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组成细胞的分子 教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组成细胞的分子 教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 组成细胞的分子 教案.doc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2

第2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三维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2.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2.1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3、能力方面

3.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3.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功能 说出核酸的种类、DNA 和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工具】学案、PPT 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

1.1组成细胞的元素

组成

细胞

的元

?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 、H 、O 、N 、P 、S

基本元素:C 、H 、O 、N

最基本元素:C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等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等

1.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2.1化合物分类?????无机物?

??

??水无机盐有机物?????蛋白质

核酸糖类脂质

1.2.2无机物

(1)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自由水的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③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等; (2)无机盐

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②生理作用

????

?构成细胞中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中含Mg 、血红蛋白中含Fe 等。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如:Na +、HCO -

3、HPO -4等。

1.3有机物 1.3.1蛋白质

①元素组成:除C 、H 、O 、N 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 ②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通式CRHNH 2COOH 。

③构成方式: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④多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

⑤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⑥功能的多样性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头发中的蛋白质。

催化作用:绝大多数的酶。

调节作用: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

1.4检测蛋白质、DNA 、RNA 、还原糖和脂肪的实验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

DNA +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 +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斐林试剂+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

砖红色沉淀;

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

本单元内容较多,应重点关注:

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组成元素、功能及检测方法(实验)。 ②核酸的分布(实验)、组成元素、功能及与蛋白质的关系。 ③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水考真题体验

2.1(2015·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图示一条多肽链,其中、

、 代表不同种类

的( )

A .氨基酸

B .氨基或羧基

C .核苷酸

D .五碳糖 【解析】 肽链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答案】 A

2.1(2014·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中含有的肽键数目是 ( )

A.48个B.49个

C.50个D.51个

【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因此,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中含有的肽键数目是51-1=50。【答案】 C

2.3(2016·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列关于细胞中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是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

B.碳是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

C.蛋白质分子不含碳元素

D.碳属于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解析】构成细胞的常见元素有20多种,其中C、H、O、N、P、S、K、Ca、Mg等元素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Fe、Mn、Zn、Cu、B、Mo等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所以碳是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是氧元素。

【答案】 B

八【3课堂演练】

1、(2015·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下列属于多糖的是 ( )

A.葡萄糖B.麦芽糖

C.乳糖D.淀粉

【解析】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分别属于单糖、二糖、二糖、多糖。【答案】 D 2、(2015·四川学测)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 ( ) A.葡萄糖B.核糖

C.半乳糖D.果糖

【解析】纤维素是多糖,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选A。【答案】 A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液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D.斐林试剂

【解析】斐林试剂遇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 D

4、(2015·厦门市六中高一上期中)构成生物大分子骨架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B.DNA分子

C.碳链D.肽链

【解析】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C正确。【答案】 C

5、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 )

A.氨基酸B.核苷酸

C.脱氧核糖D.磷脂

【解析】氨基酸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核苷酸由C、H、O、N、P元素组成,脱氧核糖是一种五碳糖,只由C、H、O组成,磷脂由C、H、O、N、P组成。【答案】 C

6、如图是某二肽结构示意图,其中用虚线框出的①、②、③依次表示( )

A.肽键、氨基、羧基B.羧基、肽键、氨基

C.氨基、肽键、羧基D.氨基、羧基、肽键

【解析】氨基是—NH2,羧基是—COOH,肽键是—CO—NH—,选C。【答案】 C

7、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1个6肽和6个游离的氨基酸,则这些多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

A.4、12 B.10、12

C.5、17 D.10、17

【解析】1个4肽,2个3肽,1个6肽含有的肽键分别是3、4、5共12个;多肽有3肽、4肽和6肽三种,含有的氨基至少分别是1、2、1共4个,A正确。【答案】 A

8、(2016·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 ( )

A.细胞膜B.细胞质

C.细胞核D.内质网【答案】 C

9、(2016·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有关细胞中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B.细胞内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

C.自由水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D.细胞内的结合水是良好溶剂【答案】 D

10、(2015·惠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体内主要有机物的鉴别实验中,按编号顺序

A.

