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导学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导学案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4.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预习案】【预习自测】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匀(1)平原地区人口多,地区人口多,其中和人口较为稠密(2)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1)主要少数民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分布广泛;分布在西部;主要分布在中部;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族分布在西北端;族分布北部山区;族分布在三江平原二、城市分布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和中心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3.主要城市(1):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探究案】【自主学习】。

【人口分布】教学过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如气温、降水)、河流、、工业与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

归纳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往往要借助于这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图。

课堂活动:1.出示“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教材P.31“活动”。

2.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人口多,其中人口较为稠密;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3.引导学生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发达,因此人口稠密;北部、东部山地多,工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因此人口稀疏。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状况,认识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状况,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认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2.教学案例:收集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案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创新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创新导学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原因。

2.在地图上找出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3.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并能结合地图归纳城市分布的特点。

4.过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基本概况,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学习难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旗袍与旗装”的图片旗袍旗装同学们,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你知道它源于旗袍哪个民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这种服装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当地的寒冷气候,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旗装作为日常服饰。

民国时期,对旗装进行改进,形成了旗袍。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东北地区,了解一下这里的少数民族风俗,进一步掌握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自主预习提示: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31~35页,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_______。

中部和南部_______地区人口多,工业和_______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2.相比之下,_______人口偏少,_______省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在10人/ 千米2以下,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3.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回族、_______、鄂温克族、_______、赫哲族等。

_______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二、城市的分布1.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_______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_______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2.东北地区城市主要集中在_______沿线地区,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沿线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域的人口与城市散布》教案湘教版一、教课目的、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域的人口、民族和城市散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余资料概括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色。

二、教课重难点(一)要点东北地域的人口、民族和城市散布。

(二)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余资料概括某地人口、城市的散布特色。

三、教课流程设计【揭露课题,直入主题】【提出学习目标】、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域的人口、民族和城市散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余资料概括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色。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31-34 ,达成对于“东北地域”的问题:(7分钟)、读 P31 图表,该区人口散布特色:散布,部地域人口多,发达地域人口多,人口少。

2、读 P32 地图可看出:该区少量民族,此中,族散布较广,是该区人数最多的少量民族。

3、读 P34 地图,该区城市散布特色是:集中在地域,在该区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

主要城市中,是北部的中心城市,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南部中心城市,也是全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4、方法概括:①认识某地的人口情况(民族), 常运用数据图表和图,以便认识人口的。

再联合地形天气等地图剖析人口散布与的关系。

②认识某地的城市特色,常运用相关图,进而认识主要城市及其,以及城市散布与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的关系。

【检查自学成效,师生互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指正。

出示东北地域地图,学生看图说明东北地域的人口、城市和民族散布。

3.活动:课本 P31、 33 活动题【当堂训练】.以下地域中,人口最为浓密的地域是()A.三江平原B.长白山地c.辽河平原D.小兴安岭2.散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量民族()A.回族B.朝鲜族c.蒙古族D.鄂温克族3.东北地域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B.河运c.铁路D.航空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大连【当堂作业】必做:《全优》 P27-28 选择题;选做: P28第 12四、板书设计第二节东北地域的人口与城市散布人口散布. 特色:散布不均2. 民族:少量民族许多二、城市散布、主要城市2、散布特色:沿铁路线散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讲述了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统计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城市的分布情况。

2.难点: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数据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和城市分布的规律。

3.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分布的原因。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统计数据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话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东北地区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第三章《北方地区》的一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北方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案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案3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分布和工业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记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闯关东来了解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情况。

2、了解长春市、沈阳、哈尔滨等东北的主要中心城市,掌握它们的工业优势,比如长春市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的态度。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播放《大东北》音乐,这首歌激昂欢快,催人奋进,从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生倾听、歌唱《大东北》,并欣赏东北地区哈尔滨、沈阳、长春的图片。

【讲授新课】1、人口分布阅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图和“东北三省面积和人口数量”表格,回答:(1)据表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2)据表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学生:(1)3倍多,2倍多,2倍多;(2)84.4、146.9、297.6人/千米²。

阅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学生:(1)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少。

(2)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农耕发达;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等。

