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4.第四节 鱼
家有儿郎必收藏,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知识梳理
![家有儿郎必收藏,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5ab93f9ec3d5bbfc0a745d.png)
家有儿郎必收藏,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知识梳理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鱼1.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2)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3)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身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
2.多种多样的鱼(1)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来获取食物和()。
②能在()。
(2)四大家鱼是:()鱼、()鱼、鲢鱼、鳙鱼。
(3)鱼的外形呈(),可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部分:()、()、()。
(4)鱼在游泳时主要靠()和()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5]背鳍、[1]胸鳍和[2]腹鳍有()的作用,[4] ()有决定()作用,[6] ()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5)鱼的呼吸器官是(),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这是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6)鱼鳃为()色,因为内含丰富的();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根据鳃丝的颜色可以判断鱼大致死亡的时间。
(7)水由()流入鳃,然后由()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的含量减少,()的含量增高。
(8)鱼类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覆盖;用()呼吸;通过()和()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参考答案1.(1)脊柱(2)脊柱(3)脊柱2.(1)①游泳防御敌害②水中呼吸(2)青草(3)流线型阻力头部躯干尾(4)躯干尾部保持平衡尾鳍前进方向侧线(5)鳃(6)鲜红毛细血管水(7)口鳃盖后缘氧气二氧化碳(8)鳞片鳃躯干尾部。
2022年人教版生物《第四节 鱼 》精品课件
![2022年人教版生物《第四节 鱼 》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b8142cb9f3f90f77c61bb4.png)
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 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例如:原 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状元成才路
自 动 调 节 能 力
状元成才路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 的。这些生态系统是 不是各自独立、彼此 互不相干呢?
【阅读p30资料分析并讨论】
状元成才路
灌溉 供水
形成
流入
状元成才路
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鸟类迁徙
状元成才路
鱼类洄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胸鳍之后,尾鳍之前的部分
D.腹鳍之后,臀鳍之前的部分
当堂检测
5.以下哪些“鱼” 是冒名者? 鲫鱼、鲑鱼、蝴蝶鱼、墨鱼、 海马、鲨鱼、射水鱼、娃娃鱼 鲸鱼、金鱼、小丑鱼 章鱼、鳄鱼、泥鳅、鳝鱼 鲍鱼、鱿鱼
状元成才路
想一想,议一议
从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 发现,在南极海洋中的鱼、磷虾 和企鹅等动物体内发现了从未在 南极施用过的农药DDT。
状元成才路
草原可作畜牧业基 地,还可以保持水 土、防风固沙。
状元成才路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 多水和过湿条件下 形成的,以沼泽植 物占优势,动植物 种类丰富。
状元成才路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 蓄洪抗旱的作用,被 誉为“地球之肾”
海洋生态系统
状元成才路
海水盐度高,植物 以微小的浮游植物 为主,动物种类很 多,大多数能在水 中游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4鱼知识归纳与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4鱼知识归纳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99b1a2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0.png)
第四节鱼01学问管理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多种多样的鱼(1)鱼的种类淡水鱼:我国淡水鱼有1 000多种,闻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海洋鱼:我国的海洋鱼约有2 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鲅鱼等。
注意:不是所出名字带鱼的都是属于鱼类。
如章鱼、墨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并非全部的鱼的名称中都有“鱼〞字,海马、泥鳅、中华鲟都属于鱼类。
(2)鲫鱼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结构:鲫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体型:鲫鱼的外形呈流线型。
体表:有鳞片覆盖,其上有黏液。
运动: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摇摆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
(3)鱼的呼吸鱼鳃的构造:呼吸运动:鱼的口和鳃盖后缘运动是交替张合的。
水流流淌:由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地方流出。
气体改变:流入水和流出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改变:流入的水,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含量少。
(4)鱼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摇摆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及人类的关系:鱼作为水产业的主要产品,是人们获得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此外,鱼对人类还有许多用途,例如,鱼鳞胶用鱼鳞熬制而成,在食品、医药和扮装品产业上有广泛应用,鱼肝油有保健功能。
保护:国家对渔业消费实行以养殖为主;制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展捕捞;制止运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展捕捞。
