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成本问题

合集下载

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
当交易成本为正时,产权的初始界定有利于提高效 率。
当市场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 效率产生影响。一种权利的调整会比其它安排生产 更多的产值,因为市场的交易费用很高,阻碍了产 权的交易,最佳的权利配置可能不会实现。
因此政府在选择把可交易的全部权利界定给一方或 另一方时,政府有权把权利给给导致社会福利最大 化的一方。
社会成本问题
庇古关于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区别,社会 产品的产生是因为私人的收益和成本与社会 的收益和成本不相符,市场在此不起作用, 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对于污染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对造成污 染的企业进行罚款,赔偿受害者损失;对造 成的污染的企业征税。
科斯认为问题是相互的,我们需要改变分析 的方法。
社会成本问题
养牛者没有权利让牛吃谷物,种谷物的收成 是农夫的私有产权。
牛群吃谷物可以,但农夫有权收取费用。通 过双方的交易谈判,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物的边际损失。
社会成本问题
养牛者有权利让牛吃谷物,虽然农夫可以在自己的 地上种麦,养牛者不对谷物的损害负责任。
社会成本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商人得到和使用的是实物,而不是 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我们会说某人拥有土地,但 对土地所有者来说他拥有的是实施一定行为的权 利。”
“在市场中交易的东西不是像经济学家能常认为的 那样,是物理实体,而是采取确定行动的权利和个 人所拥有的、由法律体系创立的权利。”
科斯提出的例子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附着于实物 的权利界定不清楚而产生的,一旦实物的产权完整 和清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社会成本问题
法院在判决案例时,考虑了相关的经济含义,考虑 了其经济后果。在由法律制度调整权利需要成本的 世界上,法院在有关妨害的案件中,实际上做的是 有关经济问题的判决,并决定各处资源如何利用。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社会成本问题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社会成本问题
YOUR LOGO
社会成本问题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社会成本的 定义
三鹿奶粉事 件中的社会 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 题的原因分 析
解决社会成 本问题的对 策
社会成本问 题的启示
PART 1
PART 3
社会成本问题的原因分析
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律法规体系不 完善,存在漏洞 和缺陷
执法不严,违法 成本低,导致企 业或个人有动机 降低成本
法律法规的宣传 和普及不够,导 致社会整体对法 律法规的认知不 足
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执行过程中存 在利益博弈,导 致其难以得到有 效执行
监管不力
监管不力:政府 监管不到位,导 致企业违法成本 低,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等问题 严重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企业违 法成本低
消费者需求短视,只看价格不 看质量
企业文化缺乏社会责任感,缺 乏长远规划
公众意识淡薄
公众意识淡薄: 缺乏对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等方面 的关注和意识, 导致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等问题 的出现。
政府监管不力: 政府在环境保护、 资源管理等方面 的监管力度不够, 导致企业违法排 放、资源过度开 采等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导致消费者信心受 损,社会信任度下降。
三鹿奶粉事件的处理不当可能导 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影响社会稳 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公众关注和舆 论谴责,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事件对相关产业链造成了严重冲 击,加剧了社会经济不稳定。

社会成本问题的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的读书报告

社会成本问题的读书报告引言在当今社会,资源的分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然而,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往往会转化为社会成本,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社会成本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措施。

社会成本概述社会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过程中的一些负面效应,它们往往不是由直接的市场交换关系决定的。

例如,污染是经济活动常见的负面效应之一,它通常不被计入物质流的价格和交换成本中。

因此,它的代价会转嫁给社会的其他方面,对人类的福祉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其他的社会成本包括噪声、拥堵、犯罪、健康问题等。

社会成本的产生原因社会成本问题可以追溯到工业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使用了大量化石燃料和化学物质,这些材料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成本的影响。

政府开始制定各种政策和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环境和能源使用。

这些政策包括环保政策、节能政策、污染排放政策等。

另一个产生社会成本的原因是城市扩张和交通堵塞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导致交通和环境问题加剧。

城市的交通堵塞不仅造成油耗和时间浪费,更重要的是对健康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考虑这些因素,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社会成本问题的解决措施解决社会成本问题需要注重政策制定和实施。

政府可以制定各种环保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以鼓励企业更多地考虑环境和社会影响。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税收减免等奖励以促进企业更多地投入环保事业。

政府还可以制定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减少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公众的参与也是解决社会成本问题的关键因素。

公众应当通过参与环保组织和监督企业的环境质量,来推动企业更多地考虑环保问题。

此外,个人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例如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用水用电、回收垃圾等,来降低每个人的环境影响。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社会成本是指社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承担的全部成本,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私人成本以及外部性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往往只考虑私人成本,而忽视了外部性成本,这就导致了社会成本问题的产生。

