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望洞庭》3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教案

《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1、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

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刘禹锡,字梦得,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节奏感、韵律感。
打磨 磨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ò
磨坊
画出诗中的景物
湖光秋月两相和
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 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 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 起淡淡的波光……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青。
——王维《送邢桂州》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祖国的 山水景色,都透露出了作者热爱大 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感。
望洞庭
看 湖光 秋月 山水翠 美
想 像铜镜
像银盘 奇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 洞庭湖的水面像镜子。湖面、池塘,没有风的时候,
都会像一面镜子,所以有个词,叫——水平如镜。
比喻
原来是像一面铜镜, 而且是还没有磨亮的铜镜。
能把那么大的湖想象成一面铜镜, 诗人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7 古 诗 三 首
tíng
洞庭湖
洞庭湖在我国的湖南省境内。它很大,是我国第 二大湖泊,有两个太湖那么大,有1000多个仙山湖那 么大。它很美,岸边有著名的岳阳楼,历经千年;湖 中有大大小小的岛屿点缀其间。清晨,朝霞映在湖面 上,满湖通红;中午太阳高照,蓝天白云飘浮在湖的 上空,也映在湖面上,上下天光,浑然一色;傍晚, 夕阳下,天空有多美丽,湖面就有多美丽。
自由读读后面两句,想想诗人看着洞庭的山水, 又想到了什么。像刚才那样在诗句中圈圈画画,然 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思考 2.《望洞庭》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 把君山比喻成青螺。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描绘 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 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 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拓展积累
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正确书写生字。 3.收集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谢 谢 观 看!
望洞庭
导入
洞庭湖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 )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天,刘禹 锡赴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途径洞庭湖 时所作。
解题
望洞庭
从远处看
未经打磨的铜镜。
解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山:指位于洞庭湖中的君山。 » 白银盘:指平静而清亮的洞庭湖面。 »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
的君山。
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水苍翠,那湖中的君山就好像洁白银
盘里的一枚青螺。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形象地描绘出水光与秋月交相辉映, 一派和谐、宁静的画面。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指像未经打磨的铜镜。表现了洞庭湖 风平浪静的朦胧美。
赏析
近望
望洞庭

三年级语文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的古诗三首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全诗内容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全诗内容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3.《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全诗内容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中,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一般。

诗人把君山比喻成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足见诗人构思的奇特和想象的丰富。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优质课件