02例题解读【例1】(青岛中考)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觉卖鱼的叔叔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A.削减水的阻力,促进鱼的运动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D.进步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解析】鱼在水中游泳,呼吸靠鳃,而鱼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室温下,水中能溶解的氧气的量比较少,所以卖鱼的叔叔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https://img.taocdn.com/s3/m/2601182fbe23482fb5da4c4a.png)
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 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胸鳍
辅助胸鳍和 臀鳍保持身
体平衡
产生前
保进持的动身 体平力 衡
腹鳍
臀鳍
尾鳍
2.鱼类能在水中呼吸
鳃盖
鳃丝
鳃耙
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密布
毛细血管)
鳃弓
鱼 的 呼 吸
含氧多的水
口
鳃 含氧少、含二
氧化碳多的水
鳃盖
鳔
鲫鱼体内有鳔: 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
的协调作用下, 使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停留。
鳔
小结
第四节 鱼
鱼能生活在水中的两大特点:
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鱼的主要特征
在水头中部运动 时有利于减
小阻力
躯干部
身体呈流线型或
梭形,通常左右
侧扁 尾 部
体表常有鳞 片覆盖,鳞 片表面常有
黏液
对于身体起 保护作用
保护身体的作用
鳞片
保持身体平衡
背鳍
感知作 转换方向
鳃盖 用
侧线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第四节 鱼 2课时 教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第四节 鱼 2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118e2df111f18583d05ac7.png)
第四节鱼(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鱼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鲫鱼、鱼的骨胳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教学过程(一)鱼的生活习性1.设疑:同学们,你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吗?寒冷的冬天和赤日炎炎的夏天会对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经教师适当点拨,认识到不同鱼类具有不同食性,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
3.师生归纳: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
鱼是变温动物,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
(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被称作动物进化史上的巨人,为什么能获得此称号?它的身体中和以前学习的动物相比,出现了什么特殊的结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注意区分脊椎与脊柱的区别)课件展示根据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些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葵、水母扁形动物——涡虫、绦虫、血吸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丝虫、线虫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软体动物——河蚌、螠蛏、乌贼节肢动物——蝗虫、蜘蛛、蜈蚣、虾脊椎动物包括哪些?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三) 四大家鱼:多种多样的鱼,使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常见的淡水鱼——四大家鱼1、鲢鱼,生活在水体的最上层,主要吃水表的浮游生物,体表鳞片白色,因此被称作白鲢2、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吃水生的小鱼小虾,体表鳞片白色,背部有黑斑,因此被称为花鲢3、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主要吃水体下层的水草,体表鳞片淡青色。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b190f114791711cd79178f.png)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农民战争第四节鱼教材分析鱼类是哺乳类中较低等鱼类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河里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支持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体认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
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相配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中同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特性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体来。
5.形态理解与石斑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暧昧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化学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观念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稳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真核细胞与环境观点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进一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日常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顾虑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禽鸟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西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弊病: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管吻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石斑鱼前方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可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迈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表现形式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f7a4e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6.png)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其中鱼类研究也是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对于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来讲,鱼类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知识点吧。
