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作业特点通用版
第二章 煤矿瓦斯检查工的职业特殊性
![第二章 煤矿瓦斯检查工的职业特殊性](https://img.taocdn.com/s3/m/030bd9ef6f1aff00bed51e48.png)
第二章煤矿瓦斯检查工的职业特殊性本章培训与考核要点:·了解煤矿作业特点;·了解煤矿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了解煤矿瓦斯检查工在防治煤矿灾害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对煤矿瓦斯检查工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安全职责要求。
第一节煤矿作业特点我国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绝大多数为井工开采。
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为井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
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下作业,井深平均在400m以上,工作环境与地面相比要艰苦得多。
(2)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较差,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因素多,致灾机理复杂,伴生的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矿井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水、火、矿尘、破碎顶板及有毒有害气体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3)煤矿生产工艺复杂。
煤矿井下生产具有多工种、多方位、多系统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特点,采煤、掘井、通风、机电、排水、供电、运输等各系统中,任何个工种、任何方位或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事故,甚至造成重大、特大事故。
(4)工人井下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这种情况易使工作人员劳累疲乏、体能下降、反应迟钝,极易产生焦躁情绪;在煤炭生产过程中,还要随时随地与水、火、瓦斯、粉尘和顶板冒落、坠罐、跑车等多种灾害事故作斗争。
因此,煤矿生产是劳动强度最大、劳动条件最艰苦的工作之一。
(5)煤矿事故总量多,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煤矿是工矿企业中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行业。
(6)煤矿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低。
据统计,原国有重点煤口的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5.43%,综采机械化程度为59.42%,综掘机械化程度为15.03%。
而原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水平还不到40%。
数量众多的小煤矿安全装备水平租低,有的根本不具备防御灾害的能力,多数小煤矿仍旧沿用落后淘汰的电气设备,电气防爆性能差,失爆率高。
煤矿井下现实表现材料
![煤矿井下现实表现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287e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d.png)
煤矿井下现实表现材料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而煤矿井下作业是这个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恶劣,充满了各种危险因素。
下面将通过一些现实表现材料,来描述煤矿井下的现实情况。
一、高温高湿煤矿井下通常温度较高且湿度较大。
例如,在夏季,煤矿井下的温度常常超过30摄氏度,湿度也很高,这给矿工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适。
他们需要长时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导致大量出汗,容易中暑和脱水。
二、通风不畅煤矿井下往往缺乏新鲜空气的供应,通风不畅。
这不仅使得井下的空气呼吸困难,也容易引发火灾和瓦斯爆炸等事故。
矿工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三、煤尘满天飞煤矿井下的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煤尘。
由于通风不畅,这些煤尘难以及时排出,导致井下空气中煤尘浓度很高。
长期吸入大量的煤尘会对矿工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引发煤尘肺病等疾病。
四、噪声污染在煤矿井下,机械设备的运转声、爆破声以及矿工们的交流声等噪音同时存在。
这些噪音不仅会影响矿工的正常工作和休息,还会对其听力造成损害。
五、照明不足煤矿井下的照明设备不够充足,导致工作环境昏暗。
这给矿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六、地质构造复杂煤矿井下的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质灾害频发。
例如,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冒顶、水害等都给矿工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困难。
七、工作时间长煤矿井下的工作时间通常很长,矿工们需要在井下连续工作数十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长时间的工作不仅会导致矿工们身体疲惫,也增加了工作中的危险。
八、紧密空间煤矿井下的工作空间通常很狭小,有时只有几平方米。
矿工们需要在这样的狭小空间里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加之通风不畅和高温高湿等因素,增加了工作的困难和风险。
九、人身安全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火灾、冒顶等。
这些危险往往隐蔽性高、突发性强,给矿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总的来说,煤矿井下的现实表现材料揭示了一个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1)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1)](https://img.taocdn.com/s3/m/6bd6d2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8.png)
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更为直观、准确的操作指导和培训。
绿色开采理念在井下实践意义
环境保护
通过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 污染,实现煤矿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资源节约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煤矿井下作业的 可持续发展。
预防措施
采取合理的开拓布局和开采方法,加 强通风管理,降低瓦斯浓度;实施瓦 斯抽放,减少煤层瓦斯含量;加强监 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异常现 象。