社会成本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社会成本问题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价格来决定的,而市场价格往往只反映了私人成本,忽视了外部性成本。

这就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灵,使得一些社会成本较高的产业和产品得到了过度的发展,而一些社会成本较低的产业和产品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这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社会成本问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企业和个人只考虑了私人成本,而忽视了外部性成本。

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不仅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成本问题对环境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社会成本,保护环境。

再次,社会成本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往往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对社会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一些行为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造成了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社会犯罪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破坏社会的和谐。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成本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影响,加强对社会成本问题的监管和管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成本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成本问题的存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社会成本,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社会成本问题》 罗奈德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 罗奈德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罗纳德.科斯①一、有待分析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商业企业行为对旁人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

标准例子就是,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的有害影响。

对此类情况,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因袭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的处理思路,即认为问题是在于工厂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有差异。

这些分析让大多经济学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即要么是要求工厂主对烟尘的损害负责赔偿;要么是根据工厂排烟尘的具体量及其所致损害的相应金额标准对工厂主征税;或者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区(可能也应包括那些烟尘排放会影响到别人的区域)。

依我之见,这些解决办法并不合适,因为它们所引至的结果既非人们所需,甚至通常亦非人们所欲。

二、问题的相互性本质传统方法倾向于模糊了必须作选择的本质。

人们通常将以下两个问题视为同一:其一是A给B造成损失,其二需要决定的是:我们应如何限制A。

但这是不对的,我们分析的问题本质上具有相互性。

避免对B的损害必将会使A遭受损失。

真正必须决策的问题是:是允许A损害B,还是允许B损害A?问题的关键在于避重就轻。

我在之前的文章②中列举了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噪声和震动干扰了某医生工作的事例。

为了避免医生有损,将只能让糖果制造商受伤害。

此案例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限制糖果制造商采用的某种生产方式以产品供给减少为代价,保证医生的正常工作是否值得。

另一例子可以看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里的谷物问题。

倘若有些牛无论如何都会走失,那么只有以谷物供给的减少为代价换取肉类供给的增加。

选择的本质简单明了:肉类抑或谷物?当然,除非知晓所得以及牺牲的代价各几何,不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清楚。

再举一例:乔治·J·施蒂格勒教授举的河流污染例子③。

如果假定污染的有害后果是鱼类的死亡,需要抉择的问题不外乎是:鱼类损失的价值与以河流污染为代价的产品价值孰高孰低。

不言而喻,必须从总体和边际两个方面看此种问题。

三、损害责任的定价制度我想以一个案例的剖析作为分析的起点。

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

产权外部性
产权:是描述人们可以对他们的财产做什么 的法律规则。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 权和转让权。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 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 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产权外部性 应该就是由于某人的使用自己财 产权利时的动作行为等对其余人造成了损失。
外部经济产生的原因: 科斯认为,外部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所 以政府不必一定要用干预的方法来试 图消除社会收益或成本与私人收益或 成本之间的差异,政府只需界定并保 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 达到帕累托最优。
原文节选—科斯不同意庇古的看法
庇古的分析怎么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呢?原因 在于庇古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分析所针对 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但他得出的具体结论却是不合逻辑的。(火车
发动机产生火星的事件)
他们的分析结论无非是要求工厂主对烟尘所 引起的损害负责赔偿,或者根据工厂排出烟 尘的不同容量及其所致损害的相应金额标准 对工厂主征税,或者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 区(当然也指烟尘排放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 的地区),以我之见,这些解决办法并不合 适,因为它们所导致的结果不是人们所需要 的,甚至通常也不是人们所满意的。(关于庇
总结文章内容: 简单来说,《社会成本问题》就是讨 论解决事件外部性的方法。并通过很 多案列,如牛和谷物,糖果商和医生, 编制草席的厂和会产生二氧化硫的厂, 烟囱事件,建筑物挡风影响风车问题 等就外部性讨论事件中甲乙双方的利 益问题,如何平衡解决甲乙双方的利 益争论的一系列延伸讨论。
产权的内涵
(1)它是人与物之间的归属关系,但其实质 是依附于物上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在资源无限供给或者零交易成本下,产 权是不起作用的; (3)产权表现为一权利束,它包括占有权、 使用权、收益权等方面。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社会成本问题~罗纳德科斯一、尚待分析的问题1本文涉及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了有害影响。

对此类情况,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从工厂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分歧的观点展开的。

在这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都因袭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

他们的分析结论无非是要求工厂主对烟尘所引起的损害负责赔偿,或者根据工厂不同的烟尘排放量及其所致损害的相应金额标准对工厂主征税,或者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区(当然也指烟尘排放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地区)。

