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 第4课《京腔京韵》|人音版(简谱)(2014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 第4课《京腔京韵》|人音版(简谱)(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8c024fbde53a580216fcfe59.png)
脸 • 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 装手段,即用“油色”和“水色”直接 在脸上化装,用来塑造戏中某个角
谱 色形象。
•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 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 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 以称为“脸谱”。
• 脸谱的谱式很多,不同的颜色、 图案,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
京剧脸谱人物
正净:
也称大花脸。以 唱工为主的铜锤 花脸、黑头花脸。
包拯
副净:也称二花脸,以身段动作
为主的架子花脸。
窦尔敦
曹操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
武艺者,武打翻跌见长。
李元霸
典韦
油画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
巨灵神等人物或天神, 造型多为夸张。
钟馗
巨灵神
丑 角 幽默滑稽的喜剧角色。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方巾丑、文丑、武丑பைடு நூலகம்丑婆
《白蛇传》白素贞
《铡美案》秦香莲
花旦: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子角色。
《红娘》红娘
《春草闯堂》春草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打焦赞》杨排风
《打店》孙二娘
刀马旦:顶盔贯甲的女将角色。
《穆桂英挂帅》穆桂英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穆桂英挂帅》佘太君
《打龙袍》李后
净 角 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正净、副净、武净、油画净
生 角
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也称须生,中年以上角色 ,带髯口(胡须) 其中唱工老生:扮演帝王、官员、文人
刘秀
诸葛亮
靠把老生:扮演武将的角色。
黄忠
岳飞
小生:年轻、扮相俊美的男性角色。 其中有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
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教案
![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e0db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1.png)
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京剧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表演风格。
2. 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3. 学习京剧的基本舞台动作和身体语言。
教学准备:1. 京剧音乐和视频资源。
2. 京剧服装和道具。
3.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京剧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与学生讨论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感受。
二、了解京剧(15分钟)1. 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 分享京剧的特点和表演风格,如唱腔、化妆、服装等。
3. 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三、学习京剧唱腔(20分钟)1. 介绍京剧的音乐特点和基本唱腔。
2. 播放京剧唱腔的音频,让学生听、模仿、跟唱。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表演唱腔。
四、学习京剧表演技巧(25分钟)1. 介绍京剧的基本舞台动作和身体语言。
2. 演示京剧的手势、眼神和身体姿态,让学生模仿练习。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编排简单的京剧表演片段。
五、欣赏和评价(15分钟)1. 播放经典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欣赏并发表个人意见。
2. 分享学生对京剧的感受和评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今天学到的京剧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京剧,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和资源。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京剧演出或参观京剧艺术展览。
2. 组织学生进行京剧表演比赛或展示活动。
3. 鼓励学生学习其他中国戏曲形式,如评剧、越剧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小组表演的评价和反馈。
3. 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的使用方式?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行当课件(共16张)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行当课件(共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284efb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6.png)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昆曲”占领着北京的戏曲舞台。后来昆曲被封建统治者召进了宫 廷,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昆曲不断地加工、修改,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间特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于是 它在民间的地位就慢慢衰落下来。此时,由“弋阳腔”逐渐丰富、衍变而来的“京调”开始盛行。 “弋阳腔”也叫“高腔”,产生于江西弋阳一带,长期在民间流传,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在流动演出中,不断 地从各地戏曲中吸取营养、掘取精华。明末清初,“弋阳腔”流传到北京后,与北京的语言相结合,逐渐丰富、 衍变,就形成了“京腔”。
生, 旦,
净, 丑
京剧的行当分类
生
旦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 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 青衣(正旦)、花旦、闺 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 门旦、刀马旦、武旦、彩 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 旦。 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 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 穷生、武小生)。