B.蔗糖、苏丹Ⅲ染液、红色

C.还原性糖、苏丹Ⅲ染液、紫色

D.果糖、苏丹Ⅳ染液、红色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果糖为还原性糖,蔗糖为非还原性糖。综上所述,上表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还原性糖、苏丹Ⅲ染液、紫色,A、

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答案】 C

11、下图表示细胞中含有的四种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请据图回答:

(1)图中E含有的元素主要有________,A是________,A形成E的方式称为________。

(2)图中的F主要为________,这时B是________,B有________种。

(3)图中G在植物体内主要是________,在动物体内主要是________。

(4)图中H是________,每克该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kJ。

(5)主要由且仅由E、F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________。

(6)E在细胞内的合成受F、G、H中的________控制。

(7)由C构成的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解析】此题要从“主要功能”出发进行逆推。结构物质是蛋白质,遗传物质是DNA,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储能物质是脂肪。

【答案】

(1)C、H、O、N 氨基酸脱水缩合

(2)DNA 脱氧核苷酸 4

(3)淀粉糖原(4)脂肪39

(5)病毒(6)F (7)纤维素

1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在生物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变化是与生命活动相适应的。

(1)刚收获的玉米种子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将玉米种子晒干,失去的水

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种子晒干的目的一是防止水分过多而霉变,二是可降低种子的________,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储存。该实例说明细胞中________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

(2)晒干的种子再烘烤,失去的水分主要是________水。

(3)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血液凝固时,________水变成________水,该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________。

【答案】

(1)自由水自由水细胞呼吸自由

(2)结合

(3)自由结合变小

九【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学教案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学案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利辛县阚疃中学张冯钧 教材预览 导言 细胞是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又是由元素组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___种,其中______的含量最多。 思考: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吗?②不同的生物体内部,生物体与无机自然界之间所含有的化学元素含量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①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②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差异性。 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①有些元素含量很高,占生物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上,它们被称为______,有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它们被称为______。 ②看课本P17图2—1,图2—2,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四种。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注意:①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起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划分的,与其功能没有多大关系 提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注意:②从课本P17图2—1可以看出,在组成人体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中,碳并不是含量最多的,含量最多的是氧,只有在组成细胞干重的百分比中,碳才是最多的。 提示:碳、氢、氧、氮;碳。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①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原生质,进而分化成___、___、___等结构,才能进行各种生命运动。 注意: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只有组合在一起,形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各种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思考:沙漠中的仙人掌,起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 提示:水。水在各种细胞中含量都是最多的。 问题探讨 1.你知道Fe、 Ca、 Zn、 I等元素在人体中有哪些作用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人体中有哪些元素? 提示:它们属于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C、H、o 、N、S、P、K、Na、Mg、Mn、Cu、Mo等等。 2奇妙的生物界中有没有无机自然界中没有的化学元素?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结合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 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 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 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 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 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 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 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 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

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通过谈论吃水果时的各种 口感,说出水果中含有糖、 水、酸性物质等。 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体 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尝试着分析龙胆紫溶液溶 于水的原因。 思考,并说出细胞内的物 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交 换的。 通过观看课件讨论细胞膜 的功能。 请同学们谈论一下吃水 果时都有什么口感,推测 一下水果中可能含有哪 些物质。对同学们的回答 表示肯定。 说明这些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 演示实验:龙胆紫溶液滴 入清水中。 结合课件,从分子、原子 水平对溶液的扩散现象 进行解释。细胞中的糖、 水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细胞中除了糖、水 以外,还有其他物质。 请同学们思考细胞外的 物质与细胞内的物质是

高三生物细胞分子组成学案2.28

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 对命运承诺 对承诺负责 向准确、规范、速度要成绩 细胞分子的组成 考纲要求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II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II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 一、蛋白质小专题 1. 基本知识体系 2. 相关计算 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题,题型较多,难度较大。但总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且每类题型都有相应解题策略。如下表 题目类型 解题策略 有关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计算 列方程求解 蛋白质(或多肽)中原子数计算 用原子守恒解答 多肽种类计算 用数学中“排列组合”解答 (1)蛋白质中氨基酸、氨基、羧基、肽链、肽键、脱水数及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可将肽链看作“C”与“—CO —NH —”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在“C”上连接着R 基和H ,在肽链的两端分别游离着“—NH2”和“—COOH”,如下图所示: 学案 组题: 宋东恒 审核: 唐丙雷 高三生物 二轮 知识网络

