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会诊制度

合集下载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在医疗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患者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医疗救助。

本文将介绍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的定义、流程以及在病人救助中的重要性。

一、急诊抢救的定义与流程急诊抢救是指在发生急性医疗状况时,医务人员迅速行动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尽快救治患者的过程。

它通常在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进行,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至关重要。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病情评估:医务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了解病情的紧急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2. 快速诊断:医务人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尽快对患者进行诊断,确定病因和病情。

3. 紧急处理:根据诊断结果,医务人员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创伤处理、急性中毒处理等,以稳定患者的病情。

4. 高级支持: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医务人员可能需要进行高级支持,如呼吸机辅助通气、肌肉松弛剂应用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5. 监测和观察: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应的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6. 转运和康复: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将进行患者的转运,并安排后续的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二、会诊制度的定义与流程会诊制度是指医务人员在处理疑难病例或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病例时,邀请其他专家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以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它通过多方意见的交流和专业知识的整合,提高了医疗诊断和治疗水平。

在会诊制度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会诊请求: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向其他专家提交会诊请求,并提供相关的病历和检查结果。

2. 专家评估:接受会诊请求的专家组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以了解病情的全貌。

3. 研究和讨论:专家组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达成一致意见。

4. 意见反馈:主治医生收到专家组的意见后,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专家意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家属的意愿做出决策。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概述:在医疗领域,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急诊抢救包括紧急救治、迅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而会诊制度则是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本文将探讨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的意义、流程和关键因素等,旨在加深对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的了解。

1. 急诊抢救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是医院内的重要部分,它对于救治危重病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急诊抢救制度的目标是迅速救治患者,减少病患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急诊抢救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接诊和评估: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情,迅速判断患者的紧急性并进行初步评估。

1.2 急诊护理:提供基本急诊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等。

1.3 医疗救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抢救操作,如给予氧气、心肺复苏等。

1.4 检查和诊断: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和指导后续治疗。

1.5 观察和转运: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2. 会诊制度2.1 会诊的定义:会诊是指医生之间就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会诊通常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参与,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全面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2.2 会诊的意义:会诊可以提供多专科的见解和建议,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患者的护理方案。

此外,会诊还有助于避免诊断错误和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3 会诊的流程:会诊一般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具体流程如下:2.3.1 确定会诊需求: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困难,决定是否需要会诊,并确定需要会诊的学科。

2.3.2 选择会诊专家:根据疾病特点和会诊需求,主治医生选择适当的会诊专家,并邀请其参与会诊。

2.3.3 收集病历资料:主治医生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整理齐全,并发送给会诊专家组。

2.3.4 专家讨论和建议:会诊专家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并给出建议和意见。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14.2费用管理措施
(1)建立急诊抢救费用标准,规范收费行为。
(2)加强对急诊抢救费用的审核和监督,防止乱收费现象。
(3)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救助渠道,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15.急诊抢救教育与培训
15.1教育与培训原则
(1)将急诊抢救教育与培训纳入医院常态化工作,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抢救能力。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2)实行持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定期对抢救质量进行评价,推动质量持续改进。
16.2质量控制措施
(1)制定急诊抢救质量控制标准,为评价提供依据。
(2)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对急诊抢救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医护人员提高抢救质量。
17.急诊抢救经验总结与分享
(1)接到急诊患者后,医护人员立即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抢救级别。
(2)根据患者病情,启动相应的抢救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抢救。
(3)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抢救结束后,及时整理抢救记录,总结经验教训。
1.3抢救设备与药品管理
(1)抢救设备应保持完好,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随时投入使用。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是确保医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救治患者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急诊抢救制度、程序、资源配置、质量管理、安全监督、伦理法律、持续改进、团队建设、流程优化、心理支持、费用管理、教育与培训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构建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急诊抢救体系。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2)按照预案进行抢救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一、急诊抢救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是医疗机构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障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基本目标,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抢救服务。

急诊抢救制度包括抢救设施和物资准备、医护工作流程、抢救队伍建设、抢救指挥等多个方面。

其中,建立合理的医院急诊抢救队伍,配备必要的急诊抢救物资和技术设备是急诊抢救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急诊抢救程序急诊抢救程序是急诊抢救工作的核心,在急救医生的带领下,通过合理的流程,迅速展开针对性的抢救措施,抢救工作相对独立,不会打扰到医院内其他科室的工作。