京剧的起源
逐渐的,“京腔”在北京称盛,盖过了“昆曲”的风头。“京腔”演员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而不少“昆曲”演员 也改演“京腔”戏。这一时期,“京腔”也着实光辉了一段时日。清嘉庆、道光年间,“汉戏”也流传到北京。 “汉戏”旧称“楚调”,也叫“汉调”,声腔以〔西皮〕为主,以〔二黄〕为辅。陕西梆子传入鄂西北衍变为 “襄阳腔”,后又经过当地艺人的融汇,才演变为“汉戏”的〔西皮〕。湖北黄陂、黄岗的“二黄腔”经过不断 改进发展,才衍变为“汉戏”的〔二黄〕。 “汉戏”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早期就经常同徽戏相互影响。“汉戏”进京的时候,北京的舞台上正被声势浩 大的“徽戏”所占领。“汉戏”若单独成立班社,实难与“徽戏”匹敌。所以“汉戏”进京后,很自然地加入了 “徽戏班”,形成了“徽”、“汉”合班的演出方式。这就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上音乐第四课《京腔京韵》 1《京剧唱腔联奏》
![六上音乐第四课《京腔京韵》 1《京剧唱腔联奏》](https://img.taocdn.com/s3/m/3e4326f2998fcc22bcd10d7c.png)
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但这堂课也有闪光的一面。我从让同学们猜京剧距离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是否听说过“徽班进京”给乾隆祝寿谈起,讲故事一样,机器。京剧的唱腔是个比较难讲的地方,也是本节课我不很满意的地方,我只是简单讲解了“西皮”“二黄”。如果能现场给同学们唱一段,或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唱腔就更利于同学们的理解。行头、场面、武场、文场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京剧的行当的划分,四大名旦的介绍,我觉得进行的很顺利。
三、教师小结
1、中国的京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解京剧,弘扬国粹。
2、课下拓展欣赏,观看微课《中国京剧真叫棒》。
京剧多听多欣赏,传承国粹
让孩子们表演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们从情感上感觉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粹。京剧对孩子们来说似乎是有些遥远,现在的学生对京剧也不感兴趣,无论是唱腔,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都与现实的生活有着很大差距,只是一味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讲解,没有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如果对此不感兴趣怎么进一步学习呢。
4、议一议。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8092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d.png)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腔和京韵的起源和特点;2.学会京腔和京韵的发音技巧;3.学会京腔和京韵的基本表演技巧;4.培养学生对京腔和京韵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京腔和京韵的起源和特点介绍;2.京腔的发音技巧教学;3.京韵的发音技巧教学;4.京腔和京韵的基本表演技巧教学;5.名言名句的诵读和演绎。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京腔和京韵的起源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发音技巧教学(30分钟)(1)京腔的发音技巧:a.舌尖轻轻抵住上齿,以清脆的声音发音;b.声音要有张力,有节奏感;c.语调的抑扬顿挫要有特点,需要通过多次练习。
(2)京韵的发音技巧:a.咬字清晰准确,注意吐字的力度和音节的分明;b.声音要有适度的响亮度,要能传到听众耳中;c.注意抑扬顿挫,表现出京韵的特色。
3.基本表演技巧教学(40分钟)(1)身体技巧:a.保持良好的姿势,坐、立、行、走都要有规范;b.手势要优雅得体,配合文采落落;c.面部表情要传情达意,要根据角色的感情变化而变化。
(2)声音技巧:a.声音要洪亮有力,要有磁性;b.音调的起伏要符合情节的需要;c.注意节奏的掌握,配合文采展现。
4.名言名句的诵读和演绎(30分钟)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言名句,让学生进行诵读和演绎,培养学生对京腔和京韵的欣赏能力。
5.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京腔和京韵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并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背诵一段京腔戏曲或京韵词曲。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2.技能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发出京腔和京韵的声音,并运用到表演中;3.诵读和演绎的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出诵读和演绎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2.具有京腔和京韵表演经验的老师或专业人士。
六、教学体会:京腔和京韵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韵律和风格。
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一文化传统的魅力,并培养他们对京腔和京韵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四课京腔京韵
![第四课京腔京韵](https://img.taocdn.com/s3/m/a78b69fd360cba1aa911da27.png)
第4课京腔京韵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1、《京剧唱腔联奏》《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
分别是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青衣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淮河营》,花旦唱段《叫张生》。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正不阿。
3、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
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雨水之情的对唱。
4、歌曲《校园小戏迷》这是一首京韵味浓韵的戏曲。
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唱词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具有京剧的鲜明特点。
学情分析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
