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名校(南阳一中、信阳、漯河、平顶山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南省名校(南阳一中、信阳、漯河、平顶山一中)高

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8.0分)

1. 1900年,学者章太炎提议学界编写新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通史。他认为要达到一个境界,“静以臧往,动以知来”。这一观念()

A.深受唯物史观影响

B.强调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C.与传统史学观念截然不同

D.把中国的历史视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答案】

B

【考点】

历史与历史学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学,根据题干“静以臧往,动以知来”进行分析。

【解答】

结合材料“静以臧往,动以知来”可知,学者章太炎认为历史的功用在于鉴往知来,服务现实,故B项符合题意。

A项,章太炎观念并未体现唯物史观,排除。

C项,题干未强调章太炎史学观念与传统的不同之处,排除。

D项,题干未提及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排除。

2. 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

【解答】

从材料中的“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可以看出,在古代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故C正确。

A、B、D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 韦伯在《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谈到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中央集权的权利高度集中与地

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作者认为,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体制的腐败

B.农民起义对皇权的反抗

C.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

D.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能力有限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而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的主旨即可。【解答】

A.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有限,“官僚体制的腐败”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B.“农民起义”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C.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有限,“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而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可知,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的能力有限。

4.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评价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时说:“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他的理由可能是()

A.迁都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B.迁都不利于经济重心南移

C.迁都不利于中国参与海洋开发

D.迁都后明朝长期处于北方边患威胁下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史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结合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消极影响和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分析。

【解答】

依据材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结合所学可知,是指未能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浪潮,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南方,迁都后朝廷无法积极参与海洋的开放,因此出现材料中的评价,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指明成祖迁都未能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浪潮,即迁都不利于中国参与海洋开发,与工商业无关,故A项错误。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就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

D项迁都后明朝长期处于北方边患威胁下不符合史实,排除。

5.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材料表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

B.凸显以国家主义为中心

C.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是西方国家侵略所致

【答案】

B

【考点】

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解答】

材料指出君权尊民权衰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说明兴民权的目的是使中国富强,所以应选B。

A项是西方思想启蒙追求的目标,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

C、D项是中国思想启蒙的原因,不是材料本身反映的内容;排除。

故选B。

6.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货币制度,统一发行称为法币的纸币,这一举措()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

C.制止了白银外流

D.为抗日战争作了充分的金融准备

【答案】

A

【考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政策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政策统一了货币,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法币政策并没有解决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

C.法币政策只是限制了白银外流,并没有制止白银外流。

D.选项中的充分是不准确的表述,法币政策只能为抗战做了一定的金融准备。

7.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D.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