1. 鱼类的基本结构和生物特征鱼类的身体通常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
在头部可以看到眼、口、鼻等组成部分,而身体的躯干部分则又分为背鳍、尾鳍和腹鳍。
另外,在鱼类身体表面还长有鳞片,在这些鳞片之间会分布着某些生殖器官。
鱼类没有肺呼吸器官,而是在鳃上通过与外界的交换作用来呼吸氧气。
2. 鱼类怎样活动在水下生活的鱼类,在行动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其中,一些慢活动的鱼类通常如同懒洋洋地游动前进。
而一些快活动的鱼类就会快速摆动尾鳍,以快速前进。
还有一些普通的鱼类则会把身体侧倾一些来保持与水流的相互作用,以便行动。
3. 鱼类的视觉系统和适应环境在水中能够清晰看到周围的环境对于鱼类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需要在水下迅速地觅食和逃避捕食者。
鱼类的眼睛通常会随着它们移动头部的方向而进行相应的转动,这样能够很方便地观测周围的环境。
另外,鱼类的视网膜通常会较多地包含视觉色素,这些色素有助于它们区分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4. 鱼类的繁殖方式鱼类的繁殖方式通常有内受精和外受精两种方式。
其中,外受精的鱼类通常是在水中进行交配,然后将卵子和精子在水中进行结合。
而内受精的鱼类则是直接在体内进行受精作用。
在受精完成后,鱼类一般会选择寻找或者制造一个安全的场所来产卵和孵化。
5.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鱼类在水中担当着重要的食物链角色。
它们可以食用其它生物如小型浮游生物或小型鱼类之类,同时也会被其它食物链上的生物,如水生鸟类、食肉动物等等所捕食。
另外,鱼类还对其它水生生物的种群和数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总之,鱼类作为自然生物界的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来说,上述的鱼类知识点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鱼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鱼](https://img.taocdn.com/s3/m/e33ffddf0b4e767f5bcfce39.png)
细
胞
• 思考: • 1、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
进入鳃和流出的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 成分有什么变化?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 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 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 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D )
A、鲸鱼 B、章鱼 C、甲鱼 D、海马
2、能使动物生活在水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A、能游泳
B、具有鳃
C)
C、能在水中运动和呼吸
D、要有各种鳍和强大的肌
3、鱼能在停留在不同的水层,这是通过什么作用调节的( D )
A、尾鳍的调节作用
B、鱼鳔的调节作用
C、水对鱼的浮力作用
思考
• 1、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名称中都有 “鱼”,如甲鱼、鳄鱼、娃娃鱼、鱿鱼、 章鱼和鲨鱼,它们都属于鱼类吗?
• 鲨鱼拥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大家庭中 的一员,甲鱼、鳄鱼用肺呼吸,属于爬 行动物,娃娃鱼是大鲵的俗名,属于两 栖动物,章鱼和鱿鱼身体柔软,是软体 动物。
海洋里有一种生 物叫海马,它体形奇 特,有鳍,用鳃呼吸。 海马属于鱼吗?
类,,状 、,
比目鱼:栖息于海底,成鱼的眼睛移到身 体的同一侧,没有眼睛的那侧身体朝向海 底。
思 考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 关重要: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 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一、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体色特征
什这有比 观
么种什较 察
关 系 ?
体 色 与 水 生 环 境 有
6.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对鲫鱼生活的作用是( B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鱼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鱼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8acc793915f804d2a16c12f.png)
第四节鱼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情景导入]1、播放鱼游泳的视频:《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2、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第四节 鱼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 鱼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a307b0172ded630b1cb6c5.png)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探究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鱼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教学图片】鲫鱼身体的结构》图片资源、《【教学实验】观察鲫鱼》视频资源、《【活动设计】调查鱼类产品》活动卡片资源、《【知识解析】鱼类-小结》思维导图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温故知新:1.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统称为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2.“四大家鱼”是哪几种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一天,小鱼看到蝗虫飞来飞去,嫉妒地说:“飞算什么本事,你能在水里游泳吗?”,蝗虫说:“我虽然不会游泳,但我敢把头放入水中,你敢到岸上来吗?”小鱼说:“比就比!”说完,蝗虫把头埋入了水中,小鱼只好跳到了岸上。
接下来,小鱼会怎么样呢?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鱼类适于生活在水中的特征。
【新知讲解】(二)鱼的主要特征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观察与思考:取一条鲫鱼(或其他常见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
展示《【教学图片】鲫鱼身体的结构》。