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教学目标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说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声腔特点与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的声腔特点与京韵。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教学方法:听唱法、讨论法、欣赏法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了解学生资料搜集的情况。
二、新课学习1、说一说。
分别播放每个唱腔片段,并由每组分别介绍相应的京剧行当。
2、辨一辨。
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个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编出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京腔京韵京歌十首
![京腔京韵京歌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8cb2be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c.png)
京腔京韵京歌十首1. 《京腔京韵》京城儿郎最出众,京腔京韵夺人心。
声声铿锵传百里,高亢激昂令人沈。
白日乘凉歌逍遥,彩衣歌姬动京都。
气吞河山风景美,传播千古庆中秋。
2. 《京歌儿》京城鼓角声声起,喧阗声里唱京歌。
花间游子写春日,故事传说到如今。
京味京韵京腔传,民谣小调乐京都。
走遍天下都是虎,唯独京城唱京歌。
3. 《京城风情》京城风情话不尽,重阳节日好芳草。
凤凰台上歌声美,举国上下皆夸好。
酒舞歌风扑面来,京腔文化扬眉开。
京城风情节日庆,游人盈门喜无边。
4. 《京谣深情》京谣深情动人心,京腔京韵传千里。
忆往昔儿时游京城,明珠琳琅留瑰丽。
正阳门外打鉴戒,彩衣歌姬舞楼台。
京谣深情传古今,承君情深令人思。
5. 《京歌世博》世博会上唱京歌,展示京城文化多。
百年风华汇天地,世界瞩目笑声多。
歌舞升平闹庆典,彩衣歌姬动人心。
京歌世博高声传,展示京城风姿儿。
6. 《京韵古都》古都风韵尽京城,流传千年音韵声。
百姓快活游京地,品味京韵激扬人。
红墙绿瓦皇城晃,登高望远情更长。
京韵古都珍如宝,流传千古激扬人。
7. 《京城红日》京城红日照中华,世界瞩目视线都。
风华绝代走红地,音符激扬动人心。
九宫格上歌声佳,儿郎英勇展风采。
京城红日耀中华,走向世界笑声多。
8. 《京城风云》京城风云展英豪,音乐舞蹈传中朝。
彩衣歌姬舞高台,声声京腔动国家。
红墙绿瓦风貌美,游人盈门喜无边。
京城风云展英豪,传扬世界笑声多。
9. 《京音乐》音乐之都唱京歌,传承京腔京韵多。
声声激昂动青年,走向世界展风采。
九宫格上音符飞,承载民族骄傲飞。
京音乐唱动人心,传颂北京笑声多。
10. 《京韵京歌》京城风情展丹青,京韵京歌传天地。
百花齐放照中华,彩衣歌姬动京都。
红墙绿瓦故事多,百姓欢笑人人夸。
京韵京歌传世界,展示京城风姿儿。
《京腔京韵》教案
![《京腔京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cb4e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4.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京味儿语言的基本概念。京味儿是北京方言的特色表达,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它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课文中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京味儿语言在描绘北京春节时的生动和趣味性,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北京文化。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京腔京韵》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京味儿语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模仿京味儿词汇的发音,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首先,对于京味儿语言的发音,虽然我通过视频资料和示范进行了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觉得发音有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学生,可以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发音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发音技巧。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北京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语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这让我深感鼓舞,同时也提醒我要继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会运用京味儿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沟通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描绘的北京春节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北京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学习策略与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联系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文化自信、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人才。
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11772a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b.png)
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篇: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京腔京韵教学目标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喜爱,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时间:4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和京剧唱腔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习“京剧行当”。
教学过程: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
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
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
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4、议一议。
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
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
