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用 5个半衰期以 卜; ⑤年龄 1 7 8~ 5岁 ; ⑥
既往 无 尖端 扭 转 型 室 速 ( d ) 作 史 。 Tp 发
受 试 者 排 除 标 准 : 性 心 肌 梗 死 、 稳 定 急 不
利特 组 9 0分 钟 ~4小 时 内 转 复 4例
( 67 )胺 碘 酮 组 转 复 7例 ( 33 ) 1. % ; 3.% ,
讨 论
d 1 . 99 j i n 10 —6 4 . 02 6:0 3 6 /.s . 0 7 s 1x2 1.
01 0 . 43
脂肪栓塞综合征 的临床诊断 : E F S是
脂肪栓塞 综合 征 ( E ) 创伤 特别 FS 是
是骨折严重力过大 , 骨髓被破
性期前收缩 、 非持 续性 室性 心动过 速 , 尚 未见到尖端扭 转 型室速 。伊 布利 特组 患 者在转复过程出现不 同程度 的不 良反应 ,
无心 房 内血 栓 ; 左 房 内径 ( A ② L D)≤
5 r 左 室 舒 张 末 期 内径 ( V D 0 m, a L E D)≤
应 , 延 长 监 护 时 问 , 至 药 物 不 良反 应 则 直
心房 颤 动 ( 称 房 颤 ) 常 见 的心 律 简 是 失常之一 … , 在年龄超 过 6 0岁的人群 中
消失。在给药中若 出现 : ①转 为窦 律 ; ② Q C> 5 m ; T 5 0 s③心 率 < 0次/ ; 5 分 ④患 者
指在严重创 伤 , 特别是 管状 骨折 , 伴有 广
泛脂肪组织挤压 , 因组织内脂 肪滴进入血 液循环引起血液流变学异 常改变为基础 . 肺部改变致肺功能障碍为 主, 并有 中枢神 经 系统异常 的一组 复杂 多变 的临床综 合 征 。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 , 亡率 达 死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Com par i St at ve udi s e Oi Car ove s on Ef e t of I l di ri f cs but lde, Pr ii opa e f none a nd Am i oda one f t i br la i r or A r alFi il t on and r alFl t r At i ut e
房 颤 、 扑诊 断 明确 , 发病 时 间大 于 4 h 但 小 于 9 d 体 重 房 且 8, 0,
6 0—10 g 血 压 (0—10 mm /(Q~10 mm , 室 率 > 0k, 9 5 ) Hg 5 3 ) Hg 心
5 5次 /mi, n 血钾 >40 mo/L Q .m l , T间期 <04 s未 服用 其他 延 . , 4 长Q T间期 的药物 , 流动力学稳定 , 血 无尖 端扭转 型室性心 动过
00 mg g 若在静注过程 中心律转复应立即停止用药。用药后 . 1 /k 。
行严 密心电监护 4 , h 出现不 良反应者应观察至不 良反应消失。 CHN IA MOD R CT E N DO OR 中国现代 医生 1 9 0
ar u tr M e ho s S xy o ep t n swi t a u tra d 7 ai n sw t t a b l t n we e rn o y d vd d i t r e go p a h ta f t . i l e l t d it— n ai t t ar f t 0 p t t i arl f r li r a d ml i ie n o t e ru se c e h i l e n l e h i ii ao h a d t ae t u i d .p o a e o e a d a o a o e r s e t e y C r iv r in w r o sd r d a f c v . s l s Cad o e so ae o n r td wi i t i e r p fn n n mi d r n e p ci l . a d o e so e e c n i ee s e e t e Re u t r iv ri n r t f e hb l v i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比较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持续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比较

[ 8 ]
Ar s l a n M ,P a t a O,Di l e k T U, e t a 1 . T r e a t me n t o f v i a b l e c e s a r e a n
s c a r e c t o p i c p r e g n a n c y w i t h s u c t i o n c u r e t t a g e [ J ] . 1 n t J G y n a e c o l
高等学校省级 自 然科学研究项 目( 编号 : K J 2 0 1 2 Z 1 6 4 ) 作 者单位 : 安徽 医科 大学第 二附属 医院胸 心外科 , 合肥
作 者简介 : 宣海洋 , 男, 硕士 , 主治医师 ; 石开虎 , 男, 博 士, 教授 , 主任医师 , 责任作者 , E — m a i l : x u a n —
复时 间明显短 于胺碘 酮组 ( P< 0 . 叭) 。
A F射频消融 , 术后早期仍有近一半 的患者仍然维持
A F心率 , 显著 影 响血 流动 力 学及 预 后 。伊 布 利特 是

