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
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与其再生培养体系的建立前言: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麦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在种子学上则称为种子,通常称为小麦。
麦粒皮色有红白之分,红皮的叫红麦,白皮的叫白麦。
由于品种和受环境影响不同,红皮小麦又有深红色和红褐色;白皮小麦又有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之分。
一:目的及意义我国小麦目前的状况有以下几点:1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面积4亿亩、产量9000万吨左右,分别占世界总量的 12%和18%,均居世界第一位。
2 我国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
据中国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 03/04市场年度(7月至次年6月)春小麦播种面积仅为190万公顷,较上年度减少5%,这是多年来中国春小麦种植面积首次低于200万公顷;预计03/04年度春小麦产量为580万吨,较02/03年度下降7.48%。
我国的小麦种植面积不断的减小,总产量也在不断减少。
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状况,农业大国,主产小麦,但小麦的产量的质量都不是很好,种植面积又在减少,本研究主要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二:综述国内外对小麦的研究状况2.1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张小红,闵东红,邵景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试验方法:以普通小麦的幼穗和幼胚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由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试验,研究了幼穗和幼胚外植体及低温预处理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分离中研究了酶浓度和配比、酶解时间及蔗糖浓度等因素对幼胚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和纯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麦幼穗离体培养时,以1.0~1.5 cm长度的幼穗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小麦幼穗和幼胚外植体采后低温储藏时不易超过3 天,时间太长会影响愈伤组织诱导;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0.6 M甘露醇分离原生质体较好,最佳酶解时间为4~6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较高。
2.2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王廷璞,陈荃,崔爱明,刘瑞媛,马伟超(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1)试验方法:小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综述了近年来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情况。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Mar.,2008 Vol.28 No.2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王廷璞,陈 荃,崔爱明,刘瑞媛,马伟超
(天水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 要:小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综述了近 年来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情况。研究资料表明:小麦组织培养中,不同来源和不同生理状态的 小麦外植体 (幼胚、幼穗、花药、成熟胚、叶、根等),在愈伤组织诱导和获得再生植株的能力方面均显示了优 点和不足。
1.2 幼穗 以小麦幼穗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全苗的 试验已有报道。[21- 23]与小麦幼胚相比较而言,幼穗 具有取材范围大、利用率更高、周期较短、出愈率 高、愈伤块大、容易灭菌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21]除 此之外,幼穗可不进行继代培养而直接转入试管进 行分化培养,避免因继代培养造成污染而延长时 间,从而缩短组培进程。因此,小麦幼穗也是良好 的离体培养材料。目前,国内外已都有报道小麦幼
42贺杰等研究指出植物激素对于组织和细胞培养中的器官或胚状体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类物质的相对浓度控制着芽的分化和根的再生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的形成而抑制芽的分化而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则促进芽的形成而抑制根的生长
