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至善穷理”解读
名校校训及其涵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
”自古以来,学校对于被培养者总是有一种寄托和期望,为了实现各自的办学理想,学校在办学中制定了各种办法、制度、章程来约束和管理各项教育活动;其中,校训就是一所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学生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训诫。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校训随着管理对象的不断变化、管理活动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的发展演变,传递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彰显着学校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最概括、最简约、最凝练的体现。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出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所作题为“君子”的演讲内容。
建校初期,在该校任教的梁启超为同学们做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希望清华学子们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后来清华人就把这八个字当成校规,最后成了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
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责己甚严,责人甚轻。
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北京大学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北大没有官方正式的校训,对此争论很大。
有人认为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算校训,但这个是对学校提出的办学方针,不能算对学生的校训。
也有人认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最能概括北大的精神,但没有正式化过,而且政治性太强。
改革开放后北大食堂墙上被刷上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几个大字,因此有人猜这算是校训,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不大认可这点。
以“至善”引领学校蓬勃向上
以“至善”引领学校蓬勃向上作者:董永辉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0期摘要:教育影响国家的发展。
合肥一六八新桥学校自2017年托管之初便立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我们坚信优良文化是学校兴盛不衰的灵魂。
本校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六八教育集团的校训“择善修身,立学济世”中提炼出“至善”作为文化追求,并以此为引领,在实践中不断阐释、完善和丰满其内涵。
一、“至善”文化的源头《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新桥学校“至善”文化的源头所在。
“止于至善”是《大学》中所倡导的“三纲”(“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之一。
我们正是遵循这一中华传统经典的论述,确立了新桥学校的文化内涵。
希望我们的学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立,此为“知其所止”;教育努“办一所有梦想的学校”,达成“教育追求有高度,师生成长有宽度,校园生活有温度”的“三度”学校是我们所追求的“至善”;教师“教善,善教,与人为善”,学生“学善,善学,与善同行”是我们趋于“至善”的路径。
“至善”的直接来源是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的校训“择善修身,立学济世”,而校训的来源亦是《大学》所立之言。
“至善”源于校训,同宗于《大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是新桥学校在特定时期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正印证了“新桥”校名含义之一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二、“至善”文化存在的必要性但凡名校,历经百年昌盛不衰者,无不因以文化立校。
一六八新桥学校坚持传承集团文化,又在此基础上力求延伸发展符合新桥实际的特色文化——“至善”。
新桥学校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组织细胞,负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育才的重任。
培育“至善”文化是“新桥人”担负历史责任的重要表现,是建设优质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新桥学校善文化建设的实践新桥学校的“至善”文化建设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着手。
但学校非全新设立,而是由原合肥市第八十中学和长岗小学整合而成,加之学校迅速扩大,大量新教师从全国各地加盟。
湖南理工学院校歌校训校徽
湖南理工学院校歌
作词:刘创
作曲:孟勇
浩瀚洞庭,汇九泽三江。
岳阳楼下,聚四海俊良。
至善穷理,
尚严自强。
忧乐怀天下,
千年梦想镜万方。
上下求索,何惧山高水长。
上下求索,为我中华兴旺。
说明:
①九泽三江:“九泽”语出《广舆记》;“三江”语出《禹贡》“三江既入”。
“汇九泽三江”喻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②俊良:语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
③至善穷理:湖南理工学院校训。
④尚严:崇尚“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治校方略。
⑤忧乐怀天下:语出《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⑥镜万方:语出《九思》“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
”镜,照耀。
⑦上下求索:语出《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湖南理工学院校训
至善穷理
湖南理工学院校徽。
校训“至善穷理”解读
校训“至善穷理”解读彭时代湖南理工学院创办于1953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座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旅游卫生城市、湖南省唯一的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市。