水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方法
水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分析,确定矿井水害类型、水源、水量等危险因素,评估水害对矿井安全生产 的威胁程度。
运输设备及其运行方式
1 2 3
刮板输送机
用于煤矿井下的煤炭运输,通过刮板链带动刮板 在溜槽内滑行,实现煤炭的连续输送。
带式输送机
用于煤矿井下的长距离、大运量煤炭运输,通过 驱动滚筒带动输送带运行,实现煤炭的高效输送 。
电机车
用于煤矿井下的辅助运输,通过电机驱动车轮在 轨道上行驶,实现人员、材料、设备等的运输。
局部风流紊乱
采空区、盲巷等区域易出 现风流紊乱现象,需采取 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井下作业设备与技
02
术
挖掘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挖掘机
用于煤矿井下的挖掘作业,通过铲斗或抓斗进行煤岩的挖掘和装 载。
掘进机
用于煤矿巷道的掘进作业,通过截割头对煤岩进行截割和破碎。
钻爆法设备
用于煤矿井下的钻爆法作业,通过钻孔、装药、爆破等工序进行 煤岩的破碎和巷道成形。
治理方法
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矿井排水能力满足要求;加强探放水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患;采取注浆、帷幕截 流等治水措施,切断水源,减少矿井涌水量。
浅析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现状特点及优化运用
![浅析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现状特点及优化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7e707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2.png)
浅析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现状特点及优化运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采煤作为矿山生产的核心环节,其安全、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简要介绍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现状特点,以及如何优化运用,提高采煤效率,保障人员安全。
一、现状特点1.组合开采组合开采是促进井下采煤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其中,组合开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平层间组合开采,另一类是垂直层间组合开采。
水平层间组合开采是将水平层上下两个井道作为主采工作面,形成两个环状采区,采煤井道之间通过岩层联络区连通。
垂直层间组合开采是指利用井巷等垂直联络通道,将多个水平采区联合开采。
这两种采煤方式不仅能够提供更高效的采煤条件,还可以降低采煤风险,提高采煤效率。
2.机械化采掘随着我国机械化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井下采煤中运用更多的机械化设备,如矿山掘进机、割顶机、直接压装机等,使得采煤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然而,井下机械化采煤的同时,对采煤机械的运行和管理要求也更为严格,井下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确保安全高效的采煤水平。
3.无底支采传统的底板支承采煤方式煤层高度过大时,需要不断翻新底板支架,影响了采煤效率和安全。
而无底支采技术避免了这一问题,使得采煤过程更加安全和顺畅。
无底支采技术需要煤层比较稳定,且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基础建设相对较少,但其在采煤效率、采煤质量和安全方面存在巨大优势。
二、优化运用合理组合开采是提高采煤效率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规划采煤顺序、采煤参数和矿井结构。
对于水平层间组合开采,应选择能够联通的岩层联络区,确保联络通畅;对于垂直层间组合开采,需要考虑垂直联络通道的稳定性和连通情况。
此外,合理的开采顺序可以减少煤层变形和煤层开采的扰动,有利于提高采煤质量。
机械化采煤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技能,完善井下运行管理和维护。
此外,应当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采煤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化设备进行采煤。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9beaf90508763231121266.png)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貌不断得到改善,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机械化、矿山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但是煤炭工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为此,从业人员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对于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作业环境特殊
煤矿作业场所多为地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工煤矿,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上,作业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井下作业场所空间较小。
采煤工作面空间依据煤层厚度而定,中厚煤层空间稍大,薄煤层、极薄煤层作业空间非常狭小,给行人和运输造成不便。
此外,采掘作业面经常处在交替衔接之中,采掘作业的条件变化较大。
2.作业场所没有自然采光,井下作业人员要靠矿灯照明;采掘设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6年煤矿其它从业人员安全管理知识
![2016年煤矿其它从业人员安全管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6b4b9a5960590c69ec376b4.png)
(一) 规范作业
第四节 井下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三、隐患排查
1. 隐患的概念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 章、标准、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 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2. 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 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 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 隐患排查方法 隐患排查是指通过系统的危险预知、安全检查等方法,查找生产工艺过程中的 隐患并制定措施进行排除的过程。包括定期排查、现场排查、岗位排查、监督举 报等形式。 井下从业人员对作业现场隐患存在情况最为了解,对本岗位的隐患排查负有重 要责任,要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指令标志
4.路标、铭牌、提示标志:告诉人们 目标、方向、地点的标志
路标、铭牌、提示标志
5.指导标志:提高人们思想意识的标 志,有两种