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二)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学生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2、教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谓。
教师先设问:包龙图指的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提问:你知道包公吗?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若有学生知道,先请他们来谈谈,教师最后再归纳补充。
《京腔京韵》教案
![《京腔京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4b351290c69ec3d4bb750b.png)
课题教案:《京腔京韵》课型:综合课一、教学目标:1、在听、看,唱的音乐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认识京剧的行当,并能听出乐曲中行当唱腔。
二、教学重难点: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三、教材分析: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
因此本课结合欣赏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以及同时选取了京剧的发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视听法、对比法、欣赏法.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欣赏《说唱脸谱》刚才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听过,通过欣赏,再根据同学们自己积累的知识,同学们应该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说什么的?(学生回答京剧)对——京剧。
说起京剧同学们可能都不太喜欢,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京剧,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认识一下京剧。
如果你了解京剧了,那以后再欣赏到京剧你就慢慢的喜欢上了京剧。
京剧可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国粹指的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所以说同学们作为中国人不懂京剧就太不应该了。
二、教学授课:1、看课件《走进京剧》。
老师操作并讲解a:认识京剧的发展由来和历史。
(四大徽班进京200多年历史)b:了解京剧的表现形式(唱念做打)唱腔(西皮、二黄)京剧的场面(文场、武场)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c:了解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2、随课练习京剧习题:目的巩固掌握京剧的基本常识。
三、课堂拓展:1、欣赏京剧:《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综合了京剧名家名段,同学们会看到全方位的综合京剧艺术。
带着刚才我们了解的京剧知识,一起来欣赏这段《同光十三绝》2、学唱课本歌曲《校园小戏迷》那了解了京剧,又欣赏了精彩的京剧,下面咱们就来试着学唱京剧,来切身体验京剧的京腔京韵。
《京腔京韵》教案
![《京腔京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36650f7ec4afe04a1df51.png)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5、在延伸走进国粹京剧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地方的花鼓戏,增添对家乡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戏曲爱好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难点:体验京剧、花鼓戏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唱一唱。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导言入课,板书课题《京腔京韵》。
1.齐读课题。
2.理解京腔京韵。
.二、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1)京剧,亦称“京戏”、“国剧”、“皮黄”。
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表现手法: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
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唱:指歌唱。
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京腔京韵》课件
![《京腔京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90f1f0910ef12d2af9e724.png)
黑色的脸谱,象征性格刚烈, 不擅谈笑,客观性强。黑色 脸谱很容易联想到领导或者是工程师, 他们的严谨性很难让朋友靠近,但是他 们的内心还是具有柔软的一面,熟话说: 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样的朋友我 们喜欢称呼:领导。
白色的脸谱,象征阴险 狡诈,诡计多端,很难 信任。白色的脸谱给我 们的觉得是生活中的绊 脚石,背地里说坏话,做些见不得人 的事情。由于白色脸谱的人很容易得 到一些领导赏识的原因,使得他很孤 立。大家习惯称他们为:小人。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地地钩庙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京 腔 京韵
在京剧中,按照性别、年龄、身份、性格 把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扮演不同类型的 人物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行当”。京剧里有“生、 旦、净、丑”四个基本行当,而在每一个基本 行当下面又划分出许多专行。生行扮演男性角 色,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几类;旦 行扮演女性人物,包括青衣、花旦、武旦、刀 马旦、老旦等;净,因为勾画脸谱,所以俗称 “花脸”,又可以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 武花脸等;丑,由于化妆时要在鼻梁上抹一小 块白粉,所以也叫“小花脸”,又可以细分为 文丑和武丑。
紫色的脸谱,象征老成, 沉稳,责任心强。紫色的 脸谱会让我想起那些少年 老成的朋友,总是能给人 以安全感,也是朋友圈里 最值得信任的朋友。我们 也亲切的称他们为:大叔。
绿色的脸谱,象征冲动,好奇心 强,富有挑战性。绿色的脸谱是 我们身边的活跃音符,他们很张 扬,每逢朋友聚会 都会彰显自己的存 在。由于他们的性 格很好,所以不会 记下当年你对他的 仇恨,大家喜欢叫 他们:大咧咧。
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笔记(一)
![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笔记(一)](https://img.taocdn.com/s3/m/76cf513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6.png)