以我之见,这些解决办法并不合适,因为它们所导致的结果不是人们所需要的,甚至通常也不是人们所满意的。

二、问题的可视化性质传统的方法掩盖了不得不作出的选择的实质。

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

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交互性质,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我在以前的文章2中列举了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引起的噪声和震动干扰了某医生的工作的事例。

为了避免损害医生,糖果制造商将遭受损害。

此事例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是否值得去限制糖果制造商采用的生产方法,并以减少其产品供给的代价来保证医生的正常工作。

另一事例是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里的谷物所产生的问题。

倘若有些牛难免要走失,那么只有以减少谷物的供给这一代价来换取肉类供给的增加。

这种选择的实质是显而易见的:是要肉类,还是要谷物?当然,我们不能贸然回答,除非我们知道所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以及为此所牺牲的价值是什么。

再举一例:乔治j施蒂格勒教授提到的河流污染问题3。

如果我们假定污染的有害后果是鱼类的死亡,要决定的问题则是:鱼类损失的价值究竟大于还是小于可能污染河流的产品的价值。

不言而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三、对侵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我想以一个案例的剖析作为分析的起点。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一本文作者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因“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荣获了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获奖的成果在于两篇论文,其中之一就是这篇《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讨论产权的法律界定的论文,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是现代产权理论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经济思想,如外部侵害具有相互性,交易成本为证,出事权利界定的重要性等。

这篇文章构筑了以“科斯定理”为核心的产权理论分析框架。

《社会成本问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大都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即限制甚至是惩罚施害者。

而科斯对此提出质疑。

紧接着在第二部分科斯进一步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来说明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如何制止和惩罚造成损害的一方,而不是相互影响或者说相互损害。

在文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科斯用牛群与谷物的例子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他说:“在这种(对损害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同在引起损害的企业承担损害责任时的情况一样”,都是最优化的。

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科斯定理的起源。

第五部分科斯列举了四个案例分别是“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关于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间的冲突)“库克诉福布斯”案(关于工厂排放硫酸氨气体影响漂白剂的问题)“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关于邻居间烟尘妨害问题)和“巴斯诉格雷戈里”案(关于地下室通风的问题),用此来说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可以看出科斯是在掌握了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密论证的。

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

在第六部分中科斯指出之前所有观点都存在一个前提: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交易成本的。

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社会成本问题可真是个有点复杂但又特别有趣的事儿呢。

咱先来说说啥是成本吧,就好比你去商店买糖,你给出去的钱就是成本,这是你得到糖必须付出的东西,很容易理解吧。

那社会成本又是啥呢?这可就有点绕了。

我给你举个例子啊。

比如说,咱们住的小区旁边有个工厂,这个工厂每天都要生产东西,机器轰隆隆地响。

对于工厂来说,它生产东西要花钱买原材料、请工人,这些就是它自己的成本。

但是呢,这个工厂的机器声特别大,吵得小区里的居民晚上睡不好觉,白天也不能好好休息。

那这个时候,居民们因为工厂的噪音受到的影响,其实也是一种成本,不过这个成本不是工厂直接掏腰包的,这就是社会成本的一部分啦。

也许你会想,这和我们平常说的成本不太一样啊。

平常我们买东西,花多少钱清清楚楚的。

可是这个社会成本就像是隐藏在角落里的小怪兽,不太容易发现。

我觉得啊,这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难搞清楚。

再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马路上车来车往的,有一天呢,有辆车在路上抛锚了。

这一抛锚可不得了,后面的车都走不了了,堵成了一条长龙。

对于抛锚的车主来说,他可能要花钱修车,这是他自己的成本。

可是那些被堵住的司机呢,他们本来可以按时上班、上学或者去做别的事情,现在因为堵车都耽误了。

他们浪费的时间、可能损失的赚钱机会或者被老板批评,这些也都是社会成本啊。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小区里有人在楼下养了好多鸡。

早上鸡打鸣的时候,那声音简直就像一群喇叭在耳边响。

对于养鸡的人来说,他喂鸡的粮食就是他的成本。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邻居来说,被鸡叫声吵醒,这就是我们承担的社会成本。

大家就去找他商量,说能不能别养鸡了。

他还觉得很委屈呢,说鸡是他自己养着玩的,又没碍着别人什么事。

你看,这就是关于社会成本不同的看法,就像两条平行线,很难交汇在一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成本到处都是。

比如说公园里有人乱扔垃圾,清洁工人就要多干活,这多出来的工作量就是社会成本。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清洁工人的工作,但是如果没有人乱扔垃圾,清洁工人是不是就可以把时间花在让公园变得更美的事情上呢?这就像一个连锁反应,一环扣着一环。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