学院地处名水、名山、名楼之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与砥砺,凝炼成了“至善穷理”的校训,旨在引领莘莘学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报效国家。
(一)“至善”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
宋人朱熹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大学》被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的三纲领。
校训中的“至善”就是来源于《大学》三纲领中的“止于至善”。
“至善”的基本内涵即指人应该追求人生最美好、最完善的品质境界。
“至善”是一个理想目标,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时代“至善”的内涵是有差别的。
我们校训中的“至善”应超越朱熹所认识的“至善”。
“至善”应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境界:一是人格至善,二是道德至善,三是思想至善。
人格至善是要保持个体心灵宁静的境界。
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说的“静”的心理状态,只有“静”才能胸怀宽广,细察万物变化,领悟人生奥妙。
周敦颐说:无欲则静虚动直。
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
《通书·圣学第二十》,这就是说做“善”人,最重要的是做到“静”。
“静”要求我们心态平和去浮求实,不要有杂念,做人做事不要抱成见,这样人就能够明白透彻地认识事物,思想开阔,襟怀坦荡,善待人生。
道德至善是要形成“忠诚”的人格,这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境界。
“忠”是个体之于组织和国家而言的,“诚”是个体之于他人间的关系而言的。
如何使自己保持“忠诚”人格,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士为知己者死”、“舍生取义”之说,人既有生存欲望,又有道德理想,两者不能统一,则道德放在首位,因为所欲者胜于生者。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厚德博学求真至善 [“厚德博学,励志求真”——---校长解读校训]
厚德博学求真至善[“厚德博学,励志求真”——***校长解读校训]“厚德博学,励志求真”——**校长解读校训在“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
”的善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与悠悠荆水相映,在这里,古老文明与现代时尚相融;在这里,班墨智慧与**精神相承。
在这里有我们的学习的乐园------**中学。
走进我们的校园你会看到迎宾墙上的八个鎏金大字:“厚德博学,励志求真”这就是我们的校训。
我们知道:“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清华的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是山大的校训。
校训对学校来说是核心,是灵魂;对学生来说,它是座右铭,它是里程碑,它是指路明灯。
它,引领我们意气风发走入校园;它,激励我们满怀豪情走出学校;它,引导我们踌躇满志走向成功!“厚德博学”是知识、能力目标,“励志求真”是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校校训意蕴深邃、旨趣高洁、精神奋发、气派宏大。
它文字精炼、声调铿锵,既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做到了思想与实践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看到我们的校训就可以感受到**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精神力量。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厚德”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
就是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我们**的两位先贤——墨子和鲁班就是古代厚德之人的代表。
墨子为践行“非攻”的主张,止齐伐鲁,止鲁攻郑、止楚攻宋。
墨子为止楚攻宋,一面派大弟子禽滑厘带领300精壮弟子门人助宋人守城。
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王发兵。
自己日夜兼程,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克服了山高水深的路途艰难。
“行十日十夜至于郢,”以智慧和谋略说服楚王。
至诚至真至善至美解析——校训
《礼记·中庸》有言:“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至诚至真、至善至美是人生的高尚境界。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功夫如果能达到至诚的地步,就可以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能,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
至诚至真、至善至美是为人的根本,也是处事的钥匙。
“至诚至真”就是做事要十分诚实,诚挚到极点的人就比较真实,可信,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
“至善至美”做人至善,“最崇高的善”。
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校训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校风、学风释义一、校训:求真达善致知力行校训是一校之魂,原指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
校训作为一个学校的文化载体,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高度概括, 对全校师生员工起着训导、教化的作用,也是全校师生自励共勉的座右铭。
求真达善:“求真”即探究事物的规律,追求真理,也可指做事认真,务求实效以及为人处世真诚坦荡。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求真”倡导的是科学精神。
崇尚科学应是大学的根本精神之一。
“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家陶行知名言)。
求真知,做真人,就是要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务实真诚。
“达善”即通过修身立德,砥砺品行,以达到尽善尽美的人格境界,从而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道德的价值在于“达善”。
“达善”倡导的是人文精神。
这合乎中国教育提倡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
致知力行:语出宋代朱熹:“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致知即获取知识;力行即努力实践。
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
学习都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
科学真理,道德认知,都表现为知识。
