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内涵释义
小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诠释说明
校训:明德、尚志、博学、拓新明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
“明德”在这里,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党、爱国、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强、自省、自悟。
尚志:尚志是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
”译文:王子垫问道:“士该做什么事?”孟子说:“使自己志向高尚。
”尚志就是使志行高尚的意思。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者在其中矣。
”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并且专心致志;学有疑之要及时问,且只问己所学中未曾理解的问题而不泛滥的问,并且就习知易见者思之,于是情志好生爱人之德就在其中了。
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拓新:即开拓创新之意,即在传承历史文明积淀的深厚基础上创生出新思想、新观点、新学说、新见解、新风尚;通过开新风、立新意、建新树、辟新路、塑新我、育新人,引领新潮流、新生活、新气象、新方向、新发展;熏染师生自觉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这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校风:文明、守纪、团结、奉献文明: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这是道德的范畴,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
“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发扬奉献精神。
“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名校校训及其涵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
”自古以来,学校对于被培养者总是有一种寄托和期望,为了实现各自的办学理想,学校在办学中制定了各种办法、制度、章程来约束和管理各项教育活动;其中,校训就是一所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学生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训诫。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校训随着管理对象的不断变化、管理活动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的发展演变,传递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彰显着学校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最概括、最简约、最凝练的体现。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出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所作题为“君子”的演讲内容。
建校初期,在该校任教的梁启超为同学们做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希望清华学子们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后来清华人就把这八个字当成校规,最后成了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
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责己甚严,责人甚轻。
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北京大学校训“爱国、进步、科学、民主”北大没有官方正式的校训,对此争论很大。
有人认为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算校训,但这个是对学校提出的办学方针,不能算对学生的校训。
也有人认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最能概括北大的精神,但没有正式化过,而且政治性太强。
改革开放后北大食堂墙上被刷上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几个大字,因此有人猜这算是校训,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不大认可这点。
校训释义
校训释义:“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寓意我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它知识。
寓意我校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世济民”,源于《抱朴子·审举》:“ 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
” 意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
寓意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的目标和要求的有机统一。
“经世济民”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既是我校必须追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目标,又是我校办学历史100年来的价值所在,更是我校实现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师生提出的新要求。
实现“经世济民”之价值追求,客观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作为大学精神,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与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与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作为办学思想,是提倡博大兼容,世界眼光,胸襟开阔的必需实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作为办学宗旨,是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
我校是经济类高校。
“经济”即为“经世济民”。
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应该研究“以人为本”的问题。
因此,“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是我校办“经世济民”之学的高度概括。
校徽、校歌、校训的内涵
校 训: 诚信尚礼 厚德博学
解读:它浓缩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具体说,厚德,“德”为人之“魂”。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崇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诚信,“诚”乃为人立世之“根”。倡导和激励学生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博学,“博”为安身之“道”。专心治学,潜心求知,做到知书达理,博学广识,掌握先进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汲取一切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尚礼:“礼”为行之“本”。“不学礼,无以立”,礼乃待人、接物、处事之基本准则。
歌词反映了我校学子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小壕兔中心小学校歌是一首具有新时代精神的歌曲,起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可以让我们一生都铭记在心。它不仅具有时代精神,而且能唤起同学们的自尊心,从而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为完成肩负的使命而自强不息、发奋努力。
校歌作为反映学校精神风貌的文化标识,她在激励师生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增强学校独有的群体观念、培养同学们勤奋学习的优良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常常是一个学校教育思想的号召与激励,精神风貌的展示与宣扬,她反映了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和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与成长心声。
3、上方为一轮红日,代表着每位教师都像太阳一样永远那么炽热、兴旺发达,照射他人造福人类,永远长盛不衰。同时也希望学校每位朝气蓬勃的红领巾像朝阳一样,前途一片光明,成功的路上阳光普照。
整标简单大方,欢乐向上,稳重中流露着几分活泼,主题明确。
二、校歌解读
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
二校歌解读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乂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用传统的圆形作主体,显得稳重大方。
校 训
校训:笃学求真务实创新校风:勤奋敬业尊师爱生团结自律致用精艺校训:笃学求真务实创新校训,它体现着全校师生员工努力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生目标,是学校教风、学风、精神风貌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其中“笃学、求真”构成了校训的第一层含义,即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探求真理,掌握规律不断追求完善;“务实、创新”构成了校训的第二层含义,强调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做到脚踏实地,积极实干,讲求实效,并且善于总结,勇于创新。