讨论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讲解: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讨论2.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讲解:这种说法不全面,自然界中大多数鱼主要靠躯干的摆动进行运动,鱼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
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一下鱼体表的特点。
轻轻掀起鰓盖,看一看鰓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鳃的图片,想一想,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将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4.第四节鱼(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4.第四节鱼(附模拟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fd9a5d7e21af45b307a8f5.png)
第四节鱼一、教学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四节鱼反思:2019-2020学年八上生物期末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对以下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归类,正确的是()A.缢蛏——线形动物 B.七星瓢虫——节肢动物C.蜈蚣——环节动物 D.蛔虫——软体动物2.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B.所有个体都有两对翅C.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D.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3.下列叙述中,与鸟类适于飞行生活无关的是()A.有坚硬的角质喙 B.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4.楚汉时期,刘邦派谋士在项羽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谋士利用了蚂蚁的什么行为A.社群行为 B.生殖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5.人们一直向往着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其实在天空飞行的动物中,还有与人类很相似的哺乳动物,例如下列中的()A.蝙蝠B.麻雀C.猫头鹰D.鸵鸟6.下列动物中,属于胎生动物的是A.鲫鱼 B.麻雀 C.鲸鱼 D.青蛙7.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与寄生生活无关的是()A.身体呈圆柱形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8.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 )A.青鱼 B.鲢鱼 C.鳙鱼 D.鲫鱼9.鲫鱼的鳃布满了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A.捕捉更多的食物 B.从水中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C.保持体温 D.感知水流方向10.潍坊月季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繁多的月季品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作为绿化苗木,品种繁多的月季所具有的间接使用价值远高于其观赏价值C.繁多的月季品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月季花属于两性花,自花传粉,主要靠风力传粉11.造成鸟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B.传染病的流行C.人类大量捕杀和栖息地环境的破坏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鸟类才能飞翔B.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C.陆地生活的动物一定比水中生活的动物高等D.蝗虫体内没有脊柱13.下列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A.桫椤B.水杉C.龙棕D.珙桐1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最常见的方法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C.引入其他的物种 D.法制管理15.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A.大熊猫 B.黑颈鹤 C.大猩猩 D.扬子鳄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鱼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鱼类](https://img.taocdn.com/s3/m/92567b602e3f5727a5e96289.png)
• (4)鱼游泳靠___尾__鳍____掌握前进的方向。
谢谢
2、体形呈梭形,鱼体表面有粘液,可以减 少阻力。
3、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鳃呼吸,通过尾部摆动和鳍的协调作
用游泳,
鳍
对维持平衡起关键作用
产生前 进的动 力,决 定运动 的方向
平衡和转换方向
协调运动
小结: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1、背面灰黑,腹面白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2、身体侧扁、梭形,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3、体表有粘液,能减少游泳时的摩擦; 4、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有鳍,是适于水中游泳的运动器官。 6、有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
总结: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
3、体表特征
观察、体验与思考: 1、观察鳞片的分布,想一想,鳞片有
什么作用? 2、用手摸摸鲫鱼的体表,细心体会一
下,感觉如何?想一想,这与水中游泳有什 么关系?
总结: 鳞片坚韧,有保护作用;体表
鱼的外部形态结构
1、体表被有鳞片,具有保护色(身体的背 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
脊柱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体色特征
观察与思考:
观察鲫鱼的体色, 比较背部和腹部的 颜色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这种体色 与水生环境有什么
总结:
背部颜色 较深,腹部白 色,这种体色 与水中生活相 适应,是一种
2、体形特征
观察与思考: 观察鲫鱼的身体分 部,区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的界 限;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 么关系?
鳃盖
鳃丝
鳃耙
鳃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节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节鱼](https://img.taocdn.com/s3/m/f7e15a63b9f3f90f77c61b92.png)
观察与思考:——鱼是如何呼吸的?
