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自考复习题6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

合集下载

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名词解释

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名词解释

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名词解释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分支,其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畜禽种群以及科技等。

这些要素密不可分地作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变革。

一、土地土地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指的是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土地资源。

畜牧业通常需要具备广阔的草原、牧场,用于饲养和放牧牲畜。

而且,有些畜牧业还需要借助农田来种植饲料作物,以提供充足的饲料供应。

因此,一块优质的土地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劳动力劳动力是畜牧业生产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它指的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

畜牧业的生产过程需要人员从事养殖管理、饲喂、繁殖、疫病防控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充足的劳动力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

三、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投入资金与设备。

投资用于购买牲畜、建设畜舍、购买饲料和药品等,这些都需要资本的支持。

此外,现代畜牧业还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包括饲养设备、运输工具、信息技术等。

充足的资本是畜牧业生产的动力之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畜禽种群畜禽种群是指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各类家畜和家禽。

不同的畜牧业有不同的种群需求,如养殖业需要养猪、养牛、养羊等,而家禽业则需要养鸡、养鸭、养鹅等。

种群的选择与血统、品种、遗传特性有关,对于确保畜牧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五、科技科技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包括畜牧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牲畜的遗传特性,提高其生产性能;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可以提高养殖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疫苗和药品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结语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名词解释是对畜牧业生产所涉及的关键要素进行阐述和解释。

这些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畜禽种群和科技等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

同时,这些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畜牧业中也有所差异,需要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畜牧业经济管理总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总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总复习题————————————————————————————————作者:————————————————————————————————日期:《畜牧业经济管理学》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8分)1、畜牧业生产结构: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它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

这里主要阐述畜牧业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2、畜类结构:是按家畜类别分各个畜类,如猪、鸡、牛、羊、兔等,各畜类之间的比例关系。

3、畜种结构:按主产品的不同将各个畜类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畜种,如牛可进一步划分为肉牛、奶牛、肉奶兼用牛等,各畜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4、品种结构:同一畜种包括多个品种,各个品种在产品率、产品质量、产品规模及家畜适应性、生活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各品种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

5、畜群结构:是指同种牲畜畜群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用途的牲畜或畜组在畜群中各占的比重。

6、存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资金占用额的比率。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100%7、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生产经营期间由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等于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相抵后的差额。

8、盈亏平衡点法盈亏平衡点法是通过提示产量、成本、价格、盈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一种方法。

其做法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然后依据产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价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列出总收入、总成本的计算式,测算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作为决策的依据。

9、资本金利润率: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10、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100%11、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

畜牧业经济管理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辽宁⾃考本科)2007年第⼀章畜牧业经济管理概论1.如何根据畜牧业再⽣产的特点安排畜牧业⽣产?(1、2、3)(1)*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动物的⽣活技能,通过⼈⼯饲养、繁育以取得畜产品或役⽤牲畜的⽣产部门。

它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产)与(⾃然再⽣产)的结合。

(2)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答:地位:任何部门的建⽴和发展,都必须以农牧业⼀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不可,因此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畜牧业是⼈类与⼤⾃然进⾏物质交换的重要经济部门;(⼆)畜牧业是改变⼈们⾷物构成,提⾼⼈民⽣活⽔平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三)畜牧业是轻⼯业原料和出⼝物资的重要来源;(四)发展畜牧业可吸纳农村⼤量剩余劳动⼒,是农牧民实现致富达到⼩康的⼀条重要途径;(五)畜牧业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产和农业⽣态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3)*畜牧业经济再⽣产的特点?(选)答:(⼀)畜牧业⽣产是⾃然再⽣产与经济再⽣产交织在⼀起的;(⼆)畜牧业⽣产是在第⼀性植物⽣产基础上的第⼆性⽣产;(三)畜牧业⽣产周期长,受⾃然⼒影响和制约,经营风险⼤;(四)畜牧业⽣产有利于家庭经营;(五)畜产品还具有综合利⽤率⾼、价值⼤的特点。

2.正确认识管理⼆重性的意义?答:管理的⼆重性:具有同社会化⼤⽣产相联系的⾃然属性和同⽣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意义:(1)管理的⼆重性体现着⽣产⼒和⽣产关系的辩证统⼀关系。

(2)西⽅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法是⼈类长期以来⽣产实践的产物,是⼈类智慧的结晶,它同⽣产⼒的发展⼀样,具有持续性,是不分国界的。

(3)由于管理总是在⼀定⽣产关系下进⾏的,体现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4)任何⼀种管理⽅法、管理技术和⼿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它是同⽣产⽔平及其他⼀切情况相适应的。

自考畜牧兽医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新

自考畜牧兽医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新

02796畜牧业经济治理1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即是()运动过程,又是()运动过程。