指导标志
安全生产指导标志
劳动卫生指导标志
第四节 井下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一、班组管理
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基层组织 1.班组组织建设 (1)班组的组织体系 (2)选好班组长 (3)制定、落实班组成员工种岗位责任制 2.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动态管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抵制上 级违章指挥权安全隐患没有排除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权。 3.教育培训 国家安监总局第52号令规定“新招入矿的从业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 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同时规定“煤矿应当建立井下作业人员实习制 度,安排有经验的职工带领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习。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 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制定班组员工培训计划,除了集中培训外,还可 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的形式, 4.班组安全文化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d3e7a4f18583d04864599c.png)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煤矿井下作业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貌不断得到改善,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机械化、矿山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着,安全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但是煤炭工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为此,从业人员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对于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作业环境特殊煤矿作业场所多为地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工煤矿,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上,作业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井下作业场所空间较小。
采煤工作面空间依据煤层厚度而定,中厚煤层空间稍大,薄煤层、极薄煤层作业空间非常狭小,给行人和运输造成不便。
此外,采掘作业面经常处在交替衔接之中,采掘作业的条件变化较大。
2.作业场所没有自然采光,井下作业人员要靠矿灯照明;采掘设备和各种运输设备运转声响大,经常造成噪声超标。
3.有的井下作业场所和巷道经常出现淋水现象,或者巷道存有积水,导致井下环境湿度较大。
4.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粉尘、有害气体的产生,采深大的矿井伴有地热现象,环境温度较高。
5.作业场所在地下,井深巷远,加上辅助时间,作业人员在井下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
二、煤矿生产系统复杂1.煤矿生产工艺复杂。
煤矿井下生产具有多工种、多方位、多系统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特点。
采煤、掘进、通风、机电、排水、供电、运输等系统中,任何部位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事故,甚至造成重、特大事故。
2.煤矿生产和建设常常同时进行。
要保证矿井持续生产,保持采掘平衡,必须要在工作面回采的同时,不断进行巷道开拓准备,保证生产接替,这些生产建设环节的交叉,增加了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复杂性。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5c8f3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8.png)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前言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井下作业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矿井下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将介绍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
井下环境井下环境是煤矿井下作业的基础环境,主要包括地质、瓦斯、矿尘、温度等特点。
1.地质煤矿井下地质特点是煤层和围岩的复杂性,煤层的厚度、倾角、变形特性以及围岩类型、强度、稳定性等都会影响井下作业。
2.瓦斯煤矿井下常见的有瓦斯、煤尘等有害气体,其中瓦斯是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
瓦斯易燃、易爆,是井下作业的主要安全风险之一。
3.矿尘矿尘是由机械、炸药等产生的颗粒物,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有影响。
4.温度井下的空气循环差、温度高低变化大,需要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保护。
井下设备煤矿井下作业需要使用一系列特殊设备,例如采煤机、转载机、支架、通风设备、水泵等。
井下设备需要满足一系列特殊的性能要求,例如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
井下人员煤矿井下作业通常需要多种职业人员协同作业,例如矿工、工程师、技师、安全员、机修工等。
井下作业对人员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安全意识等有较高的要求。
井下作业特点煤矿井下作业具有以下特点:1.作业环境恶劣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恶劣,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明显偏低,对人体健康和设备性能都有影响。
2.安全风险较大煤矿井下作业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例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设备故障等,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3.工作强度大煤矿井下作业需要进行长时间、高度集中的作业,工作强度较大,对身体和精神状况都有要求。
4.技能水平要求高煤矿井下作业对参与者的技能水平要求高,需要不断的学习增加知识和技能。
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具有复杂的生产环境、需要使用特殊设备、需要多种职业人员共同作业的特点。
同时,煤矿井下作业对人员的身体、技能、安全意识等都有较高要求。
为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和高效,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同时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和维护。