种 新型静 脉应用 的Ⅲ 类 抗 心律失 常 药物 , 能快速 转
复A F的安 全 、 有 效 的抗 心律 失 常 药 物 。在 国外 , 伊
宣海洋 , 石开虎, 徐 盛松 , 赵旭 东 , 占红 英 , 汪裕琪
摘要 5 4例心脏瓣 膜病合 并持 续性 房 颤患 者 , 均 在 体外 循 环下行 心脏瓣 膜 置换 术 +改 良冲洗 式 双极 射频 消 融手 术 。
心房 颤 动 ( a t r i a l i f b i r l l a t i o n , A F ) 是 临 床 最 常 见

伊布利特治疗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临床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治疗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临床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治疗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临床疗效观察作者:杜永胜包宗明吴士礼汪功勋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伊布利特治疗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

方法 32例房扑、房颤患者予以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 1~2次,每次10 min)治疗,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

结果伊布利特治疗房扑、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分别是83.3%和50%。

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疗效确切。

【关键词】伊布利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butilide for the termination of atrial flutter and atrial fibrillationDU Yong-sheng,BAO Zong-ming,WU Shi-li,WANG Gong-xun.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04,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ibutilide for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trial flutter.Methods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r atrial flutter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infusion of ibutilide(1 or 2 times ,1.0 mg for each).Results The success rates of stopp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trial flutter with ibutilide were 83.3%and 50%.Conclusion Ibutilide can rapidly,safely and effectively terminate atrial fibrillation or atrial flutter.【Key words】 Ibutilide;Atrial flutter;Atrial fibrillation作者单位: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心房扑动(简称房扑;atrial flutter)、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远较房扑多见,国内60~69岁和80~89岁人群的房颤发病率可高达2%和9%[1]。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伊红波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9(003)012
【摘要】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长期发作易使心房内产生血栓和血栓脱落引起栓塞。

因此,恢复窦性心律不仅可以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机会,还可降低病死率。

伊布利特是一种新近推出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此药主要用于快速转复房颤或房扑,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伊红波
【作者单位】150300,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联合应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J], 侯霄雷;赵雷;朱亮;严理;王重卿;华金福;李白翎
2.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电生理作用的差异 [J], 孙超;刘书旺;郭静萱
3.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J], 姜
春玉;邵海峰;刘惠明;汤伯赞;李强
4.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在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中的对比研究 [J], 戴力;朱文青;颜彦;林佑善;葛均波
5.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或扑动的研究 [J], 杨敏;廖德宁;张家友;顾兴建;杜荣增;赵伟;赵学;吴宗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布时间:2021-01-06T15:47:10.0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4期作者:隋百萍[导读] 观察研究对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应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隋百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88【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应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共78例,观察组39例采用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参照组39例只应用伊布利特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转复率为87.18%,参照组患者总的转复率为64.10%,观察组转复率明显更高(P<0.05)。

2组房颤患者转复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房扑患者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无明显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应用,在转复的同时得到良好的维持,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值得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房颤;房扑;联合应用;伊布利特;胺碘酮;有效性;安全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要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伊布利特为有效的转复药物[1],联合胺碘酮以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明显,现探讨分析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及房扑转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收治的房颤及房扑患者78例,均为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60.5±4.5)岁,其中房颤者25例(64.10%),房扑者14例(35.90%);参照组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1.5±5.5)岁,其中房颤者24例(61.54%),房扑者15例(38.46%); 2组患者基本情况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a da id r ef o vr o f ta f rl i ( F adf t r A L t n r a s u htm.Meh n m o ao rcnes no r l bia o A ) n ut ( F )o om l i s y n o i a i ltn i l e n r h t-
o Th ry—eg o e u i epai ns a e O 一7 e r t /AFL we e i cu d.T e d r to f ds it ihtc ns c tv te t g d 4 5 y a swi AF h r n l de h u ai n o
21  ̄1 月第3 卷第 2 期 Ci sJunl ]a c M t i e. 1.o3.02 o1 2 8 4 h e ra P c a ein Dc 01V1 8N. neo r6 l i e 2 e . 4

