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表处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术语1.1微表处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1.4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2.1(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2.2矿料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2.3填料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

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

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须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3.1一般规定3.1.1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须提供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

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3.1.2必须采用专用机械施工3.1.3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1)、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2)、不得在雨天施工。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术语1.1微表处接受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依据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更,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依据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确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1.4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2.1(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2.2矿料微表处用矿料可以接受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 2.3填料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

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

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需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确定程度上变更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 3.1一般规定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需供应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

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阅历的试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必需接受专用机械施工 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1)、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2)、不得在雨天施工。

微表处施工技术技术指导文件(工程部)

微表处施工技术技术指导文件(工程部)

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第标段微表处()一、微表处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材料要求四、车辙概述六、微表处摊铺七、微表处施工工艺要求…………………………………………八、施工后检测……………………………………………………九、施工安全………………………………………………………十、相关指标………………………………………………………一、微表处概况: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严重,以及车辆渠化等,交通运输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对气温、雨水和日照等自然因素十分敏感,其承载力和防止病害、水害能力相对偏低,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在国外,随着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普遍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也在迅速发展。

从世纪年代末到年代初,德国首先展开对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研究,从常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入手,加入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制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摊铺厚度较大的封层用以修复路面上的车辙。

封层的固化时间加快,与原路面粘附得十分牢固,聚合物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正式名称:微表处)从此问世。

美国、澳大利亚于世纪年代初采用这项技术。

现在,微表处技术已被认为是修复车辙及其它种路面的病害虫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它在欧美和澳大利亚、日本已得到普及,并且正在向世界地区推广、发展。

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连续级配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按合理配比均匀拌合后摊铺到原路面一层或多层的,能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

它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道路养护方法。

因此具有适用范围更广、性能更好等特点,对出现在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和机场道路上的各种病害的修复最为有效,是功能最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之一。

目前,我国已制订有《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主要功能防水功能。

微表处封层透水系数低,在路面形成一个致密防水层,能够有效地阻止雨水渗透到路面下层,防止路面由于水损害而产生破坏、病害。

稀浆封层与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稀浆封层与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稀浆封层与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1. 概述
1.1 定义
1.2 适用范围
1.3 目的和作用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准备
2.2 设备准备
2.3 环境条件要求
3. 施工工艺
3.1 路面预处理
3.2 稀浆配制
3.3 稀浆封层施工
3.4 微表处施工
3.5 养护
4. 质量控制
4.1 材料质量控制
4.2 施工质量控制
4.3 成品质量评定
5. 安全与环保
5.1 安全防护措施
5.2 环境保护措施
6. 常见问题及对策
7. 案例分析
8. 总结
以上是一个稀浆封层与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的大致框架和内容安排。

在具体撰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论述和说明。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 技术指南2020版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 技术指南2020版

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设计施工技术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沥青路面纤维微表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776.1 公路工程 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 第 1 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纤维微表处 fiber micro-surfacing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级配集料、纤维、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路面上的薄层结构。

3.2稀浆混合料稠度 slurry mixture consistency表征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的指标。

3.3纤维与乳化沥青粘附性 adhesion of fiber and emulsified asphalt表征纤维与乳化沥青之间粘附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纤维抗水剥离强度值表示。

3.4拌和开纤率 fiber mixing dispersion rate表征集料和纤维拌和过程中纤维束打开程度的指标。

4 设计4.1 适用条件纤维微表处预防养护措施使用年限为 2 年~3 年。

适用于需要改善抗滑、平整度等功能的公路沥青路面。

当高速公路 PCI、RQI 均不小于 85,一级及二级公路PCI、RQI均不小于 80,车辙深度小于 40 mm时,应在原路面上铺筑纤维微表处。

4.2 材料4.2.1 改性乳化沥青纤维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中的要求。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微表处施工是指在市政地下管道路面上新建微型电网分布式电源容器设备及相应配套设备,以实现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用电质量等目的,从而满足新一代城市电网智能化需求。

微表处施工方案应包括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工期和流程,全部建设时间通常在6-12个月左右。

二、设计要求1.容器:容器应符合GB150-1998压力容器设计标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2.油箱:油箱应符合GB3836.1《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标准要求,采用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专用材料,不易受腐蚀和氧化。