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反复,不断升华,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社会的建设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交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
笃学:专心好学。
全体师生员工要努力学习,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刻苦钻研,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学生要热爱专业,明确学习目标,不怕困难,坚定学习意志,不断探索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求真:追求真理。
全校师生员工要力戒虚假、浮躁和一知半解,切实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探求事物的真谛。
务实:注重实践。
全体师生员工要力戒空想空谈.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干,付诸实践,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师要立足本职工作,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学生要打好基础,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尤其要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改造旧的,创造新的。
全校师生员工要勇于冲破各种束缚,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百折不挠,勇于否定自己,否定过去,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教师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
学生要有整合多种知识的能力,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将知识转为现实应用的能力。
校风:勤奋敬业尊师爱生团结自律致用精艺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是全体师生员工共有的、较突出的、富有本校特色的、形成传统的精神风貌,是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意识、工作和学习态度、宣传舆论、师生同学关系、日常纪律行为等的基本规范。
校训含义
校训是学校规定的符合本校办学宗旨、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关键词语。
从我校档案馆珍藏的现有校史文献可知,我校自1896年创办以来,校训的词语曾有过多次更动,存在着某些差别。
但这些校训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连贯性。
1909年(宣统元年),学校颁布校训及其解释,校训为四个字,即:勤,俭,敬,信。
1925年11月,柴骋陆先生在《南洋旬刊》上撰文认为,如果1897年(光绪23年)南洋公学师范院院歌--《警醒歌》可作为学校校歌的话,那么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的《四勉歌》作为"校训亦无不可"。
《四勉歌》分为四唱段,关键词语是:和厚,肃静,勤奋,整洁。
1933年4月9日,交大三日刊社出版《国立交通大学工业铁道展览会特刊》(第11号)。
在有关这次展览会的新闻报道里,提到文治堂讲坛上悬挂的校训,即:"精勤,敦笃,果毅,忠恕。
"与宣统时代的校训在表述上有了差别。
遗憾的是,目前尚难确定这则校训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当时,这则校训还写成篆书,铸造在圆形校徽的中央,提醒交大学子永志不忘。
在1937年6月编印的《交通大学一览》上,人们看到新的校训,即: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将"1933年校训"的4个词语扩充为8个词语,即增添了"求学,励志,力行,任事"4个词语。
这8个词语既有独立的思想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1937年《交通大学一览》公布的校训。
精勤求学精勤:指专心勤勉。
《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
遂见亲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解》:"郗愔(yin)信道,甚精勤。
"求学:求--探索,寻找;学--学问、学业。
求学意为探求学问。
《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注中引述"程子曰: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校训“开、诚、致、中”四字释义
校训“开、诚、致、中”四字释义
1、“开”:开即开明、开放、开发,体现一种姿态、一种魄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当有教育家的视野、艺术家的气质、哲学家的思维,以开放的姿态敞开胸怀,博采众长,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争力。
2、“诚”:诚即诚心、诚意、诚信,体现一种承诺、一种品位,学校育人当以诚信为本,教师学生把诚信作为第一品质,忠诚事业,忠诚学业,以诚立身,以诚待人,以诚处事,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赢取无限资源和帮助。
3、“致”:致即致知、致力、致远,体现一种状态、一种追求,学校办学旨在引导师生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规律,勤奋创新,自强不息,用毅力和智慧实现自我生命成长与升华。
4、“中”:中即中正、中和、中,体现一种价值、一种境界,学校施教当执中守正、折中致和、时中行权,教师学生自当立德中庸,立功中道,立言中信,兼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传统精神和现代意识,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国内14所大学八字校训的来历及含义
国内14所大学八字校训的来历及含义1.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宇宙刚劲有力地不停运转,君子应当效法天地,奋发努力,永不停息。
“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当增厚美德,包容万物。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后作为清华校训。
2.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由罗家伦提出。
“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见于宋真宗写的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3.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是陈嘉庚先生创校时提出的,仍是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为厦大私立时期的林文庆校长确立的校训。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蕴含着生命对于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与践行。
4.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饮水思源,即不忘本之意。
北周的庾信《徵调曲》中有“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宋代的宗礼《大鉴禅师殿记》中有“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哉”之句,体现出常怀感恩的精神。
爱国荣校,主要来自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的格言:“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
”深含着由“小我”而及“大我”的文化内涵。
5.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取意自《庄子·秋水》,作为固定词语最早出自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 教风 学风 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解读校训——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八字校训,汲取先贤雅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文追求的高度概况,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群体自我教育和共同奋斗的旗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
“励志”语出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
是指奋发志气,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或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励志”强调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磨砺、要拼搏,励志又远志,可成大器,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
“厚德”语出《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
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强调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
