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表处技术
1微表处的概念
1.1微表处技术的出现
微表处是由稀浆封层发展而来,稀浆封层用于路面工程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德国。20世纪40年代,稀浆封层技术首先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得到应用,1955年加里福尼亚州Fresno沥青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稀浆封层摊铺车,从而实现了稀浆封层的机械化施工。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公路工作者为了用稀浆封层解决路面车辙问题,开始对稀浆封层混合料进行改良,使用聚合物改性的快凝、快开放交通的稀浆封层—微表处车辙填充技术诞生,随后,微表处混合料也开始用于整幅路面的罩面。
1.2微表处的概念
国际稀浆封层协会(ISSA)对微表处的定义为:微表处(Micro-surfacing)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通过专门施工设备摊铺到原路面上,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1]。
2微表处技术特点
2.1微表处的优点
2.1.1施工速度快,封闭交通时间短。由于使用改性乳化沥青增加了粘结力,使路面快速稳定和坚固,一般施工2h后可通车,对交通影响小;采用机械施工,施工速度快。连续式稀浆封层机1天内能摊铺500t微表处混合料,折合为一条10.6km长的标准车道[2]。
2.1.2改善路面使用性能。有较大的构造深度,可以明显的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保证行车安全;改善原有路面裂缝状况并延长路面寿命。与传统沥青薄罩面相比,具有更好的耐磨性、防水性。
2.1.3可以在常温下施工,甚至可以在夜间或在不防碍交通的情况下施工。不需要加热设备,能耗低,不释放有毒物质,对环境影响小。
2.1.4可以填补车辙,恢复路表的平整度。微表处还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厚的铺层(或双层微表处),用于填充不规则的路面。
2.1.5微表处成型快,工期短,施工季节长。
2.1.6养护成本相对较低,根据美国VSS公司的施工经验, 铺设厚度为1.9~3.8cm的热拌和沥青摊铺的成本是微表处成本的3~4倍。
2.2微表处的适用范围
2.2.1原路面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微表处层较薄,可用于改善路面表面功能,而不能用于道路补强。原路面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首先进行补强处理。
2.2.2原路面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微表处施工后,对路面的稳定性改善很小,且微表处层几乎不具有结构抗应变能力,因此要求原路面整体的水稳性和热稳性良好,以保证施工后路面稳定性。
2.2.3原路面表面平整、密实。微表处只起调整表面平整度的作用,当路面表面的不平整度太大时,微表处由于它本身的厚度和施工方法所限,希望仅通过它就能达到相当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一些大的拥包、坑槽等,应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修补,达到平整。同样,原路表面必须密实。
3微表处技术的应用
微表处应用广泛,既可以用于高速公路等各级公路的养护,又可以应用于农村公路罩面[3]。
3.1沥青路面微表处罩面,微表处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表面处治方法,可以防治路面早期开裂,提高路面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3.2水泥路面微表处罩面,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稀浆封层能处治脱皮、麻面、磨光、微裂缝等病害。
3.3微表处可以作成很薄的层面,不会过多地增加铺装层的重量和厚度,所以可以在桥面上使用,对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出现了桥面沥青层脱落、推移、车辙等病害进行修复。微表处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隧道路面处治[4]。
3.4微表处可用于城市道路中,且不会对其排水系统产生影响。
3.5微表处用于预防性养护在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封闭路表水下渗,改善路面外观和平整度等方面的突出优点[5],防治路面早期病害并能及早防止路面病害,扩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微表处用于预防性养护时应采用加入废胶粉复核改性的乳化沥青,这样能显著提高微表处的低温抗裂性能[6]。