49 ・
伊 布 利 特 和 胺 碘 酮 转 复 心 房 扑 动 及 心房 颤 动 的临床 观 察
aryh i w r s ta 0d y rn e o o r t 9 as ,n e tc l t( R) eem r r tm a e l s hn9 a s(a gdf m 3h us o 0dy ) advnr u r ae V w r oe h ee r i ar
Li eatetfC rioy te it e l’ H silfSagi, h nq 7 10 h a e .Dp r n o ado g ,h r o es o t n q Sagi 4 60 ,C i m l F sP p pa o h u u n
【 bt c】 O jcv T vsgt t f ay s e n l ac f n aeosi t d A s at r bet e oi eta eei c ,a t adt e neo ir nu ul e i n i eh f c fy or tv bi i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对比马丽娜;孟婷;蒋庆军;李伏;席少静【期刊名称】《中华养生保健》【年(卷),期】2022(40)22【摘要】目的探讨与对比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4例。

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伊布利特治疗,两组均治疗7 d。

对比两组治疗1 h内的转复率与转复时间,治疗前后QT间期与Tpeak-end/QT间期变化,治疗后7 d总有效率,治疗后7 d内房颤复发率,治疗后7 d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转复率更高,转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QT间期与Tpeak-end/QT间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2 h的QT间期与Tpeak-end/QT间期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QT间期与Tpeak-end/QT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两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7 d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7 d,联合组的房颤复发率4.54%,对照组的房颤复发率为2.2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治疗后7 d的一过性窦房阻滞、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中的应用能提高转复率,加快转复时间,术后房颤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应用。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通常 由右 心房 的折 返 回路 造成 I 1 _ 。 伊 布利 特是 一种 选 为转 复无 效 。 择性 Ⅲ类 抗心 律失 常药 , 可 延 长心 房肌 、 心室 肌 的动 作 电位 时 程 和有 效 不 应期 。 从 而具 有 终 止 房 性 心 律 1 . 4统计 学 方法 所有 资料 应用 S P S S 1 0 . 0统计 软件 包建 立 数据库 。 进 行统计 学 分析 。
4 0例 心 房 扑 动 患 者发 病 时 间 1 . 5 h ~
9 0 d 。 用 药前 均签 署 知情 同意 书 。 按给 药方 案不 同 , 分
为伊 布 利 特组 ( 2 0例 ) 和胺 碘 酮 组 ( 2 0例 ) 。排 除 标
准: ①年龄小于 1 8 岁或大于 7 0 岁; ② 血压舒张压大
中 国 现代 医 药杂 志 2 0 1 3年 1 O月 第 1 5卷 第 1 O期 MMJ C, O c t 2 0 1 3 , V o l l 5 , N 0 . 1 O

81 ・
伊布利特和胺 碘酮转复心房 扑动 的疗效观察
何 婷 婷
心房 扑 动 ( 房扑 ) 是 常见 的 心 律失 常 , 患 病 率 约 9 0 ai r n内转 复窦性 心律者 为转 复成功 , 若9 0 ai r n内转 不满 足 上 述 条 件则 为0 . 0 1 %. 发 病 的基 本 电生 理 机制 是 折返 机 制 , 房 扑 复 成 功 复发 者 也列 为转 复成 功 ,
甲状 腺或 肝 功 能异 常及 肺纤 维化 。 1 . 2给 药 方案 伊 布 利特 组 1 0 mi n内推 注 l m g , 若 心
律 失常 未转 复 , 可于 1 0 mi n后重 复推 注 l m g 。 胺 碘 酮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疗效比较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疗效比较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疗效比较孙少喜;罗苑苑;李蘅;刘福强;李岩;彭健【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10(027)010【摘要】[目的]研究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63例(男32例,女31例),随机进入依布利特组(n=28)、胺碘酮组(n=35).前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如给药结束10 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 重复前述治疗1次.后者于10 min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后以1 mg/min维持6 h,再以0.5 mg/min维持18 h,转复后即刻停药.观察给药后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c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依布利特组转复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67.9% vs 40.0%,P=0.028),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20.11±11.54) min vs (523.31±277.73)min,P=0.000];伊布利特组10 min、30 min时对心室率和QTc影响大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组有2例出现轻度低血压,1例胃肠炎,伊布利特组出现2例单形室性心动过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房颤疗效高于胺碘酮,转复时间短,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但用药前后必须加强心电监护.【总页数】3页(P1801-1803)【作者】孙少喜;罗苑苑;李蘅;刘福强;李岩;彭健【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相关文献】1.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J], 陈悦;宋涛;初巍巍;霍阳2.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J], 郭建3.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J], 宋琪4.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J], 宋琪;5.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疗效观察[J], 朱群;吴云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对比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对比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于心房颤动的转复效果。