抢救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步:1. 初步评估当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时,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明确病情等。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状况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向医院急诊抢救中心发出警报。

2. 急诊抢救诊治协调中心经过初步评估后,需要迅速通知急诊抢救诊治协调中心。

协调中心是急诊抢救工作的核心,由专业急诊医生组成。

在接到警报后,诊治协调中心负责指挥急救人员、选定抢救方案、分配资源、随时调整抢救策略等。

3. 应急程序在医疗队伍抵达现场后,应按照急诊抢救程序进行抢救。

具体包括解除患者的呼吸道阻塞、气道管理、心肺复苏等一系列急救措施。

应急程序的具体步骤应根据具体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三、急诊会诊实施办法急诊会诊是指在急症处理中,由不同科室、领域等的专业人员进行的会诊,以达到专业性的决策和治疗目的。

实施急诊会诊,能使医生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病情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下为急诊会诊的实施办法:1. 会诊组成和安排急诊会诊应由医院内各个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包括急诊科、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实验室检验科等。

在组成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综合考虑科室的专业性和治疗经验,建立一支具备协作、沟通和解决急诊疑难、病因不明病人的能力的高水平急诊会诊团队。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篇一」1、会诊对象A、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

B、患方要求,主管医师、科主任同意。

2、会诊程序A、主管医师填写《xx市人民医院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并充分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会诊相关事宜。

B、科主任签字后向医务科递交《申请单》。

C、经医务科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D、会诊由科主任、医务科科长或业务副院长主持。

E、会诊完毕后,请院外专家填写《乐清市人民医院院外专家会诊记录单》,一式两份(可复印),原件夹入病历中、复印件医务科归档备案。

3、需转外院会诊者,经本科室主任审签,医务科批准,主管医师持《申请单》(加盖医务科公章后)和《记录单》陪同前往会诊。

4、会诊相关问题A、费用:如为医院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会诊费等相关费用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会诊费等相关费用由患方承担。

B、车辆: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原则上我院不公派车辆。

如遇特殊情况,需向医务科申请。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篇二」一、门诊病人会诊应遵循“首诊负责制”原则,首诊医生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书写较详细的门诊病历和初步诊断后,提出会诊要求。

应邀科室的会诊医生在复习病史及有关检查资料后,提出会诊意见,完成对病员的诊疗和处理。

严禁推委病人。

二、住院病人的院内会诊1、凡遇疑难复杂病例,怀疑病人病情与其它专科疾病有关,均应及时申请会诊,并按要求填写会诊单。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及目前诊疗情况医学|教育网整理,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等。

2、科内会诊:由主诊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科内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3、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并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同意、签字后送出。

应邀医师应在48小时内完成,并完成会诊记录。

如需作专科检查且一般情况许可的病人,可由工作人员陪同至该专科会诊。

如系点名会诊,邀请人应事先与受邀请医师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4、急会诊:会诊单上应注明“急”和申请会诊具体时间。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因病情涉及及其他专科范围,急诊各值班医师对诊断及处理均有困难时,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

应首先请本科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会诊,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于3~5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不在岗被邀会诊医师须在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

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三)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四)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五)如会诊后诊断仍不能确定病情,急诊科应暂时承担主要诊治责任,不得相互推诿。

并及时汇报医务处,必要时由主管部门组织全院范围内会诊及抢救。

(五)如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六)应邀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在安排好本科室工作后前去参加会诊;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急诊会诊时,应及时委派相应专科资质的医师及时参加。

(七)会诊结束后,认真填写会诊记录本。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三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三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医院会诊制度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诊治的情况下,通过医院内医疗团队或外部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提供医学建议。

医院会诊制度的目的是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

会诊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讨论、电话或在线会议的形式进行,所有参与会诊的医生都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并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急诊抢救制度是指医院针对急诊病人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包括急诊病人到院后的初步诊断和治疗,以及转诊或住院后的迅速治疗和监护。