然而,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社会成本问题也浮出水面,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1. 环境污染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会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忽略环境保护问题,导致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排放,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劳工权益一些民营企业在争取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合理手段,例如非法加班、不提供社保、拖欠工资等,这导致许多劳工的权益受到侵害,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 生产质量问题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会采用低价低质的原材料,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这会让消费者遭受损失,并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信誉。

二、解决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1. 加强法律监管针对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政府应加强法律监管力度,严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环保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等,对于违法者实行严厉的处罚和惩罚,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损害。

2. 引导民营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政府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引导企业认识到自身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也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同时,也可以通过奖励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3.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障市场秩序,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多元化经济,鼓励企业发展新的绿色产业,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成本问题。

只有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我找了多遍科斯的论文,发现科斯一生并没有出版系统的理论性书籍,他的主要思想均体现在自己的论文、演讲中,以及其跟随者的总结中。

这篇《社会成本问题》则比较突出体现了其对于交易成本概念的阐述,值得深入研究。

科斯在这篇文章中谈及了经济外部性、初始产权设置等问题,他认为如果社会交易成本为0,那无论产权界定给谁,其结果都能实现产出最大化,因为交易双方总能制定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从而使产权得以圆满界定。

同理,经济外部性的问题也可利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甲侵害了乙的利益,并不需要政府的介入,或者对于甲的强制措施,。

甲乙双方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况下,可以自行进行磋商,甲可以支付给乙一定的补偿,而乙可以继续忍受甲的行为,前提是甲在支付补偿之后,仍然有利可图,否则他便将推出该市场。

科斯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抛开福利和道德的约束,用纯粹经济学的观点思考社会问题,这的确是充满新意的,它避免了传统说教色彩的规劝,转而引入经济人的假设进入到外部性的领域,他给予了这样一种见解,侵害别人的行为是可以被交易的,只要存在这样的市场以及为了达成这个交易的成本为零,那么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没有一方会受损。

几个比较经典的例子也说明了以上的观点但是交易费用为零的假定是很不现实的。

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交易对象,有必要交流交易的愿望和条件,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特别是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

相较于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家,我认为科斯还是主张政府“守夜人”职责的,即政府应该明确其职责是使产权明晰,然后是交由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率的结果。

而只要提供给私人市场一个可以自由交易外部性的市场,那么那些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迅速的解决。

但在这里,我却有非常大的质疑,科斯所假设的是存在着这样的市场,使得外部性可以被交易。

但现实生活中则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市场,由于信息、地域、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根本不存在着这样一种可以自由交易的市场,利益相关的双方不可能得到这样一种机会平心静气的谈论问题,而且还要在完全信息的保证之下,这些条件是过于苛刻的,以至于我们可以断定不存在着这样的市场,它只可能存在于单独个人之间或偶然的简单事件中。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我对社会成本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社会成本是指一项活动对社会全体成员产生的总体成本,它包括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两部分。

私人成本是指由个人或企业承担的成本,而外部成本则是由社会其他成员承担的成本。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本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成本问题层出不穷。

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社会不公等问题都是由社会成本问题所导致的。

这些问题不仅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成本问题的研究中,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其中,内部化外部成本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

内部化外部成本即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产生外部成本的个人或企业承担相应的成本。

比如,通过税收或者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考虑到外部成本,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另外,社会成本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成本问题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推动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社会成本问题。

企业应该注重社会责任,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个人也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社会成本问题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社会成本问题的深入了解,我认识到社会成本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更是一个关乎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社会成本问题,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社会成本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2024年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2024年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所有解决的办法都需要一定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由于市场和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
七、权利的法律界定以及有关的经济问题
当市场交易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于难以改变法律已确定的权利安排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法院直接影响着经济行为。
一直有反市场的人士说,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干预就是合理的。而科斯的由法官计算产值和由计委官员计算产值,其内在思路是一致的。两者都面临同样的困难:无论是计委官员,还是法官,他们都无法全面了解价格等市场信息,他们的计算,注定是失败的计算。
青年经济学家莫志宏从奥地利学派主观价值的角度,批评科斯的计划者视角,我很赞同她的批评。本文要说的是,即便纯以芝加哥学派的视角看,科斯对侵权责任的分析,乃至后来波斯纳等人建立的责任原则,也是完全无法成立的。
但是,当加入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时,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科斯早就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所以科斯更倾向于将科斯定理看作是分析具有正交易费用的经济路途中的一块垫脚石,以便进一步分析一个有正交易费用的经济。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斯在本文中采用了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交易费用分析方法。
但是科斯定理还是遭到了批评,这个定理一直被认为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同义反复。但其实正如科斯所说,可以将其看做是研究正交易费用的基础,科斯定理的贡献恰恰是其反面,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斯认为,在交易费用高昂,使得交易无法达成的情况下,由法官通过计算产值,让产值更低的一方承担责任,科斯提出的这一原则既与法的 精神相违背,在经学上也无法成立。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所产生的社会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研究表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人力资源浪费、公共资源消耗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监管不力。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国家监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并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成本;环境污染;人力资源浪费;公共资源消耗;企业社会责任正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经济领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据统计,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