3. 配电柜:配电柜应采用钢制外壳,内壁涂有隔离漆,防止器件的运行中受外部环境的污染和干扰。

4. 配套材料:配套材料应保证质量可靠,选材符合环保要求。

布线、接头和接线端头应采用优质绝缘材料,线材的梳形排排列应整齐,接口应牢固可靠,防止出现短路或虚接的状况。

三、施工工艺流程1. 原材料采购:经过设计,采购结构件、材料、硬件、电器元件及其它必要的装配部件。

安全、环保的原则,在购买所有材料时特别注意购买符合要求的环保材料。

2. 零部件制造: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制造图纸,提前准备零部件的制造工作。

零部件制造应当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制造,并对制造过程和制品质量进行严格检验。

3. 主体建设: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主体建设,包括容器、油箱和配电柜等建造建筑。

建筑施工应当依照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固定都应确保稳定和安全。

4. 设备安装:将组织注意在主体建设施工完成之后,安装组件和设备。

设备的组装应按照行业标准、品牌标准进行组装,首先要注意的是做好安装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5. 测试调试:组织进行全面的测试调试,包括设备功率、容量等各项指标。

在开机前,完全符合安装规范的设备,按照规定过程进行试运行,确保电器设备能够高效稳定地工作。

四、施工注意事项1. 设备安装组件之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以确保组件的质量和机器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原创版】目录1.概述2.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3.应用范围和实施要求4.特点和优势5.总结正文1.概述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公路微表处设施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公路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以提高公路微表处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

2.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微表处、微表站、微表组等概念,为理解和应用技术规程奠定了基础。

(2)设计要求:包括微表处的布局、设备选型、通信方式、供电系统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微表处的设计满足技术要求和运行需求。

(3)施工要求:包括微表处的土建工程、设备安装、通信线路敷设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微表处的施工质量。

(4)运行维护要求:包括微表处的日常运行维护、设备检修、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微表处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准确性。

3.应用范围和实施要求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国公路微表处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是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微表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强对公路微表处建设和运行的监督和指导。

4.特点和优势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规范性:技术规程总结了我国公路微表处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微表处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进行了系统性的规范。

(2)实用性:技术规程充分考虑了微表处的实际应用需求,内容贴近实际,便于相关企业和单位参照执行。

(3)先进性:技术规程吸收了国内外公路微表处建设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公路微表处的技术水平。

5.总结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我国公路微表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于提高公路微表处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样本

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样本

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样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的样本,以指导施工人员在微表处进行操作时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背景微表处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微小修补和加工的特定区域。

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操作步骤以下是进行微表处施工的一般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微表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施工区域:确定需要进行微表处施工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2. 清理施工区域: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和污垢。

3. 安全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2 施工步骤进行微表处施工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表面处理:对施工区域的表面进行处理,如打磨、清洗等,以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如修补剂、涂料等。

3. 施工操作:根据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进行微表处施工。

4. 等待干燥:等待施工材料干燥,确保修补效果良好。

5. 整理施工区域:结束施工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整理和清洁。

6. 检查和验收:对施工结果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符合要求。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规范:按照标准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确保修补效果和持久性。

3. 增加施工间隔:在进行连续施工时,应适当增加施工间隔,以确保施工材料充分干燥。

4. 严禁越权操作:未经授权,不得进行超出施工要求范围的操作。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微表处施工操作方案的样本,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微表处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按照该方案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 注意:本文档仅为示例,实际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微表处施工技术