阅读:闯关东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别称。

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

19世纪初,黄河下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尚末开垦。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一、东北地区的人口情况1. 人口总量东北地区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但是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平衡、人口外流等原因,东北地区的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2019年,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为1.0905亿人,其中辽宁省人口为4352.7万人,吉林省人口为2756万人,黑龙江省人口为3.7978万人。

2. 人口密度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是中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而且,人口密度分布也比较不均衡,辽宁、吉林两省的人口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黑龙江省的人口密度则相对较低。

由于气候原因,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3. 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种。

常住人口指在东北地区常年居住的人口,流动人口则是指在东北地区工作、学习、旅游等各种原因暂居东北地区的人口。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常住人口一直在下降,而流动人口则逐渐增加。

目前,东北地区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地区。

其中,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南部平原地区则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城市也相对较多。

1. 沿海城市东北地区的沿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

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港口的作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此外,沿海城市还是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地区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

2. 中部城市东北地区的中部城市包括沈阳、长春、吉林市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经济中心,城市化水平也较高。

同时,这些城市还与周边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联系紧密,是地区内企业和人才聚集的地方。

3. 南部平原城市东北地区南部平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

这些城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状况,掌握其分布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掌握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城市分布特点。

2.难点:人口分布原因的分析,城市分布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地图、数据图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3.操练(10分钟)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重点)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5、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6、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基本概况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培养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4、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5、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其矿产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6、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思维。

三、教学过程考点复习1、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3、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4、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5、主要少数民族6、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7、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教师点拨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南部临渤海和黄海。

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相对位置: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地形类型东北地区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地表结构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低地。

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4、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降雪较多;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

5、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偏少。

受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2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2导学案

神 木 县 第 五 中 学 导 学 案 年级 八班级 学科 地理 课题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课型 新授课 编制人审核人 使用时间 第四周 使用人学习目标:1、记住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记住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3、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读图法、比较法、分析法”等 教 学 流 程导入:先复习提问。

第一个环节: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我预习,我自信):请同学们认认真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知道我们今天要学哪些知识点。

(有效时间12分钟)1、心中有数:这节课我要学习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我准备从哪些方面学习?独立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在小组进行自学成果展示。

2、眼中有识: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初步掌握课文:(阅读-做题-检查)阅读课本,预习绩优学案P.24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我参与我快乐)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讨论老师设计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以便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的分析和整理。

(有效时间10分钟)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第三个环节:精讲点拨——(我听我讲,记忆)老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在展示1. 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中暴露出的问题精讲,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听讲,做好笔记。

(有效时间10分钟)知识点小结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匀(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二、城市分布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3.主要城市(1)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2)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3)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第四个环节:当堂训练——(我实践,我掌握)以选择题和读图题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巩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有效时间是10分钟)哈大高速铁路北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抵滨海城市大连,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行。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现状及其成因,从而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对学生来说,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关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2.难点:人口分布原因的解释,城市分布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关概念、成因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城市和地区,进行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相关数据资料。

2.制作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

3.准备问题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东北地区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地图和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以及城市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影响因素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理分区等基本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地理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实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教学素材。

2.收集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实例资料。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和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城市分布特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状况和城市发展,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及城市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地理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发展状况。

2.难点: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城市案例,使学生了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投影仪、电脑、地图、数据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同时,展示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图,使学生了解城市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发数据资料,让学生根据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展现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情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各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人口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可能对此认识较模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能够分析其原因。

2.让学生掌握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情况,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3.提高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区域观念和人口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人口与分布的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想一想,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导学案

课题: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师个性化设计、学法指导或学生笔记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学习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对比.学习难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对比。

一、自主预习:预习内容:八下教科书31------35页预习检测: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

2、东北地区有、之别称。

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

闯关东造成了东北地区人口的。

3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

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族是我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4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女性传统的旗装。

5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和。

6长春是我国著名的制造基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

工业以著称。

该市内著名的古建筑是7、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其中和人口较为稠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族在东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8、辽东半岛南端的 (港口),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