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所产生的社会成本问题也日益突出。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研究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人力资源浪费、公共资源消耗等方面。

1.环境污染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例如,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生产利润,不惜向周围的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从而大大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

2.人力资源浪费民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采用不合理的用工方式,这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往往会采用临时工等不稳定的用工方式,这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

3.公共资源消耗民营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例如水、电、煤等,这就导致了公共资源消耗问题的发生。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过度消耗公共资源,继而导致该地区市民用水、用电等不足的现象。

三、解决措施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需要加强国家监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并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在当今社会,社会成本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成本是指由于某种行为或决策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这些影响和损失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或企业,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福祉。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思考,我对社会成本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社会成本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比如,一家工厂为了降低成本而排放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这就是典型的负面社会成本。

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和贡献,这就是积极的社会成本。

因此,社会成本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议题。

其次,社会成本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对社会成本的考虑。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来规范企业行为,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企业也需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环保义务,推动技术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积极社会成本。

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社会成本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最后,社会成本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每个人都是社会成本问题的关注者和承担者,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注重个人行为的社会成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社会成本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社会成本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社会成本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解决社会成本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社会成本问题不再成为束缚社会发展的障碍,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问题-文档资料

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问题-文档资料

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问题本文的社会成本,是指从整个社会角度看,生产活动中实际发生但又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得以补偿的成本;而产品成本,则是指从单个企业角度看,生产过程中企业所有的投入成本。

两者之和构成产品生产的总成本,后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补偿,而前者则只能通过非市场化的方式转嫁给社会各方。

社会成本不断趋高,产品成本不断走低,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体总特征。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高社会成本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投资率畸高。

投资率既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投资与GDP的比重。

我国近30年以来每年的投资率都超过30%,其中大部分年份在35%以上,2003年以来更是达到40%以上。

而198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平均投资率都在25%以下,少数国家(韩国、日本)出现过超过30%的情况,但在1997年、1998年以后,都降到了30%以下。

投资率的畸高也直接导致资金成本的不断走高。

(二)资源耗费高。

资源耗费高企是投资率高企的物质表现形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普遍存在的所谓“五小工业”(小高炉、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小水电)的资源耗费明显高出大工业。

进入21世纪,这类状况有所改观,但是总体上还是未变。

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倍到8倍。

劳动力资源耗费同样高:20世纪80年代初生产同样产品所用工人比发达国家多5倍(轻工业)到10倍(重工业)。

到21世纪初,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率、农业生产率、服务生产率仍然处于世界末流。

另外,土地资源耗费也高,土地监管失衡,土地违法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政府行政费用不断走高。

一方面,1978年政府行政费用占当年GDP的比重不到1.5%,而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提高到3.4%。

另一方面,从财政支出内部结构看,行政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时仅为4.7%,2006年达到20%,这体现出政府效率的下降。

(四)环境污染高企。

与发达国家的百年工业化进程相比较,中国的环境问题在短时间内呈现出集中性、全面性出现的特点,从天空到陆地,从沙漠到海洋、从农村到城市全方位污染情况严重。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并就其重要性、定义和背景进行了介绍。

在分析了民营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的现状、原因、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民营企业社会成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重要性、定义、背景、现状分析、原因探究、影响分析、对策、可持续发展、意义、展望、总结。

1. 引言1.1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壮大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社会成本问题也日益凸显。

开展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民营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深入研究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成本,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找到平衡点,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形象。

研究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可以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采取更加环保、社会责任感强的经营模式,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研究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加强对民营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的研究,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民营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的定义民营企业社会成本问题是指在经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社会的各种成本支出。

这些成本不仅包括企业本身产生的直接经济成本,还包括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的间接影响所导致的相关成本。

这些成本可能体现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社会不稳定等方面,对企业、社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

社会成本问题(科斯)

2.2 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基本观点
初 始
牛群数(头)
农夫赔付($)
2❖ 造成损害的一方3不赔偿损失保持2头
❖ 定价制度正常运行