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
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寓意学校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己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攻术”语出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其中“术业有专攻”改变为专攻术业而成。
“攻术”要求志学、专学、厚学,尚能、强技、精业。
根据宁静、纯洁、尊敬、竞争校训解读
根据宁静、纯洁、尊敬、竞争校训解读概述校训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体现,宁静、纯洁、尊敬、竞争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校训。
本文将对这四个词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理解校训的内涵和意义。
宁静宁静意味着平和、安静。
在学校的脉络中,宁静体现了研究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宁静的学校环境能够让学生专心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宁静也是学生心灵栖息的地方,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个人的潜能和品质。
纯洁纯洁代表了道德、正直和纯真。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纯洁的学校环境是鼓励学生发扬正直和纯真的品质,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识别和抵制社会上的负面影响。
纯洁的学校意味着学生能够在道德准则的指导下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尊敬尊敬体现了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
学校是一个集体,尊敬是学校中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自己。
尊敬还包括对知识的尊重,学生应该珍视学校提供的研究机会,尊重知识的力量。
尊敬的学校是一个和谐、友好的研究和成长场所。
竞争竞争意味着争先、争优势。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竞争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应该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勇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力,促进个体和集体的进步。
学校应该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鼓励学生勇往直前,成为优秀的人才。
结论这份文档对校训中的宁静、纯洁、尊敬、竞争进行了解读。
宁静、纯洁、尊敬、竞争是一所学校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通过为学生营造宁静的学习环境,培养纯洁的道德品质,倡导尊重他人和自己,以及鼓励积极的竞争意识,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品质和能力的人才。
校训解释
b、校训:“明德、知新、求真、养善”明德——“明明德”(语出《大学》)是中国古人对于学校教育所承载的育人责任的概括性描述。
后一个“明”是大的意思,与“克明峻德”(语出《康诰》)中的“峻”意义相近,是指古人崇尚的至高道德标准,也是学子们努力追寻的道德境界。
我们这里的“明德”,“明”用的是前一个“明”的意思,是“知晓,彰显”的含义。
知晓做人的一般准则,发扬光大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追求,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现代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知新——“知新”(语出《论语》)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社会化教育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
教育的目的“在亲(新)民”(语出《大学》),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的过程,也是自我改造的过程。
商汤的浴盆上刻着“日日新,又日新”,学习的作用正像洗浴,让我们眼前的生活和更远的人生发生着积极地、全新的、也许是革命性的变化。
求真——古人有“贵真”(语出《庄子·渔夫》)的思想传统。
明辨是非善恶,坚持原则和真理,探求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它的规律,“求真”既是对于“格物致知”科学精神的秉持,也是对“真善美”至高境界的执着追寻。
养善——“善”是人类文明成果中最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优秀的积极的道德范式,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应回归到这个目标上来。
一个人在学校这个巨大的熔炉中,陶冶涵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学会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乐做好事,形成优秀人格,这无疑是教育最切合人的实际的成功。
c、校风:“砺志笃行求实致远”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学校,在确立了远大的志向的时候,就应该为即将面对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困难中奋起,在困难中增长才干,“砺”的含义不仅在于这样的过程,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可贵的一以贯之的恒心和志气。
“笃”是对我们做事的态度和风格的概括——认真而执着,具体可表述为: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有始有终,注重过程,强调细节。
“求实”两个字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追求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追求有实效的结果。
大学校训
《格言联璧》.[清]金兰生先生崇德效山,藏器学海。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大学校训1、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北京大学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4、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5、东南大学:止於至善6、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7、复旦大学校风:文明团结健康奋发8、复旦大学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9、浙江大学:求是创新10、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11、天津大学:实事求是12、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12、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3、暨南大学:忠信笃敬14、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15、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16、同济大学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17、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18、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9、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20、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华中科技大学:团结、求实、创新、进取武汉化工学院:团结、严谨、勤奋、求实华中农业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武汉科技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中南民族学院:团结、勤奋、博学、创新中国海洋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1、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北京大学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3、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5、东南大学:止於至善6、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7、复旦大学校风:文明团结健康奋发8、复旦大学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9、浙江大学:求是创新10、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11、天津大学:实事求是12、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12、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3、暨南大学:忠信笃敬14、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15、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16、同济大学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