急诊抢救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诊绿色通道,为急救病人提供优先诊断和治疗;急诊专业队伍,由急诊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组成,具备快速应对急重症疾病的能力;急诊设施和设备,如急救车、监护设备、呼吸机等;急诊抢救药物和治疗协议,针对不同急性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诊抢救制度的目的是迅速、准确地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尽早恢复病情,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医院应设立急诊区域,安排专门的急诊医疗团队,具备应对各种急症的能力,提供快速而有效的急诊救治服务。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二)1. 医院会诊制度:医院会诊制度是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多个医生的专业意见来共同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研讨和讨论的制度。

会诊通常由主治医生发起,邀请其他相关科室的专家参与。

会诊可以通过面对面会议、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

医院会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面、专业的医疗意见,确保病患得到有效的诊疗方案。

通过会诊制度,不同科室的医生可以共同讨论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充分利用各个专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水平。

2. 急诊抢救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是针对急诊科(急诊室)中发生的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制度。

急诊抢救的目标是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确定诊断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尽快控制和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针对急诊患者进行迅速、有序和专业的救治的一项制度。

它包括对急诊患者的评估、治疗和转运等环节,旨在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救治,减少因时间延误而导致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急诊抢救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对不同病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同时,还需要医疗机构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便及时提供必要的抢救措施。

急诊抢救制度主要分为一级抢救和二级抢救两个层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危急程度进行选择。

一级抢救适用于生命威胁明显的患者,包括心脏骤停、严重创伤、严重呼吸窘迫等病情。

二级抢救适用于病情虽然危急,但尚未危及生命的患者,包括中度创伤、呼吸困难、脑卒中等病情。

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配合默契,根据团队协作方案进行抢救,确保每个环节的衔接和配合。

抢救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抢救效果,以便后续的治疗和评估。

会诊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多个科室之间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和专业经验交流的一项制度。

会诊制度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科室的专业意见和经验,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建议和方案,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会诊制度要求各科室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确保病情的及时交流和医疗意见的传达。

会诊过程中,主治医师需要先收集患者的病史、检查资料和相关检验结果等,然后向会诊专家提出问题或寻求意见。

会诊专家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予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所有的会诊结果都需及时记录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便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在医疗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急诊抢救制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和救治,挽救生命;会诊制度能够集思广益,给予患者更全面和专业的治疗建议。

然而,当前医疗机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抢救设备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紧急抢救经验等。

因此,建立和完善急诊抢救、会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医疗机构的抢救能力和综合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急诊抢救是医院紧急情况下的重要工作之一,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急诊抢救团队,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急诊抢救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是医院针对急性病情的抢救工作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它主要包括急诊抢救团队的组织与配备、人员培训与考核、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以及急诊抢救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等内容。

1. 急诊抢救团队的组织与配备急诊抢救团队是由急诊科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他们应具备扎实的急诊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院应根据需要,合理配置急诊抢救团队的人员数量和专业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2. 人员培训与考核为了提高急诊抢救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医院应定期组织急诊抢救培训和技能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只有熟练掌握各项救治技术和操作流程的人员,才能在紧急情况下高效地进行急诊抢救工作。

3. 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急诊抢救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需要使用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来支持抢救工作。

因此,医院应确保急诊抢救设备的完好和有效性,并及时更新设备。

同时,药物的储备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药品的种类齐全、储存合理,并定期检查过期药品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4. 急诊抢救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为了确保急诊抢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医院应建立监督和评估的机制。

这包括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要收集和分析急诊抢救的相关数据,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为急诊抢救工作的提升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急诊抢救程序急诊抢救程序是医院在应对急性病情时,进行急救工作所遵循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它是为了保证急救过程的规范化、有序化和高效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诊抢救程序。

1. 急救现场评估急救团队在到达急救现场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急诊抢救及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及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及会诊制度20世纪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急诊医学的研究发展,急诊抢救及会诊制度在各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急诊抢救与会诊制度的重要性、流程与步骤、协作与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诊抢救与会诊制度的重要性急诊抢救与会诊制度作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挽救生命。

其次,这个制度能够提供多种专业意见,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降低误诊率,提高医疗质量。

此外,急诊抢救与会诊制度还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提升医院的声誉。

二、流程与步骤急诊抢救与会诊制度的流程与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接诊与初步评估:当患者到达急诊科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进行初步的生命体征评估、病情描述和病史询问。