微表处施工技术
2、防滑功能-----经微表处技术处理过后的 施工路面,表层具有一定的构造深度,这能 提供给车轮与路面之间很强的摩擦力,从而 增强路面的防滑功能;
3、修补车辙功能-----对路面上不超过40毫 米深的车辙,微表处技术能够有效修补恢复
(二)微表处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功能
,提高路面整体性和舒适性; 4、快速恢复道路交通特点-----该特点对高 速公路的养护十分重要,由于修补时间非常 短,恢复时间很快,基本上不会造成高速公 路的阻塞,能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给高速通行 车流带来的不便。
1、集料。微表处工程使用的集料规格必须达
(三)微表处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选用
稀浆封层协会所制定的ISSA-Ⅱ型配置标准, 确保混合料质量稳定符合施工工程需要。需 要警惕的是:如果集料中存有超大颗粒将会 对微表处施工面的表层及防水功能产生很大 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施工前筛除干净。集料当 量中36毫米以下的应不低于百分之六十五, 且必须保证0.075毫米的通过率。
具有能提高混合料在高温中的稳定性,提高 与骨料的粘性,具有良好的坚韧性等优质特 性。
3、水。调节稀浆混合料的稀稠度要用到 水的功能,用水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 随着天气气候、施工自然环境、路面结构 状态等情况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标准。微 表处工程常采用饮用水来调和稀稠度,保 证水的透明度和纯净度,ph值维持在中性 水平。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 ——微表处施工技术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一)微表处工程技术概念及应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工程中,微表处工 程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路面处理技术, 它有着快速简单、经济实惠、高效的诸多特 点。微表处工程技术英文名Micro-Surfacing, 指通过使用特殊专用设备将集料、改性乳化 沥青、填充料、水和工程添加剂等施工材料 按一定的科学比例搅拌成稀浆混合材料后, 将其快速铺摊到需修补的路面上形成薄层结 构(简称MS)。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摘要:
1.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概述
2.微表处的定义和作用
3.微表处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4.微表处的应用和效果
5.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概述】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CECS)制定的一项关于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标准,旨在规范和提高我国公路微表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微表处的定义和作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应用和效果以及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意义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微表处的定义和作用】
微表处,是指在公路建设中,为保证道路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采用特殊工艺在道路表面形成的一种具有微观纹理的表层结构。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道路的抗滑性能、降低噪音、改善视线和提高舒适性等。

【微表处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微表处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面纹理尺寸、纹理深度、纹理形状、抗滑性能、抗磨损性能等。

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实测、实验室检测和长期性能观测等。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对这些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微表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

【微表处的应用和效果】
微表处技术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提高了道路的抗滑性能,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低了道路噪音,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节约了养护成本等。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意义和影响】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我国公路微表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指南

微表处施工技术规范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术语1.1微表处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1.4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2.1(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2.2矿料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2.3填料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

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

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须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3.1一般规定3.1.1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须提供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

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3.1.2必须采用专用机械施工3.1.3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1)、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2)、不得在雨天施工。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1. 引言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指导公路微表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本规程旨在保障公路微表处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公路运行的效率和舒适度。

2. 术语和定义•公路微表处:指公路上由于地基沉降、水害等原因形成的小范围凹陷或隆起。

•微表:指公路微表处中形成的凹坑或隆起。

•微表处工程:指对公路微表处进行处理和修复的工作。

3. 设计要求3.1 微表识别•在公路巡查中,应及时发现并记录微表出现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利用测量仪器对微表进行测量,得到精确的高程数据。

3.2 微表等级划分根据微表的大小、形态、位置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处理方案。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 I 级:微小凹陷或隆起,对交通流影响较小。

- II 级:明显凹陷或隆起,对交通流有一定影响。

- III 级:较大凹陷或隆起,对交通流有较大影响。

3.3 微表处理方案•I 级微表:可采用填土修复、碾压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

•II 级微表:需要进行填土、碾压和修补等综合处理措施。

•III 级微表:应进行深度处理,包括挖掉变形层、重新填土、碾压和修补等工作。

4. 施工要求4.1 材料选择•填土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修补材料应与原路面材料相匹配,确保整体美观。

4.2 施工方法•对于 I 级微表,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填土,并使用碾压机进行碾压。

•对于 II 级和 III 级微表,应先清理现场,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挖掉变形层、填土、碾压和修补等工序。

4.3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对于修补部分,应保证与原路面的平整度和颜色一致。

5. 验收标准5.1 工程验收•经过微表处处理后,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关施工规范。

•微表处处理后,交通流畅无阻,行车舒适。

5.2 质量验收•填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稳定性好。

最新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

最新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二〇〇六北京关于公布《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与《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的函交工便字[2005]329号各有关单位:为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公路建设与养护中的应用,及时指导工程实践,提高工程质量,我司组织编制了《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与《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在作为公路工程技术指南,予以公布。