方法:将46例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组)及观察组(伊布利特组)各23例。

比较两者治疗后转复成功率、转复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者在研究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78.3%,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73.9%,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胺碘酮组平均转复时间为(8.95±7.16)h,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为(1.99±3.08)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伊布利特对于房颤的转复与胺碘酮相比具有相同的成功率与安全性,但转复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

【关键词】伊布利特;胺碘酮;房颤;转复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胺碘酮是目前房颤最常见的转复药物,以高安全性著称,而伊布利特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房颤的转复,本文将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对于房颤的转复成功率、转复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4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3例(如表1)。

表1 基本情况对比1.2用药方法对于观察组使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所有患者使用前均予25%硫酸镁注射液1g稀释后静推,体重不足60kg的,予伊布利特0.1mg/kg;对于体重大于60kg的患者,予富马酸伊布利特1mg稀释后静推,使用时间均为10min,未复律可重复给药一次,使用后观察时间为24h,24h内未能转复判定失败。

对于对照组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先予盐酸胺碘酮150mg10min内静滴完,如患者仍未转复,再予盐酸胺碘酮稀释后,以1mg/min的速度静滴,维持6h,如6小时后未能转复,静滴速度改为0.5mg/min维持,使用时间为24小时,24小时仍未复律判定为转复失败。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房颤及房扑 治疗 的重要方法,药物能 恢 复和维持窭性心律 ,控制 心室率 以及预 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 近年来笔者在 临床上应 用伊 布利 和胺碘 酮治疗 心房纤 颤 ( 房 颤)及心房扑动 ( 房扑)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0 0 k g ;血钾 4 . 0~ 5 . 0 e r o t o l / L ;房颤或房 扑发作时间小 于 9 0 d ;
意义 ( P< 0 . 0 5 ) ;两组转复 时间相 比较 ,伊布利特组 明显优于胺碘 酮组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两组 治疗后
Q T C问期 比较 ,伊布利特组 fr c明显延长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伊 布利特 治疗房颠及房扑的转复 率
1 . 4 . 2 伊 布利特组患者给予伊布利 特 ( 富马酸伊布利 特 由石
药集 团 中 诺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批 准 文 号 : 国 药 准 字
尖端 扭 转 性 心 动 过 速病 史 ;年 龄 1 8— 7 5岁 ;体 质 量 6 0一
作者单位 : 0 5 0 0 1 1 河北省石 家庄市第 三医 院心 内 2科 ( 宋春 丽 , 籍振国 ,任巧彦) , 人 事科 ( 徐芳 ) ;邯郸市第二医 院心内 ( 吉丽 )
I N R值 2 . 0— 3 . 0 ;未服用 过抗 心律 失常药 ,或 已经停药 5个
t I / 2 以上 。
1 . 3 排除标准
心率 < 5 5 ̄/ m i n ;高血压及低血 压 ;伴有心
力衰竭 ;合并有 甲亢或 甲减 ;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 ; Ⅱ度 选择符合本次纳入临床研究标准的 6 6例房 颤

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1 0 2年 l 第 3 0月 9卷 第 2 O期
C ieeJ un l fP at a dc eO t 0 2 V 13 N .o.9, o2 i