2008 年 3 月 第 28 卷 第 2 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3 培养基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 础。在设计和选择培养基时,应当根据细胞的特性 和要求,选择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以满足细胞 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的需要,并调节至适宜的 pH值,主要考虑基本培养基和各种激素的浓度及 相关比例。据研究:MS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双子 叶植物;B5和N6培养基适合于许多单子叶植物,特
影响小麦愈伤组织发生因素的研究

影响小麦愈伤组织发生因素的研究摘要研究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和培养基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优于成熟胚;含2mg/L 2,4-D的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优于含0.5 mg/L 2,4-D的MS培养基;潍麦9品种诱导愈伤组织比鲁麦21和烟农15的频率高。
关键词小麦;愈伤组织;基因型;培养基;外植体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种是作物育种的一种有效途径,研究优化小麦组培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是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以山东省潍坊地区广为栽培的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和培养基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基因型为潍麦9、鲁麦21、烟农15等3个小麦品种,均为山东省潍坊地区的主栽品种,种子由潍坊市农科院提供;外植体为幼胚和成熟胚;培养基有MSD①:MS培养基+0.5 mg/L 2,4-D+400mg/L水解酪蛋白+400mg/L脯氨酸,pH值5.8;MSD②:MS培养基+2mg/L 2,4-D+400mg/L水解酪蛋白+400mg/L脯氨酸,pH值5.8;MSD③:MS培养基+1mg/L 2,4-D+400mg/L水解酪蛋白+400mg/L 脯氨酸,pH值5.8;MSD④:MS培养基+0.1mg/L 2,4-D+2mg/L 6-BA+400 mg/L 水解酪蛋白,pH值5.8。
1.2试验方法1.2.1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
取开花授粉后14~16d的3个小麦品种的幼嫩种子,分别先用70%的乙醇消毒1min,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的HgCl2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3次。
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出幼胚,盾片朝上接种于培养基MSD ①、MSD ②上,置于25℃的培养箱中暗培养3周,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培养基MSD ③上进行继代培养3周,然后转接到培养基MSD ④上进行光照培养(光照时间15h/d,温度25℃)[1,2]。
不同品种小麦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不 同品种 小麦未成熟胚 愈伤组织诱导 的研 究
高 汝 勇 ,李 会 芬
( 水学院 衡 生命科学系,河北 衡水 030 ) 500
摘 要 :以衡水地区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和基因型均影响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在
M 2培养基上平均诱导率最 高. 高浓度的 24 D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邯麦 67 ,一 12和石麦 1 4在 24D浓度为 2 ,- m/ gL的培养基上诱 导效果最好 , 良星 9 在 24D浓度 为 lgL的培 养基上诱导效 果最好.邯 麦 67 最适于组织培 养. 9 ,- m/ 12
22 不 同小麦品种 愈伤 组 织诱 导 率 不 同 . 各 品种 的诱 导率结 果见表 2 .石麦 1 4的平均诱 导率最高 ,达 9 .  ̄, 良星 9 7 76 / 9最低 ,仅为 8.% 90 .对于 邯麦 67, 当 24D浓度在 02 gL范围 内时 ,随浓度 的提 高诱导率呈上升趋势 ,在 M 12 ,_ .~2m/ 3培养基上未成 熟胚全部形成 愈伤 组织 .当浓度大于 2m/ gL时,诱导率却呈 下降趋势 .良星 9 9和邯麦 6 7 相 似 ,随 24D 12 ,_ 浓度 的增加诱 导率先上升后下 降,在 M 2培养基上诱导率最 高,为 9.  ̄.对于石 麦 1,在 M 和 M 336 / 4 1 2上 ,诱
关键 词 :小麦;未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
中图分 类号 :Q 4. 93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0520)405—2 6326 (080—030
组 织 培养 和基 因 工程 相 结合 是进 行 小麦 遗 传 改 良的一 种 高效 率 的途 径 ,而 愈 伤 组织 诱导 是 整个 改 良 工作的基础 . 目前小麦 的多个部位可 作为外植 体用于离 体培养研 究 ,如未成 熟胚 ,幼穗 , 熟胚 .幼 胚 成 愈伤 组织 具有较 高 的再分 化 能力 ,是最 为 理想 的转 化受 体 .本实 验研 究衡 水地 区 3个 主栽 小 麦 品种 的离 体 培养 ,以期 为小麦 品种 的遗传 转化 奠 定基础 .