1
5

0
案例
6 走失的牛损坏邻土谷物生长
养牛者获$3,
这$3表示增加第3 头牛所需成本的一 部分。
牛群数3(如头)果养牛农者夫必赔3须付(支$付)赔偿,结果也一养样牛。者收额外$3,
2.3 问题的重新说明
案例 草席制造商VS.硫酸铵制造商
经济分析与牛损害谷物的情况完全相同。
2.3 问题的重新说明
案例 邻里烟尘妨害
谁引起了烟尘妨害? 造墙者与生火者共同引起。 (因果关系) 想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判定双方当事人的行动时需考虑他 们所带来的损害影响。
产权
产权 (Property Rights)
合法权利的初 始界定,影响 经济制度的运 行效率。
替代性的经济组 织形式,低于市 场交易成本。 (企业的性质)
3 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
市场
通过市场调整合法权利,产值增长多于带来 的交易成本。
企业
企业行政成本低于所替代的市场交易成本, 企业活动收益多于企业组织成本。
政府
当外部损害涉及多人,通过市场和企业解决 问题的成本很高时。

分析的出发点定 在实际存在的情 况,来审视政策 变化的效果。

生产要素是行使 一定行为的权利。
5.3 结论
只有得大于失的行为才是人们追求的。
导致某些决策改善的现有制度的变化也会导致 其他决策的恶化。
必须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以及转成 一种新制度的成本。
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应考虑总的效果。

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

政府外判工作的總成本
四、總結 因外判工作所減省出來的生產成本, 可能會被交易費用及社會成本所抵銷, 反使總體的成本效益降低。
Public good 共用物品



共用物品是消費中沒有競爭/耗用的物品 共用物品的消費沒有競爭/耗用,即多一 個消費者不會減少其他消費者可享用的 數量。 共用物品可能不排拒,做成搭順風車的 問題 例子:詩詞、電視節目、知識、國防
Private Good 私人物品
• 私人物品是於消費有競爭或耗用的物品 • 私人物品的消費有競爭/耗用,即多一 個消費者會減少其他消費者可享用的數 量。 私人物品是可排拒的,即不付費的消費 者可被拒諸門外。 例子:晚餐、電視、電話、的士
生產過度



私人決定產量Qp定於: 邊際私人成本 = 邊際效益; 社會最佳產量Qs應定於: 邊際社會成本 = 邊際效益; Qp > Qs,生產過度,缺乏效益。
生產過度
負面界外效應的例子
錫安社會服務處公佈了「香港的問題賭徒及病態賭徒產生的社會 成本」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一個賭徒一年的總社會成本超過20 萬,香港一年的總社會成本超過800億元;然而政府在2005年之 博彩稅收益只有119億元。受訪賭徒平均一生輸掉的金錢約247萬 元,一生的社會總成本則為約467萬元;賭徒自己承擔的私人成 本295萬多元,強制性令他人及社會損失約172萬元。錫安社會服 務處總幹事李焯仁博士表示:「受訪賭徒因賭博所導致首三位問 題是:失業、犯法行為及離婚。犯法行為需政府承擔的社會成本, 較容易計算;但失業及離婚,帶來無形的成本如家人承受的精神 壓力、生活質素下降、對子女的心理影響等則難以計算。因此, 政府不應只關注賭博為香港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必須考慮其 社會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成本问题[英] R.H.科斯有待分析的问题本文涉及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的有害影响。

对此类情况,经济学的分析通常是从工厂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矛盾这方面展开的。

在这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都因袭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

他们的分析结论无非是要求工厂主对烟尘所引起的损害负责赔偿,或者根据工厂排出烟尘的不同容量及其所致损害的相应金额标准对工厂主征税,或者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区(当然也指烟尘排放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地区),以我之见,这些解决办法并不合适,因为它们所导致的结果不是人们所需要的,甚至通常也不是人们所满意的。

问题的相互性传统的方法掩益了不得不作出的选择的实质。

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

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

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

我在前文中列举了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引起的嗓声和震动干扰了某医生的工作的事例。

为了避免损害医生,糖果制造商将遭受损害。

此事例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是否值得去限制糖果制造商采用的生产方法,并以减少其产品供给的代价来保证医生的正常工作。

另一事例是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里的谷物所产生的问题。

倘若有些牛难免要走失,那么只有以减少谷物的供给这一代价来换取肉类供给的增加。

这种选择的实质是显而易见的:是要肉类,还是要谷物?当然,我们不能贸然回答,除非我们知道所得到的价值是什么,以及为此所牺牲的价值是什么。

再举一例:乔治·J·施蒂格勒教授提到的河流污染问题。

如果我们假定污染的有害后果是鱼类的死亡,要决定的问题则是:鱼类损失的价值究竟大于还是小于可能污染河流的产品的价值。

不言而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我想以一个案例的剖析作为分析的起点。

对此案例,大多数经济学家可能都同意以下观点,即当造成损害的一方陪偿所有损失,并且定价制度正常运行时(严格地说,这意味着定价制度的运行是不需成本的),这一问题就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的谷物生长一案,是说明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的很好例子。