1 01 ・
胺 碘 酮 转 复 急 性 心 房 颤 动 疗 效 及 安 全 性 观 察
性 快 速 心 房 颤 动 有 效 , 良反 应 小 , 不 临床 应 用 安 全 。
【 关键词 】 胺碘酮 ; 心房颤动 ; 转律
心房颤动 ( 以下简称房颤 )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 近年来其发
病 率 逐 渐 增 高 ,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患 者 心 房 颤 动 发 生 率 明 显 上 有 升 。房 颤 可 降低 心 输 出量 而 导 致 患 者 生 活质 量 下 降 , 重 者 甚 严
22 用药后心率变化 :6例患者 用药后心 室率 明显下降 , . 5 用药
前 平 均 心 率 ( 4 ±1 次/ i, 药 后 3 i 10 6) rn 用 a 0 r n平 均 心 室 率 a
(2 16±1 ) r n 较用药 前心 室率有显 著下 降 ( <0 0 ) 0 次/ i, a P .1 。 用药后 1 2 2 . 8h平 均 心 室率 分 别 为 ( 1 、 、4 4 15±1 ) ( 0 0 、 10±
中 首次 发 生 房颤 1 9例 , 性房 颤发作 问期 有 较长 时 间的窦性 心 阵发 律患 者 3 例 。女 2 例 , 3 , 7 2 男 4例 年龄3 — 8岁 , 均 (4± ) 。 17 平 6 6岁
心房颤动是 临床上最常见 的室上性心 律失常 , 心房颤动急
性 发 作 是 导致 患者 急 诊 就 诊 的 主 要 原 因 。 急 性 房 颤 包 括 新 发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

静注 。胺碘酮组 1 , 3例 给予胺碘酮注射液 10mg 1 i 5 于 5mn内静注 ; 如无 效 1 i 0mn后再给予 7 g 注。观察转复 为窦性心 5m 静 律 的例数及时 间。结果: 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 的时 间短于胺碘酮组 ( 0 0 ) 伊布利特组与胺 碘酮组分别有 1 P< . 5 ; 1例与
WANG C a , IJn — n L h—u n WANG u y n , U n —u , HEN La gy h o L igf g,IS ig a g, e Ho -a g L Migk iC in —u
( eatetfC ri oy T e e n e l o i l hzo , hzo n u 2 90 ,hn ) Dp r n o ado g ,h c dP o e s t C uh u C uh u h i 3 0 0 C i m l So p H p a o f A a [ src]Obet e T o aeteef t o uid n mi aoe o h ta f t r A L)o ta f l tn( F) Abt t a jci : o cmpr h f c fi tie ad a o rn nte a ll t ( F v es b l d i r ue ra l i li A . i r hao
w ssot a a o o ao ego p P< . 5 . l e a e o iu l ego pa d ae f m o ao ego p cn esd s u a h r r h nt t f mi rn ru ( 0 0 ) Ee nc ss f b ti r n c ss i rn ru o v r i s et h a d v id u 6 oa d e n