二、合作探究:1、城市离不开交通,仔细观察东北地区铁路线,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铁路线名称起点终点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北京哈尔滨沈阳丹东市沈阳大连2、哈尔滨、长春、沈阳市东北地区的三大城市,探究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城市特征(职能)工业部门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当堂检测:1、下面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 B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C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多D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稀疏2、哈尔滨到大连的铁路线称为()A、哈大线B、滨洲线C、滨绥线D、京哈线3、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大连4、下面关于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的地位B、纵横交错的公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C、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D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5、关于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不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不均匀 B 平原地区多,山区少C 东部多,西部少D 满族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6、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集中在 ( )A 河流沿岸B 沿海地区 C交通干线沿线 D山麓地带7、纵贯东北地区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A 滨洲线B 滨绥线 C京哈线 D 哈大线8、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 ( )A 哈尔滨 B长春 C 沈阳 D 大连四、课后练习:背诵导学案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下地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要紧民族
2.了解东北地区的要紧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
3.把握东北地区的要紧都市及工业部门
二、预习要点
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要紧民族
2.把握东北地区的要紧都市及工业部门
三、达标练习
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

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多,和________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和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偏少,省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要紧分布区之一,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要紧地位。

东北都市要紧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专门是沿线地区。

4.哈尔滨是东北地区___部的中心都市。

长春是东北地区___部的中心都市,是中国闻名的
__________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_____的综合性中心都市和交通枢纽。

5.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汉族
B.满族
C.鄂温克族
D.鄂伦春族
6.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的交点是()
A.哈尔滨
B.大连
C.满洲里
D.绥芬河
7.中国闻名的汽车工业基地是下列哪个都市()
A.哈尔滨
B.大连
C.长春
D.沈阳
8.东北地区的都市集中分布在()
A.河流沿岸
B.沿海地区
C.交通干线沿岸
D.山麓地带
9.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运输方式占要紧地位的是()
A.航空
B.公路
C.水路
D.铁路
10.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都市和交通枢纽的都市是()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11.下列少数民族要紧分布东北地区的是()(双选)
A.傣族
B.满族
C.苗族
D.朝鲜族
12.下列都市既是省会都市又在东北地区的有()(双选)
A.哈尔滨
B.呼和浩特
C.乌鲁木齐
D.长春
探究案
一、要点回忆
分布不平均
人口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都市分布交通:铁路占要紧地位
都市:要紧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北部的中心都市:哈尔滨
要紧都市中部的中心都市:长春
最大综合性中心都市:沈阳
二、问题展现
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东北地区的要紧民族?
3.东北地区的要紧交通运输方式?
4.东北地区的要紧都市?
三、课堂小结
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平均。

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要紧分布区之一,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要紧地位。

东北都市要紧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专门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4.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都市。

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都市,是中国闻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都市和交通枢纽。

四、拓展交流
1.有一个都市位于东北平原上,那个地点建有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有我国汽车工业“摇篮”之称的都市是()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大连
2.以下对哈尔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B.是东北重要的铁路枢纽
C.电子工业突出D.储存了皇宫建筑群
3.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沈阳开幕,以下对沈阳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重要的开放边境贸易口岸都市
B.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哈线和哈大线在此交会
C.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那个地点建有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D.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都市和交通枢纽
4.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A.中南部平原区
B.南部山区
C.大兴安岭地区
D.长白山区
5.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要紧少数民族()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鄂温克族
6.吉林省的“汽车城”长春除生产汽车外,依旧我国()
A.重型机械和盐化工基地 B.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C.光化学仪器和飞机制造基地 D.重型机械和食品工业基地
7.关于辽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
B.辽宁省临渤海和东海
C.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D.辽宁省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8.关于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不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不平均
B.平原地区多,山区少
C.东部多,西部少
D.满族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9.纵贯东北地区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
A.滨洲线
B.滨绥线
C.京哈线
D.哈大线
10.关于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位置最偏北的省
B.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点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气候干燥,冬季冰冷,夏季凉快
11.位于松花江畔的都市是( )
A.长春
B.大庆
C.漠河
D.哈尔滨
参考答案
一.达标练习
1.不平均平原工业交通运输松嫩平原辽河平原黑龙江
2.满族
3.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
4.北中汽车制造最大
5.B
6.A
7.C
8.C
9.D 10.C 11.BD 12.AD
二.拓展交流
1.B
2.B
3.BD
4.A
5.B
6.C
7.B
8.C
9.D 10.D 11.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