[规律方法] 结合上面的示意图,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1)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中氨(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羧)基数=各氨基酸中氨(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注意:如果不考虑R基上的氨(羧)基数,一条多肽链中, 至少含有一个氨(羧)基;若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氨(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H)。 (4)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例1](2012·衡水质检)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测得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 6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肽链数以及至少游离的氨基数分别为() A.51、1、51B.51、2、2 C.51、2、51 D.44、2、2 [解析]解题时可采用“列方程求解”的方法。设氨基酸数为n,肽链数为x,则n×128=5 646+(n-x)×18,化简得110n+18x=5 646。当x=1时,n≈51.16;当x=2时,n=51。因此只有B、C项的数值符合氨基酸数和肽链数。又知两条肽链上至少游离着2个氨基,故B项正确。 [答案] B (2)多肽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知识必备]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R基,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而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水分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 [规律方法] (1)碳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2)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3)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4)氮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5)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例2](2012?苏州模拟)(多选)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产物中只含有下列3种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将产生6个水分子 B.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至少需要3种tRNA C.1个C22H34O13N6分子完全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D.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解析]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发现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氨基,故根据该肽链分子式中的N原子的个数可知,一共由6个氨基酸组成,脱水缩合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一种氨基酸至少对应一种tRNA,3种氨基酸至少对应3种tRNA;根据元素守恒的规律及脱水缩合的特点,可以O原子个数为依据求出谷氨酸数:设谷氨酸共有a个,根据O元素守恒,13=a×2+6×2-5,a=3;肽链的主链上一端是一个游离的氨基,另一端是一个游离的羧基,另外3个谷氨酸的R基上还带有3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肽链上一共有4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AD (3)多肽种类的计算 [知识必备] 多肽的不同取决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对于氨基酸数目相同的多肽来说,则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可以借助下面的示意图(?代表要安放的氨基酸的位置),结合数学中“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推导出相关的计算规律。(以20种氨基酸形成的四肽化合物为例) [规律方法] (1)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204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有20种, 2、3、4号也是如此,即20×20×20×20=204种)。 (2)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20×19×18×17)种[即1号位置安放氨基酸的情况有20种,2号位置安放的氨基酸只能在剩余的19种中选择……即(20×19×18×17)种]。 [例3]现有足量的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3种氨基酸,它们能形成的三肽种类以及包含3种氨基酸的三肽种类分别最多有() A.9种,9种B.6种,3种C.18种,6种D.27种,6种 [解析]由上述“规律(1)”很容易计算出足量的3种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有33=27种。对于包含3种氨基酸的三肽种类的理解,可借用示意图“□—□—□”来分析,即第一个位置的氨基酸有3种情况,第二个位置只能从另2种氨基酸中任选1种,第三个位置只能安放剩余的1种,虽然这3种氨基酸足量,但是仍需按“规律(2)”计算,即3×2×1=6种。[答案] D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走进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加练习题(附答案)