第二章煤矿井下爆破工的职业特殊性
![第二章煤矿井下爆破工的职业特殊性](https://img.taocdn.com/s3/m/5b06ee1752ea551810a68737.png)
第二章煤矿井下爆破工的职业特殊性第一节煤矿作业特点我国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绝大多数为井工开采。
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为井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
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下作业,井深平均在400m以上,工作环境和地面相比要艰苦很多。
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工作环境特殊我国绝大多数煤矿是井下作业,和地面工作环境相比,煤矿生产的工作环境要艰苦得多,特别是地方小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更为恶劣。
1)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空间狭窄,活动受限,阴暗潮湿,没有阳光照射,井下工作人员时刻都受到安全威胁。
2)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面不断移动,采掘设备要随着采掘工作面的不断推进而向前推移,并且地质构造常有变化,地下开采技术(通风、照明、供水、供电、排水、开采、运输提升等)条件复杂。
3)工作地点由于受地热作用、人体和机电设备散热、水分蒸发等因素的影响,井下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气候条件将变差。
即使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标准化矿井采、掘工作面环境也远比不上地面工作环境。
作业条件艰苦1)作业地点分散,线路长。
煤矿采掘工作人员需走较长的路程才能到达工作地点。
2)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煤矿采掘工作人员一个班下来在井下就需要10h左右。
这种情况易使工作人员劳累疲乏、体能下降、反应迟缓,极易措施烦躁情绪。
自然灾害严重煤矿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环节条件恶劣,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透水和冒顶事故等。
职工技术素质偏低与其他行业(如制造、冶金、交通、电子等)相比,煤矿企业职工技术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有些煤矿远离城市,环境较闭塞,文化积淀薄,文化生活单一。
加之用工制度的原因,造成部分青年人不愿学知识、学技术,临时思想、雇佣观念严重,流动性较大,难以管理,违章现象多。
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在我国煤矿仍然是发生事故数和伤亡人数最多的高危行业,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特点与方法选择
![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特点与方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27a57c5f18583d048645924.png)
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特点与方法选择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于我国而言,辽阔的土地使得煤矿资源的储量极其丰富,且种类齐全,可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设备和技术在煤矿的开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采煤技术的发展。
文章针对煤矿开采中的井下采煤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采煤方法的选择进行了阐述。
标签:煤矿;井下采煤;特点;方法选择前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资源和能源,就我国的能源储备分析,煤炭资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也因此推动了采煤技术的发展。
煤矿的储备大多处于地表以下,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井下开采,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井下采煤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 煤矿井下采煤技术的发展现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我国的煤矿井下采煤技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完善,极大地提升了采煤效率,保证了采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引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其成就可以说是极其辉煌的。
但是,受经济发展和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的井下采煤技术仍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
1.1 整体水平较低我国的煤矿井下采煤技术与国外先进煤炭企业相比,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等方面,尤其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机械控制和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技术方面,存在着较为巨大的差距。
对于中小型煤矿企业而言,资金技术的缺乏使得其使用的仍是炮采的方式,工作面较短且安全性不高,效率低下。
1.2 机械化程度低虽然大型煤矿企业基本实现了勘探、开采、运输的一体化,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较高,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采煤、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设备整体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不仅影响采煤效率,而且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1.3 安全性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煤矿管理人员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防护工作,导致井下开采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先进安全设备的使用方面不够重视,虽然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但是整体水平偏低,效果不够理想。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ff606d9ba0d4a7302763a42.png)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爆炸条件 (1)瓦斯浓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瓦斯爆炸界限为5% ~16% 。 (2)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 (3)氧的浓度 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就可能发生爆炸。 三者条件缺一不可 在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1.0%;煤与瓦 斯突出矿井占21.3%。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中,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一、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 1.煤矿开采形式 (1) 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 物的过程,又称露天采矿。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露天开采的作业内容包括穿孔、爆破、采装 、运输和排土。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4)自然发火灾害(矿井火灾) 凡发生在井下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但危害 到井下安全的火灾,都叫矿井火灾。 发生矿井火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 火灾, 二是煤炭本身的氧化发热引起的火灾。因此, 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大中型煤矿中,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严重或比较严重 (Ⅰ、Ⅱ、Ⅲ、Ⅳ级)的煤矿占72.9%。国有重点煤 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47.3%。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第一节 煤矿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
(2)瓦斯危害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 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 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 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 瓦斯的密度为0.716kg,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 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 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 或爆炸。 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 在的。
井下作业特点及职
![井下作业特点及职](https://img.taocdn.com/s3/m/c1deec51c5da50e2524d7fdd.png)
———郜陕生
一、井下作业特点
⑴光线不足; ⑵噪声大; ⑶狭窄不平,变化大; ⑷设备多,体积大; ⑸温度高、湿度大、风速不均衡; ⑹灾害多; ⑺粉尘危害严重; ⑻工作时间长,倒班作业。
二、井下作业常见的危险因素
⑴瓦斯突出、窒息、燃烧、爆炸; ⑵煤尘爆炸; ⑶突水; ⑷火灾; ⑸顶板冒落; ⑹机械、电器设备误操作; ⑺热害(地热); ⑻冲击地压等。
三、井下职业危害因素
⑴生产性粉尘; ⑵有害气体; ⑶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⑷不良气候条件; ⑸放射性物质等。
四、井下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 防御性装备,对于减少职业危害起着相当 重要的作用。
矿工常用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
⑴安全帽; ⑵矿灯; ⑶自救器; ⑷毛巾; ⑸工作服; ⑹腰带; ⑺胶靴。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新版)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52367a6bd97f192279e9b8.png)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煤矿井下作业特点(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煤矿井下作业特点(新版)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貌不断得到改善,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机械化、矿山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但是煤炭工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为此,从业人员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对于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作业环境特殊煤矿作业场所多为地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工煤矿,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上,作业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井下作业场所空间较小。
采煤工作面空间依据煤层厚度而定,中厚煤层空间稍大,薄煤层、极薄煤层作业空间非常狭小,给行人和运输造成不便。
此外,采掘作业面经常处在交替衔接之中,采掘作业的条件变化较大。
2.作业场所没有自然采光,井下作业人员要靠矿灯照明;采掘设备和各种运输设备运转声响大,经常造成噪声超标。
3.有的井下作业场所和巷道经常出现淋水现象,或者巷道存有积水,导致井下环境湿度较大。
4.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粉尘、有害气体的产生,采深大的矿井伴有地热现象,环境温度较高。
5.作业场所在地下,井深巷远,加上辅助时间,作业人员在井下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
二、煤矿生产系统复杂1.煤矿生产工艺复杂。
推荐-煤矿井下作业特点
![推荐-煤矿井下作业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83a4fcd1f34693daef3ec6.png)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貌不断得到改善,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机械化、矿山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但是煤炭工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为此,从业人员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对于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作业环境特殊煤矿作业场所多为地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工煤矿,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上,作业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井下作业场所空间较小。