大学主要从事以传播科学知识、培养道德品行为主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一切教育的根本途径都是求知与实践的结合,即知与行的结合。
“致知”与“力行”并重的原则,既是学习实践的原则,也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原则。
中华文化的最核心的精神之一就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我们是理工科高职学院,应体现工程实践的品格,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应融为一体,这与我校专业技术教育所形成的办学特色相吻合。
“求真达善”与“致知力行”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求真达善”是目标、“致知力行”是达到目标的途径。
它具有明确的行为导向性。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道德认知与品行培养相结合,专业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此校训为8字,语法规范,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古为今用。
既不晦涩也不落俗,见之即明其义,并具有相应的中国文化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校风:和谐自强严谨创新校风是教书育人、成才为学的规范,也是校园人文氛围的凝炼与升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严师尊道明德至善校训
严师尊道明德至善校训
严师尊道明德至善校训是强调严师慎教、德行高尚和致力追求道德至善的教育校训。
这一校训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严肃和严谨,要求教师要有严格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以严谨的学风引导学生。
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最后,校训提出了追求道德至善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向德、向善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将道德价值观融入自己的行为中。
严师尊道明德至善校训的目的在于塑造学校的良好氛围和教育环境,激励教师和学生努力追求卓越。
教师要做到严谨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身作则,树立高尚的教育品质和道德形象。
学生要树立追求道德至善的意识,发扬勤奋学习、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尊师重道等优良品质,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体现严师尊道明德至善的校训精神。
通过严师尊道明德至善校训的引领,学校可以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些学生在学业上不仅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时,严师尊道明德至善校训也能够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成为家长、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的重要依据。
学生干部培训---基本概况
学生干部培训---学校、团委基本概况一、学校校训---至善穷理“至善”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
校训中的“至善”就是来源于《大学》三纲领中的“止于至善”。
“至善”的基本内涵即指人应该追求人生最美好、最完善的品质境界。
“穷理”来源于《易传》,校训中的“穷理”包括三个范畴:一是“学科之理”;二是“教学之理”;三是“管理之理”。
“学科之理”是核心,“教学之理”是手段,“管理之理”是保障。
“教学之理”与“管理之理”有利于提高“学科之理”的效率与目的的达成。
二、学校总有15个学院15个学院一般按照: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院、政治与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与通讯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排列。
三、团委宗旨:思想引领、成长服务四、校团委七大学生组织:(按照顺序)校团委学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就业促进协会、校友联络志愿者中心五、校团委老师:校团委书记陈超文、校团委副书记向江、校团委副书记薛静、校团委办公室主任齐亮菲六、校团委学生会共有14个部门。
其中校团委6个:组织部、宣传部、权益部、素质拓展部、学术科研部、社会实践部学生会8个:办公室、学习部、安全信息部、生活部、女生部、文娱部、体育部、心理健康教育部七、我校校团委全称:共青团湖南理工学院委员会八、请假程序:除特殊情况外,先向部长请假,获得批准后向组织部部长请假九、开会要求:笔记本、笔、心耳口鼻,认真作笔记十、上半年大型活动:自强之星评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读书节、暑期三下乡、五四评优、优干评选、素质拓展认证、主题团日活动、5.25心理健康活动日、西部计划、德育实践下半年大型活动:寝室文化节、辩论赛(两年一次)、演讲比赛(两年一次)、五星大赛、挑战杯每期均有的活动:团校培训不属于校团委牵头的大型活动:华尔兹/健美操---大体部女生节游艺会十佳大学生评选---学工部十一、开学初、期末应该注意的事项:开学初:收集各学院工作计划期末:部门个人简介、个人述职报告、工作总结、资料汇编十二、学风建设:学生干部不能挂科十三、团总支:共15个(15个学院)团支部:班级、部分社团十四、开会:单周一:主席团副例会(陈书记,地点:宣讲室;时间:晚7:00)单周三:全体干部干事例会(地点:6101;时间:晚7:00)每周一:内部主席团会议双周二:主席团副例会(魏纯/肖泽坤,时间:晚7:00)双周三:校团委学生会部长会议。
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校训解读300
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校训解读300笃志弘毅止于至善,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校训,深受许多学校和
教育机构的喜爱。
这句校训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内涵和理念呢?我认为
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应该对待学业和生活,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意志,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最终追求至善的境界。
首先,笃志弘毅代表了一种精神状态,即对待学业和生活要有执
着不懈的追求。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一颗笃志的心,能帮助我们克服
种种困难,不畏艰辛地坚持不懈地向前进。