2019届高中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专题复习 知识填空第一章走近细胞 1.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没有细胞结构,但要依赖细胞才能生活。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概念:___________区域内,_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个体。 群落概念:___________区域内,__________种群的总称。 植物没有哪个生命层次____________。单细胞生物具有的生命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微镜放大的物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_,不是面积和体积。 显微镜是呈倒立的像,所有若图像在视野左边,应该把裝片向__________移动。 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为使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调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且只能调节_______准焦螺旋。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____。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水绵、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有/无)。染色体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发菜、念珠藻、颤藻、蓝球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是___________。 蓝藻含有的色素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其中植物(光合作用,有叶绿体)、蓝藻(光合作用,无叶绿体)和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HIV)、SARS病毒等,DNA病毒:如噬菌体等。 5.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有以下几个要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统一性:构成细胞的元素和构成无机自然界的元素__________相同。 差异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_________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基本元素:____________ 5.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 6.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是因为鲜重中_______(化合物)最多。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是因为干重中_______(化合物)最多。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7.无机物: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有机物: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8.还原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的检测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甲液________,乙液_________)而且甲液乙液等量_________后再使用,现配现用。使用过程中要___________加热,检测后呈_________色。 脂肪的检测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后分别呈___________,__________色。要用_____________洗去浮色。 蛋白质的检测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A液________,B液_________)。先加______液,再加_______液,检测后呈_________色。 9. 蛋白质由元素_____________构成。基本单位:_________ 约______种。 其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细胞的化学组成教 学设计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济南中学宋学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细胞的化学组成,重点在于突破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深入研究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的各项功能提供必要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能够总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并根据探究的数据总结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设计实验,让学生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提高学生思考的缜密型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物质性,以及生物界并不是孤立的,它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利用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作为依据)。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抽提出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课时安排 2(上课1和实验1) 五、教学方法: 讲授和实验演示教学第一节课主要是学习细胞化学组成的理论知识,重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与讨论,老师总结;第二节课是实验课,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得出结论,没有条件的学校老师要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六、教具准备 材料:质量浓度为0.01g/ml的葡萄糖溶液,食用植物油、蛋白质悬液、黄豆汁、马铃薯匀浆、苹果匀浆、鲜肝提取液、花生种子、蛋清。 试剂: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苏丹III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用具:试管、双面刀片、显微镜、吸管、酒精灯、烧杯、三角架、滴管、石棉网、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量筒、试管架、纱布、火柴、毛笔等。 七、教学过程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引入】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化学组成,比如:干冰(由C和O组成)、石头(由C、O和Ca组成)等,那么生物体作为物质的另一种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的最后一节内容。也就是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之后,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后的一节。在统观初中生物学教材,并结合自己对《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细胞的生活》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有机物、无机物、细胞膜的作用、能量转换器、受精卵、遗传信息等,这几乎是整个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概述。鉴于此,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学习《细胞的生活》内容,只能做到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序幕,精彩的、主要的情节会在今后的节次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如何转换能量,受精卵怎样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等。而本节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认识、知道这些概念而已。 《细胞的生活》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教学中我将它们划分为三个部分:(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2)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学生接受困难主要有三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类。(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3)遗传物质。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并辅之以课件。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从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来复习引入。 让学生观察图片,完成动物、植物细胞异同点的两道选择题,来达到强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二级概念。 教学中的第一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内容,知道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并尝试区分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这是学生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至于什么是有机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整理)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 Mn B Zn Cu Mo Cl Ni 主要元素:C H O P N S 基本元素: C H O N 最基本元素:C 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遗传物质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命物质 脂质: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储能物质 糖类: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能源物质 水:生物体内最多的化合物 无机盐: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4.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鉴定: 1.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 3.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4.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1.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2.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3.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4.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1.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2.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3.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CuSO4在碱性环境中产生大量蓝色Cu(OH)2沉淀,会遮掩所产生的紫色。)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③用蛋清时一定要稀释,若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会黏在试管内壁,使得反应不够彻底,且试管不易清洗; ④加入双缩脲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先用A液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B液。 4.颜色变化:紫色 〖4〗淀粉的鉴定: 1.常用材料:马铃薯 2.试剂:碘液 . ⑴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肽链。 ⑵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而形成的肽链。 ⑶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 ...种类、数目、排列 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 ...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蛋白质的计算: ⑴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⑵蛋白质分子中至少 ..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失去的水分子的相 对分子质量之和=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失去的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8)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乌市二十九中学燕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与生物体相似的特征,讲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这体现了生物体在不同结构水平的一致性。从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来看,从细胞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本节教材从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到物质的进出,再到物质变化、能量转换和遗传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来阐明细胞的生活。这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本节教材内容抽象、容量大,与学生距离较远,所以教学难度较大,教学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利用生活中常见事例进行知识的迁移,化难为易,降低教学难度,达到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想象力丰富,对生物学现象和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生物奥秘。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储备。但是,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而且抽象:比如分子、能量的转换,克隆、遗传信息等。本节课通过教师从各种媒体中获得图片等资料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分析,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对课堂的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说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描述克隆羊的科学技术过程并得出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 (1)养成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获取抽象知识的能力;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克隆羊、DNA是遗传物质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2)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生物学观点; (3)体验民族自豪感和珍爱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 (1)通过类比、推理等方法,理解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1讲走近细胞学案

第1讲走近细胞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 3.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 1.(必修1 P6基础题T2改编)和“稻田内所有生物”生命系统层次相同的是( ) ①一个大肠杆菌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③培养基被污染后,又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 A.②③B.③ C.①D.② 答案:B 2.(深入追问)怎样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病毒? 提示: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