采煤工作面空间依据煤层厚度而定,中厚煤层空间稍大,薄煤层、极薄煤层作业空间非常狭小,给行人和运输造成不便。
此外,采掘作业面经常处在交替衔接之中,采掘作业的条件变化较大。
2.作业场所没有自然采光,井下作业人员要靠矿灯照明;采掘设备和各种运输设备运转声响大,经常造成噪声超标。
3.有的井下作业场所和巷道经常出现淋水现象,或者巷道存有积水,导致井下环境湿度较大。
4.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粉尘、有害气体的产生,采深大的矿井伴有地热现象,环境温度较高。
5.作业场所在地下,井深巷远,加上辅助时间,作业人员在井下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
二、煤矿生产系统复杂1.煤矿生产工艺复杂。
煤矿井下生产具有多工种、多方位、多系统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特点。
采煤、掘进、通风、机电、排水、供电、运输等系统中,任何部位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事故,甚至造成重、特大事故。
2.煤矿生产和建设常常同时进行。
要保证矿井持续生产,保持采掘平衡,必须要在工作面回采的同时,不断进行巷道开拓准备,保证生产接替,这些生产建设环节的交叉,增加了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复杂性。
三、煤矿生产设备多1.煤矿机电设备多而复杂。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多,工艺复杂,所以井下生产要用到提升运输设备、通风压风设备、供电及电气设备、排水设备、采掘设备等;另外还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安全监测监控及瓦斯抽放设备。
史上最全井下作业概述(量大、实用、珍藏版)
![史上最全井下作业概述(量大、实用、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95aa0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4.png)
史上最全井下作业概述(量大、实用、珍藏版)==井下作业简介==井下作业的概念井下作业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
埋藏在地下千米或几千米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宝贵的地下资源。
这些石油宝藏,是通过花费相当代价钻凿通地下油层通到地面的岩石通道开采出来的。
而油、水井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停顿地受到油气流的作用,使油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逐渐老化,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导致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甚至停产。
因此,必须对出现问题与故障的油水井进行井下作业,使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
井下作业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
井下作业是在野外进行,流动性大,环境艰苦,并且是多工种协作施工;井下作业危险性较大,严守岗位,紧密配合,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作业施工安全。
井下作业内容主要有油水井维修、油水井大修、油层改造和试油。
油水井维修油水井在采油、注水的过程中,因地层出砂、出盐,造成地层掩埋、泵砂卡、盐卡,或因管柱结蜡、泵凡尔腐蚀、封隔器失效、油管、抽油杆断脱等种种原因,使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
油水井维修的目的,是通过作业施工,使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
油水井维修包括:水井试注、换封、测吸水剖面;油井检泵、清砂、防砂、套管刮蜡、堵水及简单的井下事故处理等修井作业。
油井检泵抽油泵在井下工作过程中,受到砂、蜡、气、水及一些腐蚀介质的侵害,使泵的部件受到损害,造成泵失灵,油井停产。
因此,检泵是保持泵的性能良好,维护抽油井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手段。
油井检泵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起下抽油杆和油管。
油层压力不大,可用不压井作业装置进行井下作业,对于有落物或地层压力稍高的井,可用卤水或清水压井后进行井下作业,应避免用泥浆压井。
检泵工作中需特别重视的是:准确计算下泵深度,合理组配抽油杆和油管,以及下入合格的抽油杆、油管和深井泵等,这是提高泵效的重要措施。
油田注水油田注水是保持油层压力的有效手段,是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措施。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9beaf90508763231121266.png)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貌不断得到改善,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机械化、矿山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但是煤炭工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为此,从业人员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对于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作业环境特殊煤矿作业场所多为地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工煤矿,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上,作业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井下作业场所空间较小。
采煤工作面空间依据煤层厚度而定,中厚煤层空间稍大,薄煤层、极薄煤层作业空间非常狭小,给行人和运输造成不便。
此外,采掘作业面经常处在交替衔接之中,采掘作业的条件变化较大。
2.作业场所没有自然采光,井下作业人员要靠矿灯照明;采掘设备和各种运输设备运转声响大,经常造成噪声超标。
3.有的井下作业场所和巷道经常出现淋水现象,或者巷道存有积水,导致井下环境湿度较大。
4.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粉尘、有害气体的产生,采深大的矿井伴有地热现象,环境温度较高。
5.作业场所在地下,井深巷远,加上辅助时间,作业人员在井下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
二、煤矿生产系统复杂1.煤矿生产工艺复杂。
煤矿井下生产具有多工种、多方位、多系统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特点。
采煤、掘进、通风、机电、排水、供电、运输等系统中,任何部位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事故,甚至造成重、特大事故。
2.煤矿生产和建设常常同时进行。
要保证矿井持续生产,保持采掘平衡,必须要在工作面回采的同时,不断进行巷道开拓准备,保证生产接替,这些生产建设环节的交叉,增加了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复杂性。
三、煤矿生产设备多1.煤矿机电设备多而复杂。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多,工艺复杂,所以井下生产要用到提升运输设备、通风压风设备、供电及电气设备、排水设备、采掘设备等;另外还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安全监测监控及瓦斯抽放设备。