其次,弘毅止于至善也表明了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只有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保持清醒,不被外界
的诱惑所动摇。
只要有了坚定的意志,就能够战胜自我,达到至善的
境界。
最后,止于至善代表了一个人应该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当一个人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坚定意志,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时,
他就达到了至善的境界。
而至善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不断提高自我,实现更大的价值。
总之,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是一句非常有意义的校训。
它提醒我们要有笃志的执着,弘毅的意志,以及不断追求至善的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大的价值。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铭记这句校训,不断努力,永远追求至善。
校训释义及三风
校训释义及三风第一篇:校训释义及三风校训释义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聚学校各种力量,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传承我校丰厚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激励全体师生,把我校的教育工作推向更新、更快的时代之舟,经广泛征求意见,将靖远县三滩中学新校训定为:笃志博学和谐创新“笃志而体,君子也”《旬子·修身》中讲:意志坚定,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方为君子。
初中正是立志笃行的重要时期,成就未来当以此为训。
“博学”。
语出《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博采各种学问,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新时代的社会更是需要“多能一专”的新型人才,所以此训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一个追求,“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和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中国是一个从古至今都非常理“和”的国度,“人和”的理念已逐渐被世人所推崇。
“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能造就人才。
“创新”意为开拓,独创,新风新尚,不断进取,与时俱进。
概言之,我校校训的整体含义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育人读书的远大志向,刻苦勤奋的学习并实践,获取广博渊厚的学识,在团结、文明、和谐、科学的氛围中,全面夯实基础,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重塑我校形象而不断进取,无私奉献,培养新时代合格的人才。
学校办学理念德育工作为先导课堂教学为主线全面育人为目的办有特色为突破办学目标育人为本立足未来服务社会办学思路以德立校依法治校以质强校校风安全健康文明团结勤奋刻苦科学发展教风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创新进取志存高远学风亲师好学激趣促特科学求知全面发展第二篇:校训释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体达用,兼善天下。
的寓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明理校训阐释
明理校训阐释
明理校训是我校的校训,它的名字可以译为“明见真理”,代表
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维,倡导学生以道德素养、求真务实作为学
习的准则,并在学问上追求至善至理。
明理校训体现了对学习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关注,赋予学习一种更
为深刻的内涵,提醒学子要多思考、多探索,努力去发现并运用真理,避免迷信和谬误,追求卓越,谋求进步。
明理校训强调融会贯通、求实创新的理念,不断推动学术发展,
促进学术实践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鼓励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知识,而不
仅仅是记住这些知识,努力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明理校训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思想观念和行为方面,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理解、表达、使用真理,努力去创新,去实践,去提
升自己,以达到至善至理,形成文明有序的学习氛围。
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校训解读300
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校训解读300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是中国传统的校训,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内在品格。
这个校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具有很强的教育塑造和人格培养功能。
它要求人们要以笃实的心志,坚定的意志,大无畏的胸怀,践行至善之道。
在当代社会,这个校训也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启迪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所包含的“笃”字,强调了一个人要有专一的心志和踏实的精神状态。
笃字意即笃实,即对待一切事物都必须真实可靠,不浮躁、不虚华。
一个人如果不能持守初心和毅然不移的信念,就难以取得成功。
在现代社会尤其强调效率和速度的前提下,快速的社交,忙碌的工作以及丰富的诱惑将逐渐磨灭人们的笃实之心。
因此我们要牢记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校训,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坚持初心的方向,做一个真诚可靠的人。
其次,弘毅强调的是坚强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甚至会经历失败和困苦。
弘毅就是对这些困难和挫折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
这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理想和目标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质。
挑战与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强大的意志和勇气。