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以便后续的抢救与会诊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2. 快速抢救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给氧、输液等。

同时,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治疗,以减轻症状、稳定病情。

3. 会诊与专科参与:在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更多专业意见的情况下,医生会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参与会诊。

通过会诊,医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专业意见,确保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

4. 协作与沟通: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协作与沟通。

及时交流病情和护理措施,确保信息准确传递,避免信息的滞后或遗漏。

5. 结束与后续处理: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与缓解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指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或转院。

三、协作与沟通协作与沟通是急诊抢救与会诊制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救治的成功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之间应保持高效的协作与沟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沟通与指示:医生应清晰地向护士和其他医生传达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确保护理措施得以迅速落实。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制度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

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精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如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告医务科(白天)或总值班(夜间),接受医务科的组织、调配及指导。

3、当抢救病人的医生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

根据病情及时给于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

并为进一步抢救做准备。

4、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及时、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5、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

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6、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平稳,应由护士护送至观察室、病房或手术室继续治疗。

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急诊ICU监护治疗。

7、急诊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几使用方法。

8、抢救车必须符合要求。

9、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

急诊会诊制度1、如遇需其他科室处理的重危病人,首诊科室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口头交接班。

2、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5-10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

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卡注以“请××科会诊”字样,并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

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诊会诊单,并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4、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5、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由医师开出入院证,安排入院。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六篇)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六篇)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1、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2、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医师须于____分钟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

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

待病情有所缓解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会诊记录。

4、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5、应邀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在安排好本科室工作后前去参加会诊;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急诊会诊时,应及时委派相应专科资质的医师参加。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二)急诊会诊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工作机制之一,通过医疗团队的多学科协作,对急诊患者的诊疗方案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存率。

本文将从急诊会诊的定义、意义、组织机构、程序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急诊会诊制度。

一、急诊会诊的定义和意义急诊会诊是指急诊科医生在遇到疑难病例或需要多学科协商的情况下,向其他专科医生请教、征求意见的一种医疗行为。

通过急诊会诊,可以有效解决急诊科医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的问题,提高急诊科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治疗质量。

急诊会诊的意义在于:1. 提供更专业的诊治意见。

通过会诊,可以请教其他专科医生的意见,其专业性和经验可以对急诊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2. 促进多学科协作。

急诊会诊需要涉及到多学科医生的参与,可以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3. 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存率。

急诊科医生在会诊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专科医生的意见,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是医疗机构中两个重要的制度,它们都对患者的医疗过程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医院会诊制度是指医院内部医生之间的专业交流和协作机制。

在复杂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院会诊制度能够确保患者得到多专科的全方位治疗。

医院会诊制度分为内部会诊和外部会诊。

内部会诊是指医院内部不同科室的医生之间共同讨论病情,制定诊疗方案。

外部会诊则是指医院内部医生与外部专家共同参与的会诊活动。

医院会诊制度的好处是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交流能力。

急诊抢救制度是指医院内部对急诊患者的迅速救治的一套制度。

急诊抢救制度在医院内部设有专门的急诊科室和急诊室,以应对各种急性病情的处理。

急诊抢救制度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范,旨在保证患者在急诊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急诊抢救制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迅速诊断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医院会诊制度和急诊抢救制度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和互动。

首先,在某些复杂的急诊病例中,可能需要多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会诊,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抢救措施。

其次,医院会诊制度能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急诊抢救制度提供有力的支持。

另外,急诊抢救制度的快速救治能力也可以作为医院会诊制度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以判断医生的临床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实践中,医院会诊制度和急诊抢救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医院会诊制度涉及多个科室和医生之间的协作,需要解决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问题。

其次,急诊抢救制度需要有足够的急诊设备和人力资源来支持,但是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这可能会成为制约急诊抢救制度发展的因素。

总而言之,医院会诊制度和急诊抢救制度对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两个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最后,通过不断地完善医院会诊制度和急诊抢救制度,我们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人的就医痛苦,增加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急诊抢救 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  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急诊抢救会诊制度急诊抢救是医院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对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救治。

然而,有些疑难病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医生进行会诊,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救治方案。

为此,建立急诊抢救会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会诊的定义、流程、作用以及急诊抢救会诊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诊的定义会诊是指医生之间就疑难、复杂病例进行协商、交流,以求得更科学、准确的诊治方案的过程。