指南仅作为参考性的技术资料,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各地参考使用时,要本着对工程质量负责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以上指南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编制和解释,如有问题,请与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联系电话:010-********)。

特此函告。

交通部公路司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前言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297号文“关于下达2003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写本《指南》。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手段。

稀浆封层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研究应用,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普通公路养护和新建公路下封层工程,各地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微表处技术是近年来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开发的,微表处以其开放交通快、抗滑性能卓越、可修复车辙、使用寿命长等技术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使用。

2000年以来,结合科技项目研究,微表处技术在我国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开始应用并得到迅速推广。

本《指南》是在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养护技术”、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高速公路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养护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总结2000年以来山西、四川、山东、江苏、辽宁、天津、内蒙、福建、浙江、上海、河北等十多个省市区铺筑的2000万平方米高速公路微表处罩面工程经验及近二十年河南、山东、辽宁等省市稀浆封层技术应用经验并参考国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

cecs 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摘要:一、引言1.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背景2.我国公路微表处技术的发展3.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重要性二、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概述1.规程的目标和适用范围2.规程的主要内容3.规程的特点和优势三、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关键技术1.微表处理工艺2.材料选择与应用3.施工方法与要求四、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实施与应用1.工程案例分析2.应用效果评价3.推广前景五、结论1.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对我国公路建设的意义2.规程对提高公路质量和效益的作用3.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公路质量和效益,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展开讨论,分析其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公路微表处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二、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概述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是根据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而制定的。

规程的目标是指导公路微表处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适用范围包括各级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路等新建、改建和维修工程。

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表处理工艺、材料选择与应用、施工方法与要求等方面。

三、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关键技术1.微表处理工艺微表处理工艺是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基层处理、表层处理、接缝处理等。

通过合理的微表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2.材料选择与应用材料选择与应用是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的关键环节。

规程对各种材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基层材料、表层材料、接缝材料等。

合理的材料选择和应用可以保证微表处的性能和质量。

3.施工方法与要求CECS公路微表处技术规程对施工方法与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检查等。