胺碘酮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复杂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复杂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VS
数据收集
建立规范的数据收集系统,详细记录患者 用药前后的生理指标、症状改善情况、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信息,为疗效和安全性 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06
结果分析与讨论
总体疗效分析
01
胺碘酮联合伊布利特治疗复杂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体有效 率较高,达到85%以上。
02
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 命体征得到显著改善,症状明 显缓解。
联合用药的理论依据
协同作用
胺碘酮和伊布利特在电生理作用 上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发挥 协同抗心律失常作用,提高治疗 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由于胺碘酮和伊布利特在作用机 制上存在差异,联合用药可能降 低单一药物使用时的剂量和不良 反应发生率。
适应症扩展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伊布利特可能 使一些对单一药物反应不佳的复 杂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获得更 好的治疗效果。
可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 研究,以验证联合用药方案在 不同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联合用药无效或反复发作 的患者,可研究其他新型抗心 律失常药物或治疗技术,以满
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需要关注长期联合用药对患者 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的影 响,以及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
作用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首先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随后给予维持剂 量,并在此基础上联用伊布利特,根据患者 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对照组治疗方案
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 、维拉帕米等。
剂量调整与用药注意事项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适时 调整胺碘酮和伊布利特的剂量。
用药注意事项
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肝功能、甲状 腺功能等指标,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 人、儿童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心 房纤 颤 是 常 见 的 心 率 失 常 , 旦 患者 发 生 心房 纤 颤 , 一 就 1 1 一般 资料 : 院 20 . 我 0 7年 3月 至 2 1 O 0年 2月 住 院治 会 因 为 心 室波 动 规 律 的 改 患 者 带来 很 大 的不 适 , 至 可 进 一 甚 疗 的 7 持续 性 心 房 纤 颤 患者 , 有 患 者 均 经 2 h动 态 心 电 步造 成 心脏 功 能 恶 化 , 可 形 成 心 房 血 栓 , 成 栓 塞 , 现 缺 8例 所 4 还 造 出 图检查 得 到 确 诊 , 排 除 未 控 制 的 甲状 腺 疾 病 、 重 肝 肾功 能 血性 脑 卒 中[ 。根 据 临 床 表 现 和 发 作 情 况 可 分 为 阵 发 性 、 并 严 4 ] 持 不 全 的患 者 及 妊 娠 哺 乳 期 患 者 。 7 8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伊 布 利 续 性 及 永 久 性 , 因文 献报 道 伊 布 利 特 对 持 续 性 房 颤 的疗 效 较 特 组 和胺 碘 酮 组 。伊 布 利 特 组 3 人 , 2 人 , 1 人 , 龄 好 , 探讨 其 治 疗 效 果 , 研 究 的 7 7 男 1 女 6 年 为 本 8例 患 者 均 为 持 续 性 心 房 4 —8 岁 , 均 年 龄 ( 20 83 岁 。胺 碘 酮 组 4 人 , 2 纤 颤 患 者 。 9 2 平 6 . 士1 . ) 2 男 5 人, 1 女 7人 , 龄 5 一 7 年 l 9岁 , 均 年 龄 (3 5 1 . ) 。经 平 6. 土 72 岁 心 房 纤 颤 的 主 要 治 疗 方 法 是 将 心 房 纤 颤 转 化 为 窦 性 心 统计 学 检 验 , 组 年 龄 、 别 等基 本 情 况 具 有 可 比性 。 两 性 律 , 而改 善 患 者 心 脏 功 能 。胺 碘 酮 是 使 用 时 间较 长 的抗 心 从 12 治 疗 方 法 : 组 患 者 入 院 后 详 细询 问 病 史 , 疗 前 律 失 常 药 , 轻 度 阻 滞 钠 离 子 通 道 , 制 钾 离 子 外 向 流 动 , . 两 治 可 抑 延 首先 测 量 血压 。对 高 血 压 患 者首 先 控 制 血 压 , 行 给 药 ; 血 长 心 肌 动 作 电 位 , 治疗 心 律 失 常 方 面 有 一 定 的 疗 效 。但 胺 再 对 在 压偏 低 的 患者 采 用 多 巴胺 升 压 治 疗 。检 查 血 尿 常 规 、 血 功 碘 酮 药 理 机 制 复杂 , 在 起 效 时 间 慢 , 期 大 剂 量 治 疗 可 能造 凝 存 长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姜春玉;邵海峰;刘惠明;汤伯赞;李强【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0(048)023【摘要】目的探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效果差异.方法 61例房扑及70例房颤患者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转复为有效,未转复为无效.结果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76.92% vs.47.06%,P<0.05),伊布利特对房颤的转复率亦明显高于普罗帕酮(66.67% vs.37.93%,P<0.05);伊布利特对于房扑的转复率与胺碘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76.92% vs.27.78%,P<0.05),但对于房颤的转复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无差别(66.67% vs.47.06%,P>0.05);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无论对房颤还是对房扑的转复均无差别(P>0.05).因此,伊布利特转复房扑的成功率高于房颤.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既优于普罗帕酮又优于胺碘酮,对转复房颤仅优于普罗帕酮,其对房扑的转复成功率高于房颤.【总页数】2页(P109-110)【作者】姜春玉;邵海峰;刘惠明;汤伯赞;李强【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伊布利特治疗胺碘酮转复失败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J], 陈玉林;刘民杰;杨威风;张芳;励伟芬;徐曌;柳荫;赵建全;2.伊布利特治疗胺碘酮转复失败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J], 陈玉林;刘民杰;杨威风;张芳;励伟芬;徐瞾;柳荫;赵建全3.依布利特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J], 曾建敏;黄樱菲;叶广宁;鲁桓4.依布利特及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转复的对比研究 [J], 曾建敏;黄樱菲;叶广宁;鲁桓5.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在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中的对比研究 [J], 戴力;朱文青;颜彦;林佑善;葛均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对比分析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对比分析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35 例持续时间<90 d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8 例)、胺碘酮组(17 例)。

伊布利特组于10 min内静脉推注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体重>60 kg者首剂1 mg,体重<60 kg者首剂0.01 mg/kg﹚,10 min后若未转复则重复给药一次。

胺碘酮组于30~60内静脉推注5~7mg/Kg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继以1 mg/min静脉维持5 h。