在医院中,特别是在急诊科,急诊抢救过程中,有些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医生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的会诊制度。

二、会诊流程急诊抢救会诊的流程是相关医生围绕患者的病情进行多学科的协商和讨论,共同制定救治方案。

下面是会诊流程的一般步骤:1. 紧急呼叫:当急诊科遇到病情危急,需要会诊的疑难患者时,急诊医生应立即发起紧急会诊呼叫。

2. 会诊组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需要参与会诊的科室和医生。

常见的会诊科室包括心内科、外科、神经科、重症医学科等。

3. 病情介绍:急诊医生向会诊医生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包括主诉、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4. 会诊讨论:会诊医生就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探讨可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提出建议。

5. 决策和计划:会诊医生共同决定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制定详细的救治计划。

6. 治疗执行:急诊医生按照制定的救治计划进行治疗,必要时再次进行会诊,确保治疗的及时有效。

三、会诊的作用急诊抢救会诊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几个会诊的主要作用:1. 多学科协作:会诊能够聚集不同学科医生的智慧和经验,形成多学科协作的合力,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支持。

2. 病症澄清:会诊过程中,各个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诊断,澄清病情,避免误诊误治。

3. 制定治疗方案:会诊医生经过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救治效果。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在急诊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旨在提高急诊抢救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急诊抢救是指在急诊医疗机构内,对突然发生的病情严重的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急诊抢救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急诊情况。

急诊抢救工作主要包括病情评估、急诊治疗、监护和转诊等环节,整个抢救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高效协作,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会诊制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诊是指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或外部专家根据需要进行的病情评估和诊疗建议。

在急诊情况下,患者病情可能复杂多变,需要多学科、多专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合作诊治。

会诊制度能够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高诊疗效率,确保患者获得全面、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完善的急诊抢救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医院应根据不同的急诊情况,制定详细的急诊抢救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急诊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要建立标准操作规范,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其次,完善急诊抢救设施和设备。

急诊抢救工作需要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医院应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和更新急诊抢救设备,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准确性。

再次,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医护人员是急诊抢救工作的关键,他们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熟悉急诊抢救操作流程,能够快速响应急诊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最后,建立健全的会诊制度。

医院应建立跨学科、跨专科的会诊机制,在急诊情况下能够及时召集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会诊制度要明确会诊的流程和方式,确保会诊结果及时有效,对患者的诊疗起到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制度,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急诊抢救及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及会诊制度
• 1、遇有疑难、急、危、重症患者,需要他科协助诊治的, 应及时申请会诊。
急诊科抢救及会诊制度
• 2、参加院内会诊的医师必须具备主治医师〔含主治医师〕 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特殊紧急情况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或值 班医师参加,然后再向上级医师汇报。
• 3、急诊会诊:患者病情紧急,急需他科医师处理时,可 通知,被邀人员必须在1 0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如处理困 难,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急诊会诊后,必须据 实补记会诊记录。会诊医师和申请会诊医师应向各自上级 医师汇报会诊经过及意见。
急诊科抢救及会诊制度
• 7、病危、病重病人要填写病危通知单并签字,一式两份, 份放入病历中,一份交病人家属〔或随从人员〕。要及时、 认真向病人家属〔或随从人员〕讲明病情及预后,填写病 情告知书,以期取得家属〔或随从人员〕的配合。
• 8、因纠纷、殴斗、交通或生产事故、自杀、他杀等原因 致伤的病员及形迹可疑的伤病员,除应积极进行抢救工作 外,同时执行特殊情况报告制度,在正常工作日应向医务 科和保卫科汇报,非工作日向医院总值班汇报,必要时报 告公安部门。
• 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及病人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 现场,以保持环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 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 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到达100%。
• 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工程齐全、内
• 容真实全面,能表达疾病发生开展变化的过程,记录的连续性、 真实性和完整性。
• 对危重伤病员的急救,必须分工、紧密配合、积极救治、
• 严密观察、详细记录。抢救结束还要认真总结经验。
• 九、危重伤病员的抢救。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或主 治医师组织实施。急诊当班医师接诊危重伤病员抢救时,应 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采用急救措施。有困难时及时向行政 值班人员和科主任报告,同时速请相关科室会诊。对危重病 人应先抢救,后交费。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范文(4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范文(4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范文医院会诊制度:一、会诊的概念会诊是指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医生为了解决疑难、复杂病例或需要多学科协作的问题,邀请其他医生对患者进行讨论、评估和提供意见的过程。