对于学生来说,弘毅教育不是将他们置于舒适的环境里,而是通过锻炼他们的毅力和意志,使他们能够在竞争和挑战中保持自己的坚韧和韧性。
最后,“至善”寓意追求卓越和追求最高的境界。
至善是一个理想,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它呼唤我们要有高尚崇高的追求和超越自我的勇气,追求一个完美的自我。
通过弘毅止于至善的校训,我们要塑造自己受挫不折,追求卓越的品质。
在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敏感和追求,使他们对社会和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格完整的人。
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是一种优良的教育理念和校训,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不断传承并弘扬这一校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以笃实的心志,弘毅的精神,止于至善的追求,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毅力有勇气,有品质有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
2新乡医学院校训介绍
附件2:新乡医学院校训介绍
校训简介:
“明德”: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谓为学者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必须推崇高尚的品格和德行,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完备的人格。
“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意谓为学者应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方能集成大家。
“至爱”:出自古语“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意谓成就“苍生大医”者必有至真至诚之爱心。
“致用”:出自《周易》“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学者贵崇实尚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则贡献愈大。
至善:育人立校的精神根基
六年的光阴,倏忽而逝,对一所年轻的学校而言,其得以立足的根本是什么?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小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至善”。
学校自2011年创办以来,一直以此为价值导向,将其作为育人立校的精神根基。
让老师在教育中因“善”而乐教,学生因“善”而乐学,这是“至善教育”的追求与意义。
正所谓“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至善之境,亦是人所向往的至美之地。
对拥有着“两江开放,蜀山包容”新姿态的重庆教育人而言,如何培育现代化的合格公民是其首要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作的关键。
“至善”,学校发展的意识统筹“生生不息,尽善不止”是金小的办学精神。
人生于世,君子提倡有所为有所不为,身体器官的延伸使得我们对所处环境的认知度大大提升,一切问题都在最大的范围内以最快的速度在眼前呈现。
表面上,人的行为能力在逐步增强,实际带来的压力与困惑却未停止包围我们的脚步。
对于身处经济快速发展新区的金山小学而言,各种元素“鱼龙混杂”,相互交融,其面对的环境也相对更为复杂。
在此种背景下,以徐龙海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抽丝剥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至善”的理念,并以此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切入点与价值中心。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有机体,其发展程度与师生的品质直接挂钩。
在至善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对师生的塑造力变得更加突出,其所覆盖的领域也更为广泛。
善,不是空洞的口号式的存在,而需要用实际行动不断加以深化。
愿为善,靠的是人自我心中的取舍标准。
帮助师生树立为善的意识,是学校的工作重心,善心是需要培育的,有了善心才能触发善行。
为了将善念注入师生的头脑中、骨血里,学校将德育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首要的,是要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让教师先存善心,行善行,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与温暖,在爱与被爱之间,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学校从“关爱教师”做起,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位教职员工:天冷了,为教师们送围巾、护手霜;嗓子不舒服,医务室里为教师们备好至善:育人立校的精神根基>>“至善”校训石文 | 赵 倩了护嗓药;教师节,校长亲自为老师们送上鲜花和贺卡;每年别开生面的年终总结会,让教师们走上红毯,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奖杯……被爱滋养的心灵一定是纯粹而美好的,金山小学的老师们都怀有一颗感恩与奉献的善心。
校训明德至善知行利物释义
校训“明德至善知行利物”释义“明德至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明德”要求我院师生要净化自己的德行,显示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达到内心清明高尚的境界;要以修身为本,学会做人、做事,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
我们要秉承“明德”精髓,倡导“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明德”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
“至善”中“至”为最,“善”为完美。
事物的完美境界只有在不停的追求中才能达到,昆明学院追求人才培养的完美目标亦然。
“知行利物”:出自《尚书·说命上》“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与《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
“知行”在我国传统儒家知行观中,广义上“知”是人的心知的统称,“行”是人的行为的统称;狭义的“知”主要是指道德知觉,“行”主要指道德实践。
昆明学院要培养出大量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人才,才能广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利物”指利于万物,益于万物。
利万物则万物利我,物我相协、相合;益万物则万物益我,物我相生相益,天人合一,与环境和谐发展。
这是中国古今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追求,也是昆明学院莘莘学子求真知对社会的报答与回馈。