呼吸器官:鳃
主要部分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与 水进行气体交换。
水中的氧 被吸收
排出 二氧化碳
流入的水
氧气 二氧化碳
较多 较少
流出的水
减少 增多
鱼鳃的作用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在 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 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 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 含量增高。
体表特点: 鳞片覆盖
呼吸器官: 鳃
运动方式: 游泳
2、有些动物如“章鱼”、“带鱼”、“墨鱼”,“鱿鱼”, 名称里都有“鱼”字,它们都是鱼吗?
带鱼是鱼, “章鱼”、 “墨鱼”“鱿鱼”是软体动物
3.如图是鱼鳃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 (1)填写图中下列标号的名称:[1]__鳃__盖__,[2]__鳃__丝__。 (2)鱼的鳃是红色的,这是因为鳃里含有丰 富的_毛__细__血__管__有利于进行__气__体__交__换___。 (3)当血液流出鳃部毛细血管后, 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静__脉__血__变__为__动__脉__血_。 (4)由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 _二__氧__化__碳__的含量增多了。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 殖为主
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 行捕捞
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 网具进行捕捞
海洋里有一种生物叫海马, 它体形奇特,有鳍,用鳃呼 吸。海马属于鱼吗?
▪ 海马有鳍、用鳃呼吸,有由 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是 终生生活在水中,由此可以 判断海马属于鱼类。
练习
1、完成下面图解:
鱼
体型: 流线型
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
【探究】鱼鳍的作用 背鳍 直立、平衡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课件——鱼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课件——鱼](https://img.taocdn.com/s3/m/0b300f5990c69ec3d5bb75ef.png)
观察与思考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利于克服在水中的阻力?
躯干部
头部
尾部
1、体形 :流线型(减少阻力) 2、分部 :头部、躯干部、尾部
观察与思考
鱼的呼吸 课本 P 23
小结
第四节 鱼
一、多种多样的鱼
海洋中的鱼 1、鱼 淡水中的鱼:四大家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动物 脊椎动物: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二、鱼的主要特征——鲫鱼
1、生活在 中;
2、体表常有 覆盖;
3、用 呼吸;
4、通过 和
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
第四节 鱼
学习目标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多种多样的鱼
小黄鱼
大黄鱼
鳓鱼
海洋中的鱼 鲅鱼
淡水中的鱼
鲤鱼
鲫鱼
草鱼
鳙鱼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四大家鱼
混合放养
根据鳙鱼、鲢鱼、草鱼、青 鱼、鲫鱼等栖息水层和食性 的不同,将它们混合放养在 一个池塘里,叫做混合放养。 进行混合放养,不但可以充 分利用池塘水体的立体空间, 全面而又合理地利用各种天 然饵料,提高人工饲料的利 用率,还可以发挥不同鱼类 之间的互利作用,维持有利 的生态环境,提供多品种的 商品鱼,并达到高产的目的。
2、体表 :常有鳞片覆盖,有粘液 3、分部 :头部、躯干部、尾部 5、侧线 :感知水流的方向
4、鱼鳍 (运动器官):胸鳍2、腹鳍2、臀鳍、尾鳍、背鳍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808c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9.png)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在大纲本文中规定着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篇1)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学期有新的打算。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这学期将是一个关键而忙碌的学期,是因为八年级生物要参加中考,要对四册书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这学期时间又短,所以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学习。
生物课的复习一般都是分为几部分内容:(1)知识点的归纳,这个可以让学生课下整理;(2)知识点的分析,这个可让学生分析,老师补充;(3)习题处理,可以小组内先交流,然后重点分析易错题、难题,这样可以节省课上时间;(4)知识的延伸,学生手头上可能有不同的资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补充相关习题,拓展学生的视野。
老师准备不同层次的习题,学习过程中起引导点拔的作用。
用这种复习的方式,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任务也有区别,能够各取所需。
复习完一章或一段内容后,还要定期进行检测,检查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不足的地方及时的改进和补救。
生物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节)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6节)第三章、生物的进化(4节)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共3章)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3节)第二章、用药和急救(2节)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3节)会考复习安排: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上册(包括第5、6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下册(第7、8单元)复习1周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20__年临沂市市《考试说明》(还未到手),注意研究临沂市市与生物中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2、本学期生物复习要把思维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7f605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e.png)
第四节鱼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供应多种用处,是与人类生活亲密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根底,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探讨、归纳总结法。
让学生带着好玩而有争议的问题主动思维,踊跃发言。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老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试验,自主探究,充分表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的(一)学问目的1.驾驭动物的分类。