白银盘 青螺
全文翻译: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 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 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想一想
诗文运用了几次比喻手法?分别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年上半年副一店的经营情况不是特别理想,1-6月份销售只实现啦xxx万元,毛利实现啦100万元,利润实现啦30万元;与200万元的销售计划相差甚远,销售完成计划的%,毛利完成计划的50%,(利润完成计划的215%)。上半年的销售计划没有完成好,下半年的任务又接踵而至,感觉压力甚大,面对困难和压力,我觉得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调整好自已的心态,多想办法,加倍付出,尽自已最大努力 做好销售。管理出效益,一切管理都是为销售服务。为保证副一店的正常运行,我们保证畅销商品的货源,不能使销量好的商品、季节性商品有缺豁、断货的现象发生。由于供货商送货不及时,我们每次的订货都得提前备好一个月的库存。考虑到本店大部分商品都是代销经营,按销量结算,可以不占用本店的流动资金,而直接利用厂家的资金达到存货的稳定。虽然这样保证啦库存量,但也是导致我们店库存量过大、商品周转缓慢的直接原因之一。 超市员工春节工作总结篇二伴随着平安夜的降临,20xx年的各项工作渐渐进入尾声。我作为xxx超市的一名员工很荣幸得到这次机会,把自己在 xxx超市工作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把自己在xxx超市所接触的所有事仔细归类,分为两种:一是“公”,二是“私”。先从“公”谈起,它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字“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第一, xxx超市公司对下属门店的日常工作都有严格的书面流程。不但收银员、保安员有严格的工作流程,理货、验货中的细节也有明确的规定 ; 第二,处理问题的态度很严肃,大到公司总部的老总经理违纪,小到顾客调换一件商品。针对此类问题,我们的态度都以严肃谨慎为准则。起初员工们认为没有这种必要,但在店长的带领下经过学习实施后,才发现这样做的重要性。它使我们 xxx超市在顾客眼中不仅是一个好的购物场所,还是一个经营规范的企业,同时也让供货商觉得xxx超市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再说一下“私”。 在店里那么多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相互间的言语冲撞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令人欣慰的是,同事之间不管当时有多大的误会,总在下班的一声“路上小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出来工作挣钱都不容易,在忙时互相帮忙自然就成啦一种默契。在这种默契中一团活气,团队精神自然体现的淋漓尽致。店里处于公私分界线上的便是我们的店长,她是我们的骄傲,因为店长从来都是公私分明。于公,她对属下员工要求严格,处理问题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但却不会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私下。于私,她关心员工的每一件事,每次下班总不忘问一下家远的员工是否有人结着伴回家。我们有如此好的店长真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 或许我的体会不够深,看问题也不太全面,但在新的一年中定要广增阅历,希望自己在xxx超市做得越来越好。最后祝公司全体同事新年快乐,也希望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一年胜过一年。我是xxx超市站街店一名普通的员工,从踏入xxx超市那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其中。忙碌的工作,使我的生活变得格外的充实。 刚加入xxx超市的时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许多东西都需要老员工教,我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啦。于是,他们做什么我都仔细的看,耐心的学,从商品的陈列到缺货的补报 ;从商品的促销到新品的开发一点一滴的学,一点一滴的记。两年的工作,使我得到啦锻炼,日常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我们的工作于细节处见真功,所以必须认真仔细。 因此,我认真啦解每种商品的功能、价格,随时检查商品的生产日期,及时啦解同类商品的市场信息,并向店内汇报我始终坚持:做什么事情,做啦就一定把它作好。对工作抱以热情,对同事抱以关心,用积极的行动来感染周围的人,带动周围的人这是我在 xxx超市感受到的,也是希望我能够切切实实做到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7《古诗三首》第三课时(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7《古诗三首》第三课时(课件)

很远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 苍翠如墨。
解诗意
清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 洞庭湖中的君
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如同白银盘里盛放着一 枚青螺。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的优美景 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喜爱 和 赞美 之情
学生字
饮 初镜未 磨 遥银盘
左右结构:饮 初镜银
课后练习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风平浪静,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湖光秋月两相和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绿。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课后作业
1、把基础训练,赢在课堂写完。 2、把古诗词三首背完。
半包围:遥 独体字: 上下结


构:盘
重点字指导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 活”等方法领略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美丽景 色。
知识拓展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7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读一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导语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西湖美景,那么这节课我们接着 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水——“洞庭湖”。
多音字积累

mò 石磨 mó 折磨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772年,卒于842年。
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今江苏 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 晚期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2.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3. 学习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古诗的鉴赏方法,诗句中的意象及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韵律。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注释、插图等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5. 鉴赏古诗:教师讲解古诗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品味。

6. 背诵古诗: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确保全员掌握。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资料,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洞庭》2.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望洞庭》。

2. 摘抄诗句中的美词佳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洞庭湖美景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2. 在古诗鉴赏环节,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个别辅导。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3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3

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洞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写“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

“潭面无风镜未磨” 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放眼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如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生动形象。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诗人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教学目标】1.认识“螺”,会写“庭、潭、螺”。

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目的。

【教学重点】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想像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想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解题1.谈话导入: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人教(部编版)

望洞庭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望洞庭》是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2、教材简析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目标)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智能目标)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目标)4、教学重、难点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5、课时安排:1课时先让学生们熟知生字词;再朗读古诗,整体感知;最后逐句理解诗人描绘洞庭湖的意境美。

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望洞庭》。

二、说学情三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

他们的想法独特,对生活开始有所体验与感悟。

目前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存在着不足,比如:字迹不工整、规范,在阅读理解能力、朗读、概括等方面能力不强。