总之,昆明学院校训言简意赅,典雅含蓄,言尽而意无穷。
它既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学之道”的精髓,又符合当今世界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
上句“明德至善”倡导修身养性,即讲思想品德;下句“知行利物”,落实认知行为,即求学以致用。
其内涵熔古铸今,其主旨寓意深远。
全句旨在鼓励师生明德修身、尽善尽美,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言行一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之人。
党委宣传部提供。
大学校训中的哲学寓意
大学校训中的哲学寓意优秀大学的校训,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高度警示意义的语言。
这些优秀的校训,既深刻地激励着莘莘学子,也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们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经常就一些大学的校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这些富有智慧的语言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和对人类优秀文明的追求。
下面就以六所大学的校训为例,作一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这句流传了300多年的校训直到今天仍然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悠长的人文精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感召。
与两位伟人为友,告诫学生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割断与历史的联系,要继承,要创新,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待人类文明。
而"更要与真理为友"则教育我们,一方面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人类文明,要批判,要创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把握真理,并且坚持真理,达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清华大学的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天行健"一语道破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道理,"自强不息"中的不息强调了人的持续不断地发展。
而"自强"一词则强调了人类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因,揭示了个人的发展关键是靠自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了"取兼窑并包之意,循思想自由原则"的北京大学校训。
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指导下,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一跃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阵地,成为世界有名的大学。
校训
三言两语化校训
——沧县旧州镇中学:苏侠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与道德规范,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学校的智慧。
多少年来我校一直秉承“古训”,墨守成规,不思改革进取。
2013年随着“中国梦”的唱响,我校紧跟时代节奏,切实贴近生活,更新思想理念,在新学期新校训“厚德博爱,止于至善”赫然在目。
“厚德博爱”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也要求广大教师用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止于至善”是道德人格的最高追求,即至善至美。
新校训为我校广大师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厚德与博爱并行,行于爱止于善!。
圆梦教育二十一条1
圆梦教育二十一条学校文化类:一.我们学校名叫“岳阳市圆梦教育培训学校。
二.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爱心教育,因材施教。
三.我们的校训:至善穷理。
师资队伍类:四.我们是专业的值得信赖的一对一品牌辅导机构,是岳阳市师资第一品牌培训学校。
五.我们敢说,同样的老师我们的价格最优,同样的价格我们的老师最棒。
六.教书,我们注重的是老师。
七.我们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他们来自全市重点中学,从教经验极其丰富,并经过选拔终于留在博学。
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喜欢的老师,会一直陪伴成长;八.我们每个老师都学过心理学,我们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九.我们的老师会定期参加培训,学习最前沿的知识,共同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了解中高考命题方向。
十.我们的教师非常敬业,因为他们捧的都不是铁饭碗.他们的收入多少完全由自己的口碑来决定;学生管理类:十一.我们会给每一个孩子建立档案,档案的内容记录了我们为孩子进行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每节课老师的讲义和学案,家长随时可以进行过程监控;十二.我们会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每周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小结,每月进行总结.我们会把这些总结记录在学生档案里,请家长签阅,提出意见和建议;十三.我们老师上课的教学计划、备课等资料将载入学生档案。
十四.我们的老师也会根据档案里反映的学生问题对教学方案进行更改。
十五.我们会定期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的情况,接受家长的建议。
十六.我们会为每个孩子配备教育咨询师,心理引导师,学习管理师,跟踪督导师,每个老师都会各尽其责。
精品晚自习辅导:十七.我们提供有自习室和各门答疑老师,不仅为已报名学科提供陪读答疑还对未报名学科提供陪读答疑。
教学环境类:十八.我们的一对一教室很安静、舒适,有独立的教室。
教学效果保证类:十九.我们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二十.我们所有的努力旨在为您的孩子提高成绩,并允许先试课后上课。
二十一.我们敢做零风险承诺:我们用合同约定,不满意教学质量退还30%的学时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训“至善穷理”解读彭时代湖南理工学院创办于1953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座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旅游卫生城市、湖南省唯一的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市。