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笔记(一)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什么是京腔京韵•京腔:指的是在北京地区讲的普通话。
•京韵:指的是北京方言特有的发音和语调。
北京方言的特点•声调变化:在北京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发音,如“对”(duì)在句尾时会变成“对儿”(duìr)。
•儿化音:在北京方言中,许多字后面都会加一个“儿”字,如“吃饭”(chīfàn)在北京方言中会变成“吃饭儿”(chīfànr)。
如何听懂京腔京韵•听多:在平时多听一些京腔京韵的发音,可以提高对这种语言的听力。
•练习:在平时积极地模仿京腔京韵的发音,可以加深对这种语言的了解。
•借助工具: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可以借助一些语音软件或者视频学习京腔京韵的发音。
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普通话课程,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京腔京韵的发音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了解一些地方性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与北京方言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文化素材,让学生在了解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一些地方文化。
活动设计•举办一次北京方言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来讲解京腔京韵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表达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为学生设计一次京腔京韵的听力测试,通过听力测试来考察学生对于京腔京韵的听力水平。
•带领学生走进北京老字号,了解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
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也更加了解地方语言。
教学心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太过于强调地方独特的语音特点,应该以标准普通话为主,辅以京腔京韵的语音特点。
•在教学方面要注意让学生了解地方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也不要忽略普通话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北京方言研究,José Luis Ramírez Luengo,胡平等编著。
•京腔京韵字音附解,袁野著。
•京腔京韵教程,吕梁等编著。
导游考试地方文化:京腔京韵-京剧
![导游考试地方文化:京腔京韵-京剧](https://img.taocdn.com/s3/m/9ec9b94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2.png)
⼀、京剧形成的前后 京剧形成之前,北京地区流⾏的戏曲很多,有产⽣在江苏昆⼭的昆曲,有起源于江西⼷阳的⼷阳腔等等。
其中昆曲倍受统治阶级的青睐⽽登上了⼤雅之堂。
由于该剧只向⾼雅发展,成了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地脱离了⼴⼤民众。
乾隆中叶以后,⼷阳腔(⼜名京腔、⾼腔)跃居昆曲之上,很受⼤众的喜爱,形成了强⼤的⼒量,在通俗、易懂、易学等⽅⾯极为突出,是昆曲所不及的。
后来(约在1779年)由演员魏长⽣从四川把流⾏于西北地区的秦腔带进京来,因其表演活泼、细腻、唱词通俗、唱腔优美⽽⼀鸣惊⼈。
秦腔红盛了⼏年之后,由于清政府的禁⽌,迫使魏长⽣远⾛扬州。
乾隆五⼗五年(1790),流⾏于安徽⼀带的徽戏剧团,由⾼朗亭率领三庆班来京。
该剧的主要唱腔是⼆黄,兼有昆腔、四平调、⾼腔、吹腔、秦腔等。
唱腔相当丰富更兼⾼朗亭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该剧表现⼒愈加丰富。
此时徽班在北京曲剧界占了⾸位。
随后⼜有徽剧的四喜、和春、春台三班来京,称之"四⼤徽班"。
道光⼋年(1828),流⾏于苏、淅、皖、赣等省的楚腔(亦称汉调)由名演员⽶应先、李六、王洪贵、余三胜、谭志道等⼈先后携班来京。
该剧主腔是西⽪调,与徽剧的⼆黄通⼒协作,同台演出,形成了西⽪、⼆黄⼤联唱的局⾯,于是出现了⽪黄戏。
此时可以说京剧已具雏形。
到了谭鑫培时期,有了京调的称谓。
京调即是京剧的前⾝。
概括地说,从乾隆五⼗五年(1790)徽班进京到嘉庆⼗五年(1810),徽班与其他戏班融汇贯通是京剧的孕育时期。
从1810年⾄1845年(道光⼆⼗五年),楚腔来京,与徽班合作,形成⽪黄戏(后称京腔)是京剧的形成时期。
1845年⾄1894年,是京剧从雏形到完美提⾼的时期。
这时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演员。
清代画家沈蓉甫,根据当时深受⼴⼤群众欢迎的13位演员,绘了⼀幅《同光名伶⼗三绝》图。
这13个⼈是张长胜、刘赶三、程长庚、时⼩福、卢胜奎、谭鑫培、郝兰⽥、梅巧伶、余紫云、徐⼩⾹、杨鸣⽟、朱莲芬、杨⽉楼。
第4课京腔京韵(教案)
![第4课京腔京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284d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2.png)
2.教学难点
-京剧唱腔的韵味:京剧唱腔富有韵味,对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有一定要求,如何让学生掌握唱腔的韵味是教学难点。
-京剧表演技巧:京剧表演中的身段、手势、眼神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对学生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是一大挑战。
本节课将紧密结合教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京剧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京剧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3.增进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热爱,提高运用北京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表演及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京剧的行当分类和脸谱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京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京剧表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京剧表演中的基本技巧。
5.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创作京剧脸谱及编排简单剧段。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北京话的语言特点:重点讲解北京话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通过实例比较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差异,强调北京话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京剧的基本概念。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清朝,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