4施工工艺
4.1施工前准备
4.1.1施工气候条件
①温度。道路的温度在微表处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度越高,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成型越快,因此在高温季节,摊铺机应对路面喷洒水雾,以降低路面温度,从而防止乳液与路面接触时就发生破乳,影响其对原路面的填充与粘结作用。而气温未达到10℃的时候微表不宜施工,但在气温大于7℃并持续上升时可以施工。
②水。雨后路面积水未干或未清除之前,不可施工;施工养护成型期内可能会降雨,则不可施工;24h内如果有霜冻的可能,应避免施工,因为微表处成型后,层间的水分仍将滞留较长的时间,如果产生冰冻,微表处将遭到破坏。
4.1.2交通管制。
4.1.3原路面处理。施工前应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对原路面的病害进行处理,对较宽裂缝进行灌缝,填缝料应采用与裂缝壁粘结良好,缩胀能力强的材料,填料不应超出路面;较严重坑槽应进行修补,坑槽的修补表面应与原路面一致,或稍凹下,不允许向上鼓起;对较严重的车辙,拥包,推移,波浪的凸起部分进行铣刨掉,并填平压实。
4.1.4清扫路面。在施工前对原路面进行彻底清扫,对一些不易清扫的路段,用水冲洗,待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施工。
4.1.5摊铺车标定。微表处摊铺车采用的是体积计量方式,在铺筑前对其进行认真标定。
4.1.6放样划线。根据施工路面的全宽,调节摊铺箱宽度,使施工幅数为整数,施划导线,作为封层机行驶的导向线和施工幅数分界线。当有路缘石、车道线等作为参照物的,也可不划导线。
4.2摊铺
4.2.1使用封层机进行摊铺。
4.2.2对于摊铺后路面的局部缺陷进行人工找平。
4.2.3处理施工中的横,纵接缝。
4.3碾压
稀浆混合料在破乳成型后,都会留有空隙。这些空隙在自然交通的反复作用下,将自动弥合,因此也就无需碾压。但交通量不足的地方,如停车场、机场、广场及不开放交通的下封层,则必须碾压。在较低温度下施工时,可采用胶轮压路机对混合料进行碾压,将混合料中的水分挤出来,提高混合料的固化速率[7]。碾压的时机非常重要,一般认为,刚破乳的沥青微粒,其成膜后的性质接近于液态而非固态,因此在此时碾压,其压实效果最好。4.4养护
微表处施工完后需要一个养护成型的过程。养护时间,视稀浆混合料中水的蒸发及粘结力的大小而变化,通常认为,当粘结力达到1.2N·m时,微表处混合料已经初凝,当凝结力达到2.0N·m时,微表处混合料已可以开放交通的状态。影响微表处混合料成型的因素很多,除气候、材料、机械设备等非人为因素外,乳化沥青的性能及配比是影响成型的最关键因素。
4.5开放交通
5施工质量控制
5.1根据相关标准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5.2控制混合料油石比和集料级配
5.3混合料稠度控制
混合料稠度过大,容易使混合料过早破乳,施工困难;混合料过稀,则易引起离析,影响构造深度和与原路面的粘结,并可能导致泛油。混合料流动性过大导致摊铺层厚度不均,边线不齐。
5.4摊铺厚度控制
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应是集料最大粒径的0.95~1.25倍左右。施工过程中控制了摊铺厚度,就保证了微表处混合料的用量。在大纵坡路段施工时,应该特别注意摊铺厚度的检测与控制,因为摊铺槽中的混合料在重力作用下向槽后缘聚集,导致摊铺厚度会变大;反之,沿下坡方向摊铺时的厚度会变小,坡度越大,这种现象也就越明显。
6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6.1脱落
微表处从原路面脱落主要是由于其与原路面粘结不良。小面积的脱落可采用人工修补的办法,而大面积的脱落必须清理该路段微表处,然后重新摊铺。
6.2松散
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微表处材料大颗粒散落。处理方法采用在微表处上加铺一层的方法或将其全部铲除,重新组织摊铺。
6.3泛油
处理办法是在泛油路面上撒上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碾压。
6.4表观质量问题
①铺面划痕。由矿料粒径原因产生的划痕,施工中集料应分类堆放,不同粒径的矿料不相互掺杂,特别应避免超粒径矿料混入集料中;由摊铺厚度过小引起的划痕,应调整摊铺厚度。
②接缝的表观问题。严格按照施工接缝处理方法进行横缝和纵缝处理。
③微表处铺面成型后铺面呈棕色。一般经微表面处理后的新路面最初呈深褐色。施工时应适当加大油石比和砂当量并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7微表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1养护时机
在我国微表处多用于抢救性路面养护,出现早期病害后才开始进行微表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