学院地处名水、名山、名楼之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与砥砺,凝炼成了“至善穷理”的校训,旨在引领莘莘学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报效国家。
(一)“至善”来源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
宋人朱熹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大学》被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的三纲领。
校训中的“至善”就是来源于《大学》三纲领中的“止于至善”。
“至善”的基本内涵即指人应该追求人生最美好、最完善的品质境界。
“至善”是一个理想目标,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时代“至善”的内涵是有差别的。
我们校训中的“至善”应超越朱熹所认识的“至善”。
“至善”应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境界:一是人格至善,二是道德至善,三是思想至善。
人格至善是要保持个体心灵宁静的境界。
也就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说的“静”的心理状态,只有“静”才能胸怀宽广,细察万物变化,领悟人生奥妙。
周敦颐说:无欲则静虚动直。
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
《通书·圣学第二十》,这就是说做“善”人,最重要的是做到“静”。
“静”要求我们心态平和去浮求实,不要有杂念,做人做事不要抱成见,这样人就能够明白透彻地认识事物,思想开阔,襟怀坦荡,善待人生。
道德至善是要形成“忠诚”的人格,这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境界。
“忠”是个体之于组织和国家而言的,“诚”是个体之于他人间的关系而言的。
如何使自己保持“忠诚”人格,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士为知己者死”、“舍生取义”之说,人既有生存欲望,又有道德理想,两者不能统一,则道德放在首位,因为所欲者胜于生者。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
所以人的道德理想为大,富贵利达为小,人若实践了这种“大”,不但可以忘却“小”,而且可以在内心深处实现一种厚度的充实、平静和快乐!因此,师生之间、干群之间要以诚相见。
彼此信赖,个人对待组织(集体、团队)要忠心耿耿,对待事业要无比热爱。
这也是我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办校理念的思想基础。
思想至善是要有生存目标、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这是“至善”的最高境界。
我们的生存目标与组织目标具有同一性,我们之所以来到一个组织里面,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尽管我们个人的需要与欲望存在差异,但我们个体意愿的实现必须借助组织的力量来完成,个体目标实现有赖于组织目标的达成,这是组织存在的基础。
价值观念是个体与个体与组织与国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个体需要、组织需要与国家需要统一的反映。
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同团队、学校、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政治信仰,是个体为民族、为国家努力奋斗的个性倾向。
我们的生存目标、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是一致的,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
学生要勤学苦练,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完善自我,努力担当起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大任。
教师要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民族负责,为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是我们的生存目标、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统一性的反映。
(二)“穷理”来源于《易传》中的《说卦》。
《易传》是儒家学者对《易经》的解释,相传为孔子所作。
《易经》共有10篇,又称“十翼”,其中第8篇《说卦》有云:“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里的“穷”是“穷尽”的意思。
“理”是“道理”或“道”之理。
关于“道”,《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这里的“道”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的混沌体,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采用分析的手段,把“道”从混沌体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三大科学领域,尽管这种科学理性的抽象妨碍了我们对“道”的混沌状态的认识,但它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加快了科学发展的进程。
从17世纪以来,“知识就是力量”的意识形态加速了这种分化,当前大学中的“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教”等11个学科门类就是这种分化的结果。
这种划分是人为的,有它的弊端,但是它带来了研究的深刻与理解的方便,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可见,“理”是指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穷理”就是穷究万物之道,穷尽天下之理。
宋人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穷理”的基本意蕴在于刻苦治学,锲而不舍,探求真理,发展真理,坚持真理。
校训中的“穷理”包括三个范畴:一是“学科之理”;二是“教学之理”;三是“管理之理”。
“学科之理”是核心,“教学之理”是手段,“管理之理”是保障。
“教学之理”与“管理之理”有利于提高“学科之理”的效率与目的的达成。
“学科之理”包括人文学科之理、工程学科之理和自然学科之理。
人文学科之理是形成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基础,它增加了大学的文化内涵与品位;自然学科之理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动力,它增加大学文化的深度与提供技术发展的理论支持;工程学科之理是大学效益生成的关键,它是大学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联结点。
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共同成为学科之理的内容。
“学科之理”要求我们探求知识的本质,了解学科知识发展的历史与前沿。