假定农夫和养牛者在毗邻的土地上经营。

再假定在土地之间没有任何栅栏的情形下,牛群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农夫的谷物损失,牛群规模扩大产生的边际损失是什么则是另一个问题,这取决于牛是否习惯于相互尾随或并排漫游,取决于由于牛群规模的扩大和其他类似因素,是否使牛变得越来越不安定。

就眼前的目的而言,对牛群规模的扩大所造成的边际损失的假定是无关宏旨的。

为简化论述,我尝试运用一个算术例子。

假定将农夫的土地用栅栏围起来的年成本为9美元,谷物价格为每吨1美元,并假定牛群数与谷物年损失之间的关系如下:牛群数目 谷物年损失 每增加一头牛所 造成的谷物损失(头) (吨) (吨)1112323634104假定养牛者对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如果他将牛群数目从2头增加到3头,他现追加年成本3美元。

在决定牛群规模时,他就须联系其他成本来考虑这一因素。

这就是,除非追加生产的牛肉(假定养牛者宰杀牛)价值大于包括增加的损坏谷物价值在内的附加成本,否则他不会扩大牛群。

当然,如果利用狗、放牧人、飞机、步话机和其他办法可减少损害,如果其成本低于免于损失的谷物价值,这些办法就会被采用。

假定圈围土地的年成本为9美元,养牛者希望有4头或更多的牛,当没有其他更便宜的方法可达到同样目的时,养牛者愿支付这笔费用。

当棚栏围起来后,由于损害责任而产生的边际成本为零,除非牛群规模扩大而不得不加固并建造花费更大的栅栏,因为养牛者有责任依靠这些栅栏管好更多的牛。

当然。

对养牛者而言,不设栅栏而支付谷物的损失费也许更合算, 就像在上述算术例子中牛群只有3头牛或更少一些时那样。

人们可能会想,养牛者将支付所有谷物损失这一事实会促使农夫增加种植量,假如养牛者逐渐占据了邻近土地的话。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以前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出售谷物,边际成本等于已种谷物数量的价格,生产的任何扩张都会减少农夫的利润。

因为在新的情况下,谷物损害的存在意味着农夫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谷物量的减少,但既然养牛者将为损失的谷物支付市场价,所以农夫从既定产量中得到的收入不变。

当然,放牛一般都会造成谷物损失,因此养牛业开始出现时会抬高谷物的价格,那时农夫就会扩大种植。

不过,我只想将注意力限于单个农夫的情况。

我说过, 养牛者占据邻近土地不会促使农夫增加产量,确切地说是种植量。

实际上,如果说养牛会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它只会减少种植量。

理由是,就既定的某块土地而言,如果受损害的谷物价值是如此之大,以致于从未被损害的谷物的销售中得到的收入少于耕种该块土地的总成本,那么对于农夫和养牛者来说,达成一笔交易而不将这块土地留作耕种是有利可图的。

通过一个算术例子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假定起初耕种某块土地所收获的谷物价值为12美元,耕种成本为10美元,纯收益为2美元。

为简明起见,假设农夫拥有土地。

现在假定养牛者开始在邻近的土地上经营,谷物损失的价值为1美元。

在此情况下,农夫在市场上销售谷物获得11美元,因蒙受损失得到养牛者赔偿1美元,纯收益仍为2美元。

现在假定养牛者发现扩大牛群规模有利可图,即便损害赔偿费增加到3美元也不在乎,这意味着追加牛肉生产的价值将大于包括2元额外损害赔偿费在内的追加成本。

但是,现在总的损害赔偿支出是3美元。

农夫耕种土地的纯收益仍是2美元。

如果农夫同意在任何损害赔偿低于3美元时就不耕种他的土地,则养牛者的境况就好转了。

农夫为任何高于2美元的陪偿费都会同意不耕种那块土地。

显然,使农夫放弃耕作而达成满意交易的余地还是有的。

但同样的观点不仅适用于农夫耕作的整块土地,而且也适用于任何分成小块的土地。

例如,牛有相当固定的通往小溪或树萌地带的路线,在此情形下,沿途道路两旁的谷物损害量也许较大,因此,农夫与养牛者将发现,达成一项农夫不耕种这块狭长土地的交易会对双方拥有利。