微表处技术纲要

微表处技术纲要

微表处技术纲要一、准备工作1.1项目的准备(1)这个项目是否适合微表处?(2)路面车辙的数量、深度和宽度(3)路面的裂缝数量和类型(4)是否需要对裂缝进行处理?(5)泛油的严重程度?(6)路面是否松散?(7)交通量是多少?(8)基层是否完好?排水系统是否完好?(9)检查招投标相关文件1.2相关资料的准备(1)投标标书(2)其他需要注明的附带条件(3)混合料设计资料(4)交通控制方案(5)设备操作说明书(6)产品安全数据表(MSDS)1.3材料检查(1)确认乳化沥青与集料配伍性良好(2)乳化沥青需确保来源可靠,质量稳定(3)乳化沥青已被取样并提交检测(4)集料满足所有规范的要求(5)集料洁净无杂质(6)集料干燥(7)乳化沥青温度在施工规范要求的范围内二、施工前的各项检查工作2.1原路面(1)路面保持清洁、干燥(2)路面病害已经处理完毕(3)检测原路面的排水系统2.2设备检查清扫设备(1)毛刷长度适中(2)确认清扫设备在处置方向上可以被调节从而避免过大的压力微表处摊铺车(1)摊铺车功能完整(2)摊铺车已经使用所用石料进行标定(3)摊铺箱上的橡胶刮板干净、无磨损(4)拌合缸内搅拌叶片完整、无磨损(5)摊铺箱干净,确认是微表处摊铺箱压路机(1)压路机为无配重的5-8吨胶轮压路机(2)压路机轮胎的尺寸、等级和轮胎压力应与厂商提供的一致(3)所有的轮胎的轮压是相同的(4)确认所有轮胎表面都是光滑的料堆(1)石料的堆放场地保持干燥、洁净(2)承包商有全套的配套设备(装载机、油罐等)连续式摊铺设备(1)所有设备均无泄漏(2)配套车辆干净、功能完整(3)有足够多的服务车辆为连续性操作提供服务,从而使因清洁摊铺箱橡胶刮板二停车的次数尽可能少设备标定(1)每台摊铺车都已经用实际使用的乳化沥青和石料标定过(2)提供设备标定人的名字和记录2.3天气要素(1)在全项目段温度最低的地方进行气温和路表温度的测量(2)环境和路面的温度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3)气温、湿度和风力会影响乳化沥青的破乳时间(4)在可能下雨的情况下,不得施工(5)如果晚上的温度可能达到零度,不得施工2.4乳化沥青用量的确定(1)符合业主的施工指南和施工要求(2)车辙填充和整幅罩面的乳化沥青用量应分别计算(3)已经进行了完整的混合料设计(4)对于空隙率大和贫油的路面,乳化沥青用量较大(5)对于交通量小的路面,乳化沥青用量较大(6)对于光滑、孔隙率小、富油的路面乳化沥青用量较小(7)材料湿涨性已经检测(8)材料含水量已经考虑2.5交通控制(1)使用的标志和设施满足交通控制要求(2)设置方式要满足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或者MUTCD的规定(3)交通控制尽量不要过久的阻碍交通(4)引导车引导车辆在新铺设的微表处路面上以40公里/小时以下的速度行驶(5)警示标志停止使用后必须移除(6)任何不安全情况都必须向管理人员汇报三、项目管理3.1微表处施工(1)减产以铺设试验路段,试验路段是否满意(2)是否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是否在要求规范内?(3)有足够数量的卡车来保证稳定的材料供应(4)施工起点和终点的边界洁净、平直,是否需要边缘摊铺箱?(5)填补深度大于12mm的车辙使用车辙摊铺箱(6)对于车辙深度小于12mm的路面使用金属刮板来调整路面平整度(7)车辙填或找平后,再进行罩面施工(8)在施工开始和结束的地方都放置油毛毡(9)没有因超粒径骨料或不干净的橡胶刮板引起的拉痕(10)在每天施工结束后清洁橡胶刮板(11)摊铺边界平直,尽量减少摊铺幅数(12)混合料均匀连续(13)混合料中细集料不会上浮(14)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15)施工后路面整齐划一(16)施工后的路面有均匀统一的纹理(17)根据集料和乳化沥青的用量来检测混合料用量(18)从开始撒布,到人可以在其上面行走,到彻底开放交通的间隔时间是多少?(19)将混合料的开放交通时间调整至可接受范围3.2碾压(如果需要)(1)摊铺层稳定以后才可以开始碾压(2)碾压从车道一侧开始直至到另一侧,接缝处的碾压应小心。

微表处及其适用条件与范围

微表处及其适用条件与范围

微表处及其适用条件与范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大量进入养护维修期。

微表处以其修复道路车辙及其他多种路面病害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技术。

其自2021年该技术进入我国以来,已经在许多省份的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表现出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1 微表处概述1.1 微表处概念我国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将微表处定义为:微表处(Micro-surfacing)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的薄层。

1.2 微表处名称的由来稀浆封层技术大约于1930年德国发明,二十世纪60年代在欧洲得到推广而发展起来。

70年代改性乳化沥青使传统的石油沥青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稀浆封层技术由于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做粘结料,使封层的厚度和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加之对封层混合料的原材料质量,配比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封层机也作了较大的改进。

于是,在国外报导中出现了“Micro-Surfacing”英文词组。

一些外国企业来中国推销和交流时,Micro-Sur-fac-ing被译成“微表处”,从原材料构成,拌和施工工艺及铺层结构特点来看,它不属表处技术而是属于稀浆封层技术范畴,将其译为“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简称改性稀浆封层)应该更为妥当。

1.3 微表处与普通稀浆封层的异同1)微表处是由稀浆封层技术发展而来,他们之间密切相关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改性稀浆封层属于稀浆封层的范畴,只不过微表处的前身是普通稀浆封层,是稀浆封层的高级阶段,是乳化沥青稀浆罩面的最高级形式。

2)普通稀浆封层采用乳化沥青,而微表处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采用百分之百的人工破碎集料,新的添加剂,配比更精细,搅拌采用双轴搅拌器,混合更加充分,得到的封层效果更好。

3)微表处区别于普通稀浆封层技术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快速开放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表处技术指南微表处技术指南1 总则1.0.1 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应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铺筑的微表处应该坚实、平整、耐久,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封闭路表水下渗的效果。