知识的本质使我们有科学理论素养;知识发展历史使我们领会科学精神,富有科学气质;知识前沿使我们了解本学科的现状与难题,进入新的未知领域。
在新的未知领域,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合作学习,建构新知,就有可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学之理”包括“教之理”和“学之理”。
就“教之理”而言,教师应知晓自己“教什么”、“为何教”及“如何教”的若干理论。
“教什么”主要回答哪些知识对学生发展具有基础、发展与动力价值;“为何教”主要回答我们把学生引向哪里、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如何教”主要是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知识如何组织才是有效的等等。
如果教师对这些理论不理解,不可能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更谈不上是一个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就“学之理”而言,学生应明了“学什么”、“为何学”、“如何学”的问题。
这与“教之理”是相贯通的,“为何学”的目的即为“为何教”的目的,即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全面发展与个性生长,这一目标师生是同一的。
但这里有一个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共性是指目的、内容、过程都需要一定的同步性和统一性,这一点必须坚持;但个性同样要受到重视,学生在满足一般课程学习,并达到一般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自己选择学习的权利。
我们教师和学校的制度要尊重、鼓励学生的兴趣与自由选择,不能忽视这种尊重与选择。
关于“如何学”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大学生应该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与自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不需要教。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得好,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因此,我们如何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未知领域、激发他们探究与学习的热情与动机是必须关照的。
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要变革,由过去的接受学习转变为建构学习;由课堂讲授转变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由记忆模仿转变为理论创造;由惟书为上转变为注重实践生活;由标准化的被动评价转变为多样化的自我反思;由以系统与规范为主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主;由注重结论转变为关注过程与自我体验。
所以宽松的大学环境是大学生学习发展创造的必备条件,只有在基本课程标准达到的前提下,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学生才能在校园文化土壤上自然地生长成才。
我们的教学需要这样的理念。
管理之理指学校管理活动既要具有科学性,同时又使管理活动具有艺术性,实现管理活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在于理解探索和灵活运用管理现象的内部规律和自然法则。
其价值取向在于追求工作目标和工作效益。
如学校目标的确立、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制度建设等都要符合高校办学规律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当前高校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科学性不强的现象,如管理的封闭性、控制性(还停留在“人管人”的水平)、单向性、“只进不退”的人事体制,缺乏学科管理与学术管理意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存在,这是我们缺乏对管理科学性探索与研究的反映。
管理的艺术性则为管理活动注入价值、道德与审美因素以获取管理活动的人文性。
其价值取向在于追求情感目标与人文关怀,使组织成员具有较高的认同感满意度与幸福感,从而形成学院凝聚力与团队精神。
如学校设置目标、确定机构与形成制度不是为了把人管死,而是要使我们的目标、机构、制度等在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的同时也要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活动关照师生员工的需要、情感、理想追求等。
我们在达成工作目标,取得较好的办学效益的同时,还有待关照管理的情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说,尊重、理解与包容的思想在管理活动中还有待加强。
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至善”与“穷理”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两者的终极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穷理”是“至善”的基础。
其一,“穷理”是“至善”的途径与过程。
人潜心于“穷理”时不仅可以领悟自然法则,也能够练达人情,洞明世象,进而上升到对普遍之“理”的认识。
其二,“穷理”为“至善”增加了无穷的理性思维与科学动力。
人生难免要历经多种复杂环境,各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什么原则和行动规范,需要“理”的解释与逻辑判断。
其三,“至善”寓于“穷理”之中,“穷理”使“至善”更为深刻与完美。
人在探索外界事物过程中只有博学明理,才能日省吾身,慎思明辨,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
“至善”是“穷理”的目的。
其一,“穷理”受“至善”指引。
人要读书明事,知所当然,然后行所已知,都受善的指引。
“穷理”好像徒手描画一个具体的圆,这样永远也难以画圆,只有借助于圆规,你才能应付种种画圆要求,正如荀况所讲“君子性非异也,善借于物”。
人生天地间,必须找到一个道德规矩,它是衡量一切具体是非的准则,这个规矩就是“至善”。
其二,“至善”使个体具有道德自觉性。
每个人心中都有内在的是非准则,这个内在的辨别是非的准则就是“至善”。
“至善”如心灵的感应器,人的每一种意志、良知都在内心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人们由于个人私欲利害所驱使,常常不顾良心的召唤,违背道德的意愿。
“至善”就要求人完全遵从良知的要求和指引,要在“至善”和私欲之间进行选择,把“至善”作为矢志不渝的道德追求,对“至善”不能有丝毫曲解和敷衍,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至善”的人,就可以达到孔子所追求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其三,“至善”使“穷理”蕴涵了道德价值和思想内容,使“穷理”变得有价值性与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