四种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四种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
小麦花药是小麦的重要器官,其愈伤组织可以用于小麦育种及基因转化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四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本次实验所用的材料如下:•小麦花药:采自生长正常的小麦植株上,具有较好的活力。
•MS培养基:Murashige 和Skoog所发明的基本细胞培养基。
•B5培养基:Gamborg等所发明的培养基。
•NB培养基:Nitsch 和Nitsch所发明的基本培养基。
•LS培养基:Linsmaier和Skolinska所发明的基本细胞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6-Benzylaminopurine(6-BA)等。
方法1.取一定数量的小麦花药,并用1% NaCl 和70%乙醇分别消毒10分钟。
2.将小麦花药移植到4种不同培养基中,并分别添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具体实验组合如下: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MS 1.0~2.0 mg/L 2,4-D + 0.5~1.0 mg/L 6-BAB5 1.0~2.0 mg/L 2,4-D + 0.5~1.0 mg/L 6-BANB 1.0~2.0 mg/L 2,4-D + 0.5~1.0 mg/L 6-BALS 1.0~2.0 mg/L 2,4-D + 0.5~1.0 mg/L 6-BA3.将培养基接种于含固相体积分数为2%的琼脂中,37℃下烘干 30min。
4.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小麦花药,培养温度为26±1℃,光周期为16 h/d,光照强度为2500 lx。
5.诱导愈伤组织,观察培养基中小麦花药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数量和效果。
结果和讨论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培养基花药诱导时间 (d) 花药愈伤组织数 (个) 诱导愈伤组织成功率 (%)MS 10-15 24 80B5 15-20 12 40NB 20-25 8 26.7LS 25-30 18 60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 MS 培养基诱导 10-15 天产生小麦花药愈伤组织效果最好,成功率达到了 80%;基于 B5 培养基相对来说要较迟一些,花药愈伤组织数量显著减少,成功率只有40% 左右;基于NB 培养基,小麦花药愈伤组织最少,成功率仅为 26.7%;基于 LS 培养基,10 天左右可以诱导小麦花药形成愈伤组织,成功率为 60%。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研究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为了研究新疆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为建立高效和稳定的成熟胚愈伤诱导转化体系提出理论依据。
选取有代表性的、在新疆大面积推广的高产、优质和广试性的新春9号、新春11号和新春26号等3个春小麦品种进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对不同取材方式、培养条件、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新春9号、新春26号采用刮碎胚的方式,在25 ℃环境下暗培养7 d,获得的愈伤组织适合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产量频繁受到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影响。
近年来,新疆的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4年计划种植面积113.33万hm2,其他省市育成的小麦品种很难适应新疆特有的干旱和高盐等胁迫生态环境,因此亟需充分利用新疆自育的小麦品种。
采用常规的育种方式获得小麦新品种(系)需要较长的育种周期,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利用转基因方式培育新品种(系)[1],利用分子改良技术来培育适应新疆环境的高产优质小麦[2]。
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进行小麦遗传转化所选用的受体材料一般是小麦的幼胚,再采用基因枪轰击或农杆菌介导的方式[3-4]进行遗传转化,再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导成苗;但小麦幼胚取材受到时间、空间和季节的限制,合适的取材时期均难以把握,所取材料的生理状态、发育阶段是否一致性也不能很好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转基因小麦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应用[5]。
而小麦的成熟胚取材较方便,且不受季节、植株发育阶段等因素的限制,能保证不同个体间生理状态的一致性,因此建立高效的成熟胚再生体系已成为小麦遗传转化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以新春9号、新春11号和新春26号等3个新疆春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受体,对不同的取材方式、培养时间和培养的温度进行探索,最终确定了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为新疆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采用新春9号、新春11号和新春26号等3个新疆的春小麦品种。
农杆菌转染小麦愈伤实验步骤

农杆菌转染小麦愈伤实验步骤一小麦愈伤的诱导(1)小麦无菌种子的获得幼胚无菌水洗1遍,75%的酒精30 S,无菌水洗1遍,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洗3遍。
成熟胚无菌水洗1遍,75%的酒精30 S,无菌水洗1遍,升汞浸泡15min,无菌水洗3遍。