第2章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职业特殊性及职业危害防治
![第2章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职业特殊性及职业危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ea4a5e5964bcf84b8d57be3.png)
第二节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所以掘进机操作人员在工作中,要经常检查掘进机的内外 喷雾装置,保证其可靠有效地喷雾降尘;要注意观察喷雾系统压 力仪表,做到开机时即喷雾降尘,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即停机。 这样,可减轻或消除矿尘对掘进工作的不利影响,避免煤尘爆炸 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第三节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和职业道德
(4)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 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允许 干,我越要干”等特征。逆反心理受好奇心、好胜心、思想偏见、虚荣 心、对抗情绪等心理活动驱使。
第三节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和职业道德
第二节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发生冒顶、片帮事故时,及时停止工作,协助支护工进 行处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要保证在支护可靠的情 况下进行工作;积极配合为防止冲击地压发生而进行的煤层爆 破卸压、钻孔卸压和诱发爆破等工作;使用好顶板灾害预警、 预报系统。这样,可有效地避免或减轻顶板灾害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一、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在防治煤矿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1.在瓦斯预防方面的作用 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就将产生非 常严重的危害。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瓦斯局部积聚、防止煤 (岩)与瓦斯突出以及防止火源引燃瓦斯。
第二节 掘进机操作作业人员的职业特殊性
(1)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是错误的经验主义和小概率事 件的误导,多数表现为“明知故犯”。
(2) 惰性心理。惰性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人力劳动,能省力 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 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841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煤矿井下作业特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貌不断得到改善,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综合机械化、矿山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但是煤炭工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为此,从业人员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对于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作业环境特殊
煤矿作业场所多为地下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我国95%以上的煤矿是井工煤矿,井深平均在400米以上,作业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井下作业场所空间较小。
采煤工作面空间依据煤层厚度而定,中厚煤层空间稍大,薄煤层、极薄煤层作业空间非常狭小,给行人和运输造成不便。
此外,采掘作业面经常处在交替衔接之中,采掘作业的条件变化较大。
2.作业场所没有自然采光,井下作业人员要靠矿灯照明;采掘设备和各种运输设备运转声响大,经常造成噪声超标。
3.有的井下作业场所和巷道经常出现淋水现象,或者巷道存有积水,导致井下环境湿度较大。
4.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粉尘、有害气体的产生,采深大的矿井伴有地热现象,环境温度较高。
5.作业场所在地下,井深巷远,加上辅助时间,作业人员在井下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
二、煤矿生产系统复杂
1.煤矿生产工艺复杂。
煤矿井下生产具有多工种、多方位、多系统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特点。
采煤、掘进、通风、机电、排水、供电、运输等系统中,任何部位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事故,甚至造成重、特大事故。
2.煤矿生产和建设常常同时进行。
要保证矿井持续生产,保持采掘平衡,必须要在工作面回采的同时,不断进行巷道开拓准备,保证生产接替,这些生产建设环节的交叉,增加了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复杂性。
三、煤矿生产设备多
1.煤矿机电设备多而复杂。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多,工艺复杂,所以井下生产要用到提升运输设备、通风压风设
备、供电及电气设备、排水设备、采掘设备等;另外还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安全监测监控及瓦斯抽放设备。
2. 煤矿机电设备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综采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在适宜的煤层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可实现年产超千万吨,出现了“一矿一面、一个采区、一条生产线”的高效集约化生产模式。
高度智能化的采煤机实现了远程操控和工作面无人操作,胶带运输系统实现自动化,矿井主要通风机、主提升设备操作也实现了智能化。
四、煤矿事故诱发因素多样
1.由于煤矿生产条件的特殊性,大多数煤矿灾害因素多,致灾机理复杂。
矿井瓦斯、矿尘、水、火、冲击地压及有毒有害气体经常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起重大安全事故。
2.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设备、物料处于不安全状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也是造成人为事故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逐步实施,到20xx年全国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75%以上。
其中,大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千万吨级煤矿将达到60处。
煤矿主要设备控制的自动化、运输系统的网络化、调度指
挥的信息化、监测监控的智能化,将使智慧矿山成为现实,煤炭行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