比较两组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成功率与胺碘酮组无显著差异(72.2.0%VS 64.7%,P >0.01),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23.6±17.3 min VS 245.3±182.5 min,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疗效优于胺碘酮,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伊布利特;胺碘酮;房颤;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房颤持续存在可引起血栓栓塞、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对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电复律成功率可达90%以上[1-2],但多需静脉应用短效镇静药物及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患者或亲属知情同意,方可进行,故难以常规实施。

新型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可安全、快速转复房颤,成为房颤复律的新选择。

本研究通过比较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两种药物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 年7 月至2011 年6 月新发的持续时间<90 天的房颤患者35 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8 例)与胺碘酮组(17 例)。

1.2 入选标准年龄18~70 岁,体重≥60 kg,心电图明确诊断的房颤患者,且此次房颤持续时间<90 d,未使用或已停用其他I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3 天或5 个半衰期。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

其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为0.5%~2.0%,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0岁以后,每十年其发病率增高一倍,80岁可达到10%[1]。

对于房颤患者,房颤复律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术[2],维持窦性心律仍应是最理想的选择。

还包括有外科的手术治疗。

电复律主要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急性转复的患者,也用于药物转复失败的患者,转复率可达70%~90%[3]。

射频消融术应用于临床根治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以及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房颤患者[4-5]。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房颤药物复律的一线用药。

由于其有限的有效性以及存在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6],在临床上的应用均受到了限制。

I A 类药物奎尼丁曾是一种有效的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但由于其安全性在临床的应用明显受限[7]。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在60分钟内的转复率仅为23%~28%[8]。

静脉注射氟卡尼在90分钟内的转复率为56%[9]。

胺碘酮与其他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在转复近期发生的房颤中,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一些合并有左室功能下降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胺碘酮是相对安全的转复药物[10]。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维那卡兰仅对近期发生的心房颤动有良好的有效性[11]。

伊布利特具有起效迅速的特点,其转复率为75%~80%,但能引起致命的尖端扭转性室速。

由此可见,在现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发展缓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王浩①,尚应方②#摘要目的研究伊布利特联合胺碘酮对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持续性房颤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 =39)和对照组(n =36),研究组序贯给予胺碘酮300m g 和伊布利特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与胺碘酮相同剂量的安慰剂(5%葡萄糖注射液)和伊布利特静脉注射。

比较两组的转复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f 波间期、Q T 间期和Q T c 间期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共入选房颤患者25例,房颤持续时间2 h~7 d。

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13),胺碘酮组(n=12)。

在心电、血压监护下前组患者于30 min内静脉泵入伊布利特1 mg,后组患者于30 min内静脉泵入胺碘酮150 mg。

如未转复,则可于10 min后重复前述治疗1次。

观察开始给药后1.5 h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

结果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57%vs 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给药后30 min内伊布利特转复率达57%,胺碘酮的转复率为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伊布利特组出现1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并QT间期延长至520 ms,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

胺碘酮组有4例出现低血压。

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快速、安全、有效。

【关键词】伊布利特;胺碘酮;心房颤动;心律转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心律失常发病率逐渐上升。

其中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由于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脑栓塞、心衰等使其病残率很高,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以明显降低病残率[1,2]。

目前快速转复房颤的药物并不多。

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疗效优于其他的传统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索他洛尔[3]、胺碘酮[4]。

本文即以胺碘酮针剂为对照,观察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持续时间2 h~7 d的房颤患者共25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13)和胺碘酮组(n=12)。

其中男患15 例,女患10 例,年龄26~71岁,体重>60 kg。

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需停药至少5个半衰期。

急性心梗、心衰、心室率<50次/min、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有TDP病史、高血压或低血压、低血钾、QTC>440 ms的患者不在入选范围内。

1.2 方法伊布利特组于30 min内静脉泵入1 mg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若未转复,10 min后重复给药,用法同前。

胺碘酮组于30 min内静脉泵入150 mg胺碘酮(商品名称即可达龙),若未转复,10 min后重复前次给药方法。

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即停止给药:①转为窦性心律;②QTC>550 ms;③心室率<50次/min;④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⑤多形室速;⑥收缩压<90 mm Hg等。

疗效判定:给药开始后90 min内转为窦性心律(包括复发者),或在90 min至4 h内转为窦性心律者,判定为有效。

未转复者定为无效。

从开始给药到转为窦性心律的时间为转复时间。

于用药同时应行心电及血压监护,做好除颤等抢救准备。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11.0软件包,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间转复率的比较在给药后90 min内,伊布利特组有7例转复,6例未转复,转复率57 %;胺碘酮组有 6 例转复,6例未转复,转复率53 %。