17、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18、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9、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20、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1、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为人师表22、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23、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24、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25、东北大学校风:献身求实团结创新26、西北大学:公诚勤朴27、上海大学:自强不息28、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29、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30、国防科技大学:奉献求实31、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32、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34、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35、云南大学校风:高远务实勤勉卓越36、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37、对外经贸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38、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39、西南联大:刚毅坚卓40、东莞理工大学:团结守纪求实进取41、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42、西南政法大学:求实创新团结奋进43、大连理工大学:团结进取求实创新44、深圳大学:坚定信念,崇尚科学,团结进取,文明修身,奋发成才。
校训含义
校训含义:
团结:词义为: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
大双完小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讲团结。
要做到与群团结、师生团结、师与师、生与生之间的团结,上下左右要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讲团结就要互相帮助,班内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进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
进取是楚文化“和衷共济,发愤图强”精神的浓缩,是长江“奔腾不息、百折不回”精神的凝炼。
意在倡导师生修身治学,在成长成才、追求真理、建功立业等方面百折不挠,超越自我,永远向前。
勤奋:词义为;不懈的努力。
要完成教育重任,必须勤奋刻苦,不懈的奋斗。
老师要勤奋,认真备课辅导,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书育人;学生要勤奋努力地学习,知识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与骄傲。
俗话说:“勤能补拙”、“天才出于勤奋”,只有老老实实的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真知。
求实:实事求是,诚实守信。
实就是指真实、实际、果实、诚实。
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取得成果;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总之,“团结、进取、勤奋、求实”这八个字紧密联系,团结是基础,勤奋是精神,求实是态度,进取是目的。
学习进步,干好工
作,没有团结的基础。
勤奋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是达不到进取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勤奋严谨求实
——遵化市平安城中学西校校训解读
遵化市平安城中学西校,创建于1956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它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前行,藉着永不褪色的信念,秉承“文明、勤奋、严谨、求实”之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办学宗旨,形成全面发展,成功激励的办学特色。
五十年薪火相传,厚重的历史积淀凝结深邃的文化特质;
五十年励精图治,平中人开拓创新树立一座座坚实的里程碑。
文明:《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周易》强调:“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一个人的为学修业是以品德的涵养、修炼为前提,
人格完善之基本,是人生教育之基础。
故《尚书。
君陈》有云:“至冶馨香,感于神明。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我校将“文明”臵于首位,将“做人”放在“做学问”之前,一方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德育优先的基本原则;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一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勤奋:就是“勤勤恳恳地努力学习”。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勤奋就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追求卓越,扬帆济世的进取精神,它倡导师生勤于工作和学习,立奋发向上之心志;培养学生铸就坚毅刚强之品格,未来人生知难而上,遇挫不馁,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
严谨: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求真务实。
古语有云:“博弈之道,贵乎严谨”,可见严谨对事物发展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它要求师生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扎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的精神;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急功近利的作风。
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
求实:即追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歌德曾说:“思想活跃而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最现实的任务,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
”教育乃“求真务实”的过程,它要求学生以脚踏实地之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励身躬行”的重要性;也要求教师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师生共同践行成为一种品质、一种精神。
为者常成,行者长至,平中人将校训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笃行实践形成平中的精神内核。
第二则参考:
明德砺志笃学躬行
一、“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
具有理解、普遍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既包含团结协作之义,合乎我校加强素质教育、建设校园文化、无污染校园等精神。
明作形容词时,指美好的品德。
作动词时可解为修养美好的品德。
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为馨。
”(明德为馨——真正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之德。
”
二、砺志:“立志”:立定志向。
“砺志”:激励心志,集中心力于某种事业。
而“砺”语出《山海经〃西出经》“崦嵫之山,苕(若)水出焉,其中多砥。
”郭璞注:“磨石也。
精为砥,粗为砺”。
本义为磨刀石。
又可引申出勉励,磨炼节操与德行之义,可喻兰州二十中学,兰州二十中的每一位教师即是默默奉献的磨刀石,让每一把钝刀(学生)经磨刀石打磨,若新发于硎,挫而弥坚。
三、笃学:“笃”《辞海》中有两个解释①深厚,结实《诗、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②诚笃;忠实。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综上解释“笃学”即专心好学,笃志不倦,追求卓越之意。
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海无涯苦做舟,”“苦”是对“笃学”的又一阐释。
“笃学”还符合孔子“生无所息”的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躬行:躬:身体。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躬胝无胶。
”司马贞索隐张楫曰:“躬,体也”,引申为自身;亲自。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学以致用才是大用,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求师生在反复的躬亲实践中去开拓、创新。
新校训的特点合乎我校办学理念,涵盖德育、智育、为人生的意义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现代中学校训特征;与我校历年发展中所形成的精神吻合,与我校发展的理念一致;师生适宜,大多数人都明白涵义,而且还能找到相应出处,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