为统一微表处设计施工方法,确保微表处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1.0.2微表处设计、施工除遵照本指南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法规。

1.0.3微表处是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要求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路面状况良好,原有病害已经得到有效处理。

1.0.5微表处严禁用作路面补强层。

2 术语2.1.1 微表处微表处是采用专用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并能够在摊铺后1~2h内迅速开放交通的薄层结构,简称MS。

2.1.2乳化沥青(asphalt emulsion)将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水乳交融的均匀的沥青制品,也称沥青乳液。

按沥青乳液破乳快慢可分为快裂(RS)、中裂(MS)、慢裂(SS)三种。

按电荷性能又可分为阴离子乳化沥青、阳离子乳化沥青、非离子乳化沥青。

2.1.3添加剂(additive)为了调节稀浆混合料的施工性能而添加到混合料中的材料和试剂。

2.1.4稀浆混合料(slurry mixture)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2.1.5稠度(consistency)稠度是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

微表处混合料无法象慢凝稀浆混合料一样进行稠度试验,它的稠度可以通过拌和试验定性地判断。

2.1.6可拌和时间(mixing time)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力,明显感到搅拌困难时的时间。

2.1.7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1.8初凝时间(set time)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1.2 N.m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2.1.9开放交通时间(traffic time)稀浆混合料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拌和到混合料粘结力达到2.0 N.m的时间,通过粘结力试验测定。

2.1.10湿轮磨耗值(wet track abrasion loss)用湿轮磨耗仪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磨耗一定时间后,测定试件磨耗前后单位磨耗面积的质量差,用 g/m2表示。

此试验用以确定稀浆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和评价混合料中沥青与石料的裹附情况。

2.1.11负荷轮粘附砂量(sand adhesion)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件单位负荷面积的粘附砂量,用g/m2 表示,此试验用于确定稀浆混合料最大沥青用量。

2.1.12轮辙变形试验(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test) 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样的车辙深度和宽度变形,以试样单位厚度的车辙深度和单位宽度的横向变形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2.1.13粘结力(cohension torque)用粘接力试验仪,模拟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水平力对材料层的影响,其施力手柄上试验后扭力表的读数,用以确定稀浆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开放交通时间。

3 材料3.1 改性乳化沥青3.1.1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表3.1.1项目 MS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 0.1电荷阳离子(+)恩格拉粘度E25 3~28沥青标准粘度 C25,3 s 12~60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60蒸发残留物性质(直接加热法)针入度(100g,25℃,5s)(0.1mm) 40~100延度(5℃ 5cm/min) 不小于(cm) 30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 50储存稳定性24h 不大于(%) 15d 不大于(%) 53.1.2 微表处应选用阳离子快凝型的改性乳化沥青。

3.1.3改性剂剂量(固胶占沥青的质量百分比)不宜小于3%。

3.2 矿料3.2.1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掺配而成,也可以用大粒径的块石、卵石等经多级破碎而成。

3.2.3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该符合表3.2.3的要求。

微表处用粗细集料质量要求表3.2.3项目标准试验方法备注粗集料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8 T0316-2000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0 T0317-2000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 42 T0321-1994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14-2000细集料坚固性不大于(%) 12 T0340-1994 >0.3mm部分合成矿料砂当量不小于(%) 60 T0334-1994 合成矿料中<4.75mm部分3.2.4 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微表处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表3.2.4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MS-II型 100 90-100 65-90 45-70 30-50 18-30 10-21 5-15MS-III型 100 70-90 45-70 28-50 19-34 12-25 7-18 5-15允许波动范围 ±5% ±5% ±5% ±5% ±5% ±4% ±3% ±2%注:III型级配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微表处罩面以及用于车辙填充;II型级配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和中等交通量道路的微表处罩面。

3.3 添加剂3.3.1添加剂主要作用是调节微表处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

3.3.2常用的微表处添加剂包括无机结合料类添加剂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消石灰等,无机盐类添加剂如硫酸铝、氯化钙等,有机类增稠剂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乳化剂水溶液类添加剂等等。

3.3.3添加剂种类的选择和剂量的确定是微表处混合料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添加剂的加入不得对混合料整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3.3.4未经试验验证的添加剂不得在施工中采用。