然而,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

假定牛有一条相当固定的路线,再假定耕种这一狭长土地所获谷物价值为10美元,但耕种成本为11美元。

在没有养牛者的情况下,土地就会荒芜。

然而,当出现养牛者之后,如果耕种这块土地,所种谷物很可能会被牛损坏。

在此情形下,养牛者将被迫支付给农夫10美元,诚然,农夫会损失1美元, 但养牛者则损失10美元。

很明显,这种状况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因为任何一方都不想这样做。

农夫的目的是要养牛者支付赔偿,作为对农夫同意不耕种这块土地的报答。

农夫不可能获得高于用栅栏圈围这块土地的成本的赔偿费,以致于使养牛者放弃使用邻近的土地。

实际上,赔偿费的支付额取决于农夫与养牛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本领。

但这笔费用既不会高得使养牛者放弃这块土地,也不会随牛群规模而变。

这种协议不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但会改变养牛者与农夫之间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

我认为,如果养牛者对相应的损害承担责任, 而且定价制度运行正常,在计算牛群规模的扩大所包含的附加成本时显然须考虑其他方面产值的减少这一因素。

该成本应参照牛肉生产的附加价值来衡量,并假定养牛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养牛方面的资源配置将最佳化。

需要强调的是,在养牛的成本可能低于通常牛对谷物的损害时,要考虑其他方面产值的下降,因为市场交易的结果可能引起土地耕种的停止。

在牛引起损害且养牛者愿意支付赔偿费的情况下,这笔赔偿费超过农夫使用土地的支出总是令人满意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农夫使用土地的支出等于该土地上生产要素的总产值与其在次优使用状态下的附加产值之间的差额(而农夫不得不为这些要素支付费用)。

若损害超过农夫使用土地的支出,则要素在其他方面使用的附加产值将超过在考虑到损害后使用该土地的总产值。

因此,人们就会放弃耕种这块土地而将各种要素投到其他方面的生产中去。

仅规定牛损害谷物必须赔偿但不允许终止耕种,会导致养牛业中生产要素过少和谷物种植业中生产要素过多。

但如果存在市场交易,则对谷物的损害超过土地租金的情况不会持久。

不论是养牛者支付给农夫一笔钱让他放弃土地,还是养牛者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一笔稍高于给农夫的钱(若农夫自己正式租地的话)而自己租下土地,最终结果都一样,即使产值最大化。

即使农夫种植在市场上无利可图的谷物,这也纯粹是短期现象,而且可以预料农夫与养牛者将达成一项停止种植的协定。

但养牛者仍将留在原地,肉类生产的边际成本依然如故,因此,对资源配置没有任何长期影响。

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现在,我转向分析这类案例:在这些案例中虽然假设定价制度运行顺利(即成本为零),但是引起损害的企业对损害结果并不承担责任。

它不必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支付赔偿费。

我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配置同在引起损害的企业承担损害责任时的情况一样。

由于我在前一例中指出了资源配置是最优化的,因此没有必要再重复这一论点。

我仍以农夫与养牛者为例。

农夫的谷物损失随着牛群规模的扩大而增大。

假设牛群头数为3(这是假设不考虑谷物损失时维持牛群规模的数量)。

如果养牛者将牛减为3头,农夫愿支付3美元,如果减为1头,则支付5美元; 如果减为零,则支付6美元。

因此,如果养牛人将牛群头数保持在2头而不是3头,那么他从农夫那里可得到3美元。

这3美元就成为增加第3头牛所需成本的一部分。

养牛人在增加第3头牛时是否付出3美元(如果养牛人对相应的农夫谷物损失负责),或者他不增加第3头牛时是否收到3美元(如果养牛人对相应的农夫谷物损失不负责),这些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在这两种情况下,3美元都是增加第3头牛的成本一部分,并和其他成本一起被考虑。

假如通过将牛群规模从2头增至3头,养牛业产值的增加大于不得不支出的附加成本 (包括支付3美元谷物损失费),那么,牛群规模将扩大,反之则反是。

无论养牛者是否对相应的谷物损失负责,牛群规模都将一样。

有人会提出,这种假定的出发点——3头牛的牛群——有点武断。

确实如此。

但农夫并不愿花钱去避免养牛者引起的谷物损害。

例如,能劝说农夫支付的最高额每年不能超过9美元,这是每年用栅栏圈围土地的成本。

只有当这笔费用不会使农夫收入减至放弃耕种一块特定土地的水平时,他才愿意支付。

进而言之,只有农夫相信,在他没花钱的情况下,养牛者会使牛群规模保持在4头或更多, 他才愿支付这笔费用。

让我们假定情况是这样的:如果养牛者将牛减至3头,农夫愿付3美元;如果减至2头,愿付6美元,如果减至1头,愿付8美元;如果取消养牛业,愿付9美元。

必须注意,出发点的变化没有改变对养牛者来说自然增长着支付金额,如果他以任何既定的数量减少牛群规模的话。

如果养牛者同意将牛从3头减至2头,他将从农夫那里收到额外的3美元,这3美元表示增加第3头牛将毁坏的谷物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