DA物资/资金B资金/货币C物资/原料D机器/牲畜2对畜牧业经济治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基本方法B广泛运用调查研究法C广泛采纳实验和对比分析法D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3.中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按照联合紧密程度可分为( ) 【A】A. 松散型、半紧密型、紧密型 B 松散型、半紧密型C.半紧密型、紧密型D. 松散型、紧密型4. 我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进展过程经历了( )生态畜牧业。

【A】A.原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

B.原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C.传统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D.原始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5.劳动生产率指标包括()。

【A】A.价值性劳动生产率和实物性劳动生产率B.价值性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C.实物性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D.价值性劳动生产率、实物性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劳动生产率6.实物性劳动生产率指标要紧包括()。

【A】A.单位劳动工作量、单位劳动产品量和单位时刻产品量B.单位劳动工作量和单位劳动产品量C.单位劳动产品量和单位时刻产品量D. 单位劳动工作量和单位时刻产品量7. 畜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B )A. 主导产业B. 基础产业C. 辅助产业D. 支柱产业8. 以下属于流淌资产的是(B )。

A. 房屋B. 应收账款C. 著作权D. 商标权9.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 D )A. 合作制B. 合伙制C. 股份制D. 公司制10. 畜牧业经济治理的理论基础是( A )A. 经济学和治理学B. 经济学C. 治理学D. 哲学11. 下面属于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是:(B)A. 食物B. 宠物C. 工业原料D. 农产品12. 保证鸡群健康的饲养制度是( A )。

A. 全进全出B. 分进分出C. 全进分出D. 分进全出13. 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是(D )。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一、名词解释:1、生产结构: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各种家畜和各种家畜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2、经营决策: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调查和所得的经济资料和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计算,拟定几个可行性方案,经过试算对比,从中选择最优或最理想方案的过程。

▲3、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年的有形资产,如房屋、机器、建筑物、运输工具等。

▲4、固定资产折旧率: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耗损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5、市场: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传统观念的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6、出栏率:指当年(或当季)农村和城镇住户与单位及厂矿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全部数量(头数、只数)包括出售和自宰自食两个部份。

7、盈利:企业单位的利润。

8、亏损:支出超过收入。

9、经济信息:经济信息是反映经济活动实况和特征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指令等的统称。

10、净产值: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物质生产新创造的价值,价值构成v+m,是总产值扣除劳动价值的结果。

11、定额:定额是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机械的条件下,预先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的消耗的资源数量之标准,它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12、经济效益: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13、利润: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14、流通:把市场上以货币为媒介,实现以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交换过程,称为畜产品流通。

是连接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畜牧业内在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15、流通渠道长(宽)度:指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途径,环节和采取的产销形式。

简单地说,是指畜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所经过的通道。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单选题1对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法叙述不正确的是——定性分析⽽不需要定量分析⽅法2.我国畜牧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家庭畜牧业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3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由我国⽬前畜牧业(B⽣产⼒)状况所决定的.4.畜牧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C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经营)。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有制畜牧业经济(D合作经济)。

6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资畜牧业经济(A个体所有制经济)。

7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采⽤传统的⽣产技术)8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的叙述错误的是(D以相对少的投⼊,获得⼀般的经济效果)。

9对衡量畜牧业现代化⽔平的重要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的畜牧业劳动⽣产率)。

10对衡量畜牧业现代化⽔平的重要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B较⾼的资⾦利⽤率)。

11.全球饲料⼯业产量在速度上超过⼈⼝增长速度是在20世纪()A90年代中期B80年代中期C70年代中期D60年代中期12.畜牧业再⽣产过程是两种过程交织在⼀起,它们是()A.物资/资⾦运动过程B.资⾦/货币运动过程C.物资/原料运动过程D.机器/牲畜运动过程13.对编制可⾏性研究报告的⼯作程序叙述正确的是()A.报告的撰写、选定编制⼈员、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B.选定编制⼈员、报告的撰写、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C.选定编制⼈员、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报告的撰写、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D.选定编制⼈员、确定报告内容和深度、拟定报告提纲、整理分析资料、报告的撰写14.项⽬可⾏性研究是对拟议的若⼲项⽬实施备选⽅案,分析各⽅案是否( )A.省⼒B.可⾏C.不可⾏D.最差15.社会主义畜牧业建⽴的前提是()A.民主改⾰ B.⼟地⾰命 C.⼯业⾰命 D.阶级⽃争16.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次明确提出是()A.1980 B.1982 C.2008 D.197217.我国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把市场引导企业与()A.政府调控利率紧密结合B.政府调控市场紧密结C.政府调控资源紧密结合D.政府调控信贷紧密结合18.某⼀畜种中,因不同经济⽤途的品种之间构成的⽐例关系,可称为()。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试卷及答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试卷及答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一、单选题1、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即是()运动过程,又是()运动过程。