二、会诊的目的1. 提高病患诊治质量:会诊可以确保病患获得多学科专家的共同治疗意见,避免单一医生对病情评价的局限性,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促进医疗团队合作:会诊可以帮助医疗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提高团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会诊的程序1. 会诊请求:由负责患者诊治的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向其他医生提出会诊请求。

2. 会诊准备:接受会诊请求的医生应通过阅读病历资料、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准备好与会诊相关的信息和材料。

3. 会诊讨论:时间和地点由参与会诊的医生共同确定。

会诊期间,负责发起会诊的医生应详细介绍患者病情、治疗过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医生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提供意见。

4. 会诊结论:会诊讨论结束后,参与会诊的医生应形成一致的会诊结论,并书面记录下来。

会诊结论应包括对病情的评估、诊断意见、治疗建议和后续跟进措施等内容。

5. 会诊反馈:会诊结论应及时反馈给负责患者诊治的医生,保证会诊结论得到实际应用并影响相关决策和措施。

四、会诊的注意事项1. 尊重患者权益:会诊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确保患者同意会诊并获取必要的知情信息。

2. 打破科室壁垒:会诊应打破科室间的壁垒,尊重和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

3. 注意会诊时效:会诊请求应尽快处理和安排,会诊过程中应及时沟通和反馈,保证会诊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四、会诊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 审核机制:医院应建立审核机制,对会诊请求的合理性和需要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会诊的目的明确、合理和必要。

2. 质量评估:医院应定期对会诊质量进行评估,包括会诊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通过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

急诊抢救制度和急诊抢救程序以及急诊会诊实施办法急诊抢救制度急诊抢救制度是指在急诊医学中对急性重症病人的立体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和工作流程。

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急诊病情、迅速有效地采取诊疗措施,以降低急性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急诊抢救制度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组织结构健全:急诊科应该成立急救组、急救指挥中心、急救工作组等不同级别的抢救力量,以逐层递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抢救系统。

2.抢救流程具体:分级、分档、分区,指导抢救有条不紊。

实现规范操作、标准操作、专业操作,从而提高抢救效率和生死救治率。

3.抢救设施完善:急诊室的设备和药品应该充足,能够满足各种急救要求。

特别是在大型医院,应该把急救室布局成标准的模型房间。

急诊抢救程序急诊抢救程序,就是在急诊抢救中按照一定的步骤,从评估病情到制定治疗计划,再到诊疗操作和护理等流程,使得抢救行为有章可循,有系统的规范性,最终促进急诊抢救工作的高效性和效果性。

急诊抢救程序应该包括以下步骤:1.评估病情: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快速排查急危重症、病情评估等等。

2.制定治疗计划: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品使用、操作和护理等等。

3.诊疗操作:根据治疗计划,进行急诊抢救相关的操作,包括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图监护、气道管理、心肺复苏和呼吸机使用等等。

4.护理:每位病人在抢救过程中都需要良好的护理和心理支持,包括病情预测、疼痛缓解、病情告知等等。

急诊会诊实施办法急诊会诊是指在急诊中,由专家组成的会诊团队对为难诊症、危重病人进行会诊和专家意见的交流。

急诊会诊应该重视实施,以提高急诊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急诊会诊实施办法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会诊组成员:会诊组应该由临床医生、医学影像科医师、检验科医师、药师等专家组成。

成员应该与会诊病人的病情密切相关和专业匹配。

2.会诊流程:会诊应该及时开展、流程高效、指导性明确。

流程应该包括会诊请求、病情介绍、会诊数据交流等等。

急诊会诊制度(5篇)

急诊会诊制度(5篇)

急诊会诊制度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诊会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____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

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

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三、不超过____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____科急症会”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____,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____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诊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____,被邀会诊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急诊会诊制度(2)旨在提供医疗专业意见,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以保证急诊患者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诊疗服务。