(2)小麦胚愈伤的诱导将剥的胚接到诱导培养基上。
培养一周既有愈伤生成。
二农杆菌的培养农杆菌培养用YEB培养基农杆菌菌株:EHA105 GV3101(有卡纳和利福平抗性)每次转染都要划单菌落,单菌落培养两天。
挑单菌落试管培养十八小时左右后,按1:100扩培,再培养6—7小时至OD600在0.6—0.8之间。
然后离心6000rpm 8min,最后用重选液重悬菌体至OD600在0.8左右,即可侵染愈伤。
三农杆菌转染小麦愈伤所需准备的材料小麦愈伤共培养基(含无菌滤纸)80ml离心管空罐头瓶枪头(蓝、黄)无菌滤纸农杆菌的侵染:把培养好的愈伤置于空罐头瓶中,再将重悬好的菌液倒入装有愈伤的罐头瓶中浸泡20min,期间可间歇性轻摇。
之后将重选液倒出,愈伤置于无菌滤纸上,晾去水分之后放在共培养基上,23℃培养2—3天。
愈伤的脱菌:将农杆菌侵染过的愈伤放在空罐头瓶里,用脱菌液浸泡40min。
之后将脱菌液倒出,把脱过菌的愈伤放在无菌纸上晾干水分,转接于恢复培养基上恢复一周。
阳性愈伤的筛选:将恢复培养基上的愈伤转接到筛选培养基上,筛选三周。
小麦愈伤的分化:将经过筛选的愈伤置于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大约一个月既有绿点出现。
不同培养基的配方愈伤诱导培养基 MS+2,4-D 2㎎/LYEB培养基牛肉浸膏 5.0 g/L 胰蛋白胨 5.0 g/L 酵母提取物 1.0 g/L蔗糖 5.0 g/L MgSO4.7H2O 0.5 g/L 用NaOH调PH至7.0重选液 1/5MS+AS 200mM/L共培养基 1/5MS+AS 100mM/L+琼脂8 g/L脱菌液 MS+ Timentin 500㎎/L恢复培养基脱菌液+琼脂8 g/L筛选培养基 MS+ Timentin 250㎎/L+琼脂8 g/L分化培养基 MS+ Timentin 250㎎/L+植物凝胶2 g/L(两周后试着去除抗生素)。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作者:李洁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16期摘要:为建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胚的转化体系,获得转基因的小麦再生植株,对小麦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以新春6号和新春9号小麦幼胚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诱导培养基对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结果表明,4种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和诱导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MCIMA+KT高于其他3种培养基,新春6号和新春9号诱导率分别为53.80%和52.25%,愈伤组织的质量级别为A级,属于极适宜进行遗传转化状态。
SD2培养基上诱导出的2个小麦品种愈伤组织分别为0.002%和0.59%,是不适宜进行遗传转化的培养基。
新春6号和新春9号2个基因型诱导的愈伤组织数量和质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适于进行遗传转化。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胚;愈伤组织;诱导中图分类号:S512.1;Q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6-3930-03Abstract: To establish the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wheat immature embryos, and regenerate transgenic wheat plants, Xinchun 6 and Xinchun 9 immature embryos of wheat were used to screen medium for callus induction of immature embryos with different in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 kinds of culture media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quality and induction rate of the callus induced. MCIMA + K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hree with induction rate of 53.80% and 52.25% and the A level of callus. It was suitable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he induction rate of the SD2 callus was 0.002%and 0.59% and was not appropriate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lture medium. XinChun 6 and XinChun 9 wheat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on two genotypes of callus induced, both were suitable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he best suitable time for immature embryos culture of spring wheat Xinchun 6 and XinChun 9 were 3~4 d after flowering.Key words: Triticum aestivum Linn.; immature embryo; callus; induction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与其再生培养体系的建立前言: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麦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在种子学上则称为种子,通常称为小麦。
麦粒皮色有红白之分,红皮的叫红麦,白皮的叫白麦。