《西厢记》张君瑞
实用文档
武生: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
长靠武生:赵云
短打武生:武松
实用文档
娃娃生:专门扮演少年儿童的角色。
实用文档
旦 专门扮演的女性角色。 根据年龄、身份可细分为:
角 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
老旦。
青衣:以唱为主,贤淑温良的角色。
《白蛇传》白素贞
《铡美案》秦香莲
角 可分为:正净、副净、武净、
油画净
正净:也称
大花脸。以唱 工为主的铜锤 花脸、黑头花 脸。
实用文档
包拯
铡美案
•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这是包公故事里一 个很有名的段落,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 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 中状元后被宋仁宗招为驸马。
• 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 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 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 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 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后来包拯找得人 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 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时迁盗甲》时迁
实用文档
《三岔口》
为传统短打武生剧目,故事 说的是宋朝年间,焦赞因杀死谢 金吾而被发配到沙门岛,途中住 进刘利华店中。任堂惠奉命暗中 保护焦赞,也住进此店。夜间, 任刘双方发生误会,一场恶战, 焦赞出面,方解此围。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丑婆:扮演滑稽、
诙谐或刁钻的女性 人物。
实用文档
窦尔敦
曹操
关公
京 行当:其实就是角色的分类。
剧 四大行当: 生 、 旦 、 净 、
的 行
丑
“ 生 ” 是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 “ 旦 ” 是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
当 “ 净 ” 是指性格鮮明的男性角
色。
“ 丑 ” 是幽默滑稽的喜剧角色。
生 根据年龄、身份可细分为: 角 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实用文档
花旦: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子角色。
《红娘》红娘
《春草闯堂》春草
实用文档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打焦赞》杨排风
《打店》孙二娘
实用文档
刀马旦:顶盔贯甲的女将角色。
穆 桂 英
实用文档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佘老太君
《打龙袍》李后
实用文档
“净”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
净 色,因为看起来并不干净, 故反其意为“净”。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副净:也称二花脸,以身段动作为主的 架子花脸。
窦尔敦
实用文档
曹操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 武打翻跌见长。
李元霸
典
实用文档
韦
油画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周仓、巨灵神
等人物或天神,造型多为 夸张。
钟馗
实用文档
巨灵神
丑 “丑”指小花脸,一般扮演 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
京
腔
京
韵
京
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1790 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
剧
班,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
的
的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了昆曲、
起
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 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源
京剧剧目丰富、行当齐全、名家
辈出、流派纷呈,是风靡全国的
大剧种,故称其为“国粹”。
• 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
角 可分为:方巾丑、文丑、
武丑、丑 婆
方巾丑:亦名“褶子丑”。在舞台上大多扮
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如衙门书吏、谋士、儒 生。
《群英会》蒋干
实用文档
文丑:扮演善良、机智幽默或卑劣、愚蠢
刁滑的角色。
《贵妃醉酒》高力士
《苏三起解》崇公道
实用文档
武丑:扮演武艺高强、性格机警、动作 灵敏的滑稽人物。
《三岔口》刘利华
笑哈哈
简直ok顶呱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一对对鲜明的鸳鸯瓦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黄脸的典韦
一笔笔勾描
白脸的曹操
一点点夸大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一幅幅脸谱美佳佳
实用文档
老生:也称须生,中年以上角色 ,带髯口(胡须) 其中唱工老生:扮演帝王、官员、文人
刘秀
实用文档
诸葛亮
靠把老生:扮演武将的角色。
黄忠
实用文档
岳飞
小生:年轻、扮相俊美的男性角色。
其中有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
吕布
实用文档
周瑜
纱帽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
《玉堂春》王金龙
扇子生
实用文档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
脸 化装手段,即用“油色”和“水色” 直接在脸上化装,用来塑造戏中某
谱 个角色形象。
•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 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 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 所以称为“脸谱”。
• 脸谱的谱式很多,不同的颜 色、图案,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
京剧脸谱人 物
典韦
包拯
程咬金
张飞
鲁智深
听一听京剧的声腔声韵 看一看剧中人物的表演 请观察剧中人物属于哪一种行当? 请体会剧中人物表现的故事场景?
唱 脸 谱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peking opera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 金色的猴王
相
灰色的精灵
美极了、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