2.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驾驭鱼的形态构造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构造特点。
6.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实力目的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进步学生的分析实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试验,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和分析实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鲫鱼形态构造等学问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视察鲫鱼的试验,培育学生严谨的学习看法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加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打算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支配本节共支配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喜爱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日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人假如要在水中生活须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局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可以仅靠视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依据“视察与思索”(课本P7)视察答复下列问题:1、视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视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视察鳃的颜色和构造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改变?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分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缘由是什么?(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原委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四节鱼(62张ppt)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四节鱼(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ae22f1be1e650e53ea9958.png)
10.如图为鲫鱼的外形结构图,通过实验证明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 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的作用。 ( )
图5-1-4-3 A.1 B.6 C.7 D.8 答案 C 在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7侧线,侧线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感知水中物体 的位置等的作用。所以,鱼在游泳时,能顺利地躲开礁石,靠的是侧线。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节 鱼
知识点一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把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 占5%。
1.概念 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如水螅、蚯蚓等动 物。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鲤鱼、青蛙、壁虎、麻 雀等动物。
知识点三 鱼的主要特征 1.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其具有一系列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 点和生理特点。 (1)从外部形态来看:
特点 体色 体形 体表
作用 上深下浅,利于避敌 大多呈流线型,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体表常覆盖鳞片,有保护作用,鳞片表面有黏液,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例4 洞庭湖是鱼米之乡。近十年来,每年4月1日至7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洞 庭湖区制定了三个月的休渔制度。下列哪项不是休渔的主要目的( ) A.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 B.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 C.保护洞庭湖水生动物的多样性 D.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解析 实行休渔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 的繁殖,从而保护水生动物的多样性。
答案 D
题型 观察鱼类活动的实验探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课鱼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课鱼](https://img.taocdn.com/s3/m/ddad13745acfa1c7aa00ccea.png)
草鱼:体色为青黄色,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
主要以水草为食。
青鱼:体色为青黑色,栖息在水域中下层,主要以 螺、蚌等软体动物为食。
海洋鱼的种类
鲳鱼:身体略呈菱形。
石斑鱼:体色与四周岩石的颜色相似。幼体为雌鱼, 发处于海洋食物链 的顶端,体形不一。
带鱼:身体呈带状,口大,背鳍较 长,比较凶猛。
比目鱼
大白鲨
比目鱼:成鱼的眼睛移到身体的同一侧,没 有眼睛的那侧身体朝向海底。
法国天使鱼
金枪鱼
金鳞鱼
蝴蝶鱼
河 豚
鹦嘴鱼
四眼蝴蝶鱼
石头鱼
绿鳗鱼
双髻(j ì )鯊
中华鲟——鱼类中的“活化石”
鱼的主要特征
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
讨论:鱼适于水中生活的 特点有哪些?
游泳 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呼吸
鱼的主要特征
观察与思考: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表有什么结构? 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鱼的身体分 头部、躯干部、 尾部;多数侧 扁;有利于克 服水的阻力。
2、观察与思考
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多数侧扁;有利 于克服水的阻力。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 谈谈你的看法。 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 的阻力。
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氧气减少了, 二氧化碳增多了。
(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分析鱼儿离不 开水的原因。 鳃扇形;有多个鳃片;每个鳃片的鰓丝多而细。 以上特点能增大气体交换的面积,保证氧气的供给量。鱼儿离开 了水后,鰓丝粘连在一起,减少了呼吸面积,不能获得充足的氧 气而窒息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出示练习题,检测、反馈所学知识。
思考并总结。
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
巩固和检测。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