3.4 矿粉3.4.1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

微表处用矿粉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的相关要求。

3.4.2矿粉的加入,主要是改善微表处的矿料级配,也可以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和成浆状态,并影响混合料成型后的性能。

3.4.3矿粉的掺加必须应该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3.5 水3.4.1微表处用水应采用可饮用水,水中不含有害的可溶性盐类、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其它污染物。

4 微表处混合料设计4.1 一般规定4.1.1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原路面状况、交通量、气候条件、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微表处类型,决定结构方案(是否分层摊铺、是否车辙填充等)。

4.1.2微表处混合料按矿料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可分为II型和III 型。

4.1.2.1 III型微表处,公称最大粒径为9.5 mm,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罩面和车辙填充。

4.1.2.2 II型微表处,公称最大粒径为4.75mm,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和中等交通量道路。

4.1.3微表处既可以单层铺筑,也可以多层铺筑,III型微表处还可以用作车辙填充。

4.1.4 单层微表处成型后的微表处层厚度和材料用量范围可参照表4.1.4。

单层微表处材料用量范围表4.1.4项目 II型 III型养生后最大厚度 mm 5~10 8~11干矿料用量 kg/m2 5.5~11 8.0~16.0沥青[注1]用量(干矿料质量百分比)% 5.5~10.5水泥、消石灰用量(干矿料质量百分比)% 0~3外加水量[注2](干矿料质量百分比)%根据混合料的稠度确定注1:改性剂剂量(固胶占沥青的质量百分比)不宜低于3%;注2:外加水量一般在6%~12%之间。

4.1.5 稀浆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微表处稀浆混合料技术指标表4.1.5实验标准方法可拌和时间(25°C)[注1] 不小于 (s) 120 附录A.1粘结力@30min 不小于(N.m)@60min 不小于(N.m) 1.22.0,至少为初级成型附录A.3负荷车轮粘附砂量不大于(g/m2) 500 附录A.5湿轮磨耗损失浸水1小时不大于 (g/m2)浸水6天不大于 (g/m2) 600800 附录A.4轮辙变形试验的宽度变化率[注2] 不大于 (%) 5 附录A.6 注1:应在可能遇到的最高施工温度下检验,保证可拌和时间满足施工要求。

注2:不用作车辙填充的微表处混合料不做要求。

4.2 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4.2.1矿料配合比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使用场合、气候条件、交通量大小等选择级配类型;(2)选择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集料;(3)将各种集料进行筛分试验;(4)测定各种集料的相对密度;(5)根据各种集料的颗粒组成,确定符合级配范围的各集料的配合比例。

4.2.2初试的改性乳化沥青配方按下列步骤制作:(1)根据气候条件、应用场合、使用要求、材料供应等情况选择基质沥青品牌与标号、乳化剂种类以及改性剂的种类与剂量;(2)根据所选乳化剂的使用说明,在通常用量范围内选定2~4个乳化剂用量,分别制作改性乳化沥青小样,相应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指南表3.1.1的要求。

4.2.3 微表处混合料配方初试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选取级配合格的矿料并测定其含水量;(2)称取若干份一定质量的级配矿料(一般为干矿料重100g),选择其中一个乳化沥青配方,按照已有经验,在通常的油石比范围内,以0.5%的沥青用量间隔变化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不断调整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用水量后,进行拌和试验,试验方法方法参照附录A.1。

一般情况下,III型级配的油石比可在6.0%~8.0%之间初试,II型级配的油石比可在7.0%~9.0%之间初试。

(3)如果尝试了多种添加剂种类与剂量以及用水量后,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可选择另外的改性乳化沥青配方或者调整矿料组成后重新进行试验;仍然无法满足要求的,应重新选择原材料后再作设计;(4)对可拌和时间满足要求的试样,待成型后观察试样油石比大小以及沥青与石料的裹附情况,试验方法参照附录A.1。

当发现初试的油石比均偏大或偏小时,可在本指南表4.1.4规定的沥青用量范围内重新选择油石比初试范围后再进行拌和试验。

(5)选择可拌和时间满足要求、油石比适宜的混合料配方进行粘结力试验,试验方法参照附录A.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