确与否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A、行政决策B、行政执行C、依法行政D、行政领导34.我国在( B )设置地方监察机关。
A、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市级人民政府35.我国行政道德体系的基础与灵魂是( C )A.为政府服务准则B.为党服务准则C.为人民服务准则D.为社会主义服务准则36. ( B )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A、行政组织B、行政领导C、行政控制D、行政协调37.行政领导者的领导责任属于( B )。
A、工作责任B、政治责任C、法律责任D、道德责任38. 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 A )A.合法性B.主体性C.系统性D.权威性39. 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B )A.行政监督B.行政决策C.行政执行D.行政改革40. 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 A )。
A、行政执行的强制性B、行政总结的全面性C、行政沟通的及时性D、行政协调的灵活性41.( C )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宗旨。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无产阶级专政C、为人民服务D、坚持党的领导42.行政效率的高低,首先决定于( A )的高低。
A、行政决策质量B、行政指挥水平C、行政协调艺术水平D、行政监督质量43.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积极地推进行政改革。
这场改革对政府的职能做出调整。
他们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 B )。
A、“划桨”B、“掌舵”C、向社会提供各种具体服务D、由国家出面直接兴办和管理较多的企业44. 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 A )。
A、行政执行的强制性B、行政总结的全面性C、行政沟通的及时性D、行政协调的灵活性45.政府应当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指政府的(B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法律职能D.行政职能46.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 D )A.经济控制和社会网络B.经济控制和政治权力C.公民意见和社会网络D.公民意见和政治权力47.政府在政治上应保障所有人享有广泛的平等和自由,这是指政府的( A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法律职能D.服务职能4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的( B )A.行政决策组织B.统一战线组织C.咨询组织D.行政监察组织49.我国公务员制度同亚方文官制度强调的文官“政治中立”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A )。
A.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D.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50.科学管理的奠基人、现代管理学之父是( D )。
A.马克思B.恩格斯C.洛克菲勒D.泰勒二、多项选择题51.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 ABC )A.行政机关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D.外交机关52.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 AD )A.政治权力B.经济控制C.社会网络D.公民意见53.政府所具有的鲜明的特性包括(ACD )A.政治性B.效率性C.普遍成员资格D.强制性54.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为(ABC )A.政治组织B.私人组织C.第三部门组织D.利益集团55. 邓小平同志强调,新时期干部要学的三样东西是(ABC)A. 经济B. 科技C. 管理D. 法律56.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 CD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57.一般来说,需要政府供应的公共产品主要有(ABCD )A.国防B.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C.部分社会基础设施D.部分社会福利计划58.政府供应手段所具有的功能包括( ABC )A.配置B.分配C.稳定D.效率59.一个国家的宏观行政环境包括( ABCD )。
A、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因素B、国际社会因素C、国内自然因素D、国际自然因素60.行政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自身具有如下特点(ABD )。
A、执行性B、政治性C、营利性D、权威性61.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 ABC )。
A、政治责任B、工作责任C、法律责任D、道德责任6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BD )。
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行政机关63.职位由( AC )两个要素构成。
A.职务B.权力C.责任D.技术64.管理者的角色包括(ABD)A.信息传递角色B.人际关系角色C.领导者角色D.决策制定角色65.战略评价就是要保证所选的战略具有(ABCD)A.经济性B.适用性C.可行性D.可接受性66.预测的类型有(ABD)A.社会和政治预测B.科学与技术预测C.环境预测D.经济预测67.控制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BC)A.确立标准B.衡量成效C.纠正偏差D.改变计划68.激励的作用有(ABD)A.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B. 有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的和企业目标统一起来C.有利于员工利益的实现D. 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统一69.组织结构的类型有(BCD)A.直线一体化B.垂直一体化C.矩阵制D.网络制70.构成领导自身影响力的因素有(ACD)A.品德B.水平C.知识D.情感71.有效沟通的技巧有( ACD )A.作为信息发送者的管理者有效沟通的技巧B.作为信息传递者的管理者的有效沟通的技巧C.作为信息接受者的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D.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排除72.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 BCD )A.制定计划B.确定标准C.衡量绩效D.纠正偏差73. 影响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
A.制度因素B.文化因素C.环境因素D.自身因素74. 行政机关编制实施决策的行动计划的要求是( ABC )。
A、切合实际B、顾及全局C、适应环境D、宜粗不宜细75.公共管理环境的特征主要有(ABCD )。
A.范围广泛B.内容复杂C.作用各异D.动态发展76.政策执行一般涉及(BCD )层面。
A.制定层面B.政治层面C.行政层面D.沟通层面77.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是(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