所以,他们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序善诱,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都去哪里旅游过呢?都是什么样的景象?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PPT完美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PPT完美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共9 张PPT)
古诗四首
《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共9 张PPT)
《望洞庭》作者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匈奴族后 裔,唐代中期诗人、政治家、哲学家。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 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 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 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 《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 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 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 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 山。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 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 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想一想
诗文运用了几次比喻手法?分别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1.经 典 电 磁 理 论很 容易解 释原子 的稳定 性. 2.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电 子绕原 子核转 动时, 电子会 不断释 放能量 ,最后 被吸附 到原子 核上.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完美

字词检查
tíng
wèi
mó pán
庭 未 磨盘
学习生字
jìng
镜子 镜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钅 组词:铜镜 穿衣镜
书写指导:两边都要写窄, 竟字三部分都要扁,中间是 日不是口。
wèi
未来 未
结构:独体字 音序:W 部首:木 组词:未知 素未谋面
书写指导:两横位置靠上、 下横要长,中竖贯穿两横, 撇和捺要舒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 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读一读。
mó 磨拭 磨
结构:半包围 音序:M 部首:石 组词:磨难 磨功夫
书写指导:整体要写紧凑, 广字要宽,下边的林和石 要写扁。
yáo
遥望 遥
结构:半包围 音序:Y 部首:辶 组词:遥控 遥遥相对
书写指导:右上边四笔要 小、写紧凑,下边的午和 山中间一竖是一笔。
yín 白银 银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钅 组词:银两 银花火树
亦抹 宜
学习生字
yǐn
饮酒 饮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饣 组词:畅饮 饮水思源
书写指导:右边横钩比左 边的稍长,左边的竖提要 在撇的上边止笔。
chū
初晴 初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刀 组词:初升 大梦初醒
书写指导:衤上点靠右,横撇 起笔稍向上拉、撇要长,右边 中间有短撇和点并相连。

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诗中的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他们对整个诗句的理解。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生字词的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洞庭》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唐诗,通过优美的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是了解古代诗人如何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一个典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描绘手法、修辞技巧等,了解诗人如何将洞庭湖的美景展现得栩栩如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洞庭》这首诗的基本概念、描绘手法和修辞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描绘自然美景诗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自然美景诗句。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望洞庭》。
(2)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如“洞庭”、“湖光”、“秋月”等。
(3)分析诗的结构,掌握对仗和韵律。
(4)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具体举例:
-通过朗读、分组读、个人展示等形式,使学生熟练背诵《望洞庭》。
-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第一首《望天门山》课堂笔记一、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二、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相 xiāng 互相相识相亲相 xiàng 相貌宰相丞相三、反义词开——关出——入四、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答:《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答: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五、古诗大意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六、古诗主题《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第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一、课后生字组词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二、常见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三、反义词:晴——阴淡——浓四、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1.《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上的几处画面,各是什么样的?答:《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第3首古诗望洞庭怎么背?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第3首古诗望洞庭怎么背?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第3首古诗望洞庭怎么背?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如果你想背诵这首古诗,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理解诗意:在背诵古诗之前,先理解诗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

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古诗的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从而更容易背诵。

2. 多次重复:重复是记忆的关键。

多次重复朗诵古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古诗的内容。

3. 分段背诵:将古诗分成几个段落,逐段背诵。

先背诵每一段,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直到能够完整地背诵整首古诗。

4. 创造联想:将古诗中的形象和场景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出有趣的联想,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记忆古诗。

5. 听录音或看视频:听古诗的录音或看相关的视频,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容易背诵。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第十七课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这是一首描绘庐山瀑布景色的古诗,
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
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
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三首古诗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审美观念,即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在学习这些古诗时,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意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
[]
望 唐洞 刘庭
禹 锡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这首诗是刘禹 锡唐穆宗长庆四年 ( 824 年 ) 秋 赴 和 州任职刺史经洞庭 湖时所作。
tínɡ望洞庭ຫໍສະໝຸດ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wèi 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pán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月光和湖水交融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在一起非常和谐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水平如镜
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 面宛如未经打磨的铜镜。
远看
遥望洞庭山水翠,
洞庭湖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君山
月光下,君山更加更加青翠, 洞庭水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1、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至U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

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 )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
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 )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 )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 )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

(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