1.多角度整合病毒的相关知识 2.关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也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3)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感知考题】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016·全国丙,2③) B.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2015·全国Ⅰ,1C) C.Rous肉瘤病毒属于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2015·全国Ⅱ,5C改编)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HIV和T细胞均属于生命系统(2015·全国Ⅱ,5D改编) [解析] T2噬菌体为DNA病毒,其核酸为脱氧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人感染HIV后,体内该病毒浓度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HIV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 D 高分点拨——类题通法 有关病毒知识的应用 (1)部分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是三大类致癌因子之一。病毒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体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充分证明了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从而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3)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单链RNA结构很不稳定,易变异。 (4)有关病毒的免疫问题。由于病毒都是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

h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水的组成 设计指导思想: 这堂课的教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教案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案模式组织教案。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材分析: 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案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案的难点。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分,认识氧化物,最好能形成较为清晰的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3)初步了解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生物必修一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元素组 成chonp等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核糖核酸(rna单链)单体成分磷酸ppo4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含氮碱基agctagcu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吡罗红△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 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三糖类和脂质元素类别存在生理功能糖类cho单糖核 糖c5h10o5主细胞质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c4h10o5主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果糖等主细胞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二糖c12h22o11麦芽糖蔗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糖原(肝肌)动物脂质cho有的还有np脂肪动植物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类脂/磷脂脑豆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胆固醇动物动物的重要成分;性激素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组成生 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 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 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到了高中,你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在高中,学习的科目没有大科、小科之分,只有高考和非高考科目之分。比如对于理 倾学生来说,语数外、理化生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对于文倾学生来说,语数外、政史地是高考科目,其他为非高考科目。因此,如果大家把 生物当成初中的小科,当成文科来看待,指望考前背一背,可以这样说,这

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节生命之本——生物大分子二核酸》308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 复习巩固及导入 问题探讨: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及结构通式?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4.用一句话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 5.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 (通过第五个问题引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课)二、 新课推进 (一)核酸的种类: 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回答如下问题: 1 .DNA是什么物质呢?为什么DNA 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 .你还能说出DNA 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 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DNA 鉴定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等) (通过上面的讨论及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回忆可知,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提问: 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哪些种类? (教师总结如下: 核酸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过渡:核酸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有关实验涉及的的问题如下: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结果? 4.实验中试剂使用的目的?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教师在视频播放过程中适时的讲解相应的内容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归纳回答上面提出

的问题。)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 实验原理:甲基绿+DNA → 绿色 吡罗红+RNA → 红色 HCL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实验结论: 真核细胞: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继续引发学生思考: DNA与RNA在哪里含有?原核细胞的DNA 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 原核细胞:DNA分布在拟核中。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案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 能量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二、教学重点: ①细胞中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能量转换作用。 ②学生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其转换。 三、教学难点: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能量转换作用。(学生对于微观抽象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四、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对上一章的内容进行回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 导入: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有许多细胞构成,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又有不同的功能。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有些细胞在长大,有些细胞在变老,有些细胞在死去,同时又不断的有新细胞在形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走进细胞,看一看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提出的生物现象作出讨论: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根据这个结论,提出三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A、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根据问题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时,有什么感觉(水、糖、酸……)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淀粉) 3、动物油(脂类) 得出: B、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一般不含有碳)如无机盐、水、等——无机物 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如糖、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学案)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学法导航】此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学习时仍然要掌握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 一、注意比较方法的应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两种重要的细胞器 (1)两者的相似之处: ①结构方面:都有双层膜且结构名称相似(外膜、内膜、基粒、基质)。 ②遗传方面:两者都含有少量的DNA都具有一定的遗传独立性,不完全受细胞核的控制, 体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③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但能量转换的形式不同。叶绿体将光能 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将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成ATP中化学能。 (2)两者的主要不同点: ①颜色方面:叶绿体中含有色素,线粒体中无色素。 ②酶方面:两者含有的酶不同,因而完成的生理功能不同(如物质转换)。 ③分布不同: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特有的。 二、加强总结,提升能力例如:正确区分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1)病毒(如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切不要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一类生物,其种类较少,仅有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等。 (3)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引起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等是真核生物,凡动物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不要把它们误认为是原核生物。 三、掌握规律,让记忆更牢固细菌、蓝藻等是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等是真核生物 (1)怎样区分细菌、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属于真菌,其余带有“菌”字的一般为细菌;另外“菌”字前有“球”、“杆”、“弧”等字的一定为细菌 (2)怎样区分“藻类”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藻类中只有蓝藻是原核生物,其余如绿藻、红藻、褐藻等都是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等;红藻如紫菜等;褐藻如海带等 四、注意易混淆的概念的辨析 (1)原生生物不等于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单细胞的原生生物是真核生 物 (2)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如衣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