A物资/资金 B资金/货币 C物资/原料 D机器/牲畜2、对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基本方法B广泛运用调查研究法C广泛采用实验和对比分析法 D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3、我国畜牧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家庭畜牧业经济为主的()的所有制结构。

A多种经济成份并存B单一经济成份C非公有制D公有制4、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由我国目前畜牧业()状况所决定的。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规模D市场5、畜牧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

A家庭经营 B统一经营C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一经营 D集体经营6、下列哪项属于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 C外商投资经济D集体畜牧业经济7、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C外商投资经济D合作经济8.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资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中外合作经济C外商独资经济D外商合资经济9.一种所有制可以有()经营制度。

A多种B一种C只有两种D只有三种10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用现代化畜牧业科学技术B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C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D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11.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生产系统B创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畜牧业生态系统C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和好的产出D以相对少的投入,获得一般的经济效果12.对衡量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高的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B一般的资金利用率C与资金占用和利用无关D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无关13.市场机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失灵,以下表现不属于失灵的是()。

A农牧业的外部性B农牧业的弱质性和波动性C农牧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性D收入分配的公平性14.对国外畜牧业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动科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新

动科畜牧业经济管理复习题新

畜牧业经济治理复习题名词解释1.畜牧业打算:畜牧业打算是畜牧业企业使组织、指挥、监督、操纵等治理职能依据,是畜牧业企业在经营思想、经营方针指导下,依照企业的市场预测、经营决策以及国家的远景规划,对企业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统筹安排。

2.畜牧业经济:畜牧业经济是畜牧业中经济和经济活动的总称。

即从宏观上研究畜牧业部门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放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所谓经营:即企业或生产单位依照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经济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以及为实现那个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和决策打算过的过程。

3.所谓治理: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对经营要素的结合与经营过程的运转(供应—生产—销售—分配)进行不断决策、完善打算及组织、指挥、协调、操纵等全部工作的总和。

畜牧业产业化:是指畜牧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统,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产加销、牧工商、贸工牧、产学研、牧工教一体化的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区域性畜牧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治理企业化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体制。

4.畜牧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畜牧业,实现对传统畜牧业的全面的、更本性的改造,在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治理方面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能够最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以最少的投资,使畜牧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稳定、协调进展的目的。

5.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等。

6.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制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宝及物质形态。

7.操纵:是指企业在动态的变化环境之中,为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对企业经营治理活动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治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
1、重点:(2)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2)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3)畜牧业资本的概念、分类、作用规律和特点;(4)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5)畜牧业技术的经济类型;(6)我国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途径应遵循的原则;(7)我国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途径。

2、一般掌握:(1)畜牧业劳动力的概念;(2)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3)我国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状况;(4)畜牧业资本的来源和合理使用的原则;(5)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的过程中应该做好的工作。

1.畜牧业劳动力109
2.畜牧业资本121
3.畜牧业技术(科技)进步125
4.劳动节约型技术
5.资源节约型技术
6.中性技术127
1. 畜牧业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指的是其劳动对象为有生命的动物。

109
2. 畜牧业生产劳动的双重性是指除了饲养和放牧劳动外,还有从事饮料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劳动。

110
3.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唯一能动的要素,也是进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经济来源。

111
4. 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条件下,所完成的。

115
5. 按资本存在的形态,有货币形态的资本和实物形态的资本。

122
6. 发达国家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约为70~80% 。

125
7. 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约为50% 。

125
1. 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指( B )115
A.生产畜产品所付的劳动时间
B.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的畜产品数量
C.生产畜产品的效率
D.一定时间内生产的畜产品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按照(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划分的。

122
3.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是按照(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划分的。

122
4. 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是按照(C )划分的。

122
A.资本价值转移的方式
B.资本的来源
C.资本存在的形式
D.资本所处的阶段
5. 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是按照(B )划分的。

122
A.资本价值转移的方式
B.资本的来源
C.资本存在的形式
D.资本的重要程度
6. 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是(C )127
A.中性技术
B.劳动节约型
C.资源节约型
D.资本节约型
7. 机械技术是( B )127
A.中性技术
B.劳动节约型
C.资源节约型
D.资本节约型
8. 我国畜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 C )
A.资本节约型技术
B.劳动节约型技术
C.资源节约型技术
D.中性型技术
1. 畜牧业劳动的特点。

109-111
2. 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

113
3. 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117
4. 畜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

123
5. 畜牧业资本合理利用的原则。

124
6. 畜牧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126
7. 我国畜牧业技术的重点。

128
1. 试述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

从概念、意义及如何实现等来回答。

(1)畜牧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畜牧生产中,不断地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科学技术替代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技术的过程。

(2)畜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125
(3)畜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举措为:第一,充分利用畜牧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第二,构筑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建立新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第四,健全农牧业科技进步的保障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