急诊会诊制度通常由急诊部门与其他专科医生合作组成,涉及的专科可以包括内科、外科、心脑血管科、神经内科等等。

当急诊科医生遇到复杂、疑难的病例时,可以请求其他专科医生参与会诊,共同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案。

急诊会诊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避免因误诊或延误诊治而带来的风险。

急诊科医生可以借助其他专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及时解决病情复杂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诊疗。

急诊会诊制度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根据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生间的沟通协作:急诊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之间进行会诊,通过医疗记录、病情描述、影像资料等进行信息交流,共同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

2. 专科医生的参与:急诊科医生可以邀请相关专科医生参与会诊,例如向内科医生请教心脏病患者的处理方法。

3. 多学科的综合评估:急诊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共同评估病情,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范本(2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范本(2篇)

医院会诊制度与急诊抢救制度范本一、医院会诊制度范本1. 会诊目的医院会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确保病患能够得到最佳的医疗意见和治疗方案。

通过会诊,各科室之间可以及时沟通和分享医疗信息,提高综合诊疗水平,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2. 会诊流程2.1 诊疗医生发起会诊申请(1)填写会诊申请单,包括病患基本信息、病情描述、诊断资料等;(2)提交申请单给会诊科室负责人或医院会诊中心。

2.2 会诊科室接收申请并组织会诊(1)会诊科室根据申请单内容确定会诊需求,确定会诊专家组成员;(2)安排会诊时间,与相关人员协调会诊时间和地点;(3)会诊前准备必要的检查资料、影像资料等。

2.3 会诊进行(1)会诊开始前,负责人介绍患者情况,并提供病情相关信息;(2)参与会诊的医生针对病例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3)会诊专家共同商讨并达成共识,给出最佳治疗方案;(4)会诊结束时,记录会诊结果和建议;(5)将会诊意见及时反馈给申请方。

2.4 会诊报告(1)由会诊科室负责人或主治医生撰写会诊报告;(2)报告要包括会诊目的、会诊过程、会诊意见和建议;(3)报告送交会诊申请方和相关医生,作为参考和决策依据。

3. 会诊规范3.1 专业性会诊应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确保专业意见的完整和准确性。

3.2 及时性会诊应当在病情紧急或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情况下尽快进行,以便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3.3 公正性会诊中需保证意见和建议的公正性和中立性,不受经济或其他利益的影响。

3.4 机构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会诊管理制度,明确会诊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急诊抢救制度范本1. 急诊抢救目的急诊抢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迅速高效地应对各类急诊患者,提供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急诊抢救制度涉及到科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及抢救设备和药物的准备和管理。

2. 急诊抢救流程2.1 报到与评估患者到达急诊后,首先应立即报到并接受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急救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
1、危重患者及时报告科主任组织全科讨论,同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

2、早交班时实行床旁交班,值班医师必须详细汇报病情。

3、进一步讨论,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4、必要时报请医务科协调会诊。

5、交班后经管医师及值班医师立即落实科内讨论意见及会诊
意见。

6、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向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记录签字。

7、会诊讨论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及讨论本上。

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流程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
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由科主任组织科室技术力量进行救治,必要时请多科会诊,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 ,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诊方案),尤其非常规、有
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同意,同时报医务科备案。

七、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
上报医务科,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八、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时,由科主任提出后上报医务科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九、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报医务科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十、凡病情危重病人(包括明确诊断而预后不良的病人),主管医生除立即汇报上级医师并积极安排抢救措施外,还要及时填写“病危通知书” ,一式两份。

一份交家属,籍以加强口头交代外,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同时填写危重病人日报表报医务科备案,以便院领导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安排。

一、危重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应由主管医师(或值班
医师)将病人的诊断、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向家属进行详细交待。

同时填写死亡报告单上报院医务科备案,并按格式要求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一联由医院留存,二联交派出所由卫生部门定时收集,三联由派出所保存(指三无人员),四联待病人家属结清住院手续后,再交家属持证办理殡葬手续。

精品文档急危重患者抢救报告流程
急诊会诊制度
、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
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诊会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10 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

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

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三、不超过24 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xx 科急症会”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
24 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诊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四、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五、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六、应邀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在安排好本科室工作后前
去参加会诊。

急诊会诊制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