由于品种和受环境影响不同,红皮小麦又有深红色和红褐色;白皮小麦又有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之分。
一:目的及意义我国小麦目前的状况有以下几点:1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面积4亿亩、产量9000万吨左右,分别占世界总量的 12%和18%,均居世界第一位。
2 我国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
据中国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 03/04市场年度(7月至次年6月)春小麦播种面积仅为190万公顷,较上年度减少5%,这是多年来中国春小麦种植面积首次低于200万公顷;预计03/04年度春小麦产量为580万吨,较02/03年度下降7.48%。
我国的小麦种植面积不断的减小,总产量也在不断减少。
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状况,农业大国,主产小麦,但小麦的产量的质量都不是很好,种植面积又在减少,本研究主要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二:综述国内外对小麦的研究状况2.1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张小红,闵东红,邵景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试验方法:以普通小麦的幼穗和幼胚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由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试验,研究了幼穗和幼胚外植体及低温预处理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分离中研究了酶浓度和配比、酶解时间及蔗糖浓度等因素对幼胚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和纯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麦幼穗离体培养时,以1.0~1.5 cm长度的幼穗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小麦幼穗和幼胚外植体采后低温储藏时不易超过3 天,时间太长会影响愈伤组织诱导;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0.6 M甘露醇分离原生质体较好,最佳酶解时间为4~6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较高。
2.2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研究进展王廷璞,陈荃,崔爱明,刘瑞媛,马伟超(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1)试验方法:小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综述了近年来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情况。
研究资料表明:小麦组织培养中,不同来源和不同生理状态的小麦外植体(幼胚、幼穗、花药、成熟胚、叶、根等),在愈伤组织诱导和获得再生植株的能力方面均显示了优点和不足。
不足之处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受到生物、非生物等因素的胁迫,严重影响其产量及品质。
2.3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贾海燕, 王洪刚 (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试验方法:以农艺性状较好的24 份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筛选出了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植株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材料山农995604 和F281- 10, 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以及较长时间保持分化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愈伤组织的继代过程中, 保持较高浓度的2, 4- D, 或对愈伤组织进行交替继代培养有利于较长时间保持其再生能力。
最佳取材时间在开花后15d 左右,而对于在开花后25d 取的大龄胚, 若仅挑取盾片组织进行接种, 也可以获得质量较高和再生能力较强的愈伤组织。
2.4 不同质量浓度!,2.4-D对硬粒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谷立坤,张建云,张世敏,贾新成(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试验方法::以5种硬粒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其在9种不同诱导培养基、2 种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出愈率、诱导愈伤组织质量及分化率的差异。
结果表明:在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当2,4-D的质量浓度在2.5~4.0毫克每升时,5 种小麦的愈伤组织均较好;在小麦愈伤组织的分化阶段,2,4-D的质量浓度的变化对不同小麦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效果不同,但缺乏规律性;小麦的出愈率与愈伤组织质量无明显关系。
2.5 不同小麦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变异性研究 R·G·希尔斯和E·L·迪克德试验方法:该项研究考查了39个冬小麦(Triticam aestivum L)基因型组织培养应用的可能性。
组织培养材料是12日龄未成熟种胚。
愈伤组织诱发在每升含有1.0mg 2,4-D的改性Mwrashige和skooge培养基上进行, 在每升含有0.5mg2.4-D的同一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然后转移到2.4-D含量为0.1毫克每升培养基上诱发茎,在不含2.4-D培养基上形成整株小麦。