伊布利特组转复率高于胺碘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间转复时间的比较伊布利特组转复的7例均与30 min内转复,最短转复时间约5 min,30 min内转复率为57%,平均转复时间(10.75±5.35)min。

而胺碘酮组仅有2 例于30 min内转复,最短转复时间为20 min,30 min内转复率约为17 %,平均转复时间(25.34±15.64)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伊布利特组4 h内有1例出现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持续约2s),并QT间期延长至520 ms,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

胺碘酮组有4例出现低血压反应。

3 讨论房颤持续时间长者可发生心房肌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使之转复成功率进一步降低。

房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房内存在多个微折返。

折返波长愈短,房颤愈容易持续;折返波长愈长,则难以维持。

VIJFFLS等[5]通过山羊试验,即最早指出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是房颤时心房电重构的重要内容。

伊布利特是甲磺酸酯衍生物,结构和索塔洛尔相似,是美国FDA第1个批准的静脉应用治疗房颤的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伊布利特主要是选择性抑制复极时快速激活延迟整流I电流(Ikr),同时兼有促进平台期缓慢的Na+内流[6]及平台期Ca2+内流[7]的作用,从而延长复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QT间期及有效不应期[8]。

伊布利特可将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延长90%~110%[9],从而延长折返波波长,使房颤不易维持。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在转复时间方面,伊布利特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达到统计学意义,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0]。

伊布利特不含碘成分,无负性肌力等作用,故心外不良反应少,且无索他洛尔的逆频率依赖性,故尤适合房颤伴快室率的转复治疗。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可能诱发TDP,发生率约为4.3%,与其过度延长QT间期、于动作电位3相发生早后除极有关。

用药过程中须监测心电变化,并除外低血钾等诱因。

本研究中尚未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

综上所述,伊布利特能快速、有效、安全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2006年AHA ACC ESC于指南已将其列为房颤转复的I类推荐、证据水平A[11]。

它将给广大房颤患者带来福音,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1]pritchett,EL.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1992,326(19):1264 1271.[2]Prystowsky EN,BensonDW,Fuster V,et al.Management of patients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From thesuboommittee on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Electrophys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irculation,1996,93(6):1262 1277.[3]V osMA,Golitsyn SR,Stangl K,et al.Superioyity of Ibutilide(a newclass Ⅲagent)Over DL sotalol in converting ateial flutter and atrialfivrillation Heart,1998,79:568 575.[4]Tai CT,Chem SA,FengAN,et al.Electrophamalogic effects of class I and class Ⅲ.Antiarrhythmia drugs on typical atrial flutter Circulation,1998,97:1935 1945.[5]WijffelsMECF,KirchofCJHJ,Dorland R,et al.A trial fivrillation begets atrial fibrillation.A study in awake chronically instnmentedgoats Circulation,1995,92:1954 1968.[6]Cropp JS,Antal EG,Talbert RL,et al.lbutilide:a new class Ⅲantiarrhythmic.Agent Parmarootherapy,1997,17:1 9.[7]Naccarelli GV,Lee KS,Gibson JK,et al.ELectrophysiobgy and pharmacology of ibutilide Am J CardioL,1996,78:12 16.[8]Lych JR,Baskin EP,Nutt BM,et parison of binding to rap id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K channel, I and effects on myocardial refractoriness for class Ⅲantiarrythmic agents JCardiovasc Pharmacol,1995,25:336 340.[9]Baskin EP,Lynch JJ Jr Differential atrial versus ventricular acrivities of class Ⅲ.Potassium channel blockers Pharmacol ExpTher,1998,285:135 142.[10]Emannuel EO,Schmid ER,Schmidlin D,et al.Lbutilide versus amiodarone in atrial fibrillation:A double binded randomized study.Crit Care Med,2003;31:1031 134.Reisinger J,Gtterer E,Lang W,et al.FLecainide versus ibutilide for im mediate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recent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LntJ CLin Pract,2005;59:1395 1400.[11]Fuster V,Ryden LE,Cannom DS,eral.ACC/AHA/ESC 2006 guidelinges for the management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esecutive summary.Circulation,2006;114:700 7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