本研究对小麦不同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愈伤再生体形成、继代培养以及对分培的反应和再生植株的能力几方面的变异性作了观察。
在4次分培(90~125)后,有18种基因型具有再生能力。
240天后有五种基因型的培养材料仍保持全能性。
420天后ND7532和Roughrider的组织培养物仍具全能性。
选系ND7532,愈伤体诱导,愈伤再生体形成百分率、离体培养下的生长速度和具有全能性的愈伤组织的比率, 均高于其他基因型。
如果选用适当的基因型材料, 是肯定能够由未成熟种胚组织诱导出来小麦植株的。
本研究的结果, 由愈伤组织再生出532 株, 其中510 株结实。
看来栽培小麦对组织培养中的反应因材料的基因型而异, 因而适于用做组织培养的好品系是可以鉴选出来的。
三:总结:综上所述,既有成功点也有不足。
由于小麦基因型的不同,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上述都是单一的叙述了某一个方面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且取得了成功,但它们共同作用又将如何?以下主要研究小麦的基因型,激素以及外植体的选择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实验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材料小麦品种(系) 的种子鄂恩1 号、鄂麦11 、鄂麦12 、鄂麦14 、鄂55072 、鄂48359 、鄂9425036 、中麦9 号和荆35 等由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矮孟牛和山农1355 由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所提供;甘春18 由甘肃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所提供;绵阳26 由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提供;稳千一和邯4589 由河北省邯郸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所有实验材料均采自本校试验地.。
1. 2 实验方法幼穗取材是在小麦拔节初期,在麦苗基部用手可以摸到2~3 个节时,将幼穗连同叶鞘一起剪下,剥去外层叶鞘,截断,留2 节,长6 cm 左右,上端用密封胶带封口;在无菌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0. 1 %的升汞消毒约4 min ,无菌水冲洗4~5次;接着将幼穗剥出,选取长1 cm 左右的幼穗,切成长约1 mm 的小段接种在幼穗诱导培养基上.幼胚取材是在小麦开花后15 d 左右,当幼嫩的种子呈灰绿色尚被白色茸毛,盾片成半透明状,直径在0. 6~1. 2 mm 之间,幼胚大小占盾片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剪取,将剪下的麦穗剥出麦粒,在无菌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0. 1 %的升汞消毒约4min ,无菌水冲洗4~5 次;将幼胚盾片剥出,盾片向上接种在幼胚培养基上. 成熟胚接种方法同幼穗,但消毒时间为8~10 min.接种好的材料直接放置在24 ℃的条件下暗培养25~40 d 后统计诱导结果;然后将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在每d 16 h 光照、24 ℃的条件下培养30~35 d 后统计分化结果.幼穗诱导培养基为L72V 培养基,添加2 ,42D0. 5~6 mg/ L ,或Picloram 2~6 mg/ L. 幼胚和成熟胚诱导培养基为MSS AA/ 2 培养基,添加2 ,4-D 0. 5~6 mg/ L ,或Picloram 2~6 mg/ L. 幼穗、幼胚分化培养基均为R 培养基,添加2 ,42D 0. 01mg/ L ,KT 3 mg/ L.L7-V 培养基为改良的L3 培养基(减去维生素,硝酸铵质量浓度为2. 5 g/ L ,硝酸钾质量浓度为15 g/ L) . MSS AA/ 2 培养基为改良的MS 培养基(维生素含量减半,不加甘氨酸,另加Glu 750mg/ L , Pro 150 mg/ L , Asp 100 mg/ L) .各种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诱导率= 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块数/ 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植株再生率= 分化出绿苗的愈伤组织的块数/ 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成苗率= 分化出的绿苗数/ 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影响小麦因素2:实验结果表1 激素的调节作用比较(ρ为激素的质量浓度, r1 为诱导率)表2 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统计结果表3 不同小麦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比较材料名称接种数 %/1r %/2r %/3r 鄂恩1 号鄂麦11鄂麦12鄂麦14鄂55072鄂48359鄂9425036中麦9 号荆35 材料名称 激素 1/-∙L mg ρ%/%/%/321r r r 鄂恩1 号 Picloram 2.4-D2462463:参考文献1:胡尚连 尹静 植物细胞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1.12:王万军,王文芳,曹建军,等.小麦叶片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诱导。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401-405.3:贾海燕,王洪刚; 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1):9-14. 材料 外植体类型%/1r %/2r %/3r 鄂恩1 号 鄂麦11 鄂55072幼穗幼胚成熟胚幼穗幼胚成熟胚幼穗幼胚成熟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